㈠ 如何科学编制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是立足县情,县情是科学编制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二是遵循国家内、省、市相容关上位规划,指导县域规划编制;三是理清规划编制的思路与重点,科学的县域旅游规划应该解决县域旅游吸引力是什么?如何将旅游吸引力转化为旅游产品?如何将旅游人流转化为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勇先创景认为科学的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既是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也是县域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同时还是跨行政区域及与大区域规划相协调的规划;旅游业的形式及旅游市场热点转换很快,科学的旅游规划除了要注重规划的实际操作性外,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及规划后的售后服务。
㈡ 九江县城的发展趋势(比较详细的个人看法)
九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于2008年专12月底通过专家评审组属的评审,并于2009年6月完成规划正式文本。规划对九江县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主题形象给予了科学的定位与谋划,对九江县旅游业的客源市场、产品开发、功能分区、支持系统、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划,并对“陶渊明田园文化生态园”及“九江县乡村旅游”等项目作了专题研究与论证。规划将九江县旅游业定位为:全县有影响的重要产业之一、“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重要组成部分、九江市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具有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以渊明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大庐山旅游游客集散地,九江市和庐山旅游圈连接外围旅游大通道的重要旅游结点城市。整个规划,内容真实、客观,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九江县旅游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按照规划要求,九江县旅游业的建设,在规划期内,将着力建设一个旅游组织服务中心(沙河街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两大旅游品牌(历史文化游、乡村生态游)、构建三大特色旅游圈(中部沙河综合旅游圈、北部水文景观旅游圈、南部山文景观旅游圈)。未来的九江县旅游业,将在规划的引领下,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乐园。
㈢ 如何写好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发展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
云梦县胡金店镇中学
陈么安
新世纪要振兴发展云梦,
提升云梦的后发优势,
不一定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
我认为应在
“文
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名的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森曾提出,旅游是关系到国民教育、
社会进步、生态价值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系。现在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几乎是空白,而邻近县市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虽然我县没有秦砖汉瓦,也没有九寨沟、西双版纳那样的大自然馈赠,但从
我县的历史传统、生态环境与市民文化性格来看,以“文化经济”的视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既可以拉动第三产业,又可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业作将会
成为云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要发展“文化经济”需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城市品牌。推广城市品牌实质上是弘扬一座城市的精神,云梦弘扬的就是一种中华
孝文化精神,“黄香故里”呼唤的就是营建一个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园。例如可举办生态旅
游文化节,突出“弘扬孝子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举办文艺演出、风筝大赛、文化表演、
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吸引游客,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
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样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
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
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着力发展楚风文化、诗词文化、竹艺文化、龙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云梦生态农业牌,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生态的旅游产品。
二、美化城市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城市,关键是要有优美的自然
环境和市政景观。我县应建成生态农业的绿色环境,打造“两园一基地”,保留大量颇具楚风的
民居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观。
三、打造文化节庆。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节庆活动中可以得到彰显,国内不乏成功
的范例。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云梦作为孝
子文化中心,
应精心打造一个让游客与市民都产生
“认同感”
、
“归属感”
的
“世界孝子文化节”
,
将文化旅游融入城市建设,以文化节庆进行文化营销,从而拉动酒店业、建筑业、休闲服务业等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是最能吸引游客前来考察观光的
动力。韩国的“大长今”,江浙的“白蛇传”,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其实,云梦的
先民们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不知蕴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县历史名人孝
子黄香、传奇人物伍子婿、盖世之杰吴禄贞、太守陶侃、理学名士赵复、著名学者邹观光、清代
名臣许兆春„„又有多少饶有趣味的传奇素材,文人作家们大可以驰骋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引人
入胜的城市故事来。如何“设计、包装”云梦,应该进一步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五、创造文艺精品。“文化云梦”离不开文艺精品。近年来,云梦在文艺创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凉》、京胡独奏《楚调新韵》、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县楚剧团创作
的小戏《吊子卖鞋》、云梦皮影。都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文艺创作。因此云梦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非云梦籍的人才参与到“文化云梦”的
建设中来。
六、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云梦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
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
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
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开
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
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将自然景观进行文化包
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
有景、有物、有获。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
外宣传,增加文化云梦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云梦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的云梦旅游文化,潜力无限,也任重道远。
㈣ 澄迈县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分析
<澄迈县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海滨,咖啡,古村,古塔是澄迈旅游的标签。澄迈县委县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区位优势,提出“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高三产”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打造“海口的后花园,琼北旅游新热点”为目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打造澄迈旅游营销品牌。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齐心塑造一流的旅游投资环境,现在旅游业呈现了一派强劲的发展势力,且具备了深层次发展的条件。《历史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
澄迈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榆中西线国道和西线高速公路,奥海铁路纵横穿越境内,是海南西部旅游走廓中的第一站;北部有海南最大的港口群,是连接中西部地区和通往的交通要地。
澄迈历史悠久,是西汉时期海南三大历史邑(即玳,紫贝,苟中)之一,西汉元封年(公元前11年),设置苟中县,县治美亭境内,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更名澄迈,县治老城墟,清代光绪壬辰年(公元1892年)县城迁往现在的金江镇。
澄迈县物产丰富,气候怡人,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发景广阔,是镶嵌在琼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灿明珠。目前主要景点有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福山咖啡文化休闲旅游区、九乐宫温泉旅游区、红岗济公山风景旅游区、金江金山寺、新吴奇石岗,老城老街、大成殿、广德桥,罗驿李氏宗祠,加笼坪
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宋代美榔姐妹塔等。其中美榔姐妹塔为我国罕见的宋代建筑,被文化部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三面环海,沙白细软无泥,海水碧蓝纯净,还有独特的地下温泉,现已衩步发展成为海南旅游的新热点。名优特产有驰名海内外的福山咖啡、万昌苦西茶、桥头无核荔枝、瑞溪牛肉干、福山烧烤乳猪、白莲鹅肉、永发乳羊、老城海鲜等几十种风味小吃构成,让您在浏览山光水色的同时大饱口福。《旅游发展由北向南推进》
今年7月7日省旅游局通过澄迈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据规划,澄迈将资源类型、特点,以滨海度假旅游、咖啡文化休闲游,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为基础,利用邻近海口区域条件,大力打造琼北品牌景区,促进与海口及西线景区的交流整合,衔接琼东和琼西旅游产业带。澄迈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与历史文人并重。位于该县北部的盈滨半岛,已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根据规划,澄迈旅游将实施梯度发展战略,即旅游空间发展由北向南逐步推进,并与海口捆绑促销。近中期,澄迈旅游将以改造建设北部的历史文化古镇老城镇,开发盈滨半岛和福山咖啡文化品牌为重点,突出该县“海南历史文化村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奠定“文化澄迈”的基础,树立海南的坎昆”的形象。
据了解,坎昆(Cancun)是墨西哥著名滨海旅游胜地。在这个21公里长的狭长小岛上,已建起80多座豪华旅馆及餐馆、购物中心、娱乐场所,每年吸引200多万国际游客。参评专家表示,盈滨半岛的地形、地貌、沙滩、阳光、大海等自然元素,与坎昆相似,其周边的历史文化景观在海南具有独特影响力。《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体系》
根据澄迈县旅游分布、交通格局城镇布局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规划确定澄迈旅游发展空间将沿海、沿路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的结构体系。“一城”即历史文化旅游名镇老城镇,使之成为澄迈旅游格局的中心。老城镇的形象定位为:老城、老桥、老殿。老城的古渡头曾上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上岛和离岛之地;老桥为初建于宋代的澄江广德桥,现存桥体;老殿则包括建于隋朝的通潮阁和建于宋朝的文庙。在产品设置中,开发和修复老城镇的古建筑及古驿道和古驿站,结合老城工业开发区,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海鲜美食消费场所等。
“一带”即北部滨海旅游带,以盈滨半岛滨海度假区为核心,沿北部滨海地带发展,功勇定位为度假、休闲运动和旅游区。开发景区包括盈滨半岛度假区、太阳湾假区、花场湾红树林休闲区、玉包港和新兴港的休闲渔业区等。“多组团”则有以侯臣咖啡文化村、福山咖啡休闲馆等为主要内容的福山咖啡文化休闲旅游区,以石矍村冼太夫人文化主题公园、罗驿村和新吴老墟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区,以九乐宫温泉为主要内容的红湖生态旅游区。
瑞佳花园的打造者用前瞻的战略眼光和睿智瞄准澄迈的旅游优势为购房者在澄迈居住、休闲、投资精心打造了这个后花园。可以说,瑞佳花园是澄迈快速发展和时代进步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澄迈旅游业的发展,瑞佳花园的增值潜力不言而喻
㈤ 小众旅游的发展思路
一是针对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内区开展民俗旅游;组织“爱容车一族”进行自驾车旅行;在探访古迹时组织“寻根旅游”,甚至在休闲的地方迎合当下潮流组织“相亲旅游”……主题鲜明,让客人在旅游过程中各取所需。
二是发展度身订做的产品,把客人的需要转化为旅游线路。
三是发展“自然”与“本色”的旅游产品。
任何大众化的东西,在最开始都可能是小众的,是由小众发展而来的。谁最早把握了小众,谁就可能在最后赢得大众。
㈥ 太谷县旅游发展思路论文怎么写
太谷的价值在于比较完整地保存下了晋商最辉煌时代的民居和商铺格局。除了没有城墙,太谷城内存留的建筑可以说比周围任何一个县都完整。但几十年来,地方政府领导的短视使这一瑰宝长期蒙尘。
1996年,国家要求有条件的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准备申报,但当时的县长明确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一旦报上,旧的东西就固定住不让动了,这样太谷就难有新的发展。太谷就这样错失了良机。1997年,国家给历史文化名城批下来了,国家文物局的有关专家看到没有太谷,异常惋惜,太谷文物局的领导在会上受到强烈批评。国家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批一批搞的,不可能给谁家零星评定。太谷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机会。
后来,山西民俗博物馆在晋中选址,省里的意向原定在太谷三多堂,但三多堂正在经历一场财产纷争,最后只能花落祁县。历史上的机遇全部丧失了,现在我们只是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保住现存的有价值的东西,但这也很难。
从2000年以来,太谷县做过多次城市规划,都是因为文管部门的竭力反对而没有通过。争执的焦点在于南大街的存留。我们认为太谷老城的主体是一个整体,不同意拆。主张拆的人则说南大街前半段已经毁弃殆尽,没有保存价值。有三四次差点就拍板要拆了。
你们的报道出来后,我们复印了许多份。我觉得报道内容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对我们做文物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李希军(太谷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
古城应该是一个整体,绝不是一两件孤立的“标本”。
我们始终认为,太谷老城有价值,不光因为它建筑精美,更因为它相对完整,东西南北大街都在,临街铺面还有很多存留。可是有一种人是十分机械地理解文物保护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科研、艺术以至经济价值。国家要求保护,他们又不能不听,于是有人十分荒谬地认为“留上一两件标本就行了。”
有一次县里开会,一位县领导公开提出“太谷老城没有什么价值,应该全部拆掉。光把鼓楼和白塔留下就行了。”我当时就拍桌子站起来了。这种不值一驳的言论居然能够说出来,还得站出来反驳,这才是文保工作的莫大悲哀。
晚报报道此事后,太谷县城有一位叫白培满的人自己花钱复印了四五十份,挨个儿给县有关部门和领导送。他还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助联系李旭东记者。县城的许多老人们,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手参与了毁坏古城的人,现在要求保护的呼声更高,心情更热切。民间犹且如此,政府部门理应积极起来。
晋华(晋中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地方政府不重视文物保护工程,认为文保是一项“光花钱没效益”的事业,这种观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太谷县几任领导在看到平遥的今天后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想应该有所反思吧。保护老城,另辟新城,这个思路从梁思成开始就有,今天的许多古城也是这么做的,太谷也完全有条件这么做。
侯联合(太谷县城建局城建规划股股长)
太谷的古城保护,作为城建部门,我们也十分重视。太谷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春节前就可以审批下来,“总规”出来后,我们马上就编制古城保护详规。我了解的大致思路是分集中成片保护和点上的保护两种。太谷的东西两街必须保护,这是早已确定的。南大街毁的较多,是否也纳入保护范围还不能确定。
专家
郭齐文(原晋中地区史志研究院副院长)
这篇报道写出了关心太谷现状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山西晚报办了一件非常好的事。作为一直关心太谷古建筑的一名普通百姓,我感觉到很欣慰。因为它不仅给一些人敲起了警钟,同时也为进一步搞好太谷建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㈦ 如何构建XX县全域旅游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