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温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温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3-12 22:12:26

1. 就是温州旅游的发展现状 还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对策

1、管理体制不顺。温州拥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北雁荡山和中雁荡山,但目前却连一个市级风景旅游管理局也未成立,只有北雁有中雁两个景区管理局分管两个景区,而大荆、虹桥、乐成、城北、柳市、七里港、北白象等绝大多数集镇的旅游管理没有主管局,其旅游社等旅游服务和餐饮宾馆服务更是缺乏统一管理,成为全市旅游管理的盲区和死角,在乐清经济最为发达的四大集镇,旅游管理一片空白。

2、交通不便。旅游交通线路的开发尚不完善,景区的公路路况较差,很不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且各景区间尚未构成旅游交通回路,以便利通车。

3、规划滞后。规划是龙头,建设紧跟走。该市目前毫无旅游发展规划动作,以至各景区欲编制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或旅游发展局部规划等都无“规”(全市总规划)可依。

4、经费投入不足。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批资金,而全市旅游业收入仅为5.1亿元, 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1%,没有引起市政府的高度兴趣和重视,加之其他客观原因,市政府全年对旅游业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保险、金融、饮食、住宿、导游、娱乐及购物等方面,也没有形成配套服务需要水平,旅游业的行业带动功效和劳动力就业吸纳等社会效应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5、开发利用乏力。温州的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可属佳品,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力,温州至今未评出旅游景点质量等级评定AAAA级、AAA级、AA级和A级风景区。至于星级宾馆饭店更是少得可怜,三星级仅两家,且档次不高规模过小。温州的各旅游社也习惯于各自为政,不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出团业务多,接团业务少,使本地财源大量流往外地,缺乏汇聚外地客源来旅游消费的能力和机制。
6、旅游体系不健全。旅游景观以峰、洞、水、瀑等特色为主景观的观赏性旅游是明显的,但也明显缺乏以知识传播精神文化享受为内容的参与性休闲旅游要素,包括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活动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开发,以及观光农业(观赏、劳作、品尝等项目)的开发等。

7、队伍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各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其中行政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不懂专业的多,懂专业的少;年龄偏大的多,中青年干部少;从业人员半路出家的多,旅游科班出身爱岗敬业的少。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普遍低,知识结构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益难尽人意。

8、宣传重点不突出。旅游业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宣传策略出现偏差,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没有抓住重点,而是四面出击,“天女散花”,全国市场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以沪宁杭、粤闽和港澳台市场为中心,细分“银发市场”、“中年市场”、“青少年市场”、“妇女市场”和“侨属市场“,也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的对象特征,以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吸引各方客源。

2. 温州市旅游

温州的旅游景点
http://www.17lai.com/jingddy/zhejiang/wenzhou/wenzhou_jingdianfenbutu.htm
http://www.ugongshe.com/holidays/zhejiang/wenzhou/

小吃:
***永强泥蒜糕:吃过的人没说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种产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其貌不扬,泥蒜是当地渔民的叫法。要说清泥蒜的形状还真有点困难,反正海边的人可能都见过,对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泥蒜顾名思义,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捣、踩,才能洗干净,这样说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两净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烦是烦了点,可这东西实在是鲜啊,鲜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鲜香,几乎不用咀嚼就顺着喉舌滑到胃里去了,等你回过味的时候,只有满口的鲜香了。

***洞头的带鱼番薯粉: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永嘉黄田的黄牛骨:永嘉黄田的黄牛是温州的地方名品,那儿的黄牛既帅气又膘肥,文火老汤滋润下的黄田黄牛骨真是滋味可人,富有嚼头而又不噻牙。再来几罐冰镇啤酒,不由感叹这就是幸福生活啊。

*苍南的黄牛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嚼头,越嚼越香,越香越嚼。这和我们阅人是一样,我们也喜欢有嚼头的人,不是吗?

***西郭的羊肉煲:这是一条即将被改造的路。街边冒着热气的熟食摊,当然少不了,著名的鸭舌,葱花牛肉卤面,有在锅里冒着热气的葱煎包与白豆腐脑,平阳炒粉干、肥肠粉。在温州,一条街上保持着那么多高水准的小吃已经不多了。城西,温州主人习惯地称它为“西郭”,这里的原住民都是一些底层手艺人。早时西郭民风剽悍,与“东门”一样出名。当时二边青年为宣泄过盛的血性而时常火并,也就是黑社会的打打杀杀。现在看起来东门顶多是一个鱼市场,而西郭完整地保留着温州的许多小吃。这是它的福份,“西门”人气最旺的当属“金龙羊肉煲”。店主其貌不扬,说有点木呐也不为过,可他对泰顺的山羊肉有独特的心得,肥瘦相宜的泰顺山羊肉,在有独特佐料的老汤里文火慢煲,最佐以青蒜段、红罗卜,就那股香气就够诱人的了。(后记:西城路几乎已改建完了,再也找不到民俗气这样浓郁的地方了,也找不到汇聚这样老道小吃的地方了。)

**县前头的汤圆:说起温州小吃,就不能不说县前头的汤圆。那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汤清香馨、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时常逃课偷跑到县前头去吃汤圆,至今想起还不禁使人莞然。

当然温州还有许多经典小吃,如李大同的双炊糕、楠溪江大妈麦饼、鼓楼街知味灯盏糕、小南门长人敲鱼汤等等,我不能再说下去了,不然有人会流哈拉滋了,哈哈。

3. 温州简介和未来城市规划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44万人(2003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00。区号:0577。车牌号:浙C。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历经4年的研讨、修编,《温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终于在2004年12月12日顺利得到省政府的认可,正式定稿。捧着这套厚厚的规划蓝图,我们感觉它比以往的那几份城市规划都来得详实和厚重,与以往的几次规划相比,这次规划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是大手笔,它把温州的城市性质调整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20年末,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3.5%,足可见此次规划目标的宏伟壮阔。 温州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可能是前几次城市规划者所始料未及的,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200万人左右。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此次规划确定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城市发展方向,近期(2007年)城市用地规模将达到179.3平方公里,接近上一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2000年)的两倍,人均用地面积增加到89.63平方米。除鹿城区外,还将在永强建设龙湾中心区,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两个中心加上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共同组成我市“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 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的扩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都将加大城市的交通负担。本期规划提出了由9条高速道、2条国道、1条分流道、7条省道组成我市的公路交通系统的思路,并在温州都市区、南部城镇群各形成高速公路环,构成“日”型高速交通骨架。在规划的中期,还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交系统,使市民出行质量得到保证。初步确立的轻轨网络由六条线路组成(其中两条为规划预留线路),线路总长178.4公里,主要连接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各级城市中心区及龙湾永强片和瓯海中心片等开发活跃的新区。 “景观规划”是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另一个突出亮点。1600多年前郭璞建城时就奠定了温州山水城市的格局,又历经千年沉淀,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往的规划在制定和实施时往往忽略了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许多有着纪念价值的文物景观消失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下,只能留在温州人的记忆中。这次规划,我们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山、水、城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协调发展的山水城市”的建设原则,以郭公山、松台山、海坛山、华盖山和积谷山为基础建设环城公园,并保证通向景山、牛山和杨府山视线走廊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瓯江两岸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色彩、整体造型等,使瓯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空间和开展市民活动的重要区域。 与以往的城市规划相比,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搭起了未来十几年里温州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无论在规划设计的高度还是涉及的范围,都比以往历次城市规划更加磅礴大气。 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4. 温州市内一日游计划

温州市区的应该是去五马街吧。。。周边的江心屿还是比较好玩的

5. 温州简介和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发展方向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44万人(2003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00。区号:0577。车牌号:浙C。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历经4年的研讨、修编,《温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终于在2004年12月12日顺利得到省政府的认可,正式定稿。捧着这套厚厚的规划蓝图,我们感觉它比以往的那几份城市规划都来得详实和厚重,与以往的几次规划相比,这次规划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是大手笔,它把温州的城市性质调整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20年末,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3.5%,足可见此次规划目标的宏伟壮阔。 温州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可能是前几次城市规划者所始料未及的,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200万人左右。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此次规划确定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城市发展方向,近期(2007年)城市用地规模将达到179.3平方公里,接近上一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2000年)的两倍,人均用地面积增加到89.63平方米。除鹿城区外,还将在永强建设龙湾中心区,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两个中心加上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共同组成我市“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 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的扩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都将加大城市的交通负担。本期规划提出了由9条高速道、2条国道、1条分流道、7条省道组成我市的公路交通系统的思路,并在温州都市区、南部城镇群各形成高速公路环,构成“日”型高速交通骨架。在规划的中期,还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交系统,使市民出行质量得到保证。初步确立的轻轨网络由六条线路组成(其中两条为规划预留线路),线路总长178.4公里,主要连接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各级城市中心区及龙湾永强片和瓯海中心片等开发活跃的新区。 “景观规划”是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另一个突出亮点。1600多年前郭璞建城时就奠定了温州山水城市的格局,又历经千年沉淀,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往的规划在制定和实施时往往忽略了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许多有着纪念价值的文物景观消失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下,只能留在温州人的记忆中。这次规划,我们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山、水、城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协调发展的山水城市”的建设原则,以郭公山、松台山、海坛山、华盖山和积谷山为基础建设环城公园,并保证通向景山、牛山和杨府山视线走廊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瓯江两岸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色彩、整体造型等,使瓯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空间和开展市民活动的重要区域。 与以往的城市规划相比,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搭起了未来十几年里温州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无论在规划设计的高度还是涉及的范围,都比以往历次城市规划更加磅礴大气。 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6. 温州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业的思考</b> 近几年,温州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近郊农村特色经济,拓宽致富门路,盘活地方资源,激活消费市场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自发增长期的乡村旅游尚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所以,政府要引导郊区乡村旅游成规模上档次,培育城郊区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重要力量,为城区市民提供丰富、舒适的休闲场所。本文对温州城郊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价,为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业开拓新途径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一、 城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乡村旅游”有多种定义。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们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在我国,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日前,在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5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我国拥有56个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贵州的国际合作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已开始启动,将与新西兰、爱尔兰等专家一道,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欧洲、美洲开展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也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也从中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凡是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均制定了专门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产品、管理和市场开发都比较成熟。二、 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业的条件。城郊乡村旅游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最关心的是健康,都愿意到郊区回归自然,体验一种纯朴、天然的生活情趣。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不仅是都市人追逐的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朝阳产业。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赖“三大外部条件要素”和“三大内部环境要素”。三大外部条件要素:1、良好的区位条件。一般来讲,能够形成农家乐专业村的,要么是沿路(省级以上的主干道),要么是傍城(毗邻人口稠密的县城或大城市),要么是靠近自然、人文景区。这种区位优势,可以为农家乐经营提供相对充足、稳定的客源市场。2、便利的交通条件。乡村旅游是一种休闲旅游模式,游客一般都将出游时间放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就要求发展这种旅游产业,必须具备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正好符合人们驾车出行的心理,是农家乐发展兴旺的基础。3、安定的社会条件。平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心理底线要求。如果一个地方事故不断,社会治安环境不好,缺乏安全感,就是生态环境再好,交通再便利,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三大内部环境要素:1、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乡村旅游的客源主体是都市人。因此,乡村旅游的经营首先必须能够提供符合都市人习惯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整洁的住宿环境、干净的洗漱环境、卫生的饮食环境等等。这就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2、舒适便捷的硬件环境。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内公用设施比较健全,有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娱乐设施、硬化道路等;二是从业户自身硬件设施比较到位,有标准客房、取暖降温设备、洗澡间、水厕等。3、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人之所以选择乡村旅游,除了对于回归自然的追求,关键还在于对农村淳朴、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三、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周边短程度假,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时尚。而且,这种方式弹性小,重游率高,市场相对稳定。为“离土不离乡”的近郊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的道路。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旅游业不仅可辐射周边农民致富,还可拉动较远距离的农民从事旅游运输、种植养殖和商品生产。因此,乡村旅游业作为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通过实施“以旅助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兴起的农业旅游,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促使千百万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的转化,部分农民的家庭住房变成了旅游接待的家庭旅馆,山场、农田、果园、池塘、老屋成为旅游吸引物,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首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形成以农家乐为中心的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分工。由农家乐延伸开的产业链包括:农家乐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甚至包括农家乐装修、建设的人员。其次,农家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村风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旅游内容的乡村旅游,使很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实际操作中大多以50岁左右的人为主。这部分人往往处于“种地难增收,出门无技术”的境地。乡村旅游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就业的舞台,而且让他们不出家门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超越工业化路径、直接进入三产服务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已成为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要纽带。2、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加快群众增收,走向生活宽裕。乡村旅游的出现是对传统旅游景点建设的一种补充,每个农家乐户就如同一个小型旅行社。所不同的是,农家乐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一般来讲,一户投资2-3万元就可以营业,成本少,见效快,回报高。而且,他们置办的设施也是自己改善生活所必要的设施,有顾客时用于经营,没有顾客时自己使用,不存在闲置和浪费的问题。3、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基本条件。随着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开展,文明的语言、举止以及对卫生、环境的讲究正通过经营实践言传身教于农村和农民。许多农民的卫生意识已经渗透到他们接待客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业户对自身生活环境卫生的讲究,也极大地推进了全村内部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农家乐经营活动,有效地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减少了家庭矛盾,促进了邻里和睦。4、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旅游业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说作用很大。据调查,所有发展旅游的农村乡镇,普遍整修了道路,装修了住房,修建了水冲厕所等,实现了环境卫生、村容整洁;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通过旅游加强了交流和沟通,既促进了城镇居民了解国情民情,也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变革生活方式,加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此外,还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农民主体意识,提升管理民主。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来讲,他们直接面对游客、面对市场,是经营的主体,也是参与竞争的主体。他们需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强化主体意识。另外,由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和周边环境息息相关,这就迫使农民群众更加关注集体事业,更加致力于在参与集体活动中表达自身的意愿和要求。乡村旅游开展较好的村子往往也是管理比较规范、民主的村子。四、 温州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分析1、温州旅游产业概况。温州旅游业发展经历了由政府接待到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至2002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每年以近100万人次递增,2002年,温州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10.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74.82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09%。排除2003年受到SARS的不利影响之外,温州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1)。但是也要看到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比较,温州旅游业产业地位偏低,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直低于浙江省内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见表3-2)。而且,从旅游增长速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态势平稳,且近年增长速度有所降缓。温州旅游接待总人数在浙江省内的名次不断下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为2003年的第7位(见表3-3)。国内旅游收入在省内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为2003年的第5位;国际旅游收入在省内的排名也有所下滑,由1997年的第4位下降为2003年的第5位(见表3-3)。

7. 杭州,宁波,温州这三大城市中,你觉得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是哪座城市

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杭州,因为杭州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