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发展乡村旅游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如乡村旅游特色镇尤溪依托江南大峡谷景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生态农业,磨豆腐、做年糕、捣麻糍、酿米酒等传统产业重新兴起,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涌泉柑橘、羊岩茶叶、岭景葡萄、括苍大白桃等各类游客向往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如尤溪镇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来在江苏打工,见老家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在江南大峡谷景区摆了个小摊,专卖红糖姜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净赚好几百元,相当于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报酬。一些在家无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农家乐帮忙做钟点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如小芝、括苍等镇的大批农民自办了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网上预订。
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尤溪下涨村,有了军事探险漂流项目后,村里除了建起大型停车场、公园等,还将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以往垃圾乱扔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五是有利于推进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农村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村管理、决策更民主了;一些农村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如尤溪镇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镇级农家乐协会,协会定期举办经营户经验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实现了农家乐的自我管理、和谐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项目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等项目在规划时欠考虑旅游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村镇,等项目实施完毕后想到旅游又去重新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二是村庄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村古建筑。村庄整治按照建设部门的政策要求,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有些村庄因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镇进行整体搬迁,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留农村韵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但在推进过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很多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衔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域内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且市内各规划在制定时要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对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把一个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给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此外,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两者在资金投入时,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镇在建设项目包装上报时,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为村镇出谋划策,帮助争取资金支持。村镇一级也要发挥主动性,多方筹措资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通过让农民得实惠,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如积极落实旅游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乡村赶集游活动,把乡村旅游与农村集市日有机结合,乡村赶集游扩大了旅游惠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购买点、种养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贩,均能从中得益,农民得到实惠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⑵ 如何申报小流域治理项目相关审批程序及审批…
土地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准备、初选项目、申报项目、评估项目、选定项目、下达计划、编制初步设计、批复建设内容等程序。
(一)调查准备。项目单位提出立项申请前,要召开村民委员会会议,征求农民是否愿意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和是否自愿筹资投劳等,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后,方可向县级农发部门提出项目申请,编制项目建议书,证明材料(要求见农发项[2005]98号文)为项目建议书的必备附件。
(二)初选项目。县级农发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议书补充进入县级项目库,并择优选报至市级农发部门。市级农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初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补充进入市级项目库,并下达2007年项目库入库通知。县级农发部门根据通知要求,在市级当年项目库中,确立当年申报项目。
(三)申报项目。各县(市、区)按照竞争选项等要求,通过初步评议,从市级下达的项目库中,选择两个以上的项目,编制项目申报材料上报。
(四)评估项目。市级农发部门要组织专家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必要时省农发局进行抽查),形成实地考察意见和评估报告。市级评估报告,连同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省农发局。省农发局(或委托市级农发部门)组织专家评估组,对申报项目开展评估,重点评估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需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的项目须在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国家农发办。
(五)选定项目。省农发局根据评估情况,筛选确定2007年项目,下达项目计划编报通知。县级农发部门根据项目计划编报通知的要求,编制项目计划。其内容包括编制说明书、项目计划表、县级财政部门对财政配套资金的承诺意见、农民筹资投劳情况审查意见等。县级农发部门编制的项目计划经市级农发部门审查汇总后上报。
(六)下达计划编制初步设计。省农发局按国家要求,汇总编制全省2007年度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报国家批准。国家下达项目计划批复后,省局将依据国家批复,下达全省2007年度项目计划,部署编制初步设计。
(七)批复建设内容。各县将编制的初步设计及建设内容明细表,报市级农发部门审批,市级农发部门将审批后的初步设计及建设内容明细表汇总后报省农发局(按《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及审批工作意见》农发项[2004]69号文执行)备案。
项目初步设计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如遇改变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资金用途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内容,必须按权限规定报上级农发管理部门审批。
五、相关政策
(一)项目县的管理
2007年对土地治理项目县的管理按《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农发项[2006]87号)规定执行,继续实行项目县轮换制、暂停制和重点开发制。
1、实行项目县轮换制
2007年土地治理项目继续以市级为单位对所属项目县实行轮换。各市按照省农发局下达的轮换县控制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后上报,最后由省农发局进行核批。在轮换中,对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好、验收评比成绩突出、开发效益明显、群众口碑好的县不轮换;反之,对项目和资金管理薄弱,特别是在验收、检查中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地方,由省级和市级予以轮换。省级直接轮换的县,须待通过整改后,方可在下一年度恢复立项。
2、实行项目县暂停制
暂停制是对2005年度项目验收不合格和各类检查中严重问题的县(区),实行暂停立项,暂停立项的县投资指标取消。暂停开发县的确定和恢复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管理暂行办法》(国农办[2006]14号)执行。
3、实行重点开发制
2007年将继续进行重点开发。重点开发县选择原则是:土地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高;地方财力配套能力较强;干群开发积极性高;工作绩效明显。在一个验收周期(三年)内,重点开发县原则上保持稳定、连续,对确有调整必要的,由市提出申请,省农发局核批。
(二)项目政策
1、项目分类。土地治理项目下设中低产田改造、生态综合治理2类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007年暂不安排。其中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不得超过10%。
2、项目规模。每个县(市、区)中低产田改造单个项目重点县按1000万元以下、一般县按500万元投资规模进行前期准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按400万元投资规模进行准备。
3、治理标准。2007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建设标准为450-500元/亩,丘陵地区可以提高到550元/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标准为600元/亩。
4、项目区范围。平原地区土地治理项目每个项目原则上只能由一个乡镇承担,实施项目的行政村不宜过多;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项目按照客观条件可以由1-2个乡镇承担。
5、治理面积。年度单个项目区治理面积,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治理的耕地面积不低于一万亩,丘陵地区连片不低于五千亩。
6、科技推广费。2007年,各地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按照省农发局《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发项[2006]28号)相关规定安排,随计划一并下达。
7、农机补贴。2007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区内的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补贴,随计划一并下达。
8、项目县范围。实施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县不申报2007年度土地治理项目。
(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继续与“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相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区,要自觉与省委、省政府提出“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村、镇相结合。2007年土地治理项目区要尽可能与“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村、镇相结合。
2、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土地治理项目要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及农村生产、生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带动作用。2007年每一个土地治理项目都要扶持1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项目扶持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项目建成后要确保其通过工商注册。
3、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安排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土地治理项目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成为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对于有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的地区,土地治理项目要尽可能围绕有利于为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有利于龙头企业建基地来安排。
4、积极开展支农资金整合的试点。土地治理项目区要以农发项目平台,积极开展整合其他支农资金的试点。2007年每个市都要选择一个开发县开展试点工作,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各类支农资金。
5、统筹规划项目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在保证土地治理项目投入重点的前提下,土地治理项目可适当安排扶持连接乡村道路与田间道路的路段建设、农村沼气、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内容分别纳入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措施中机耕路、农业措施中其他农业措施、水利措施中小型蓄水工程等分项措施中。
六、工作要求
各市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公平选项,严格按程序申报,按规定评估,项目申报材料及评估报告,于2007年12月30日前上报省农发局。
⑶ 旅游开发项目涉及哪些方面
建议多来关注国内的土地审批程序,自土地的“招拍挂”具体流程,看你提问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第二,政府大都是支持地方开发建设的,因为卖地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直接受益,可以咨询当地政府的国土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当然,前提是你们看中的地块符合规划,不占用基本农田等限制条件且符合规划。
第三,各地的拆迁补偿办法不一致,还要以当地的拆迁补偿办法为依据。越是大城市,建安成本越高昂。
第四,城镇化建设是双刃剑,要是开发商触犯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后果不用多说,网上有很多例子。
⑷ 土地整治项目可以与小流域治理重复投资吗
可以啊!结合云县幸福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水土分离的角度出发,将排、 导措施和固土措施相结合,采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对泥石流破坏区进行系统整治.结果表明,集成了固土技术...
⑸ 河流能开发什么旅游项目
漂流、垂钓、游艇、游泳、水上花园(亭廊、餐饮类)等。
⑹ 农光互补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吗
这个可以开发旅游项目的呀,可以起一个主题到农村旅游项目,就是比如说可以摘草莓啊,这些东西啊,一些少一些农业劳作之类的旅游项目。
⑺ 我们这有一个村要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请问要怎么写开头,我要写个消息
一是先说明要治理的村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程度;二是开展水土流失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意义及必要性;三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公益性事业,治理所带来效益及农业增产、增收情况分析。四是呼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当地群众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事业,更好的为治理家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