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如何完善旅游业的管理体制

如何完善旅游业的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 2021-03-14 18:44:13

『壹』 如何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据报道,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未来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继续锁定市场顽疾,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一日游”乱象等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尚生龙表示,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模式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模式纵深转变。在这个背景下,就更需要建立适应全域旅游时代的假日管理保障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不光是假日旅游,全域旅游也有“全时旅游”的概念,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立体化保障未来还需要立法层面的跟进。

文章来源:央广网

『贰』 如何构建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到你:
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最先提出。他们在合写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公司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尤其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比企业的外部条件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具有价值增值性、独特性、延展性、时间性四个基本特征。结合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服务竞争力
与工业、商业等其他类型的以制造或者经销物质产品的企业截然不同,旅游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是服务。同时,旅游企业的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企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依靠其服务的品质获得效益的产出。并且,旅游企业的服务是一种“侍奉人”的艺术,它是以团队的形式向个体的人或团体提供的一系列便利和感觉享受。人们把旅游企业划归到服务业,从本质上已经揭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质量和品位的竞争,当然,还包括服务的范围、品种以及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和对于顾客的诚信等。
2.策划竞争力
旅游企业策划是围绕旅游企业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挖掘其最大潜能,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有序、高效、富有创意地实践其目标的筹划。企业经营的目标和重心、内部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等等这些内部管理方式的动态设置,必须要有很强的企业策划能力才能够达到。旅游企业要实现一个成功的有创意的策划,它必须对整个旅游市场的状况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能准确“诊断”出本企业的症候和在市场所处地位,从眼前和长远的角度为企业把脉,制订出企业发展的构想和蓝图,以助企业被市场接纳,被顾客认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策划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竞争的成功与否。
3.文化竞争力
在旅游企业诸多的竞争力当中,企业文化深深地浸透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惟有它是区别企业与企业的显著标志之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不是产品,又不是客户,更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即管理理念中沉积的企业文化才使企业具有独特的不易模仿的性质。现代旅游,其实是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冒险的诉求,是一种亲历的审美和探险过程。对于顾客旅游心理的研究、理解和把握,以及随后在企业自我调适的过程中对于顾客这种心理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文化如同一条线索,它把企业的营利性目的外现为人文关怀,使厌倦了商业社会压力的顾客在寻找精神休闲时感受到这些人文关怀,引起顾客对它的归属和依恋,赢得顾客的信赖。
企业策划既是企业的首脑,也是发动机,它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类型选择和培育方向;服务是裹挟着企业的策划指令和文化修养的活性产品,它凝聚二者,向顾客展示企业的内涵。
对于以提供服务性产品为主的旅游企业,服务、策划与文化是旅游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这些宝贵的“资源”优势。
二、战略管理是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高层次管理理论)是市场、计划、财务、劳资及职能管理层的整合协调理论,即各专业的整合协调;是融合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及管理学基础等学科理论的综合;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即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领导的动态过程管理。企业战略可分为3个层次: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业务战略或竞争战略( business strategy)和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成功的战略在这3个层次上都具备很好的一致性,这也是公司制定各个层次战略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确定企业使命,然后根据确定的企业使命,进行企业内外环境的SWOT分析,找到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据此,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措施,最后,进行战略实施和执行。这一整个动态过程的战略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基础。
1.战略制定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战略制定的目的就是构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确定企业使命,企业内外环境的SWOT分析,找到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措施,将市场、计划、技术、财务、劳资等专业及职能管理层优化整合协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战略执行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通过战略执行将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打造成为知行合一的战略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战略管理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旅游企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监督、随时纠偏,使执行做到事半功倍。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信息反馈支持,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问题,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奖罚分明,最终完成执行什么和为什么执行的目标。管理的真谛不是束缚人,而是激励组织中的每个人创造效益,创造价值。需要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建立在稳定的队伍、突出的技能和基本业务领域基础上的能力;培养企业的核心专长,掌握核心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特有的服务、文化、策划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制定
企业就像人,人有生老病死,企业也有生命周期。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不能简单地借用其他企业的成功方法、经验或者社会上的时髦理论、精英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从而促使旅游企业规模扩张、数量增长。伴随着国外旅游企业的介入以及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开始谋求多种途径和方式的规模扩张和产业融合,从而迫使大多数企业由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推进。处于这个阶段的旅游企业除了需要继续保持核心创业团队和业务模式外,在管理上需要逐步搭建符合旅游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比较适合的管理理论和工具有战略管理、服务管理和企业标准化等。
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通过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目标可以是动态的、阶段性的,战略管理的思想是长久的、有生命力的,是指导旅游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1.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经营环境、经营条件和经营目标的有机统一。所以,旅游企业的战略管理要科学有效,首先,就必须认识和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现有能力和资源、旅游市场现状并对未来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进行初步预测、对旅游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可能的战略愿景。
2.在分析旅游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企业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GE矩阵和三层面模型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组合与定位。通过“定位、方式、步骤”三轴模型对旅游企业的各块业务进行战略定位,提出主要竞争方式,完成业务发展规划。同时提出四个职能战略,即市场营销战略、服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在后续的战略实施过程中,把文化战略从服务发展战略中分离出来,并增加文化管理战略。在系统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完成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3.旅游企业从属于服务类行业,既有服务业的一般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于竞争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业务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旅游企业的定位是旅游产品、住宿和交通。运用服务业价值链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和定位分析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的管理活动基本满足企业发展初期管理的需要,在部分环节上也存在缺失,比如危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后续服务管理等。

『叁』 如何做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管理工作

旅游公共服务五大内容体系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旅游网路信息服务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游客中心、信息亭、触摸屏、旅游地图指南信息服务、移动短信服务、旅游呼叫中心服务(旅游热线、投诉电话)
旅游标识解说服务:交通导引、景区解说标识标牌、自助导游

旅游安全环境建设: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安全环境建设
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消防安全、游乐安全、安全标识
旅游安全机制建设: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安全求助、旅游保险

旅游交通通道建设:旅游风景道、游步道、无障碍通道、旅游专线专列、旅游观光巴士
旅游交通节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站点、旅游码头、旅游机场(停机坪)
旅游交通服务建设:车辆租赁、自驾车营地、自驾车加油站及维修呼叫服务

旅游便民设施建设:无限网络、通信、邮政、金融等
免费游憩场所建设:休闲街区、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公共海滩等
旅游惠民政策:旅游消费券、旅游年票、旅游一卡通、特殊人群优惠政策(老年人、学生、残障人士)

旅游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与相关评定服务
旅游从业者教育培训服务
旅游者消费保障服务

国内发展动态
产生背景
旅游业发展新阶段
中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在由小产业向大产业转变。
中国现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
“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社会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和改善民生。
游客需求导向
随着旅游业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游客更加注重旅游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品质和安全,对目的地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的需求更加强烈、多元,要求更高。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适应旅游业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中国自助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是近年来最流行的新兴旅游方式,具有自主、灵活等特点对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配套设施、自助旅游信息等要求较高。自助游市场的迅速崛起,急需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
中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在由小产业向大产业转变。
中国现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
“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社会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和改善民生。

『肆』 如何破解景区管理体制问题重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性。
旅游资源存在部门垄断割据的问题,有些资源主管部门往往片面强调“保护”,对旅游开发认识不到位,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上下沟通难”、“横向联系难”、“产业扩展难”、“寻求支持难”等现实问题,不能有效地使资源转化为产品。
2景区开发管理体制不畅。
旅游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事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突出,旅游景区不能统一有效地管理。旅游作为综合型产业,具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显著特性,迫切需要建立管理顺畅、运作有效的大旅游管理体制,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新格局。
3景区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虽然有《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但是这些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对一些新做法缺乏裁决的依据。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在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景区开发无法可依和无序开发。

4门票经济现象突出。
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弱化了其他旅游要素对旅游收入的贡献,从而抑制了景区深度开发和产品创新,多数国家A景区门票的收入大多上交财政,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费用少之又少,旅游景区的衍生产品这些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景区的活化与新业态的培植较为缓慢。
5缺乏发展内在动力。
旅游景区多数还保留着事业单位体制,这些景区干部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景区旅游服务质量低,景区小、弱、散、差的问题突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话语权,导致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6对外营销与交流欠缺。
旅游景区既缺乏与其他景区(包括客源地景区和市内景区)的交流与合作,也缺乏与其他旅游要素的结合,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整合欠合理,不能有效吸引游客。有些景区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主体,由于资源分不同的城市,旅游合作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联动景区。由于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致使同质产品的主要景区红红火火,而其他景区则门可罗雀,发展不平衡。

二、创新发展的思路1出台《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
尽快出台《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进行清晰界定,对旅游景区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对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加以明确区分。旅游景区不是单指景观资源,而是以景观资源为核心,由产品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旅游经营资源(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等)对于增强竞争活力,提高景区的收入贡献巨大,《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可让我们对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的开发管理有章可循。
2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制。
地级市可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建立有效的联络和沟通机制,牵头研究、解决跨部门涉及本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构筑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格局,形成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合力。为有效整合人文资源,可成立市文物旅游局,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高度统一。在县域推广一些地方文物旅游宗教合一、文物旅游合一的体制,实行旅游与风景(文物、宗教、园林等)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景区推广乡镇旅游一体化的景区管委会管理体制。旅游景区可采用管委会的模式,对于景区产权、管理权实行统一管理,主要负责景区规划的审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资源使用权转让、资源保护规划等,并拥有对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权。管委会集合文化、建设、水利、园林绿化、文物、卫生等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能,对景区实行统一管理。针对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政府或政府派出管理的比例大,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等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政企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壮大旅游企业。
3丰富旅游产品内涵。
要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进行开发建设,旅游经营资源对于增强竞争活力,提高风景旅游区的收入贡献巨大。旅游景观资源不应作为景区创收的主要途径。旅游经营资源(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等)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景区要注重开发修学、商务、会展、湿地、演艺、康体等高端旅游产品,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和手工艺品加工等特色旅游等,从而培育景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4加强景区规范管理。
探索对景区实行备案管理、年度审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强化对景区的有效管理。所有的景区在开始对外营业前都要向旅游主管部门进行景区备案,由旅游主管部门对景区接待服务环境、景区安全情况、景区人员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对外经营。景区备案后,每年都应该由旅游主管部门进行一次年审。年审主要审查景区是否依法经营,包括景区的资源使用情况、安全生产的保障情况、配套设施的完备情况以及申请备案的资源情况有无改变等。避免重复建设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旅游消费者满意程度。引进标准化景区管理流程。
5组建大型旅游集团。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景区企业化改制,增强景区发展活力,全面推行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经营、特许经营、引资嫁接,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企业化改制。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限制和部门限制,走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道路。
6加强对外营销与合作。
针对各景区不同的资源特色,创意设计各种节事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渠道,加大对景区的宣传营销。旅游景区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想方设法将旅游景区产品纳入全国、全省精品旅游线路,加大与重要旅游客源地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有针对www.cxdguangli.com性的促销或客源互换。加大与其他行业及旅游业内各要素企业的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旅游交流与交易平台,形成共同发展的机制。加强网络营销,到省外、国外建立旅游营销推广站点,扩大旅游影响力和传播力。

『伍』 导游管理体制改革 旅游业该怎么看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旅游教科书上说,“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但游客抱怨导游素质不高,“黑导游”、“强迫购物”、“甩团”之声此起彼伏。究竟是何原因,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导游职业走入如此尴尬境地?未来,导游职业的发展方向又该如何?
不愿被称为“导购” 一线导游期待改革
据了解,目前,国内导游分为签约导游和兼职导游两种。前者归旅行社管理,有底薪和保险,劳动权益相对有保障;后者属兼职人员,无固定收入、无社会保险、工作稳定性差。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数逾80万人,其中兼职导游人员数量占全国导游人员总数的70%左右。显然,兼职导游已经成为各地旅游接待的主体力量。
“没入行之前,也觉得做导游挺好,可以免费到各地游玩,但真正入了行,干了几年后发现,做导游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朱翔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导游的收入要“仰仗客人消费”,才能获得生活的基本所需。“一般旺季会多赚一点,淡季时收入会很少,入不敷出。”
“导游也不想变成导购。人均数百元的‘坑’,不想亏本,就只能想办法赚钱填坑,而游客消费购物无疑是最直接获得收入的方式。”兼职导游员孙国英说,那些团费明显低于成本的几百元甚至几元的低价团,往往是由组团社组织游客,地接社从组团社手中买团,导游再先自己垫付费用从地接社买“人头”。对于导游而言,是负债接团,“如果通过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让导游回归到靠服务赚钱,我会考虑从兼职导游变成专职导游”。
“作为导游,我不想带‘填坑团’、‘裸奔团’!天天购物,如何带好团队?”从业16年的南京西祠翻译导游有限公司兼职导游员何代序说,她期待拿到体现导游价值和工作付出的合理的导游服务费,而不因客人不购物,白白付出辛劳,还得自己贴钱来回路费。“对于导游这个职业的热爱从未减褪过,我心目中的中国旅游业是美好的,随着导游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我心目中的这份美好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给导游松绑 不会影响旅行社生存
据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经初步测算,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现状不容忽视,就是靠旅行社出行和散客自由行的比例在不断加剧。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平均是3:7的关系,即每10个游客中,有7个人是选择自由行的方式。
“现在随着散客自由行的发展,再把导游和旅行社捆绑在一起,无论是执业范围还是执业通道,其实都是不畅通的。”携程旅行网客服总监钱军说。
“目前全国近2.7万家旅行社中,大多数都是小旅行社,其实也‘养不起’导游。”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明告诉记者,以锦江旅游来说,专职导游约50人左右,每年在导游人力上的支出在400万至500万元,忙的时候这些导游仍然不够用,淡季的时候他们又没有足够多的团可以带。“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如果导游自由执业实行,企业的选择权会更大一些,不用和所有导游一一绑定,成本会降低不少。”
“对于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全不用恐慌,据我所知,旅行社方面目前并没有特别大的议论。”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导游领队管理部经理韩震霄说,以上海出境游为例,去年上海出境游总人次同比增长23.1%,而通过旅行社的同比增长了62.3%。“从目前来看,游客出行离不开旅游社。”
南京德高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孙俊认为,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政策实施后,旅行社为吸引优秀导游人才,必定会加大导游培训方面的投入,提高导游待遇等基本保障,从而改变过去只顾降低团队操作成本,不顾导游服务质量,克扣导游服务费,甚至强迫导游交人头费买团的乱象,能够有效遏制零负团费的滋生。
顺应市场需求 主管部门破解行业发展瓶颈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明确指出,要深化导游管理体制改革,从行政化、非流动、封闭式管理向法治化、市场化管理转变。
为了全面落实导游体制改革工作,拓宽导游执业渠道,2016年5月,江苏、上海多地正式启动导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动相关旅游企业的试点工作。
江苏省旅游局资料显示,江苏省共有持证导游员75355人,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从等级来看,高级389人,占比0.5%,中级2054人,占比2.7%,初级73092人,占比96.8%;从性别来看,男性占21.6%,女性78.4%;从语种看,除普通话外,英语导游稍多,有4620人,占比达到6.1%,其他如日语有496人,德语、俄语等语言方面的导游就更少了,都只有几十位。
“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江苏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江苏省为例,导游存在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不足并存的现象,存在大量的低效、无效的供给,而游客需要的好导游难觅。“去产能、补短板,导游亟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
南京旅游委质量管理处副处长诸炎佳介绍说,南京市旅游委围绕“不断创新行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行业监管思路,结合旅行社传统操作模式、一线导游员实际带团方式、导游管理服务公司对导游员日常服务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的 “我要带团”公众平台已于今年3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的建设运行,是在国家旅游局部署推进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该平台,旅行社可发布线路行程、团队基本情况、团队服务酬劳等‘导游招募信息’并实现和导游员互选,并将相关信息报导游员所登记注册的导游管理服务公司。平台具有‘三方互评价’功能,旅行社、导游员、导游管理服务公司三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导游员团队服务质量、旅行社团队操作情况、三方履约等进行互评价。”
“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是全域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全域旅游阶段,碎片化的旅游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导游执业方式很难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张旗说,开展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既可使游客寻找单项导游服务的渠道更加便利,又能促进导游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我们成立了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对本市274家旅行社以及2家导游行业组织注册的导游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对3568名导游人员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张旗说,在摸清底数的同时,上海市走访了市律师协会、市人保局,积极借鉴律师等职业人员队伍建设经验,进一步拓展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市级层面举办5次宣传推广及座谈会的基础上,指导区旅游管理部门、导游行业组织做好面向自由执业导游的政策宣讲、动员和服务准备。同时,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解读上海市自由执业人员的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等系列新政,鼓励导游充分运用现有优惠政策开展执业工作。”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既要依法治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畅通导游执业发展通道,优化导游执业保障,修改和取消一些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和壁垒,健全导游服务社会评价体系,营造游客、导游、社会多方满意的共赢局面。
携程试水“互联网+导游领队”
携程旅行网近日发布的《导游领队群体幸福度调查报告》中指出,半数导游认为得到游客的尊重和认同,半数认为收入与劳动不成正比。但对于旅游行业的前景八成从业者看好,大部分导游认为,目前实施的“互联网+导游领队”是趋势也是机遇。
携程旅行网客服总监钱军介绍说,“互联网+导游领队”已经取得有效的成果。首次实现导游领队透明化,网上报名携程自营出境游产品,都显示有专业领队,我国跟团游客可以在网上提前看到导游领队怎么样、客人点评、人气值、个人游记、推荐线路、带团记录一目了然。携程还建立了全国性导游信息库,目前已经有5000名国内外导游入库,游客在携程网上报的任何一个团,其导游服务怎么样都会被精确监控到,并将与其订单、点评匹配,最终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导游的质量管控。
途牛积极参与导游薪酬激励试点工作
途牛CEO于敦德表示,今年,途牛将密切关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积极开展导游在线预约平台的建设工作。
于敦德介绍说,途牛对导游实行导游库信息动态管理,目前共有 1200多名导游被纳入途牛导游库。导游库包含了导游基本信息、聘用协议、满意度、投诉、奖惩等考核信息,并且根据导游的每次出团情况实时更新,以动态反映导游真实服务水平。途牛将导游分为红名单和黑名单两大类,列入黑名单的导游将被禁用或慎用;对于牛人专线等高品质团组,优先从导游库中选择高等级导游提供服务,极大地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于敦德表示,为大力提高导游服务水平,途牛在业内率先自主研发了导游点评系统,以客户回访评价、导游出团量作为考核依据对导游进行评分,在薪酬奖励方面向优秀导游倾斜。2015年 5月以来,途牛联合携程、驴妈妈、同程共同发布导游点评奖励制度,每季度从顾客满意度和接待团期量排名均在前20%的供应商圈定导游中评选出“金牌导游”,每人每团给予1000元的奖励,并在网站上予以标记,便于消费者预订线路时参考。截至 2016年第二季度,已累计有477人次获选途牛“金牌导游”,累计奖励金额44.7万元。该项目涉及数十家供应商、数百条线路,从而引导导游队伍的良性竞争,实现客户、导游、旅游服务商三方共赢。
同程旅游率先建设导游网络评价系统
基于同程旅游官方网站平台和移动端平台,同程旅游已经初步完成了导游网络点评系统平台的搭建工作,建立起了一个覆盖休闲度假全产品线的导游评价系统,硬件系统、安全策略、支付系统等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均已全部如期完成。
同程旅游导游领队项目部运营总监吴小婷介绍说,同程旅游通过导游点评数据库的建立,将导游网络评价、出团次数等指标与薪酬模型建立关联,形成了基于导游网络评价的薪酬体系;在加快系统软硬件技术开发进度的同时,同程旅游还针对平台运营中的多个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导游人员招募培训制度、咨询调解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安全保障制度等,为平台今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陆』 景区管理体制有什么创新思路

出台《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尽快出台《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进行清晰界定,对旅游景区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对旅游景观资源和旅游经营资源加以明确区分。旅游景区不是单指景观资源,而是以景观资源为核心,由产品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
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地级市可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建立有效的联络和沟通机制,牵头研究、解决跨部门涉及本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构筑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格局,形成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合力。
丰富旅游产品内涵。要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进行开发建设,旅游经营资源对于增强竞争活力,提高风景旅游区的收入贡献巨大。旅游景观资源不应作为景区创收的主要途径。
加强景区规范管理。探索对景区实行备案管理、年度审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强化对景区的有效管理。景区备案后,每年都应该由旅游主管部门进行一次年审。年审主要审查景区是否依法经营,包括景区的资源使用情况、安全生产的保障情况、配套设施的完备情况以及申请备案的资源情况有无改变等。避免重复建设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旅游消费者满意程度。引进标准化景区管理流程。
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景区企业化改制,增强景区发展活力,全面推行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经营、特许经营、引资嫁接,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企业化改制。
加强对外营销与合作。针对各景区不同的资源特色,创意设计各种节事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渠道,加大对景区的宣传营销。加大与其他行业及旅游业内各要素企业的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旅游交流与交易平台,形成共同发展的机制。加强网络营销,到省外、国外建立旅游营销推广站点,扩大旅游影响力和传播力。

『柒』 如何完善旅旅游功能区智慧旅游监管体系

从大到复小,大巴监控、制流量监控,一环扣一环!
不行你就搜搜十三陵全域旅游 他们现在做的就很好
1、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提高十三陵旅游生态环境检测和保护的能力,提高对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和保护能力,提高对十三陵旅游综合管理监控能力,提高十三陵旅游业务的营销和服务能力。
2、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将十三陵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所涵盖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娱、购)进行有序的整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使景区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
3、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使企业经营与十三陵旅游更有效地进行结合,拓展企业的营销宣传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捌』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未来文化与旅游如何做到融合发展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复起以及全域旅制游的大力推进,人们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日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体验不同地方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立足实际,切实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重在规划。要深刻把握方针政策,结合旅游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和新要求,突出前瞻性和实用性,编制出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规划,进一步凸显独特的文化与地域资源禀赋,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可行的引导。
2、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硬性配对,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3、创新理念,打造文化旅游个性品牌。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要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
4、依托资源,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完善旅游整体文化形象,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