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沿海旅游资源开发

沿海旅游资源开发

发布时间: 2021-03-14 20:16:56

A.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有哪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由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专而形成,属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远景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专家解释说: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其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效的开发途径和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B.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

依据近海调查取得的丰富的沿海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海洋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当地海洋开发条件和社会需求选划一批有比较丰富的待开发资源,有较大开发潜力、社会发展最亟需的潜在海上养殖区、滨海旅游区、海水利用区、海岛资源综合开发区等新型经济开发区,逐渐形成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开拓新领域,为扩大沿海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出新贡献。

评价研究的内容是:

在近海尚未用于海水养殖的区域,通过综合评价,选划潜在可养殖或可进行人工增殖放养的区域;在海域水产生物养殖容量和环境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示范区制定合理的水产生物养殖容量;分海区、省区编制潜在海水增养殖区划。

在旅游资源尚未开发的海滨临近海域、海岛,通过开发环境综合评价,选划一批未来可开发的滨海旅游景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评估;滨海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空间结构规划研究;滨海旅游产业的重点区域布局研究,主要是渤海海滨,北黄海海滨,沪、浙、闽、粤海滨海岛以及海南岛和北部湾等区域。

沿海城市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功能分区。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严重缺水的沿海省市(海岛)的邻近海域,选划一批潜在海水利用区域,制定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区综合区划。

岛屿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区综合区划。在沿海岛屿尤其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人口较多、水资源紧缺的海岛,选划出潜在海水利用区域,制定岛屿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区综合区划。

全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区选划。完成北方沿海缺水省市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选划,完成重点岛屿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区选划。

选择有关城市进行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试验研究。充分利用其在海洋、土地、石化、技术等资源优势,以海水淡化为龙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打造海水淡化、海水化学元素提取与综合利用与其他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

近海岛屿可再生能源、海水和旅游资源开发等综合利用评价、选划。

海洋可再生能源供电和海水淡化技术整合研究。研究多能互补式海洋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和海水淡化装置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①提高海洋能转换效率的方法研究;②各类发电设备配置和集成技术研究;③多能互补式自动调控技术研究;④调峰、逆变技术研究;⑤多能互补式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技术研究;⑥多能互补式示范试验站的管理和运行预研究;⑦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研究。

近海岛屿海洋可再生能源供电、海水淡化应用和海洋旅游等综合开发示范试验研究。在长山群岛、嵊泗列岛、舟山群岛、浙江乐清湾岛屿、万山群岛、川山群岛等海洋资源丰富地区,筛选确定示范站址,因地制宜开展海岛综合开发利用示范试验研究。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是:

以本专项调查和评价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背景资料,进行必要补充调查,参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区划原则、标准,确定评价模型和计算公式,组织海洋、水产、环境等专家,开展功能区划和综合评价工作。完成潜在开发区选划和综合开发利用区试验示范研究。

C. 我国海滨旅游资源分类

我不海滨旅游资源分类一般都是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周边环境的旅游。第二类就是,吸引外来游客。

D. 对镇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但镇海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不高,远远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外出旅游的人数远远大于来镇海旅游的人数,镇海旅游在外的知名度也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镇海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活动,更好地了解家乡和家乡的旅游资源,希望为家乡的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希望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调查和研究的能力,形成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并积累经验,为平时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二、研究过程

课题题目: 镇海区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指导老师:杜劲松

课题组成员: 周波、蒋莹莹、田野、孙盛、孙逸婧、张秋美、童盈颖、朱静、胡佩、钱寅杰、曹能
组长:吴梦帆

副组长:王梦霞

活动过程:

• 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全组 访问专家:蒋莹莹、孙逸婧

上网查询:孙盛、曹能 查书面资料:童盈颖、田野

资料整理:朱静、胡佩 撰写报告:吴梦帆、王梦霞、周波

•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2周
网上查询
了解镇海主要旅游景点


2周
校内调查
了解镇海本地人对旅游资源了解程度


5周
实地调查
获得事实材料、资料。


3周
成果汇兑
提出自己的意见,写出研究报告。

• 访问专家

镇海旅游局调研员、村中年长者。

• 主要的方法

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

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 (二篇)、研究报告(一个)、图片和成果展示

三、研究结果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东临舟山群岛,南与北仑港隔江相望,西与宁波老市区毗连。镇海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曾名望海、静海、定海,全区陆域面积 214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镇海历史悠久,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历史上是浙东的海防要地和重要的通商口岸,自明以来,镇海口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反抗外来侵略战争,至今仍留有大量的海防历史遗迹。

(一)镇 海人对镇海旅游资源的认识

目的
国庆期间,我们小组调查了镇海人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认识状况,目的是了解本地最热门和冷落的旅游点及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为下阶段调查和研究提供依据。




1、分三个组分别调查初一学生、高一学生和高一家长。

2、初一学生发出40份,收回40份;高一学生发出33张,回收31份;高一家长发出40份,回收24份;共计回收95份。

3、对三组数据进行汇总、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内容和统计结果
1、你去过哪些景点(可以选择多项)

A、招宝山 B、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 C、九龙湖 D、后海塘 E、梓荫山 F、鼓楼 G、人民公园 H、包氏故居 I、邵氏故居 J、净圆禅寺 K、郑氏十七房 M、吴公记功碑亭 N、明清碑廊 O、戚家山营垒

项目
选择最多的景点
选择最少的景点

A
B
C
K
E
I

合计
95.8%
73.7%
71.6%
7.3%
3.25%
1.1%

2、你去这些风景区的目的是?(可以多选)

A、休闲娱乐 B、锻炼身体 C、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D、学习知识 E、其他

项目
A
B
C
D
E

初一学生
72.5%
17.5%
17.5%
40%
17.5%

高一学生
87.1%
6.5%
9.7%
16.1%
38.7%

高一家长
79.1%
8.3%
16.7%
0%
62.5%

3、你希望今后能提供哪些方面旅游项目?(可以多选)

A、玩 B、好看 C、镇海古代历史和战斗史 D、其他

项目
A
B
C
D

初一学生
22.5%
10%
70%
20%

高一学生
38.7%
19.4%
32.3%
35.5%

高一家长
25%
12.5%
50%
20%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与家长对于镇海旅游资源的了解不够全面,反映在对于开发与宣传力度较大的景点如:招宝山、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九龙湖,参观的人数远高于相对一些知名度较小的景点,对于家乡的旅游主要集中在招宝山上,这就说明镇海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比较单一。从表格二我们分析出人们旅游最大的目的是休闲娱乐,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希望以休闲娱乐的方式进行旅游,而且旅游的目的更加多样,所以,镇海目前单一的观光旅游满足不了人们需求。同时,我们也发现人们普遍希望了解镇海古代历史和战斗史,体验镇海历史发展和镇海独特文化风俗,说明今后文化的旅游将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所以,镇海在今后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突出特色即历史性和文化性,扩展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二)招宝山旅游风景区实地调查

1、招宝山的概况

招宝山南北长 60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据江控海,形势险要,与金鸡山隔江对峙,相距不足100米,原为潮汐出入咽道,时见“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古称候涛山,又因山犹东海鳌柱矗立,故亦名鳌柱山。

2、招宝山游客调查表

调查表内容及统计
• 你现在居住在什么地方?

• 镇海 B、宁波地区 C、浙江省 D、其它

2、你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招宝山风景区的?

A、别人介绍或以前听说 B、书本 C、电视 D、网络

3、你到招宝山风景区的主要目的?

A、休闲 B、健身 C、欣赏风景 D、烧香 E、纪念历史 F、其他

4、你觉得招宝山风景区的那个风景点最好?

A、威远城 B、宝陀寺 C、鳌柱塔 D、安远炮台 E、海防遗址

5、你对招宝山风景区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1-4项统计表(调查表51份,回收50份)

项目
A
B
C
D
E
F

1
48.3%
34.5%
10.3%
6.9%
/
/

2
70%
10%
14%
6%
/
/

3
34%
12%
48%
14%
16%
18%

4
16%
12%
40%
16%
16%
/

第 5项建议统计表


9.1%

服务不到位,不清洁
45.5%

乱涂乱画
9.1%

门票过高
22.7%

娱乐设施太少
13.6%

3、小结

从上面的调查表可以分析出来招宝山旅游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外来的人比较少且游玩的时间比较短,对外的知名度不高,所以游客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许多人包括镇海人对招宝山的丰富人文资源了解较少,招宝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显得过与单一,没有同周围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如中国独特的海塘和城墙合为一体的古城墙,娱乐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满足不了人民旅游休闲的目的;近来也缺乏对新景点的开发,所以, 2000年建成的鳌柱塔成了旅游的相对热点,另外招宝山风景区还存在管理和服务工作较差。

(三)“郑十七房”调查

1、历史与特色

十七房地处镇海区 蟹 浦镇郑家村,乌瓦白墙、小桥流水、青桐银杏,出奇的幽静朴素。

“郑十七房”始建于明朝中期,由郑奎从蟹浦择山之南的塘路而建,东仓公在郑氏宗系行第正十七,由此后人遂称其宅居地为“十七房郑家”。现存“郑十七房”除少数属明代建筑处,绝大部分为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建筑,现保存较好有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恒德房、恒祥房、后堂楼房、新房、立房、鼎丰房、当典房等。群宅外,墙河环绕、绿水垂柳、家家有埠,四周有桥,宅中有街,街中有市,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以兼有宫殿般的布局结构、中轴和横轴线,宅内还遗留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春色”木刻手迹和清代牌楼石刻“圣旨”匾额。

十七房建筑用材硕大而又以精细见长。现存的垂花砖雕门楼、雕花隔扇石窗、荷花墩、百果雕花木格门窗、影壁回廊上的龙凤砖雕、五级高的马头墙、透雕狮戏球石鼓、林林总总的旗杆格,处处透露出昔日主人的豪华、荣耀和辉煌。

十七房处处明清手工工匠卓绝的工艺技巧, 它给以人端庄、优美、素雅、高洁之美,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游客走 在用石板或卵石铺成的巷道上,可以慢慢地向前走,沿着高高的围墙往前走,踏着光洁的石板路往前走,数着各具特色的墙门往前走,去寻找艺术的世界,去幻想幽巷的生活,去倾听历史的回响。人们在这里体验不同于工作的轻松和宁静,使人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满足高层次的享受需要, 所以“郑十七房”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2、存在的问题

“郑氏十七房”是美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遗憾:

保护不力 这里绝大部分房屋租借给外地人居住,这样不但对保护不利,也反映不出江南水乡和镇海的风俗习惯;当地人保护意识不强,而且许多建筑已被人为地改造,对古建筑破坏严重,有些房子已经倒塌,古时十里可见的旗杆如今不见了,代替是电线杆;四周又被现代农村房子包围,与古建筑极不协调;许多艺术品或倒卖或偷窃。因此尽快保护“郑氏十七房”刻不容缓。

开发处于空白 由于景区已被现有的农村房子包围,使游客很难发现“郑氏十七房”,景区内没有示意图,也没有相关介绍,这就给游客的参观造成了极大地不便,而且在其它媒体中很少有“郑氏十七房”的介绍,所以来此游客极少,唯一的优点这里没有人向你收门票。

三、开发的想法

1、开发多样的旅游资源

在“郑氏十七房”旅游区,对现有的建筑进行整治和恢复,形成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同时开发有镇海特色的风俗活动,如利用泥船采海瓜子,也可以叫游客模仿古代戚继光利用泥船进行抗倭的游戏,既增加了旅游的多样性、娱乐性和独特性,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新鲜感,使旅游资源与游客实现互动,把“郑氏十七房”开发成镇海旅游资源的拳头产品。

2、对现有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将招宝山风景区附近的招宝山大桥、海防遗址、古海塘、港口进行有机联系起来,联系方式可用缆车、空中索桥、船,使人们既可欣赏大海的开阔、又可领略招宝山的雄姿,也可领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时在线路的安排要增强可玩性和可观性,如让人们体验缆车的惊险、空中索桥的刺激和古代航行的艰辛。在海防遗址和炮台增加电影和游戏项目,如模仿古代的战争的场面,让游客体验抗法战争胜利的感觉;同时要增加娱乐和健身设施,满足本地人休闲、健身的需要。

3、加强宣传和开发

镇海各地的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许多资源被多个部门分割,没有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管理和宣传促销,所以镇海应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联系,开发不同的特色旅游资源,统一对外进行宣传。

4、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感到,镇海有关部门对与旅游资源虽做了一定的保护修缮工作,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没有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进行合理地维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相关责任,使镇海的旅游资源能够长久地保留下去。

四、感想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在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镇海旅游资源地理研究小组终于可以结题了。回顾近一年的调查过程,我们从课题确定、明确调查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到进行分组调查、实地考察、分析数据、总结成果一路走到现在,着实不易,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也经历了失败和艰辛。但经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些因素,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课题活动,在次,我们全组同学对给予我们帮助、鼓励、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本次课题活动由于我们较多地采用了实地调查和人物访问想结合的方法,通过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社会调查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特别是锻炼了我们的勇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与人交际的经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使我们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我们原来的学习观念。

E. 简述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有利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促进就业,增加收入

F. 论述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相应的开发策略。1500字左右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资源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三级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资源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资源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资源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资源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资源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资源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资源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资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资源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资源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资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资源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资源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资源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资源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资源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资源调查,无论是单项资源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图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旅游资源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资源。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资源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

G. 厦门有哪些旅游资源值得开发

旅游的话
厦门最大旅游资源就是鼓浪屿了
鼓浪屿的宁静,优美,干净,和老番客式建筑都非常吸引人

H. 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特点有哪些具体点,谢谢。

近几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景气持续提升,海岛旅游、海洋节庆发展活跃,游艇邮轮行业发展加快,滨海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利用区域滨海旅游资源,增加滨海游客人数,提高滨海旅游收入,各沿海地方从规划制定、行业管理、设施完善、项目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各显其能,在竞争中实现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滨海旅游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未来,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产品体系日益丰富、科技支撑力度加大、规划性与可持续性加强”的发展趋势。

产品体系日益丰富
特色是滨海旅游的制胜法宝;明确的主题是形成差异、营造特色和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旅游诉求。因此,滨海旅游产品应力争实现特色、主题多元化,从而为实现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支撑力度加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滨海旅游发展的手段。依托科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创新,实现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宣传、人员队伍的建设。因此,未来滨海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大。

规划性、可持续性加强
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复制性,一旦破坏将无法修复。景区开发时,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其存在的劣势以及改变方法,重视规划,有序开发,循环利用资源,为滨海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向纵深发展,扩大产业影响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