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业具有什么特点
旅游业复特点:
1、主要资源的政制府所有。
2、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3、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性与旅游项目的区域依赖性。
4、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
5、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
6、异地预先销售与本地现场消费的结构。
7、资源的独特性不等于产品的独特性。
8、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且随时代变化。
9、自助化趋势与深度服务化趋势同时并存。
10、可进入性门槛与可持续性要求都越来越高。
2. 世界旅游组织的基本特征
世界旅游组织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是联合国系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旅游数据,定期向成员国提供统计资料、研究报告,制定国际性旅游公约、宣言、规则、范本,研究全球旅游政策。它的前身是国际官方旅游联盟,1975年改为现名,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925年5月4日至9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了国际官方旅游协会大会。1934年在海牙正式成立国际官方旅游宣传组织联盟。1946年10月1日至4日在伦敦召开了首届国家旅游组织国际大会。1947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家旅游组织国际大会上决定正式成立官方旅游组织国际联盟,其总部设在伦敦,1951年迁至日内瓦,现设在西班牙马德里。1969年联合国大会批准将其改为政府间组织。
出版刊物有《世界旅游组织消息》、《旅游发展报告(政策与趋势)》、《旅游统计年鉴》、《旅游统计手册》和《旅游及旅游动态》。
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分为正式成员(主权国家政府旅游部门)、联系成员(无外交实权的领地)和附属成员(直接从事旅游业或与旅游业有关的组织、企业和机构)。联系会员和附属成员对世界旅游组织事务无决策权。截至2005年11月,世界旅游组织有正式成员144个。
世界旅游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及地区委员会。其中全体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审议该组织重大问题。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在北京举行。执行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执委会下设五个委员会:计划和协调技术委员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简化手续委员会、旅游安全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秘书长由执委会推荐,大会选举产生。地区委员会系非常设机构,负责协调、组织本地区的研讨会、工作项目和地区性活动。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有非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南亚、欧洲和中东6个地区委员会。
世界旅游组织确定每年的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为不断向全世界普及旅游理念,形成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该组织每年都推出一个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
1975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1983年10月5日,该组织第五届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成为它的第106个正式会员。1987年9月,在第七次全体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该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当选为统计委员会委员和亚太地区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再次当选为该组织执委会委员。
3. 旅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旅游的基本特征:
异地性特征
旅游是人类一种空间移动,异地性,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领略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异地性不仅指地理位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只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的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差异性越大,异地吸引力就越强。
2.暂时性特征
旅游只是到一个地方进行短暂的观光,并不是长期的居住或在当地工作落户。
3.综合性特征
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3)国际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扩展阅读:
旅游基本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这六个要素,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享受性: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追享欲求。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这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旅游者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领略异地的新风光、新生活,在异地获得平时不易得到的知识与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
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
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参考资料:中华网-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4. 旅游的基本特征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k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远景设计院谈到其基本特征: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5. 现代旅游主要特点
现代旅游主要特点:
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性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再者,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
2、文化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
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在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之中没有文化就没有竞争力。
因此,旅游业发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内涵。无论是文化性、生态性、探险性还是度假性的旅游项目,也无论是办旅行社,还是建饭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
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
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随着旅游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实施使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然而由于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标准化服务的弊端逐渐显露。
因此,未来旅游服务将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游客满意。
5.高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旅游资源开发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等旅游方式已成为可能;旅游服务的高科技。
如: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饭店管理系统、开张与结算计划等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5)国际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扩展阅读:
春季旅游注意事项
1、春季的天气的是多变的,如果选择这个时候出行,需要准备足够抵抗低温的衣服。如果是去南方,不妨带上一柄轻便好看的小伞。
2、如果是要在春季去南方旅游,最好事先确认当地这时是不是梅雨季节。如果是,就带雨伞吧,或者带上一件漂亮方便的雨衣。
3、如果是要在春季去北方旅游,有必要了解会不会遭遇沙尘暴。
如果遇到沙尘暴,可以蒙住头的大纱巾或者大帽子;不沾风沙的雨衣或者别的大外套,注意衣服的领口、袖口、下摆可要扎紧。裤子的腰部、裤脚也不要漏风。
4、春季旅游过敏,如果对花粉过敏,最好就别去看花了;如果海鲜过敏,就别贪吃海鲜;如果对昆虫或者动物皮毛过敏,就别钻树丛,而且要远离动物。带好必要的脱敏药物。
6. 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本身就是由旅行社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等众多的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构成的。因此,经济性是旅游业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
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可以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
第四,旅游业具有依赖性。其表现: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的来、散的开、出的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二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三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依赖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发展;四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多种因素。我们了解旅游业的依赖性特点,要明确它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有一定风险性的产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把它视为唯一经济支柱,一旦发生巨大波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五,旅游业具有带动性。方能带动其他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全体的发展。所以是一业兴、百业兴。
第六,旅游业具有外向型。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游业具有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季节性同该国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决定的。但是,游览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受季节的限制。
7.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国民在相对丰盈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而旅游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出境旅游更是以其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和自然垄断性而逐渐受 到国民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出台了宽松的管理政策,而这些都带动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了我 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在改变着中国旅游经济的运行格局,甚至影响了世界旅游市场走势。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概述
1.1 出境旅游的定义 所谓的出境旅游就是指一国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或 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其主要类型包括:公务旅行、商务旅行 和私人观光旅游等。其中前两种是公务和商务人员为了公务、商业 或外交等目的,而由国家或企业支付相关费用的旅游活动,而私人 观光游主要是指拥有因私出境护照的公民以观光为目的自费出国 旅游。
1.2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出境旅游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由于我国社 会形态和早期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导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才出现出境旅游的萌芽,而其真正得到发展是90年代初期,随着我 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出境 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 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9—2010》指出,2009年,我国出境游 人次接近5000万,同时该报告预计2010年出境旅游人数5400万人 次,同比增幅将超过11%;出境旅游花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旅游贸易逆差达到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另据世界旅游组织 的预测,2020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占世界总量的 6.2%,届时就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上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 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其正改变着中国旅游经济的运行格局,甚至影响了世界旅游市场 走势,并且还担当着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和消减货币 升值压力的重大责任。 2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 2.1 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首先,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基数的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商务、公务活动的频繁以及个人观光旅游的需求增加, 相应地带动了我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相关统计表 明,2009年我国出境游人次接近5000万,其中因私出境约4220.97万 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89%,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的人员比例结构 已经发生了变化,因公出境人员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因私出境人员 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 2.2 旅游目的地得到快速拓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亚洲第一 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其重要地位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目前 全球已有139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约成为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目 181 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的地,其范围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游客既可以享受到冬 季的浪漫雪景又可以畅游于温暖的大洋之滨,还可以体验着热带 雨林的诡秘。这些在极大地拓展了出境旅游范围的同时也带给旅 游者更多的新鲜感和体验欲,促进了出境旅游的发展。 2.3 旅游线路延长,旅游方式革新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67%出境旅游者选择前往 较近的亚洲周边国家,但同时有33%的出境旅游者选择前往欧美、 大洋洲、非洲等长线目的地国,可见我国的长线出境旅游的线路 潜力巨大;而且相对传统旅游方式,一些新兴的海岛游、邮轮游、 反季游以及自助游等新型旅游方式也不断推出,刺激消费者的消 费热情。 2.4 出境旅游消费总额增长加快,旅游贸易逆差加大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2009—2010》预计数据,我国今年出境旅游将花费480亿美元,同比 增长14%,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快速;同时报告预计今年 旅游贸易逆差将达到50亿美元,而2009年才只是20亿美元,同比增 长了150%,但其同时也起到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和消 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 3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影响国家和国民形象、声誉的现象严重 走出国门,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只代表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 了一个国家和群体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让国 人走出国门近距离地感受国外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然而国民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以及境外滞 留等违法行为,导致了国民形象和声誉严重受损;同时,由于低价格 促销政策导致了一些目的国针对我国旅游者在接待水准、服务质量 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与发达国家旅游者存在明显差距的旅游产 品,这对我国树立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明显背道而驰, 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和公民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3.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我国的旅游市场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缺乏规范,服务过程缺乏 监管机制,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旅行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不惜采用虚假广告诱导,低报价、高回扣等方式或手段拉拢客源,同 时大量存在诱迫旅游者购物、欺客宰客,诱导其参加色情等不健康 项目的现象,更有甚者强迫旅游者参加高额自费旅游项目以获取 高额回扣,并且对游客投诉不受理、不作为,这些都是导致了服务质 量问题严重和旅游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的主导因素;并且,我国的 消费者对自身消费权益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又不能 及时地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投诉,这也是导致旅游者合法权 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特权垄断经营,导致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混乱 我国政府采取特许经营的手段对出境旅游实行控制管理,然 而其在保护新兴市场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长期的 特许经营方式造成了相关企业和机构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同时也取 得了垄断经营权,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保障了出境旅游的高 垄断、高报价、高利润的地位,进而导致了其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 的混乱。供需矛盾以及高利润的存在,致使许多旅行社铤而走险, 违法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现象严重,如:没有经营权的旅行社非法 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有经营权的旅行社超范围越权经营非目的地 国家出境游业务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争取客源市场以 “公务考察”、 “商务考察”等名义,变相经营和推销非目的地国家出 境游项目。 3.4 造成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力下降以及外汇流失加大 由于特许经营模式的存在,催生了出境旅游市场的高垄断和 高利润,而这也导致了更多旅行社想尽一切办法挤入出境旅游这 个门槛,这也就致使了国内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下降、投资额度减少, 造成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低端化、粗野式发展现状,大大降低了国内 旅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因为对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视,加大了 其促销宣传力度,也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向出境旅游转移,出境 旅游市场的壮大,必然导致旅游者出境消费总额的增加,自然也就 加大了我国外汇的流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出境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消费方式其不仅仅 带给了我国旅游业机遇和发展空间还有挑战,这两者是共存的,而 在这共存中如何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是我国的旅游业所必须 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在了解和阐述了我国出境 旅游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 些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本文能为从事出境旅游的管 理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 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出境旅游者提 供一个更好地消费环境和消费平台。
8. 国际旅游的发展概况
旅游业以其极强的生命力,被喻为“朝阳”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内70年代,世界容经济发展艰难曲折,许多发达国家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大量的起伏波动的行业, 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惟独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小,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一个行业,并且一直兴而不衰,向前发展,世界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迅猛增长,世界旅游组织机构成立。1975年1月2日由旅游业发达国家发起,在西班牙马德里成立了全球专门机构--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群体中的特殊人群,有着不同于一般消费者的特性,因此,在我们建设国际旅游的背景下,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就成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新构想,以期对规范旅游市场和实现旅游市场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谐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该内容来自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9.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一)世界(以欧美地区为主)旅游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参照世界历史的分期,可将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
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3个时期。
(二)现代旅游的特征
1.游客的大众性
所谓大众性(这里并非指“大众旅游”模式),一是指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现代旅游的主力军,使旅游从贵族化向平民化发展;二是指规模性,即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一生一次到每年一次甚至每年多次出游,因而形成大规模旅游的态势;三是指群体性,即多数以有组织的团体旅游,尤其是远程的洲际性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游客大众性,说明原来只有小数权贵和富有人士才能享受的旅游活动,已变成普通劳动阶层的人民也能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
2.地区的广泛性
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游和旅游业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逐渐有条件参加旅游活动,先是国内,再到国外。例如中国。不仅国内旅游发达兴旺,如今已成为亚洲一个新兴的旅游输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旅游业经受世界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仍然兴旺不衰,显示出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看好,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参加联合国的世界旅游组织。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的普遍发展,使得现代的旅游者几乎可以无处不到,区域或边远地区旅游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像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腹地乃至南极洲都有旅游、探险者光顾。
3.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旅游虽然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同时也严重地存在着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旅游者的人数上,还是从旅游者的消费额上,欧洲一直占着绝对优势,而非洲与中东所占比例很小。
4.增长的持续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尤其是西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惟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成为永远不知“夕阳产业”为何物的产业。
5.影响的双重性
古代旅游因限于小数人的自发活动,对社会还不足以产生影响。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兴起虽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因影响力不大,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普遍快速发展,不但创造了旅游经济奇迹,而且对于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和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谅解而增进友谊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才能使旅游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以造福后代,将是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共同课题。
6.运作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与为旅游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需要众多产业部门、政府机构、全社会参与并具有特定经济、文化功能的市场综合体。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都无法独立地发展国际或国内旅游业。因此,现代旅游业将是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统一体。由此决定,现代旅游业又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叉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