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方法
1.“三大价值”的评估:
三大价值指风景资源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①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状况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赵州桥,外观很平常,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其它三桥是潮州湘子桥、山西娘子桥、福建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较大的历史文物价值。类似这种例子的评价在我国还多得很。如“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圣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中国十大古刹”,“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斋),“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我国“文房四宝”(歙砚、徽墨、宣纸、湖笔),我国封建时代“四大书院”(嵩阳、睢阳、白鹿、岳麓),“我国三大民间年画”(潍县杨家埠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故宫、沈阳故宫、曲阜孔府),中国“四大回教古寺”(杭州凤凰寺、扬州先鹤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中国“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国“四大铜亭”(昆明、武当山、峨眉山、北京),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运河、灵渠、都江堰),中国“古代四大名船”(沙船、乌船、福船、广船),岭南四大丛林(鼎湖山庆元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中国八大菜系(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宝”(赵州桥、沧州石狮子、定州了敌塔、正定大铜佛),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中国三大著名工艺品”(福州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中国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广元白花石刻),中国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黄庭坚碑林、闽南碑林),“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中国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苍括山洞)等等。
除了这些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古迹外,许多风景名胜区还有不少题记、匾额、楹联、诗画、碑刻等,它们既是观赏的内容,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如岳阳楼,只因宋代范仲淹写了一篇有哲理、有意义的《岳阳楼记》后,使这座江南古楼名扬四海,无人不晓。
可见,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物价值的主要依据。我国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根据它们的历史意义、文化艺术价值确定的。一般说来越古、越稀少,越珍贵;越出于名家之手,其历史意义越大。
②艺术观赏价值:主要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自然风景的景象属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种类愈多,构成的景象也愈加丰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组合,格调和季相的变化,对景象艺术影响极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绝、古、名等某一特征或数种特征并存,则旅游资源的景象艺术水平就高,反之则低。例如华山以险为绝,泰山以雄为奇,庐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云海、宝光),雁荡山四大奇观(峰、瀑、洞、石)和“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莫干山三胜(竹胜、云胜、泉胜),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台湾九华山三大奇景(一线悬崖、平沙流水、幽谷垂瀑),阿里山四大美景(林涛、云海、樱花、神木),北京大觉寺六绝(二龙戏珠、辽代古碑、碧韵清石、千年银杏、老藤寄柏、明清玉兰),青海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黄山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兰屿三宝(蝴蝶兰、海芙蓉、桂圆树),大理风光四绝(苍山白雪、洱海明月、林寨院落的繁花、沁人心脾的下关风),桂林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苏州二绝(园林、水巷),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太原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齐年柏),泰岱旅游区四大特色(泰岱之雄伟、泉城之秀丽、孔府之建筑艺术、崂山之矿泉仙境),济南三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全闽二绝(鼓山、旗山),川中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浙江海盐二绝(日月并升、海宁观潮),五台三胜(台怀白塔、菩萨顶、佛光寺),佛光寺四绝(建筑、唐塑、壁画、墨迹),小孤山四象(南看象笔、西看象大吊钟、东看象太师椅、北看象腾云驾雾的青龙)等等。此外各地还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八景等。这些奇、绝、名、胜都是对风景旅游资源艺术景象的高度评价。评价时有三种比较方法值得注意:第一是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第二是历史感的深浅;第三是艺术性的高低。旅游地学家要善于运用上述原则,确定其艺术观赏级别和价值。
③科学考察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现场研究场所。我国有许多旅游资源在世界和中国具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中外科学界的赞誉。如北京在旅游资源方面,不仅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而且许多是全世界、全国最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据统计,北京居世界第一位的旅游资源有7项,居中国第一位的有42项。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4项,市级165项,县级450多项,清查登记的文物7309项。这些旅游资源,科技价值涉及数十个专业,可供国家从事不同专业的科教工作者作为研究考察的对象。由于这一原因,国内外许多名家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如称其为“中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地球北纬40°地带经历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北京古城设计匀称明朗,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是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北京是世界上最富有魔力的三个城市之一,是记录时代的城市”、“北京是我国旅游资源荟萃之都,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部网络全书,是一座中外难得的历史文化宝库,是世界任何大城市无与伦比的”。古都西安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也很丰富多采。这里从公元前11世纪始建都,先后经西周、秦、汉、西晋、隋、唐等11个朝代,历时长达1100多年,成为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西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历史文化古迹的丰富性。近年在西安附近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规模之大,壮观之举,都是史无前例的,被人们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是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
2.三大效益的评估: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风景资源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这种评估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和缩小。因为它是风景区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条件。社会效益指对人类智力开发、知识储备、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它可以给游人哪些知识、赋予何种美德,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环境效益指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否会对环境、资源导致破坏。旅游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综合考察,分析各种利弊条件,对风景区的环境效益作出评估。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在第三章中讲过了,此处就不再赘述。
3.“六大条件”的评估: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的条件基础上。这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六个方面,即: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而且影响旅游市场客源。例如位于北纬53°的黑龙江漠河镇,由于太阳高度角在全国最低,冬长夏短或基本无夏的气候条件,使之具有中国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景资源,如观赏白夜、极光等,被人们誉为“北极村”、“不夜城”。位于南海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北纬21.5°),因处于南亚热带,一年之内有三季(春、夏、秋)可以进行海水浴,开放时间比我国大连、北戴河长4倍,是我国少有的冬季避寒度假胜地,被人们称为“南方的北戴河”。位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因交通位置的重要,在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要站。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长城关楼、峰火台、古陵墓、摩崖石刻等。在地理环境方面,由于它处于祁连雪峰北面的干旱区,所以在旅游方面可以考虑开发冰川雪景等项目,使之具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旅游区。
但是,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工作,绝不能只考虑其景观特色。因为旅游景观虽好,而地理位置太偏远,路途交通费用过大,时间过长,也会直接影响旅游客源市场。例如漠河旅游区的观览最佳时间是在夏至前后短暂的几天,游人相对比较集中,但数量不会很多。北海游区,可以长年举办旅游活动,旅游规模和条件比黑龙江漠河要优越,但因离我国最大的客源市场相距甚远,故旅游活动比外国游客进出我国比较方便的广州、海南岛会略逊一筹。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比漠河、北海好,所以到此观光的游客也比较多。以上三地及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比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旅游点的“可进入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一个旅游区景色再美,但交通不便,行程困难,那也很难招徕游客。可见位置和交通条件是评价旅游区开发的首要条件之一。
②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是评价旅游资源又一重要指标。风景名胜固然驰名,但地域组合分散,景点相距遥远,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旅游价值,也影响了它的开发程序。例如桂林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旅游区,就是因为桂林的风景点相对地比较集中,又有漓江环绕,山水组合成浑然一体的风景区,加上可入性条件好,故桂林旅游资源观赏价值高。四川兴文地区,是我国新发现的“石林洞乡”,岩溶风光很美,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景点分散,又缺乏象漓江那样联系各景点的水上交通线,人们从东部地区进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旅费,从而影响了它的旅游价值。
……
2. 张河湾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
一、张河湾地质旅游资源评价
张河湾旅游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山雄水秀,绿树成荫,宏伟的古建筑独领风骚,更有 “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誉,古老的桥楼殿中外驰名。综合张河湾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类型,有山美、楼绝、桥古、檀特、谷幽、林秀、水澈之特征:
1. 山美
( 1) 丹崖如屏,槽栈似带———瑰伟之美
苍岩山谷底海拔 460 多米,主脊顶栈海拔 660 多米,相对高度 200m。游人到此,仰望山体,陡崖耸立,第一感觉是山之雄伟。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丹壁,如同巨大的屏风,竖立于天际,尤其是在晴日早晨,旭日西照,丹崖赤壁,格外耀目,崖间栈阶林灌丛生,如一绿带镶于岩壁,其景瑰丽中带伟壮之美。古人有诗赞曰: “丹崖翠壁相辉映,纵有王维画不如”( 明·乔宇诗) 。
( 2) 桶状套谷,回音弧壁———幽壮之美
苍岩山的套谷三面环壁,突出幽深之境,令人称绝,弧形岩壁和上凸下凹悬空式的丹崖,崖顶外突数米,巨石悬空,钟乳倒挂,既有惊恐之威,又有壮观之叹。平日崖顶绢流散落,恰似晴天飞雨,其景又大悦游人,极富诗意。此外,这种套谷回音效果极佳,这与适宜的弧度和高大的岩壁有关。这种大自然造化的天然回音壁,不仅为游客增添情趣,而且也是进行娱乐活动的好场所。
( 3) 造型峰石,棱角鲜明———刚直之美
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岩性坚硬,层理分明,倾角不大,岩层较厚,节理十分发育。故 “块状”崩塌或峰石造型格外醒目,有的块石耸立,阶状岩壁层层叠覆,峰丛、孤峰、石柱和石墩造型线条刚直,棱角鲜明。如果说花岗岩峰石造型因球状风化而 “浑圆憨厚”,灰岩峰石地貌因以溶蚀为主造型 “挺拔秀丽”,那么红色石英砂岩蟑石岩地貌峰石造型则 “纯朴刚直”。
( 4) 岩缝裂谷,岩壁峡立———奇奥之美
嶂石岩地貌中的岩缝裂谷不少,“悬云蹬梯”是刚性的石英砂岩沿断裂或节理崩裂而成。其后经流水的冲蚀搬运,裂谷加深,两侧谷壁夹立,前人往往沿循裂谷劈凿登山之路。游人至此,如在高楼夹立的小巷中,身处奥境,令人称奇。
2. 楼古桥绝
福庆寺建筑群无论从选址,总体格局,还是单体建筑设计与造型处理都颇具特色。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序。其建筑风格表现为: 崖间就势,涧上飞构。雄伟的桥楼殿就是代表之一,它坐西向东,横跨在两山峭壁之间,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高架于云天雾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腾空欲飞之势,堪称一绝。巍峨独特的桥楼殿建于隋代,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于重山叠翠、峡谷一线处,形成 “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据考证,苍岩山石桥略早于赵州桥,约建于 1400 年前的隋代初期。
3. 檀特谷幽
生长在福庆寺内的白檀和古柏,树龄有的已有千年。白檀生长在涧间谷底,林木葱郁; 千姿百态,独具神韵; 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遮盖了幽谷。在大地回春、鸟语花香的季节里,站在桥楼殿鸟瞰深谷,青翠欲滴的檀树叶随风飘摆,宛如水上浮萍。白檀无心无皮,通身银白素洁; 树根须绕岩石,犹如龙爪抓地,锦蛇盘石; 树干亭亭玉立,树条光滑柔润; 翠叶繁茂如盖。白檀生在古老的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地层之上,由地层提供了丰富的钾等微量元素,季节性流水孕育了奇特的幽谷景观。
4. 林秀
主要分布于南寺掌一带的阴坡和半阴坡,是华北目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叶松、柏树、白杨和黄栌等,以及五彩缤纷的灌草山花。树木参天簇拥,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四季常青。素有 “山崖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美称。
5. 水澈
张河湾水库是在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下形成的曲状河,经人工截流而成。顺河而上,河道呈蛇形弯曲,登上老爷庙向东南鸟瞰,宛如一条巨大的青蛇蜿蜒挺进。湖泊位于甘陶河蒿亭至定盘寨峡谷曲流地段,长 15km 左右,是典型的深切曲流人工湖,湖水面宽 150 ~250m,大坝附近水深 60m,水质洁净,水色清碧,湖光秀丽,是垂钓、划船等水上活动的理想场所。
6. 旅游环境
除了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在旅游环境方面,张河湾也极为有利。首先自然环境优越,一年四季风光秀丽,各具特色。春天群峰婀娜,翠叶娇嫩; 夏天苍翠欲滴,树木簇拥,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清凉怡人; 秋天万山如洗,枫叶如霞; 冬天青山恬淡,银装素裹。
张河湾旅游地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收粉尘,具有“森林浴”的特殊医疗之功效,目前已成为人们返归自然所追求的主要情趣之一。人们可以登山观景,林中逍遥,荫下散步和郊游野餐等。通过自然环境调节精神,解除疲劳,抗病强身。森林的隔音效果会使人感到特有的宁静; 绿色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能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 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很多,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除了旅游功能,南寺掌森林自然保护区还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旅游地中,各景区彼此相连,景点连续不断,山脉巍峨但可进入性好,交通方便,道路网络密集,易于与外界联系。景区旅游设施齐全,基础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旅游景观中心距石家庄 70 多千米,是太行山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区人民勤劳朴实。农副产品丰富,有白杏、鲜桃、鸭梨、苹果、柿子、核桃、大枣、花生、西瓜、西红柿等。目前,仅苍岩山景区每年接待游客 50 余万人次,门票收入达 200 万元以上。
张河湾旅游地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东邻石家庄,西邻山西太原,北通首都北京。特别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山西省各县、市已将包括苍岩山在内的旅游景区列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与周六、周日相对应的二日游专线的开发,将大大促进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张河湾旅游区将成为太行山人民首先的旅游胜地。
二、张河湾旅游地规划
1. 保护系统规划
人们根据旅游区的景观资源评价及其地域分异特征,将张河湾划分为五类保护区。张河湾风景名胜保护区: 苍岩山山体部分,张河湾人工湖,南寺掌森林公园; 一级景观保护区: 苍岩山古建筑景区,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典型景点; 二级景观保护区: 嶂石岩地貌及南寺掌森林公园; 三级景观保护区: 包括景区外围村庄、地貌等,如石头村、侵入体地貌、河流地貌; 水源保护区: 包括甘陶河、张河湾人工湖、峪沟水库等水域( 图 10 -1) 。
2. 游赏系统规划
游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景点,由一定的景点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称景观单元。以主要景点为中心,通过旅游路线将若干个景观单元统一起来则形成景区。
张河湾旅游区包括五个风景区: 千佛古洞、赵孤园、苍岩山、张河湾及南寺掌。这五个风景区由平涉 107 国道及乡镇道路连接,组成了枝状旅游路线。自千佛洞、赵孤园到中央景区苍岩山不足 10km,沿途风景如画,景色秀丽,各种地质景观如同张张风景画,绵延不断。各景区景色各异,独领风骚,每个风景区都包括若干个景点或景观单元。由旅游道路连接的若干个景观单元构成旅游路线。
图 10 -1 张河湾旅游规划设计图
第一景区: 千佛古洞景区。分为三个景观单元,分别由旅游路线连接。①牌匾,洞门之上横排楷书 “千佛古洞”四个大字; ②古洞佛像—主要景点,沿自然洞壁分排雕刻千尊佛像,多为坐佛,主要分布于南壁,除两尊高约 1. 5 ~2. 3m 的刻像外,其余多为 0. 3 ~0. 5m,顶部最小为 10cm,分层分组密集排列。据研究该石洞始建于北齐,其造像内容丰富,艺术考究,是研究我国石刻造像艺术史的实物标本; ③石洞,洞口朝向 120°,主洞长 34m,最大洞高 5m,前狭后阔,底宽 2 ~7m 不等。主洞顶端分出两条支洞,北侧支洞向 340°方向延伸,长约 20m,末端缩窄,人不能进,洞口高近 3m,洞底有较大石笋四个和崩塌岩石; 南侧支洞与北侧支洞方向一致,洞内有石柱一根和小型石笋、石柱。该溶洞是区内较大型喀斯特溶洞。无论从文物观赏还是进行地质考察,皆有一定价值。
第二景区: 赵孤园景区。距千佛古洞 7km 处,有 3 个景观单元,20 多个景点,分别由旅游路线连接。①藏孤古刹,由藏孤古刹和程婴祠组成,依山就势,宏伟壮观; ②轩辕洞,由盘古洞和轩辕洞组成,山洞曲折幽深,洞壁嵌盘古、三皇和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中央皇帝轩辕、东方青帝太皓、南方赤帝炎帝等九尊石刻和多种壁画; ③启蒙园,由启蒙园和孔孟好学图组成,特别是孔孟好学图堪称一绝。
第三景区: 苍岩山。距赵孤园景区 5km 处,是张河湾旅游地的中心景观,由三条旅游路线连接。福庆寺路线,有三绝、一奇、十六景观、七十二景点。①幽谷古檀,由风泉漱玉、书院午荫和壁涧灵檀 ( 第一绝) 等景观组成,谷地清爽,檀趣横生,沿途可见迎客檀 ( 又称虚心老人檀) 、罗汉檀、巨人檀、抱石檀、鸳鸯檀 ( 姊妹檀) 、壁虎檀、金蟾檀、素心檀、龙爪檀、劈石檀、卧虎檀、莽檀、鹿角檀等,千姿百态; ②鬼斧神工,由悬蹬云梯、桥殿飞虹 ( 第二绝) 、峭壁嵌珠、桥楼殿、福庆寺等景观组成; ③峭壁狭栈,由绝献回栏、尚书石碣、丹崖叠翠、古柏朝圣 ( 第三绝) 、说法危台、藏经楼、峰回轩、关帝庙、公主祠等和岩关锁翠、炉峰夕照、卧虎崖、庙石峰等鸟瞰景观组成。桥楼殿上方100m 的栈道上,过往行人皮肤有变黄变绿的现象,此为苍岩山一奇; ④卧佛寺,位于苍岩山之巅,有公主坟、卧佛寺、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玉皇顶等景观。龙岩寺路线,距福庆寺路线 1km,包括两个景观单元。①圣母宫,由古栈道、朝阳洞、彩云桥、大雄宝殿、圣母宫、圣母殿等组成; ②丹崖古塔,包括丹崖、六合塔、猞猁塔。
第四景区: 张河湾。距苍岩山 12km 左右,是戏水消夏的佳境,主要包括烟雨景观———乐佛大山、湖壁丹崖、张河湾水库、垂钓场、拦水大坝、发电厂等水利工程。
第五景区: 南寺掌。距张河湾 15km 左右,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叶松、柏树、白杨和黄栌等,以及五彩缤纷的灌草山花,是登山观景、林中逍遥、荫下散步和郊游野餐等度假、野营的胜地。
3. 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根据中心地原理和实现旅游活动行为特征,从保护景观资源、方便游人和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三方面出发,制定旅游服务系统规划。张河湾旅游服务地分为三级系统。
一级服务地: 其服务范围包括五个旅游风景名胜区,以及在整个旅游地内给游客提供交通、游览、导游、安全、食宿、旅游地的环境优化和保护,以及旅游设施等。如推荐夜宿三个景区,即苍岩山服务中心、张河湾消夏中心和南寺掌野宿地。
二级服务地: 是分布在各景区内,提供导游、游客安全、食宿安排、旅游地的环境优化和保护、休息、饮料、摄影以及旅游设施等服务。
三级服务地: 服务范围限于景点,只提供必要的休息、饮料、摄影等服务。
4. 旅游活动的组织规划
根据张河湾旅游地游赏系统规划,对石家庄市的游客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一日游或多日游。一日游可按千佛洞、赵孤园、苍岩山; 或张河湾、南寺掌分期游览。建议采用二日游。具体安排如下:
6 点 30 分,从石家庄市出发,沿途可领略石太高速公路及路旁风光;
7 点 30 分,到达千佛洞景区,8 点 10 分离开;
8 点 30 分,到赵孤园景区,10 点 30 分离开;
10 点 50 分,到龙岩寺,12 点离开;
12 点 10 分,到苍岩山,调整、照相、补充给养后,1 点登山。17 点 30 分返回;
18 点到张河湾,休息,领略张河湾夜景,或直接到南寺掌体验野宿生活。
次日 7 点,在张河湾景区游览,11 点离开;
11 点 30 分,到南寺掌,16 点 30 分返回石家庄。
5. 与区外交通网络衔接的规划张河湾旅游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交通网络,每日均有石家庄到苍岩山,石家庄到测鱼,石家庄到南蒿亭,井陉到苍岩山,井陉到测鱼,井陉到南蒿亭等数次公交班车及旅游专车。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扩建与延伸,或增加到南寺掌等地的旅游专车,或组织一日、二日游等旅游团。
三、张河湾旅游地嶂石岩地貌景观的旅游开发
万丈红岭、丹崖翠壁、赤色长城、雄浑天成……,嶂石岩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类型,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观光、探奇,成为旅游热点。其中,苍岩山被评为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
嶂石岩地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嶂石岩地貌是以独特岩石景观开发旅游区的突出代表
以独特的岩石景观为核心形成的旅游区在我国北方较为少见。在嶂石岩地貌的原生地,其高达数百米的陡壁,绵延数万米的长墙,已足以构成此类岩石景观的旅游形象地位。目前至少在太行山地区,由于多处旅游区域的主要山体都反映了这一地貌特征,因而嶂石岩地貌便在很大范围内具有了典型意义。
2. 嶂石岩地貌将成为岩石科学旅游圈的重要成员
以特殊的岩石景观开发成功的旅游区域很多,科学界通过对此类岩石的形成机制、发育过程、景观特征的深入研究,已为其开发深层次的旅游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就是目前正在受到旅游界关注的 “岩石科学旅游”。嶂石岩地貌的旅游开发过程,将使它成为岩石科学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嶂石岩地貌的很多区域都开展了旅游活动,较为著名的有嶂石岩、苍岩山、仙台山等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3. 嶂石岩地貌类型丰富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按照通常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与岩石有关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有 “典型地质构造”、“剥蚀残余景观”、“标准化石层”、“奇特与象形山石”等 ( 尹泽主等,1992) 。这些基本类型的划分,曾依据某些已知旅游区内的岩石特征而确定。嶂石岩地貌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将为旅游资源分类中的岩石景观类型增加了新的内容。
4. 嶂石岩地貌促进了一类新型旅游区的成熟和发展
嶂石岩地貌有自身独特的表现,这是在其他旅游区难以见到的。同样是以岩石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如粤北丹霞山、云南路南石林、湘西张家界、新疆乌尔禾和五彩山等,均因为其内在特质和人类历史文化的影响,为游客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嶂石岩地貌型旅游区(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等) 壮观的整体形象,微观地貌构成的景区 ( 郭康,1992) ,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已具备了一个特色旅游区的全部条件。
5. 嶂石岩地貌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条件
观光旅游: 开辟合理旅游路线并设置若干观景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为游客提供观赏嶂石岩地貌的壮观景色。在这些地点树立诸如典型丹崖、 ‘Ω’形嶂谷等景观的观景地,布设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段的物候观景内容。
科普旅游: 利用各种导游标志和宣教媒体对游客进行嶂石岩地貌景观的形成、发育,嶂石岩地貌区域的生态特征,环境保护与培育的科学原理,为普通游客提供真实准确的科学信息; 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接纳研究者个人和研究团体来旅游区进行研究和教学实习。
险趣表演与健身旅游: 开辟登山、攀岩、探险等专项旅游活动或专业表演活动。在条件成熟时,有些内容也可吸收普通游客参加。
消闲度假会议旅游: 夏季利用山地与相邻平原气温差异,建设消闲疗养地,开展避暑旅游。
3.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原则和内容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及保护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要求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全面地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特点、级别、成因、时代及价值等。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高松峰等(2003)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步骤,为以后评价、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收集资料
和一般旅游资源的调查一样,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也应从收集有关资料开始,大致包括:导游书和地图、览胜、地方志、地名录、文物志、城市和风景区园林规划、旅游志,甚至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报告、文史资料和宗教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整理,可以初步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把有关资源的分布与地形图判读结合起来,便可能对地质旅游资源做出一个初步的综合评价。
2.遥感解译
遥感技术在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为获得的图像数据清晰度高、信息量丰富、立体感强,具有客观、动态、快速等优点,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通过遥感解译,可以摸清旅游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编绘出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的基本底图,为野外调查做好前期工作。
3.野外调查
在资料收集及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需进行野外调查。只有进行实地调查,才能核实、补充各种资料,并得到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可以从旅游点、旅游路线、旅游区三方面着手调查。
4.高新技术处理
最后,运用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质三维分析可视技术(VS)对前面所获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资源数据库,对一些特殊的景观进行模拟,得到形象、直观的三维立体图,使得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全面系统,成果一目了然。
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具有一定难度,如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对评价模型的综合性要求高、对评价指标要合理取舍、评价工作量大等,并且涉及多学科中的多方面,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了使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做到公正、客观和便于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要符合客观科学标准,应充分运用地质学、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经济学、建筑学、园林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评价。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应邀请地质旅游管理、旅游规划、风景园林、经济、生态、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评价。
2.全面性
地质旅游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价值和功能也是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时,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全面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例如,把旅游资源所处区域的区位、环境、客源、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条件、开发利用条件等作为外部系统纳入评价的范畴。
3.效益估算
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评价时,要考虑投入资金后可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政府和投资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专家评分与公众审美意识相结合
在调查评价过程中,应广泛调查当地群众的看法与意见,将专家评分与公众审美意识相结合,从而得到既能反映旅游资源价值与特色,又能反映普通公众审美需求与水平的结果。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这是资源评价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也是现代资源评价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评价时,应尽量减少主观色彩,要实际、系统、科学地全面评价,所以要求定量、半定量地评价,并通过一定数据来评价以及与其他地区比较。要求同一类型的不同地区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尽量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和标准。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从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上来分,地质旅游地的评价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景观特色、景观丰度和组合、景观容量、景观价值与功能等方面。又分为体验性和技术性评价,前者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地质旅游资源的体验性评价,多由传媒或旅游主管部门发起,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知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景观进行整体评价,最后结果是各旅游地的优劣排序;后者是指对自然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估。
2.地质旅游地的景观保护与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条件、环境因素、客源市场条件。即对地质旅游地的区域条件和区位特性进行评价,是专业研究人员对旅游地开发价值的评估,目的在于有选择地开发新的旅游地和确定旅游地是否适合进一步开发。
近年来,对地质旅游地开发条件评价有了新的内容。例如章秉辰(2010)认为,地质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必要对地质旅游进行安全评价,通过查找、分析和预测地质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和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以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预防。
4. 有人读浙江大学旅游资源评价及规划方向吗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大学。
浙江大学理学部是浙江大学七大学部之一,设有心理、数学、物理、化学、地科5个系,人文地理学专业隶属地科系,是一门研究地球资源、环境演化规律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途径,现在已发展为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是21世纪的支柱性学科之一。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科人才的需求旺盛,有十分广阔的就业前景。
一、【举办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对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决定性意义,而所有这一切取决于科学的旅游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迈进的重要阶段,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旅游业优秀人才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大学理学部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整合教育资源,特开设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资源评价及规划方向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同时,符合条件者可按规定向浙江大学申请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利用浙江大学一流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务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创新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旅游资源评价及规划方向专业人才。
三、【适合对象】
政府有关规划、编制、建设、房管、国土等行业管理部门;与旅游行业有关的旅游公司、风景区、主题公园等单位,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有兴趣的个人等。
四、【主干课程】(具体授课内容以开学典礼时颁发的课程表为准)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城市建设经济学、区域文化地理、房地产市场分析方法、旅游规划与设计、城市进程中的行政区化改革研究、区域科学原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动产估价理论与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国际旅游发展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等、第二课堂(学员交流活动、名师前沿讲座、申硕考试英语科目和综合科目考前冲刺辅导)等。
五、【课程特色】
1、创造性的办学经验
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高校的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要求,依托浙江大学理学部的在职研究生办学历史,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2、科学务实的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讲求科学性、系统性、务实性,紧握时代发展脉搏,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知名人士主办系列讲座。
3、实力雄厚的师资配置
授课教师均为浙江大学相关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其教学要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当,并有机会获得业界大师的智慧与指导。
4、汇聚高端人脉资源
以知识、资源、事业为核心,定期举办校友活动。浙江大学校友分布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学员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融入浙江大学全球校友网络,获得与业界优秀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为个人的后续发展积累不可多得的人际关系财富。
六、【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思想政治表现好;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大专毕业学历且毕业后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3、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并且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七、【学费与学习安排】
1、招生名额:60人,分批上报审核,报满即至。
2、学习费用:进修班学制一年半,学费总共16000元,在入学注册时一次性交清。正式开班一周后,学员退学一律不予退费。如因人数不足不能开班,报名费、教材资料费等费用将全额退还。
3、上课时间:每两周上课一次,一次占用两个双休日(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具体授课时间以开学典礼时颁发的课程表为准。
4、授课地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杭州市凯旋路268号)。
5.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评价 1)某地发展旅游的资源条件 2)某地发展旅游的优势 3)针对问题,如何
第一个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
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的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二)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其次,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四)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评估原则
客观公正的原则
科学实际的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
适度超前的原则
力求定量的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6.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前景
8.3.1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一)旅游资源量与质的评价
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不仅点多面广,而且规模不同,形成不同地域的组合风格。其中以历代名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综合景观主要分布在东部京广线沿线地带,湘西北以张家界为中心向东南扇面铺开一片以自然景观资源和民族民俗风情见优。纵观全省,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相融交汇,各种类型和品位的旅游资源遍布三湘四水。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色集中体现为名人、名山,与之相交融汇的名城、名水、名楼、名文、名泉,民俗等也都各具特色。其特色由以下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数量多,二是种类齐,三是品位高。
(二)旅游资源区域优势评价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布见表8-2。
湘西北区:以自然型的山岳景观资源占主导地位,景多质优,面积较广,类型齐全,在省内占有突出的地位。此外名胜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资源,多集中于县城区内或少数民族集居的山寨。张家界武陵源在本区的地位极为重要,属于骨干资源和核心。进入新的世纪,张家界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龙头。
湘东北区:以长沙、岳阳为轴线的湘东北区以名胜古迹见长,以革命纪念地显优。自然景观主要是洞庭湖水域景观,充分显示出以古城长沙为核心,北达岳阳洞庭湖,形成以京广铁路线为轴线,联系东西南北。
湘中地区:以湘潭、娄底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区。区内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韶山为轴心点,东向湘潭,西向湘中重镇娄底辐射,旅游资源结构是以历史名人、革命领袖故居为主体的人文景观,同时兼有以洞穴、名水和名山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显示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
湘东地区:以南岳衡山、炎帝陵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结构属宗教朝圣、寻根祭祖为主题内容的人文景观。南岳衡山为中国五岳之独秀,是国内乃至东南亚的佛教圣地,已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山岳型及森林植被型的自然景观资源也很有特色,如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
湘西南地区:以我省西域重镇怀化和邵阳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区,邵阳地区以崀山“丹霞”地貌自然风光为特色,而怀化地区则以湘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民族民俗风情见长,即侗族风情芙蓉楼与黔州古城为重要内容。旅游资源结构属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综合型景观。
湘南地区:以郴州、永州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区。本区是以自然型山岳景观见长,以山景、溶洞、摩崖石刻、名胜古迹的资源结构为特色。区内名山有九嶷山、阳明山、莽山等,溶洞则以万华岩而著名。
8.3.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湖南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有特色。现今开发利用较高的地区多集中在“一线一源”地区,也就是湘西北区和湘东北区、湘中区、湘南区,即指沿京广铁路线上的长沙、岳阳、韶山、南岳衡山、衡阳、郴州等城市的名胜古迹和以武陵源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另外通过遥感技术手段,还可以发现或预测有些地区的旅游资源仍处于潜在或半潜在的状态(图8-1)。所以,随着我省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日益完善,规划更加合理,设计更加科学,加上人民对两个文明的需求及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必将大大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一)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一个旅游龙头:以张家界武陵源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进行重点规划、重点投入、重点推销、重点管理,使其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龙头。
四条精品线路:以长沙为中心的四条精品游览线,即
(1)长沙—张家界—猛洞河山水风情游;
(2)长沙—屈子祠—岳阳楚湘文化游;
(3)长沙—韶山—花明楼名城名人故里游;
(4)长沙—南岳、炎帝陵—郴州宗教文化、祭祖与湘南风光游。
五大特色区域:根据我省各地旅游资源特色,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交通、客源、旅游线路等因素,从而划分五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即
(1)湘中名城名人、温泉休闲旅游区域;
(2)湘西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旅游区域;
(3)湘北水乡名楼、龙舟文化旅游区域;
(4)湘东南宗教祭祖、游湖狩猎旅游区域;
(5)湘西南丹霞景观、南国草原旅游区域。
(二)湖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建设
旅游交通是旅游资源及旅游客流形成的纽带和媒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湖南省旅游交通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在下一个十年,全省各级政府将对旅游交通及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使交通布局更合理,更方便畅捷,配套设施更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区
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它具有开放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等显著特点。由于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在资源特色、市场、区位和交通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使旅游资源优势很快转变为强劲的经济优势,并使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根据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区位条件、经济地理状况、可进入性以及未来十年的开发潜力、现今的开发利用现状,我们划分出三个等级、12个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区,其中A级有4个,即张家界地区、岳阳地区、长株潭三市和南岳衡山地区;B级有5个,即湘西自治州地域、常德益阳地域、怀化地域、永州地域、郴州地域;C级有3个,即城步—通道—新宁一带;娄底—邵阳一线和慈利—石门—津市一地等。
7. 地理 旅游地理的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题怎么答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来评价
游览价自值:首先是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第三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地区接待能力: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