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乡镇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路

乡镇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路

发布时间: 2021-03-15 09:19:52

㈠ 乡镇旅游规划的思路

一、加强城市的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规划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我们本地的特色内因地制宜,容借鉴其他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为我镇度假旅游提供有利的因素,把我们的葡萄文化发扬光大。其中,旧城区的改造、新区的开发与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旅游设施的设置和建设等都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 二、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划体系的学习。《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是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要学好落实好、执行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监督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与运作程序,在很多方面今后都有待于加强和掌握。 三、挖掘内涵,活用资源。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发展过程。学会认识、挖掘和利用所处优势,延续过去,创造城市发展空间。扶持发展,形成特色。 四、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高度融合。

㈡ 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有哪些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当地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涉及利益体较专多,属所以可按照乡村旅游成长的协调机制,将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
大量实践表明,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早期阶段或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因为政府主导的优势十分明显,可构建相对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开发商、农民的利益均衡。
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又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另一类是乡村组织型模式。村民自主开发型模式常见的有有“个体农庄”模式、“农户+农户”合作模式、“示范户带领”模式等,乡村组织型模式是由自发组织的协会或部分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㈢ 普安镇的发展思路

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951”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两快”过境、三都火车站场建设于普安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瞄准“珠三角”产业转移,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结合普安实际,研究制定“135”发展战略,即 :
“1”,结合普安基础设施实际,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着重抓好三都到普安火车站场的二级公路、开发区整体基础设施、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上抓好村组公路、村寨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便道的建设。
“3”,是突出“3”个重点,就是结合“185工程”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围绕“做大水晶葡萄产业、做强无公害蔬菜产业、做优茶果产业、做特尧吕黑猪、土鸡等特色养殖业”狠抓落实;结合省州提出的小城镇带动战略,大力抓好“小城镇开发建设”,将以货币补偿和移民安置相结合方式,分期分批开发,到2015年把普安建成民族文化旅游和商贸重镇,城镇总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的特色城镇;结合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年内做好新华、双江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同时,优化发展环境,抓好“重阳酒”项目招商工作。
“5”,是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平安创建、环境整治、计划生育、文化教育“5”项工作。力争在5年内把我镇的基础设施、城镇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形象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㈣ 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小镇

  1. 项目定位

    1)内部基础分析:综合分析内部基础自然、人文产业资源,评估资源对项目支撑回能力答

    2)外部环境分析:外部政策背景、产业发展趋势;区域发展方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

    3)案例分析:选择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成果及失败案例,总结发展路径及关键成功因素

  2. 实施方案

    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创造经济价值,重点解决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等方面。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乡村环境整治为抓手,结合生态学的科学原理,强调一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保护乡镇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平衡生态。

    远景设计研究院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小镇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打造”产、城、人、问“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在规划建设上不沿用老思路、老办法,不断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㈤ 旅游产业对统筹城乡的主要促进思路有哪些

1、在中心场镇的基础上打造旅游生态小镇,以小镇的综合经济结构和人居条件吸纳分散的农户搬迁进入,转为城镇居民,在区域旅游产业化过程中,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推动户籍改革。
2、以旅游产业化进程和旅游生态小镇的进程,安排农民在旅游相关企业中就业,以此统一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旅游项目招商为杠杆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以旅游产业为带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试点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在旅游小镇建设基础上,试行“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换宅基地”等多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打造多种与旅游结合的试点区,推动土地制度改革。
4、结合乡镇规划和旅游规划特点,对乡村发展环境进行更科学的规划;以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和辅助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
5、在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的同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旅游为纲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经费;在整体的角度上,改革城乡公共财政制度。
6、以旅游、房地产、康复疗养等项目招商为杠杆,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投资,以土地股份制、土地银行等新方式为途径,鼓励商业银行对“三农”业务和乡村旅游项目放贷,实现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7、以旅游行为促进区域内外文化的交流,使农村文化水平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中提高;以旅游产品提升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形成围绕本土文化核心的新旧文化交融,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综上,区域旅游产业开发要素,可以有机融入城乡统筹的各个环节,完善“统筹城乡”的主要内容,有效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成为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㈥ 对乡镇发展全域旅游有何意见建议

以“慢游、慢生活”为载体,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全域推进、突出特色,才能扮靓美丽常山,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先行点,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力争到2020年全县创建2至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一是提升美丽乡村连片创建水平。以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理念,坚持农村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建精品亮点、串精品线路、成精品板块。将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建设与农家乐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等进行深度融合,加快串点成线。二是注重美丽乡村差异化打造。结合各创建村的产业、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等特点,集中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大的精品村庄,全面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把农村建成“来了还来、迷恋驻足”的特色美丽乡村。三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充分根据地域特色文化,迎合现代人慢生活、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和心灵归依,结合民居改造,重点做好有特色的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开发民俗风情文化体验游产品。可探索“外引内蓄”机制,通过项目引导、贴息引导、税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依托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助推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成重要节点。建议你多关注下北京中景合天就知道了~

㈦ 怎样科学谋划乡镇发展思路

一、一以贯之、稳中求进
由于大部分的工作都具有连续性,来年的发展思路要注重与当年甚至以往年份工作相衔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常规工作。这类工作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如烟叶生产,对于全县14个种烟乡(镇)来说,是需要年年抓、月月想、天天说的,必须一条主线持续抓好;例如农业工作,基层抓农业,是题中之义,只是各个乡(镇)的重点不同,有些是苹果、树莓等特色农业,有些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种植业,但这些都是乡(镇)的常规工作,需要在来年的发展思路里首先体现出来。二是跨年度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多,工程量大,需要分期、分批跨年度完成。例如现在每个乡(镇)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大都投资在千万元以上,建设数百套住房,有些还分成几期工程完成,这些工程也需要持续建设,早日完工。三是条件暂不具备所搁浅的工作。例如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卫生乡镇、绿化模范单位、中州名镇等创建工作,由于本年度条件尚不完全具备,暂时没有评上,可以考虑来年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完善、提高,再次申报,这样也不至于前功尽弃。
二、两手齐抓,不可偏废
发展与稳定是乡(镇)工作的两大永恒主题,要两手齐抓,切忌顾此失彼,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社会和谐。要严格落实廉政责任,保持党政班子、干部队伍的健康稳定;切实抓好信访稳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消化矛盾,为发展创造好环境;时刻关注安全生产,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做好秸秆禁烧、碧水蓝天工程,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的后劲和优势。以上几项工作都是一票否决的工作底线,都是不可突破的高压线,在来年的工作中必须思想始终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避免出现100-1=0,甚至负数的被动局面。
三、三个结合,争取主动
(一)结合上情,及时了解国家大方向、部门小政策
一是国家大方向,国家大方向是风向标,我们的工作要学会“看风使舵”、“借风行船”。例如,2011年11月,国家制定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十八大又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要求,这些都是国家的大方向。在乡(镇)2013年的发展思路里,及时提出加大本区域内文化软资源,文化硬设施的调研和挖掘,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文化活动政策性补助资金,就是应有之义;再例如2012年6月,省委统战部决定在我县开展“同心”实践行动,目前该行动进展的如火如荼,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特点,在前期赴洛宁调研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帮扶的乡(镇),制定了包含资金扶持、智力支持、政策倾斜等内容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这些工作计划制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借力发展,借势发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是部门小政策,每年11月下旬以后,县直各部门已经基本制定了本部门来年的工作计划,这些计划大多直接涉及乡(镇),及时了解这些部门的工作计划,对于制定乡(镇)来年的发展思路,大有裨益。这些小政策有可能是藏金纳银之地,很多非均衡性的政策性项目、资金的信息都包含其中,只要及早掌握这些信息,主动把我们的思路往这上面靠,把我们的资源往这上面走,早动手、早准备、早沟通,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结合内情,搞清自身的资源盘子、发展底子
乡(镇)自身的发展,还是要靠内力,吃透搞清自己的资源盘子,发展底子,是确定发展思路的起点和基点,也是争取扶持支持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如果自己的家底不清,制定的发展目标太大了,发展水平太高了,小马拉大车,容易力不从心,虎头蛇尾,挫伤发展积极性;目标太小了,发展水平太低了,大马拉小车,自身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容易错失很多的发展良机。
(三)结合下情,注重关注社情民意、群众动向
田间地头是乡(镇)工作的主场,人民群众是乡(镇)服务的对象。我们工作做得好坏,要靠广大群众评判,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所以确定发展思路,社情民意、群众动向不但要听,还要善于听。例如民生改善的投入,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那个村吃水最难,或者那个村的水利基础条件最好,就先搞那个村的人畜吃水工程。那个村子群众出行最不方便,那个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最高,就先扶持那个村修路。只有把准了广大群众的脉,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将静态基础与动态变化相结合,定式经验与创新思路相结合,历史状况与发展形势相结合,绘制的工作蓝图才能思路清、方向正、效果好。我们的发展思路才能不偏主线,发展过程不失良机,发展成绩不会落后,才能更科学的谋划乡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