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游发展规划的管理办法
(2000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 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 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 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 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 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 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 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第二十四条 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复后,由各级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十五条 旅游规划的培训教材、宣传材料等必须符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规划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B. 写一封暑假旅游计划的作文,并征求朋友的意见
dear friend how are you these days?time flies away!i miss you very much.and you?in the summer holday.i will do the things as follows:the first is that,i will buy some english CD to learn english,because i find my english is not the best one in my class.i want to be better than before on english.i hope i will be the best one in my class in the next semister.the second is that,i will go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although they are very ol,they still work on their little farms every day.as their grandson,i think i must do something for them.and i really have a long time not to visit them.i think if i can do something,they must be very very happy.at last,i hope to have time to visit you.of course if you have time,you can come to visit me,because i really miss you so much.ok,that is all.so much for this.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john
C. 对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专家有哪些看法
文章航天城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项目,航天发射基地落户文昌专将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前所未属有的机遇,海南省整体旅游业格局也将面临重新洗牌,然而就目前文昌市的区域规划来说,“绿色椰乡”、“好客椰乡”等形象定位已远远不能展现文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新的旅游总体规划编制迫在眉睫。因此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建议文昌旅游总体规划要在进一步全面调查旅游资源、研究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航天主题”,科学整合地域特色、科学划分功能分区、准确提出主题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口号、重点创新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游憩方式及旅游线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土地利用调研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提出合理的旅游运营模式与营销对策。
D. 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跨行政区域且适宜进行整体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时,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编制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第十八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内容。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第十九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十一条 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并考虑军事设施保护的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推广。第二十五条 国家制定并实施旅游形象推广战略。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统筹组织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工作,建立旅游形象推广机构和网络,开展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筹组织本地的旅游形象推广工作。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旅游者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在景区和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设置旅游指示标识。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旅游客运专线或者游客中转站,为旅游者在城市及周边旅游提供服务。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E. 求一份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版,不要征求意见稿,电子版或免费下载链接都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五年,也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本次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抢抓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加速推进我国旅游业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又好又快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面向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市场,深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都市和乡村休闲生活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本次规划编制体系由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项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旅游人才建设规划、旅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指导,专项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支撑保障和关键任务的深化,区域规划是对重点地域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它们一起对规划纲要形成重要支撑。
第一篇发展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加明确。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国际国内市场基础更加稳固,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以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为支撑的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等都为我国旅游业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传统的发展手段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稳定、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都是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全面完成了发展目标,国际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为进一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过程中,政府在旅游领域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也得到了检验和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里,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一、旅游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我国旅游业抓住了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为1.4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7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17.1个百分点。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4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1000万人)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为21.5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近10亿人次,超出规划目标(17.8亿人次)20.8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2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8500亿元)35.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68.8%上升至79.9%;居民出游率1.4,比2005年增加0.5,超出规划目标(1.31)7个百分点。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
图1-1 2005-2009年旅游总收入
图1-2 2002-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
图1-3 2002-2009年国内旅游收入
bjhhlv newsdetail/4205_1.html
F. 求一份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版,电子版或下载链接都可以,谢谢。不要征求意见稿
http://wenku..com/view/20f0151314791711cc7917e2.html
一份草案,希望对您有所回帮助答
G. 如何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贡献一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样板吧麻烦告诉我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专门的具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资质的单位来编写,具体内容包罗万象,您可以参考以下文章略微了解:太行山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北起北京,南达黄河,穿过京冀晋豫4个省市,绵延近千里,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山脉。太行山山水型旅游资源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跨区域、面积广、景点多、区域发展和开发不平衡,太行山旅游开发难以统一管理,整体品牌难以打造。如何整合和包装太行山旅游资源,打好“太行山”这张旅游牌,重塑“太行山”旅游形象,使之成为国内最富吸引力的“中国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对于振兴太行山区的旅游业和促进太行山地区社会和谐发展极为重要。 一、太行山的优势与机会 1、资源优势 太行山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千峰竞秀;山西高原(黄土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形成串珠状的峡谷和关隘,万壑争奇;此外还有板崖、名泉、瀑布、岩洞等多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郁郁葱葱的植被,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 4A级(5A级)旅游景区。 太行山还是一座历史名山,从远古时期神农教民稼穑开始,便留下了无数的文明足迹,区内国家级文保单位多处,墓葬、古建、碑刻、遗迹无数。而且,太行山也是新中国的摇篮之一,革命遗存众多,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2、区位优势 太行山地区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紧邻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华北平原区和中原地区,辐射数亿人口,区位优势明显。 3、机遇优势 世界旅游产业持续增长;中国旅游迅速崛起,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山水休闲和区域联合的旅游开发;太行山旅游的交通、景观、市场、管理等格局急需重新“洗牌”,太行山旅游目的地亟待重建,这些都是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背景下太行山旅游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此外,还有北京奥运、太行山绿化工程、生态工程、革命老区宣传文化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各种机遇在此叠加,必将进一步提升太行旅游的注意力和影响力。 二、太行山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形象整体塑造不力 一方面,太行山各地过分注重于本辖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对“太行山旅游品牌”的整体性开发,对太行山品牌利用多、打造维护少,存在着严重的“公地悲剧”,这极大地损害了太行山旅游的整体品牌。另一方面,太行山地区各地旅游促销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多停留在“卖产品”层次,重景区轻整合、重产品轻形象。多年来,各地各唱各调,缺乏对太行旅游形象的准确定位和统一策划。 2、产业要素统筹不够 交通不畅和产品老化仍是当前制约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太行山地区交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公路的密度和等级较低,铁路和机场建设滞后,很多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极差,即使是开发较好的地方,如太行山大峡谷、五台山、云台山等,交通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受交通条件制约,很多落后山区的旅游开发还只是停留在“爬山”的局面,加上一些景区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编队式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到位,难以与太行山旅游的主线实行很好对接。 太行山旅游产品主要还是观光型的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科技教育等主题化开发不够,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要。 3、关联带动作用不强 一方面,旅游企业的组团能力不强,大部分主营地接业务,旅游收入严重“漏损”;另一方面,旅游功能配套不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不够、当地农民和农村经济从旅游中收益不够;此外,旅游产业与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的互动与整合不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不明显,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促进作用较小。 4、市场发育程度不高 突出地表现在旅游市场机制僵化和旅游企业素质偏低两个方面。一方面,太行山旅游面临着体制、政策和发展空间上的障碍,政企不分现象明显,旅游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难以应对市场的要求和竞争;另一方面,太行山旅游管理又存在着管理多重交叉的问题,各部门标准不一,职能重复,旅游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做大做强,旅游企业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太行山地区尚无一家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区域合作、市场秩序维护、品牌塑造等工作,只凭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落实 三、太行山旅游发展趋势 中西部崛起、各种太行相关的重大工程、以及太行周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带动和影响下,太行山旅游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区域旅游合作日益加强 近年来推出了“晋冀豫‘金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区”、“豫晋金三角旅游区”的无障碍旅游、编制了《南太行山旅游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也提出了即将编制《黄河中下游集中连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都呈现出区域旅游合作的态势,说明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对区域旅游合作的高度重视。 2、旅游空间腹地拓展 多年来,受山区交通条件和旅游产品供给的限制,开发的主要是山水游览为主的观光型产品和景区,难以向腹地纵向拓展延伸。随着政府旅游意识的增强、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太行山区腹地也增加一批新旅游产品,成为新的旅游兴奋点和利润点。 3、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伴着中国旅游的飞速生长,富集市场热衷的山水旅游产品的太行山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地区。即将举行的一些大型的活动或者工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契机,也将极大提升太行旅游的注意力和影响力。随着太行山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太行旅游经济将会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太行山旅游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四、重振华夏龙脊 虽然太行山旅游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情况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太行山应该抓住“十一五”期间目的地建设的战略机遇,迎合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大势,整体推进太行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1、总体发展理念和战略 联动战略:进一步推进京冀晋豫太行山区域旅游合作,完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太行山无障碍旅游区。 形象提升战略:确立“巍巍太行·中华脊梁”形象,统一太行山旅游形象。 精品打造战略:以云台山、太行山大峡谷、五台山等为主吸引物,以太行文化和太行精神为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配合以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泛旅游产业立体发展战略,联合打造一系列综合旅游精品。 科教兴旅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推进院校、机构合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山区农民的旅游文化素养,增强旅游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一轴三极的空间格局 一轴:即太行山长线。进一步培育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太行山旅游长线,提高太行旅游观光价值,增强太行休闲度假功能,提升太行旅游文化品位,成为国内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顶极产品。 三极:即北京、石家庄、焦作三个增长极。进一步完善北京、石家庄、焦作都市旅游功能,策划并推出几台以反应太行精神、太行文化主题的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娱节目,丰富晚间旅游文娱活动,建成太行山区域的旅游策源地、游客组织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也可以在一些比较经典的露天景区举办情景剧。 三线(区):即以焦作为中心的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以王屋山、云台山等,王莽岭、锡崖沟、郭亮村、太行大峡谷等;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中北部太行金三角游:包括以天桂山、五岳寨、驼梁山、天生桥、娘子关、苍岩山、五台山等;以北京为中心的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白石山、太白山、小五台山、以及北京部分山区(如香山、灵山)等。 3、政府主导的太行品牌维护和整体形象重塑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火锅产业”;太行山旅游更是跨省域、多层次、区域型的旅游产品,政府联动主导旅游更为必要。目前太行山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但各地政府间的旅游合作更应着眼于太行品牌的维护和整体形象的重塑,这是政府促进太行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 太行品牌建设工程:设立“太行山旅游发展基金”,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的标准要求,以捆绑申报创建为契机,京冀晋豫联合维护和建设太行山旅游品牌。 旅游形象推广工程:围绕“巍巍太行·中华脊梁”进行系统的CIS设计,实施统一的旅游识别系统(包括网络、导游词、旅游指南、画册、旅游图、旅游影视、节庆活动等),各地政企联动,整体推广太行旅游形象。 太行旅游畅通工程:突出北京、石家庄、焦作等城市的旅游集散作用,着力解决太行山地区的可进入性和太行山内部的通达性。 旅游生态环保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强化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创新利用,切实解决山区交通、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村镇建设等几大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景区品牌化提升和产品主题化开发 景区品牌化提升:对旅游景区分层次、分等级进行规划开发,择优选择一批高级别、高要求、高投入开发,使之成为太行旅游的支撑品牌和标志景区。 产品主题化开发:全方位挖掘太行旅游文化内涵,各景区在大的太行品牌之下,寻找自己的个性主题,或用将同类的旅游产品用同一主题组织起来,主题化开发,如:“太行硝烟、胜利曙光”的红色主题;“华夏龙脊、太行雄风”的山水主题;“五千年文明、八百里太行”的访古主题等。 5、概念营销和主题分流 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走向,太行山区应形成以大众山水观光市场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科考探险游、健身运动游等旅游市场为主体,以其他特种旅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在太行旅游形象与品牌营销过程中,应将太行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树立“概念营销”理念,通过形象塑造与品牌推广,建立太行山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体系,整体营销太行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应顺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根据太行山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特点,针对不同市场群体,“主题分流”,探索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市场差异化开发新模式。 6、旅业战略联盟 太行山游是一个跨区域、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产品,跨区域的特点带来了分税制下的不同政府利益体之间的矛盾,多要素组合的特点带来了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企业利益体之间的矛盾,这两大利益体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太行旅游多年来非理性竞争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太行旅游的非理性竞争问题,当前京冀晋豫各地政府间宏观的太行旅游经济合作还不是最好出路。太行旅游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靠市场主体来解决的。淡化行政区划对太行旅游的辖区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的太行旅游市场,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旅游集团和战略联盟,才是壮大太行山旅游的根本出路。 这种旅业战略联盟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市场主体。应鼓励旅游企业、旅行社相互参股、联合、兼并,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促进各种实力型旅游企业跨区投资,对太行山地区优势景区进行战略收购、兼并或控股;逐步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太行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或集团。 7、社区旅游与产业整合 对于太行山地区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应该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平衡产业”作用,促进太行山区和谐发展。 发展社区旅游:把旅游发展与山居民生活(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设立太行山旅游建设示范区,开展太行山旅游就业培训,鼓励、支持发展山区乡村旅游,引导游客深入社区之中,让旅游惠及山区百姓。 促进产业整合:因地制宜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农业、工业、交通、文化教育之间的集合,用“大旅游”的观念来整合旅游与相关产业,增加其附加值和协调度,促进太行山区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质量体系的重构和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是太行山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点之一。 五、几点具体建议 1、建议国家旅游局将太行山作为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最有代表性的国内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予以重点建设,尽快研究制定《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或者《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 2、鉴于太行山地区的行政区划实际,建议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太行山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并尽快出台《太行山区域旅游发展管理条例》,加强太行山地区的依法治旅力度。 3、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政府设立太行山旅游发展基金,结合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山区居民的示范区建设,建立太行山地区旅游培训机制,探索旅游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 4、建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给予太行山偏远地区享受与太行山其它县区相当的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和太行山地区产业政策。 5、建议国家环保总局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太行山区偏远地带的关注,尤其是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方案的研究,有效解决太行山旅游的视觉污染问题。 7、鉴于太行山特殊性,建议太行山开发总公司在开发山区旅游的同时,应突破山区红线发展旅游,编制《太行山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规划》,有效整合山区周边旅游资源,让更多的山区居民从旅游业中受益;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可组建太行山区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旅游经济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
H. 我要写一个旅游发展规划的方案,但是无从下手,有没有案例让小弟参考下的
第一个建议你去看下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上的案例,他们对旅游发展规划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做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如北京豆各庄乡格林万德项目旅游发展规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参考资料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