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内容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3-16 07:15:17

1.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正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全国31 个省 市自治区,几乎都做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有 24 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或支柱产 业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是有条件的。
存在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省份的旅游业真的都能做 大、做强? 这里面肯定有盲目性。旅游业决不是人们常说的“无污染产业”,因游人大量挤于景区,或者因决策者的旅游开发战略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原因,开发会导致自然生态和 社会环境的破坏。旅游业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产业, “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只是一厢情愿。事实上,国内的旅游开发,真正赚钱的不过1P3 ,盈亏平衡 的大约1P3 ,亏本的不少于1P3。只是那些赔钱的,都 是由政府买单,无人承担责任罢了。由此看来,那种 只强调收益、不重视成本、更忽视风险和生态损失的 旅游开发,是危险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价值,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这一点应受到充分重视。
措施
总之,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因此,必须进行损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详见此网址:

2.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这些资源,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而有些资源,还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并涉及到开发后的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先予以保护而后开发。此外,资源的保护还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这是由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决定的。
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泉州清净寺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大寺,而灵山圣墓是穆罕默德高徒三贤、四贤的埋骨处,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友好交往的珍贵史迹和历史见证。只有通过合理开发,使清净寺和圣墓走向阿拉伯世界,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伊斯兰教朝圣地,才能充分体现其保护的价值。
社会发展使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征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意味着保护。我国现已确定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历史遗迹,建立博物馆体系,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圈。这些措施,就是对人文旅游资源的第一道保护网。

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相互矛盾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
虽然旅游资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开发所造成的,还有其他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但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资源保护背道而驰。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技术条件限制,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逐渐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当然,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目前国内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量进行限制,而是来者不拒。可见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应用的迫切性。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带来众多游客,也造成对资源的破坏。游客的大量涌入,产生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环境,如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滇池和太湖,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大淡水湖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也是遍布垃圾(当然,这也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旅游造成的污染首当其冲):大量游客形成的喧哗,破坏了寺院庄严肃穆的氛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到此一游”的乱刻乱画更是对摩崖石刻之类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从而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犯罪、赌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曾经有阿拉伯商人要投资兴建清净寺,但因部分学者强调应保持清净寺的“原汁原味”而“泡汤”。这里姑且不论其对与错,但过分强调保护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防碍了发展。依笔者之见,在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应“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资源开发。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总之,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因此,必须进行损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4.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旅游资源是可以诱发人们产生正当旅游动机或行为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的吸引力强弱程度决定着旅游规模的大小或客源数量的多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把“资源”建设成供人游览、参观、疗养、娱乐的风景区或旅游地。开发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开发利用的风景区上扩建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二是开发利用新的风景区。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活动具有文化属性,它给人以高级精神享受,给人以美感、教育、启迪等。为了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保护、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一般来说,任何地区、民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竞争力,因为多数旅游者抱着“猎奇”的心理。如我国天下名山,古人评说其特色为:“青徐得其平,秦蜀得其奇,吴越得其秀”。就山而言,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植被条件的差异,山形山势山景均有特色。又如我国近几年建成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型高档宾馆,对国外旅游者来说反而不如蒙古包、窑洞、傣楼、四合院等地方民族式建筑吸引人。
(二)市场原则
旅游市场的变化、动向直接影响着客源的变化,而客源的多少又决定了某个旅游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某处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后,客源不足,没有去看,则失去了开发的意义。旅游市场受许多因素制约,如经济状况,旅游者动机变化、风景的吸引力、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宣传工作,以及当前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在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市场客源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权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对资源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然后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条件优越者先上,条件差者后上或不上。要按照国家经济基本建设的总方针,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作用。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
(四)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但决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污染自然环境。因此也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开发旅游资源,使两者相得益彰。

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因开发而带来的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活动行为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红原大草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特别是湿地草原、安多游牧文化独一无二。这些自然的、人文的旅游资源,就目前的客观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而有些旅游资源,还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并涉及到开发后带来的的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先予以保护而后开发。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麦洼寺是川西北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的藏传宁玛派大寺,是外界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窗口。只有通过合理开发,使之走向世界,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佛教圣地,才能充分体现其保护的价值。随着

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们对的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红原大草原就有这方面的旅游产品供游客挑选。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对旅游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还有就是旅游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以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人文旅游资源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地的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意味着保护。红原县申报了红原大草原AAA景区,制定了《红原县旅游经营管理办法》、《红原县牧家乐管理办法》,这些措施,就是对红原大草原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的第一道保护网。

(二)、保护和开发又是相互矛盾的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包括由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破坏和非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破坏。虽然旅游资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开发所造成的,还有其他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但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资源保护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红原大草原的标志性景点月亮湾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资金投入和技术限制,月亮湾观景台的植被、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那种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大量游客形成的喧哗,破坏了寺院庄严肃穆的氛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到此一游”的乱刻乱画更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因开发而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犯罪、赌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2、保守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因害怕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因片面地保护而没有对资源进行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

6.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纲怎么写

——简易提纲
一、序论
二、本论
(一)……
(二)……
(三)……
三、结论

——详细提纲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三)……
1.
2.
3.
4.
5,
三、结论
1,概述……
2.呼应开头的序言。

学术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写作提纲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

2.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这很象是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

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由此可见,通过写作提纲的拟制,可以确定论文的结构,使论文全篇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3.提纲的拟制,有昨于繁忙的作者与进行合作撰写的多作者。前者,由于工作忙,时而中断写作过程,可藉提纲提示,帮助你在重新写作时立即恢复原来的思路;后者,可帮助合作撰稿人按照提纲进行分工与协调,避免由于各写各引起的重复与疏漏。
[示例]
论文:地基刚度对拱坝坝体应力的影响(研究对象:二滩拱坝地基)
一、引言
1.介绍拱坝地理位置与形貌
2.介绍坝址地质地貌
3.提示坝基存在的局部缺陷 (1 坝基刚度左右岸不对称;2右岸坝基中部存在玄武岩软弱带;)
引出四种不同的均质变模地基,分别计算坝体应力的问题。
二、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
就三种地基情况对梁、拱分载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均匀地基λ值的影响
1.给出λ的表示式。
2.绘制“不同变模均匀地基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
3.提供“‘86型’拱坝主要几何参数表”。
论点:λ变化对拱端分荷的影响远小于拱冠部位。
(二)两岸不对称地基刚度的影响
1.绘制“左右两岸不对称的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对或、右端与拱冠分别绘制三张)。
2.分析图示结果。
(三)局部低变模的影响
1.分别就左、右端及拱冠绘制三张曲线图。
2.分析图示结果。
对以上三部分进行归纳说明[针对(一)、(二)、(三)一一对应说明影响程度]。
三、地基刚度对坝体复位的影响
1.均匀地基(图)。
2.两岸不对称地基(图、表)。
3.局部地基刚度降低的影响(图)。
四、地基刚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1.均匀地基情况下,λ值的变化对坝本应力的影响(图、表)。
2.两岸不对称(图)。
3.地基局部变模降低的影响(图)。
五、结论(总归纳)
1.针对λ值变化的影响的分析,指出在拱坝设计时需在底部考虑一定的倒悬度,以借助坝本的自重来减小底部由水压造成的应力。
2.针对刚度,指出用结构上的不对称补偿地基刚度的不对称。
3.虽存在有岩石软弱带,但只局限在边界附近,并不改变整个拱坝的应力分布。
重点说明地基变模对坝体应力的影响显著,其取值须引起重视。

作文提纲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1.标题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简单,只写出行文各段的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勇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它的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很难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2.要点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三)编写提纲的要求
1.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
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7. 试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300字以上)

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②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这些资源,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而有些资源,还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并涉及到开发后的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先予以保护而后开发。此外,资源的保护还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这是由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决定的。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③;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泉州清净寺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大寺,而灵山圣墓是穆罕默德高徒三贤、四贤的埋骨处,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友好交往的珍贵史迹和历史见证。只有通过合理开发,使清净寺和圣墓走向阿拉伯世界,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伊斯兰教朝圣地,才能充分体现其保护的价值。

社会发展使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征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意味着保护。我国现已确定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历史遗迹,建立博物馆体系,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圈。这些措施,就是对人文旅游资源的第一道保护网。

(二) 相互矛盾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

虽然旅游资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开发所造成的,还有其他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但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资源保护背道而驰。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技术条件限制,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逐渐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当然,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目前国内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量进行限制,而是来者不拒。可见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④理论应用的迫切性。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带来众多游客,也造成对资源的破坏。游客的大量涌入,产生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环境,如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滇池和太湖,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大淡水湖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也是遍布垃圾(当然,这也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旅游造成的污染首当其冲):大量游客形成的喧哗,破坏了寺院庄严肃穆的氛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到此一游”的乱刻乱画更是对摩崖石刻之类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从而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⑤。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犯罪、赌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⑥,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⑦,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⑧,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2、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曾经有阿拉伯商人要投资兴建清净寺,但因部分学者强调应保持清净寺的“原汁原味”而“泡汤”。这里姑且不论其对与错,但过分强调保护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防碍了发展。依笔者之见,在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应“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资源开发。

8.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专条件。远景设属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专家提醒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