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容易吗
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获悉:新修订的《山西省旅游条例》已获全票通过,该条例明确旅游业是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全域旅游发展方向,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旅游业发展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立法上保障旅游发展。
据省旅发委主任盛佃清介绍,新条例增加了旅游规划、旅游产业促进、特色旅游等章节,强化了旅游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监管职能,规范了旅游规划的编制、审批,突出了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内容,从法规层面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首先得服务好,虽然说中国不缺人,但是不好的话还是做不下去。
⑵ 旅游规划机构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在非旅游行业企业不断加大景区投资、抢占终端资源入口的同时,我们看到,传统的旅游规划机构也正通过战略合作、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旅游景区的投资业务,用以完善自身产业链条,实施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一、选择景区投资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旅游规划机构为何也纷纷抢滩景区投资环节?这与其面临的规划行业环境变化、自我产业链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总体而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规划不落地,缺乏后期运营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机构100余家、乙级资质机构超过300家,以及大量丙级和未评级资质机构,年生产各类旅游规划文本成千上万个,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评审之日,就是规划结束之日”等众多的口头语,却又充分反映出旅游规划的落地性差这一规划机构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就其原因,除了可能存在的规划需求方原本对规划的动机目的不纯、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因素外,旅游规划机构从业人员缺乏项目运营经验也占有重要的因素。
此时,通过参与景区投资,建立自己的项目后期运营管理“根据地”和“实践地”,让规划机构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入“根据地”学习并参与项目后期的运营管理,积累相关经验,反过来指导项目前期的规划或策划,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规划不落地的问题,同时也将提高旅游规划的落地性和旅游规划机构的生存能力。
(二)市场竟争激烈,单一的规划业务受冲击较大
随着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当前旅游投资热的兴起,作为旅游规划机构的主打业务——旅游规划策划,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竟争。一方面,大量原有旅游规划机构高管纷纷跳出来创业,带着原有成熟的技术与团队,成立新的旅游规划公司。
另一方面,传统非旅游规划行业公司如建筑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旅游设备供应商等为打通其参与的旅游项目产业链,也不断成立旅游部门,开展旅游规划业务。越来越多的公司不断进入旅游规划行业,导致规划项目年成交量越来越少,单位成交金额也不断降低,无疑给以规划为主营业务的旅游规划机构造成巨大的压力,旅游规划机构从单一的前期规划设计业务不断向后期的投资、运营等产业链延伸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
(三)稳定性不足,景区托管能走多远
所谓景区托管,简单来说就是对旅游景区进行委托管理。根据笔者调查统计发现,如成都铭智等多家知名的旅游规划机构,都已或早或晚开展了景区托管业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景区托管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整个托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景区托管的稳定性不足。
一方面,景区托管作为一种“保姆式”的服务提供,当景区一般在通过两三年左右的托管后,基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并逐步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景区继续托管的效果已经不明显,双方通常会解约并结束托管关系,加之景区托管业务相对旅游规划业务而言数量较少,容易给开展景区托管业务的旅游规划机构带来托管业务和托管人员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景区托管过程中,合作双方在经营理念、目的诉求、管理执行等方面的差异,或受行政等因素的干扰,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分歧,甚至可能造成在经过短短的合作“蜜月期”后双方就解约,从近几年国内景区托管情况来看,已经出现好几个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终止双方合作的案例。
二、景区投资的主要模式
相比原有的旅游规划策划业务,旅游规划机构参与景区投资属于一种重资产运作,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其自身而言也不一个不小的考验,通常而言,其参与景区投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战略合作
旅游规划机构通过与第三方景区投资机构的紧密合作,并形成战略合伙关系,利用自身规划、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间接参与着景区项目的投资。
(二)共同开发
旅游规划机构通过与景区管理方或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出资成立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机构,来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景区项目。
(三)独立投资
旅游规划机构可以通过现金投入、规划策划费用折算等多种方式,独资参与景区的投资,或参与景区二次消费项目的投资建设,如投资建设景区内滑道、漂流、纪念品开发等项目。
面对旅游规划机构不断加强对景区投资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从长远来看,旅游规划机构依托自身的规划优势,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围绕规划、投资和运营等几大体系,整合旅游产业链,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景区的有序开发;但从现实来看,景区投资对于旅游规划机构而言,也非想像的那么一帆风顺,毕竟这种重资产的运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转的游戏,否则,也不会出现全国众多景区亏损的局面。倘若以后真出现由旅游规划机构自行规划、投资、运营的景区运作不成功,无疑将是对旅游规划行业最大的讽刺。
总而言之,对旅游规划机构而言,参与景区投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效果如何?让我们共同期待。
⑶ 旅游景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哪些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⑷ 景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哪些举措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⑸ 1.什么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内际状况出发,综合国际国容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至少3-5年的战略性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因此成熟规划设计院提出,战略性规划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再造,成熟规划设计院一直以来坚持调研先行,策划跟进,规划落实的原则,从数据分析、现场勘查到可行性分析,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规划,为当地量身定做成熟的战略性规划方案。
成熟企划通过为某区域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帮助客户选择因地制宜的产业和建立产业发展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重点任务和措施,集聚产业要素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可持续的产业链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
⑹ 如何做旅游景点开发策略规划
做旅游景点开发策略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出以下三种模式:
一、开远模式
开远凤凰谷是一个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项目。山合水易提出以城乡统筹升级为带动,以 “旅游为总抓手”的战略思想。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框架,以景区化形成农村城市化结构,以第三服务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升级和相关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带动区域化发展,并且大幅度的提供劳动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崭新模式。
二、三亚模式
山合水易在海南三亚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的规划设计中提出,将玫瑰文化及延伸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以玫瑰谷景区合作开发、社区合作共建、园区合作生产为特色,以玫瑰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依托整体景区建设与小镇开发,打造"农旅合一"的项目开发典范。本项目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扩宽农民就业渠道,使农业与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变农民为业主、居民,赋予其自主经营的权利。
三、新罗模式
山合水易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定位为海西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城乡互动型生态宜居之城,围绕“一个集散中心,两大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新罗区主城集散与服务配套的优势,推进以城乡头筹建设与旅游资源整合为目标的“目的地”+“集散地”双地战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养生度假、会展商务、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四大名片,实现构建城乡互动型生态宜居城市和创建第三代旅游新城典范的目标。
⑺ 旅游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旅游规划具有地域性、综合性、战略性、科学性、整合性、公益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地域性:任何一个旅游休闲规划都有一定的地域范围,根据该地域旅游休闲资源特点、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制作而成,体现出该地域的适用性,与其他地域规划的差异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综合性:同旅游休闲一样,旅游规划也体现出牵涉面广的特点,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要兼顾,地理、历史、文化、建筑、园林、交通、商业、社会、经济、信息等多学科内容皆有涉及,体现出综合性特点。
战略性:旅游规划是对规划地域的旅游休闲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时间长、影响深远,搞得好,就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即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搞得不好,就会给该地域的旅游休闲发展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如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众多、经济亏损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科学性:旅游规划必须按照旅游休闲及其所依附的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防止违反科学精神的主观想象和臆断因素干扰,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整合性:由于旅游规划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它的成功实施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如文化、园林、农林水利、工业、交通、卫生、工商、保险、金融、公安等,共同参与规划的制作和实施,(铭智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专家)否则,规划有可能成为一纸空谈。
公益性:旅游规划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要关注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人文关怀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确保旅游休闲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体现出明显的公益性特色。
层次性:旅游规划的范围、内容和时间都体现出层次性特点,范围上,每一个大地域都是由若干小地域构成,范围不同,规划的内容也不同;内容上,有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时间上,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⑻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文件,总结战略布局、战略措施
云南省旅游产业13五发展规划,相关文件总结战略布局战略措施,云南省旅游13五发展计划的话,对于云南省旅游行业是一种推进,以及对云南旅游的话时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⑼ 什么是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现行的相关规范,并没有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明确解释。
按照《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版展规划是根据权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至于战略规划,根据网络解释: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
实际上,旅游发展规划接近于一个战略性规划。当然传统上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会面面俱到,资源的分析、发展的目标,项目布局和优先建设项目等等。如果编制更加具有战略性的规划可以考虑突出战略任务、战略工程、战略项目建设等方面。可以参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