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解说词

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解说词

发布时间: 2021-03-10 20:53:48

A. 岳阳楼解说词

只能给你一个开头: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素以气象宏伟、景色美丽著称。这里有柳毅井、朗吟亭、杜甫墓、杨幺寨等古迹供人凭吊;也有岳阳楼、慈氏塔、屈子祠、文庙等别具一格的历代建筑发人思古;还有刘海戏蟾、盂姜女万里寻夫等民间传说引人入胜。

湖畔的岳阳楼,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于世,有“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传世后,名楼雄文,相互辉映,同享盛名。

B. 冬季到岳阳 洞庭湖旅游

我在岳阳读书,呵呵~
1,去洞庭湖观鸟要到湖边小镇--采桑湖镇,那里属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2,在岳阳的联运车站坐到注市,钱粮湖镇,大通湖镇等地的中巴车都经过采桑湖镇.不要到站里去坐,火车站和联运车站中间有条横路,路边停的大多是往那个方向的.到采桑湖最多十块(要讲价的).
3,十二月底正是鸟多的时候(看鸟不要钱的.吃的话再坐车到六门闸,跟你去的方向一样,那里的湖鲜很有名,要不怕辣哦)
4,水位不高,可以在岳阳楼下坐快艇到君山,或者在火车站坐15路(4块钱)到君山,再坐船(往返20块)到君山岛,既游了洞庭湖,又游了君山。
5,岳阳的旅游景点有:岳阳楼(门票50)、君山(门票60),这两个景点有学生证可以半票。还有南湖广场、金鹗公园可以去看看,不要门票的,还可以去张谷英民俗村看看。这些景点一天是游不完的,要住宿的话最好是去湖南理工学院那边,比较便宜舒适,而且那边交通方便,以上景点都可以从理工学院坐车,从理工到岳阳楼、南湖坐31路,理工门口就有中巴去张谷英,不过要等,去金鹗公园坐5路,去君山先坐5路到火车站,再坐15路去君山。
6、岳阳到长沙的火车很多,上午从9点到11点都有火车,例:5371次 岳阳-长沙 09:36发车,硬座:12元,下午去长沙的火车要五点半以后才有了。岳阳-衡阳的车和去长沙的差不多,整个上午都有,9点有一趟1185次,25块钱。从岳阳到赤壁的车都是早上7、8点左右的,下午要到5点以后才有,票价也是12块左右,火车站也有汽车去这3个地方的。
冬天洞庭湖边的温度会低些,风大,注意保暖.晴天出行较好。

C. 求洞庭湖导游解说词。〔包括岳阳楼和君山〕

洞庭湖解说词:
千年古邑、湘北名城——岳阳,襟湘江,面洞庭,蕴云山之宏秀,焕湖湘之灵光。岳阳,承载着中华古国的传统文明,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古往今来,络绎不绝的墨客骚人,为岳阳谱写了一曲延绵不绝的文明弦歌。
漫步岳阳楼,品诗赋风采,揽名楼神韵,盛忧乐情怀;徜徉君山岛,二妃殉情舜帝,柳毅传书龙女,演绎千年爱情神话。
屈原怀沙沉汨水,龙舟竞渡悼忠魂。汨罗江,蓝墨水的上游。屈子祠,诗祖歌吟犹在耳;任弼时故居,伟人足迹遍神州。
湘江尾,洞庭首,湘阴“远浦归帆”。左公祠,领略左宗棠扫灭洋人威风、收复新疆失地的名将神采。
平江,“红军摇篮”、“将军县”美名誉满华夏。杜甫墓,一代诗圣安然归依。幕阜、连云山脉,巍然耸峙、险峻奇绝,美景目不胜收。
临湘塔,长安古驿敬仰先民遗韵;五尖山,莽莽林海、滋滋石趣、潺潺水韵,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六五0一,地下人防,工程浩大,更是今人奇观。
岳阳县,古巴陵,庞大的古代村落,六百年淳朴民风,“张谷英”天下第一村。华容道,品三国,曹操赤壁兵败,关羽义气遮云。西去君山,千亩团湖,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北临云溪,长炼、岳化、华能,化工之城奏响经济发展的铿锵音符。
虎踞龙盘大云山,潋滟烟波洞庭湖,曲径通幽华容道,先忧后乐岳阳楼……说不完岳阳神韵,道不尽岳阳风情。
你我共同的精神家园、亘古的人间仙境——岳阳。

岳阳楼导游解说词: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楼3层,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45米,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检阅大军的地方。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共360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

D. 岳阳楼导游词

岳阳楼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E. 岳阳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1、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

岳阳楼的楼顶形式非常独特,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登上三层高楼顶,凭栏眺望,眼前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水,耳边不由自主的回荡起那些千古佳句。

2、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

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海拔523米,西部有一巨石,形如黄牛,故名石牛。石牛寨地势险峻,群仞壁立,窄径悬天,人称“小华山”。

寨内景点众多,可概括为“一牛二龟三关险,四桥五寨六线天,七奇石八寺庙,百零八崖景无边”。各景点以奇险著称,尤为罕见的是保存完好的2000多米古城墙,享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誉。

3、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君山系洞庭湖中小岛,位于岳阳市区西南方,水程12公里。总面积0.98平方公里.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是一个山体呈椭圆形,两旁高、中间低的小岛。山上有大小峰72个。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

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这浪漫神话传说,不足为信。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4、巴陵广场

巴陵广场附近就是岳阳美食街汴河街和岳阳楼公园,是岳阳最为热闹的场所之一。整个广场气势恢宏,中央广场周边为疏林草地,站在滨湖景观区的台阶上可欣赏到洞庭湖美景。广场边还有瞻岳门、博物馆等城楼,可将广场、洞庭湖景色一览无余。

5、汨罗江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干流全长253公里,分南北两支,南为汨水,北为罗水,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当时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据说屈原投江后,沿岸的百姓纷纷划舟抢救,于是后来就演变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舟比赛的习俗,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F. 洞庭湖导游词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秀丽迷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滨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等珍贵的河鲜。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珍品。

G. 洞庭湖最美的地方以及旅游攻略(请真正熟悉洞庭湖的人回答,拒绝网上拷贝复制。)

我是南洞庭的,在那长了18年,洞庭湖外面说起来是很美,但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岳阳我也去过,益阳我也待过,就是湖水然后是岸 芦苇是很多,(我家那个城市芦苇产量就是全国第一的) 还有荷花是长在池塘的,抓鱼捕虾 那要坐渔船,湖面远望是比较辽阔, 河中水比较还好,近看 就不行, 靠岸处也不好 你如果能请教当地的渔民也许他可以带你到某一处比较适合你拍片的地方, 至于晚上,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至少我见过的是没有地方搭帐篷的,,,洞庭湖周围现在都跟人群挨得很近, 要不就连着城市,要不就码头, 你想象的那是一片光有湖 芦苇 草 人烟稀少的自然风光,, 还是让渔民告诉你吧 或者往东洞庭去寻,南洞庭围湖造田比较严重,我家那个城市 就是填了洞庭湖的水盖起来的 南洞庭貌似没有那种没被开发的, 实在没什么需要的都开来给人游泳了。。。。
至于当地的美食,实在不止是鱼虾鸭,, 口味一般都不错, 说道鱼虾鸭呢,洞庭湖的鱼品种很多而且非常嫩,会做菜的人在家就可以做很美味的鱼,夜摊上的虾是最好吃的,鸭就是酱板鸭了,还有鸭霸王火锅,但每个地方只有每个地方的人才知道最好吃的在哪, 哪一家店或者哪条小巷,这个看你去的哪直接问当地人吧

H. 假如你站在岳阳楼上,需要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请你拟写一段解说词。在解说词中要恰当引用杜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概写了洞庭湖的恢宏气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出洞庭湖之大观胜概。“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又为我们展开一幅阳光灿烂的画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让人领略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I. 洞庭湖解说词。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枪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J. 洞庭湖旅游介绍(要英文的)

这篇短文是说岳阳楼的,看看有没有帮助吧。
Yueyang Tower
Today we will go and visit the Yueyang Tower, Yueyang Tower lies in the west of Yueyang city, nearby the Dongting Lake, it is listed as three famous towers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ogether with Yellow Crane Tower at Wuhan, Hubei province and Tengwang Tower at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Yueyang Tower was originally built for soldiers to rest on and watch out.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Lusu, General of Wu State, trained his soldiers here and then rebuilt it as a tower to review his troops.

In the forth year (716 A.C) of Kaiyuan of Tang Dynasty, General Zhangshuo was dispatched to defend at yuezhou and he rebuilt it into a Tower named South Tower, and then Yueyang Tower. In the forth year (1044 A.C) of Qingli of Song Dynasty, Teng Zijing was stationed at Baling Jun, the ancient name of Yueyang city. In the second year, he had the Yueyang Tower repaired and had poems by previous poets inscribed on the walls of the Tower. Fan Zhongyan, a great artist and poet, was invited to write the well-known poem about Yueyang Tower, in his essay which entitled《 A Panegyric of the Yueyang Tower》, the two sentences Fan writes :“ Be the first to worry about the troubles across the land, the last to enjoy universal happiness” hav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en a well-quoted dictum and made the tower even better known then before.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Yueyang Tower is quite unique. The main tower is 21.35 meters high with 4 columns, 3 stories, flying eave, helmet roof and wood construction, the helmet-roof of such a large dimension is a rarity among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in China.
Entering the tower, you"ll pass the famous couplet: "Dongting is the water of the world, Yueyang is the tower of the world." Moving on, there is a platform (Dianjiang tai) that once functioned as the training ground for the navy of Three-Kingdom period general Lusu. To its south is the Huaifu Pavilion in memory of Dufu (712-770AD), who was the famous poet 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wrote the famous poem <> and later died in the city. Stepping out of the Xiaoxiang Door, the Saint Plum Pavilion (Xianmei ting) and the Three Drunkards Pavilion (Sanzui ting) can be seen standing on two sides. In the garden to the north of the tower is the tomb of Xiaoqiao, the wife of Zhouyu, another famous Three-Kingdom general.

这里还有一篇
As a Chinese culture lover, Yueyang Tower is quite famous for an essayist’s essay more than 1000 years ago and the high-ranking goal pursuit of this scholar. This essayist was a degraded official from capital just for the failure of his nationwide political reform. His hearted-broken words and his incomparable and farsighted goal as well as his appeal on how to be a welcome official all gave us the impressive memory. This essay lets us remember this historic man and this tower. His name was Fan Zhongyan, a famous reformist, poet, essayist and the cultural spreader. Thanks to his former reform, Wang Anshi Reform made a great success in some way in Song Dynasty.

Yueyang Tower (岳阳楼) is an ancient Chinese tower in Yueyang, Hunan Province, on the shore of Lake Dongting. Alongside the Pavilion of Prince Teng and Yellow Crane Tower, it i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Towers of Jiangnan. The history of Yueyang Tower dates from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when Lu Su, 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forces of Wu, was sent to the area to fortify it and train the fleet there. To ease the inspection and command of ships he constructed a tower near the strategic location where Lake Dongting joins the Yangtze River, from which the whole of Lake Dongting was visible. This inspection tower, then called the Ba Ling Tower after the nearby city of Ba Ling, was the first incarnation of Yueyang Tower.Like the other two great towers of Jiangnan, Yueyang Tower is famous partly e to its literary associations, namely the piece Yueyang Lou Ji (岳阳楼记), loosely translated as Memorial to Yueyang Tower, written by renowned Song poet Fan Zhongyan at the invitation of his friend Teng Zijing (滕子京), who in 1044 became local governor and rebuilt the tower, and subsequent play Yueyang Tower by one of the most renown Chinese dramatists Ma Zhiyuan in the Yuan Dynasty era.
作为中华文化的爱好者,岳阳楼,是相当一个散文家的文章超过1000年以前和本学者高层追求的目标而闻名。这是来自资本散文家退化官员只是为自己的全国性的政治改革的失败。他的善良,断词和他的无与伦比的和有远见的目标,也是他的上诉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官员都使我们印象深刻的记忆。本文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性的男子,并此塔。他的名字叫范仲淹,著名改革派,诗人,散文家和文化吊具。由于他的前任改革,王安石改革取得了一些宋代时期的方式取得巨大成功。

岳阳楼(岳阳楼)是一种古老的岳阳,湖南中塔对洞庭湖滨。伴随着王子腾和黄鹤楼阁,它是江南三大高塔之一。岳阳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卢苏伟,在吴的部队总司令,被派往该地区,以巩固它和训练舰队那里。为了减轻船舶的检查及命令他建造了一个战略位置附近的洞庭湖加入长江,从其中洞庭湖全是可见的塔。这次检查塔,当时称为后仈哩嗯附近城市的仈喱嗯塔,是第一个转世的岳阳楼。像其他两个江南大塔,岳阳楼,是著名的部分原因是其文学协会,即一块岳阳娄机(岳阳楼记),松散翻译为纪念以岳阳楼,由著名的宋代诗人范仲淹写在邀请他的朋友滕子京(滕子京),谁在1044成为当地省长和重建的塔,和随后的发挥岳阳楼的一个最知名的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