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夜郎古国文化产物有
《夜郎》王建峰绘
夜郎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
地理位置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历史渊源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据负责可乐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可乐”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可乐“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神秘的柯洛倮姆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一直生活在“柯洛倮姆”的百姓们,哪里想到他们捡回家去砌猪圈、盖茅厕的砖瓦,竟是秦砖汉瓦;那些从“莕人洞(坟)”挖出来,认为带有邪气而随手扔掉的坛坛罐罐,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今天,人们无不惊喜慨叹,贵州这片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上,竟然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贵州考古专家宋世坤研究员分析,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是进入贵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 夜郎有含义的树
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地域范围
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从可乐“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说明可乐当时的繁荣,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处,疆域有多大,发掘才刚刚开始。目前除了可乐遗址外,在周边地区发掘的遗址中,还陆续出土一批夜郎时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经费、人才紧缺等问题,使古夜郎文化的发掘、研究进展迟缓。贵州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学家们因此殷切呼吁,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对夜郎历史文化发掘的力度,这不仅对贵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填补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
夜郎自大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其实,夜郎并非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
㈡ 古夜郎是那里的呀
说到中国的夜郎,不仅国人家喻户晓,国外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文化人,尤其是华人十有八九都知道。这是因为成语“夜郎自大”千百年来贻人口实。人们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观天、自以为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的人形容为“夜郎自大”。
中国的历史书告诉我们,在我国遥远、悠久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夜郎国,还有夜郎郡、夜郎县的沿革。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夜郎在贵州。殊不知在湖南的新晃侗族自治县竟有如此之多的关于古夜郎国、夜郎县的历史记载和文物古遗址。也许是因为“夜郎自大”的名声不好听,夜郎国的后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致使这个史书上有名的夜郎古县到今天无意中才得以发现。
发现新晃古夜郎
新晃侗族自治县(下简称新晃)位于湖南西部的西陲,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就新晃版图形状而言,如同湖南的一角衣襟伸于贵州。
新晃除了东面与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接壤外,南、西、北三面与贵州铜仁地区的玉屏县、万山特区的高楼坪、黄道司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县、镇远县、三穗县交界。新晃潕水上通贵州镇远、黄平,下会合沅水入洞庭湖达常德进长江到武汉。
新晃县城坐落在潕水和龙溪汇合之处,湘黔铁路、上昆(瑞)公路(高速公路已快通车)从东至西贯穿境内,与已经开工的芷江飞机场距离60公里、铜仁机场距离不到80公里。龙溪古镇自古以来就是沅江有名的商埠之一,是“湘黔通衢”之地。全县26万人口,19个民族。其中侗族占了76.1%,苗族为7.34%,汉族占16.3%。
新晃侗族自治县是我母亲的故乡。早在前几年,县里想开发旅游文化产业,苦于找不到品牌作新晃旅游经济的名片。新晃一大群文化人早有一个意识,就是想把老祖宗的名片打出来,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在县里酝酿。今年新的县委书记王行水和县长黄雪鸿到位后,对新晃夜郎古县的历史非常重视。有道是子不嫌母丑,何况夜郎“自大”还是千年的“冤案”和“委屈”呢?借助“夜郎”的名声、效力打出新晃的旅游经济品牌是最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我前个月陪我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林河和郭辉东研究员到新晃考察“人类文明发源地”时,当天下午,王书记和黄县长就召来县里四大家及各部委办的头头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请专家讲了新晃和古夜郎的历史与文化,提出了开发古夜郎的新思路。回家后我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有关古夜郎与新晃有关的资料都找来了。不看不知道,看后真是吓一跳,没想到新晃古夜郎县的资料和文物还真不少。如文史资料载有:
《辞海》第351页、《辞源》第656页都有解释“夜郎汉时是我国西南古国名。……古县名。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的记载。
古夜郎从战国至汉代鼎盛时期到公元1120年的北宋时期,曲曲折折走过了一千多年时间,从鼎盛时期的贵州与四川、云南交界之地迁到西南与中南接壤的湘西新晃,也走过了千年的沧桑。古夜郎在新晃建县、废县又复置,前后又经历了500来年的风雨历程。
清朝的《湖南通志》有“潭州:上古之苗国之地,春秋战国属楚”。“苗,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有之。”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建 置沿革》卷有“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的记载;《晃州厅志·艺文卷》有“清王渔华题竹王庙和梅峄夜郎览古诗……”清代前,晃县为纪念夜郎王的竹王庙早已成为老县城的一大名胜风景地。唐代长孙无忌著《隋书·地理志》中也有记载:“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轩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又名业州。大历五年,又更名奖州,或为龙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峨山、渭溪。”
龙景和编注《晃州历代诗选注》摘录的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湖南省第十区专员来晃视察撰的一副对联上也写有:“黔头楚尾夜郎国;白芷丹砂酒店塘。”
我只是摘录了部分有关新晃和古夜郎血缘关系的文史资料,但就以上这些文摘,就足以证明新晃确实是夜郎古国中后期的夜郎国(县),且在境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持续了500余年历史。不能说不是一大发现。
揭开“牂牁江”神秘的面纱
说“牂牁”,人们最快的反映是西汉打夜郎的那条河。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奇和神秘。是什么?是怎么与夜郎连在一起的?江到底是哪条江河?江与连接沅江(湘西怀化境内主河流,湘江主支流)的潕水 (怀化境内主河流,在洪江与沅水会合) 到底是什么关系?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多多,猜想多多,让后人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猜测。想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还真费了一番时间呢。
南朝宋的范晔写的《后汉书》卷八十六有这么一段话:“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船处,乃改其名为。
沅水是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贵州黔东南,分南北两源,经湖南新晃入湖南境地,在洪江市托口与渠水会合后才正式称之为沅江流入洞庭。
潕阳河古称潕水。源于贵州黔东南,从新晃侗族自治县入湖南境地。经洪江入沅水。为溯其源,我上贵州黄平不下十次。
二千多年前汉朝攻打夜郎的路线就是从怀化境内的沅水转潕水再经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古夜郎地)灭夜郎的。潕水河就是江。所以新晃与古夜郎和古的历史渊源就有得故事了。我们在新晃沿河出土的许多文物和现存的许多庙宇遗址中都找到与竹王(夜郎王)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历史遗址。有着如此之多历史故事的新晃和江,哪能不神秘呢!
夜郎“自大”的千年委屈
夜郎国的后人因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抬不起头,夜郎真自大吗? “夜郎自大”的由头,是从西汉汉王派住探辟西南通住印度道路的使者与滇王的一次拜访交谈引起的。
从《史记》、《后汉书》到《汉书》有关夜郎的最原始记载资料看,汉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归来,对汉王说,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他见到四川的丝绸以及邛竹杖等来自汉朝西南的物资,得知早在他探辟西域之道之前,西南的民间商贸流通就可以从西南到印度了,而且从西南到西域,“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今四川),身毒国(今印度),道便近,有利无害”。汉王想从西南打通通住西域的道路,于是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去西南探辟通往印度的道路。在途经云南时,拜访了当时的滇王。并与滇王和西南几个小国的王侯们会晤。
因当时道路不畅通,交通不便,各地诸侯分踞一地,不知汉朝有多大的面积,所以滇王问汉使者:“汉与我孰大?”意思是“汉朝与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些?”在坐的夜郎及诸者随之亦然。汉朝的使者回去后,告诉汉王,说“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请“天子注意焉”。
夜郎“自大”,冤就冤在它是“替人受过”和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作者)的一个形容句,带来的数百年蒙羞。
夜郎替滇王受过受得冤屈。当时与汉使者对话询问两国大小的是滇王而不是竹王(夜郎侯),在二千多年前的年代,既没有飞机,又没有火车、汽车,秦始皇当时兴建的五尺道(国道公路),也没有遍及今日中国大地,尤其在中原通往西南以及西南广大地区,水路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就是马帮山路。所以不论是滇王还是夜郎,以为自己数千里的领域很大是很自然的。消息不通、视野不开阔而产生的孤陋寡闻应该可以理解。退一万步说,向客人问问两国的领域谁的大,以便知己知彼,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何况问话的是滇王而非夜郎侯。
夜郎还冤在“名人”的“错误理解”而引来了成语“夜郎自大”传于后世。
清代的大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绛妃》一文中有这么一段“驾炮车之狂云,逐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聊斋志异》数百年来都是老少皆娱、雅俗共赏的鬼怪小说,也是中国的精典名著。“夜郎自大”由此而来,也由此家喻户晓。“夜郎自大”虽然是一个非常形象、深刻、生动的成语,这是文学先祖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但就当事人的夜郎来说,明摆着就显得太冤屈了。我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不敢批评文学先祖,但就先祖笔下“夜郎自大”造成的数百年“冤假错案”,我以为该是澄清的时候了。其实如果你亲自到夜郎之地来体验一下,很容易发现夜郎人虽然聪明,不但不骄傲自大,反而过分的谦让,让人觉得有些“憨态可掬”。
夜郎古址觅古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为诗友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所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王昌龄大李白约3岁,生于公元698年(?),757年安史之乱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同为朝廷作过官,先后被朝廷贬发过,又是同一朝代的诗人,与杜甫一道曾是学艺上的知交。李白听到王昌龄要贬到湘西龙标县去的消息之后,写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寄友情。李白知道湘西龙标(今洪江市黔城)是夜郎之地,是因为他一生中曾多次途经此地。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唐代以前就是夜郎区域,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划为夜郎县时,李白和王昌龄都还没出生。但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人通往中原和江南,水路、陆路都要经过此地。李白祖籍在陇西,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之后自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游踪所致,几近半个中国。来来往往自然要数过晃县之境了。所以李白听到王昌龄要贬到龙标,就知道他去的地方是夜郎之地。
李白还有个灾难的经历,安史之乱两年后不仅使王昌龄无辜丢了性命,也使李白无辜受牵连。李白受李永王夺位牵连,出狱后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也没想到当年王昌龄遭贬到夜郎,如今与王昌龄一样,也被贬成夜郎国的贬谪之人了。在清代以前的新晃县八景之一的镇江阁中,还有李白的画像,传说李白遭贬路过此地宿营时,常在镇江阁上望着潕水饮酒作诗泄愤哩。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的仄韵七绝诗,是唐代七绝诗人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之后,在龙标(今晃县潕水河下游洪江市黔城)送别左迁龙溪(新晃)的崔参军所赠。崔参军何许人也?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参军,唐代府、州参佐之类的官员。而龙溪就是新晃县今县城重镇,与新晃城对河相望,据《新唐书·地理志》上的记载,唐代的龙溪为龙溪郡,隶属奖州(也在新晃),原本潕州。长安四年以沅水之夜郎、渭溪二县置。所以王昌龄在送崔参军时,用了“龙溪只在龙标上”,把龙溪和龙标的隶属关系与地理方位一语道清。也给后人提供了寻古的坐标。
王昌龄在这沅水与潕水交汇的黔城(龙标)当了9年的县尉。留下许多诗篇,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只是其中一首。但却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不失志、友情视生命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新晃古夜郎的历史沿革作了艺术的记载,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在今洪江市所在地黔城,还有许多纪念王昌龄的名胜古迹呢。如芙蓉楼、送客亭、千年古柏、玉壶亭与玉壶碑、芙蓉池、碑廊、南正街等。
“夜郎”因司马迁的《史记》名见经传,在司马迁、李白、王昌龄、范晔之后,还有多少文人墨客途经此地,或与友共吟,或遥寄友情,留下千古优美的诗篇和史记。
清朝有位名叫王渔华的文人,游居龙溪,在游觅了老晃城的竹王庙后,对夜郎的身世和晃县的风土人情欣赏之余,情不自禁,豪放不羁,挥墨写下一首《题竹王庙》:
竹林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
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这首诗道出了龙溪与竹林交织相映,吊脚楼与龙溪倒影涟波的人间美景,也写了看到此地的山歌伴着古音古韵的铜鼓,热闹非凡,百姓安居乐业。诗人觉得(清代)夜郎古域上的人家,生活过得比夜郎王好。入乡随俗,既然当地百姓如此敬重夜郎王,他也进庙拜拜夜郎侯的三儿子夜郎王。
同在清代,有位江南人名叫王协和,因为新晃的潕水上接贵州潕水(清水江),下到洪江通沅水进洞庭达长江,到汉阳(武汉),所以去贵州必须从新晃县过境。因此,在去贵州任主考路过晃州时,船到新晃便观民俗,游名胜,看到晃县古色古香古朴的民俗民风,禁不住题诗一首:
《晃州道中》
楚塞行将尽,江流去转长。
万峰悬马首,一线入羊肠。
土禁丹砂穴,风吹白芷香。
犹数驿,此处竹郎王。
这位王主考的船行到湖南的新晃,知道这是古楚的边陲之地,但那一江氵无水还将载着他继续行至贵州的目的地。因此他对晃县通贵州两岸山峰林立,潕水一线天的奇丽风景,赞不绝口。在晃县之时,对晃县的土特产丹砂和白芷大加颂扬,他知道在这条古称为河的潕水河上,有无数的驿站,但惟有晃州这个驿站特别,除了好山好水好景致外,这里还是夜郎王的宿地。所以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我们从能找到的清代诗中看晃州夜郎历史的名诗还有许多。如清代一位本地贡生叫李大的也写了一首《西溪杂诗》。诗曰:
一水分流自九牙,竹王遗迹叹幽遐。
不辨雨中公母子,乱山竟日叫钩车舟。
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在晃州直隶厅任训导的澧州石门人士梅峄,在晃县任职期间,也作有多首诗篇。如当时晃州八景,他是每景必吟,每景有诗。其中观竹王庙景时有《夜郎览古》:
……
何时夜郎起(遁)水,英声剖出大竹儿。
自侯自王莫敢撄,跨有楚蜀兼罗施。
……
早闻沅有夜郎县,再改峨山天宝时。
今之晃州如内地,不比昔日徒羁縻。
这位晃州训导在赴任之前就知道晃州古时是夜郎县,以为就如书中说的那样,这里是野蛮苗风的羁縻之地,没想到到了晃州后,看到这里跟内地一样,有埠有街有文化,才知道晃州之地并不野蛮。
清代文人墨客对新晃古县城的诗情画意尚且如此,当代的文豪沈从文对新晃也有评说。他在《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一文中如是说:“……一条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去,山水相互环抱,气象格局小而美。读过历史的人必以为是古夜郎国……湖南境内的沅水到此为止。自然景物到此越加美。”
读着历代文人墨客渗着墨香的古诗,那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夜郎,早已云过天边,只有涛声依旧的晃县,让游子的故土情感俱增,我在参加新晃县委县政府为这部书稿召开的审稿座谈会上得知,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4个国家28个省区的文化人为新晃古夜郎吟诗颂词,撰写文章,抒发对古夜郎的情怀。新晃县也许是受到历代诗人影响,这个县的文化人特别爱写诗,且多是古体诗。还有一个诗词协会呢。据说有数百人。近些年他们共出版印刷了10部诗集,不简单。神秘的夜郎,神奇的逸事
㈢ 夜郎古国的辨析夜郎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日,由中科院长沙土地构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湖南沅陵窑头村一带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初步确认位于沅陵县城南窑头村的古遗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遗址。那40余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规格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远远超过了当年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20米×17米的规格。 有专家认为在古墓没有开启前,尚无法完全确定窑头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
但古书记录表明,这一带的确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区所在。沅陵县古称辰州府,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贯穿全境,构成大小910多条复杂的河汊水系。
历史上,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一带在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间,曾产生过史载的以“五溪蛮”苗人势力为主的古国(且兰国?或夜郎国?),当地土著力量的辖区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范围重合。此发现有望揭开“西南苗夷文明中心之谜”。沅陵考古专家夏湘军说,黔中郡辖现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贵州东北部地区。沅陵与贵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长江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传统上认为古夜郎主要在贵州境内,但是据史书记载,夜郎当时有10万精兵,这么庞大的队伍,需要一个广阔的领域来支持,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同时他又指出,唐代这里曾叫过“夜郎县”。据考证,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熊宗仁所长说,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
夜郎文明中心,当然与“竹崇拜”有紧密的联系。“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于郎山、夜合山、摆脱山、金竹大坡怀抱中。当地老百姓称古城池为夜郎王府、旧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现场还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内为2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家遗屯。周围山峰环绕,仅有4个出口。内有2道城墙,分成内外城墙,用土石筑成,金氏族人长期居住。郎山西侧山下有被官兵杀害的全族人的万人坑,东边南湖有箭厂及营地等。解放后民间在耕地时挖出的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曾为村民所目睹,杜鹃湖在基建时也挖出多处古夜郎的坟墓,保存完好,均是历史的见证。
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汉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谱还保存着。除前几年住镇宁的金氏家族为写延续的族谱取去一本外,现广顺还有金氏族谱。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为姓,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后由长子金庸赴京承袭安抚使职,次子金鉴分袭后苑土司(今贵阳金筑镇),三子金铎分袭谷通土司(今罗甸)、四子金钧分袭扬义司(今福泉)。在当时社会里长子应掌管中心统治区,其他后裔分袭其他边疆之地,可见当时广顺是处于政治中心地位的。著名学者莫友芝说,据清朝著名史学家郑珍认为,夜郎县在今府治左右。古都城外东面1公里处的九龟下滩处还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专家们认为整个古都城的布局与设置,都与史书记载的十分吻合。但此处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还有待进一步研考。 熊宗仁说,贵州的牂柯江被中外专家誉为“夜郎都邑之乡”,木城郎岱古镇被誉为“夜郎国都前宫”,很多的学者都认为这里是夜郎国的首邑。牂柯江区境内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层山的来历,就与夜郎国兴起来的牂牁国都有关。相传,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柯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业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漏数了,为此他只好非常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牂柯江畔。从这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柯江、大补王寨、古驿道、古驿站、牂牁古国的女阴图腾、牂柯江畔硕大的王子坟、古烽火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古石碑,无不显示出夜郎王侯的气势和风度。 另外,茅口一带的老百姓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青铜酒杯、青铜手镯、银质针线盒,月亮洞中发掘的夜郎王、王妃遗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证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镇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时发掘了连片铺道路的大青砖。不难想象,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绝不会用在当时算是高档豪华的大青砖来铺道路。贺国鉴先生说夜郎王国的首邑也可从水道进行对照考察。
据《安顺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属而入茅口河。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来,夜郎国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区月亮河流域,并根据“夜郎临牂柯江”的文献记载,茅口是夜郎水运的起点。 据熊宗仁介绍,茅口的河塘城村有一支夜郎王室后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柯江,依山傍水。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石榕,密密匝匝裸露在地面的根须有8.5米长。 这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令人惊奇的是,牂柯江一带属亚热带气候,海拔低,日照强,这一带的人们肤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脸桃腮,身段优美,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们柳眉杏眼,水灵动人,白玉般的牙齿和仙桃般的红唇再配上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气度不凡,大显王室遗风。旅游开发专家汪朝阳先生经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这里三面环山,惟有险峻的打铁关地势险要。牂柯江解决了古代水运和生产生活用水,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确是利用天险屯兵建都的好地方。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柯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一带具有建立都邑的条件。再说这里的姑娘,长相气质与牂柯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样,这可能是遗传基因和宫廷遗风形成的。这里的人可能是夜郎王室的后裔。 现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与它有关的古柯,下延至夜郎灭国以后汉晋直至当今。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或曰部族联盟。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其存在的上限似难确定,下限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约公元前27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尽管过早地凋谢了,而它的影响却历久不衰。
㈣ 谁知道有关夜郎这个国家的资料!
这里有详细的资料,您可以专看一下属http://ke..com/view/18389.html?wtp=tt
㈤ 以前的夜郎国现在在哪个地方
夜郎国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和南部,位置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
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存在。
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乐遗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记》中记载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临牂牁江”,汉武帝时因意图攻打南越国,派唐蒙出使南越国,发现当地有蜀地生产的枸酱,得知是从夜郎来的,因此上书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
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见其首领夜郎侯多同,并厚赐其财物,约定要在当地设置郡县官吏并以其子为县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与汉朝距离远,就暂且先答应,但后屡次不服于汉,后因此有了“汉孰与我大”此一名言,成为“夜郎自大”一成语的典故。
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译文:开着炮车飞快的跑,变的夜郎自大。自恃有贪狼的霸气,就不尊重河伯)”直到汉朝灭亡南越国后,夜郎国才开始入朝,武帝封为夜郎王。
《汉书》记载夜郎王兴在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时举兵反汉,汉朝派兵诛灭,夜郎国亡。改设郡县。直到宋朝还短暂的出现过夜郎县的称号。
(5)湘西夜郎古国扩展阅读:
古夜郎国兴起于春秋时期古牂牁国境内的夜郎邑,后来取代了牂牁国,成为西南最大的一个部族联盟,境内存在诸多小部族,夜郎君长自称为夜郎王,并控驭着这些小部族直到秦朝。
秦朝为了强化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在夜郎境内实行郡县制,夜郎国被压制。秦灭后,夜郎兴起,遂不臣服于汉朝。
到了汉武帝建元六年夜郎王多同时,汉武帝为了开辟南越,派唐蒙出使南越,唐蒙上报朝廷说要征服南越,必须要利用夜郎,并经夜郎境内浮江而下,方能迅速征服南越。
汉武帝同意了唐蒙的意见,并任命唐蒙为大将军,带人从巴蜀符关南下进入夜郎,会见夜郎王多同,双方商议在夜郎国设置郡县,多同答应了。
于是朝廷划出夜郎原控制的乌江北岸地区归广汉郡,合并为犍为郡,治地在今天遵义县。接着向巴蜀等地征了大量的民夫在夜郎境内修建驿道,史称为“五尺道”。
不久北方的匈奴对大汉朝形成威胁,因财力和物力有限,不能对西南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汉武帝听取了丞相公孙弘的意见,暂时停止西南的开发,只在境内保留一些据点,并把夜郎国的城邑夜郎邑设置为夜郎县,且兰国设置为且兰县,派一个都尉镇守此地。
而此时夜郎北边的犍为郡发生动乱,派驻犍为郡的汉官都纷纷往北逃走,此地遂脱离朝廷的管理。再接着南越又发生叛乱,朝廷派出军队再次经夜郎前往讨伐,于是又开始开发西南。
因为在开发的过程中征调当地大量民夫,造成很多民夫死亡,且兰的君长率先起来抗议。朝廷又派军队灭了且兰,接着又灭了南越。
平定南越以后,朝廷又开始对夜郎进行彻底改革,将夜郎全境以及之前脱离夜郎的犍为郡全部进行郡县制改革,设置为牂牁郡,郡治在且兰县,都尉治夜郎县。
此时曾被朝廷封为夜郎侯的多同无力与汉朝抗争,于是降顺朝廷。多同降顺朝廷以后,朝廷晋封他为夜郎王,划且同亭这个小地方作为他的封地,维持夜郎国的称号。
这时的夜郎国从性质上并非此前完全独立的夜郎国,而是汉朝的一个侯王封地,并且在行政管理上还得听令于牂牁郡的太守。这个夜郎国从汉武帝一直延续到汉成帝河平年间,夜郎王兴因与其他小部族发生矛盾,不听牂牁郡太守陈立的调解,陈立据此将夜郎王兴杀了。
夜郎王兴被太守陈立杀了之后,兴的老岳父翁指和儿子邪务率众抗争,陈立派出军队镇压,并斩杀了兴的岳父翁指,兴的儿子邪务下落不明,至此夜郎国不复存在,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从多同开始至兴结束,历经四个侯王110年。
从这个过程来看,其实真正的夜郎国在多同时代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后来的夜郎国不过汉朝的“诸侯国”罢了。
夜郎国的消失,不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是通过温和的政治改革,逐渐削弱其势力,抽茧剥笋似的将其吞并,所以其消失过程显得有些漫长和温和,才导致其在历史上成为一大谜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夜郎国
㈥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在哪里
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夜郎自大》是出自我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夜郎古国因被人们所熟知。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泱泱大国。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夜郎古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6)湘西夜郎古国扩展阅读:
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夜郎。李白所说夜郎,为唐玄宗天宝年时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
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进入21世纪后,贵州数县市及湖南有关县市曾争相更名为夜郎。
湖南新晃县2010年宣布,将斥资50亿元人民币重建“夜郎古国”,贵州则证明:夜郎国首府在黔北。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由于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记载,近年关于夜郎古国属地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㈦ 中国的古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仡佬、土家、彝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遁水圣母为夜郎系各族共同的祖先。遵义赤水河流域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黔、湘、桂、川、鄂、滇为强辐射区域;中原和越南为次辐射区域;东北亚、东南亚一线为远辐射区域。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竹文化、竹筒文化、芦笙文化、复原大夜郎国古乐舞纲要。从民族语言的语族、语支分为四类。实际可复原夜郎祭祀、巴楚乐舞、竹筒古乐、八音古、中华古乐。
一、夜郎的族属诸问题
1.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
古夜郎国问题众说纷纭,延于今日。较主要的文献有余宏模的 <<古夜郎境内的彝族先民>>何光岳的<<南蛮源流史>>和王子尧、刘金才主持编译的<<夜郎史传>>。对于夜郎研究来说,汉文典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惜自司马迁始,语焉不详。故不得不参以现存少数民族典籍与民间传说,并证以地下考古材料。试观何光岳<<南蛮源流史>>①,可知“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简而言之,即“夜郎”为古南越人口语的译音,“夜”本作“谢”。即古代的“谢”民族。战国中期,“西南夷君长以什计,夜郎最大。”②据<<水经注·江水注>>称之为“大夜郎国”,疆域在今川东、川南的资阳、安岳、 自贡、乐山、仁寿、眉山,黔北的遵义,桐梓、赤水,且“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③包括今之黔西部、黔西北部,滇东与滇东北部,和桂西北部。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军事已相当发达,拥有精兵十万,乃至于敢于同西汉中央相抗衡。汉初积贫积弱,皇帝都配不齐五匹颜色一致的马拉的车驾。乘牛车上班的王朝嫉妒富庶的夜郎。汉人“夜郎自大”之谓,实系狂妄的大国沙文主义。今日观之,并无贬义。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含金量不可评估。
夜郎因强大而致祸,天鼎六年以后,为汉武帝遣唐蒙杀之。竹王的三个儿子被降为列侯。④但夜郎仍保持其民族特性,西汉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只得恢复了夜郎王的称号。至汉成帝时,夜郎王兴同牂柯太守“举兵相攻”,被将军王凤设计斩首。此后,夜郎族人遂以酋长身份臣服于中央王朝。西汉的夜郎国境在川则仅余今之珙县,在黔则有今之黔北、黔西北、黔西南,在滇则有今之宣威至路南、陆良一线。都城为夜郎县。秦朝置所在今之桐梓,汉在今之贞丰,晋在今之石阡,陈在今之辰溪,唐置夜郎郡在今之桐梓,又置夜郎县在桐梓、思州(岑巩)、⑤新晃⑥、与思南、黎平、镇远。治所显然是以黔北桐梓为中心, 向黔东、黔东南和湘西扩展。这一点,有信史与今之考古遗迹与地名作证。<<丹铅录>>云:“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碑尚在,杨氏录据目见言之,其碑必是唐末废县时所立,是今之夜郎坝,即唐珍州治所。”又<<遵义府志>>云: “桐梓县城北七十里夜郎坝,城迹方圆里许,中有狮子碣,大树蓊蔚,人不敢伐,相传为夜郎县,亦为竹王城。”亦即今日桐梓之夜郎乡所在。唐贞观八年,置郎州(今遵义市西)。由此可知,从战国到唐宋,夜郎国境实包容了今之贵州全境,治所在今遵义之桐梓和红花岗区,遵义者,夜郎也!遁水者,赤水也!
目前,夜郎文化的考古成果主要有普安铜鼓山,赫章可乐和威宁中水,还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有关的考古工作显然还应当在面上加以扩大。
2.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
创建夜郎文化的主要民族是仡佬,土家、彝,这三个民族称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次为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他们一般是在某个时期融入了夜郎的一个支系,因此,这六个民族称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
众所周知,一部中华民族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今日大西南身高一米六左右的男女,实际上都是古代夜郎族或巴族的后裔,只不过他们的古民族族源失落了,从而无可奈何的融入了大杂烩的汉族。这部分汉人姑且称为未定态汉族。
前文已述,“夜”即古之“谢”族;“郎”既古之“狼”族,到夏商时其一支迁徙至中原,到周朝时还建立过不羹国;此处还有古之僚族(古濮人之后裔)。这三个民族为夜郎之本色,而夜郎文化的发祥地则是遵义的桐梓。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 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 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授其王印授。后遂杀之。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郡国志》、《华阳国志.南中志》同。这是继《史记》之后关于夜郎的信史所载;前为7000多年前的一个美丽的图腾传说,后为2000多年前的史实。这个传说指示了夜郎竹崇拜的渊源,值得注意。竹王诞生的“三节大竹”就是隐指竹王所代表的“谢”、“狼”、“僚”三族也。而三族均源于那位“浣于遁水”的女郎,这就直指母系氏族时代一女多夫的婚姻关系。今桐梓至赤水之间的赤水河两岸,仍旧修篁扑面,长筏如龙。楠竹林场,浩瀚无边。这举世瞩目的水乡竹海,便是夜郎圣女鱼水欢歌的故乡!西汉初年的那位“竹王多同”,通“多筒”。仍强调其“多筒同一”的族源背景。后竹王为武帝所杀,“夷僚”(彝族、土家、仡佬)仍奉之如神,“甚重之,求为立后”,显示了对竹图腾异乎寻常的认同。
这是一首民族团结的翠竹青枝的悲歌。
夜郎各族似乎始终同“三”有不解之缘, “三节竹筒”之外,如唐朝牂柯蛮有东谢、西谢、南谢三个部落;据《华阳国志》,汉晋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祠。史志 证明,三郎祠遍布黔、桂、鄂、川、滇、湘各省。
据《酉阳直隶州志》称白帝庙供奉的三人为“母感龙产三男者,或日竹王江氏”。这是赤水圣母传说的又一版本。赤水下通长江,链接巴楚文明。圣母有感于江龙之奔腾,遂清净受胎,生下三个大胖小子。由此可见,“三节竹筒”确系“三男”,即三个民族。何光岳认为江氏即“金竹公多同”,可从。巴人所崇祠者为白帝,故巴人江氏为夜郎的一支。著名的竹枝歌,应即夜郎竹王之歌。由此可判夜郎为今之土家族先民。
今遵义方言惯称“竹”为“金竹”,鸭溪天旺有名为“金竹”之地。
建议在遵义制高点的竹林中塑立高大而美丽的遁水圣母雕像,手擎圣物——三节竹筒。政府年八月卯日公祭之,民间四季香火不断。其实遵义百姓崇祠的“送子娘娘”也者,实系遁水圣母。媒体可加大宣传力度,让遁水圣母之名声,不亚于圣母玛丽娅和妈祖!为此,可采用开通夜郎网站,举办国际夜郎文化节暨学术研讨会等措施。文学艺术界对此大有可为。
夜郎的一支融合于僚人,《苗防备览》所记仡佬语称“竹”为“盖脑”,其音同“仡佬”。可见今之仡佬族正是《汉书》所谓的“以竹为姓”的道地的夜郎后裔。
谢氏的一支融入彝族为“金竹金氏”“自谓夜郎竹王之胄也”“久之以金为氏”⑦。王子尧主持编译的《夜郎史传》为夜郎史研究的新创获。如余宏模所评,该彝文手抄本年代最迟不晚于清朝,上限无考。是书详细记述了彝族先民中武部族夜郎家支历史。可补汉文典籍之不足。
谢氏一支融入瑶族,成为瑶族十二姓之一。一支融入了湘西、贵州的苗族。
夜郎的一支融入今之侗族, 称为 “龙标之夜郎”⑧ 。一支融入贵州宋家之苗族,称为“浪宋人”⑨。
一支传入贵州布依族大姓之谢氏。
今遵义地区族属待定的土著汉人,多为夜郎后裔。
总之,“夜郎”一词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夜郎人就讲究民族团结与融合,是为真夜郎之风采。她肯定不属于今之哪一个少数民 族。她的一枝曾远播于中原,影响了中华文明。遁水圣母是今之仡 佬、彝、土家、布依、侗、苗、瑶、待定汉人等诸民族共同崇拜的 祖先。一节竹筒一民族,多节竹筒多民族;竹竿多节拔地顶天,坐 断西南傲霜雪!这当然仅属个人见解。
由于历史资料、考古资料、口碑材料之局限,欲充分确证夜郎之族属,的确困难。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民族的杂居、通婚、以及大大小小几未中断的兼并战争与民族的迁徙等等,故欲考核其间变迁之详情,往往无从下手。是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故能从宏观把握一大致结论足矣!
有一点我想提请学界予以关注:即夜郎族属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族团结与融合的问题,那么,有关族属的学术研究乃至政策审视,也应当落实到民族团结上面。同时,我们抓夜郎文化,就是抓生产力。
二、夜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1.夜郎文化的四大辐射区域
各代夜郎国和夜郎部落的疆域并不能划定夜郎文化的地图。因夜郎文化偏能以其独有的魅力,光芒四射,超越时空,为其他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包容和消化吸收,从而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狼人从黔北迁至中原,其在中原必然留存它的影响;如良人在甲骨卜辞中为商王宫的美女,在良乡之北的昌平县北有狼山等⑩。这是前夜郎文化。有人以贵州至今尚有跳花杆的风俗,认为甲骨文“华”即花杆,中华文明源于夜郎,可参。今仁怀王志良的花杆芦笙曾获全国民族体育金奖,故此说信非虚言!
大约距今7000年前,黔北赤水河流域翠竹青枝的海洋中,诞生了遁水圣母的夜郎竹文化。遁水圣母的前人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发掘、鉴定中,被命名为“桐梓人”,这是中国华南地区用火最早的古人类。遵义遂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今天,桐梓的“夜郎坝”应成为遵义的品牌。
夜郎在先秦占据川东、川南,那里自然留存了丰富的夜郎文化。遍及黔、桂、川、滇、湘各省的三郎祠,证明这五省有浓郁的夜郎文化。这些地区是为夜郎文化的强辐射区域。
据《通典》卷184所载,越南古’代曾有文郎国,学界多认文郎即夜郎。因此,中原和越南为夜郎文化的次辐射区域。
美丽的竹王传说和竹子生人的故事远播于东南亚、东北亚、南洋群岛和日本列岛。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夜郎文化的远辐射区域。
夜郎文化的四大辐射区域,决定了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和研究课题。
2.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
夜郎文化犹如历史的长河,它从远古的遁水流来,同多种文化交融,由娟娟细流汇集成大江,奔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以昂扬的风姿,走向未来。
竹王多筒离我们已十分久远了,但竹文化中的竹筒文化却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南方火车上都能吃到小小的竹筒肉,西南餐桌上的大竹筒汤羹。贵州山地民族男女青年的“竹筒情歌”,一次又一次的演绎着遁水女郎的爱情故事。三节竹筒制的芒筒在姑娘们手中朝天吹着持续的低音,而男青年手捧着或抬着长短不一的竹制芦笙沸天地地吹奏着竹王的颂歌。以致于在竹筒文化中又衍生出一个毫无争议的重要概念——芦笙文化。芦笙文化是葫芦文化与竹筒文化相交汇的产物。
夜郎文化说到底就是竹文化。竹文化对中国音乐史的贡献,就是先秦八音乐器的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的“竹部乐器”。即排箫、篪、相、言、管、龠’应、雅等。至于竹弓、竹席、竹楼、竹筏之类的竹文化的经济意义自然是十分重大的。
贵州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竹为家神的传统。中国文人以竹为“岁寒三友”之一,便是竹文化与儒文化交融的产物。
1990年, 出于研究的需要,我曾给一个的侗族芦笙队的队长商量,打算购买他们全队的全套芦笙。我开始以为只要队长点头便成交了,岂料他却说要召集全队的成员开会商议此事。该队有60多岁的老人和十一二岁的娃娃,十来个人坐在一起商议此事,人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小娃娃的意见和老人的意见同要重要,只要有一个人反对此事便告吹,我远远的看着那两个小孩一脸严肃地同成人们讨论着,真有几分担心。 侗族芦笙采集到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侗族的民主精神。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古夜郎国“议朗制”的遗风么!
总之夜郎文化的主体是竹文化,它在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意义均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如前所述。夜郎与巴文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交融关系,巴文化是夜郎文化的一个分支。
到唐朝,黔北的夜郎文化又与佛教文化碰撞,相互影响和综合。史载唐朝牛腾在贵州大布佛教,大兴佛寺。寺庙建筑与苗侗吊脚楼悬空与寺庙的稳重相融合,如镇远青龙洞便是(11)。此后随着中央政权对贵州统治的加强,以文庙为载体的儒家文化也大举进入贵州,与夜郎文化交相辉映。因此,夜郎文化是兼容性极强的开放性文化。2000多年来,以黔北为中心区域,不断向周边辐射。
谨建议四大班子呈报将遵义市名恢复为“夜郎市”,将桐梓恢复其名为“夜郎县”。
所以,中国的古夜郎国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境内!只有他才是中心,其它地方号称夜郎的只不过是夜郎国的附属地,只不过是从夜郎国延伸出去的一小块范围!!!!
㈧ 古夜郎国在贵州哪
在今贵州的西部和南部。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
夜郎国是西南地区最神秘的古国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在今天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西部一带生活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民族或部落,主要有夜郎、滇、邛都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巴蜀以南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
(8)湘西夜郎古国扩展阅读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一州主,不知汉之广大。”(译文: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意思是说,造成误会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疆域面积约二十多万平方千米的政权实体,已经算不小了。古夜郎国疆域内秦汉之时因驿道不通,对外交流困难,其君长处于长期封闭状态,在其统领的疆域内唯我独尊,不知天下有汉。
如此一来,夜郎君长或滇国君长不待见汉使,问出一句“汉孰与我大”并不显得奇怪。所以说“夜郎自大”并不是没有原因,并不只是夜郎君长不自量力的一番“狂妄”。
山重水复的夜郎地区,最早与巴蜀并无大道可通,汉武帝执政期间,大力开放西南夷,修路成为一件大事,汉武帝派唐蒙征发巴蜀广汉的兵卒数万人修建道路,后人称为夜郎道。
西汉末年,夜郎与周边小国发生争斗,于是汉朝派遣陈立出任郡守出面调停,夜郎王仍不服从。陈立简装轻骑,直入夜郎腹地,果断斩杀夜郎王。从此,夜郎作为一个地方古国的历史由此终结。
㈨ 有谁了解夜郎古国的历史,给我讲解一下
夜郎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
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柯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战。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国者究系何族,众说纷纭,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传世贵州古彝文经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来抚育”,“多同权威高,多同天宫主”,“祖宗变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记载;传说多同亦称金竹公,可见彝族视多同为祖先。又据,今在威宁县出土的汉代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四十多个,其中二十八个一般认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则汉代贵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并具较高文化,夜郎国或即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诸部落自战国时代以来便与秦、楚、南越诸地有贸易关系,至西汉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中原的钢铁制品、手工业品、生产工具与灌溉技术等都很快输入夜郎地区,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的很多汉墓中的遗存足资证明。但这些遗存同时证明一部分土著习俗文物也遗留了下来。 [编辑本段]夜郎自大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 [编辑本段]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
㈩ 夜郎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啊
古夜郎目前所在地址:中国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夜郎故都之竹王城,即唐朝大诗人李白流放之地)
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
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牁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战。河平二年(前27),牂牁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国者究系何族,众说纷纭,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传世贵州古彝文经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来抚育”,“多同权威高,多同天宫主”,“祖宗变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记载;传说多同亦称金竹公,可见彝族视多同为祖先。又据,今在威宁县出土的汉代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四十多个,其中二十八个一般认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则汉代贵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并具较高文化,夜郎国或即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诸部落自战国时代以来便与秦、楚、南越诸地有贸易关系,至西汉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中原的钢铁制品、手工业品、生产工具与灌溉技术等都很快输入夜郎地区,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的很多汉墓中的遗存足资证明。但这些遗存同时证明一部分土著习俗文物也遗留了下来。
夜郎人的青铜矛 贵州清镇玡珑坝出土
夜郎国之谜
公元前122年,西汉使者到滇国(今云南省),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而当时汉朝皆以夜郎称呼西南各国,夜郎国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从此“夜郎自大”就成了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者的代名词。实乃千古之冤。这里的夜郎到底指哪儿,史书并无详细记载。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只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又指哪儿?
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专家指出,夜郎没有一个固定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夜郎在哪儿,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在哪儿……
探寻古文明: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几乎成了贵州人的代名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可乐,揭开千古之谜一角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据负责可乐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梁太鹤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可乐”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梁太鹤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可乐“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神秘的柯洛倮姆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
一直生活在“柯洛倮姆”的百姓们,哪里想到他们捡回家去砌猪圈、盖茅厕的砖瓦,竟是秦砖汉瓦;那些从“莕人洞(坟)”挖出来,认为带有邪气而随手扔掉的坛坛罐罐,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今天,人们无不惊喜慨叹,贵州这片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上,竟然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贵州考古专家宋世坤研究员分析,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宋世坤说,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是进入贵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贵州何处是夜郎
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梁太鹤说,从可乐“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说明可乐当时的繁荣,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处,疆域有多大,发掘才刚刚开始。目前除了可乐遗址外,在周边地区发掘的遗址中,还陆续出土一批夜郎时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
梁太鹤感慨地说,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经费、人才紧缺等问题,使古夜郎文化的发掘、研究进展迟缓。
贵州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学家们因此殷切呼吁,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对夜郎历史文化发掘的力度,这不仅对贵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填补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
夜郎古国沉睡“沅陵”
近日,由中科院长沙土地构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湖南沅陵窑头村一带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初步确认位于沅陵县城南窑头村的古遗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遗址。那40余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规格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远远超过了当年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20米×17米的规格。
有专家认为在古墓没有开启前,尚无法完全确定窑头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
但古书记录表明,这一带的确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区所在。沅陵县古称辰州府,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贯穿全境,构成大小910多条复杂的河汊水系。
历史上,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一带在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间,曾产生过史载的以“五溪蛮”苗人势力为主的夜郎古国,当地土著力量的辖区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范围重合。此发现有望揭开“夜郎文明中心之谜”。
沅陵考古专家夏湘军告诉记者,黔中郡辖现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贵州东北部地区。沅陵与贵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长江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传统上认为古夜郎主要在贵州境内,但是据史书记载,夜郎当时有10万精兵,这么庞大的队伍,需要一个广阔的领域来支持,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同时他又指出,唐代这里曾叫过“夜郎县”。据考证,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竹崇拜”能道出夜郎古文明中心吗?
熊宗仁所长告诉记者,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
夜郎文明中心,当然与“竹崇拜”有紧密的联系。“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于郎山、夜合山、摆脱山、金竹大坡怀抱中。当地老百姓称古城池为夜郎王府、旧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现场还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内为2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家遗屯。周围山峰环绕,仅有4个出口。内有2道城墙,分成内外城墙,用土石筑成,金氏族人长期居住。
郎山西侧山下有被官兵杀害的全族人的万人坑,东边南湖有箭厂及营地等。解放后民间在耕地时挖出的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曾为村民所目睹,杜鹃湖在基建时也挖出多处古夜郎的坟墓,保存完好,均是历史的见证。
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汉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谱还保存着。除前几年住镇宁的金氏家族为写延续的族谱取去一本外,现广顺还有金氏族谱。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为姓,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
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后由长子金庸赴京承袭安抚使职,次子金鉴分袭后苑土司(今贵阳金筑镇),三子金铎分袭谷通土司(今罗甸)、四子金钧分袭扬义司(今福泉)。在当时社会里长子应掌管中心统治区,其他后裔分袭其他边疆之地,可见当时广顺是处于政治中心地位的。
著名学者莫友芝告诉记者,据清朝著名史学家郑珍认为,夜郎县在今府治左右。
古都城外东面1公里处的九龟下滩处还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专家们认为整个古都城的布局与设置,都与史书记载的十分吻合。但此处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还有待进一步研考。
夜郎水运的起点是夜郎王国的首邑吗?
熊宗仁说,贵州的牂牁江被中外专家誉为“夜郎都邑之乡”,木城郎岱古镇被誉为“夜郎国都前宫”,很多的学者都认为这里是夜郎国的首邑。牂牁江区境内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层山的来历,就与夜郎国兴起来的牂牁国都有关。相传,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牁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业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漏数了,为此他只好非常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牂牁江畔。
从这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牁江、大补王寨、古驿道、古驿站、牂牁古国的女阴图腾、牂牁江畔硕大的王子坟、古烽火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古石碑,无不显示出夜郎王侯的气势和风度。
另外,茅口一带的老百姓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青铜酒杯、青铜手镯、银质针线盒,月亮洞中发掘的夜郎王、王妃遗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证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镇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时发掘了连片铺道路的大青砖。不难想象,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绝不会用在当时算是高档豪华的大青砖来铺道路。贺国鉴先生告诉记者夜郎王国的首邑也可从水道进行对照考察。
据《安顺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属而入茅口河。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来,夜郎国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区月亮河流域,并根据“夜郎临牂牁江”的文献记载,茅口是夜郎水运的起点。
凭面相能认定夜郎王室后裔
据熊宗仁介绍,茅口的河塘城村有一支夜郎王室后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牁江,依山傍水。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石榕,密密匝匝裸露在地面的根须有8.5米长。
这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令人惊奇的是,牂牁江一带属亚热带气候,海拔低,日照强,这一带的人们肤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脸桃腮,身段优美,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们柳眉杏眼,水灵动人,白玉般的牙齿和仙桃般的红唇再配上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气度不凡,大显王室遗风。
旅游开发专家汪朝阳先生经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这里三面环山,惟有险峻的打铁关地势险要。牂牁江解决了古代水运和生产生活用水,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确是利用天险屯兵建都的好地方。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牁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一带具有建立都邑的条件。再说这里的姑娘,长相气质与牂牁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样,这可能是遗传基因和宫廷遗风形成的。这里的人可能是夜郎王室的后裔。
夜郎古都一直在变
贵州民族学院的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从研究来看,夜郎的国都好像到处都是,除了沅陵、广顺、茅口等3个地方,牵涉到贵州省境的还有安顺、镇宁、关岭、贞丰、桐梓、贵阳、石阡、黄平、铜仁和云南省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于是有的学者就独辟蹊径,指出:既然在各地都发现有相关文物,证明该地为夜郎古都,这是否说明夜郎都邑处在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
王教授认为,夜郎国时期战争频繁,疆域不断变动,其国都也不可能长久地固定于一地,应该是不断变迁,经常变化的。
背景资料:
失落的文明——“夜郎”
我们现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与它有关的古柯,下延至夜郎灭国以后汉晋直至当今。
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或曰部族联盟。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其存在的上限似难确定,下限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约公元前27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尽管过早地凋谢了,而它的影响却历久不衰。
夜郎人几乎都是侗族人,只是因上一代不知什么原因弄错了,几乎全被变成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