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历史沿革

湘西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2021-03-04 03:25:03

凤凰古城景点的历史沿革

凤凰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城古称镇竿,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设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万寿宫、大成殿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这坐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 交通实为便利。
《湖南省志》中记载:“凤凰营,即凤凰山。在县治西50里”。由此可见,凤凰县的美名来自凤凰山。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 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2013年凤凰九景的门票148元/人,包括: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万寿宫、崇德堂、陈宝箴老宅、虹桥。然而凤凰古最有名的还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凤凰古城又称风雨边城: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一切,都美到极致,因此,才有了沈从文一曲《边城》,将他魂梦牵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

⑵ 湖南凤凰的历史沿革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中原文化已影响到这里。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
汉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
三国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
西晋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
南北朝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
隋朝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
唐朝初为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凤凰又属麻阳县。唐武后垂拱三年,凤凰从麻阳县分出,次年设渭阳县,县址设黄丝桥,即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属锦州卢阳郡。
宋朝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改渭阳县为招谕县。宋神宗熙宁八年,废招谕县,复置麻阳县,渭阳又划归麻阳县。
元朝设五寨司,属思州安抚司。这是土司政权时期,由本县少数民族的统治人物执政,五寨司设在今凤凰县城。
明朝承元制,设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都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永乐三年,置竿子坪长官司,仍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隆庆三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
清朝顺治三年,清朝为了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设镇竿协副将。清康熙三年,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将镇竿副将换防驻沅州。
凤凰古城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在凤凰山的原凤凰营地设置通判。通判本应管理地方行政,但当时土司大权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属兵备,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通判升为同知。嘉庆二年,凤凰厅升为直隶厅,属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凤凰光复。
民国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
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⑶ 求湘西的历史和文化史资料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人口259.3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8.7%。州府设在吉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年底,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3月,更名为湘西苗 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辖原管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县划归大庸市(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湘西州所辖为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交通状况

航空:

湘西境内没有机场,附近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大兴机场。

铁路:

湘西境内只有一条铁路——焦柳铁路穿过,运输从北到南依次经过永顺、古丈、吉首、泸溪、凤凰境内。

公路:

209国道和319国道与1828省道交错贯通,负担着湘西州的重要运输职责。

常吉高速于2008年底已开通,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丽)高速的组成部分,湖南境内依次经过常德—桃园—沅陵—白沙—泸溪—吉首, 常吉高速的开通预示着湘西大门从此敞开,将有效刺激湘西的旅游经济。

自然地理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2005年,境域耕地面积为13.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水田9.4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森林面积68.34万公顷。

湘西自治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拨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拨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湘西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的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凤凰山脉

它坐落于湘西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8米,是湘西州的最高峰。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站在顶峰环视,群山俯伏脚下,湘西城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是凤凰山风景区中最迷人的一处。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60亩),常年泉水喷涌。无风时节,波平如镜,青山、蓝天、白云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着稀世奇珍四脚鱼(学名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时水面还有数寸厚冰,有时山上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乌岽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状独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以龙犬为图腾,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现凤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凤凰山是我国著名产茶区之一、茶场有2万多由,品种有石古坪乌龙、名花、奇兰、黄淡、铁观音、本山和大红肉桂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凤凰单丛,1982年被评为全国32种名茶之一。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西东,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

沅江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鸡冠岭,于德山入洞庭湖。干流从泸溪县浦市镇小熟坪上游约1.0公里入境,流经浦市镇、白沙镇、武溪镇会武水,下流至大龙溪出境,过境里程约/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积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级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称。北源为主干流,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酉源山,往南迂回蜿蜒于湖北省的宣恩、来凤,湖南省的龙山和重庆市的秀山、酉阳边境,其中有56公里成为湘、鄂、川省界。干流南经龙山县湾塘水电站、重庆市酉阳县西酬镇至秀山县石堤镇与秀山河汇合。南源称秀山河,发源于贵州省松桃县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汇合后,下流10余公里经大桥村入州境,至隆头左会南下的洗车河,下江口右会花垣河,过保靖县城后左会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会白溪和古丈河,尔后从凤滩水电厂大坝出州境.经沅陵县城汇入沅江。酉水干流全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属州境的干流长度222.5公里,流域面积9,098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8万千瓦,可能开发量74.83万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花垣县老人山、火焰洞一带,于流东流6公里至凤凰县柳薄乡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渗入暗河,自大龙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与大龙洞瀑布会流,始称峒河。沿下经矮寨、吉首市区、抵张排寨会万溶江,至河溪会沱江,始称武水。续经黄连溪入泸溪县,至武溪镇汇入沅江。武水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内为3,624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万千瓦,可能开发量6。94万千瓦。

沱江是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至吉首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干流全长131公里。在凤凰县境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为305.9米,最低的1962年为300.39米,平均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为0.014立方米/秒,平均为11.89立方米/秒。

猛洞河发源于桑植县八家田,流经龙山的猛必、汝池、永顺的五家堡、勺哈、县城,至下洞脚里会施河后于克皮汇人酉水于流。猛洞河以其丰富多彩,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好图画,石门天凿“不二门”,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为天下绝。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秀山县椅子山和贵州省松桃县木耳溪一带,流经松桃县城,从花垣县茶洞入州境,经县城会兄弟河后流至保靖县江口汇入酉水。干流全长187公里,流域面积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两省以河为界里程22.公里,在州境内干流53.5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绵江的小水系,在凤凰县境内有苏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泸溪县内有踏虎溪、太平溪等,总计流域面积802.平方公里。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

流向酉水干流凤滩水电厂大坝下游,有永顺县的明溪、古丈县的草塘河和泸溪县内的酉溪河,总计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

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顺县内的杉木河和贺虎溪,总计流域面积为1,246.7平方公里。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贺虎溪176平方公里。

湘西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特点

一、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州境8县(市)的主要农耕区(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气温与≥0℃积温虽然低于省内同纬度滨湖地区,但1月平均气温偏高,据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均在4.4℃以上,最高为5.2 ℃,比同纬度的滨湖区高0.4℃~1.2 ℃,冬季寒冷。

日数少10~17天,寒冷持续期短16~32天。盛夏多地形雨影响,夏季气温偏低,少酷热天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滨湖区低1。8 ℃~2.0℃。最高气温大于35 ℃的天数少8~15天。

据8县市196l~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各地春季始于3月中下旬,时间75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时间110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中旬至10月初,时间65天左右,冬季则始于11月中下旬,时间115天左右,冬夏长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阴雨连绵,气温逐渐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气爽,后多秋风秋雨。四季时问的长短,随海拔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

二、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

州境位于全国降水偏多地区,降水集中期为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雨季开始时间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渐开始,结束时间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渐结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结束。

州境光热总量与全国、全省相比,要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0.7℃(如保靖北纬28°41′和平江28°42′相比),≥10℃积温少250℃,≥10℃活动积温少185℃左右。龙山比华容、永顺比常德等都相对要低。日照时数,由于州境8县市都地处山区,日照时数相对滨湖区也要少得多,如保靖比平江年日照时数少520小时,其他县市与同纬度滨湖区同样偏少。

三、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

州境8县市,4~9月光热水所占全年比例,就平均而言分别为68.9%、71.%和73.0%。光热水的配合在4~6月尚好,这时气温逐月升高,日照逐月增强,降水逐月增多。从7月中下旬开始,随着雨季北移,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降水明显减少。光照和气温为全年高值期的7~9月日照时数为550小时,占全年的43%;积温2,350 ℃,占全年的40%,降水量却仅占全年的29%,且降水往往是强度大,有效性差,利用率低。所以光热水的配合在后期较差,容易发生夏秋干旱。

四、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递减0.55 ℃~0.60 ℃,雨量递增30~50毫米,日照减少,无霜期缩短5天,喜温作物生长季缩短6。5天,形成不同层次的气候类型。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同的地形、坡向,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不一,迎来的气流不同,光热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南向坡或开阔地形光强,气温高空气较干燥,北向坡或峡谷山涧则反之。州境山涧盆地多,由于冬季冷空气难进或夜间逆辐射冷却的影响,某一层次容易产生逆温现象而生成暖带,许多地区生成小“暖区”。在冬季出现异常低温的情况下,暖区温度要比一般地区高出2 ℃~9℃,暖带温度要比低层高出2℃~8 ℃。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湘西州土地总面积154.62274万公顷。其中:耕地l 3,5万公顷,建设用地3,9627公顷,未利用土地16、61万公顷,土地开发储备资源约4万公顷。

水能资源:

州境内大部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境内核算忌水量213.7亿立方米,区域内平均年径流量为132.8亿立方米;干流长大于5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条,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资源蕴藏量为l 68万千瓦,可开发108万千瓦,现仅开发1 8万千瓦。

生物资源:

湘西州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共有维管束植物209科、897属、2206种以上。保存有世界闻名孑遗植物水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鹅掌揪、香果树等;药用植物985种,其中杜仲、银杏、天麻、樟脑、黄姜等19种属国家保护名贵药材;种子含油量大于10%的油脂植物230余种;观赏植物91科216属383种;维生素植物60多种;色素植物12种。是中国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药材重要产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区系28目64科,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保护动物201种,其中一类保护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白鹤、白颈长尾雉4种,二类保护有猕猴、水獭、大鲵等26种,三类保护有华南免、红嘴相思乌。

矿产资源:

在州域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铅锌、汞、锰、磷、铝、煤、紫砂陶土、含钾页岩等,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湖南省之首,锰工业储量3106,57万吨居全国第二,汞远景储量居全国第四。

旅游资源

湘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大统, 《神秘湘西游》正唱响全国、走向世界。著名风景区有凤凰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镇)、吉首德夯苗族风情、栖凤湖、龙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以及里耶秦简、永顺县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午间的溪州铜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凤凰县明代古建筑黄丝桥城堡,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故居等。

沿革区划

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民国时期.1914一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吉首,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同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县正式划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市。

人口民族

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多。州域(今8县、市域)人口总量文字记载自唐代开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约2.46万。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约8l_27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总量大幅增长。1957年末,人口136 3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总人口247.49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0人;2006年末,总人口27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4.6人。

湘西州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万人,占总人口的41.5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万人,占总人口的33.1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数民族1.66万人,占总人口的0.6l%,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82%。其中,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

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旧时,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汉族多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镇圩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团结工作的加强,使民族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共处,共同开发湘西这片热土。

风土人情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丧葬:行土葬。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升格扩大区域以来,湘西州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和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旅游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36.5亿元。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各类自动生产线,加速了传统工业的改造,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崛起。

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医药、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个主要门类的工业产品。2003年工业总产值408.7亿元。湘西州是中国陶瓷出口主要生产基地。“名瑞”婚纱、晚礼服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国际市场中享有盛誉。陶瓷、服装、食品、电子等工业产业已出现一批知名品牌。湘西州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吨粮市”荣誉。“凤凰单丛”和“岭头白叶”等品牌名茶饮誉国内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多次夺魁。有茶叶、水产、水果等万亩以上“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1个。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全市现有进出口企业700多家,各类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近1万家,产品远销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1.6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40亿美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的新格局。

湘西州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全市人民正在与时俱进,致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湖南“西大门”。

行政区划

吉首市

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416000。

泸溪县

面积156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416100。县人民政府驻白沙镇。

凤凰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16200。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花垣县

面积111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416400。县人民政府驻花垣镇。

保靖县

面积174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416500。县人民政府驻迁陵镇。

古丈县

面积128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416300。县人民政府驻古阳镇。

永顺县

面积380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416700。县人民政府驻灵溪镇。

龙山县

面积312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邮政编码416800。县人民政府驻民安街道。

⑷ 墨戎苗寨的墨戎苗寨的历史沿革

大约五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一带广大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
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转而向南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迁徙;有的更是穿过平原向南、向西深入云南、老挝、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开始融合,后因战争, 苗族又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另一部分乘船溯游,一路浮洞庭,溯沅江,经泸溪,抵吉首,打葫芦,到米塔,然后驻扎在张湾村东辽组的后山 ,先祖吹起牛角号,唤来苗民唱苗歌,打苗鼓,锥牛祭祖,进行重组分支。至此,吴、龙、廖、石、麻五支苗姓,在吉首市周边的山区的分山而居,过着平和隐逸的生活,墨戎苗寨周边的苗族即以石姓和龙姓居多。
战国时,古丈地区属楚。秦统一中国,置郡县,古丈属黔中郡。至汉,属武陵郡(其治城设今常德)酉阳县(其城设今永顺王村)。三国时,属东吴荆州郡酉阳县。自梁至隋,改属沅陵郡大乡县(其治城设今永顺老司城)。至唐,属溪州(老司城)。五代十国时,属楚溪州下溪州。至宋,属辰州泸溪郡。
元朝实行“土司制度”,古丈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其实质还是一种民族自治,中央政府对具体的事物概不过问。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
明时,朝廷继承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为了更好地掌控局势,明政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全长190公里左右的苗疆长城,南起凤凰县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古丈的“喜鹊营”即墨戎苗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又由于其为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所以又称“中国南长城”、“南方长城”,简称“南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禁止了当时的苗 、汉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加强了对苗疆的管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因为土司自治,郡县制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界”、“生苗”等。 康熙、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条件已趋成熟。雍正帝锐意进取,主张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正式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即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一举措,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也大大的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和睦与进一步的融合。
解放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湘西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显著增加,大湘西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苗族同胞们再也不觉得大山是那么的不可逾越,再也不觉得改善生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⑸ 湘西自治州烟草专卖局的历程沿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湖南省烟草公司湘西自治州公司负责全州烟草经营业务,对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并行使烟草专卖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是:在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体制下,负责辖区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法》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和省、州有关烟草专卖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开展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依法净化辖区烟草市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开展法律咨询和真假烟鉴别等服务,保护合法经营,打击烟叶、卷烟等各类违法经营行为,查处卷烟无证经营、走私或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贩卖烟叶、烟丝等;负责组织辖区烟叶生产、收购和调拔经营,规范烟叶产购合同管理,落实上级烟叶扶持政策,推广科技兴烟和实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为烟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负责辖区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完善销售渠道,预测、监控、调度辖区卷烟销售情况,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卷烟供应,规范卷烟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为卷烟零售户提供诚信、优质、规范的营销服务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卷烟货源,负责辖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证件的审查、办理、发放、换证和管理。
州局(公司)坐落在吉首市人民南路(雅溪)。2007年,州局(公司)机关内设15个科室和2个临时科室,下辖龙山、永顺、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泸溪七个县局(分公司),有职工1109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1人。2007年底,全州烟草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1亿元,实现税利2.28亿元,是1988年税利960万元的23.75倍。
1984年5月3日州政发(84)第27号文件通知,根据省经委湘经人(1984)26号通知精神,同意设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和“湖南省烟草公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公司”,定为正处级企业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州公司下设5科1室2站,编制调配40名。湘西州烟草公司系统从1985年1月10日起上划为中央企业,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一条鞭”管理体制,隶属湖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州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省局(公司)领导为主。1985年1月23日州烟字(85)07号文件,根据省人民政府湘政电(1984)122号传真电报关于全省烟草行业上划中国烟草总公司管理的通知精神,我州烟草行业于1985年1月10日正式上划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南省公司管理,企业名称更名为“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南省公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公司”。1991年8月6日州烟办字(91)第02号文件根据省烟草专卖局湘烟发(1991)6号文件精神,州烟草行业企业名称变更为“湖南省烟草公司湘西自治州公司”。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湖南省烟草公司湘西自治州公司)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政领导经历了七任。1988年1月至1988年9月刘再坤任副局长(副经理)主持工作,另有副局长(副经理)2人,任期末有职工658人。1988年10月至1992年8月黄有生任局长(经理),有副局长(副经理)4人,任期末有职工724人。1992年8月至2002年1月张书华任局长(经理),有副局长(副经理)6人、总会计师1人,任期末有职工951人。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杨治金任局长(经理),有副局长(副经理)4人、总会计师1人,任期末有职工971人。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郭汉华任局长(经理),有副局长(副经理)4人、总会计师1人,任期末有职工1016人。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邓少文任副局长、副经理(正处级主持工作),有副局长、副经理3人、总会计师1人,任期末有职工1019人。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万伟任副局长、副经理(主持工作),有副局长、副经理3人、总会计师1人,任期内有职工1109人。(2008年1月万伟任局长(经理)——)。
1988年1月以来,州局(公司)历任行政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使全州两烟(烟叶、卷烟)生产和销售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宣传贯彻执行烟草专卖法规,着力加强烟草市场管理。1983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条例》颁布和199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施行后,全州各级专卖管理机关及时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政策和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功能,始终坚持一手抓专卖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一手抓市场整顿和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打击、查处,坚持“两个至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切实维护烟草专卖制度,保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严格规范卷烟和烟叶经营行为,促进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坚持标本兼治和“路上查、市场管、联合打”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卷烟制假、贩假、走私和非法批发等活动,稳定全州卷烟市场秩序,保证烟草生产和经营的健康发展。1988年加强经营管理,增强专卖意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国家《烟草专卖条例》的再学习,进一步增强执行专卖政策的自觉性;加强专卖管理工作,对专卖队伍采取“一充实、二培训”的办法,既加强了力量又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办案能力。全年查处案件449起,查缴假冒卷烟和非法生产卷烟7186.6条,吊销执照24个,罚没款63317元,换发证10723个。1990年认真传达贯彻了中组部宋平国务院办公厅罗干等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国家局、省局关于加强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指示批文,增强了专卖管理意识;经常性地进行本系统内部执行《烟草专卖条例》检查监督;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烟厂”和假冒卷烟的斗争;狠抓系统内外违章案件的查处,市场秩序明显好于往年。全年查处案件448起,捣毁制假窝点41家,查缴假冒、非法生产卷烟6431.5条,查处外流烟叶59公斤,罚没款52663元。1992年加大了国家《烟草专卖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工商等部门联合,将重点放在打击“地下烟厂”和“次品烟管理”上,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完善了专卖工作制度,专卖管理工作开始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全年共查处制造、销售假冒卷烟案136起,取缔“地下烟厂”41家,没收各种制烟工具87套、烟丝2223.5公斤,滤嘴棒254公斤,盒皮33公斤,卷烟盘纸896公斤,冒牌卷烟3750条,白包烟1469条,霉坏变质烟1912条,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换发证12310个。2001年坚持在发展中整治,在整治中发展,用整治带动发展。提升专卖队伍执法素质和水平,周密部署,健全举报信息网络,加强与公安、工商、检察院等执法部门的配合,抓住难点,重点突破,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查处案件714起,捣毁制假窝点7处,查缴假冒和非法生产卷烟42000条,缴获制假机械4台和烟丝机16台,罚没款175万元,为企业创利60万元。2004年按照国家局、省局关于强化烟草专卖管理的指示精神,制定过硬措施,持续治理卷烟体外循环,调整治理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依靠政府及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支持配合,建立了联合打假机制,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制售假冒商标卷烟、非法加工贩卖烟丝及扰乱烟叶收购秩序的专项斗争,有效规范了烟草市场秩序。1—11月查处案件634起,捣毁制假窝点4处,查缴假冒、非法卷烟388750条,查缴烟叶167000公斤,缴获非法机械9台(套),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2人,移送司法机关判刑9人。2005年毫不放松烟草市场的专卖管理,专门成立了规范管理整顿办,出台了管理办法。在市场整治上坚持宣传与打击相结合,重点打击假冒卷烟和非法倒卖烟叶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开展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60多次,查处案件115起,其中大案18起,移送司法机关6起,捣毁制假窝点72个,捣毁贩假销假网络64个,查缴假冒非法卷烟54350条,查缴烟叶318200公斤,缴获非法烟机12台,查处违法当事人2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涉案金额上千万元。2006年狠抓烟草市场的清理整顿,充分发挥烟草专卖管理职能作用,坚持“四个结合”:坚持内部监管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坚持露头就打与长期监管相结合;坚持市场净化与个案突破相结合;坚持部门配合与多方合作相结合。建立了烟草打假、整治市场的长效机制,净化了烟草市场,为生产经营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1-11月全州查处案件153起,捣毁了制假贩假制丝窝点58个,摧毁了销假网络24条,缴获了假冒卷烟63770条,查获了违法经营(运输)及用制假的烟叶烟丝327530公斤,抓获贩假分子28人,移送司法机关判刑10人。2007年专卖打私打假水平进一步提高,内管长效机制基础确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和省局“两项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门班子,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大了整顿规范、净化烟草市场的力度,坚持内部监管,提高队伍素质,集中相关部门力量联合整治,开展文明执法活动,真正实现了案件查处的公开、公平、公正。全年查处案件200多起,查获各种非法经营卷烟78335条和烟叶、烟丝23.85吨,没收电动切丝机12台。
1988年至2007年共查处案件6759起,捣毁制假窝点 253个(处),查缴假冒非法卷烟2708.53箱,查缴烟叶、烟丝1335.12吨,缴获非法专用机械设备427台(套),查处违法当事人326个,移送司法机关刑拘、判刑46人,罚设款 1121.2261万元。
在烟叶生产方面,走科技兴烟之路。坚持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生产规范化、烟基配套化、管理科学化,不断加大生产投入,实行奖励扶持,大办优质烟基地,使烟叶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烟叶质量不断提高。1988年立足生产培植,遇到百年未遇的春旱和夏旱,良种率达90%以上,实行高垄单行栽培技术达85%以上,全州办烟叶生产试验示范点41个,面积达3000余亩,示范户470户,生产各环节召开现场会50次,收烟比上年翻了一番,有力推进了烟叶生产。全州种植各类烟叶288550亩,共收烟20505吨。其中烤烟127200亩,收烟10871.3吨,上中等烟比例达69.93%,特产税1215万元。1992年坚持烟叶生产方针,狠抓科技兴烟。以党组名义下发了〈关于科技兴烟的决定〉,制定了科技兴烟具体措施,建立了全州科技工作体系,制定了烟草科技管理办法,落实了科技兴烟政策,抓好优质烟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中连片开发转变,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经验操作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现“三化”生产转变,由低收入、低产出向高收入、高产出转变)。全州种烟238027亩,其中烤烟168527亩,收烤烟14629.7吨,上中等烟比例达76.5%,合格率为80%,特产税1554万元。1993年省委、省政府进行了农业结构上的调整,把“两烟”生产作为全省支柱产业,坚持走科技兴烟之路,加大领导力度,实行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在生产布局上进行调整,“巩固湘南,恢复湘中,发展湘西”,把大湘西建设成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转移。自始我州烟叶生产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以科技兴烟为龙头,狠抓基地建设,迎来了烟叶生产大发展的新机遇。1995年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到位,加大生产投入,走厂县挂钩路子,强化科技兴烟,推动规模种植,烟叶生产基本得到了恢复。全州共落实种植面积18.3万亩,其中烤烟8.5万亩,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仍收购烤烟5500吨,上中烟比例达82.7%,特产税825万元。2001年用科技兴烟推动企业扭亏增盈,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生产布局趋于合理。烟叶生产技术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技能素质明显提高;烟叶收购秩序良好;大力拓展省外烟叶市场,烟叶销售形势很旺。全州种烤烟92900亩,收烟9420吨,上中等烟比例达82.56%,特产税1431万元。 2003年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工作方针。突出“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烟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国大面积减产和湘西州遭灾的情况下,收购烤烟11177.85吨,上中等烟比例占94.8%的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把烟叶生产定为行业的“生命工程”,重点加大了生产投入,全年各项总投入达到1.6亿元。围绕“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提出“扩面、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挖掘潜力,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以长沙、常德烟厂办基地为依托,使湘西州烟叶生产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新的跨越。全州种烤烟214211亩,收烟23510吨,上中等烟比例达71.43%,合格率为82%,特产税4119.19万元。2006年烟叶生产狠抓计划落实,稳定生产规模,把“稳定规模,防止过热”,力促实现“双控”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来抓。狠抓科技兴烟,稳定提升烟叶质量,加强了科研及科教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了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狠抓队伍建设与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水准。全州对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9877万元,有6.3万亩基本烟田受益。6月初,国家烟草局纪检组长潘家华到湘西检查工作,对湘西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5月份,我州成功举办了湘龙出口烟叶基地现场会,省内外领导和外国专家肯定了湘西烟叶的质量水平,有效提升了湘西烟叶品牌知名度,扩充了合作空间和市场前景。全州种烤烟185000亩,收烟18500吨,上中等烟比例达79.45%,合格率为82.11%,特产税4677.37万元。2007年烟叶生产受诸多因素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烟叶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面对不利因素,全州系统切实强化实用技术普及,烟叶生产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100%实行集中育苗、专业化管理、商品化供苗,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稳定从烟队伍,提高从烟人员素质。建立了930个烟农合作组织,造就了大批职业化烟农。烟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7040.34万元,建成基本烟田7.62万亩,受益农户达1.43万户,增强了我州烟叶发展的后劲。全州种烤烟156000亩,收烟16620吨,上中等烟比例达80.9%,合格率为80.5%,特产税3670.83万元。
在卷烟销售方面,始终坚持“两个至上”。1988年以农村市场为重点,狠抓卷烟购销两旺,全州销售卷烟97900箱。1992年转变经营观念,调整营销策略,扎实抓好卷烟购销工作。坚持专卖政策,搞活卷烟经营;解放思想,研究市场,开拓经营;加大促销措施,调动积极因素,确保市场供应。全年累计销售卷烟105410箱,较上年增长32%。1995年加大企业管理力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步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卷烟销售注重调整营销策略,以培育市场为重点,与全国名优烟厂建立稳固的业务关系。加强和完善“1、5、10、100”(各县市公司建好1个直供专店、5个直供点、10个批发部、100个委托点和零售大户)网络工程建设。致力于开拓省外名优烟厂,出现了经营格局、经营品种结构、经营效益三大变化,由92年200万元、93年600万元、94年1200万元到95年实现2700多万元,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一年翻一番的高效益。全年销售卷烟123610箱,比上年增长3%。1996年加强和巩固销售网点建设,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卷烟经营取得购销两旺的好成绩。全年销售卷烟102529箱,其中省外卷烟26500箱。全州系统共投入450多万元进行了网点的改建和新建,共建设卷烟批零点97个,占总销售点的90%,实现了占领本地市场的目标。建有严格的管理负责制,使卷烟经营工作初步步入规范化经营的轨道,巩固了卷烟经营的垄断地位。2002年狠抓卷烟网络建设,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抓基础和信息化管理,全州投入网建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改造和更新网建所需的硬件设备,全面实现了省、州、县三级联网;抓市场开拓和挖掘潜力;抓访销配送的死角和盲区;抓工作作风和规范经营。全州共销售卷烟83461箱(辖区销售77473箱)。2003年以加强卷烟网络建设确保卷烟效益持续增长。抓基础,提高网络运行质量。以实现省局对城市网建工作“高规范、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要求。抓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全力打造省内“白沙、东方红”重点牌号和省外13家烟厂近60个牌号,应对了当年“货源最短缺、市场最复杂”的局面。抓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全州共销售卷烟78052箱。2005年狠抓卷烟网络工程,实现网络运行程序化、规范化。按照省公司的要求,狠抓基础、培育市场、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对卷烟销售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减少了业务层级,完善了卷烟销售公司框架下的“两心三部制”机构设置模式。投资800多万元,构建“集中访销、城乡一体、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网络体系。截至11月底止,全州销售卷烟66900箱,同比增长8%。2006年卷烟销售按照国家局、省局网建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湘西自治州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实施方案》。构架和培育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以州公司为主体的市场经营体系,达到了“管理四统一”、“流程五集中”、“经营六提升”和“卷烟经济效益与网络运行质量双优”的目标。实行品牌经理负责制,抓客户关系管理,构建诚信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品牌导入、投放、推广机制;开辟在线代扣客户绿色通道;打破行政区划,优化全州送货线路,对偏远客户实施定点取货、指定代送的配送服务模式,确保将送货服务覆盖全境。全州销售卷烟68370箱。2007年卷烟经济运行水平和质量持续上升。举出新措:打牢基础,规范运行,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调查,按“三维三层预测(三维即从品牌、客户、订单的角度;三层预测即品牌经理、客户经理、呼叫中心预测,市场经理预测,营销中心预测)、综合分析”的要求组织开展卷烟需求预测工作。工商携手、信息共享,大力推进品牌培育。从规模适度、线路优化、反应快速、管理精细的要求出发,统一整合规划卷烟物流。举办行业政策、市场形势、系统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强了《四员工作》培训和学习,卷烟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业务技能、服务水平都有了大的提高。全州销售卷烟75292箱,同此增长10%。
全州卷烟营销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网络化、电子化、科学化的稳定发展轨道。湘西烟草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不断实现新跨越。
1988年至2007年,州局(公司)先后获得省部级、厅州级以上多项荣誉: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2006年12月授予的“全国卷烟打假工作先进集体”;省政府2007年12月授予07年度“全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集体”;州政府2007年1月授予“十佳信用企业”;省烟草专卖局2006年4月授予03-05年度全省烟草专卖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烟草专卖局授予1993年度、94年度、95年度、97年度“烟叶工作先进单位”和96年度“烟叶收购调拨先进单位”;省烟草专卖局授予1994年度“双目标管理商业一组第一名”;省烟草专卖局授予96年度“专卖管理先进单位”;省烟草专卖局授予1994年度、96年度“卷烟销售先进单位”和“1995年度卷烟批发网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全州烟草系统干部职工中先后涌现出省部级表彰的先进个人或先进工作者13人(次),厅(州)级表彰的先进个人或先进工作者186人(次)。

⑹ 乾州古城的历史沿革

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繁衔生息,以后来了棘人,又以后来了猺人,再以后来了苗人,秦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驿站、驿道在此交会,水上交通发达,是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明清逐渐成为苗疆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代来是湘西古四镇之首(乾州、铺市、里耶、茶洞)。
乾州,属十里盆地、周围环山,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其山如九龟寻母。有万溶江、天星河二水绕洲,形成三陆横陈,状如乾卦,谓之乾州。早在沈从文著作《湘西》中是这样描述乾州古城的:“乾州,地方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整齐干净,且出了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个古老神秘、繁荣昌盛地方。
乾州古城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明正德年间致力家乡教育事业的苗族知识分子吴鹤;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光绪年间,不顾年迈,在家乡募兵到闽、台抗法的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民国期间,涌现了民国陆军次助长傅良佐上将和热心苗区教育,潜心研究苗族问题的苗族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 ①火车或者高铁到长沙走长吉高速到吉首,吉首到乾州。
②自架车走湘渝高速到吉首,吉首到乾州。
③火车或飞机到张家界,张家界到吉首乾州。
④火车或自架车走邵怀高速到怀化,怀化到吉首乾州。 乾州文庙修建于清朝雍正七年,主要建筑有明伦堂、文昌宫、大成殿、大成门、状元桥、棂星门、崇圣词等,占地面积约4887平米。文庙临街有一道约18米长的影壁,影壁中间用瓦砌成菱形四瓣花窗,处街可窥其内。窗两边各有一道门,左门上题的“德配天地”意为厅校学宫,右门上题的“道冠古今”,表明这里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入学者从左入,拜孔者从右入。文庙都是按照左庙右学布局进行修建的,但因地势比较窄,所以因地制宜,将学宫的部分建筑。建于前部分。进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红砂页岩制成的四柱石坊,用莲苞作顶,横刻“棂星门”三个大字,意为“得士”“进贤”之意。跨过石坊门,有一半圆形水池,深约1丈2尺,碧水清清,名叫月池。月池上有一座石拱桥,俗称月宫桥,又叫状元桥,凡学业有成者,必来踏桥、拜孔,表示谢恩,祈求前程远大。或学子临考前踏桥、拜孔必能功成名就,高中榜首。桥的两边还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取登月折桂之意。池桥后有一排一层青瓦砖木结构建筑,留有中门,原来是供奉乾州历代行政长官牌位的地方,名曰“名宦祠”,右边供奉本土名人志士之牌位,名曰“乡贤祠”,如杨岳斌、罗荣光、杨味蔬等人牌位。三十年代末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沦陷,大量难民流入湘西,国立八中迁入乾州,此处为初女部分校,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夫人劳安女士曾在此就学。此房欧式风貌的窗户就是那是改的,板壁上的“艰苦卓绝”四个字就是国立八中的校训,为了保留这段历史,维修文庙时仍旧保持原样。穿过中门,左右两边是东庑跟西庑,以前是供奉孔子七十二弟子牌位的地方。后用来做国立八中的教室。正前方就是大成殿,殿前设置供皇帝参拜的“御道”,上雕盘龙图案,此道只能皇上走,其他群臣或有功名者只能从左右进拜。御道上的五爪金龙是没有龙头,那是因为以前文庙对面有一所书院,屡屡失火,当地百姓便请来苗老司,这里的老司可不是指现在的老师,而是我们这里有法术的长者,他掐指一算,说是文庙里御道上的龙在做怪,这条龙是火龙,跟万溶江里的水龙打架时,殃及到书院。解决办法是把这火龙龙头砍下,然后用钉子钉上。据说龙头砍去后,书院就再也没有失过火。

⑺ 洪江的历史沿革

洪江历史悠久。今之洪江,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秦为黔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属武陵郡。东汉、三国因之。
东晋义熙年间(405至418),废镡成县并入舞阳县,舞阳治(今芷江)迁镡成,并改为镡城。南北朝:齐建元元年(479),舞阳改为沅阳,仍属武陵郡。梁改沅阳为龙标县,隶属南阳郡。陈武帝永定三年(559),改属沅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辰州,龙标改属辰州。炀帝大业元年(605)复属沅陵郡。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属辰州。贞观八年(634),分置朗溪县,龙恻县改为龙标县,属巫州(州治在本市黔城),州治设龙标(现洪江市黔城)。武后天授二年(691),巫州改为沅州,龙标县隶属沅州。长安三年(703),沅州改为舞州。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又改为巫州。天宝元年(742)改称潭阳郡,属黔中道。代宗大历五年(770)更名叙州。
五代时,龙标(现洪江市黔城)为少数民族据有,废县置州,仍称叙州。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湖南归顺,奖(芷江)、叙诸州随之。神宗熙宁七年(1074)置黔江城。元丰三年(1080)改置黔阳县,以在黔水之阳,故名(一说县境石皆黑色,故以黔名),隶属于沅州。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黔阳县属沅州路总管府,隶湖广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黔阳隶属沅州府。洪武九年(1376),沅州府降为州,黔阳属辰州府,隶湖广布政司。
清顺治四年(1647),黔阳县纳入清室版图,仍属辰州府。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为府,黔阳属沅州府。
民国初年,废府存县,黔阳县属辰沅道。民国24年(1935),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处”,将绥靖范围内的19个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黔阳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翌年5月,行政督察区正式设立专员公署,黔阳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机关设黔阳。民国26年12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黔阳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黔阳。民国29年(1940)4月,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机关迁洪江,黔阳县属第十行政区管辖。
1949年10月3日,黔阳解放。是年11月1日,成立黔阳县人民政府,县治改设安江镇,隶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撤销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黔阳县隶属芷江专区。是年12月2日,芷江专区更名黔阳专区。翌年5月,专署机关迁黔阳县安江镇大畲坪。1975年2月,专署机关迁怀化市。1981年6月,黔阳行政公署更为怀化行政公署,黔阳县隶属怀化行政公署。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05号),撤销洪江市和黔阳县,合并设立县级洪江市,以原洪江市和黔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洪江市的行政区域。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新设立的洪江市由湖南省直辖。 其后湖南省交怀化市代管。
1998年7月,湖南省民政厅下文,将合并后的原洪江市(除已并入黔城镇的黔城乡)改设为雄溪镇(湘民行发[1998]第12号)。
1999年6月,因“洪江事件”发生,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洪江“市区分治”,原黔阳县被称为洪江市,而原洪江市(新设的雄溪镇)改设洪江市洪江管理区,相应设立洪江市洪江区人大联络工作委员会。(湘办[1999]58号)
2002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同意完善洪江区管理体制,批准设立怀化市洪江管理区,并相应设立怀化市人大常委会洪江区工作委员会。(湘办[2002]37号) 洪江管理区改为隶属怀化市直接领导。

⑻ 泸溪县的历史沿革

泸溪是古代盘瓠文化的发祥地。据多处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两岸生存繁衍。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其女辛女与盘瓠成婚隐居沅水流域的神话传说,亦渊源于此,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盘瓠文化。
战国时代,楚三闾大夫屈原被贬流放期间,曾溯沅水而上,途经泸溪,停留于今白沙镇屈望村一带,遍访民间,受傩巫文化影响,写出了《九歌》等著名诗篇。
唐武德二年(619年),梁将董珍分沅陵县建卢溪县,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
南北朝梁萧衍十年(511)置卢州,州治设沅水、武水交汇处即今武溪镇东北郊,辖南阳郡。
梁萧铣鸣凤三年(619,唐武德二年)始建卢溪县。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卢溪郡,卢溪县治西迁至洗溪口。
南宋绍兴初,复迁至沅、武水交汇处。
清顺治六年(1649),改卢溪县为泸溪县,沿用至今。清代,泸溪县属湖南辰沅永靖道辰州府。
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民国29年(1940)属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成立中共泸溪县委员会和泸溪县人民政府,属湘西行署沅陵专区。
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未变。
2001年6月27日,民政部批准将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

⑼ 黔阳古城的历史沿革

  • 黔阳复古城位于沅水上制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驻地黔城镇古城社区,它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 历史沿革

  • 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新中国成立前, 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1949年县治搬迁安江后,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年改为建制镇。1997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合并,设立新的黔城镇。

⑽ 请教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历史沿革

建县于来清雍正七年(1792年),因自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 唐虞夏商周时代为荆州地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地,泰汉至唐先后。属黔申、武陵、沅陵等郡州,五代、宋、元、明至清初属土司统治。1729午(清雍正七年)置龙山县,属永顺府。 民国时期先偶第四行政督察区,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属湘西行署永顺专员公署,后属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