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祭祀

湘西祭祀

发布时间: 2021-03-04 15:22:28

湘西民俗

湘西民俗
苗家人服饰

汉族人的服饰与外地无异,土家、苗家人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家族男子老人,穿无领大袖满胸衣,青年人,头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着对胸衣,多排布扣,裤子为青、兰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妇女,头结发辫,缠以白布帕或青丝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将发辫垂于背后,而更多的是盘于头上,婚后则将发辫改挽成髻,束于网套。衣长大无领,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边开襟胸,襟胸和袖口滚有寸宽五色花梅条或丝绣花条。裤亦喜兰、青布,白裤腰,裤脚大而短,口沿上端贴花梅条,或丝绣花条。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绣花。劳动妇女不习惯穿袜,多用青、白布裹脚。耳上吊金银质耳环,手腕戴银质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银戒指,胸前挂"牙钱",上系有银练、银铃、银牙扦、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叮当作响。苗族妇女喜在颈上戴银项圈,上系有银练、银牌、银铃等,头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汉人的长。

土家族小孩(包括汉族)的服饰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巴"、"风帽"。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成化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 禄寿喜"等图案和美术字外,还在帽子的前沿缀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后吊银牌、银铃。不论男女,小手腕都戴银圈,银圈上吊有空心银锤和银铃。

这些服饰,近年来只有在小孩和妇女盛装或大喜大庆之时才能看到,一般已不常见。

苗家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而有的地方相传是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寻得种子回来,种五谷获得丰收,于是苗族先民称这对男女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

哭嫁艺术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粮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苗族婚俗习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这和香港电影演的一样。说:“赶”尸不如说“领”,因为这个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赶尸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问题。第二、夜行人不知闻锣趋避,反而来看热闹,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何况是跳跳蹦蹦的活尸呢?同时沿路的居民不懂这一情况,没办法要求他们合作----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是怕狗的,狗咬尸体衣服一拉一扯,尸体非倒不可,一只狗还容易对付,来上一群,把尸体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乱七八糟。连赶尸的都给咬伤,事情就严重了,但在湘西没有这些困难。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湘西赶尸。

也许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也许是愚弄人的一种迷信,也许只是为了骗取钱财的把戏,也许仅仅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是耶非耶,还请自辨。

湘西放蛊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留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见过,但却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几乎全民族都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让蛊主难受,就将放蛊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故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现在在苗族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小。

辰州符

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
可是旅行者这点好奇心会受打击。多数当地人对于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无兴趣,也不怎么相信。或许无意中会碰着一个“大”人物,体魄大,声音大,气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张,就是姓李(他应当姓李!一个典型市侩,在商会任职,以善于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誉参议),会告你,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鸡颈脖割断,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抛去,这只鸡即刻就会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这只鸡还居然赶回来吃米!你问他:“这事曾亲眼见过吗?”他一定说:“当真是眼见的事。”或许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会觉得同样是在什么地方亲眼见过这件事了。原来五十年前的什么书上,就这么说过的。这个大人物是当地著名会说大话的。世界上事什么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说话是假的还是真的,是书上有的还是自己造作的。多数本地人对于“辰州符”是个什么东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⑵ 湘西人祭祀凤凰或者鸡吗

我是湘西人,我想说。我们很重视关于凤凰的文化和鸡,无论从苗语内体系 还是风俗都与凤凰和鸡容息息相关,我们每年大年30以及“六月六”“四月八”都到凤凰山祭拜,小孩起名要用到成年老公鸡,节日“上刀山”“下火海”也必先以鸡为先。总之鸡文化和凤凰文化从来没有断绝

⑶ 湘西的民俗风情

苗家人服饰

汉族人的服饰与外地无异,土家、苗家人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家族男子老人,穿无领大袖满胸衣,青年人,头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着对胸衣,多排布扣,裤子为青、兰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妇女,头结发辫,缠以白布帕或青丝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将发辫垂于背后,而更多的是盘于头上,婚后则将发辫改挽成髻,束于网套。衣长大无领,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边开襟胸,襟胸和袖口滚有寸宽五色花梅条或丝绣花条。裤亦喜兰、青布,白裤腰,裤脚大而短,口沿上端贴花梅条,或丝绣花条。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绣花。劳动妇女不习惯穿袜,多用青、白布裹脚。耳上吊金银质耳环,手腕戴银质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银戒指,胸前挂"牙钱",上系有银练、银铃、银牙扦、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叮当作响。苗族妇女喜在颈上戴银项圈,上系有银练、银牌、银铃等,头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汉人的长。

土家族小孩(包括汉族)的服饰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巴"、"风帽"。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成化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 禄寿喜"等图案和美术字外,还在帽子的前沿缀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后吊银牌、银铃。不论男女,小手腕都戴银圈,银圈上吊有空心银锤和银铃。

这些服饰,近年来只有在小孩和妇女盛装或大喜大庆之时才能看到,一般已不常见。

苗家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而有的地方相传是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寻得种子回来,种五谷获得丰收,于是苗族先民称这对男女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

哭嫁艺术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粮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苗族婚俗习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这和香港电影演的一样。说:“赶”尸不如说“领”,因为这个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赶尸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问题。第二、夜行人不知闻锣趋避,反而来看热闹,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何况是跳跳蹦蹦的活尸呢?同时沿路的居民不懂这一情况,没办法要求他们合作----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是怕狗的,狗咬尸体衣服一拉一扯,尸体非倒不可,一只狗还容易对付,来上一群,把尸体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乱七八糟。连赶尸的都给咬伤,事情就严重了,但在湘西没有这些困难。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湘西赶尸。

也许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也许是愚弄人的一种迷信,也许只是为了骗取钱财的把戏,也许仅仅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是耶非耶,还请自辨。

湘西放蛊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留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见过,但却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几乎全民族都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让蛊主难受,就将放蛊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故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现在在苗族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小。

辰州符

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
可是旅行者这点好奇心会受打击。多数当地人对于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无兴趣,也不怎么相信。或许无意中会碰着一个“大”人物,体魄大,声音大,气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张,就是姓李(他应当姓李!一个典型市侩,在商会任职,以善于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誉参议),会告你,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鸡颈脖割断,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抛去,这只鸡即刻就会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这只鸡还居然赶回来吃米!你问他:“这事曾亲眼见过吗?”他一定说:“当真是眼见的事。”或许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会觉得同样是在什么地方亲眼见过这件事了。原来五十年前的什么书上,就这么说过的。这个大人物是当地著名会说大话的。世界上事什么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说话是假的还是真的,是书上有的还是自己造作的。多数本地人对于“辰州符”是个什么东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⑷ 湘西的风俗人情

苗族“六月六”歌会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泛腊耳山苗区(铜仁、松桃、凤凰、花垣、秀山等地)有苗族青年天灵射杀皇帝的传说,皇帝查知刺客是苗疆的天灵,天灵被害,据说被害这天是六月六日。于是,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将军山下,吹哨呐、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祷吉祥,祈祷未来和希望。

清晨,赶歌会的群众已成群结队,在山头、溪边、公路两旁攒动,许多身穿对襟开衫、头缠花黑条巾,手拿带钓小花布伞的年青小伙子,在一群群盛装俏丽的苗家姑娘中穿来游去。如果男方看中女方,就用小花伞去钩对方手、腰,小小的花布伞成了沟通情愫的工具了,如果姑娘看中小伙,就频频传送秋波,使眼色。

苗家花带

苗家花带,织花带,是苗家姑娘最盛行最喜爱的一种习俗。在苗家,从女儿长到七八岁起,母亲就要教她做针线活,待到十岁左右就教她学织花带,如果母亲技艺不高,还要请寨子里花带技术最高的妇女来教。有的女孩子,从母亲或姐姐那里初步学到织花带技术后,就在本寨子邀同龄伙伴,三五个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待到编制技术日趋成熟之后,姑娘也大了,就往往一个人躲在房中编织出色鲜艳的花带,表达少女的爱情。苗家姑娘,往往拿自己编制的花带作为礼品相赠,特别是姑娘有 了意中人,就把花带作为爱情的信物相赔,以表示以身相许,爱情纯真。

⑸ 湘西有十年祭祀的习俗吗

虽然很多风俗都没了,但十年祭祀这个确实没听过

⑹ 湘西有哪些文化

湘西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有三大邪,其一为“湘西赶尸”,其二为“放蛊”,其三为“落花洞女”。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流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只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湘西的“落花洞女”则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将树叶哭下来;到山洞不吃不喝,几天不死,回来后也不饮不吃,几天后就死去。部落人们认为她去和树神、井神结婚了,因而这些女孩生前没有结婚,但人死后,别人去办丧礼,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给他们不但不办丧礼,还要办婚事,以示婚礼之喜。

说到湘西的神秘,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也正因为其无法让人探知的因素,使得当下众多的惊悚恐怖小说情节选在了湘西发生。其中,最为广大读者熟悉的,非网络写手天下霸唱作品《鬼吹灯2之怒晴湘西》莫属!故事话说半个多世纪以前,正值壮年的卸岭盗魁陈瞎子伙同军阀合盗湘西瓶山元将之墓。墓中机关重重,几次均未得手,死伤甚众。于是陈瞎子联络搬山道人,告知瓶山中有千年丹丸,四处寻找,雮尘珠的鹧鸪哨为之心动,决定同卸岭众盗一同发掘瓶山……时光荏苒,两位巨盗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当初他们从湘西盗出的宝物却展现于博物馆内,遍身的纹饰好像密码一般,谁是解密之人?

我们不得不佩服天下霸唱丰富而绝妙透顶的故事构思,盗墓是一个古老个神秘的“职业”。而其和同样古老神秘的湘西发生关联时,产生的无穷无尽的惊悚联想可想而知。《鬼吹灯》从第一部开始便红遍整个网络。到了今时今日,似乎已经成了恐怖小说的标志性作品!紧接着现身的同人小说《湘西盗墓王》锲而不舍的追随天下霸唱之足迹,再接再励的将盗墓文化发扬光大!为了解除家族几千年的咒语,神秘少女蔡琳与鉴宝师王子安前往湘西的楚王古墓寻觅上古宝物——月光宝盒。两人来到湘西,本想假扮干尸跟随赶尸的老七混进目的地,哪知船在河上出了意外,被冲下了悬崖,三人虽然九死一生活了下来,但为了脱身,他们迫不得已翻越鬼山。在山上他们遭遇了异鼠的攻击,侥幸逃脱后,不想又被吸入虫洞。老七懂赶尸之法,唤醒洞中干尸与虫怪大战,后误创如入日军兵器储备室才得以全身而退……

当读者还在津津乐道于古墓惊心动魄的惊险旅程时,一大批网络“湘西文化”特色恐怖题材书籍浮现了出来。《湘西异事之十二悬门》、《 湘西鬼事之赶尸传奇》等等,都是为了迎合读者对湘西神秘文化的向往而撰写出来的诡异探险小说。他们巧妙的将湘西几大邪融于故事之中,无论是妖艳的草蛊女,还是半人半鬼的祭祀亡灵,处处有玄机,时时露险情!

神秘“湘西文化”造就了无数惊悚的奇遇,只要人们对未知世界还充满好奇的一天,关于“湘西文化”的神秘传说便不会停滞……

⑺ 有谁知道关于湘西巫傩文化有关的民间神话故事

湘西巫道文化故事很多

⑻ 湘西的风俗习惯,礼貌,礼仪,禁忌



湘西南苗族在生活中的民间禁忌简述如下。
一、生活禁忌
1.掉在地上的粮食,如饭、米等,忌讳用脚去踩。认为用脚踩是不爱惜粮食的表现,会触怒雷神遭雷打,俗话叫“天打雷劈”。吃粽粑时丢下的粽叶,忌用脚踩,否则会生暗疹。
2.新娘在吃仪式饭时,所坐的凳子忌讳移动。否则会被认为新娘怀二心,不图一夫到老。
3.食盐忌讳从别人手里接过来。如到商店去买盐,营业员把盐放在柜台上,买盐者才能去拿盐。如果从别人手里接了盐,叫做“接言”,认为以后会相骂、吵架。
4.嫁女、结婚摆筵席的菜都要成双数,即四盘四碗、八盘八碗或十二碗,忌成单数。否则新婚夫妇会离婚,好景不长。
5.节日期间生病需要呷药,忌讲“呷药”,应该说成“喝茶水”。特别是在腊月尾和正月头,尤须禁忌。
6.不是夫妻或兄妹关系,一般忌男女同行;否则叫“男女授受不亲”,别人要讲闲话,有时还会遭来辱骂和殴打。
7.在过喜事的酒席上吃饭,忌一口酒一口饭,要待同席把酒喝毕之后,大家才一起吃饭。否则叫“犯上”、“无礼”。
8.吃饭时必须把饭菜盛好,在桌上摆半分钟或一分钟后才能吃;否则叫“对祖先的不忠不孝”。
9.狗肉、团鱼忌上灶。因狗肉、团鱼是厌物,上了灶会得罪灶神。
10.呷饭的时候,忌用筷子敲饭碗。据说,敲了饭碗会敲去衣禄,是要受穷的。禁忌中途换碗,否则女要再嫁,男要再娶。
11.蛇肉忌进厨房。蛇肉如果拿到厨房里煮食,“塘煤”掉在蛇肉里,呷了会中毒。
12.呷饭的时候,忌对着别人的后背;否则会被认为是对别人不礼貌。还有一种说法是,那人会长“背花”(即痈)。
13.出门在外,饮酒忌举杯就喝,必须先点几滴酒落地,以示纪念双方祖先。
14.去别人家做客吃饭,忌呷主人的锅巴。因锅巴是“饭娘”,又叫“饭根”。如果客人呷了锅巴,是对主人的不尊敬,主人是最不满意的,怕把他家呷穷。
15.农村称肉(买肉),最忌“三斤六两”。因三斤六两是“打波斯”所用肉的斤两。如果称了三斤六两,那就意味着家中要遭灾惹祝,或生病,或失财,或农牧业没有收成。
16.未婚女子,在人多的场所,忌露牙大笑。俗称“笑不露齿”。
17.忌挑空水桶或粪桶进屋。进屋前必须把挑的水桶、粪桶放下,手提进屋;否则不利。
18.未出童限的孩子,忌吃从杀死的鸡鸭肚内取出的软皮子蛋;否则长大后会懵懵懂懂(方言:即智力低下)。
19.农村忌包着白头巾去别人家;否则,那家人会认为白头巾是不吉利,会讨厌你的。
20.一家人忌一个梨子分开吃(即分梨);否则今后会出现分离(分梨喻分离)。
21.掉在地上的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忌用脚去踩,传说踩了要瞎眼睛。
22.男人忌从凉晒的女人衣服下面钻过;如果钻了过去,是会背时的。
23.到别人家去,主人的狗很凶猛,扑咬你,只能防赶或喊主人管好狗,不能打;否则叫打狗欺主,主人家会生气的。
24.家中有病人,门口贴有小红旗,禁忌别人去他家,以免带伤鬼进屋,对病人不利。
25.每年收割的粮食,没有报新(即吃新节之前),忌用新米汤或米浆洗、浆衣服(先要保证食用,才可用于其它)。
26.结婚或新造华堂那天,忌来客或帮忙的人员在主人家里争吵打架;否则,主人会生气。
27.父母健在,儿孙年龄再大,都忌请客庆寿;否则叫不孝。
28.忌喊别人的野名和给别人取外号;否则是极不礼貌的。
29.妇女忌晚间梳头。有“一夜梳头百日愁”的俗语。
30.早晨起来,忌讳讲鬼、蛇、虎等一类不吉利的话;否则,认为当天就会出现不吉利的事情。
31.女孩子忌呷试花果(果树初结的果);否则,据说呷了试花果,长大后没有生育能力。
32.女孩子忌呷禾鸡蛋和双黄蛋;否则,以后长大成人,会发生难产。
33.七岁以下儿童忌呷寡鸡蛋(孵不出小鸡的蛋);否则,长大后会成为寡人(即没有生育能力)。
34.七岁以下儿童忌呷鸡爪;否则,长大后读书写字会象鸡爪抓烂的一样。
35.七岁以下儿童忌呷鸡肚子(土语叫鸡庆子);否则长大以后会成缺口皮(唇裂)。
36.七岁以下儿童忌呷鸡血鸭血;否则,以后读书、写字,墨要浸纸。
37.未满七岁,脱乳牙前忌吃八合(野百合);否则,长大以后长出来的牙齿是爆牙齿。
38.小孩忌捉未生羽毛的鸟崽;否则,长大后写字时,手会打颤。
39.忌用母鸡敬神。传说用母鸡敬神,神要怪罪,就会有灾星。
40.不管红白喜事,如果过了时间,忌再去补礼;否则双方都不利。
41.煨中药时,忌药灌子掺满水。据说,掺满水是不吉利的。
42.忌农历逢七日子给小孩剃头;否则,脑壳要生疮疱。
43.农村忌打死阳雀(杜鹃)。传说杜鹃是玉帝的外甥,玉帝派它来人间报春,若打死一只,玉帝发气,起码三年内,阳雀不会再来这个地方。
44.农村住宅,门前忌建牛栏,屋后忌建仓库。有“前怕牛栏后怕仓”,和“门前牛栏不吉利,屋后仓库不安宁”的俗语。
45.衣服破了或扣子掉了,忌穿在身上缝补,或上扣子。有“穿着连,遭人嫌”的俗语。
46.忌赤脚踩牛屎;否则,脚会生暗疮,或开蛤蚂口(皲裂)。
47.忌见到蛇相互(交配);否则,见到蛇相互(交配)的人就会生大病,或死亡。据说,见到蛇相互(交配)的人,要赶快脱下裤子,口中大声喊“蛇相互,我脱裤”。只有这样做,才会免遭生病和死亡。
48.农村竖木屋,只能喊“升起”或“打发”,忌喊“倒啦”、“打坏了”、“斜啦”或“磨”等不吉利的语言;否则主人生气。
49.木匠忌人踩木马,岩匠忌人跨岩杠(千斤杠);否则,玷污了祖师,匠人会背时。
50.叫花子来讨米,忌将容器中装的米全部倒给他,总要留一点;否则,会倒掉自己的衣禄,要受穷。
51.拿篙把火走夜路回家,忌把篙把火带进屋;否则,把篙把火带进屋,会把伤魂、野鬼带进来,家中就会不顺遂(办事不利)。
52.夜间从外面回家,忌直接进屋。一般都要到土地庙和厕所转一圈。传说这样做,就会把伤魂、野鬼甩开,它就不敢跟着进屋了。
53.剪下的指甲,忌用火烧;否则,新长出的指甲就会是碎软如灰的指甲(灰指甲)。
54.垫过床的稻草,忌用火烧。只有人死了才烧床草。烧活人的床草,就等于是烧床主人的躯体,是不吉利的。
55.看见死尸的人,忌看未满月的婴儿。若看见婴儿,婴儿不吃奶,会发黄。俗称“见瘐”,要”解瘐”才可免除病灾。
56.小孩忌吃半生半熟的糍粑,否则会长疱。
二、生产禁忌
(一)播种期问,凡是沾着死尸者,忌讳撒播种子;看见死尸者,当天忌看见种子,必须隔夜才能看见。否则,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成长(出芽率低,生长不好)。
(二)看见死尸的人,忌看见蚕。否则,蚕不吃桑,要发黄。俗称”见瘐”,要”解痍”才行。
(三)栽不完的秧苗未经拔除,忌讳翻犁。相传,若不拔除秧苗就翻犁,是对庄稼不爱惜,会触犯雷神,甚至会遭到雷击。
(四)插秧时,忌两人手对手接秧。否则,会发”秧损”,手腕及手背要肿痛。
(五)在乡下,立春以后的每个“戊日”和农历正月二十日,忌动土、挑水、扫地和拿针线。民间称“忌戊”、“忌风雨”。据说如不忌戊,不忌风雨,会触怒“土神”,“土神”要发脾气。一户不忌,要崩他的田坎;一方不忌,要遭天灾水涝。
(六)惊蛰节忌挖地动土;否则,会挖出蛇来。
(七)忌扯“木荔子”(乌柏)叶垫坐休息。据说垫坐了,要肚子痛,或拉肚子(腹泻)。
(八)农村忌穿蓑衣进堂屋;否则,山上的毛虫爬进屋,腊肉要生虫。
(九)上山砍柴,忌砍泡桐。据说泡桐当柴烧,后代子孙会是聋子。忌烧棕榈树;否则,后代要出毛人。忌把木榈当柴烧;否则,后代子孙要流口水。
(十)下雨天忌砍竹子;否则,竹会烂马鞭,绝种。
(十一)养猪忌买五爪猪。据说,五爪猪是人变的,群众不愿喂,屠户不敢杀,消费者不愿买。喂肥杀了,肉带黄色,不但不好吃,而且呷了还会生病。
(十二)家养的牛马,夜间嘶叫不吉利。俗称“牛叫要离栏,马叫要离鞍”。传说夜间牛马嘶叫,是有横祸的先兆。
(十三)母猪忌生两个崽,母狗忌生一个崽。俗语“双猪独狗,不死也得走”。遇到这种情况,要把刚生下来的的猪崽、狗崽摔死,以求避灾。
(十四)家养母鸡忌变公鸡叫。俗话说:“母鸡变着公鸡叫,必定有祸到。”若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把这只母鸡放在门坎上,把其头一刀砍下,用棍子穿上插在十字路口,以求化解。
(十五)民间忌黄牛进别人家的屋。传说黄牛进屋,会玷污龙神,会出现百事不顺遂。如出现这种情况,邻居关系好,则把黄牛尾巴砍下一节,将血滴在门坎上了事;如邻里关系不好,那么牛主就要买一块红布,香纸,刀头,鸣放鞭炮谢龙神(但水牛进屋大吉大利)。
(十六)看见杀牛,忌手放胸前,必须手操背后。传说,牛为人耕田有功劳,杀死后其阴魂到阴间去,阎王会问它,你为人劳累有功,为什么你无人相救。牛会回答,有很多人围观,无一人相救。阎王派小鬼查访清楚,看杀牛人也会有罪过。如果看杀牛人都是反剪手,牛就会答复阎王,虽有很多人围观,但是被反绑着手,无法相救,看杀牛人才无罪过。
(十七)忌把牛丫放在人的颈上;否则,那人要生牛丫疮。
三、婚姻禁忌
(一)新娘进屋时,男方全家老小都必须回避,忌讳与新娘见面,要等新娘见“灯火”,饮交杯酒后才能见面。否则,将来新娘与男方家人会产生不和睦现象。
(二)同姓男女禁忌谈恋爱和结婚。人们认为同姓男女结婚是“复香炉碗”,要受到族规的严厉惩罚。
(三)男女订婚时,忌讳遇到伤亡事件。在筵席上忌讳打烂碗盏。认为出现以上事情,是日后夫妻关系破裂的预兆。
(四)嫁出去的女儿,忌在娘家同丈夫同宿;否则会搞坏房子,败坏脉气。
(五)嫁女过礼时,只能鸣放挂子鞭炮,忌放大炮;否则是对女方的侮辱,家人会生气的(在农村只有丧葬才放大炮)。
(六)结婚办酒席,忌出现鸡头;否则,是对女方的侮辱,送亲客是要生气的。
(七)新郎新娘第一次去娘家回门的那天晚上,新房内要安排一个带有男孩的人在新郎新娘的床上睡觉,忌空房无人;否则,不吉利。
(八)新娘结婚来到男方家中,请先生回神所烧香纸,忌风吹散,剩下的渣子都要用碎石子掩盖;否则,今后会出现婚姻不牢固。
(九)新娘出嫁或回门的途中,禁忌与埋死人相遇。如遇上必须绕道,否则将不吉利。
(十)闺女出嫁时,由哥哥背出门,切忌闺女挨门挨壁;否则会把娘家的衣禄扫去,娘家会变穷。
(十一)闺女出嫁,忌父母陪送。传说父母送女,会把闺女送进灾难深渊中去。
(十二)聚亲嫁女,忌“四眼人”(怀胎妇女)触摸新娘新郎的物品;否则,夫妻间是会不和睦的。
(十三)聚亲嫁女,忌用无子女或再婚以及单身汉去当正客,当圆亲娘,抬花轿;否则不吉利。
(十四)婚聚酒席上,忌摆猪血当菜,忌呷甜酒夜宵;否则,是挖苦女方作风不正派,正客是要生气的。
(十五)嫁女时,忌把闺女用过的东西随嫁带去;否则,会把娘家的衣禄带去,而使娘家受穷。
(十六)未婚男女青年,忌呷猪叉子;否则,寻找伴侣时,会有人打搀子。
(十七)忌借房子给别人结婚。俗话说“宁肯借房停丧,不可借房成双”。据说借房给别人结婚,是要背时的。
(十八)新婚夫妻,忌烧断头香;否则,夫妻不能白头到老。
四、礼仪禁忌
(一)外出做客,忌父子安排同桌呷饭;否则,是对客人不礼貌。红白喜事,忌主人把男女客人安排同席呷饭;否则,叫破坏规矩,不成体统。
(二)大家一起外出,必须尊重长者和客人走前面,忌晚辈抢先;否则叫不礼貌。
(三)来人来客杀鸡鸭,必须把头尾劝给客人和长辈呷;否则,是对长辈和客人的不礼貌。
(四)请客人呷饭,必须把上座、下座让给客人和长辈坐,忌其他人抢座;否则叫无礼。
(五)在酒席上,筛酒的壶嘴只能对准自己,忌对准其他人;否则大家会生气。
(六)农村忌狗肉上席,因狗是厌物,上了席,神要见怪。俗语有“打狗散场”的说法,即狗肉上席,大家要分手。
(七)家中有病人,请巫师驱邪赶鬼后,3~7天内,忌生人进入病人家中;否则病人会”返病“(即病情复发)。
五、节日禁忌
(一)正月初一,忌用火筒吹燃火;否则会吹去一年的财运。
(二)腊月三十及大年初一,忌闺女用剪刀;否则,嫁到婆家去,经常会斗嘴挨骂。
(三)正月初一,忌倒垃圾;否则会倒去一年的财运。
(四)腊月三十晚上忌断火种。据说断了火种,是不祥之兆。
(五)吃年饭及傻(社)饭忌泡汤。相传泡汤.在春耕生产中就会常遇大雨淋漓,造成洪水泛滥,垮田坎,给人们带来灾难。
(六)正月初一忌挑水,忌向外倒水,忌扫地,忌说一切不吉利的话。传说正月挑水、倒水会带来不吉利的年成;扫地,会把家中的财喜扫掉;说不吉利的话,会全年倒霉。
(七)正月初一至十五,忌讨债。传说这期间大吉之时,人人都该享受,俗话说“叫化子都有三十夜”。债主只能在三十夜之前讨债,若新年去讨债,上天会降罪讨债人的。
(八)忌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说不吉利话。农村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俗语。
六、生育禁忌
(一)家中有孕妇,忌在房屋周围动土或移动重物;否则,震动了胎神,容易流产。
(二)家中有孕妇,夜间有人喊,切忌立即答应。万一听到熟人喊,也只能由男人轻手轻脚去,弄清以后再打招呼。传说怕是产内鬼(又叫产泪鬼,即在分娩时死亡的产妇的阴魂)变成人喊找替身。如果答应了,孕妇凶多吉少。
(三)出了嫁的女子,忌回娘家来生孩子;否则,娘家会背时而不顺遂。
(四)妇女生了孩子坐月子,忌伤心悲泪。据说妇女在坐月里呕了气,老了会眼珠发红和头部疼痛。
(五)妇女在生小孩未满月之前,忌讳从中堂走过;更忌讳走进别人的家。一旦坐月子未满四十天的女人进入别人的堂屋,被认为空身人进屋,家道不顺,人家会要她家请祭司祭龙神;或牵水牛并在角上缠着红布打扫厅堂。
(六)产妇生小孩未满月.忌任何人穿草鞋走进产妇房内;否则会把奶踩干,小孩会缺奶呷。
(七)忌孕妇去摸或抱别人的小孩;否则会把别人的小孩包起,小孩会生病。
(八)忌孕妇用手去摸新郎、新娘彩礼或衣服;否则会背时。
(九)妇女怀孕后,忌在这段时间内搬房。传说搬房会得罪胎神,将受到惩处。
(十)别人家生猪崽,孵鸡崽,忌孕妇去看。如果孕妇看,今后会出问题,或猪崽生不出,或孵鸡寡蛋多。
(十一)孕妇晾衣服的地方,忌小孩从下面走过,更忌孕妇从小孩头上或衣服上跨过;否则,小孩会背时,生病。
(十二)孕妇忌把小孩生在别人家里。凡快到生小孩这段时间,孕妇不要外出。传说小孩生在外人家里,那户人家将有血光之灾。
(十三)忌在孕妇身边动土,鸣炮,放鞭炮;否则会把肚里的胎儿惊下来。俗称“惊胎”。
(十四)孕妇忌惹事生气。据说孕妇生了气,生出的小孩会性情暴躁,大哭大闹,易得疝气病。
(十五)孕妇忌跨越吊船的缆绳和牵牛的绳子;否则会延长分娩时间(即难产)。
七、房事禁忌
(一)远行前后忌行房事。行房事后走百里路者病,走百里路后行房者必死。
(二)产后百日内忌行房事。若强行房事,妇女必生病;产后十余日内行房事者,妇女必死。
(三)妇女来月经时,忌行房事,否则成血麻症(俗称阴症病),男女皆病。
(四)酒醉、饭饱后忌行房事;否则五脏反复,损精伤气。
(五)空腹忌行房事;否则大伤元气。
(六)病后忌行房事;否则病情复发.并且加重难治。
(七)妇女怀孕后忌行房事,一则属尊胎练,无附胎之患,及小儿出现胎毒、凶险、游空惊、胎牙疳等病;二则所生之儿,男必端严方宫,女必贞静、幽娴,自然长大后不犯淫佚。
(八)行房事后忌马上挥扇和喝冷茶水;否则会生病。
(九)凡操劳过度,过热,过份忧愁,过份惊恐后,忌行房事。否则,轻者则成痼疾,重者会死亡。
(十)大雷、大风、大冷、大热、日蚀、月蚀、神前、柩后、值神、祭祀之日,忌行房事。
(十一)父母病故还没有安葬前,夫妻忌行房事;否则不孝。
(十二)夫妻外出到别人家里,忌行房事;否则会败坏别人家屋场。
(十三)没有正式结婚的男女青年,忌行房事;否则女方的家庭会生气找麻烦。
八、丧葬禁忌
(一)父母病故后三个月内,其子忌剃头;否则不孝。
(二)剃头匠(理发师)死后,忌安葬到祖坟山;否则会影响风水。
(三)非正式死亡的人,如投河、自缢、难产、枪毙等死的,忌进祖坟山;无后(无子女)之人,死后也忌埋祖坟山。
(四)未满童限(十二岁满童限)的小孩死后,忌埋进祖坟山。
(五)父母病故的当年三十夜(除夕),亲友或郎女赶来祭灵时,只能烧香默哀,忌放声大哭。
(六)人死时和安埋时,忌犯重丧。据说犯重丧,家中还会死人。
(七)人死后安葬,必须在上午的时间内,习下午安葬;否则不利。
(八)人因病或其它事故死在外面,忌把死者的尸体抬进自己的家里,必须在外面打棚子停放;否则不利。
(九)人病故,去报亲友前来奔丧,只能说某某老人升天或丧寿了,忌说某某死了。
(十)出嫁的女儿病故,只能安葬在男方的祖坟山上,忌安葬在女方的祖坟山上;否则,女方的家族都会生气。
(十一)老父母临终前,忌挂蚊帐。挂有蚊帐的,都必须下掉。传说,老人死在蚊帐里,阴魂就会在天罗地网内受罪,难以超生。
(十二)老父老母死后,忌狗猫进灵堂。传说狗猫进了灵堂,死人要爬出来,后辈有罪。忌捏摸死者鼻子,否则鼻子里要爬虱子。
(十三)人死后进棺材,忌把棺盖盖实,总是把棺盖打斜,留一小缝。传说是为了防止假死而误事。
(十四)父母死后,孝女属孕妇,忌拿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鞋子、手巾等物;哭丧时忌把眼泪滴在死者身上。
(十五)长辈死后的前三年春节,家里忌贴红对联,忌扫阳尘,忌外人到家里搞文娱活动。
(十六)祖坟不实,只能用脚去踩实,忌用锄头敲打;否则,水牛会用角去拱烂坟墓。
(十七)人死后挖井(墓穴),如碰到石头,忌放炮炸岩,只能锄挖斧砍;否则会炸坏龙脉。
(十八)清明节扫墓祭祖,忌用腊肉当供品。传说,用腊肉当供品祭祖,后人会出黑子。
(十九)忌在祖坟旁栽梨头树;否则,孙子要瞎眼睛。
九、其它禁忌
(一)晚上不到公鸡叫的时候,忌公鸡提前啼叫。如果公鸡提前啼叫,预兆这家将要出现其它问题。俗话说:“一更贼,二更火,三更出强盗。”必须把这只公鸡杀掉,以求消灾解祸。
(二)晚上忌在家里吹口哨;否则,会把伤魂、野鬼引进家里,使家人遭殃。
(三)小孩子忌用手指月亮;否则,月亮公公要割耳朵,今后会得耳病。
(四)当有人走到最危险的地方或井边,忌同伙呼喊他的名字;否则,洞神、鬼怪会把他的灵魂勾去。
(五)新年忌讲不吉利的话。如某人姓史,某人姓吴,就不能叫史(史与死同音)老板,或吴(吴与无同音)老板,要叫贺(贺与活同音)老板,或富老板;否则他们要生气的。
(六)别人在建猪栏时,如有事到他家,主人给你送烟、倒茶或留你吃饭,你都要呷,忌讲不呷;否则,主人认为以后猪会发瘟,对你会生气的。
(七)木匠给别人做猪栏时,要身在其中,做好以后要在其里面休息一会才可出来;否则,主人会认为以后关不住猪。
(八)太阳出来以后,忌对着太阳钉钉子;否则,会瞎跟睛。
(九)坡上忌捡鱼,水中忌捡鸡。传说鱼到山上,鸡下水是不祥之兆。如果捡了,不是生病,就是损财。
(十)农家的猪栏、羊圈木头烂了,忌当柴烧。烧羊圈、猪栏木,后人会得羊癫疯和猪泡疯。
(十一)木匠凿猪、牛栏枋眼的木渣,只能倒不能用手抠出;否则,所养的猪牛一夜打栏到天亮。
(十二)妇女忌坐磨刀岩。传说如果坐了,要生怪胎,无屁股。
(十三)改过嫁的妇女,忌参加与婚嫁喜事,或摸嫁妆之类东西;否则,新婚夫妇不吉利。
(十四)禁忌用桐油在神龛上点灯。传说来自“目连地狱救母”,桐树挡道,就封它永远不能上神龛。
(十五)早晨出门忌第一个碰到女人、尼姑、巫师等;否则不吉利,生意人最忌。
(十六)上山为病人采药,忌碰到锄头搭耙和提畚箕的人;否则,病人无救星。
(十七)外出求财,忌每月的初五、十四和二十三出行。据说这几天是月忌日,不吉利。
(十八)忌用手指指瓜果,不然瓜果不能成熟。同时也忌小孩子手指月亮、菩萨和老人。手指老人,是对老人的不尊;手指月亮,月亮要割耳朵;指菩萨,菩萨要作怪。
十、绝对禁忌十二种筷子的用法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是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一)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二)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别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骂别人。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三)品著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四)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人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予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五)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六)迷著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著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七)泪著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八)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下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九)定海神针
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十)当众上香
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苗乡的传统是为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十一)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被苗乡人认为是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十二)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苗乡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拿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⑼ 湘西有哪些文化

湘西文化有巫族文化、土家文化、苗家文化等

湘西简介:

  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

  2. 湘西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拥有矮寨奇观景区、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坐龙峡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是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

  3.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凤凰,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

  4.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原王村镇)、泸溪县浦市镇、花垣县边城镇(原茶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