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贺龙在哪一年任起义军总指挥与谁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与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共同领导起义活动。
㈡ 湖南湘西凤凰农历四月份有什么节日
四月八是苗族复的传统喜庆节日。制是苗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每逢这一天,人们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热闹异常,人数以万计,场面宏大而壮观,人们尽情歌舞以至通宵达旦。
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㈢ 湘西土司贡茶有什么养生功效及作用
历史记载,洪武十八年,覃垕王所带领义军在抵抗明太祖朱元璋部队时,意外的在茅岩河一回带发现一种神奇的答植物。该植物外用可以消肿止痛,内服可以提神养气。也正是因为这种植物的出现,才使覃垕王抵抗朱元璋部队长达七年之久。《永定乡土志》记载:在明初大庸茅岗土司覃后把用该植物制成茶,定名为"土司王茶",并将之作为贡茶,向历代朝廷进贡。
洪武十八年(1385年)土家族人在湘西南一带发现了一种神茶,用其冲水饮用,能抵抗多种疾病,并认为这是上帝恩赐给土家人的一种奇世珍宝。纯朴的土家人为了遵照土司王的政令,特将上等神茶制成精品向土司王朝贡,故称"土司王茶"。
但因土司王茶每年产量不多,且产地崎岖难走。因此,土司王下令,此茶,只能本土买卖,不得外传,若发现私卖者,杀无赦!而此茶也成为土司王的专供,当地百姓家贮存不多。偶尔外乡人经过,想买茶也购不到。
㈣ 贵州苗民起义之中有没有来自丹寨的将领
雍正时期苗民起义
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 (1735~1736),贵州古州(今榕江)九股河地区苗族农民,不堪清朝官吏和土司的剥削压迫,在苗民包利等人领导下,为反抗征粮、派夫发动起义。包利等于雍正十三年二月,以“苗王出世”为号召,在古州的八妹、高表、寨蒿等苗寨商讨起事,遍传鸡毛火炭信,联合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一起围攻厅城,捣毁营汛。暴动迅速扩大到黔东和东南各地,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黄平、凯里等地苗民纷纷响应,起义农民增至四十余万,陆续攻克凯里、重安江(今属黄平)、岩门司、黄平、余庆县以及台拱、清江营汛。同年六月,清政府调集两湖、两广及云贵川七省兵力数万人,由哈元生、董芳率领,进行镇压。七月,又任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并调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官兵作后援。起义军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继续打击清军。乾隆帝即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总管镇压事宜,大举进攻。乾隆元年,起义军被围困于牛皮大箐(今雷公山),终因起义领袖先后被俘或牺牲,起义失败。
乾嘉时期苗民起义
乾隆六十年正月,贵州松桃,湖南永绥(今花垣)、凤凰、干州(今吉首)等地苗族农民在白莲教反清宣传的影响下,为反抗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发动起义。起义苗民提出“逐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吏)、收复地”的口号,“穷苦人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为号召,各地苗、汉、土家族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势力很快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
同年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起义军以“敌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吴八月在干州狗拜岩战役中,歼灭福宁所率六千余人,福宁仅以身免。吴半生在凤凰厅大鸟巢河一带,阻击福康安达半年之久。八月,聚集在平陇的起义军推吴八月为苗王,石柳邓、石三保为将军。清政府为摆脱困境,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九月,吴半生被奸细俘获。十二月,吴八月因叛徒出卖被俘。嘉庆元年(1796)六月,石三保又被叛徒诱至坳溪被俘。由于起义领袖相继遇害,起义军开始失利。九月,清政府委任额勒登保代替先后病死军中的福康安与和琳为统帅,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至十二月,起义军的最后据点石隆寨失陷,石柳邓战死于贵鱼坡,起义失败。
咸同时期苗民起义
咸丰五年(1855),贵州苗族农民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由苗族农民领袖张秀眉领导,又爆发了大规模反清起义。张秀眉、包大度等人,在台拱掌梅里聚会盟誓,相约于三月十五日攻打台拱厅城,杀死州吏,由此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了黔东南大部分汛堡,又经过三年转战,先后攻克凯里、施秉、清江、台拱、黄平以及古州、都匀等府厅州县城。咸丰七年二月,大败清军于都匀附近的丁家堡,迫使贵州提督孝顺自杀。翌年,张秀眉领导的起义军控制了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并设立官职,收回屯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此期间,贵定苗族农民在潘名杰兄弟领导下也揭竿而起,多次进攻龙里、贵定、贵阳等城镇,不断打击清军。九年八月,起义军攻克瓮安县城,十年一月,攻占平越州(今福泉)。同年,黔西北苗族农民在陶新春领导下,以赫章、毕节及云南镇雄三县交界处为根据地,配合太平天国曾广依部进攻大定府城,并包围毕节县城。同治二年(1863),岩大五与贵定苗族起义军以及太平军合围贵阳,不克。岩大五率部向安顺、大定两府地区进军,并以此为中心与清军交战。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乃集中兵力镇压起义。同治五年湖南巡抚李瀚章派兆琛、李元度等率湘军两万人入黔,包大度、九大白等率众抵抗。清政府改派席宝田代替围剿不利的兆琛。此后,苗族农民起义转入艰苦斗争时期。七年,清政府集中湘川黔三省兵力,由席宝田、唐炯、张文德分率三路围攻起义军。十一年夏,九大白、包大度、陶新春等起义领袖先后牺牲,张秀眉、岩大五、高禾、杨大六等相继被俘。至此,坚持十八年的贵州苗民起义宣告失败。
㈤ 苗族的风俗习惯:
以上节日中只有斗牛会苗族有,其它几个都不是,斗牛会是好多民族都有的 ,多数地方都过“花山节”“采花山”。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㈥ 有哪些和何应钦一样籍贯是贵州的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多 同 (西汉时人),西南夷夜郎人,世居夜郎,有精兵十万人,治诸小邑。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唐蒙上书请开发西南夷,武帝任唐为郎中将,领士卒千人及辎重部队万余人从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谕以威德并厚赐之,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设犍为郡,修筑西南夷道,夜郎侯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夜郎侯始倚南越,元鼎六年(前111)汉灭南越,夜郎侯遂入朝,汉封以夜郎王,赐印绶。
杨 粲 (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字文卿,小字伯强,播州杨端第十二代孙,杨轼子。幼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杨轸掌播州,将治所由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老城),委托杨轼主持政务,轼招来蜀中文士教授族中子弟,播州始兴习文之风。故自幼而熟习儒家经典,尤精《大学》。嘉泰初年(1201~1204)袭任播州安抚使职。开禧二年(1206)四月,四川制置使吴曦叛宋降金,次年一月,自称“蜀王”。二月杨粲拟出师四川,援助宋将杨巨然、李好义讨吴,兵未启行,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遂献战马三百匹、黄金白银上万两,以助边防之用。并向宋帝进言“大举北伐,以雪先耻”。是时,南平夷目穆永忠,乘国事动乱,大量侵占“公家田”,遂率兵“斩永忠,归其田”。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立,亦兴师问罪,“败其父于滇池(今四川会理一带),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使播州领地扩展到赤水河畔。播州下州首领杨焕(粲族弟)违背“摒弃干戈”盟约,抄掠界上,粲遣兵诛杀杨焕,并将其掠夺的土地和赋税归还珍州(今桐梓以东地)。其施政宽和简要,不苛求于民;武备则寓兵于农,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又崇尚儒佛道三教,肇修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多处,“士类羽流,皆称其乐善而种德,喜儒而好礼”。晚年作《家训》十条刻于石,即“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佞,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身体力行,为子孙楷模。故主政播州30余年,社会稳定,财富增多,文化教育发展,史称“播州盛世”。后官至武翼大夫,累赠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卒于绍定年间(1228~1233),赐庙号忠烈,追封威毅。葬今遵义县永康乡之皇坟咀,其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 勉 (1334~1385),侗族,又名吴面儿,黎平潘乡人。幼家贫,给人放牛为生。洪武十一年(1378),聚众起义。6月占领靖州。在零陵、九里岗等地多次击败明军。洪武十八年(1385)以反对土官、流官圈占土地为号召,义军扩大到20万人。以今黎平、榕江为中心,控制黔、湘、桂交界广大地区,建立农民政权,被公推为“铲平王”。同年八月,明王朝调集30万大军镇压起义。十一月,及其子吴禄在上黄战役中被俘,壮烈牺牲于南京。
韦同烈 (?~1451),贵州兴隆(今黄平南)苗民,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领导苗民起义,围攻兴隆、平越、新添(贵定)、清平(凯里西北)诸卫。景泰二年(1451)四月,义军攻占兴隆,被推为苗王。后因明军两路夹击而败退香炉山。明军分三路围攻香炉山时,义军据险激战50余天,终因官军赶制土炮轰击6天,义军伤亡惨重,房屋被毁万余间,遂有人动摇叛变,将韦同烈等缚送明军。香炉山陷落,义军战死3480余人,被俘2200人。
韦翁同 (?一1451),苗族,都匀卫合江州化从人。宣德九年(1434),领导苗民抗粮,并杀死催粮之副长官张勉,后举义。拦袭官军,鼓动附近53寨苗民一起抗税,获得广西韦万良等声援。正统十三年(1448)10月,明王朝调贵州兵征战云南麓川时,他趁机联合镇远苗民进攻新添、清平、平越等卫。次年攻焚靖州、五开、铜鼓诸卫屯堡,并逼近贵阳。朝廷遂令征麓川大军回师围剿。义军败退香炉山。景泰二年(1451)官军攻破香炉山,被俘后押送北京杀害。
杨应龙 (1551~1600),播州杨端第28代孙,杨烈子。明万历元年(1573)二月承袭播州宣慰使,因征调有功,加封骠骑将军。万历十四年(1586)因献贡赐飞鱼服,授都指挥使。因其用诛罚立威,多有怨声。万历十八年(1590)贵州巡抚叶梦熊、巡按御史陈放上奏力主查办,因四川巡抚李化龙为调播州兵防守松潘(明松潘卫,今四川阿坝州松潘县),“暂免勘问”。嗣因其妾田雌风谗其妻奸淫,杀妻张氏及其母,妻叔张时照等上告其谋反,诏命川黔两省会审。万历二十年(1592)赴重庆受勘,主审议斩,乞以20万两银赎罪,未允。适因倭寇侵朝,遂请领播州兵抗倭援朝,诏准,师已启行,复又作罢。次年,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欲提他究办,不赴,王派参将郭成、总兵刘承嗣领兵来逮捕他,至娄山关,被其部据关苗兵击败。万历二十二年(1594),兵部侍郎邢蚧总督川贵军务,又令其出播听审,许保其性命,经水西宣慰使安疆臣劝说,始愿至松坎听审,并愿交出肇事者、献罚金。万历二十三年(1595)五月,重庆知府王士琦主审,判其交出冲杀官军主犯黄元等12人,验明并处斩于重庆;处赎金四万两银,将次子杨可栋作人质,羁押重庆府,追缴赎金;仍革其职,由长子、杨朝栋代理播州宣慰使。后可栋死于重庆狱中,府衙令纳金领尸,他抗言:“吾子活,银即至矣!”并一面遣千僧去重庆为子招魂;一面置关据险以拒官兵。万历二十四年(1596)七月,出兵焚草塘、余庆,掠兴隆(今黄平)、都匀,围黄平(今旧州),袭偏桥(今施秉),屠杀仇家宋世臣、罗承恩等。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派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领兵三千讨伐,被其诱歼,江东之被罢官。六月出兵陷四川綦江,歼守城官兵三千,杀明将房嘉宠、游击张良贤等。十月,明神宗赐兵部右侍郎李化龙尚方宝剑,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兵马,集兵十四万,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分八路围攻播州,六月六日,攻破其大本营海龙囤,杨应龙在囤中自焚身死,年49岁。杨氏领播州凡29代,长达725年的历史遂告结束。
李世杰 (1716~1794),字汉三,一字云岩,黔西县人。出身官宦家庭。20余岁捐赀人仕,官江苏常熟黄泗浦巡检,为总督尹继善、巡抚庄有恭赏识,升为金匮主簿,寻报捐泰州知州。越五年迁镇江知府。乾隆三十年(1765)迁安徽芜湖道。三十六年(1771)擢四川按察使。后历官湖北布政使、广西巡抚、湖南巡抚、河南巡抚、四川总督。乾隆五十年(1785)赴京受奖赐,次年调任两江总督。嗣后又调四川,后离川赴京,授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五十五年(1790)因病告老回黔西。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1779~1782)回黔西服母丧时,曾创文峰书院,捐田50余亩作学田。又修开元寺,立东山石屏,培葺王公(阳明)祠,重修魁阁和文峰塔。为官50余年,勤政爱民,备受乾隆器重,先后赐《御制诗》、《时晴斋法帖》及福字如意、寿杖、朝珠、珍珠手串等。乾隆五十九年(1790)病逝于黔西,乾隆皇帝亲撰《御祭碑》文,赐谥“恭勤”。墓葬于今黔西县城15公里的平坝乡扯泥坝村。著作有《世杰秦议》、《家山记事诗》、《南征草》等。
石柳邓 (1737~1796),苗族,松桃厅大塘人。出身贫苦,佣工为生。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二月,与湘西苗民石三保、吴八月等密谋反清。次年(1795)正月十三日,在大塘大寨营起义,石三保等响应后,二月初率义军围攻松桃厅城,苦战3昼夜,一度攻人城内。铜仁、镇远等地苗民纷纷响应,义军控制黔、川、湘交界广大地区。清廷令福康安等调集黔、滇、川、湘四省10倍于义军的兵力,分进合围。义军殊死反击,终寡不敌众,先后放弃盘塘坳、柳皮寨、臭脑,主力向湘西边境转移。嘉庆元年(1796)冬,与湘西义军退守平陇。平陇失陷后,率部突围至贵鱼坡,在阻击追兵的战斗中受重伤而阵亡。
韦朝元 (1768~1797),布依族,又名德明。南笼府(今安龙县)人。嘉庆二年(1797)与王囊仙等人利用宗教发动、组织群众,在南笼发动起义,以王囊仙为“皇仙娘娘”,自为天王玉帝仙官,其他人为丞相,总兵元帅、军师等,以洞洒寨为京师,当丈寨为仙城。声势扩至黔西南、黔西北广大苗族、布依族地区,并影响到云南、广西两省边地。后清廷调大军围剿义军。8月,义军大本营洞洒寨等失守,不幸被俘,同年十月,在北京就义。
王囊仙 (1778~1797),女,布依族,又名阿崇、阿秀、阿从。南笼(今安龙县)洞洒寨人。出身贫苦,幼丧父母,因行巫治病,人称“囊仙”(布依语仙姑)。嘉庆二年(1797),与当丈寨韦朝元(又名阿信,外号七绺须)等,以宗教组织群众,于南笼发动布依族群众起义。义军设总兵、将军等首领。先取南笼普坪,进围府城,后转攻册亨、普安、新城(今兴仁)、永丰(今贞丰)等县城,围归化厅,定番、长寨告急,省城戒严。清廷遂飞檄云贵总督勒保率官军“进剿”,先后夺回关岭、归化坝阳,解新城、南笼之围。八月,官军解捧蚱之围后,分八路进攻义军根据地。义军虽力战,但因敌偷袭而不支,纵火自焚营寨,王囊仙、韦朝元等2000余人被俘,后押送京城杀害。起义遭受失败。
杨 芳 (1770~1846),苗族,字诚村,松桃厅城关人。幼家贫,好读书、习武。16岁应试不售,遂入伍充书识。乾隆六十年(1795),因侦察湘黔苗民起义提升为台拱营守备。嘉庆二至四年(1797~1799),随军清剿鄂、川、陕白莲教义军,有功,升下江营游击。五年(1800),截击义军杨开甲等部,升广西新泰协副将。六年至七年(1801~1802),在甘肃追剿“黄号”等义军,升陕西宁陕镇总兵。、十一年(1806)初,调任固原提督。因宁陕镇兵变坐驭兵不严之罪,谪戍伊犁。不久赐还。十五年(1810),任广东右翼镇总兵。十八年(1813)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攻司寨,破滑县;杀义军2万余人,加提督衔赏云骑尉,授西安镇总兵。后调汉中:镇总兵;升甘肃提督,调直隶、湖南、固原提督。道光六年(1826),奉令随长龄、杨遇春进疆讨伐张格尔,领兵首战告捷,攻下柯尔坪,又收复沙布都尔、阿瓦巴特、喀什噶尔、和阗。九月,杨遇春奉召入关,代理参赞。十二月,用计生擒张格尔,歼敌殆尽,诏封三等果勇侯,加太子太保衔。九年(1829)应召进京,道光帝召见二十余次。道光十三年(1833)调任四川提督,因平定彝族起义而晋封一等果勇侯,亦因彝民起事而被撤职。十六年(1836)为平定湖南镇筸兵变,起用为总兵。十八年(1838)提升为广西提督、湖南提督。二十一年(1841)清对英宣战,任参赞大臣,在广州积极筹划抗英战事,亲自在凤凰岗督战。因接受英方停战通商的要求,受到斥责和处分。奕山到任后,建议“以守为攻”、“持重勿浪战”。《广州和约》签订后仍留守广州,后因伤病回湖南提督任。二十三年(1843),告老退职还乡。二十六年(1846)病逝于松桃土屯家中。著有《平平录》等书十余种,撰有《果勇侯自编年谱》。喜书画,其字笔力劲健;其画有墨竹图传世。
张日晸 (1791~1850),又名日暄,字东升,号晓瞻,清镇县人。幼丧父,家贫却能苦读。嘉庆十年(1805)考取秀才,又以榜首肄业于贵山书院。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御试第一,人翰林院,散馆一等,授编修,参与《大清一统志》纂修。道光元年(1821)至三十年(1851),先后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湖南、河南乡试正考官;叙州知府,成都知府,建昌兵备道,浙江盐运使,湖北、四川按察使,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为官清廉,体恤民情。任叙州知府时捐银千两办励节堂。任河南布政使时,捐钱3万贯以救灾民;捐银7000两修建城阁、书院等。诗文书画均佳,著《庶常集》2卷,《编修集》1卷。好书画,绘有《篝灯课子图》等多幅;手书有《训子锁言》一帙。
马河图 (1802~1864),回族,又名小双,盘县大坡铺人。1858年11月,与张凌翔率回民起义于普安厅大坡,组建白旗军,进占亦资孔城,提出打富济贫口号,义军扩大至2万多人。1862年先后攻占盘县、普安、晴隆、兴仁、贞丰等县城,控制黔西南大片地方,采取“保行商、禁残杀”,减民负担等措施,建立政权,被推为元帅。1864年官军实行“剿抚兼施”,义军都督马忠叛变,其率部拒守兴义城月余,同年11月28日率众突围时牺牲。
包大度 (?~1873),苗族,姓龙,名包桠,施秉县双井区新城镇平寨村人。出身佃农家庭,幼好打抱不平。咸丰四年(1854)秋,抗拒缴纳田赋,杀死官差。咸丰五年(1855)三月参加张秀眉起义。先后率队占据凉伞屯、新城、施秉县城。提出“不杀一个好汉人”的口号。在占领地区实行“分田而食”。咸丰六年(1856)八月,与张秀眉攻下台拱。又袭取黄平州城、攻占镇远府卫两城。曾北出施秉,联合号军围石阡,攻余庆,东进铜仁,抵抗川、楚官军的联合进攻。同治七年(1868),清廷调集川、湘、楚几省军队镇压苗族义军。次年初,诱敌深入,调集各路义军在黄飘大坳设伏,经三天两夜激战,全歼荣维善、李元度、黄润昌、邓子垣等部湘军,并乘胜反击,恢复失地。同治十一年(1872),在凯里西南牛角坡激战中被围,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党史人物
邓止戈(1096年12月~1991年11月),又名邓国忠,别名余泽平,出身于四川省筠连县手工业家庭,高小毕业。1927年8月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贵州省第一届省工委委员、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红军十八师新兵团参谋长、陕北公学大队长兼军事科主任、贵州省工委第二届书记、华南局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室研究员、华东土改工作团委委员、华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西南服务团四支队政策、西南革大教育长、西南局党校副校长、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副校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四川省社科院顾问、省政协常委,副省级干部离休。
㈦ 乾嘉年间爆发的苗民反清起义是怎么回事
湘西、黔东北甚川东南(今渝东南一带)至一带苗族纷纷起而响应。因这次起义发生在清代乾隆、嘉庆之交,故史称“乾嘉苗民起义”。
1795年(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贵州省松桃厅大塘汛大寨营苗族石柳邓与湖南省永绥厅黄瓜寨苗族石三保等人,聚集于湖南省凤凰厅鸭保寨副百户吴陇登家中,与吴八月、吴半生、吴廷举等人,在清朝的民族压迫和大量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共同商讨起兵反抗。他们提出:“驱逐客民,夺还苗地”的口号,商定于农历正月十八 (2月7日)联络毗连的松桃,永绥、凤凰、乾州四厅的苗寨共同起义。这是湘、黔、川三省边区苗族在改土归流以后,因流官继续欺压百姓和清朝地主兼并土地的必然结果。
因石柳邓为起义进行的准备活动被官府发觉,所以松桃大寨营起义被迫提前于正月五日爆发,此后的几天之内,石三保在湘南永绥厅黄瓜寨,吴半生在凤凰厅苏麻寨,吴陇登在鸭保寨、吴八月在乾州厅坪垅、吴廷举在三岔坪,亦均先后起来斗争。
起义军曾攻下乾州厅城,先后包围松桃、永绥、凤凰厅城。他们攻打清军据点,夺回耕地,严惩作恶的百户及地主,与前来镇压的清军相持约2年之久。清朝剿抚兼施,在征调7省18万清兵大军压境的基础上,又笼络收买起义军个别领导中的动摇分子,并分化瓦解友军;加上起义军武器简陋,组织性与外界联系较差,势单力薄,各自为战,很容易受到分割包围,因此一些据点先后被清军占领。石柳邓率所部转入湘西后,曾与各路义军分别迎击来犯的清军,经乌巢河谷战役,吴半生、吴八月、石三保等先后被俘。1796年 (嘉庆元年)七月十五日,义军占领达1年5个月的乾州厅城失守。十一月中旬,石柳邓与吴八月之子吴廷义等领导义军退守石隆寨。次年正月三日,在清军四路围攻下,起义军宁死不屈,取得击毙清军守备、千总、把总的战绩,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清政府在镇压乾嘉起义以后,在苗疆修复“边墙”150余公里,建碉堡、哨卡、关口1100余座,招屯兵7000人,备战练勇1000人,实施“屯田养勇,设卡防苗”的政策。屯田制度的建立,不仅掠夺了苗民的田土,压制了苗民的自由,后来屯租剥削日重,导致了此后再一次爆发的“革屯运动”。
清朝对西南苗民的起事,前后动员了七省的兵力近八九万人,耗费白银九十五万多两,损失一百一十多位将官,包括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两位乾隆爱将,也是因为平苗乱而劳累死亡。
㈧ 赞美湘西的文章
里耶古镇
邂逅里耶,是一个偶然的缘分,也许正是这种偶然,才有着一种意外的惊喜。
从长沙到吉首,如果去里耶,距离会要近些,可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里耶,而是龙山县城。翻过逶迤连绵的盘山公路到达一片宽阔的高原平地,在这个湘西北边陲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鄂湘渝三省交界之处,建有两个县城——湖南龙山县和湖北来凤县,两个县城的交界处就是一座几十米长的桥。在这座美丽的县城龙山县工作完成后,本来是要直接回长沙的,可有人提出来去里耶看看,去看那个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的里耶古镇。龙山县城在龙山的最北端,而里耶在龙山的最南端。于是,只好沿着湘渝交界的公路从北往南走。
颠簸的山路,5-6个小时的车程,穿行在乌龙山大峡谷之中。有人提出疑问,跑这么远的山路专程去看那么一个小镇值不值得。而在我心中认为是很值的。
且不说古镇的风景会怎样,光是穿行在乌龙山峡谷中,那迷人的景象就令人流连。《乌龙山剿匪记》中那片神秘美丽的地方一直只是在梦中萦绕,如今已经悄然真真切切的穿行在神秘的乌龙山大峡谷中了,那种心情自然是格外兴奋。路的两边高处是莽莽苍苍、蜿蜒秀丽的山石险峰,路的下边是如玉带盘缠绕的清澈的河流,有时是悬崖峭壁,险象环生,有时是曲径通幽,郁郁葱葱的高丘林荫,可见到小块的梯田,散居在山中的苗家木屋。头上是白云悠悠,山中是鸟语花香,令人忘记了山路颠簸的辛苦。
5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视野豁然开朗起来,宽旷的平原上,金色的秋阳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稻浪滚滚,瓜菜连畦,让人忘记这是在湘西了。路边的房屋也渐渐多了,直觉告诉我,里耶到了。
但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片现代的房屋建筑,三四层高的楼房,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施工,而有的是已经停工,没人居住,也没完全建好。难道这就是古镇?同行的龙山的朋友说,这是里耶的新城开发区,划出这片地对外招商,但是招商的效果并不好,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
几分钟的车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古镇。
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土家风格的民清建筑,雕花栏杆的古老木屋,古风荡漾的商号招牌,让人沉醉在厚重的历史中。然而这里没有象凤凰古城那样的游人的喧嚣,没有急匆匆赶路的人群,只见斑驳的老屋前,悠闲得坐着几位老人,或品茶或叼着烟袋闲聊,有的在老屋里悠闲的做着自己的家事。
大凡称之为古镇,往往是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太久,在散发淡淡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弥漫着浓郁的原始风味。漫步在里耶的青石板路上,我的感觉是,里耶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得太久太久,她一直还沉睡在明清小说的意境里,如果还这样沉睡下去,以致若干年后会慢慢的让人遗忘。
然而,2002年的初夏,一口古井的发现,一下惊醒了一个2000多年的梦,激发出了这个养在深闺隐山居水的湘西古镇的激情。
这是一口古井,是一口会说话的井,一口能诉说两千多年前历史的井。
2002年,里耶古城的发掘中,这口古井一次性出土秦代简牍近3.6万枚,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出土的秦简总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井”,其简文有10余万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简牍的时代皆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时期,纪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一年不少。里耶秦简是继1975年、1989年云梦秦简、1979年青川郝家坪战国秦简、1986年放马滩秦简、1993年王家台秦简发现后最重要的、数量最庞大的一批秦简(上个世纪发现秦简的总量不过2000枚),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朝的历史记载只有只字片言,里耶秦简极大弥补了秦史空白,复活了秦朝历史。
同时的挖掘中,里耶数百座古墓葬群与这座古城同时重见天日。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多座古井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内外,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统。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考古专家们的一致共识,使里耶——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一跃成为“中华第一古镇”,“湘西历史上不是蛮荒之地”。
行走在里耶,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心灵漫步。不时感受她勃发的历史气息,你可以浮想联翩,你可以寻觅那岁月封尘的记忆。“里耶”的含义是土家语“辟地”的意思。相传开发之初,土家先民从渔猎转入农耕,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几千年前,这个隐居大山之中的古城,又遭受过怎样的战火洗礼?从古城出土的建筑材料、陶片、青铜兵器以及生活堆积物来看,里耶古城是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城堡,用来开疆辟土和抵御秦国的进攻。战国末年,秦国大军从乌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军被迫东迁,这座古城就被放弃了。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是谁把那么多完整的秦简沉埋在一口井里。
这口井出土的洋洋数万卷秦简是迁陵县的县丞所留下的官方文书。查阅资料中知道,保靖县在古时候一直叫做迁陵县,今天的保靖县城关镇仍然叫做迁陵镇,这个名字能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自有她厚重的历史底蕴。而现在属龙山县的里耶镇的南边是酉水河,酉水河的另一边就是保靖县的清水坪镇。也许里耶镇在两千多年前当是保靖的辖区,也许,里耶镇还是保靖县(迁陵县)的县城,就算不是县城,两千多年前的里耶镇也是迁陵县的一个重镇。
迁陵县的县丞在始皇帝的统治下,战战兢兢,虽天高皇帝远,却也不敢怠慢,所有的官方文书皆做得一丝不苟,连一些日用的账目也记得清清楚楚,等待着始皇帝随时传阅。
有一年,秦相吕不韦被始皇帝罢黜后,放逐到巴蜀时曾路过迁陵县,他在那里盘恒了数日,县丞曾把自己收藏的文书账目拿给被免了职的吕相过目,吕相看后对县丞赞不绝口,说要是始皇帝看到这些文书定会给县丞加官进爵,县丞听后,更是把这些竹简当成了宝贝。始皇帝当然没有时间去看一个小县丞的日用记录,他有许多军国大事要去思考,于是,那些写在竹简上的记录被县丞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官衙的书记室里,而且,每天都有一名小官吏用一块橘黄的丝巾去拂拭竹简上的灰尘。
秦始皇统治下的秦朝用高压和苛政来统治百姓,那么,他治下的百姓当然也没有幸福生活可言,为了生存,他们定然会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只是众多起义的百姓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例证。
一个漆黑的夜晚,迁陵县丞如平时一般,办完公事,锁好官衙大门,回到自己家中,与自己的妻子儿女共进晚餐,那天,县丞的心情颇好,他的小妾还陪他喝了几杯酒,就在他稍有醉意的时候,一个守城门的衙役匆匆闯进了县丞家的大门,这是从来都没出现过的事情,县丞正准备怒斥衙役的时候,却被衙役带来的消息吓呆了。
原来,迁陵县的乡民不甘始皇帝的欺压,一个平时颇有名望的乡农,或姓田、或姓石、或姓彭、或姓向的,登高一呼,从者趋之若鹜,趁着天黑,攻上了县城的码头,正朝着官衙冲来。县丞是个胆小羸弱之人,也是个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逃走,但他还想着再回来做他的官,那么,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是万万丢不得的,于是,他果断下令,把数万卷的竹简全部扔进书记室门外的一口防火井里,再推倒书记室的泥墙,把水井堵死,匆忙之间,衙役们把县丞的小儿子每天背诵的九九乘法口诀表以及一些尚未使用过的空白竹简也扔进了井里,一直保存到了今天。县丞是亲眼看着衙役们把古井封好后,才卷了细软、带了官印,仓皇出逃。
县丞这一走,就没再回来,因为,起义的乡民们早就控制了所有的舟船,在那时的湘西大山里,没有了舟船就如同被砍掉了双腿,为了争夺一条生命之舟,县丞和他的衙役们在县城的码头上与造反的义军们激战了一场,当然,战斗的时间并不长,养尊处优的县丞和他的家人、衙役们瞬间便全军覆没,黑暗中,县丞没有看清是谁杀死了自己,懵懵懂懂地到阎王处做了一个糊涂鬼。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起义,虽不是轰轰烈烈,却给后人们留下了一把开启秦王朝大门的钥匙,可惜,历史没有记住这个没有星月只有呐喊的夜晚,仓促间,县丞也没有把这次突发的战事写进他的竹简里。那晚,愤怒的义军杀光了所有的官差,一把火把官衙烧成了白地,于是,被县丞埋藏在防火井里的数万竹简一直沉睡到了公元2002年,而这数万的竹简能让今天的你我一抬腿就能走进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
这样一段想象的故事已经无从考证。然而,悠悠酉水河还在,千年酉水,流淌着千年历史,见证了古镇的兴衰。
里耶城外的酉水河,发源于湖北宣恩,流经重庆,从里耶注入湖南,再在沅陵汇入沅江,全长1200余里。也正是这条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酉水,以其丰富的资源养育了我们的土家和苗家先民,诠释着里耶古镇的的悠久与辉煌,在时代的变迁里见证了里耶岁月的沧桑。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其《白河流域几个码头》一文中对里耶有过这么一段描述,“白河上游商业较大的水码头名‘里耶’。川盐入湘,在这个地方上税。边地若干处桐油,都在这个码头集中。” 沈先生所称的“白河”即现今的酉水。银带似的酉水从南面绕过里耶镇后转向东流去。
古镇还是那个古镇,酉水还是那条酉水,历史和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会随着清清酉水河而流逝,一去不复回。
随着水运交通的淡出,很多靠水运的城镇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就象里耶。
然而,古镇的文明却永远不会被历史抹去。古老的里耶已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美学诸方面结合得尽善尽美,她是精美之作,也可以说是人类创建的和谐之作。秦简的发现更增添了这个古镇的神秘。
这趟意外的里耶之行,我一直觉得是非常值得的。里耶,已深深地在我记忆里。
㈨ 黄公辅是南明抗清义军领袖,早期奋斗了很久才中了进士,他什么时候中的进士
黄公复辅(1576年~1659年),字振玺,别字制春溥,新会杜阮镇杜阮乡(今属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明朝官员、南明新会抗清义军领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福建浦城知县时,调任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奉旨巡按下江,亦有政绩。以疏劾太监魏忠贤,被撤职回乡。崇祯朝起用任湖广布政司参议、湖广参政,分守湖南宝庆,奉命征剿湘西、湘南“瑶乱”有功,受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