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田浩湘西

田浩湘西

发布时间: 2021-03-06 16:07:48

㈠ 名人写湘西的诗文

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作者 柳宗元

林壑盘纡松径深,华台暇日暂登临。

云开楚岫千重出,日落苍梧万里阴。作者 张嵲

远山未释云,近山复垂雨。清风飒然下,吹落何处所。虽为湘中客,湘西不屡来。晨舟冒雨过,晚櫂乘风回。看山亦何有,要落渔樵叟。我虽甚爱之,可暂不可久。吾弟之于画,赵遥殆能事。好作渡湘图,他时寄离思。 作者 赵蕃

㈡ 湖南有哪些艺人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民族声乐博士学位。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委员。

㈢ 求写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凤凰的文章一篇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来历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历史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战国 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汉文化已影响到这里。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

汉朝 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

三国 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

西晋 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

南北朝 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

隋朝 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

唐朝 初为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凤凰又属麻阳县。唐武后垂拱三年,凤凰从麻阳县分出,次年设渭阳县,县址设黄丝桥,即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属锦州卢阳郡。

宋朝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改渭阳县为招谕县。宋神宗熙宁八年,废招谕县,复置麻阳县,渭阳又划归麻阳县。

元 朝设五寨司,属思州安抚司。这是土司政权时期,由本县少数民族的统治人物执政,五寨司设在今凤凰县城。

明朝 承元制,设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都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永乐三年,置竿子坪长官司,仍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隆庆三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

清朝 顺治三年,清朝为了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设镇竿协副将。清康熙三年,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将镇竿副将换防驻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在凤凰山的原凤凰营地设置通判。通判本应管理地方行政,但当时土司大权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属兵备,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通判升为同知。嘉庆二年,凤凰厅升为直隶厅,属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凤凰光复。

民国 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

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直至如今。

建筑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美食
湘西凤凰姜糖, 凤凰血粑鸭子, 酸汤煮豆腐,苗家酸鱼,苗家的火烧食,农家菜豆腐,酸辣子炒沙萝菇,湘西糍粑,湘西腊肉, 凤凰酸萝卜,蕨菜炒隔年熏腊肉

工艺品
这里的织锦、蜡染、扎染、银饰等做工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姐艺术,但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像便出现在你眼前。最后再做些防止脱麓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便告完成。

织锦主要体现土家族风格,手工编织,作工精细;比扎染和蜡染制作时间较长。

古城区内银饰较多,作工精巧,款式多样。这里的银饰分老银和新银。老银从民间收集而来,无论在作工和设计上都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这里一般以苗族银饰为主,这样的银器价格较贵。新银,现代加工及设计,都具有标准含银量,因款式和做工不同而价格不同。

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民间剪纸, 编织花带等。

旅游禁忌

1. 不要打张开的伞进别人的家。
2. 不要随便踩别人家的门槛。
3. 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男女不能同房住宿。
4. 到苗族家里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脚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龛方向)。
5. 苗寨里尽量不要和已婚妇女套近乎。
6. 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随便吹口哨(召鬼)。
此外,在凤凰古城内是不通行硬币的,进入古城前最好准备一些纸币。

景点介绍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 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
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沈从文故居 --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
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先生1902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希龄故居--
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9年6月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南长城沿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边关、营盘和哨卡,以防苗民起义。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如今这一线还依稀可见碉堡、炮台和边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 、汉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南方长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实体遗存,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朝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

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坐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
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
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

凤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苗、土家、汉三族为主,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73.26%,汉族10.75万人,占27.74%。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是凤凰古城最古老的民族。远古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远古骧蔸部落的仡熊仡夷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两个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组成。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渊源,凤凰古城土家族据考证,可能是:廪君蛮巴人后裔。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是一个较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隋代称“岳左”。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㈣ 男孩,2014,09,20,出生,听说贵公司取名是行家麻烦您给我家宝宝取个名 出生在湖南湘西,姓

凤鸣 国文 一恺 伶亮 昱阳 康奂 涵森 冬豪 昱桀 情林 景涵 令生 浩杰 伯浩 可玉 一祥 华钫 昱轩 佩洋 泽炎 景博 显轩 睿涵 加涛 十辉 祥宇 宇飞 浩睿 义霖 宇兴 宸野 朗汐 博轩 佳琪 卓啸 铭轩 子谦 泽劲 圣霖 博萱

㈤ 湖南人祖籍一般都在江西,那本来的湖南人都去哪里了

我的故乡在河汊密布、两条大江冲击而成的江汉平原。在我小时候,同村有位瞎眼的爷爷,家乡的风俗是瞎眼的人学习算命的技能,后来,瞎眼爷爷在县城名为“瞎子街”的地方为人算命,其实他二胡拉的好听,可惜他父亲阻拦他进入剧团。在古希腊,先知也是瞎眼的,瞎眼的人算命,也算是历经约三十个世纪异域的回声。

算命的同时,瞎眼爷爷也承担保存亲族文化的职责,虽然族谱并不在他手上,但是他心里有同姓的源流。他告诉当时我们几个小孩说:我们最早的祖先叫做鲁毕荣(拟音,具体如何写已不可考),明洪武年间从江西来到湖北,本来先落脚天门,后来才搬到现在所在,在天门还有宗亲的祠堂。当时年纪尚幼的我们只留下模糊的印象,不知真假。后来慢慢读到相关的史书,才印证瞎眼爷爷所传不虚,可惜再去找瞎眼爷爷的踪迹,已无可再次印证,可能他已经去世,徒叹奈何。

至于迁入京山的家族,据1933年《黄氏宗谱》序中记载:“我祖兴一公,旧居沂水,率妻徐氏负子普京迁京邑”。明中期文学家公安三袁,追溯祖源,亦可以追溯到明初,三袁先祖作为军户迁徙到公安屯田。张居正的先祖,则是从朱元璋祖居地凤阳迁徙而来。

捕捉漫长历史记载细节,能从中得到自己祖先变迁的源流,读者诸君,看完此文,有没有拿起史籍追寻自己由来的打算呢?

㈥ 血色湘西大结局是什么

血色湘西大结局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竿子营那粗犷的山野情歌中,一个个女人背着回自家男答人的遗体,向山下的家园走去……

血色湘西最后一集剧情简介:山势渐高,山路渐陡鬼子被龙太爷带到了天坑边。龙太爷抱着重孙子毅然跳下天坑,愤怒的众乡亲朝站在天坑边发呆的日本鬼子猛扑上去,好几个鬼子猝不及防,被拦腰抱住,一同摔下了天坑!

目的只有一个:杀日本鬼子! 长长的排队浩浩荡荡,顺流东下,古老而粗豪的放排号子声中,数百汉子,势不可挡。而此时,在天坑岭的各个山落,雷达守卫队、山民们严阵以待,目的也只有一个:杀日本鬼子!

(6)田浩湘西扩展阅读

《血色湘西》以展现湘西民俗民风,并将爱恨缠绵的儿女情长与抗日救亡的国家命运连接起来,让该剧的整体脉络厚重而丰富。这部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原创的大戏,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湘西的彪悍民风、秀美山色,更是一段热血豪情和感人至深的卫国史诗。

电视剧以1939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为背景。湖南成为正面战场的前沿,中共党员童莲承担了向湖南前线运送抗战物资的特殊任务。童莲争取到了湘西竿民的支持,但是有世冤的排帮却不肯放物资过境,还上演了一场“天坑赌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血色湘西

㈦ 电视剧《血色湘西》结局

穗穗爹晚上护商队通过天坑岭,遇到麻大拐带人来劫货,黑暗中,穗穗爹一枪将专麻大拐打死。属
为了给义父报仇,三怒带领排帮所有的兄弟前往雷公寨寻仇,准备血洗雷公寨。为了不让寨中乡亲与排帮火并,穗穗她爹在路上堵住石三怒,然后一命换一命,一火铳自己将自己打死,算是给排帮和三怒有个交待,保住了一寨的安危。
从此穗穗和三怒分道扬镳。
之后,美国人在麻溪铺的山坡上建立了盟军的秘密雷达站,指挥盟军飞机轰炸日本。
日本军队开进麻溪铺,伺机炸毁雷达站。
在与日本人的搏斗中,月月和耀武被日本人关在房子中被火烧死。
童老师和雷达站的美国技师为了保证雷达通电运转,用身体当做导线被电打死。
穗穗带领九弓十八寨的乡亲与日本人战斗,危及时刻,三怒带领排帮的兄弟加入战斗,用身体挡住射向穗穗的子弹而死。
战斗结束,全部死了,就穗穗活了下来。

㈧ 湘西赶尸和苗人下蛊,现实中土司制度下的湘西民俗有什么

土家年

苗族也有苗年,龙船节等节日,场面浩大,热闹非凡。

总结

土司制度在我国延续了近八个世纪,先后经过了五代、宋、元、明、清。在这漫长的岁月之中,传承并繁衍出了自己所特有的民俗传统与文化。从衣食住行到歌舞曲艺,湘西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早已自成体系。

土司制度之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并长久的存在,是由于政府抓住了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内部的结症,把握住了支撑南方蛮夷内部平衡的那一杆称,并将土司势力为己所用。尽管明朝后期土司渐渐脱离掌控,但土司势力确实为我国抗击倭寇和其他入侵势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如今土司制度已经消亡,但是土司制度留存下来的民俗文化却依旧灿烂,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肉,显示出了自己特有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