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敢叫日月换新颜,出自那首诗谁写的
原句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主席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七律·到韶专山》,全诗原文如下:
别梦依属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白话文意思是: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1)湘西新颜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在此次政变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当时韶山人民成立了农民自卫军,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在英勇抵抗后失败。
1959年6月,毛泽东巡视回到故乡,夜深不眠写下这首《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㈡ 新颜名媛养生会所怎么样
手法很好,服务态度好,环境看着温馨大气,算是这边可以的会所,价格也比较便宜。
㈢ “只待旧貌换新颜”前一句是什么
你好,“只待旧貌换新颜”前一句是乍暖还春暖几许,比喻事物经过长的时间而发生极大的变化,新颜是指新的面貌,也指事物新的状态。
㈣ 新颜化妆品怎么样
任何化妆品,都是要适合自已皮肤的,建议先用适用装试一下,再买。望采纳
㈤ 生如行路难 一路艰辛苦 路路风景情 日日攀新颜 坚持迎辉煌 可以不可以这样写不可以,给评改
生如行路难,一路艰辛苦,路路风景情,日日攀新颜,坚持迎辉煌
㈥ 旧貌换新颜是什么意思“新颜”又具体指的什么
貌和颜其实在这里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指面貌.把旧的面貌换成新面貌.不过中国文学里面,历来讲究最好不重字.所以一般都选择一个相同意思但不同的字来组成.
㈦ 旧貌换新颜出自那首诗,
旧貌换新颜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现代 毛泽东
原文: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
长久以来都抱有宏大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冈山。从千里之外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流水潺潺,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当年革命时期风雷激荡,红旗漫卷,这就是人世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7)湘西新颜扩展阅读: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㈧ 大湘西都有什么地域特点啊
湘西长久以来一直就那么神秘兮兮,只是依赖了沈从文的小说,外人才顺了其优美淡泊的文字,沿清清江河水而去,约略窥探到了些那里的村寨,那里的木楼,那里的民情风俗,那里的人和事。那仿佛就是一幅淳朴有余、清雅无尽的青山绿水偏乡僻野风情画么,就是一轴自然自我自在自如的恬淡民生图卷么。不过,毕竟只是文字,你只能依此去想象,虚虚缈缈,朦朦胧胧,像隔了层薄纱。那些大山背后的少数民族,密林深处的奇异傩文化,总还是难以想象出明晰画面。这两年,看了电视剧《湘西往事》和《血色湘西》,看到了当地的山水景色,也看到了那里人的生活场景,石板小街、吊脚木楼、旷野山歌、傩面舞蹈。对直线距离算不得很远的湘西,有了较清晰的视觉直感,原有的神秘魅力更增得一分,想去亲眼一看的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所谓湘西,狭义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和苗族占了全州总人口的73%。若放大些从广义来说,大湘西的概念还可扩展到同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县的湖北的恩施,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贵州铜仁的沿河、印江,湖南怀化的麻阳等,因为这些州县人文根基基本类同,风俗习性亦大多相似。倘若再宽泛一点,还可把怀化的北部和张家界的西部也算在内,因为古时这一带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前都算土司们的辖地。 基于此,我这次就把这大范围的湘西地域兜了一圈。其中,在恩施看了土司城,在芙蓉镇看了铭刻着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溪州之战”后划疆缔结盟约共五千余字、重2.5吨的溪州铜柱,在徳夯看了苗寨,在边城去求证了沈从文笔下的老街老屋状貌。水边的吊脚楼看了很多,乡野中土家族的黑色木板屋也看了很多,吉首乾州古城里的苗族原色木屋也看到了。而更主要的,是乘了车在大湘西范围内来来回回,饱览了武陵山脉这里那里的几多景色,也遍赏了湘西大地上的主要江河:如沅江、酉水、辰水、猛洞河、武水、潕水、垣河、清江等,并还在沅江上乘了近半小时小艇从辰溪到了浦市。 一直向往着湘西,去过了,亲眼看到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果然是美。当车在山上盘旋,四下里往近处远处望去,满目碧绿,没有炸山采石留下的那种黄色坑斑。水也是清清粼粼,旁边有绿树相衬了,水就成了绿色,没有绿树,一下就能看到半米一米之下的水中物,清澈见底。湘西的乡村,看不到烟囱,也看不到工厂,所以山还绿着,水还清着。在现在的中国,经济发达和污染、经济欠发达和无污染,好象基本可以给它们划上等号。 魂牵梦绕的湘西,去过了,原有的神秘感顿然消失,约略引出些失望。其实现在的湘西,早已不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湘西,旧貌早换了新颜,那些个勾人情感吊人胃口的别致的民生风色,再也找不到了。原本的茶峒,因为了《边城》而更名为边城,但却失去了原本的“边城”之韵味,让人失望。当然,那些上刀山、下火海、傩面舞、赶尸等,本来就没抱希望,知道一定看不到的。 秘境似的湘西,去过了,知道那里的路确实难走,难怪可以占地为王,土匪可以横行许多年。都是连绵群山呵,盘来转去的,进出很不容易。那两三条国道,还赶不上珠三角的乡镇公路。因为山多路难行,所以才形成了那么多年的神秘,所以那些古老独特的风俗文化还能保留沿袭下来。因为山多路难行,那几条横横竖竖的江河就还有用场,有几处仍保留着水路客运,且还是不可或缺的。 谜事多多的湘西,去过了,看见了想看的一切,自是开心,满足,但和以往每次远行一样,这次也同样留下了不少遗憾。由于交通不便,还由于一些地方很缺乏旅游意识,景点标示和介绍一点都没有,问谁谁不知,故而漏掉了几处佳景没去成。另外,像铜仁那个颇全面的傩文化博物馆,明明写着只有每月15日闭馆,我去的那天并非闭馆日,大门开着,可几个展览室却都上着锁,旁边人说值班的休息。我只能从窗玻璃外朝里张望,看了些大概,好让人扫兴。 湘西,终究还是山清水秀美景多多之地,终究还是民情风俗古意尚存之地,因此还是很具吸引力的,像凤凰、芙蓉镇、德夯、龚滩等,都令人难忘,那猛洞河虽没去漂流,但从山上往下看到了它,真的很美,宛如一条翡翠色蜿蜒绿带,十分迷人。 我一直把徽州和湘西看作是两块地域特点很浓郁、很鲜明、很值得慢慢玩味的旅行宝地,去年去过了徽州,今年又去过了湘西,算是感得了它们各自的气质神韵。不敢说了知了很多,但至少大致印象、一个轮廓概念已有了,那是错不了的。在我来说,尚没去过的大块宝地已没了,稍小些的还有,我想我还会去一个一个地亲眼看一看,以体味不同地域不一样民俗风韵的个中滋味。
㈨ 只待旧貌换新颜的前一句是什么
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版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权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