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喜欢上了一个湘西苗族姑娘,请问交往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看这姑娘老家,如果已经现代化了,基本上没特别要注意的,真碰到啥事儿,她也会提醒你,当地人也能理解你;如果她还是比较苗族,家族还是比较封建,注意的就特别多。
❷ 湘西一带苗族情蛊咒语是什么
一根棍一寸长,二厢情二滋长。三拍肩三笑喜,四手牵四眼连。天会老人不老,一版见迷心跟到权老。
施情蛊者拍女子肩膀时,心中默念咒语:
一拍中邪,二拍着魔,三拍乖乖跟我走回家。
————情蛊实为密技,断不全术示人;外相点滴流露,博众望尊而已;天地人因足备,方可迷魂成事,亦如医者医人,未可尽信其能。
❸ 有谁知道湘西.贵州松桃县等苗族聚居地有:欧麻:二氏。但身份证仍使用麻的苗族兄弟姐妹:
真不好意思,我还真不知道
❹ 湘西苗族的图腾是什么
熊!
国内苗族从其自称中就有呼腾命名的遗迹。如湘西苗族(东部方言)自称为“仡熊仡鬻”,说明苗族先民的图腾为熊,为熊氏族。据汉族历史记载结合苗族历史传说和出土文物证明,湘西苗族在古代是以仡熊鬻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等部落,构成湘西苗族的原始初民。由于地域广大,人数众多,其自称各不相同,有“仡熊仡鬻”、“仡索仡棘”、“仡庸仡爨”、“仡猫(读犸)仡狗”等。仡猫后来被放于崇山而变南蛮,仡狗在武王伐纣后与南蛮中的仡芊结合,组成楚族。这四个古代部落部族,历史上被称为“苗民”,或被概称于“南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满众”、“娄中蛮”、“澧中蛮”、“西溪蛮”、“黔阳蛮”、“辰州蛮”之中②。以上全指居住于湖南西部的苗族集团。现今湘西苗族服饰仍有图腾物的遗迹,如龙头皱纹手圈、龙头耳环、凤凰银发髻簪、银花蝴蝶髻簪等等,妇女衣在胸部、袖口、裤口等处均绣有龙、凤、蝶、爨等花纹图案,连绣花围腰也称围腰颛和围腰熊。此外,还有昆虫图腾。苗族《枫木歌》说:从蝴蝶生出的蛋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和其他动物。这就表明,苗族中的蝴蝶图腾是比其他动物图腾高一级的图腾③。以上说明,苗族亦是一个曾以动植物为图腾名称的民族。
图腾和姓氏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中国俗语“百家姓”其实何止百姓,据阎福卿等人统计,中国有姓氏5730个④。湘西苗族姓氏就有仡熊、仡鬻、仡颛、仡菜、仡恺、仡鲧、仡芈(十二支)、仡沙、仡颧、仡轲等,习惯称为五宗七族;历代封建王朝赐汉姓有吴、龙、廖、石、麻、田、杨、贺、包、唐、白、王、刘、李、张等共148种⑤。初民时代的呼腾名称即是现代人说的所谓“姓”。我国古代的学者对姓氏和图腾的关系极为关注,《说文》云:“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年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论衡、诘术篇》谓:“古者,因生以赐姓,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茨而生,则姓茨氏。商吞燕予而生,则姓予氏。周履历大人迹,则姬氏其立名也。”他们认为的“姓”就是“生人之物”。也就是指现代人说的“图腾”。现把湖南湘西境内苗族的五宗七族,演变情况简述如下:
甲、仡削(Ghob Xot)、禾弄(Ghob Hlongb)。此系属于吴姓,居住在今吉首市所属坪垄、犁口嘴、三岔坪、地岭坡及凤凰县阿拉营、鸭堡寨、暴木营、沙坪一带为多。
乙、仡篾(Ghob Miel)。此系属于龙姓,居住在今吉首市岩板桥、排补兄、古丈县九龙洞、凤凰县总兵营、花垣县排达一带为多。
丙、仡瓜(Ghob Ghueas)。此系属于石姓及廖姓。因廖、石两姓古时相传原是同支系的,故汉姓异而苗姓血系同,所以现今廖姓同石姓均无开亲之例。石姓以花垣县芷耳寨、排腊以及保靖县之翁科、大岩,吉首市之排帮为多。廖姓以凤凰之廖家冲一带为多。
丁、仡卡(Ghob Khad)。此系属于时姓,又谓小石。但时姓不知何故,又有改为石姓者,所以今写成石姓。故有石姓与石姓开亲之说,其实他们双方的信教及所安地楼之方位均属不同,在苗族中一向可以辨别,毫无疑义。外县之人有不知石姓是两姓者,往往误传同姓结婚,以为笑谈,皆非议也。此姓以吉首市之大伯冲、瞿家庄、大兴寨、小兴寨、乱岩滩、矮寨沿河一带为最多。禾卡还生麻姓。凤凰县之边区、林栗、课家、花垣县之卫城较多,其他各地俱有。麻姓亦有叫禾流。
戊、仡扁(Ghob Biant)。此系属于隆姓,俗称小隆。近代不知何故,有写成龙姓者。花垣、保靖、吉首、凤凰、古丈之边境均有之。
以上为湘西苗族五大姓之系别。
己、仡枷(Ghob Kheat)。此系属于杨姓。吉首市之中阿岭、寨阳、矮板、阳孟寨、洞上、排补兄一带极多。
庚、仡莱(Ghob Lel)。此系属于田姓。花垣县之麻栗场、卫城较多,其他县亦有。⑥
加上此两系,谓之七大系。从上述支系我们至少可以窥探出几点苗族原始姓氏的遗迹。首先是湘西苗族先民是以图腾为群体的名称;其次有固定的宗族支系且不多不杂;再其次是当今的分布情况仍以宗族为村寨或生活点。青一色的姓氏为一村寨的不胜枚举遍及湘西苗乡。如“杨家寨”、“石宾寨”、“麻家寨”等。据调查。花垣县吉卫镇葫芦坪,现住居民118户,其中麻姓89户,龙姓22户,石姓2户,洪姓3户,彭姓(汉族)1户,邓姓(汉族)1户。麻姓中有5户不同支系外,其余84户全是果贺(GhotHob贺太公)和果片(GhotPianb片太公)的予孙。据说他俩是兄弟,于近200年前从吉卫腊乙迁来的。22户龙姓中,由4个不同的宗支组成,分别从贵州省松桃县那茅坨、柔焦(RoubJol)和本乡的过水寨、凉帽寨先后迁入,时间约数十年到百年。其他姓迁入时间不长,彭姓属解放后移居户。
生活在黔东南的苗族,自称“夏闹”(Cnab Naof),据传元代以前,这里的苗族没有赐汉姓,只是以子父连名的形式代代相传,且至今仍然如此。这种形式是:子连父、父连祖、祖连曾祖,逐代往上挂连。直至其源。例如舟溪吴姓现在有据可寻就挂了25代,每代按20年计算、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以上苗姓均寓含着各自的图腾对象,只是现今难以一一破释而已。总之,图腾是姓氏产生的基础,姓氏是图腾发展中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
❺ 湘西苗族都有什么风俗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苗族女装。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刺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多用百褶裙式样。苗族女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代以来湘西、湘西南及黔东少部分地区苗族女性已改穿裤装。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 二、图腾 提起苗族的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枫树。枫树在湘西的方言中有“妈妈”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说枫树是苗族的“母亲树”。这也反映出苗族先民以枫树为图腾的历史,在湘西永顺县的一个苗家村口,有一棵代代相传的大枫树,这里的人逢年过节都会祭拜这棵枫树。 三、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赶年场、赶清明、樱桃会、跳香会、赶秋、看龙场、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由于内容太多,我们只介绍其中两个: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异常热闹。 2.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山歌,进行社交活动。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四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或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苗族婚姻大都是当事人自主婚姻,其缔结方式可分为自主自由式、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三种。 五、饮食 苗族大多数地区主食大米或玉米,辅以麦子、高粱、薯类、大豆等,同时糯米食品很受苗族人喜爱。副食主要有各种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家畜和鱼。苗族人普遍喜食酸辣味道,家里有各种酸菜、腌菜。 苗族喜饮酒,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祭祖,以酒待客,以酒传情,以酒表喜庆,以酒烘染气氛,有着丰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饮酒风俗。 六、禁忌: 1.不要随便踩别人家的门槛。 2.到苗族家里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脚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龛方向)。 3.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随便吹口哨(召鬼)。
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湘0871Al泸溪县李家田铝土矿
湘0872Au古丈县岩排溪金矿
湘0873Cu古丈县妙溪铜矿
湘0874Cu泸溪县上堡铜矿
湘0875Cu-Au-Ag泸溪县浦市铜金银矿
湘0876Fe永顺县桃子溪铁矿
湘0877Hg保靖县水银厂汞矿
湘0878Hg凤凰县茶田白崖壁汞矿
湘0879Hg凤凰县茶田茶田汞矿
湘0880Hg凤凰县茶田寸金坪汞矿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湘0881Hg凤凰县茶田江寨汞矿
湘0882Hg凤凰县茶田井水湾汞矿
湘0883Hg凤凰县茶田李家坡汞矿
湘0884Hg凤凰县茶田牛豆坪汞矿
湘0885Hg凤凰县茶田亭子关汞矿
湘0886Hg凤凰县猴子坪汞矿
湘0887Mn凤凰县杜夜锰矿
湘0888Mn古丈县烂泥田锰矿
湘0889Mn古丈县龙家寨锰矿
湘0890Mn古丈县牛角山锰矿
湘0891Mn花垣县民乐锰矿
湘0892Mn-V凤凰县塘坨锰钒矿
湘0893Mn-磷古丈县河蓬锰磷矿
湘0894Ni-Mo永顺县干溪湾镍钼矿
湘0895Pb-Zn花垣县小排吾铅锌矿
湘0896Pb-Zn花垣县渔塘寨铅锌矿
湘0897Pb-Zn龙山县卸甲寨铅锌矿
湘0898Pb-Zn永顺县卡家湖铅锌矿
湘0899Pb-Zn永顺县卡西湖铅锌矿
湘0900Pb-Zn-Cd凤凰县桐木槿铅锌矿
湘0901Pb-Zn-Cd花垣县李梅铅锌矿
湘0902Pb-Zn-硫铁矿凤凰县铅锌硫铁矿
湘0903V凤凰县东方红红岩坡钒矿
湘0904V古丈县岩头寨钒矿
湘0905V永顺县朗溪钒矿
湘0906V-石煤泸溪县潮地钒石煤矿
湘0907Zn-Hg凤凰县茶田茶树喇汞矿
湘0908Zn-Hg凤凰县茶田头坡脑汞锌矿
湘0909Zn-Sb凤凰县千工牛锌锑矿
湘0910白云岩(冶金用)保靖县麻元洞冶金用白云岩矿
湘0911大理石(饰面用)永顺县吊井岩饰面用大理石矿
湘0912地热(井)古丈县万岩地热
湘0913地热(井)龙山县小井地热
湘0914滑石保靖县卡棚滑石矿
湘0915灰岩(建材石料用)泸溪县文启跃建筑用灰岩矿
湘0916灰岩(水泥用)凤凰县忙略水泥用灰岩矿
湘0917灰岩(水泥用)古丈县德物华水泥用灰岩矿
湘0918灰岩(水泥用)古丈县河西水泥用灰岩矿
湘0919灰岩(水泥用)吉首市观音山水泥用灰岩矿
湘0920灰岩(水泥用)吉首市双塘水泥用灰岩矿
湘0921磷泸溪县浦市磷矿
湘0922磷泸溪县洗溪磷矿
湘0923硫-磷古丈县天平界硫-磷矿
湘0924煤保靖县卡棚煤矿
湘0925煤龙山县洛塔煤矿
湘0926煤龙山县猛必煤矿汝池河井田
湘0927煤龙山县猛必煤矿上游井田
湘0928煤永顺县官坝煤矿
湘0929煤永顺县龙家寨煤矿
湘0930煤永顺县龙家寨煤矿海角溪井田
湘0931煤永顺县龙家寨煤矿野寨湾井田
序号主矿种矿产地名称
湘0932黏土(水泥配料用)吉首市大坳水泥用黏土矿
湘0933砂岩(水泥配料用)古丈县唐家坪水泥用砂岩矿
湘0934陶瓷土龙山县白羊陶瓷土矿
湘0935温泉龙山县鸡屎塘温泉
湘0936温泉龙山县热水坑温泉
湘0937温泉龙山县砂打沟温泉
湘0938温泉龙山县上村温泉
湘0939温泉永顺县不二门温泉
湘0940温泉永顺县麻阳温泉
❼ 湘西的苗族是什么苗
按语言大致分是三种,湘西方言苗族,黔东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细分。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泸溪两县以及吉首市的东部,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龙山县、吉首市西部、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不输黔东南苗族。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靖州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广西融水苗族除外。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数量最多,按语言可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是川黔滇次方言群体,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称“蒙”,旧时所称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广泛分布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全境、广西西部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后又因战争迁至美国、法国、澳洲等地,其中云南文山的影响力最大。这个次方言群体的语言互通性其实非常高,从贵州毕节到云南文山再到美国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习惯了对方的发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说语言差异很大,老挝一代的苗族发明了拉丁字母书写的苗文,后带到欧美,使用的范围很广泛。
第二个是滇东北次方言群体,旧称大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贵州毕节、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自称“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字母符号比较特别,称为伯格里苗文。
第三个族群可以称为“麻山苗族”群体,包含了多个次方言群体。虽然他们的苗语划入西部方言,但实际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过度地带上,比如贵州的贵阳市、黔南州、安顺等地,自称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银饰随着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和广西龙胜一带的苗族
❽ 湘西祖传苗族情蛊
我要情蛊
❾ 湘西民族特色是什么
湘西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2005年底人口268.34万,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其中: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州府设在吉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6县,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年底,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3月,更名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辖原管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县划归大庸市(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湘西州所辖为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泸溪、凤凰7县和吉首市至今。因湘西州域东与张家界市毗连,南与怀化地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重庆市黔江地区相邻,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铁路贯穿州境5县市,故州府吉首市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湘西民俗
苗家人服饰
汉族人的服饰与外地无异,土家、苗家人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家族男子老人,穿无领大袖满胸衣,青年人,头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着对胸衣,多排布扣,裤子为青、兰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妇女,头结发辫,缠以白布帕或青丝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将发辫垂于背后,而更多的是盘于头上,婚后则将发辫改挽成髻,束于网套。衣长大无领,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边开襟胸,襟胸和袖口滚有寸宽五色花梅条或丝绣花条。裤亦喜兰、青布,白裤腰,裤脚大而短,口沿上端贴花梅条,或丝绣花条。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绣花。劳动妇女不习惯穿袜,多用青、白布裹脚。耳上吊金银质耳环,手腕戴银质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银戒指,胸前挂"牙钱",上系有银练、银铃、银牙扦、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叮当作响。苗族妇女喜在颈上戴银项圈,上系有银练、银牌、银铃等,头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汉人的长。
土家族小孩(包括汉族)的服饰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巴"、"风帽"。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成化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 禄寿喜"等图案和美术字外,还在帽子的前沿缀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后吊银牌、银铃。不论男女,小手腕都戴银圈,银圈上吊有空心银锤和银铃。
这些服饰,近年来只有在小孩和妇女盛装或大喜大庆之时才能看到,一般已不常见。
苗家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
而有的地方相传是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寻得种子回来,种五谷获得丰收,于是苗族先民称这对男女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
哭嫁艺术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粮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苗族婚俗习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这和香港电影演的一样。说:“赶”尸不如说“领”,因为这个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赶尸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问题。第二、夜行人不知闻锣趋避,反而来看热闹,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何况是跳跳蹦蹦的活尸呢?同时沿路的居民不懂这一情况,没办法要求他们合作----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是怕狗的,狗咬尸体衣服一拉一扯,尸体非倒不可,一只狗还容易对付,来上一群,把尸体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乱七八糟。连赶尸的都给咬伤,事情就严重了,但在湘西没有这些困难。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湘西赶尸。
也许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也许是愚弄人的一种迷信,也许只是为了骗取钱财的把戏,也许仅仅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是耶非耶,还请自辨。
湘西放蛊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留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见过,但却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几乎全民族都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让蛊主难受,就将放蛊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故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现在在苗族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小。
辰州符
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闻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
可是旅行者这点好奇心会受打击。多数当地人对于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无兴趣,也不怎么相信。或许无意中会碰着一个“大”人物,体魄大,声音大,气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张,就是姓李(他应当姓李!一个典型市侩,在商会任职,以善于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誉参议),会告你,辰州符的灵迹,就是用刀把一只鸡颈脖割断,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抛去,这只鸡即刻就会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这只鸡还居然赶回来吃米!你问他:“这事曾亲眼见过吗?”他一定说:“当真是眼见的事。”或许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会觉得同样是在什么地方亲眼见过这件事了。原来五十年前的什么书上,就这么说过的。这个大人物是当地著名会说大话的。世界上事什么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说话是假的还是真的,是书上有的还是自己造作的。多数本地人对于“辰州符”是个什么东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❿ 有谁知道贵州省松桃县或者湘西地区姓麻的苗族村寨主要聚居地
我是湘西的。。在我们这里的明乐镇与排比镇,还有麻立场乡。这三个地方姓麻的人都i比较多。。。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