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怀化是不是在历史上民风彪悍,武术流行
湘西还是让我这个湖南怀化本地人来和你说下算了。怀化地区在过去的时候不怎么样,就是修了火车站才发展起来的。怀化地区没有什么比较有名气的武校,但是怀化地区的民间练武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就拿怀化地区的辰溪县来说,就有个 辰洲武校 。还是算比较可以的,他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他从不做广告什么的。他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乡下的。他们的作息时间是,夏季:5:00起床 绕县城跑3圈,学校不怎么教花架子。都是比较实用的防身。其校长在70高龄还能空手拉断2皮红砖,但现在由于校长过逝,现在都没什么.......民风的话,以前确实比较彪旱。怀化的2炮就能体现出来。目前来说,怀化地区的武术基本都是民间的武术大师(都是社会上的,没办法的)。湘西土匪是打到辰溪结束的,并在辰溪修建了纪念堂。
㈡ 苗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1.苗族武术。苗族为了健身,民间有世代相传的武术。湖南湘西的武术,有徒手和器械两大类:徒手可分为粘功、策手、点穴、花拳和礼示。“策手”中的一拳两防、一攻五变等是苗族武术的精华;“点穴”又称神打,即穴道致伤的技击法,是苗族武术的绝招;“花拳”是苗族武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以“小四门”、“大四门”最为普遍;“礼示”是表演时对观众表示的礼节,分开堂礼、收堂礼、启手礼和毕手礼四个方面。器械有棍、锏、棒棒烟杆、钩刀、边枷棒、木椅、竹条、铛、流星锤、刀、剑、斧、矛、钩、戈、戟、鞭等。此外棍术,有单头棍、双头棍、花棍等等。黔东南、黔南地区的一些苗族村寨也习有各具特色的武术;黔中、黔北、黔西北和云南苗族的射弩,也很有特色。
㈢ 求吉首大学2013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录取名单
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
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育、管
理、科研和训练工作的专门人才。
2、学 制:四年(全日制本科)
3、学位授予:教育学学士
4、收费标准:11200元/学年
二、报名条件
1、符合2018年高考报名条件。
2、具备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三个项目之一的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资格。
3、身体健康。
三、招生计划
1、招生计划:40人。
2、招生项目: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
㈣ 湖南湘西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吗
湖南地处中国南方中部,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道文化的胜地。在这块土地上,道文化渊远流长,名道辈出,对全省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建筑学,以及民俗关系和农民运动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所积存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是湖湘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流传至今的不少民间武术由历代道士所创或传授。如相传晋代丞相梅山道中的新宁岩鹰拳、隆回北面一带的板凳拳、新化一带的梅山拳、黑虎拳;葛洪辞官隐居平江幕阜山修真所创的“幕阜丹崖棍”(今名幕阜拳);三百余年前湘潭道士张成道修行于青城山纯阳洞,师法单正道人和冯清先生创编的“青龙动气功”;清道光间(1821∼1850)余道人(名世万,四川人)在湘西所创的“土家拳”,既有武当内家拳法,又有少林拳术特点;由清乾嘉时代巫必达创编的“巫家拳”;由福建云游道人受梅山武功影响?穴清嘉庆年间?雪所创的“东安拳”;由赵地龙拜江西道然道人为师,习武三年而形成具有特色的“资兴瑶拳”;由慈利杜心五传授到湖南的四川祖师徐矮子“自然门”武功;200多年前由余道人在大庸市郊保福山创编的“梳子拳”套路(现称宫天梳)等等。长沙武林中涌现出民国时期打败过俄国大力士的马道人(名三保)和自然门高足、武术家杜心五等。湖南道教武术文化遗产丰富,值得认真总结和挖掘,省市宗教部门、道教协会积极创造条件,和省体委等部门合作,争取联合举办湖南民间武术表演或检阅等活动,推动湖南民间武术事业的发展。
㈤ 辰河戏有哪些特点
辰河戏因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之一。
辰河戏主要流行于沅水中、上游的广大地域,包括怀化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酉阳、秀山,湖北省的来凤、咸丰等县。
辰河戏剧种的形成,经历了久远的历史发展。明王朝建立之初,不少江西移民来到辰河地域开垦荒地,经营新区。迁徙、劳作、经营之时,也将当地的戏曲声腔弋阳腔,带到了新的家园。
弋阳腔传入辰河地域之后,与当地语言、民歌、号子、傩腔以及宗教音乐结合,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辰河高腔。早期的辰河高腔,多演唱连台本戏《目连传》,这种艺术传统,一直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
在辰河高腔的形成过程中,青阳腔也有一定作用,《金盆捞月》等早期青阳腔剧目,还保留在辰河高腔的演出剧目中。
清乾隆、嘉庆年间,辰河高腔配合宗教祭祀活动,已极为盛行。各种祭祀酬神活动中,演唱辰河高腔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时期,沅水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缅甸、老挝等国往来的交通要道,外事交往中,亦常有辰河高腔的演唱活动。
沅水最大的支流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区,以及周边的苗区、侗区,都有辰河高腔的流布。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辰河高腔在沅水中、上游沿江城镇盛行的同时,也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辰河戏在演出形式方面,辰河高腔除了高台演出之外,还有“矮台班”木偶演出。“矮台班”多由半职业艺人组成,剧目、音乐、排场与高台班相同。有时两种演出形式还同时在民间的祭祀娱乐活动中出现。
“打围鼓”也是辰河高腔的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城乡间喜唱辰河高腔的人们,在邻家喜庆之日,一起到他家唱高腔戏,不化妆。当时不少政界和文化界人士,都喜欢参加这种演出活动。
辰河戏的表演原始粗犷,豪放明快,幽然深情,一般是用表演舞台演唱的“高台戏”、表演木偶戏的“低台戏”,以及坐唱的“围鼓堂”3种形式演出,唱腔分高、低、唱、弹4大类,并以高腔为代表。
辰河戏是源于地方巫、傩、道的娱神而逐步演变过来的,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剧种,被国外学术界称为中国戏的“活化石”。系曲牌联套体,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
曲牌用“犯腔”转调,手法多变,与其他高腔不同的是用唢呐帮腔。辰河戏在表演武戏的过程中,融合了湘西民间拳术的招式,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随着山区的开发,艺术交流增多,辰河戏吸取汉剧和其他剧种的长处,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
辰河戏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19世纪引进弹腔,后又受常德汉戏影响,加入了汉剧艺人和剧目。声腔以高腔和弹腔为主,传统剧目中有许多整本高腔戏。
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融入湘西民歌、号子、傩腔而成,音乐为曲牌连缀体。早期演唱时,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其节以鼓,不托管弦,辰河戏高腔颇有特色。它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即高亢、粗犷,又饱和、浓郁,起到人声难尽的妙处。
辰河戏表演化妆简单,无成套武功。至今乐师仍保留着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角色行当分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5大行当。
辰河戏中,还包含有辰河昆腔、低腔和弹腔。辰河昆腔源于昆山腔。大约在明代中期,昆山腔传入辰河地域。辰河低腔在唱腔上与昆腔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昆腔用笛子伴奏,而低腔用唢呐伴奏。
清道光、咸丰后,洪江成为经济繁荣的商业口岸,会馆林立,戏班云集。清同治、光绪年间,荆河弹腔艺人周双福、周松贵兄弟先后来到洪江,参加辰河戏班的演出,为辰河戏带来了弹腔艺术,不少辰河艺人赶来学艺。
另外,毗连地区祁剧的影响,也促进了辰河弹腔的形成。至此,辰河戏逐步发展成为以高腔为主,兼有昆腔、低腔和弹腔的多声腔剧种。
辰河高腔的舞台语言是在湘西浦市官话的基础上提炼而成,宗法中州音韵。高腔音乐系曲牌连缀体,现存曲牌200余支,音调高亢、风格粗犷,旋律婉转悠扬,与山歌、号子相融,常用人声帮腔和唢呐帮腔,很有湘西地方特色。昆腔现存曲牌162支。低腔现存曲牌300多支。
辰河戏之中昆腔存世曲牌162支,低腔存世曲牌300多支。演唱时,昆腔较为典雅、文静、清新、优美,用竹笛伴奏;低腔较为奔放、热烈、有气势,用唢呐伴奏。弹腔的舞台语言与高腔不同,沅水中、上游沿岸市镇,多采用常德官话。其音乐由北路和南路组成,有多种板式连缀的成套唱腔,表现力丰富。
辰河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是唢呐、备子、京胡、二胡、三弦和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大桶鼓、旗子鼓、课子、尺板等。当地特制的高腔唢呐,声音高亢,发音柔和,音色优美,近似于女高音,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作用重要,特色浓郁。
辰河戏发展早期,辰河高腔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外、副、末、贴8行。清末之后变为生、旦、净、丑4行。生角分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分正旦、小旦、摇旦、老旦。
辰河一带旧称职业戏班为江湖班,其演出可分为大愿戏、小愿戏、神会戏、堂戏、卖戏5种。
大愿戏是地方为祈祷上苍、保民平安的酬神演唱,必演《目连传》,一般在旷野空坪搭草台演出;小愿戏由某家、某村或数村联合举办,目的是为祈求家人、村坊清泰、丰收,多在村坊中祠堂的固定戏台演出;神会戏即各地神庙、同乡会馆、行业会馆,为所供奉之神的生、忌日而举行的娱神演唱;堂戏则是官绅、富户为红白喜事举办的演唱活动;卖戏则是人们常见的售票演出,一般在城镇、乡村的剧场演出。后者已成为辰河戏演出的主要形式。
辰河戏表演艺术分下河路子、中河路子、上河路子、白河路子4个流派。
下河路子,以泸溪县浦市为中心,包括沅陵、辰溪等地,由于那里围鼓堂盛行,不少艺人是由唱围鼓堂开始,走上高台唱戏的,形成了讲究唱功,多唱传奇本高腔,擅演《目连传》的特点。
中河路子,以溆浦为中心,艺人多是由木偶班走向舞台,表演艺术粗犷、诙谐,且保留了一些木偶表演的痕迹,除演出整本高腔外,还将一些矮台班的高腔剧目搬上了舞台,演出时,随意性较大。
上河路子,以洪江为中心,包括黔阳、芷江、铜仁等地,艺人多出自清末民初洪江等各地科班,表演艺术严谨规范,上演的剧目高腔、弹腔并重,因与来自常德和荆河的弹戏艺人长期同台演出,交流技艺,对辰河弹腔的形成与发展有较大贡献。
白河路子,以永顺县王村为中心,包括永顺、古丈、龙山等地,艺人们多兼演木偶戏,戏班有舞台演出和木偶表演两套用具,唱腔、道白多用当地的方言。
辰河戏剧目丰富,已存高腔剧目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47个,散折戏57个,以及有部分定本的条纲戏71个,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
新中国建立之后,辰河戏恢复了生机,建立了一批职业剧团,民间的业余剧团多达200多个,1955年正式定名辰河戏。党和政府重视对这一古老剧种艺术遗产的挖掘和整理,一批有特色的剧目重新搬上舞台。
其中泸溪县辰河戏高腔剧团,每年都要排演两三部大戏,他们排演的现代剧、历史剧、优秀传统剧目,均受到观众欢迎。使得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的辰河戏这一古老戏剧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辰河戏
㈥ 湘西吉首有教中国武术或跆拳道的地方吗
湘西黑带精英跆拳道馆
地址:吉首商业场三馆6楼
湘西搏击俱乐部
学费200-800之间
上课时间 一般是晚上
㈦ 什么拳是一种流传我国南方个省拳势刚烈的拳术
南拳
南拳是南派拳种的总称,其中的洪拳势更是以刚烈著称,它流传范围广,影响大。
南拳种类繁多,按地域说,主要有广东南拳、广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按门派说主要有蔡李佛拳、周家拳,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㈧ 近代湖南十大武术名人
1、阳大毛(公元1847~?),男,湖南衡山人。父世禄在洪秀全部下,屡立战功。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京时,阳大毛方6岁。因父变相而更姓氏,且杨秀清与阳世禄至好,抚养阳大毛称十九大保。阳大毛臂力过人,矫捷如猿,杨秀清爱其勇。1856年9月杨秀清被韩昌辉杀害时,阳大毛奋力格斗,终以寡不敌众,中得逃到江西仙佛山,拜红莲长老学习达摩易筋经。两年时间,由浅而深,内外交修,颇探其秘传。接着与长老同道银头侠尹有霆学习内功三年。阳大毛精于内功拳,兼习气功,有“长江大侠”之称。1864年,清军攻克金陵,阳大毛投曾忠襄部下,更名利见,担任营医。阳大毛之为人,明顺逆,识强弱,知有国耻,而不知有私愤。见义勇为,力抗无道,武性虽厉,不及于乱。辛亥革命后,阳大毛已年古稀,便解甲归田,隐居衡山,诊治跌打损伤,施药济人,直至终身。
2、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男,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少年时代就热爱武术,拜“大刀王五”、“通臂胡七”为师,习拳术,剑术,骑术。青年 时代,武术造诣已很高深。谭嗣同老师欧阳中鹄的儿子,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说:“他于文事之暇,喜欢技击,会骑马、会舞剑。我曾看见他蹲在地上,叫两个人紧握他的辫根,一翻身站起来,那两个人都摔一跤”。谭嗣同好任侠,善击剑,亦好谈中国兵法。著有《剑经衍葛》一卷。谭嗣同对古代和近代体育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在长期练武的实践和10年漫游生活中,培养了勇敢顽强的革命意志,以强国强兵、变法维新为已任。“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镇静自若地先送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然后秘约“大刀王五”等筹划闯入宫庭,救出光绪皇帝。当闯宫没有实现时,谭嗣同谢绝中外友人的劝告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这生死决择关头,谭嗣同平日说的十八种心力,此时已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身殉国,有热血唤醒沉睡的民族!
3、杜心五(公元1853~1869年),男,湖南慈利人。9岁学武,13岁已有武名。特别经四川峨眉异人徐矮子指引学会自然门后,掌握了轻功与速行术。自此,杜以腿功享誉武林,人以“神腿杜心五”。10岁在四川镖局当镖师。杜心武于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为孙同盟会做保卫工作。杜心武在嵩山少林寺曾比武传艺,并学习少林“十八势”和“五战拳”。杜心五先后授徒万籁声、郭歧凤、陶良鹤、李丽久、胡亚夫等有名武术人士。长沙武霸柳森严,受过杜心武的惩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杜心五定居湖南长沙,晚年练辟谷功,继续传授武术,曾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参事。杜心五一生,嫉恶如仇,严惩恶徙;匡扶正义,引为已任;授徙众多,皆有绝技;德高望重,饮誉武林。
4、黄兴(1872~1916年),男,湖南长沙人。是“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黄兴在青年时代就酷爱武术,曾同浏阳李永球学习巫家拳。1902~1903年在留学日本期间,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到东京神乐板武术会学习射击和武术。并向王润生学习内功拳,是主张内、外功拳相结合,中国拳与西洋拳结合最得力的人。由于蓄志反清革命,苦练拳术,技术大进。黄兴身强体壮,臂力过人,只手能举百斤。有一次黄兴运军械回湖南,准备武装起义,在途中与清军遭遇,发生搏斗。黄兴把一个扑来的清兵倒提起来,扔入江中,其他清兵惊慌逃走。黄兴1903年8月到1904年10月在明德学堂(今日明德中学)担任体育教学中,常以“尚武爱国”精神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且强调强国必须强身,强身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所以学生受其革命思想熏陶,参加武术运动的人很多。
5、龙廷久(公元1872~1920年),男,湖南古丈人 。龙廷久6岁就跟父亲学苖拳,至15岁已得父亲传。接着跟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欧庆远学拳,三年成艺后,赴四川峨眉山拜曾僧光明真人为师,练“铁掌”、“神鞭”,三年后,回到九龙寨立堂教拳。又遇胡任明道人,学会飞刀。遇白莲教义士、武当高道抨手梁化明学习武当内家拳三年。龙廷久30岁时,把峨眉拳的外力,武当拳的内气,岳家拳的短打揉合到祖拳的苖家拳中,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苖拳“大夹小”并总结出站桩、援手、提桶子、练架、练策手、练套头及点穴第一套完整的苖家拳法。民国8年(公元1919年),湘西遭灾,苖民要求政府减免捐税,政府不但不允,反而捆打苖民代表,严令催交。龙廷久领导苖民“抗捐罢税”。还提出“硬过衙门,受过朝廷”的口号。1920年龙廷久英勇牺牲,虽抗捐罢税起义遭到失败,但龙廷久发扬光大的湘西苖拳,却广为流传。龙廷久见义勇为,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永远留在苖族人民心里,为后人所敬佩。
6、秋瑾(公元1877~1907年),女,原籍浙江绍兴,出生在福建夏门。1894年随其父秋信候来到湖南。1895~1902年间,秋瑾住在湘潭由义街义源当铺内,坚持从小习武的习惯,每天总是挤出时间打拳、舞剑、或者练习单刀,还学会了湘潭流行的巫家拳。秋瑾武术的底子厚,加上勤学苦练,很快地掌握了巫家拳的11路拳术和棍、钯、单刀等器械的套路。从此,秋瑾的武术日益精进。秋瑾意气自雄,自号“鉴湖女侠”。“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更是秋瑾豪情壮志的表白。秋瑾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躯人物,中国妇女的楷模。1907年秋瑾在绍兴出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秋瑾与徐锡麟等以大通学堂为据点,邀集会党100余人在大通学堂和绍兴北区体育会中训练,江浙一带在秋瑾、徐锡麟等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展到六、七千人。当时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失败,大通学堂被清兵包围。秋瑾使出全身武艺,奋勇与清兵搏斗,虽打翻不少顽敌,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入狱,随后在绍兴英勇就义,为祖国献出了忠躯。1908年春,秋瑾的丈夫王延钧把秋瑾的棺木运回湖南湘潭,安葬在昭山。
7、王润生(公元1880~1941年)男,湖南长沙人。精通“八拳”,人称拳王。1905年留学日本,曾打败日本柔道家。当时日本留学生柳午亭、向恺然等数十人纷纷向王润生求授拳术。王润生回国后,1913年与向恺然在湖南长沙创办国技学会。1916年冬在上海击败俄国在大力士多维诺夫斯基,誉满中江。1928年与1933年在南京举行两次全国武术考试,王润生均任评委。1934~1940年王润生任湖南大学体育教授,兼教武术。王润生是吴公仪的长辈,仍不耻一问向吴学太极拳推手,并每日给吴打洗脸水。一代“拳王”能重创日,俄武士,为国家民族增光,却谦恭好学,师事晚辈,有崇高的武德。
8、向恺然(公元1889~1957年)男,湖南平江人。6岁时拜师学习巫家拳。1905年留学日本,并结识了秋瑾、王润生等武术高手。1915年向恺然受汤芗铭督湘的威胁,再次赴日本留学。1932年向恺然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秘书期间,曾四处奔波,聘请全国武术名流来湘传授武艺。向恺然为筹办湖南省第二届国术考试,为湖南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向恺然在1933年担任过全国武术考试评判委员。一生中有过不少著作。
9、匡互生(公元1891~1933年),男,湖南邵东人。从小习武,臂力过人,用手能把弯的铁门扣捏直。匡互生25岁考入北京高等师范(现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五四”运动期间,匡互生在火烧章宗祥、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时,最先冲进曹汝霖的住宅。当军警林立,朱门紧闭的情况下,匡互生纵身跃上大门的小窗,一拳打碎玻璃,双手掰弯铁栅,跳入院内,再转身接进数人。又当院内枪警阻拦时,匡互生用脚扫倒一人,抓了章宗祥,放火烧了赵家楼。匡互生高等师范毕业,回到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时,又参加毛泽东组织的逐张敬尧运动。匡互生非常重视祖国的传统武术,在湖南第一师范等校教书期间,经常为学生表演拳术,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加强身体锻炼。匡互生不但是一位有名的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热心的武术家。
10、刘九生(公元1903~1986年),男,湖南醴陵人。刘九生9岁即从师叔父刘潜心习武,经过18表春秋的朝夕磨砺,功夫较深。刘九生身高1.8米大汉,能单手举300斤。1932年考入省国术训练所,自认为本事非凡,看不起搏击教官朱国桢,与朱交手被打得鼻青脸肿,因此认为搏击的技击性强,便摒弃门户之见,虚心学习搏击,并向名冠南北的摔跤家纪绶卿学摔跤,每天练7小时,打200斤重的沙袋。在几位名师指点下,刘九生搏采众家之长。1933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考试中,以犀利无比,重如铝钵的拳头、娴熟的“纪式”摔跤法和造诣高深的短兵器械,为挫群雄,一举夺得短兵甲等、摔角乙等和拳术丙等的三个第一名。虽本届未设团体和个人总分名次,实质上刘九生获得本届个人总分第一名。为湖南赢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誉。
㈨ 我现在在湖南湘西这边,要去佛山学咏春。或者别的武术请问哪里拳馆多 武汉好像有个
咏春,名气很大,真实教的不是很清楚。湖南娄底不是有几家武馆吗?不过还是推内荐你去河南的竹林武容馆,有真东西!上海安徽的有心意拳,不过有没有拳馆就不知道了。传武鱼龙混杂,很大几率找到骗子,尤其是在少林寺左近,需要小心谨慎啊。
㈩ 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素材
赶集的时候很多人唱 自己去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