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地层图

湘西地层图

发布时间: 2021-03-09 01:27:49

❶ 湘北、湘西、湘南、湘中、湘东是怎样划分的分别包括哪几个市

湘北:岳阳、益阳、常德、张家界。

湘西:湖南整个西部地区的总称,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西部的县(睢宁等)。

湘南:郴州(湖南省离珠三角最近的城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湖南省南部的永州,有时包括衡阳(湖南省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中南部的一个重镇,湖南南部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湘中:邵阳、娄底。

湘东: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

(1)湘西地层图扩展阅读:

湖南对湘南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

把湘南建设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湘南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湖南省地理位置: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省内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内南北,故称湖南。它位于108°47’-114°15’E,24°38’-30°08’N,与江西毗邻的East阜阜和武功山、贵州云南西部的贵州高原、重庆西北部的武陵山脉。

南陵毗邻广东和广西南部和湖北北部。省界的极端位置是东部的黄连平、桂东县,西部的九彩塘、新晃侗族自治县,南部的古柏山、江华瑶族自治县,北部的石门县虎屏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

❷ 鄂西南湘西北主要为什么族的几种分布图区

鄂西南与重庆东部、湖南的西北角相毗邻,地处三峡腹地,属于二级高山区。主要组成部分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解放初期曾被称为鄂西自治州。地处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来凤县8县市,2.4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2.6%。 鄂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世界硒都"之美誉。鄂西南是一片文化厚土。恩施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绽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撒尔嗬歌海如潮,而且是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故乡,由此誉为"歌舞之乡"创造了恩施州文化积绽,厚重之精华。地处亚热带季风情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蓝天秀川,是为"天然氧吧";八百里清江、浩浩荡荡、穿山越谷、碧水长流、青山常绿、奇峰异石、溪洞飞瀑,佳林名卉遍布,组成了秀、雄、奇、绿、险旅游之圣地。游"神州第一漂----清江闯滩漂流",是水上芭蕾,随波冲浪谷,有惊无险,好不壮观,是对自然最壮丽的搏奕与征服;探"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赏卧龙吞江,享洞天福地;观"荆楚第一石林----梭布垭石林",翠屏环抱,群峰竞秀,千姿百态,风情万种,乃叹为观止;仰"天下第一杉----谋道水杉"沧海桑田,远古自然,万物尽逝,唯有独存,堪称生命之奇迹;凭"土家第一寨----鱼木寨",历史构成,幽思怀古,土家文明尽显其中;登"土司第一城----恩施土司城",集土家建筑之经典,汇民族文化之精华,是聆听盛世与历史的对话;赴"女儿会",跳"摆手舞",饮"四道茶",谱"土家情歌",徜祥在神奇壮丽的恩施风情园与张家界,新三峡的壮美情怀之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
地理坐标在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是湖南的西北门户,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7个县,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州府吉首为武陵山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❸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发育的地层条件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发育的地层条件包括: ①坚实的下伏基座,②丰富的物质来源,③平缓的地层产状或特殊的构造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 王根贤等,1998) 。有利的区域构造背景、特殊的区域地层条件和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张家界地貌。

一、坚实的下伏基座

根据张家界林场-锣鼓塔志留系小溪峪组剖面研究相关成果资料 ( 王根贤等,1998) ,小溪峪组为上泥盆统云台观组下伏地层,总厚达 480. 13 m ( 图 2-4) 。其下段为紫红色夹黄绿色薄中层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厚 22. 8 m,水平层理发育,生物化石较多,有腕足类、双壳类 Modiolopsis sp. ,Cypricardina fentouensis 及胞石 Angochitinalongicolls,Eisenackitina sp. 等,为近滨相下部沉积。小溪峪组上段下部 ( 4 ~ 5 层) 为黄绿色、灰绿色中厚层夹薄中层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夹 3 ~5 cm 生物屑泥质、粉砂质泥灰岩,厚 50. 87 m,水平层理发育,生物化石丰富。三叶虫 Coronocephalus rex,Corono-cephalina sp. ; 腕足类 Salopimlla cf. minuta, Naliukinia sp. , Naliuknia cf. grunewasdtief-ormia,Striispirifer sp. ,Strispirifer sp. 4,Striispirifer cf. hsiehi; 腹足类 Hormatoma kitsingen-sis; 双壳类 Technophorus mimutus; 头足类 Sichuanoceras sp. ; 胞石 Angochitina congicollis,Eisenackitina sp. 等。胞石组合时代相当 Wenlock Shenwoodina 期的 murchisoni 带,水平层理发育,反映海水加深为混积陆棚沉积; 其上段上部 ( 6 ~ 13 层) 厚 406. 44 m,灰绿色、黄绿色粉砂岩、粉砂岩增多,至顶部又以砂岩为主,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均发育,生物有腕足类 Lingula,双壳类 Modiomopha sp. ,Modiolopsis xianaiensis,胴甲鱼类、节甲鱼类和无颌类盔甲鱼等,为近滨相下部沉积。由该组上段下部至上部陆源碎屑由细变粗,砂岩单层由薄层变为中层,砂岩层数增多,砂岩变纯,沉积相由混积陆棚相变为近滨相,反映出海水变浅为一典型海退相沉积序列 ( 图 2-4) 。

图 2-4 张家界林场-锣鼓塔志留系小溪峪组剖面图

除小溪峪组上段下部有极少量碳酸盐岩成分外,其余都由陆源碎屑组成,据野外追索,其内没有形成岩溶洞穴,因为小溪峪组岩性坚硬、结构致密、地层较厚,是十分理想的下伏基座,该组完全能够承受上覆上泥盆统云台观组 300 ~ 500 m 高大砂岩峰林的重压。

二、丰富的物质来源

根据志留系小溪峪组胞石最新研究成果 ( 耿良玉等,1997) ,顶部胞石组合时限大致相当于志留纪罗德洛世戈斯特期末,这时在湖南及邻区发生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引起了湘东南异地地体沿着通道—安化—桃江弧形拼贴线主动拼贴到湘西北原地地体之上,并沿着拼贴线伴生有加里东期碰撞型越城岭岩体、白马山体和桃江岩体。在拼贴线上找到湘东南异地地体下志留统与湘西北原地地体上奥陶统相互碰撞形成的构造混杂堆积 ( 刘钟伟等,1993) 。

这场区域性构造运动结果主要表现在,该拼贴线北西侧大幅度隆起抬升,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岛链状的江南古陆,从志留纪罗德洛世戈斯特期末至中泥盆世吉维特早期末,大约30 Ma 漫长地质时期,江南古陆经受了长期风化剥蚀,并为而后上泥盆统云台观组沉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陆源碎屑。

根据湖南省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 熊申甫等,1998) 。中泥盆世吉维特晚期,因海侵扩大,华南陆表海通过安 ( 安化) 常 ( 常德) 海峡,首先到达石门、澧县一带,并将江南古陆分割为北东部幕阜古陆和南西部武陵古陆。在澧县云台观组产中泥盆世植物 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Barrandoina stiana 组合。

又根据张家界锣鼓塔-黄石寨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剖面研究 ( 王根贤等,1984,1996) ,云台观组总厚达 509. 19 m; 可分上下两部分 ( 图 2-4) ,与下伏志留纪小溪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图 2-5,图 2-6) ,在云台观组底部见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为灰白色灰岩。下部 ( 14 ~ 16层) 厚 120. 68 m,主要由紫红色中厚层至厚层石英砂岩含泥质石英砂岩组成。砂岩内略含铁质。底部黄白色、浅黄绿色薄中层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产少量鱼化石碎片、植物碎片和孢子: Samarisporites concinnus,Dictyotriletes nigratus,Apiculiretusispora nitida,Archaeo-zontriletes variaobilis 等,其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早期。痕迹化石丰富,有 Cruziana zhangjia-jieensis ( sp. nov. ) ,C. disparlongata,Rusophycus sp. D 型,Dimorphichnus hunanensis,Palae-oohycus sp. ,Thalassinoides sp. 和 Chomdrites sp. A ( 张欣平等,1986) ,该痕迹化石应属Craziana 相。脉状层理、交错层理和潮汐波痕均很发育,其形成环境应为无障壁潮坪沉积。张家界地质公园天子山云台观组下部也产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 桑植夹石河云台观组下部产腕足类 Cyrtosirifer; 西邻川东南酉阳、黔江一带在相当于云台观组层位底部 5 ~6个剖面上均产腕足类 Cyrtospirifer sinensis,Tentecospirifer 等,无疑均为可靠的晚泥盆世早期产物。由此证明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华南陆表海海水扩大到慈利、张家界市、桑植、永顺、龙山等湘西北全境,同时证明从湘西北东部往西部云台观组由中泥盆世吉维特晚期穿时到晚泥盆世弗拉斯期,该组是典型的穿时岩石地层。其上部 ( 17 ~21 层) 厚388. 51 m,主要由灰白色厚层块状石英砂岩、砂岩夹少量中薄层泥质粉砂岩组成。石英砂岩取样经化学分析,SiO2含量达 97. 96%,并对其进行粒度统计,其粒度较细,其偏度对称、峰态中等、分选良好,均为海滩沙 ( 卿上康,1988) 。又据野外岩性观察有些层段也出现中粗粒石英砂岩。生物化石稀少,仅在泥质粉砂岩中见腕足类碎片、植物碎片。痕迹化石丰富,计有: Thalassinodes sp. ,Chondrites sp. ,Rusophys sp. ,Lumbricaria sp. 等。出现大量脉状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和浪成波痕。随着海侵范围扩大和海水加深,张家界地质公园一带处于前滨强波浪带,水动力很强,大量陆屑经海水反复淘洗和分选,最终留下的是很纯的石英砂,属前滨相沉积。总之,对云台观组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这套509. 19 m 巨厚的石英砂岩具有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硅质胶结、结构紧密和岩性坚硬的特点,为 300 ~500 m 砂岩峰林昂然挺立于天际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张家界地质公园受保靖-慈利北东东向同沉积期断裂控制,边沉降边沉积,并且沉降幅度略大于沉积速率,在该同沉积期断裂带北西侧形成了厚 500 ~600 m 云台观组砂岩,只要离开该沉积期断裂,云台观组则迅速减薄到 30 ~100 m。

图 2-5 小溪峪组不整合面

图 2-6 云台观组地层剖面

三、特殊的地层产状和特定的构造条件

根据张家界地质公园及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上泥盆统云台观组沉积之后,张家界及邻区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尤其侏罗纪发生的强烈的燕山运动( 主幕) 结果,使张家界地质公园及周边遭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褶皱、隆起和坳陷,最终奠定了张家界地质公园及周边区域构造格架。张家界地质公园属北东向桑植复向斜三官寺次级向斜范畴 ( 图 1-2) 。而张家界地质公园具体构造部位则在三官寺次级向斜南西仰起转折端上。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分布在二叠系盖层的周边 ( 图 1-2) ,露出的范围相当大,这为张家界地质公园砂岩峰林形成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用遥感图面解译并对照航空照片和 1∶1 万地形图,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陈文光,1988) 已准确统计出张家界地质公园范围内共有独立的砂岩石峰、石柱 3103个。

由于受三官寺次级向斜南西抑起转折构造因素控制,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岩层产状十分平缓 ( 图 1-2,图 1-7) 。由张家界地质公园锣鼓塔-黄石寨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剖面上看出,云台观组岩层倾角 <10°,一般 5° ~8°左右,在张家界地质公园的有些地段云台观组岩层几乎处于水平状态 ( 图 1-7) 。上述情况证明三官寺次级向斜南西仰起转折端是形成砂岩峰林特定的构造条件。同时,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由于受到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构造作用力挤压,形成了北西和南东两组共轭构造节理和裂隙,为新近纪至第四纪大约 10Ma 的长期风化、剥蚀、侵蚀和切割作用,为形成 300 ~ 500 m 的自然、奇特、雄伟和美丽的张家界砂岩峰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细微构造条件。

❹ 湘西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北西高,东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州,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大灵山雄居州境北界,八面山、大青山、白云山、太阳山、莲花山、腊尔山、高望界、黑桃界、摩天岭等崛起于西南贵州境内。最高点龙山县大灵山1,736米,最低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97.1米。经多次抬升、剥蚀和夷平作用,形成了1,500~l,600米、1,200~1,300米、1,000~1,200米、800~900米、500~600米5个夷平面。大小溪流1.000余条,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530条,总长7,100多公里,河流密度40平方公里/条,水域面积舌州域总面积1,57%主要啊梳有酉水、猛洞洞、武水沅水和辰水。因受北西高、南东低地形条件和北北东向构造条件制约,域内主要河流流向,首先沿构造线方向呈近南北向,然后横切山势走向呈东西向汇于沅水、澧水之主流中。地面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小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和陡坡,相互交错,山峦重叠,千姿百态。河床多被切割成峡谷,坡陡流急,梯级裂点多,水能资源丰富。域内耕地零星分散,土层厚薄不一,山上山下气候变化明显,山南山北降水量差异显著,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

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基岩裸露面积占州域总面积,19.2%。山原峰丛、峰丛峡谷和槽谷、溶蚀洼地和平原、溶蚀岗地和丘陵,以及溶沟、石芽、石林、漏斗、天坑、溶洞、落水洞、暗河、伏流等岩溶景观到处可见。溶洞多而密布,形态多样复杂,规模大小悬殊。经对827个溶洞调查,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39个。猛洞河小龙洞、花垣县大龙洞、凤凰奇梁洞、龙山县惹迷洞、吉首市堂乐洞等,均已开发成旅游胜地。

暗河十分发育,经对187条暗河调查,出露标高200~100米,流量0.05~150立方米/秒的岩溶大泉有150多处。

湘西州域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山原12,628.7平方公里,约占州域总面积81.5%;丘陵1,599.6平方公里,占10.3%;平原635.2平方公里,占4.1%;水域247.2平方公里,占15.9%;其它面积379.4平方公里,占2.5%。

❺ 分区地层特征

1.地层分区的依据

研究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部位及两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较全,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多期次构造活动既控制了地层的形成,又对已形成的地层进行着改造。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导致秦岭洋盆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对研究区地层影响最大,宏观表现为主要断裂活动对地层序列进行切割,使地层间断或堆叠重复或导致已埋藏于地下深处的老地层隆升与新地层接触。特别是两大板块碰撞部位及其邻近地区,地层受主要断裂影响更为严重,一个完整的原始沉积盆地或沉积相区,经后期主要断裂活动可能被肢解成几个构造-地层区块;一个较大的构造块区内的地层,也可能是几个沉积盆地或沉积相区物质的堆叠体。对造山带及其邻近地带的地层进行分区应考虑两个主要依据,一是地层总体基本特征,二是区域构造部位和主要断裂,应称为构造-地层分区。因此,本次地层区的命名均冠以构造名称。

对远离造山带的大范围扬子陆块,其地层分区主要依据中新元古代到古生代地层组合特征和变化情况,并综合考虑其他时代地层特征而确定。

2.地层分区及分级原则

本研究区构造-地层等级划分为4级,划分原则如下。

地层大区:同属一个大型板块区域内的地层,划归为同一地层大区。地层大区边界线是板块碰撞缝合线(大断裂)。

地层区:在同一地层大区内,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带上的地层,划分为同一地层区。地层区边界线是较大的断裂。

地层分区:在地层区内,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组合总特征基本相同的地区,划定为地层分区。地层分区边界线为主要断裂。

地层小区:在地层分区内,对地质构造环境和地层组合特征相同的较小区域,划定为地层小区。在同一小区内用一个综合地层柱状图就可以反映出本小区的地层特征。

3.构造-地层区划分

根据上述地层分区依据和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此外将3个地层分区进一步划分为8个地层小区。地层具体划分见图1-22,图1-23,图1-24。

(一)华北板块地层大区

1.华北陆块地层区

华北陆块南部与北部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异,可划分为2个地层分区。

(1)华北陆块地层分区

该区位于工作区最北部宜阳-鲁山断裂以北,地层发育较全。基底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太华岩群(下部为变酸性、中基性岩序列,上部为变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序列)、登封岩群(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和中元古界中浅变质岩系嵩山岩群(变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构成。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中-基性夹酸性火山岩系、中新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再向上不整合覆盖未变质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白垩系碎屑岩建造和新生界。该地层区缺失中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

(2)华北陆块南缘反冲褶断带地层分区

该区带处于宜阳-鲁山断裂以南,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以北,呈北西向带状展布,河南省1:25万区调称之为熊耳山构造地层小区。基底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太华岩群构成,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含石墨片麻岩夹大理岩及磁铁矿层。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中基性夹酸性火山岩系、官道口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新元古界栾川群浅变质碳酸盐岩夹酸性火山岩系、下古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在局部断陷盆地见有白垩系碎屑岩。

该区带多期次岩浆活动较强烈,北西西向断裂极为发育,将地层切割成一系列叠瓦状分布的岩片。岩系间多为断层接触。

2.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1)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该分区处于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与朱阳关-镇坪断裂及信阳-商城-晓天断裂之间,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活动带,多期次构造活动、岩浆活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东西差异较明显,故划分为2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外带西区段(二郎坪)地层小区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南界为朱阳关-镇平断裂。全区地层多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河南省1:25万区调称之为北秦岭南召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中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新元古界淘湾岩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二郎坪群浅变质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碎屑岩系。上述岩群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其上覆盖层为上古生界柿树园组浅变质碎屑岩系和蔡家凹组碳酸盐岩系。在南召县附近断陷盆地内分布有晚侏罗世南召组黄褐色、灰绿色碎屑-泥质岩系及早白垩世马市坪组黄褐色碎屑岩系。

2)北秦岭构造带外带东区段(北淮阳)地层小区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栾川-确山-合肥断裂东段,南界为信阳-商城-晓天断裂。

图1-22 研究区构造-地层分区略图

图1-2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综合地层序列对比图

图1-24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综合地层序列对比图

本区大部分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仅南部大别山北坡出露基岩。在光山-商城一带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古生界寒武-志留系中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泥盆系中浅变质碎屑岩系,石炭系含炭质泥质碎屑岩系。各岩系间均为断层接触。其上不整合覆盖中生界侏罗系碎屑岩系、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系。

(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是一个强烈活动带,由于丹凤-淅川-桐柏-宣化-浠水大断裂的多次活动破坏了该构造带的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的连续性。本区内该构造带有西部、东部两个区段,其地层特征有明显差异。故划分两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内带西区段(中秦岭)地层小区

该区段位于秦岭中部地区。其北界为朱阳关-镇平断裂,南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西段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平面上成扁豆状沿近东西向分布。本区段为夹持于两大断裂之间的一个长期隆升区,构造及岩浆岩活动非常强烈,多期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基本没有完整分布的地层,多是一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从总体特征来看,以中部呈北西西向窄条状分布的上白垩世断陷盆地(西峡盆地)红色碎屑沉积岩系为界划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部(河南省称中秦岭蛇尾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含石墨碳酸盐岩系,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系,下古生界子母沟组碳酸盐岩系。南部(河南省称之为中秦岭内乡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陡岭岩群中深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含石墨碳酸盐岩系,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系,下古生界周进沟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南湾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上述各岩系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沿商城-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带(即两大板块主缝合线的西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残存的蛇绿混杂岩片,各种蛇绿混杂岩块以不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断层相分割,成为构造岩块组合体。这里蛇绿岩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构造就位时期为印支期。

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东区段(大别山)地层小区

该区段位于大别山地区,是一块长期隆升区,在平面上呈三角形。其西南边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东段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北界为信阳-商城-晓天断裂,东南边界为桐城-太湖(郯庐)断裂。本区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很强烈,各种类型的褶皱和断裂、韧性剪切带非常发育,基本上没有完整发育的地层,多是一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最老的深变质岩系出露于麻城-团风断裂以东地段,基本为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太古宇-古元古界大别山岩群,由一套深变质的表壳岩系组成,基本上是层状无序地层,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含石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其上覆岩系(与下伏岩系呈断层接触)主要分布在西部地段,为中元古界中深变质片麻岩系(福田河片麻岩组、西张店变基性火山岩组),主要岩性为二云(黑云、白云)斜长片麻岩、二云钠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再上不整合覆盖有新元古界南华-青白口系“红安岩群”(相当于武当岩群)浅-中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主要岩性有白云钠长石英片岩、浅粒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及变粒岩等。在复向斜槽部分布有新元古界震旦系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

沿丹凤-淅川-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即两大板块主缝合线)的中东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残存的蛇绿岩混杂带岩片,主要有碳酸盐岩岩片、超镁铁质岩岩片、基性火山岩岩片、硅质岩及泥质岩岩片及裂解的老地层(片麻岩、片岩)岩片等。它们以不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断层相分割,往往形成构造岩片组合块体。蛇绿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蛇绿混杂岩片及裂解老地层、岩浆岩岩片构造就位于印支期。

(二)扬子板块地层大区

1.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1)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南秦岭构造带内带在桐柏-大悟隆升、断褶地段有保留。该地段平面上呈北西条带状分布,其北东边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主缝合线中东段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西南界为新城-黄陂断裂。本区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强烈。最老构造地层出露在北西部的桐柏山地区,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桐柏岩群深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基本上是层状无序地层。其上覆岩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大悟-黄陂等地区,见有新元古界青白口-南华系(武当岩群)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其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麻岩、浅粒岩、绿帘绿泥石英片岩等。再上地层为震旦系中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系(著名的黄麦岭磷矿矿层赋存在该岩系中),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充填有红色泥质碎屑岩。

(2)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南秦岭构造带外带分布范围较广,东、西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别,可划分为4个地层小区。

1)随(县)-枣(阳)地层小区

本小区呈北西条带状展布,其北东界为新城-黄陂断裂,东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该区岩浆活动较强烈,断裂及韧性剪切带较发育。出露最老地层为新元古界武当(随县)岩群浅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其上不整合覆盖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泥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浅变质硅质岩-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充填有红色碎屑-泥质岩系。本小区缺失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及早白垩世地层。

2)丹江地层小区

本小区位于鄂、豫、陕接壤的丹江、淅川、山阳地区。其北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西段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其南缘无明显边界,与两陨-武当山地层小区逐渐过渡。本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浅变质碎屑岩系(湖北省称为武当岩群,河南省称为姚营寨岩组)。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硅质炭质岩-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泥质粉砂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充填有红色碎屑-泥质岩系。本小区缺失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早白垩世地层。

3)两陨-武当山地层小区

该小区位于鄂、陕接壤地带。其北缘与丹江地层小区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界线,南界为石泉-安康-竹山断裂。本小区东部为著名的武当隆升区,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武当岩群浅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或韧性剪切带接触)有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震旦系浅变质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硅质炭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含生物化石碳酸盐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堆积了红色碎屑岩-泥质岩(夹石灰岩)系。本小区缺失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

4)平利-竹溪地层小区

该小区也处于鄂陕接壤地带。其北界为石泉-安康-竹山断裂,西、南、东界为城口-襄樊断裂。本小区出露地层有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炭质泥质硅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浅变质暗色炭质硅质泥质岩系,志留系浅变质炭质硅质泥砂质岩夹基性、碱性火山岩系。本小区缺失晚志留世-新近纪地层。

2.扬子陆块地层区

扬子陆块分布面积大,东、西、南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别,可划分为3个地层分区。

(1)上扬子地层分区

该分区为扬子地层区的主体部分。北界以城口、房县、襄阳(城口-襄樊断裂)一线为界。东界以江汉盆地东缘(孝感-岳阳一线)与下扬子地层分区毗邻。南界以大庸、津市至通山一线,与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为邻。

该区内南华纪以来的沉积盖层覆盖面积很大,仅在黄陵、神农架、大洪山等地出露前南华纪基底岩系,为结晶基底(各类片麻岩、片岩)。神农架、大洪山等地基底出露岩系主要为神农架群,属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黄陵断穹核部出露中深变质岩系,由各种类型的片麻岩、片岩组成,为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扬子陆块经晋宁运动褶皱造山后,全区转为稳定区。早南华世沉积了以陆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晚南华世覆盖了大陆冰川沉积物。早震旦世开始,全区处于稳定的陆表海环境。从早震旦世起菌藻类生物大量出现,晚震旦世起动物开始出现,寒武纪起生物开始繁盛,形成了巨大的富含生物的碳酸盐岩台地,直至奥陶纪均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夹泥质岩建造,形成多种有价值的重要沉积矿产,如震旦纪陡山沱组磷矿(襄阳、宜昌、保康等地),早寒武世黑色页岩中的多元素(钒、镍、钼、铀等)金属矿产。志留纪沉积物以海相泥岩-碎屑岩建造为主,上部夹泥质碳酸盐岩建造。志留纪末经加里东运动全区上升为陆地,晚志留世地层被剥蚀,早泥盆世无沉积物。本区从中泥盆世开始再次接受海侵,中晚泥盆世沉积了海相碎屑岩和泥质岩建造,并在鄂、湘的长阳、石门等地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铁矿。从石炭纪至三叠纪,本区又处于规模较大的陆表海环境,沉积物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夹含煤建造及泥质-硅质岩建造。这一地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沉积矿产有早二叠世的铝土矿(南漳等地),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的煤矿(宜昌、恩施等地)和累托石矿(钟祥等地),中晚三叠世形成了与蒸发岩有关的矿产,如石膏、岩盐、杂卤石等(恩施等地)。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波及全区,地壳抬升,海水退出转为陆地。印支运动后地壳升降具不均一性,最具特征的是侏罗纪-白垩纪,在鄂西及鄂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些大型坳陷盆地,如荆当盆地、秭归香溪盆地、利川盆地,其下部形成陆相含煤建造,上部为厚达数千米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而鄂西黄陵、神农架、湘西北-鄂西南东山峰等地相对上隆,形成了一系列的穹窿构造。中生代中期,燕山运动全区褶皱造山。燕山中期后,东部形成江汉断坳,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陆相碎屑岩夹泥质岩建造,并形成了石膏、岩盐、石油等矿产。区内其他小型山间盆地和断陷盆地亦沉积有厚度不等的陆相地层。

(2)下扬子地层分区

该分区位于本次工作范围的东南部,面积较小。北界西段为襄樊-广济断裂,东段为桐城-太湖断裂,西界以孝感-岳阳一线与上扬子地层分区毗邻。南界以崇阳-通山-德安一线与江南地层分区为邻。

本区内前白垩纪地层组合总特征与上扬子地层分区近似。不同的是:该分区中寒武世覃家庙组(薄层白云岩夹页岩)及中奥陶世庙坡组(黑灰色页岩)不发育;志留纪地层及早二叠世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页岩、硅质岩)形成含煤建造(麻土坡煤组),晚二叠世大隆组深灰色薄层炭质硅质岩及硅质页岩则发育较好。侏罗纪末期及白垩纪发生的燕山运动对本分区影响较大,地壳活动趋于活跃,一方面地层褶皱造山;一方面中酸性岩浆强烈侵位,并在鄂东的鄂州、太和、大冶、金牛一带形成中酸性火山岩盆地,成矿条件很好,使本分区成为著名的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西段。此外在一些山间盆地和断陷盆地内还堆积了白垩纪-古近纪红色碎屑岩系。区内有价值的沉积矿产是二叠纪煤矿(黄石、蒲圻等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煤矿(鄂城等地)、早白垩世膨润土和沸石等非金属矿产(武昌、鄂州、大冶等地)。

(3)江南地层分区

该分区位于扬子地层区的东南边缘,呈北东东向长条状展布。北界以大庸、津市、通山至德安一线,与上、下扬子地层分区相邻。

该分区内大片出露前震旦纪基底变质岩系,似一古陆,实则不然。据分析区内已有的各时代地层,认为自震旦纪至早古生代该区是扬子陆块东南缘一个较为活动的地带,也可以说是扬子陆块与东南活动带的过渡带。整体而论属扬子板块东南边部。

前震旦纪褶皱基底最老的岩系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属浅变质复理石建造,上覆板溪群为浅变质类复理石建造,二者呈不整合接触(鄂、湘、赣接壤地区缺失板溪群地层)。在湘西地区,早南华世地层不是上、下扬子地层分区所见的莲沱组,而是浅海相含冰筏沉积物的砂、泥质岩建造称长安组,与下伏板溪群呈假整合接触。长安组之上为富禄组,属浅海碎屑岩建造,含有沉积铁矿层(湘西北一带)。富禄组上覆岩系为浅海黑色泥质碳酸盐岩建造的大塘坡组,在黔东北、湘西北、鄂西南均含有价值的碳酸锰矿。晚南华世的大陆冰碛沉积(南沱组)在区内发育较好。晚南华世晚期至志留纪,区内基本处于浅海向次深海过渡的斜坡带,与上、下扬子分区比较,海水较深,以细碎屑岩、泥岩、硅质岩沉积为主夹碳酸盐岩,含浮游生物和具漂游能力的生物化石。晚震旦世地层不是扬子区所见的碳酸盐岩系灯影组,而是硅质岩系老堡组。这一地史时期的主要沉积矿产是晚震旦世的磷矿(湘西北一带),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的多元素(钒、钼、镍、铀、稀土等)金属矿产和石煤(湘西北、鄂东南一带)。区内早寒武世,由于海水较深,沉积层缺氧较甚,形成的黑色炭质层比上、下扬子地层分区发育好,更有利于多金属原色矿产及厚度较大的石煤形成。此外,还有晚泥盆世的铁矿(津市、石门等地)。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发生,区内地壳上升,沉积间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普遍缺失,中泥盆世海相碎屑岩系假整合覆于中志留世地层之上。石炭纪-三叠纪地层普遍保存较差。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以来,区内处于稳定上升状态。白垩纪燕山运动影响全区,地层普遍褶皱,在东部(幕阜山地区)还伴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此后,大部分地区地壳长期持续上升,震旦纪以后的沉积盖层逐渐被剥蚀,扬子陆块基底浅变质岩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大片出露于地表,部分地区如洞庭湖等地区地壳相对下降,产生断陷盆地(与江汉盆地相连),沉积了白垩纪至新生代陆相泥质碎屑岩。

❻ 湘西北地图

http://www.gzcatv.net/163cn_ly/travel/gn/map/ny.asp?ArticleID=10735&ShowContent=1&lbid=675

http://www.yeelang.com/

❼ 湖南典型的地质构造景观有

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地质遗迹颇具观赏和重要地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笔者参与了由新宁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物勘院承担完成的新宁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对分布于该地质公园108k㎡ 规划区原已发现和这次新发现的共计152个地质遗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定位、定名和照相。笔者通过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最为著名,同时也分布和发育一些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有重要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的地质遗迹主要可分为:丹霞地貌景观类、岩溶地质地貌景观类、构造地质遗迹类、水体资源类、地质灾害遗迹类5大类 。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特征
丹霞地貌景观是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按照其垂向上的起伏和凸凹形态及微地貌特征,区内丹霞地貌可分为正地貌、负地貌和微地貌3类。
正地貌类丹霞崖壁
一般呈条状直截式的悬崖峭壁,坡度大于 60°,高度大于50m,多沿大型节理裂隙面发育而成,崖壁可因岩性差异呈层状组合,壁上多见顺层凹凸和竖向流水蚀 痕及孔洞。此类崖壁地貌发育较普遍,主要分布于单面山陡坡,各台寨块状山体边侧与河谷两岸。最典型的如分布于紫霞峒景区的“红华赤壁”,崖壁近南北走向,长 700余米,平均高100余米,峭壁临空,气势磅薄,景象万千;每当红日中空,丽阳高照,绝壁红光熠熠,蔚为雄伟壮观,是罕见的丹霞崖壁地貌景观。
正地貌类丹霞孤峰
由峰林地貌演变而来,底部大面积裸露的丹霞岩层之上石峰凸起,四面陡坡,局部有陡崖,峰顶主呈锥状。如“金字塔”、“海狮迎宾”、“香炉峰”、“丹霞盖帽”等。最典型的当属“金字塔”石峰,它是受两组共轭节理(菱形节理)控制,经流水侵蚀、球形风化等作用发育而成,两条棱线斜伸相交成适度张开的顶角,峰顶呈圆锥状,独显奇姿。
正地貌类丹霞峰丛
系由丹霞方山演变而来,当侵蚀作用深入到方山内部时,山体遭受强烈的破坏,形成高低参差、形态各异的连体同座峰丛地貌,如“丹霞峰丛”、“十八罗汉”、“塔状峰林”、“犀牛峰”、“紫霞峰”、“鲸鱼闹海”等。其中尤以“鲸鱼闹海”为极为典型的丹霞峰丛地貌景观,立八角寨顶面西俯瞰,只见无数丹霞石峰,于云海之中似成群巨鲸击波嬉戏,姿态各异,形奇状美,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本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完整的生态系统

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各地生物相互渗透,物种丰富,特别是这里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加上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给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为干扰较少,从而保存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我国众多子遗植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据考证,干百年来武陵源从未发生过较大的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岩体崩塌或森林病虫害大发生等现象,证明武陵源保持了一个结构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武陵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

古树是自然遗产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神堂湾、黑枞脑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张家界村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它们的生存环境、林相结构及其保护、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课题。

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武陵源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位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区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线边缘。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石英砂岩构成巨大的奇峰异石,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鳃,则遍见于溪流、泉、潭中。研究动物生态在武陵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是雕塑各种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

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

❽ 能给我发一篇《湘西地区地质地貌科考》吗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循环经济理念,统筹和协调城镇与区域的关系,建设节约型湘西。
● 立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引导城镇发展,加快湘西地区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为推动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发展战略目标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加速城镇化,带动地区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湘西。
在总目标下实现五大具体发展目标:
● 目标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规模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重点投资于城镇,引导资金向城镇集中,扩大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2%左右(其中怀化、张家界、湘西州三市州为36%),2020年为46%左右,城镇人口2010年为430万左右,2020年的城镇人口将达到 635万左右。在湘西地区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的网络体系。
● 目标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经济总量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长10%,总量由2003年的5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0亿元左右,2020年的2800亿元,人均GDP由2003年的4248元,增加到2010年的8000元,2020年的2万元。
● 目标三:建设湘西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绿化城镇、保护天然林和大江大河源头,调整结构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至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65%。
● 目标四:提高教育、科技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挥城镇教育中心的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城镇产业的科技水平。到2010年湘西地区整体水平要接近全省中等水平,到2020年,要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8%提高到60%以上。
● 目标五: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与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发展战略
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 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战略
积极培育具有区际意义的中心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集聚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心。首先要突出怀化、张家界作为本地区一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吉首、武冈等二级中心城市。
● 区域合作开发战略
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市场经济规律和各地区经济内在联系以及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加快与国内外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使全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 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改造提升一批建立在当地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的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城镇发展。
●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整合湘西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并逐渐带动旅游产品加工与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城镇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旅游开发,积极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
●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地区的文化底蕴,激发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从而扩大湘西地区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的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布局
● 建设“十”字型经济隆起带
总体思路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骨架,形成由点带线的开发模式。以怀化等城市为点,以铁路线为开发轴,把“十”字型轴线作为全区经济优先发展带。通过怀化、张家界、吉首、武冈等点的极化,壮大点的规模,然后通过点的扩散,促进交通线上及周围次级点的成长,进而形成发展轴为经济分布重心的“十”字型经济隆起带。
● 构建四大经济圈
构筑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旅游型产业经济圈;构筑以吉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怀化为中心的物流型生态经济圈;构筑以邵阳为依托、以武冈为中心,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经济圈。
●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
生态旅游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林果基地、药材基地、水电基地。
● 突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
湘西地区的产业开发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应该抓住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发展优势产业。
1.融自然景色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
2.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
3.基于特色资源的绿色食品工业
4.以天然药材为主的生物医药工业
5.以交通枢纽和区位条件为基础的物流和边贸业
6.依托矿藏资源发展的矿产业

空间结构与布局
湘西地区形成中心城镇集聚、主导产业突出、空间轴线发展,以点带线、以线拓面的网络型、开放式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功能布局体系。
“三轴四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 主轴线:是聚合区域核心功能的湘西地区发展“脊梁”,慈(利)一通(道)为城镇发展主导轴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依托,以枝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为联系通道和辐射轴线,构筑湘西地区城镇、经济、产业发展主轴线。此轴线从北至南纵贯慈利、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麻阳、怀化、中方、洪江、会同、靖州、通道等县市,是本区域主次城镇分布最密集地带,集聚了区域商贸物流、旅游生态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 次轴线:龙(山)—新(宁)和新(晃)—溆(浦)两条城镇发展次轴线,龙(山)—新(宁)发展轴从北至南贯穿龙山、桑植、张家界、沅陵、辰溪、溆浦、洞口、武冈、新宁等县市;新(晃)—溆(浦)发展轴从西至东贯穿新晃、芷江、怀化、溆浦等县市。形成湘西城镇发展纵横两条次轴,龙新轴集聚了一定的旅游资源、新溆轴集聚了商贸物流产业,构成湘西地区产业发散辐射体系。
● “四心”:湘西地区四个中心城市(区域城镇经济增长极核)——怀化市区、张家界市区、吉首市区和武冈市区。四个中心城市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越的发展条件,并已经形成各自所在区域的功能中心,怀化的物流、张家界的旅游、吉首的商贸、武冈的食品已成为区域产业支柱的经济龙头。随着各自特色产业的强化发展,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水平将会迅速增强,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和辐射范围更广、作用更强。
“两主两次六层次”的城镇等级体系
● 区域性主中心——怀化市: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湘西地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边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7万人左右。
● 区域性主中心——张家界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依托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山水旅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 区域性次中心——吉首市:湘西自治州首府,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发展商贸、旅游、优势资源特色加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 区域性次中心——武冈市:在邵阳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逐步建设成为邵阳市域西部六县市的中心城市,是发展以食品、机械工业为重点,以商贸和旅游业为主导,具有古城风貌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左右。
● 片区中心——慈利:以发展商贸、食品、建材、化工、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 片区中心——龙山:湘、鄂两省边区重要的边贸城市,以旅游、商贸为主的新型城市。
● 片区中心——花垣:以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贸城市。
● 片区中心——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 片区中心——溆浦:怀化市域的东大门,是怀化、益阳、娄底、邵阳四地区交接地重要商贸交换中心。
● 片区中心——洪江市:湘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湘西南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怀化市域次中心城市。
● 片区中心——靖州:怀化市域南部三县市的首位城市,湘西地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湘黔边境重要的边贸城市,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辐射点和重要的中心城市。
● 片区中心——沅陵:以发展商贸、有色金属、旅游为主的现代新型城市。
● 片区中心——新宁: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
● 片区中心——隆回:以发展商贸、建材、机械、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 县域中心城市——永顺、保靖、古丈、泸溪、辰溪、麻阳、芷江、新晃、会同、通道、绥宁、洞口、城步县城,是县域一级中心城市,规模为10万人左右小城市。
● 重点镇——经济现状条件好,带动作用强,有发展潜力或者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共选择了33个。规模为2—8万人。
● 一般小城镇——其他建制镇共142个,规模为2万人以下小城镇。

生态环境建设
● 规划目标
要继续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完全控制,环境污染得到完全控制和有效治理。将湘西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区域。
1. 人口、资源与环境——良性循怀
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使人口数量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变资源掠夺式粗放生产经营为资源节约型集约经营,从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增值再生产为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益。
2.整体生态环境——根本改善
加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荒山荒地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治理现有污染源,根本改善生态环境。
3.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
对自然条件差,缺乏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生态移民,将这一地区居民逐步迁移到城镇或城镇郊区,从事二、三产业或城郊农业,使生态脆弱地区永久恢复生态。
4.生态敏感地区——重点保护
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要河流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重点加以保护。
● 生态功能分区
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实施相应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策略。
湘西地区划为以下四大生态功能区:
武陵山地生态区、沅(陵)麻(阳)红岩盆地生态区、雪峰山山地生态区、邵阳丘陵盆地生态区。
● 生态建设重点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二是防护林建设工程。三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四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五是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六是生态移民工程。七是矿山地质保护工程。

旅游业发展
● 重点打造十三大特色旅游区
1.张家界世界遗产、自然风光、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
2.溇水—九天洞—八大公山自然山水旅游区
3.里耶—乌龙山战国古城(含保靖酉水古纤道)、溶洞旅游区
4.猛洞河—栖凤湖自然山水旅游区
5.吉首—凤凰古城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区(含边城)
6.凤凰山—五强溪水上活动和古黔中郡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
7.洪江古商城历史文化旅游
8.芷江和平文化旅游区
9.靖州—通道—黄桑侗文化两江民俗风情旅游区
10.崀山丹霞地貌、森林风光旅游区
11.武冈—城步森林草原风光旅游区
12.新晃夜郎文化旅游区
13.隆回瀑布群旅游区
● 重点培育七条旅游精品线路
1.张家界—永顺—龙山—吉首—凤凰—洪江—武冈—崀山 湘西风光之旅
2.张家界(慈利)—吉首—凤凰—洪江—通道—桂林 情城之旅
3.张家界(慈利)—猛洞河—坐龙溪—栖凤湖—吉首—凤凰—贵阳 山水之旅
4.长沙—沅陵—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洪江—洞口—隆回—长沙 神秘湘西循环之旅
5.张家界(慈利)—古黔中郡—芷江和平文化园—新晃夜郎谷—凤凰古城 历史文化之旅
6.张家界(慈利)—吉首—洪江—洞口—绥宁—城步(南山) 森林(草原)商城之旅
7.长沙—崀山—云山—南山—龙胜—桂林 山水之旅
● 旅游城镇建设
构建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以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等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将张家界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吉首、凤凰、新宁建成全国型旅游城市,永顺、龙山、泸溪、古丈、麻阳、沅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建成湖南省的旅游强县和区域性旅游城市。

综 合 交 通
● 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构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协调配合、内外交通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强、效率高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 航空:以张家界荷花机场为核心,以铜仁大兴机场、芷江机场和武冈机场、黎坪机场为外围航空港的航空运输网络群,为湘西地区的经济建设、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铁路:通过现在铁路的完善和新建铁路的建设,湘西地区将形成“五横一纵”的铁路干线布局。
● 公路:规划期末建成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组成的,以怀化为中心,内联区域内各个城市,外联周边省、市区之间直接快速交通联系的“两纵五横”湘西地区干线公路骨架网络。

城镇建设用地
实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尽可能选用闲置地、荒地、山丘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对于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做到占补平衡。结合抗震、人防的建设需要,大中城市和设防城市要积极开发和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规划2010年、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44220公顷、70000公顷。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划见下表。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序号 城市
名称 2010年 2020年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城市人口(万) 人均用地(m2) 总用地(km2)
1 张家界 22.5 111 25 35 100 35
2 怀化 43 107 46 57 107 61
3 吉首 25 95 24 35 98 34
4 武冈 15 100 15 25 100 25

风景名胜区体系
规划湘西地区风景名胜区形成国家重点、省级和市县级三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现状3处增加到9处,德夯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国家级)、凤凰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法相岩云山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由省级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16处,将泸溪沅水风光带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芷江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2005年已升格为省级)、五雷山风景名胜区、思蒙风景名胜区、羊角尖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夜郎谷风景名胜区升格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完善的区域服务中心体系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市场建设、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加快现化文明向农村辐射、扩散和城乡融合步伐,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增加区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空 间 管 制
为了合理保障城镇体系规划的正确实施,综合考虑城乡空间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湘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整个湘西地区分为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区,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区,区域城镇发展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与通道建设区等五大类,分别对各类区域提出保护与管制措施。为空间开发管理提供依据。

行 动 计 划
筹划和实施近期迫切需要进行的六项重大行动。
● 行动一:强化区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
加强湘西地区与周边五省市区交界区的经济协作力度,加强与湘中及湘东地区的合作,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发展覆盖不同地区的各种经济协作区,不断完善各种区域组织、经济网络和区域市场。
——大力促进边境贸易,消除市场壁垒。
——加强企业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
——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交流与移植。
——加强对外通道的建设,打通湘西地区对外交通的瓶颈。
● 行动二:培育中心城市——形成重要增长极核
中心城市是目前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明显偏低。注意发挥大中城市在大湘西地区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使之尽快发展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大中城市,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以满足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
——突出其功能建设,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重视发挥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保证生态绿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 行动三: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湘西地区的优势在资源,要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湘西丰富的矿产、水力、林木、特色农业等资源,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加工业和生物制药业。
——集中优势发展水电业和矿产品加工业。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加快发展民族风俗旅游业。实现资源整合,壮大旅游产业。
——扶优扶强,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走集约化、集群式发展的道路,每个市州集中办好1-2个工业园区,每个县市集中办好一个工业园区。
● 行动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区域
转变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路,变退耕为退人和退耕并重,即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村村通工程、救灾抗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等与加块城镇化统筹规划。在环境脆弱地区实现生态移民,并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与推进人口的跨区域迁移和异地城镇化结合起来。近期应抓紧实施四大工程:
——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的生态工程;
——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
——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人口迁移为主的生态移民工 程;
——以城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程。
● 行动五:完善内外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
提高区域内外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缩短时间距离,增强交通运输能力。
——继续抓好国道省道改造,建成常吉、常张、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及包头至茂名湖南段高速公路和若干连接线。
——加快区域通往邻省的省际公路建设,完成凤凰至贵州大兴机场公路,城步至贝子河公路,慈利至石门等公路的建设。
——建设和改造沅陵至张家界、龙山经桑植至张家界、新宁高木氹至塔子寨等旅游线路公路。
——加强县际及县通乡,乡通村公路建设。
——加快张家界机场的扩容改造。
——搞好沅水、舞水、酉水等航道改造,加强沅陵码头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区内铁路货站的改造,建设渝怀铁路东延和张家界至黔江铁路。
● 行动六:实施人力资源全面开发——增强发展后劲
人力资源全面开发既是湘西地区开发的基础,也是湘西地区开发的根本目的。实现人力资源全面开发,一是现有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二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
——构建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
——构建人力资本形成的机制。
——强化义务教育,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
——发挥城镇科教中心的功能,重点办好怀化学院、吉首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文化科技教育和后续教育基地。

实 施 机 制
● 成立区域协调机构
建议成立湘西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主要着重解决湘西地区区域内不同的行 政单元之间因行政分割导致的在区域层面上存在的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环境影响、基础设施对接等主要问题。
● 制定湘西地区协调发展的规章制度
启动《湘西地区开发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并力争早日完成。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政府行为,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等。通过建立法制化管理机制,稳定可靠的投资机制,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和灵活的税收机制,控制引导建设项目取向,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共享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实现湘西地区城镇体系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 健全湘西地区协调手段
综合运用政策手段、规划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等,多管齐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湘西地区城镇体系的协调机制。
●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对湘西地区城镇发展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并能随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应建立规划实施监测机制,跟踪反馈,定期修编。

❾ 湖南省湘西州在哪个地方,要求带地图。。。谢谢。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包括1市七县
1市:吉首市
七县:龙山县 永顺县 古丈县 保靖县 花垣县 泸溪县 凤凰县 旅游的话推荐你去凤凰县。地图的话可以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