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西会战真的和电视剧《最后一战》里说的一样开了个口子放日本人走吗
是真的,原因也是像电视剧最后一战一样,本来可以完歼日本人,历史不能改写,日本人屠我同胞,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吧,哎
㈡ 湘西会战出于什么原因要放走日寇
抗战快结束了,保存实力,还有仗要打。这就是政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㈢ 如果最后一战湘西会战日本人赢了会怎么样
日本人失败是早晚的事,跟美国结了仇,跟苏联约定1945年8月8号开战
㈣ 最后一战说湘西会战最后阶段国民党把鬼子放跑了,真是真的么
不是的,因为此次会战的本身是为了防止敌人夺取芷江机场,所以本身的战略目标为防守,因为面对摩托化的日军,中国军队的机动力只能作被动防守,一旦战机有利也无法乘势追击。但此战过后中国军队由防守转入了反攻阶段。
㈤ 在中国大陆日军宣布投降后的最后一场是什么战役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专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属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㈥ 湘西会战中,日军始终无法全部攻下的是哪个高地
历史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垂死挣扎,制定所谓"本土决战"计划,从中国东南调兵于华北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实施所谓本土决战;4
月初,驻湖南日军调集5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约8万人发动了对湖南的最后一次
,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芷江作战(中方称湘西会战或雪峰山战役)。国民党第三、
四方面及第六战区一部,以雪峰山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最终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直接原因
湘西会战日军发动芷江作战,是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之下被迫发动的一次毫无胜算的进攻战。它之所以发动对芷江的攻击作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日益孤立的境地。1945年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实施对敌越岛进攻,节节向日本本土迫近。4月1日,美军在琉球群岛登陆,日军内卫防线被突破;
日 海军遭到 美海军的沉重打击,几全军覆没, 日军海上交通维护困难,孤悬在中南半岛及残存于南洋群岛上的数十万日军,补给即将中断;1945
年1月盟军在芒友与缅甸中国远征军会师。3月,中国远征军攻占腊在乔梅与英军会师,
从而打通了滇缅公路,美援物质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国民党军队装备得以更新,战斗力得以增强。豫湘桂战役后,国民党军事当局为了联系盟军、遏制日 军的西进,
接受美军建议,设陆军司令部于昆明。由何应钦兼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南各部队,并利用美援物资装备 36 个美械师,准备反攻。
在这种形势下,日军为了挽救其覆亡的国运,振奋军心,提高士气。
一方面力图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另一方面,准备乘豫湘桂战役胜利的余威,进一步进攻第三、第四方面军防区,于是便有了芷江作战。
第二,湘西地区日益重要的战略位置。豫湘桂战役后由于湘北、湘中、
湘南以及广西大片国土的丢失,湘西地区便成为阻敌深入、保卫战时首都重庆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成为中日两军的必要之地。
第三,摧毁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芷江飞机场位于芷江县城东南一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000亩。始建于1936年10月。芷江机场建成后,
成了国民党重要的后方空军基地之一。
空军系统各重要机关、空军部队纷纷迁到芷江。1942年,美国空军开始进驻芷江。1943年,陈纳德率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进驻芷江。1943年到1945年,芷江空军的积极作战,威胁到日军的后方补给战,
威胁到日军地面部队的作战,威胁到日军的空中优势地位,并威胁到日本本土。为解除这种威胁,。衡阳战役结束后,日军便部署进攻芷江,以摧毁飞机场。[2]
1945年4月至6月抗日战争后期,中国第4、第3方面军及第10集团军在湖南省西部对日军第6方面军所部进行的转守为攻的战役。日军为了占领湖南芷江飞机场,维护湘桂(长沙至南宁)、粤汉(广州至武昌)两铁路的交通,于4月初集结7个师团约七八万人的兵力,在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统一指挥下,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向湖南西部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统一指挥下,以第4方面军一部守备新宁、益阳、邵阳之线,以主力在新宁、武冈间与日军决战;以第3方面军第27集团军第26军守备龙胜、城步各要点,另以第27集团军第94军向武冈以东、第10集团军向新化以东地区进击;以新编第6军空运芷江为预备队。
湘西会战经过图4月初日军第47、第116师团分4路向第4方面军进攻。9日,第1路由黑田铺发动攻击,遭第73军逐次阻击,29日抵洋溪桥;12日第2路向邵阳西北石马江攻击,第100军一部逐次抵抗,28日进至上查坪,30日该部日军向现江等地攻击,遭第74军阻击,其攻势受挫;11日,第3路由邵阳向小塘攻击,受第100军主力阻击,16日,向白马山攻击时,又遭第74军一部阻击,17日进至放洞,第100军一部奋力阻击,其攻势受挫,第100军主力到达后将其击退;13日,第4路由九公桥强渡资水,攻占岩山铺、桃花坪,26日进抵洞口,经守军阻击与打击,其攻势受挫。日军第68、第64师团分路进攻益阳、大成桥,为第18军所阻,成对峙状态。上旬,日军第34师团主力及第68师团、第58旅团分由东安、全县进攻。16日,两路日军陷新宁,22日攻占其良,尔后一部向梅江、长铺子进攻,主力向水东、关峡进攻,经第74军广部阻击,29日陷武阳、白家坊后,进攻瓦屋塘、水口。此时第74军主力在空军配合下向日军反击,给其以重创。日军第58师团一部于4月19日向小麦田、峡口进攻,27日进抵武冈城郊,为第74军一部所阻。此时第4方面军命令第8军由常德南下;第27集团军命令第94军主力由湘黔边境向武阳地区急进,准备夹击进攻的日军。进犯洞口、现江和江口的日军分别向守军发动进攻,经过激烈战斗日军伤亡重大。
8日,第4方面军主力在中美空军配合下,向日军举行全线反攻。10日,第74军主力向半江峰以东一线出击,日军3000余人向金龙砦附近地区撤退,遭第18、第74、第73军和第13师合力截击,日军伤亡惨重,其残部1000余人向东突围,被第73、第18军各一部截击于龙潭铺附近地区。20日,日军继续向东溃退,被第18军一部尾追及截击,死伤众多。邵阳方面恢复战前态势。第100军主力在放洞地区包围攻击,日军伤亡甚重,其残部700余人向东南突围至白马山附近,被守军围歼一部,残部400余人继续向东突围,到16日全部被歼。第94军由长子向东北攻击,克武阳后,与日军增援部队激战,日军不支,向武冈、花园市撤退,被守军分别在武冈北侧、高沙市、瓦屋塘、茶铺子等地追击、截击和围歼,该路日军全部被歼。第26军一部击破强渡巫水的日军后,分两路向武冈、新宁追击,克复新宁。16日,全县日军3000余人向新宁进攻,被守军所阻。向武冈进击的第26军一部,与守城部队夹击日军,日军付出重大伤亡后向东北溃退,遂解武冈之围。守军集中全力向东追击。此役,中国军队转守为攻,毙、俘日军2万余人。
㈦ 雪峰山战役中国民党军为何放日军逃走
蒋介石要何应钦在就要召开的国民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报告湘西大捷经过,何应钦说战斗仍在继续,我来报告大捷,前方后方岂不矛盾。蒋介石就叫何应钦同王耀武研究一下,如何早日结束战斗。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在王耀武,邱维达的文章中说是何应钦出的,有人问何应钦这个主意是不是他出的,何应钦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军事要配合政治)这个主意就是由18军在正面包围圈放一缺口,战斗就可以早日结束了。于是1945年5月21日,扼守洞口公路石下江的18军11师(王元直任师长)33团撤离阵地,日本鬼子趁乱逃之夭夭。1945年5月23日正午,雪峰山战役胜利结束.
㈧ 湘西会战后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开始由防御转入进攻,此后,国民党与日本进行了哪些战役其结果怎样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 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专进行了包围,创造属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 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 此役为国民革命军对日最后一役,中方死伤不详,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㈨ 湘西会战的相关问题!截止时间到14日晚12点即15日凌晨!
打破日军最后一次攻势湘西会战 日军在长衡、桂柳会战中,占领和破坏了衡阳、桂林等机场后,位于湖南西部的英江机场成为距离日军最近、对其威胁最大的中美空军基地之一。1945年 4月,驻衡阳的日军第 20军,奉命以摧毁英江机场为目标,发起湘西作战。但这时的日军已濒临崩溃,各部队员额不足,补给困难,战斗力大大下降。而中国军队接受了大批美国装备,准备反攻,战斗力有所加强,且在英江附近部署有新编成的第 4方面军和第 27集团军共 8个军 20多个师的兵力,中美联合空军已牢牢掌握制空权。4月上旬,日军以第 l16、第 47、第 34、第 68等 4个师团组成进攻兵力,由湖南南部的新宁、中部的邵阳、北部的益阳分路西进,刚刚出动,便受到中国军队的阻击,前进几十千米,便陷入合围,进退维谷。各路日军相距甚远,兵力分散,无法互相策应,只能各求自保。5月 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眼看不能实现战役企图,只好下令中止原定作战计划,撤回原防,但多处日军已被中国军队分割歼灭,其进攻主力第l16师团在雪峰山下被困,直到 6月 7日才突出重围,狼狈退回邵阳。日军的最后一次攻势,以半途流产而告终。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或芷江作战,战场在湖南邵阳、芷江、新宁地区。从1945年4月9日开始,至1945年6月7日结束。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目的是占领对日军具有很大杀伤力的芷江机场,巩固湘桂、粤汉两铁路交通,进而进攻四川,威胁陪都重庆,让华南日军转进到沿海地区对付美军登陆。 战争回演 为攻占芷江,1945年3月以来,日军强征中国民夫修筑衡邵、潭邵公路,调集粮秣械弹于邵阳附近,调集第34师团主力于兴安、全县间,第116师团、独立第86旅团等于邵阳附近,第47师团于邵阳永丰(今双峰)湘乡湘潭间,第64师团一部及伪和平军第2师于长沙、宁乡、益阳间集结,独立第17步兵旅团于岳阳华容间集结,第27师团向曲江、郴县一带集结。到4月初已集中5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共8万人。 中国军队也调集第三方面军第27集团军3个军,第四方面军的4个军,第10集团军的2个军,并从昆明空运美机械部队新6军为预备队,共10个军20个师,加上空军5、2、3等4个大队,美国第14航空队共400余架飞机,总兵力11万人,阻击日军。 会战分二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9日至5月8日敌军进攻,我军阻击;第二个阶段从5月9日至6月7日,中方反攻。 第一阶段 日方进攻阶段:4月初,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驻邵阳指挥日军分三路向芷江进发:南路第34师团等由新宁、武冈、武阳向洪江进攻;中路第116师团、47师团等由邵阳沿邵榆公路西进,围歼洞口、武冈以北、沅水以东的中国军队,突入安江,直取芷江;北路第34师团进攻新化、辰溪、溆浦;另以第64师团、68师团向宁乡、益阳佯攻,以牵制中国湘北军队南下,企图一举攻下芷江。 中国军队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任总指挥,采取节节阻击,诱敌深入,包围聚歼方针:①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为正面主力,司令部设雪峰山南麓的安江镇,第74军在雪峰山麓构筑决战主阵地,一部于雪峰山东北面之武冈、石下江、洞口构筑工事,逐点抵抗;第100军配备于雪峰山东麓之山口、龙潭一线;73军驻新化、安化防守;18军驻沅陵、辰溪一线。②汤恩伯第三方面军的李玉堂第27集团军以一部守备龙胜、城步、东安一线,阻击湘桂路及桂穗路北进之日军。③另以94军向武冈以东、第10集团军驻常德汉寿一线防御。④廖耀湘新6军运芷江,在武冈新化歼敌,确保芷江空军基地。 4月9日,日第116师团和特种部队一部偷渡资水,占领桥头阵地,掩护主力西渡;驻永丰的日军第47师团一部向73军进攻,揭开湘西会战序幕。日军分三路进攻。中路日军第116师团、独立第86旅团、重广支队为一线主力,第47师团为2线支援部队。分四路进攻,企图把中国军队消灭在雪峰山以东洞口、武冈西北地区。但中国军队战斗意志旺盛,又有空军支援,在近一月内节节抵抗,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一路日军沿邵安公路西进,26日进至洞口向74军雪峰山主阵地猛攻,中国军队利用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阻击,日军重挫;二路由邵安公路北侧西进,17日到达圭洞,与中国军队激战,伤亡甚大;三路从邵阳向西北进犯,15日到达巨石铺,被中国63师和暂6师部阻击,无法前进;四路日军从邵阳西北突破73军防线,到达新化、洋溪附近,并与右路日军联合围攻新化,被中国第100军63师击退。中路日军第244联队于4月28日在溆浦、隆回交界的青山界与守军第100军19师激战竟日,守军歼敌400余人,俘敌中队长以下22人,缴获炮2门、重机枪3挺,步枪300余支,取得湘西战役的首次胜利。5月2日溆浦龙潭守军得空军16架飞机支援,轮番轰炸,致龙潭日军伤亡惨重。南路日军4月16日陷新宁,26日3000余日军向绥宁、洞口至洪江的要地武阳进犯,武阳驻军第9连与数倍于己之敌苦战4昼夜,全连壮烈牺牲,武阳陷敌。5月4日起第5师经3日激战,攻克武阳,歼敌58旅团长以下1500余人。武阳大捷开湘西会战胜利之先声,是湘西会战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防御转为反攻的标志,为反攻作战打下了基础。5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中止芷江作战命令。 第二阶段 中方反攻阶段:从5月9日至6月7日,中方反攻。第四方面军的反攻打从青岩战役开始。青岩守军第57师170团在上周毙敌1300多人之后,于5月8日在空军配合下,击退4000余日军对青岩高地的波状式强攻,毙敌300余人,合计青岩战役毙敌1600余名,迫敌逃窜。同时,绥宁、武阳守军全歼敌关桥支队主力。5月14日在马颈骨毙敌联队长以下官兵1300余名,取得马颈骨战役的全胜。5月21日至6月7日又夺得芙蓉山战争的胜利。第三方面军从5月初取得武阳大捷后,向武冈、洞口之敌追击,连连取胜,12日毙敌500余名,收复高沙,13日在风神岩歼敌数百人。至5月24日追敌至金秤市一带,与资江东岸日军对峙。 湘西会战中国军队以伤亡1.9万余人(其中阵亡7737人)的代价毙伤敌人28174人(其中毙12498人),俘敌247人,缴获大小火炮24门,步枪1300余支,机枪100挺,战马347匹,其他战利品20余吨,粉碎了日军攻占芷江机场的企图。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日军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从此日军转入战略收缩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则从此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先后收复桂柳,反攻广州、梧州、滇西取得成功,被《纽约时报》称为“中日战争的转折点”;同时,湘西会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压力;也为芷江洽降创造了条件。从力量对比和战斗进展看,本可全歼日军,但因蒋介石不愿消耗太多美械装备,以备打内战,部分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何应钦要去国民党六大报告湘西大捷情况,即在石下江放开一个缺口,让部分日军逃走了。 自此,中国战区再无大战。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到芷江签订投降书。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