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热风枪

湘西热风枪

发布时间: 2021-03-14 03:04:26

A. 现代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B. 中国名著有哪些

中国名著有非常多部分如下:

1.《烈女传》(西汉)刘向

2.《搜神记》 (晋)干宝

3.《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4.《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

5.《莺莺传》唐元稹

6.《西游记》吴承恩

7.《三国演义》罗贯中

8《水浒全传》施耐庵

9.《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10.《醒世恒言》冯梦龙

11.《警世通言》 冯梦龙

12.《喻世明言》 冯梦龙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1】《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四大名著网络-中国名著

C. 求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的历年试题及资料!!!

这方面的试卷文库有相当的多的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D. 求汽车美容店投资创业方案,各地汽车美容店投资创业方案

一、做好市场定位
二、投资的准备
三、确定经营项目
四、员工招聘与员工培训
五、店面装修

要确定开的汽车美容加盟店是什么档位的,大概投资多少钱。随后,在投资的前三个月,是打算投入多少钱在产品中,投 入多少钱在员工的培训之中。 在员工方面,在心底里面要清楚你店面的服务质量,随后就确定要什么样的技术的员工,你需要什么样的管理,需要什么样的经营理念。
接下来,要确定一个月大概需要花销多少,在注册的时候要投入多少,等到多久这部分钱才能赚回来。

E. 中国现代有哪些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简介

作者: flyork | 浏览数(208) | 评论数(0) | 2009-12-05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诗篇《死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F. 毛泽东写的长征诗 要题目

纪念长征21首中的一首

G. 毛泽东诗词 急需!!!!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回答者: hhzzlyh - 五级 2006-2-21 18:48

《沁园春 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开卷之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 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其锋藏而不露,其势引而不发,其词雅而不激。诚如古人所言,引而不发,跃如也。

下面再说明该词是“少年游”的压卷之作。为此,先对相关诗词作一简要介绍。

“少年心事当挐云”(李贺),青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季节,诗人更是如此。他们或寄意寒星,或寄情山水,或抚琴月下,或独坐幽篁,或对酒当歌,或登临长啸,以抒豪情抱负。中国古典诗词中此类作品甚多,且不乏佳作。笔者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少年游”,记得一位着名词人旧地重游时曾写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词牌中也有《少年游》,最初也写少年游冶之事,但后来仅为词牌名而已,本文并不特指该词牌。

下面选取几则有代表性的诗词或句子:

李白的一生都在为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奔走,他“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梁甫吟》中高歌“我欲攀龙见明主”,随即又叹息“白日不照吾精诚”;在《行路难》中,因才能不得施展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仍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中曾写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投笔从戎的意向;边塞诗人岑参也表达过从戎报国的意向,“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而生长于边塞的“将家子”李益则以《边思》咏志:“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诗鬼”李贺,青少年时代也曾雄心勃勃,在《南园》中直抒胸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又借《马诗》婉陈抱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陆游青少年时代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辛弃疾也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柳亚子先生曾在一首词中为辛弃疾叹息,并抒发自己的情怀:“霸才青兕兵家子,读破书千纸。河山半壁误英雄,赢得雕虫余技擅江东。 秦宫汉阙荆榛遍 ,苦恨铜驼贱。华夷倒置总堪忧,未请长缨辜负汝吴钩。”

孟郊登科后则喜形于色:“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仕途坎坷,后来回顾少年时曾感叹“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在一首《少年游》中写过,“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箫索,不似少年时”。

从上面引用的诸多诗句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在青少年时代“诗言志”主要是:“攀龙见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腰垂锦带佩吴钩”以报效祖国,并“赢得生前身后名”;登科及第以获取荣华富贵。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许多,不是为了显示毛泽东比前人如何高明,如何志向远大,而是为了使大家对“少年游”题材的诗词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文关于“压卷之作”的论断是客观公允的。 《沁园春 长沙》是“少年游”的压卷之作,是此类题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如 果我们想到该词而写“少年游”,其惶恐也许更甚于当年李白面对黄鹤楼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然,李白在黄鹤楼上还是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些还是很不错的,但一向自负的他,从没认为超越了崔颢。对于达到“神”的境界的《沁园春 长沙》,只要稍稍懂一点中国古典诗词,谁会否认它是“少年 游”的压卷之作? 诗、词大都是作者心灵、经历的映射和升华。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代表的毛泽东同志,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他的诗词创作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息息相关,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把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喜怒哀乐融入诗词,由于其喜怒哀乐超越“小我”,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境界,所以毛泽东诗词成了人民革命的绚丽史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乐章。 □从沉沉一线,雄关漫道,到天翻地覆 —— 人民革命的绚丽史诗

人们形容中国革命一般用“壮丽史诗”,本文最初准备沿用。反复研读毛泽东诗词后,觉得诗中反映的中国革命是波澜壮阔的,更是绚丽多彩的,大约是因为毛泽东诗词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艰难的行军和惨烈的战争也多姿多彩起来。 毛泽东的叁十九首诗词中,悲壮苍凉的只有两首,《菩萨蛮·黄鹤楼》就是其中之一。那是1927年春,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回天无力,心情苍凉,登黄鹤楼而赋诗: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处?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乃千古登临之地,崔颢、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曾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崔颢的诗更是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关于黄鹤楼的吟唱,大多是轻松、明快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传说中的仙人驾鹤之地,纵然黄鹤已杳,仍有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叁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际流。”在此地,纵有感伤,也不过是归思、乡愁、别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然而,在这“烟花叁月”,在这荆楚形胜地,毛泽东却没有赏春的雅兴。在一个阴雨天,或许是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一任风吹雨打,由位于武昌都府堤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信步走到江边,倾听涛声,然后沿着蜿蜒的蛇山小径,登上黄鹤楼。为黄鹤楼写下了一种别样的“绝唱”,一种苍凉、悲怆的“绝唱”。 “茫茫”、“沉沉”、“苍苍”几个叠词,再加上“莽”和“锁”,把大自然的风云、大革命失败前夕的政治风云和诗人风云激荡的心融为一体。在一首小令中使用这么多叠词,是很罕见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叠词最有名的,大概要算李清照的长调《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营造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秋氛围。毛泽东大概在为那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唱悲歌了!李词中的叠词明显地有人工雕凿之嫌,毛则是信手拈来,把叁个叠词融入叁个句子中,“天然去雕凿”。李清照 “悲”而含“伤”,毛泽东则是“悲” 中有“壮”,沉寂中吐出生机。

一句“黄鹤知何处?”使人感慨万千!诗人想必不仅仅是问那一去不复返的黄鹤吧,言外之意想必是说,那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难道要像黄鹤一样?于是,诗人把酒临风,沃地祭神,对滔滔江水而心潮逐浪高!

经过不长时间的沉寂,那“沉沉一线” 的生机终于绽放出烂漫的山花。南昌起义 、秋收暴动、井岗山斗争、瑞金红色政权及叁次反“围剿”的胜利,人民革命风起云涌,诗人毛泽东诗兴大发,留下了十首小令,鲜活地、全方位地记载了那些斗争,成为人民革命的绚丽史诗。

那段时间,诗人的心情是欢快、激越的,从所选用的词牌可略见一斑:西江月、清平乐、采桑子、如梦令、减字木兰花、蝶恋花、渔家傲。就连《菩萨蛮》,也一改前述《菩萨蛮·黄鹤楼》中豪放派的沉郁苍凉,而采用了近乎婉约的手法。

这些诗词,给我们展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黄洋界保卫战,“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土地革命,“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的山地行军和“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胜利会师,“漫天皆白”“雪里行军”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的悲壮行程,“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的反第一次大“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反第二次大“围剿” ……

毛泽东两首反“围剿”的词都用《渔家傲》词牌,这是很有意思的,或许是因为该词牌适合于“慷慨雄放之声”吧。范仲淹的“塞下秋来”是最有名的《渔家傲》词了,该词描写了荒凉萧瑟的塞下秋天,及“浊酒一杯家万里”, “将军白发 征夫泪”的边思,其情苍凉悲壮。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就是采用《渔家傲》词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颇有气势,梁启超评曰:“此绝似苏辛派”。毛泽东的诗词中,这两首反“围剿”的词也许是最为热情奔放的。不到叁十岁的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强敌周旋,“横扫千军如卷席”,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铸就了他军事生涯中的辉煌。这两首小令,留下了多少激动人心的诗句!

有论家认为毛泽东的这组词诗意不浓,谬矣!盖诗词之道,虚虚实实。实者,记事写景也;虚者,抒情议论也。而作为史诗,则必须以写实为主。毛泽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使寻常话语,寻常事件入诗,实为难能。我们感谢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地再现了那段革命斗争的历史,正如我们感谢沈从文那近乎白描的散文和小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湘西,虽然这个比喻有些差强人意。况且,作为浪漫主义大师的毛泽东并不满足于简单记事,他把抒情融入记事之中,使事事含情,句句抒情。当我们品味这些诗词时,每一句都让人感到豪气和喜悦扑面而来,而那,正是“齐踊跃”的百万工农的豪气和喜悦。“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当毛泽东在记事时偶尔抒情,便成千古绝唱矣!

除了上述“史诗”外,在这段时间,毛泽东还写了两首以抒情为主的词:

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菩萨蛮·大柏地(一九叁叁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重阳节登高赋诗,大约是中国文人的一大景观,其中最着名的大概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边塞诗人岑参的重阳诗则别具一格,把菊花和战场联系起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般人很少注意这首诗,不知毛泽东是否有印象,其“战地黄花”不知是否与此有些关系?尽管毛泽东当时身处逆境,但全然没有因悲秋而自怨自艾,其重阳诗则是秋风的礼赞,战地黄花的礼赞,寥廓江天的礼赞。

《菩萨蛮·大柏地》是一首凭吊旧战场的词,诗人一改千百年来吊古战场的伤感惆怅,而使凭吊变成了赞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真是想象瑰丽,起笔不凡。“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则 一改“西风残照”的凄凉景象 ,而使落日辉煌起来。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也曾用《菩萨蛮》词牌写过雨后黄昏,“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毛泽东的“雨后复斜阳” 或许由此点化而来 ,但下句(及整首词)的不同,使境界大异其趣,温词写怨妇缠绵伤春,系典型的婉约词,而毛词的上阕于婉约中见雄沉,下阕则热情奔放。此处之所以用“或许”,是因为“雨后却斜阳”句并不具有“专利”的性质,或许会“英雄所见略同”。

写这两首抒情词时,毛泽东的心情“又是郁闷”的,但词中丝毫看不到这种情绪,比《菩萨蛮》稍晚的《清平乐·会昌》,诗人的心情虽然更为“郁闷”,但仍高唱“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经过几年战火的洗礼,如今的毛泽东已经不是当年在黄鹤楼上题写苍凉、悲怆“绝唱”的书生意气的毛泽东了!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主力红军步履维艰的转移,使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得以复出。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毛泽东,在红军二渡赤水,第二次打下遵义,和军委纵队一起跨越娄山关时,还是写下了他一生中另一首悲壮苍凉的词,使人们感到他肩上担子的重量,革命道路的艰难。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联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全词无一句不动人心魄。

对已入化境的诗词,一切解释显得多余。下面仅借《忆秦娥》之题发挥一下。李白的《忆秦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王国维先生盛赞该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http://post..com/f?kz=86308089

H. 关于著名的文学家

鲁迅传略: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
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
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
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
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
》,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
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
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
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
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
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
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
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
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
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
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
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
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
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
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
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
《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
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
、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
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茅盾是我国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 1916年至 1981年的 65 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撰写了达 1200 多万字的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戏剧等著作,翻译约150 万言。对中国革命事业、中国新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开拓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文 学 道 路, 并创作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杰作。他一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学创作、文艺研究、文艺批评,引导中国新文学沿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成了文艺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他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毕生致力于中外文艺的译介交流。他还是中国新文化事业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年代起,他就影响和扶植了一大批进步作家,付出了长期呕心沥血的劳动,使中国新文学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茅盾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而且他的声誉和影响已经远播全球,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

作家简介:
巴金(1904~2005.10.17),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郁达夫(1996.12.7-1945.9.17)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 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著作书目: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商务

《日记九种》1927,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上海春野书店;1930,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O,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一1984,花城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文选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 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巴尔扎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生于图尔一资产者家庭。学过法律。1819至1829年是他文学事业上的探索阶段,他练习写作和了解社会。1829年发表《舒昂党人》,这是总称为《人间喜剧》(1829-1848)的第一部作品。《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网络全书”,通过96部(原定写137部)篇幅不等的小说,两千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半期整个法国的生活画卷。《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为主体,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作者采用分类编排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众多小说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世界文学史上一座规模空前的宏伟纪念碑。
巴尔扎克是法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巴尔扎克很高的评价,认为《人间喜剧》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左拉

简介: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他于1840年4月2日生于巴黎,父亲意大利人,母亲希腊人。左拉中学毕业后曾在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以诗才出众被擢升为广告部主任。1864年他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次年又出版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警方认为书中的某些描写“有伤风化”,并发现左拉与共和派和进步人士过从甚密,阿谢特书局因此遭到搜查,左拉只好离职,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

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作者简介: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沈从文
作者简介:

(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 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莫泊桑

(1850~1893)
作者简介: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
(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http://www.oklink.net/newzj.htm去看看,还有很多

I. 比较《百合花》《小二黑结婚》《荷花淀》创作风格异同1000字作文文章

中国现代作家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秋夜》是《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阿Q正传》写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种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叶圣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论》)为主要特色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u2)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部小说自1931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家》描写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蚀》(三步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是一部企图从正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nuo2)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与极至。青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秀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山洪》等。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生,四川新都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行记续篇》,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艾芙早年曾在云南西部的群山中度过一段流浪生活,以这为基础,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山峡中》是他早期作品中的名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故事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闭关锁国、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社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明。“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主要作品有《张天翼小说选集》、中篇《清明时节》等。张天翼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他善于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暴露和讽刺生活中的庸俗、可笑和丑恶。1983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就是他出色的代表作。

沙汀,(ting1)原名杨朝熙,1904年生,四川安县人。主要作品有《沙汀短篇小说选》,长篇《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边远小镇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黑龙江呼兰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生场》、上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等。《小城三月》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杨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全传》等。《荷花淀》是孙梨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川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磐》选自诗集《女神》。

冯至,原名冯奉植,1905年生,河北涿(zhuo1)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写于1925年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一首抒情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新月社诗人。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民主运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水》等。诗篇《水》作于1926年4月,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时激情地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忆菊》),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与破败,混乱与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苦。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偏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932年7月,艾青团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发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是艾青名作之一。

陈敬容,曾用笔名蓝冰、成辉等,1917年生,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等。陈敬容是“九叶”诗派的女诗人,抒情诗《铸炼》写于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战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刻。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之歌》、《生命的零度》等。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原籍长乐县),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云》写于1931年。他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陆蠡(li2)(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1942年,他作为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负责人,被日本敌特机关逮捕,在狱中英勇不屈,最后被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池影》)。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xie4)林,江苏泰兴县人。作品有《西林独幕剧集》、《妙峰山》等。《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喜剧。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著作有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桃园》是一篇以美和爱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王阿毛。她是一个病孩,但她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美,充满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永远有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她喜欢枝叶繁茂的桃树,而不喜欢它的凋谢。秋天到了,她渴望在桃园中有橘树。她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不和谐的行为:她父亲打她母亲,而母亲则把父亲关在门外。小女孩的父亲王老大种植着桃园,对他的孩子倾注着深厚的爱,甚至把他的酒瓶连同打酒的钱去换她所要的“桃子”,但他并不理解他的孩子的爱美的心理。小说表现了功利观念会破坏美的思想。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县人。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拜堂》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情景。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坤,福建龙溪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散文集《空山灵雨》等。《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其成名作《倾城之恋》和代表作《金锁记》均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钱钟书,191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 鬼》等。《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工作、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小说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啻讽刺了人伦中的夫妇关系,也象征当时的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的困厄。

路翎,原名徐嗣兴,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得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底儿女们》全书计八十万字,分上下两部。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ing1),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诗集《尝试集》及剧本《终身大事》等。《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于1919年的《上山》是其中较好的一篇。在诗歌形式从旧向新变化方面,胡适曾作于一些开创性的努力,有些诗尚能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上山》即是其中的一首。但他大多数诗篇没有摆脱旧诗词的影响,如他自己说的“总带着缠脚时代的腥气”。

殷夫(1909-1931),原名许祖华,笔名徐殷夫外,还有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著有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给战斗者》等。《给战斗者》作于1937年底。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一首鼓动人民奋起斗争的战歌,全诗共分七节。诗篇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情地高唱“七七”事变后中国“复活的歌”,歌颂着“呼啸的河流”、“叛变的土地”、“爆裂的火焰”,回叙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描绘人民辛勤劳动的和平生活,号召人民挺起胸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鲁藜,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鲁藜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泥土》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杜运燮,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bi3le4)州农村,原籍福建古田,,九叶诗人之一。著有《诗四十首》、散文集《热带风光》等。《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现了山心态的矛盾。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如乐、林玉堂,福建龙溪县人。二十年代参加语丝社,为《语丝》杂志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先后创办和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杂文和小品文集《翦拂集》、《有不为斋文集》、《无所不谈合集》及英文写的小说《京华云烟》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崇德县(今崇福县)人。画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子恺随笔录》、《缘缘堂再笔》等。《给我的孩子们》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文中记叙的内容正是他画集的主题,如“瞻瞻的脚踏车”、“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

夏丐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屋杂文》等。《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行了两个多月地调查以后写成的。

宋之的(1914-1956),原名汝昭,河北省丰南县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雾重庆》、《群猴》、《保卫和平》,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等。《山之子》写泰山上一个普通的山民,一个哑巴。作者称他为“山之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以采摘泰山悬崖上的百合花为生而坠涧身亡的。他为了奉养老母、寡嫂及家人,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山之子”的纯朴善良、勇敢大胆、强毅不屈、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梁实秋(1901-1987),原名梁治华,生长在北京,原籍浙江杭州。主要作品有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年)梁实秋与友人一起住在重庆北碚(bei4)时所写。

聂绀弩(gan1nu2)(1903-1986),湖北京山人。作品有《聂绀弩杂文集》、《绀弩散文集》、《绀弩小说集》等。《蛇与塔》是一篇杂文,谈关乎白蛇和雷锋塔的思想。

冯雪峰(1903-1976),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何丹仁等。1922年与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创立湖畔诗社,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主要作品有诗集《真实之歌》,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以及《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是戏剧团体“南国社”的创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名优之》、《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陈征鸿,1908年生,江苏淮阴县人。主要作品有剧作《石达开的末路》、《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三幕讽刺喜剧《升官图》,曾被观众誉为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官场现形记”描画蒋介石统治集团的“百丑图”。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追问:
我的意思是现在还生在人世上的作家,请您各作
回答:
现代作家是指1919——1949期间活动的作家,基本都已经去世了。就比如长寿的巴金老人,生于1904年,也在2005年的时候作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