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一支花

湘西一支花

发布时间: 2021-03-14 17:15:42

A. 湘西一种俗称九芝兰的兰花学名叫什么

家里这个属于慧兰,学名:九子兰 九节兰

B.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什么县,那个字不认识!

花yuan垣

C. 精巧别致的湘西苗族花带是怎样的

湘西心灵手巧的苗家姑娘不仅会绣花,会纺纱织布,还能编织各种图案的花带。

织花带是苗族纺织工艺中最复杂的一种,苗族织花带的历史悠久,是一种小巧精制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花带色彩鲜艳,斑斓瑰丽,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在苗族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花。

湘西苗族花带可分黑白棉线花带和彩色丝线花带两种。黑白花带朴素大方,一般是在家劳动时系用;彩色花带,色彩醒目柔软精致,一般是做客或赶场用。这两种花带都可采用相同的图案。花带一般宽为2至3厘米,长约2米,但也有宽到3至4厘米的。

花带越宽,花纹图案就越复杂。花带用经纬线织成。花带的花纹图案,有简朴菱形花和犬齿花,也有复杂的“双龙抢宝”、六耳格、各种花草及文字。织花带没有图样,工艺复杂,难度大。但苗族大多数妇女仍能把握。

每年春节之后,苗家七八岁的小女孩就坐在花带木绷上,在长者的指导下学习织花带,到十五六岁对织花带的技巧就把握得很熟练了。花带不仅是苗族的装饰品,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联系纽带。

相传很久以前,生活在深山峡谷里的苗族先民常常遭到毒蛇的侵害,死了不知多少人,当时有一个聪明的苗族姑娘眼看着族人的惨死,心里十分难过,后来,她从毒蛇不伤同类的事实得到启示,便把五颜六色的线织成一条与蛇长短大小相等、花纹相似的带子拿在手里,毒蛇以为是自己的同类,便没来伤害她。

于是,她又仿照蛇身的花纹编织一条约3厘米宽的花带,然后,她将花带缠在身上,遇到毒蛇就取下花带对蛇摆弄,毒蛇见了以为是同类,果然迅速离开。

这个办法很灵,一下子传开了,许多苗族人免受其伤害。自那以后,苗族织花带也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苗族花带经代代相传,越织越快,越织越美,它由原来单一的为了防止蛇伤,发展到后来的多种用途,手工精巧,图案别致。

苗族人多用于自身的装饰,如系围裙、巴裙和小孩背带“拉布歹”、斗笠带、腰带“拉西格”等。

同时,花带也常做礼品赠人,寄托情谊。特别是青年男女,花带是相互联系爱情的纽带。当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女方送给男子的信物常常少不了有花带。

男方得到花带后,心情特别愉快,随时都将花带系在贴身衣服上,并有意露出花带的须头,以便让人们知道已经有年轻的姑娘爱上了他。

苗族花带的材料有棉线和丝线两种,以经纬线交织编成。经线分单经线和束经线两种。

单经线苗语称为“禾闹”,束经线苗语称为“禾秋”。以单经线叫“丝打”,单经线仅为独线。以束经线叫“线打”,束经线一般为3根。单经线与纬线同色,做带底,束线用各种与带底色不同颜色的线,织显花纹。

束经线的多少常以花带的宽窄和花带上花纹的繁简而定,丝线细花纹繁的一般有37束左右,棉线粗花纹简的大多为25束左右。

编织湘西苗族花带的“机具”十分简单,是一个双“X”形可收缩的木架,苗语称“果兑”。两个“X”形的架子中间连接起来,有点像民间那种可以折叠的小马扎凳子。

编织时,人在双“X”形机具前坐定,右脚穿过木架,脚面落地,左脚仅顶出膝盖,下压双“X”机具的交接处,以稳定双“X”机具不动,时间久了,双脚可交换以避免疲劳。

整个编织过程主要有:牵经线、结耳做综、上架、织边、提综、捡花、喂纬线、挑花编织等。

湘西苗族彩色花带必须预先设计好花带的色调,不同或相同的彩色纬线的排列方式也取决于预先设计的图案来定。

根据要织的图案,安挑中间花纹丝线的蓬数即对数,按整数排列组合。一般21蓬至29蓬,多可达到百余蓬。因此花带的宽窄取其蓬数的多少,蓬数越多则花带越宽,蓬数越少则花带越窄。而花边纹样的衬边经线多少则可视其花带的宽窄而定。

湘西苗族花带的提综装置也十分有趣,是用线直接套在经线上,一排经线就有一排个线套,数个线套拴在一起,可以移动。编织时完全用左手控制,提起经线,放线“配色”,交织提花编织成图纹。

这种编织方法不需任何提花装置,完全是手工控制,与古籍中所记载的凭“手经指挂”以完成“纴织之功”之类的编织方式相类似,是一种原生态的工艺创作。

花带图案种类繁多,且富有变化,反映了湘西苗族人民朴实自然、勤劳勇敢、富有情感、向往和憧憬美好生活的审美意识。

以大自然的万物作为描绘对象,巧妙地运用夸张变形,按意象的再现进行平面构成来组成装饰图案。花带特别讲究对称均衡的协调,对比的强烈,随意大胆。

彩色花带色彩调和醒目,大多按中华传统“五方五行正色”为主,以青、蓝、红、白、绿、黄等色作为基调,作为服饰的附属装饰,与大面积的苗族刺绣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比关系放在一处,层次得当,相得益彰。

花带图案呈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表现花、鸟、虫、鱼为多,常结合人们的想象、谐音,变幻成吉祥美好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喜鹊闹梅、蝴蝶采花等多种文化意象。也有六耳格、万字格及文字等。

在一条花带上,可有花果、蝴蝶、鱼虾等多种不同的内容而同时出现,但不添枝加叶,用对称形式将各种形态构成一格一格分开,两边再以简单的二方连续图形作为陪衬。运用线纹、枝纹、角纹、边纹、棱纹、方纹、坨纹等形式进行再组合。

在织法上,图纹的方向是按花带的长度方向的叫“横放”,是从花带的宽度或两边放开的叫“边放”,显示出湘西苗族花带自由随意的创作手法。

蝴蝶纹样是苗族花带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也是苗族民间美术中使用最多最广的造型。“蝶恋花”是最基础的构成模式,由此还演化为“蝶化果”、“蝶化人”、“蝶化树”、“蝶化草”等多种形式。

蝴蝶在《苗族古歌》中被称为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12个蛋,12年后,孵出了人类的始祖姜央兄妹和众多动物鬼神。

所以,蝴蝶妈妈是人、神、兽的共同始祖。苗族视蝴蝶为图腾并加以崇拜,有祖先意象和生殖意象的原始含意。

作为一种图腾符号,蝴蝶纹饰既是苗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又是图腾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演化积淀的结果,是苗族妇女对美与自由的追求与寄托。

龙的形象在苗族花带中分量也较重,然而苗族的龙与汉族的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苗龙在本质上与汉龙的标准相差甚远。

苗族的龙是一切最漂亮、最神气、最有本事、最富有的事物的象征总和,苗龙在苗族生活中是平等而亲切的,并不高高在上,并不表示“皇权”。

所以,苗龙中有牛龙、狮龙、猫龙、虎龙、鸟龙、马龙、象龙、水龙、蚯蚓龙、泥鳅龙、蚕龙、鱼龙、猪龙、树龙、花龙等。

这些苗龙千姿百态,但却是民间一种模糊的文化符号,是具有这种文化符号意义的一群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祖先生殖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湘西苗族花带经代代相传,图案纹样也越来越丰富,有表现吉祥与爱情生活的,如《双喜临门》、《五谷丰登》、《鸳鸯戏水》;也有表现花卉的,如《秋菊》、《兰草》等。

苗家姑娘编织花带的工艺已有很大进步,以前织一根花带要几天的时间,后来则一天可以织很多条。只要她们手里有一根骨针,就如流星闪烁一般,飞针走线,一根一米长的花带很快就织成了。

D. 请问这是什么湖南湘西山上的,花像寒兰,但是根不是兰花类。

不是兰花 像是一些吊兰类的草

E. 电视剧《怒晴湘西》中花麻拐是什么来头

花马拐是老来把头派来保护源陈玉楼的安全。因为老把头不相信陈玉楼能够成功探索古墓,让花马拐跟在陈玉楼的身边保护他。所以说花马拐既是陈玉楼的手下,更是老把头的得力助手,正因为如此心高气傲的陈玉楼心中自然是不服气,才会不是很待见花马拐。在陈玉楼的心中认为花马拐就是父亲派来的眼线,所以很多次进入瓶山的时候都让花马拐在墓后等待他们。

而后,在丹井中遇到观山太保,关于观山太保的传说本该出自陈玉楼之口,但剧情则是设定成了花马拐来做解释。再到后来卸岭盗众被军阀马振邦所擒,花马拐和陈玉楼协作反水,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无疑是在给花马拐加戏。

F. 丰富多彩的湘西苗族锉花是怎样的

在湘西的武陵山区,苗族妇女用心灵和锉刀创造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剪纸品种“锉花”艺术,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剪纸艺术,但是它和一般的汉族剪纸有着很大的区别。

苗族锉花以独特的制作工艺,锉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苗语称剪纸花样为“本”,剪纸称为“锉本”。分别用作衣裤花边、围裙、鞋花、帽花、帐檐花、枕头花等处的刺绣底样。

湘西苗族锉花按其实用性可分为服饰类纹样和日常物品类纹样两大类。

服饰类纹样以女服纹样最为丰富,锉花制作精致,图案丰富,因用处不同,有数十种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图案。主要纹样有以下几种:

衣花边:包括衣袖边和衣襟边,呈长条状,图案多为花鸟组合和蝴蝶组合连续纹样,图案简洁明快,线条流畅。

围裙花:围裙花样图案最繁富,外形呈倒挂金钟形或呈扇形,制作精细,图案多为荷花、牡丹、蝴蝶等单独纹样和动物、花鸟组合纹样,构图饱满,线条圆润。

鞋花:鞋花篇幅不大,分鞋头花、鞋帮花和鞋垫花二类,图案多为花草、鸟雀等纹样;图案简洁明快,活泼单纯。

苗族男子大多在外从事体力劳作,服装宽松简单,只是在衣袖裤脚边绣一圈简单花边,图案简单。一些特殊男服,如苗老司作法穿的法衣,戴的五佛冠,傩戏演出的角色服装才比较复杂。

童服纹样包括帽花、口水围脖、背篼等。帽花外形分狗头、虎头两种,图案有龙、凤等纹样。口水围脖围在儿童下巴,防止幼儿口水弄脏衣物,依势造形呈圆形或半环形,内环为圆形,外环为波浪形。

图案多为花鸟组合。背篼是母亲用来背小孩的,花样呈倒三角形,图案多为“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

湘西苗族的日常物品刺绣多在新婚前制成,以表现新娘的聪明才智和手工之巧。最繁杂的是帐檐花,长约2.4米,高约0.6米,下缀流苏。图案对称,排列分层,题材广泛,工艺精湛。图案多为“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

其次是枕头花,也是成双成对,图案为“鸳鸯戏水”、“连生贵子”等,形象生动。

另外还有荷包花、帐檐飘带花等。荷包花小巧别致,图案多为寄托爱情的“蝶恋花”母题。花带纹样以几何组样及花草动物变形图案为主,多为连续图案。

另有一种独特的“弥埋”图案,由山峦变形的飞马图案、马蹄图案和山水纹样构成。

由于锉花花样的实用不同和追求的寓意差异,湘西苗族锉花纹样概括起来有6种代表类型。

首先是龙凤纹样。湘西苗族锉花中的龙凤形象及寓意与中原文化中汉族的龙凤象征不尽相同。汉族龙占据至高无上的特别尊位,成为皇权、天命、专制的象征。汉族的龙,腾云驾雾、张牙舞爪、一股霸气。

而苗语称龙是护家之神。苗族在居室的堂屋正中地上均设“龙穴”。每年春天举行隆重的“接龙”、“迎龙”仪式,将龙从村中水井“请迎”回家。

在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中,苗族巧手借鉴汉族龙形象,并与苗族文化相结合,将其本土化,塑造许多变形龙形象,从中可以看出苗族先民原始思维的特征以及纯朴稚拙的乡土艺术风格。

凤凰喻为“神鸟”,是鸟中之王,体态纷繁多姿。苗族锉花中的凤凰主要继承了汉族凤凰的造型并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有的与人组合,有的与植物组合,如“凤穿牡丹”、“仙人骑凤”等。

湘西锉花龙图案多用于帐檐等日常器物图案中,凤图案多用在女子服饰中,如衣袖花边、围裙上。龙为男性阳刚之象征,而凤为女性阴柔之象征,因此,“龙凤呈祥”、“翔凤双喜”这一类吉祥图案多出现在新婚夫妇的帐檐上,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苗族认为狮为吉祥之兽,可以避邪。汉文化中,狮为百兽之王,被借以象征人的权势和富贵。湘西苗族的狮子纹样虽受汉狮的影响,但造型有其独创性,基本形态大不相同,狮的外观造型古朴别致。

苗族人每年过年后的正月份都要举行“玩年抢狮”和“百狮会”的大型活动,表演狮舞、登高等节目。

苗族锉花“双狮抢绣球”造型生动形象又有变化,改变传统双狮的相向对称特征。前面一头雄狮回首,高昂的头,长而卷的颈毛显出一派霸气;后面一头雌狮,昂首阔步,生气十足。

另外,狮的造型也新颖别致,有的是龙首狮身的合体,有的是狮与花果的组合。狮子纹样除了帐檐花样中使用较多外,也广泛应用于服饰、建筑、家具、器物等装饰中。

蝴蝶是苗族图腾崇拜的物象。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也是苗族的保护神,因而蝴蝶又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苗族《绺巾曲》中有“杀猪扫村寨,祭祖祭蝶妈”之句。长期以来,蝴蝶就是苗族集体无意识的始祖意象和图腾纹饰,它具有母题的原型意义。

在湘西苗族锉花纹样中,蝴蝶运用得最为普遍和广泛。有的蝴蝶纹样是蝴蝶与花朵、石榴、桃子的组合。正看是蝴蝶,倒看又变成了花朵和果实。

苗族蝴蝶纹样主要用在帐檐花、裤脚花、衣花边、鞋花、围裙等处,出现频率最高,成为最受欢迎的纹样之一。其中有的蝶须甚至多达12支,灵动飞扬,极富神韵。

蝴蝶纹样在苗族服饰中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装饰功能外,它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神话传说,要讨论苗族的哲学思想,首先就会遇到家喻户晓的“蝴蝶妈妈”的故事。

苗族信奉“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许多动物和植物,苗族人民认为不同物种因灵性的存在可以“互渗”。锉花纹样中,除了独立的花鸟组合外,还有很多“互渗”表现的花鸟组合纹样,常见的有“凤穿牡丹”、“鸟啄石榴”等。衣袖花边也有不少简单的花鸟组合,如“白鹤采莲”、“大雁菊花”、“喜鹊飞梅”等。

鸟是祖先的象征和化身,还是一种原始的图腾标志,象征生殖崇拜。鸟也是引魂归宗的使者与向导。苗族民间流行的一种观念认为,一个人有72个魂魄,其中之一就是人死后变为鸟,并且生前如没有参加过“游方”、“射背牌”、“跳月”,即没有公开地谈过恋爱,就不能变鸟。

而鸟是指路带领人的魂魄通过阴间毛耸山,穿过层层地狱,走到祖宗发祥地的伴侣。鸟既和“游方”相联系,又与能否和祖先在一起相联系,把它绣绘在服饰上,自然就能起到标示自己是鸟的子孙,得到图腾祖先认同的作用。

能够变鸟,是亡者的最高荣誊。既然变鸟的前提是必须谈情说爱,生育是鸟进入妇女体内的结果,那么鸟就是具有了生殖的意象,成为生殖崇拜的反映。

动植物组合纹样图案中,动物多占主体地位,植物作衬托。代表花样有“狗脑帽花”,是童帽花样,表现了苗族盘瓠崇拜的遗留,图案是一只狗头。

复杂的组合纹样篇幅较大,多用于帐檐花。如“双猴摘桃”,意寓白头谐老,福寿与共;猫与兔组合,表明吉祥平安、和睦相处;“双鹊石榴”,象征子孙繁衍;“鸬鹚捕鱼”,既反映渔猎文化,又反映求子心理。因鱼多子,启迪着人们去幻想借助鱼的旺盛生殖功能,来提高和强化人的生殖能力,以期子孙荣昌。

苗族剪纸图案有的从汉族传统吉祥图案传承变异而来,因此又保留着汉族文化的特色,如“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

动植物组合图案中,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即以家禽、家畜入画,如牛、猪、鸡、狗、羊等,显得亲切、自然、活泼有趣。

G. 湖南湘西龙山有一种兰草一根枝干结很多朵兰花叫什么名字

估计是蕙兰。

H. 湘西的花

古丈种茶叶多,保靖也有不少在种茶叶,花垣和吉首种青蒿的不少。

I. 湘西的童谣

湘西的童谣很多哦。
先告诉你几个,你还记得不??还记得多少呢。内
1、烟子烟莫烟我,我是天容上的梅花朵,猪劈柴狗烧火,猫儿洗脸笑死我。­
2、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维起”学打铁(贴), ­
打铁难扯炉,我要学屠夫。屠夫难杀猪,我要学读书。读书难认字,我要学戏子, ­
戏子难帮腔,我要学和尚。和尚难念经,我要学当兵。当兵难跑路,我要学开铺。 ­
开铺难数钱,我要下桃源。桃源事不好,我要学背草。背草难转弯,我要学做官。 ­
做官难讲理,我要学讨米。讨米难告话,我要学打架。 ­
打架难背锤,你一锤我一锤,滚“维起”(回去)­
3、虫虫虫虫飞,飞到老瓦溪,老瓦窝个蛋,宝宝一口干。­
4、一颗米,冲到底.不是他,就是你. ­
5、打掌掌、讨莽莽,讨得多、养哥哥,讨得少、养老老。­
6、小妹妹,你莫哭!转个弯弯是你屋。田也有,地也有。开起后门可以摘石榴-------- ­

J. 湘西的苗族是什么苗

按语言大致分是三种,湘西方言苗族,黔东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细分。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泸溪两县以及吉首市的东部,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龙山县、吉首市西部、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不输黔东南苗族。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靖州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广西融水苗族除外。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数量最多,按语言可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是川黔滇次方言群体,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称“蒙”,旧时所称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广泛分布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全境、广西西部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后又因战争迁至美国、法国、澳洲等地,其中云南文山的影响力最大。这个次方言群体的语言互通性其实非常高,从贵州毕节到云南文山再到美国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习惯了对方的发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说语言差异很大,老挝一代的苗族发明了拉丁字母书写的苗文,后带到欧美,使用的范围很广泛。
第二个是滇东北次方言群体,旧称大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贵州毕节、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自称“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字母符号比较特别,称为伯格里苗文。
第三个族群可以称为“麻山苗族”群体,包含了多个次方言群体。虽然他们的苗语划入西部方言,但实际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过度地带上,比如贵州的贵阳市、黔南州、安顺等地,自称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银饰随着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和广西龙胜一带的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