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游,爱自由行,尽在自助游攻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沅江号子

湘西沅江号子

发布时间: 2021-03-15 10:02:21

Ⅰ 黔阳古城的民俗文化

洪江市治所地黔城镇,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1074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1080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主要指至今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 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这些古建筑群,历时数载,得以保存下来,或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或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或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堪称中国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黔阳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黔阳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古民居敞亮明净,古宫祠华丽精致,建筑风格极具特色。 在黔、湘边陲民族矛盾激化时,黔城是少数民族反压迫的首义地:唐建中二年(781),湖
南观察使窦群建叙州城,逼使辰、叙苗、瑶族首领张伯靖聚众反抗;后梁开平三年(909),瑶族首领潘全盛据黔城反梁;后周显德元年(954),叙州瑶族首领彦通称王于溪峒间,也以黔城为据点。黔城是湘、黔边陲的军事:元至正六年(1346),靖州零溪吴天保率部队起义,明正统十四年(1449)贵州苗民起义,顺治五年(1648)临济会人陈友龙抗清,均先攻占黔城。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师入川,在黔城击败清兵。同治二年(1863),翼王部李复猷回师,仍以黔城南上托口,取道会同返广西。黔城古称五溪蛮地,唐时,黔城为民族居住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任龙标尉时,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他所作的《箜篌引》诗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至今仍有“苗女听歌”、苗女乞诗之传说,王昌龄也为少数民族人民所敬仰。
几千年来,世居在此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以目连戏、傩戏、阳戏为代表的民间戏曲;有以“沅江号子”、“渔鼓”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有以“石刻木雕”、“竹编花篮”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有以“祭杨公”、“放歌灯”为代表的楚巫习俗;有以“春卷”、“绿豆粉”等为代表的地方风味小吃等等,其中集艺术、民俗、宗教于一体的黔城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Ⅱ 赶尸人是怎样控制尸体的前进

在湘西沅江上游从始至今都非常贫瘠,在那崇山峻岭之中有瘴气,人也容易得病。这里有一些苗族人,经常跑到四川和云南谋生,因为到那里的人全都是穷人,死到那里别想往回运,但是要知道古代人死后落叶归根的观念非常之重,所以催生了赶尸匠这一职业。

除了西藏的起尸之外,小编我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是有悖科学的,其实啊咱们真的可以揭秘湘西赶尸真相了,赶尸匠用的是障眼法,比如有人叫他赶尸,那么他就把这尸体解剖了,把脑袋胳膊什么的卸下来,把身子掏干净,在里面按上草,就跟稻草人似得,然后用宽袍大袖把尸体包裹上,叫活人背上,而且赶尸匠从来不是一个人,他是前面有个领路的,后面每个尸体下都有一个活人,活人背着尸体。剩下的问题就是防腐了,其实赶尸的防腐问题最关键是苗药,其实实际上,也不用想的那么神乎其神了,大家总见过腊肉吧,赶尸匠基本属于苗家巫师那个群落,有些防腐、脱水的神秘手段是挺正常的,你要是把赶尸人背的尸体想象成人型风干腊肉也是可以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赶尸匠找到死者,将死者内脏掏空,一为减轻重量,二为防腐,更甚者将死尸割掉头部以下,以稻草扎成身躯,将死者站成一排,首尾由赶尸徒弟扮成死尸,以竹竿串于死者腋下,挑起整排死者,前面摇铃指路,同时相当于号子统一步调,同时告之闲人远离,铃响抬尸...而这些赶尸夜里出发一是为了避开人群,二是夜里凉爽省力,加之路人认为晦气,避之不及,遇客栈曰福神赶路,筹资颇厚,至目的地,以近人气诈尸为由,只让家属看一眼,南方天气潮热,宜马上下葬,于是大功告成。而一直以来这么神秘则是为了怕路上有好奇的,胆大的,坏了他生意。他故意整这么神秘让你不敢动,不了解他这里面的情况,这才能方便他在这行里赚钱...

Ⅲ 黔城镇神话故事

历史文化:
洪江市治所地黔城镇,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古庙宇文化:黔城古庙宇众多,尤为明清为盛。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县治建有的著名庙宇有曾明寺、先龙坛、玉皇阁、城隍庙、东岳庙、将军庙、马王庙、龙王庙、文庙、山川坛等数十座,今尚存的有万寿宫、先龙坛、文庙等。
古建筑文化:主要指至今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 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这些古建筑群,历时数载,得以保存下来,或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或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或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堪称中国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黔阳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黔阳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古民居敞亮明净,古宫祠华丽精致,建筑风格极具特色。
古碑刻文化:黔城古碑刻众多,历代遗留下来的古碑刻数以千计,惜废弃不少。今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頫、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
古名人文化:黔阳古城山水秀美,地灵人杰,蕴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神奇的传说和纪念地。
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在此为官七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尤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最为世人所传颂,诗人咏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玉壶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绝唱。
同时由于他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至今尚流传有“苗女听歌”、“遮道迄诗”、“佳句退兵”等传说,史称“王龙标”。他在黔城留下一批珍贵的诗篇和诗论。芙蓉楼碑坊刻留有他当年的酬唱诗。后人为纪念他,建 有芙蓉楼,芙蓉楼成为国内较完整的纪念王昌龄胜地。一代名宦高力士也流放巫州,州治即之黔城。
古墓葬文化:黔城春秋战国古墓群、西汉古墓群分布在黔城镇玉皇阁村南头坡、牛头湾山坡、汽车站北面的丘陵地带,墓葬密集,封土堆无存。
1983年、1988年、1991年、1998年、2000年先后在这些地方挖掘古墓400多座出土各类陶器及铜剑、侗矛、铜镜、铜铃、琉璃珠、滑石壁等数百件,陶器组合有罐、豆、鼎、敦、壶等1000多件,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沅水流域的渊源文化及五溪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龙标书院
古书院文化:宝山书院和龙标书院构成了书院文化的主流。旧县志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初建学官于县治。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迁学宫于城东普明寺。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又迁学宫于城西。南宋宝庆元年乙酉(1225年)县令饶敏学建宝山收字于赤宝山麓,后迁于城东。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县令陈钢复修。
清康熙五年(1648年,县令张扶翼建于城北。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迁学宫于城西。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范德灏建排楼额曰:"龙标书院"(今洪江市第三中学),四十九年(1784年)建制一新,同治八年(1869年)复修。学院一时名流师生和韵成帙。宝山书院石碑一块现立在黔城小学内。龙标书院石碑一块原立在三中教师宿舍门口(已残缺)。
古遗址文化:古镡城遗址所在地,即今黔城镇。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立镡成县。明朝以前为土城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毁于苗。次年靖远伯王骥军重筑城墙270丈,高1丈7尺。
成化八年(1472年)遇大水,城东南倾塌。隆庆五年(1561年)颓于水,仅存西、北两偶,再复修。民国35年(1949年),遭土匪洗劫,城中受极大破坏,城址破败不堪。文化大革命前后,城墙及五门楼被毁,现仅存西城门洞及部分城垣。
民族文化:在黔、湘边陲民族矛盾激化时,黔城是少数民族反压迫的首义地:唐建中二年(781),湖南观察使窦群建叙州城,逼使辰、叙苗、瑶族首领张伯靖聚众反抗;后梁开平三年(909),瑶族首领潘全盛据黔城反梁;后周显德元年(954),叙州瑶族首领彦通称王于溪峒间,也以黔城为据点。
黔城是湘、黔边陲的军事:元至正六年(1346),靖州零溪吴天保率部队起义,明正统十四年(1449)贵州苗民起义,顺治五年(1648)"临济会"人陈友龙抗清,均先攻占黔城。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师入川,在黔城击败清兵。
同治二年(1863),翼王部李复猷回师,仍以黔城南上托口,取道会同返广西。黔城古称五溪蛮地,唐时,黔城为民族居住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任龙标尉时,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他所作的《箜篌引》诗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至今仍有“苗女听歌”、"苗女乞诗"之传说,王昌龄也为少数民族人民所敬仰。
几千年来,世居在此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以目连戏、傩戏、阳戏为代表的民间戏曲;有以“沅江号子”、“渔鼓”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有以“石刻木雕”、“竹编花篮”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有以“祭杨公”、“放歌灯”为代表的楚巫习俗;有以“春卷”、“绿豆粉”等为代表的地方风味小吃等等,其中集艺术、民俗、宗教于一体的黔城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Ⅳ 黔阳的文化名城

黔阳具有悠久的文明,中原文化、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在黔城有青石板街道,长200米,宽5米,有清末及民国时期商铺、 民宅和万寿宫、太平宫、天主堂等大型民俗建筑,以及明代城墙残垣,侗族服饰、瑶族服饰、苗族服饰在我市农村普遍得到保留。各少数民族的芦笙会、坳会、歌会及生活习俗仍具有独特的民族物色沿袭至今。特别是苗族用于祭祖先盘瓠的划龙舟等传统体育广为流传。
黔城镇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黔城古城 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筑文化、古书院文化、古遗址文化、古庙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特色
黔阳古城 现有楚南第一胜迹之称的芙蓉楼,重点景点有中正门城楼,南正街、龙王庙、钟鼓楼等30余处。古城严谨整齐的丁字巷,封火墙间隔的窨子屋,最具地方特色的吊脚门楼,青苔侵石的古吊井,历经战乱的红砂城墙,清雅幽邃的石板街,风姿卓越的古晒楼,庄严神秘的宗祠寺庙,富丽堂皇的会馆戏楼等等。使得无数游人过客魂牵梦萦。
黔阳古城 的古城街巷很多,若无人指引,无疑是一个迷宫。其实这迷宫颇有讲究,其街巷都是丁字形相连,而非你想象的四通八达。这种布局,与其说为了战略防御,不如说是遵循了风水地理。古城以其地形及环水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的南商北居,西政东教,人神共治格局,足见中国传统建筑与哲学的本真。
研究
几千年来,世居在此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以目连戏、傩戏、阳戏为代表的民间戏曲;有以“沅江号子”、“渔鼓”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有以“石刻木雕”、“竹编花篮”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有以“祭杨公”、“放歌灯”为代表的楚巫习俗;有以“春卷”、“绿豆粉”等为代表的地方风味小吃等等,其中集艺术、民俗、宗教于一体的黔城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价值
黔阳古城是中国地方传统及民族地区城镇根据地形及风水规划建设的典范。现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与街巷体系,是国内少有的整体风貌保存完整的古城。
交通
从怀化汽车南站到洪江市 治黔城(黔阳古城)的长途班车:早6:00到下午6:00,每20~30分钟发一趟,票价11元左右。
游程:芙蓉楼——中正门——老爷巷——南正街——张家老屋
美食
血辣鸭,沅水鱼,绿豆面,乌骨鸡,芷江仔姜鸭。 湖南雪峰湖边,一个湘中与湘西交界的地方-----四季鸟语花香,随处蛙鼓虫鸣,蟹满鱼肥虾壮,桥古传神洞奇, 她就是灯塔,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灯塔村具体位于湖南益阳渠江灯塔,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灯塔人历以诚信为处世之本。因其诚,故不为人所戒惧而乐与之交;亦不因贫穷而弃义,不为过失轻易责人,世称安化人“好客”、“朋友多”。每逢客人来访,主必迎于门外。人室后,要泡茶敬烟,谊重者还要留餐留宿。客出主送,道以“招待不周”、 “好走”、“再见”等词。每逢喜庆,必设宴以迎亲朋。入席时,讲究座位,要请长辈或贵客坐“上席”,席间频频敬酒敬菜。灯塔人平时交往亦诚而有礼,路遇亲朋,必点头或握手,相互招呼问候。走路要让长辈走前,平时不直呼长辈姓名。亲朋家遇病痛之事,必登门慰问。逢婚嫁、寿辰必登门祝贺;遭丧事,必亲临吊唁。灯塔人在外亦宽和大度,互助友爱,乐善好施。在经济活动中,重名誉,讲信用,童叟无欺。 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 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1.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龙标为唐代县名,今湖南黔阳。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阳县黔城镇。2.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中的“夜郎”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
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它们之间由曲折回廓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芙蓉楼依山傍水,轩昂宽敞,别致雅典,瑰丽无比,是文人骚客登临品茶、吟诗的胜地,登楼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遗。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古代“芙蓉楼”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故芙蓉楼名扬天下,蜚声古今。 坐落于黔城镇高桥村,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
宝塔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有建塔碑记一块,塔身全部为青砖垒砌,塔周长29米,内园直径4.6米,厚2米,高约28米,共七层八方,每方有绘画及小窗,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顶角8方有铜铃,被风一吹,铜铃发出优雅清脆之声,远近皆闻。 一、地理位置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位于洪江市东部,处于“中华第一旅游走廊”黄金带上,为怀化市东南门户,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1′10″~110°26′30″,北纬27°12′15″~27°22′45″。公园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8公里,呈狭长带状,由南至北沿雪峰山主脉中段分布;东与本市塘湾镇、洗马乡交界,南接邵阳市洞口县江口镇,西面毗邻本市雪峰镇、铁山乡,北靠本市湾溪乡和溆浦县黄茅园镇;总面积4025.9公顷。二、地质地貌
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褶邹带,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之上的下古生界震旦系江口组,为连续的海相沉积,是轻度变质岩层。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雪峰山主脉,为侵蚀剥蚀构造中山地貌。境内主要山峰有老栗山、白岩云、帽子山、古佛山、大脑山、平顶山等,平均海拔1150米,最高峰老栗山海拔1541米,最低处铲子坪海拔764米,相对高差777米。山脉走向从南至北由高而低,山高坡陡,地形复杂,起伏多变,孕育出大量山间盆地、台地、阶地、天然高山湖泊;境内群峰叠嶂、山峦逶迤、沟谷纵横。三、土壤公园内成土母质母岩为板页岩和花岗岩,其中古佛山一带为花岗岩,公园其它区域为板页岩;所形成的土壤多以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腐殖质层厚5~20厘米,土层厚度在50~90厘米之间,PH值一般为5.5~6.5,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发育。四、气候条件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但由于处于高山地带,霜期较长,气温低,全年多雨多雾,日照偏少,具有“冬冷夏凉、冬干夏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7℃,年最高气温27.3℃,年最低气温-10.1℃;全年大于5℃的活动积温3617.3℃,雾罩期252天,年平均降雨量1810毫米;每年11月开始下雪,次年3月开始融化,平均冰冻期55天。相对湿度79%以上,无霜期293天,年均日照时数1250~1450小时。园内气候受山势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据湖南省气象局专家实测,坪山塘年均风速4.82米/秒,年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具备修建5~1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条件。雪峰山森林公园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完全达到国家风能区划Ⅰ区“风能丰富”的指标,可以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五、水文条件公园内水资源十分丰富,由于群峰叠嶂、林木丰茂,山间溪水潺潺,四季常流不断。天然高山平湖星罗棋布,较有名的湖泊有天池、瑶池;大坑瀑布群泉涌浪奔。

Ⅳ 我看洪江的烟雨征文800怎么写

一个懵懂的少年怀揣着自小对洪江的向往,来到号称“小南京”“湘西明珠”的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打拼,尝尽辛酸,看遍世情,并在打拼中遇到至爱,于沅江河畔演绎出一场欢喜爱恋。

这是洪江古商城在五一期间将向游客全新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情景剧《烟雨洪江·沅江号子》的基本剧情。

据了解,《烟雨洪江·沅江号子》原生态演出由叶文智担任总策划,是叶文智的烟雨系列中除《烟雨凤凰》、《烟雨张家界》之外的第三部作品。

该剧由沅江号子创始人米人早先生的嫡系传人米爱国先生主演。全剧力求真实还原洪江明清繁荣鼎盛时期的原貌,在激昂高亢的沅江号子声中,原生态的实景演绎再现了明清洪江繁盛时期各社会阶层的市井百态,剧中人物也正是当时千万个来洪创业者的缩影。

为让作为大湘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的《烟雨洪江》成为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的品牌,该剧已经过几次精心改版,改版前已演出150余场,共接待游客45200人,获得了游客的高度评价。看过《烟雨洪江》的游客表示,该剧演艺精湛动情,但不失平民化,接地气,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洪江居民陈先生说,每次这个节目在演出的时候,我都会去看,每看一次就有不同的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到了那个时代,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验。

据知情人透露,《烟雨洪江》的这第五次改版,或将由现在执导《烟雨凤凰》的颜志雄担任总导演,全剧将以豪华的阵容,全新的面貌展示于游客面前,为来洪游客呈上一道精美的视觉盛宴。

据悉,《烟雨洪江·沅江号子》将于五一小长假时间上演,此后每周六晚都将定期演出。

Ⅵ 《家乡情》最新txt全集下载

家乡情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家乡情
前言
凭借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凭借着儿时肤浅的记忆。写下这些文字,以此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恩之情。家乡情是深厚的,家乡情是亲切的,家乡情是真实的。
《家乡情》是以沅陵旅游为主线、以及对沅陵深厚的感情为线索的旅游散文。通过对沅陵旅游的描写,达到推荐沅陵、宣传沅陵的效果。沅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第一空腹水电站—凤滩,张学良将军囚禁地—凤凰山,大唐贞观之治—龙兴讲寺,有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秦中郡,世界唯一集三大宗教为一街的—宗教一条街,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母溪,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地二酉藏书洞、等等一系列知名的景点。这些景点成为沅陵旅游的标志,让游客流连忘返。体现沅陵文化的沅江号子、盘木号子、车水号子、傩戏、辰州符、赶尸、二酉书香节、龙舟。这些沅陵独有的文化烙印已深深刻在沅陵人的心里。作为沅陵人,我为家乡有这些古老的文化,而自豪。当现代文明出现,古老的文化却在一步一步的消……
请采纳

Ⅶ 汉族音乐分为哪几类

丝,竹,吹,打。
宫廷,祭祀,戏剧,弹唱,(山歌)小调,民乐

Ⅷ 洪江管理区的历史文化

洪江区还抄有闻名中国的袭洪江区古商城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它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如今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洪江古商城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沅江号子》、《洪油》、《杉枝制品》、《洪江甜酱》、《草龙》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