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泸溪县梁家潭乡

湘西泸溪县梁家潭乡

发布时间: 2021-03-16 08:50:52

Ⅰ 泸溪县的行政区划

白沙镇系泸溪县治所在地,面积59.8平方公里,辖沅江、朝阳、兴沙、屈望4个社区居委会;岩头河村委会。
浦市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 237平方公里,辖十字街、太平街、烟坊街、新建街4个居委会;城乡、黄家桥、浦溪、小岸坪、高桥、青草、银井冲、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鱼坪、小麻、岩门溪、五果溜、毛家滩、麻溪口、铁柱潭、擂鼓坡、印家桥、柑桔场22个村委会。
达岚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05 平方公里,辖达岚坪居委会;岩门、企冲、冲木、五德、麻坪、车头、都用、新田、潮地、细羊田、六里、六一、黄毛田、覃木阳、八一15个村委会。
合水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个合水居委会,木龙、杨家仁、横坡、塘冲、祖坟山、新桥、蓄鱼塘、三合、中垅山、罩子坪、溪洲11个村委会。
兴隆场镇位于泸溪县西南部,距县城66公里,总面积86.9平方公里,八面山海拨884.3米,为泸溪县最高峰,辖兴隆场居委会;兴隆场、麦坨、后塘、得堡、东广寨、都兰山、彭总管、烂泥田、岩坡、巴斗山、五里坪、锡瓦、龙头寨、干田坪、坪布亮、都理坪、武堰17个村委会。
潭溪镇属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147.8平方公里,辖:土麻寨、张家湾2个居委会;符家坪、盘古岩、朱雀洞、下都、虎食溪、小陂流、大陂流、楠木冲、且己、松柏潭、小能溪、新寨坪、桃子坳、兴隆寨14个村委会。
洗溪镇位于泸溪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上街、下街2个居委会;能滩、甘溪、望天堂、峒头寨、张家坪、仲溪、邓家坪、宋家寨、李岩、洞底、屋场坪11个村委会。
武溪镇位于沅、武水交汇处,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南正街、东正街、北正街、西正街4个居委会;五里洲、城郊、称砣山3个村委会。
上堡乡辖侯家、红土溪、铁山、刘家滩、天门溪、车站、黑塘、上寨、联盟、大溪、团爱、王家庄、蜂子岩、榆树坪、高大坪、暮江头16个村委会。
石榴坪乡位于泸溪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板桥、兰村、碧溪、人头坳、民力、红桥、芒田、坪里、牛角冲、石榴坪、三村11个村委会。
解放岩乡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77公里,面积87.4平方公里。辖万口、东风、都蛮、大坪、油麻寨、利略、水卡、场上、牛场、茨冲、万金山、己溶、大塘坳13个村委会。
小章乡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位于泸溪县西部,距县城5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辖梓木坪、大水坪、川洞、峒上、白泥塘、塘坪、瓦槽、烟竹坪、大西垅、小章、能溪河11个村委会。
白羊溪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西南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92.43平方公里,辖打头冲、白羊溪、茅坪、周家寨、马入田、麻溪、马王溪、双溪、湖田、老寨坪、报木坨、云上、排口13个村委会。
梁家潭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北部,距县城42公里,辖桌子潭、芭蕉坪、红岩排、下湾、茶坪、猫子溪、岩寨、梁家潭、达勒寨、灯油坪、不调坪、鸡子潭、拖船坡、榔木溪14个村委会。
八什坪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辖五村、欧溪、杜家寨、梯溪坪、花园坪、塘食溪、池塘、龙背山、李什坪、大村潭10个村委会。
2015年,根据泸溪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泸溪县共减少4个乡镇建制,现辖武溪、浦市、达岚、合水、兴隆场、洗溪、潭溪7个镇,小章、白羊溪、石榴坪、解放岩4个乡,总面积1565.5平方千米,总人口31.4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白沙镇变更为武溪镇。

Ⅱ 苗族的民风民俗

  1.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2.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3.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

  4.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

  5. 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6. 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7.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8.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9.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10.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11.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12. 苗族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13.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

(2)湘西泸溪县梁家潭乡扩展阅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Ⅲ 湖南湘西州沪溪县有那些乡、镇、村。

泸溪县辖8个镇、11个乡:白沙镇、合水镇、达岚镇、兴隆场镇、武溪镇、洗溪镇、浦市镇、潭溪镇、八什坪乡、上堡乡、小章乡、白羊溪乡、石榴坪乡、永兴场乡、李家田乡、长坪乡、梁家潭乡、解放岩乡、踏虎乡。 白沙镇 辖:沅江、朝阳、兴沙、屈望4个社区;岩头河村委会。 浦市镇 辖:十字街、太平街、烟坊街、新建街4个居委会;城乡、黄家桥、浦溪、小岸坪、高桥、青草、银井冲、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鱼坪、小麻、岩门溪、五果溜、毛家滩、麻溪口、铁柱潭、擂鼓坡、印家桥、柑桔场22个村委会。 达岚镇 辖:达岚坪居委会;岩门、企冲、冲木、五德、麻坪、车头、都用、新田、潮地、细羊田、六里、六一、黄毛田、覃木阳、八一15个村委会。 合水镇 辖:合水居委会;木龙、杨家仁、横坡、塘冲、祖坟山、新桥、蓄鱼塘、三合、中垅山、罩子坪、溪洲11个村委会。 兴隆场镇 辖:兴隆场居委会;兴隆场、麦坨、后塘、得堡、东广寨、都兰山、彭总管、烂泥田、岩坡、巴斗山、五里坪、锡瓦、龙头寨、干田坪、坪布亮、都理坪、武堰17个村委会。 潭溪镇 辖:土麻寨、张家湾2个居委会;符家坪、盘古岩、朱雀洞、下都、虎食溪、小陂流、大陂流、楠木冲、且己、松柏潭、小能溪、新寨坪、桃子坳、兴隆寨14个村委会。 洗溪镇 辖:上街、下街2个居委会;能滩、甘溪、望天堂、峒头寨、张家坪、仲溪、邓家坪、宋家寨、李岩、洞底、屋场坪11个村委会。 武溪镇 辖:南正街、东正街、北正街、西正街4个居委会;五里洲、城郊、称砣山3个村委会。 上堡乡 辖:侯家、红土溪、铁山、刘家滩、天门溪、车站、黑塘、上寨、联盟、大溪、团爱、王家庄、蜂子岩、榆树坪、高大坪、暮江头16个村委会。 李家田乡 辖:红岩、辛女溪、杨斌庄、猪食洞、李家田、引家冲、茶林溪、黑竹坳、岩头山、李家寨、李尧溪11个村委会。 长坪乡 辖:白头溪、蚂蟥溪、茅茂田、峰堆、硬晒、茅冲口、麻垅、庄上、清水垅、中塘、长坪11个村委会。 石榴坪乡 辖:板桥、兰村、碧溪、人头坳、民力、红桥、芒田、坪里、牛角冲、石榴坪、三村11个村委会。 踏虎乡 辖:登云寨、踏虎、砂子坳、马龙口、麻铺、晒洲田、南洪溪7个村委会。 永兴场乡 辖:一都阳、三冲坪、下广、上广、龙井、木坨、密灯、呈田、溪头、天台龙10个村委会。 解放岩乡 辖:万口、东风、都蛮、大坪、油麻寨、利略、水卡、场上、牛场、茨冲、万金山、己溶、大塘坳13个村委会。 小章乡 辖:梓木坪、大水坪、川洞、峒上、白泥塘、塘坪、瓦槽、烟竹坪、大西垅、小章、能溪河11个村委会。 白羊溪乡 辖:打头冲、白羊溪、茅坪、周家寨、马入田、麻溪、马王溪、双溪、湖田、老寨坪、报木坨、云上、排口13个村委会。 梁家潭乡 辖:桌子潭、芭蕉坪、红岩排、下湾、茶坪、猫子溪、岩寨、梁家潭、达勒寨、灯油坪、不调坪、鸡子潭、拖船坡、榔木溪14个村委会。 八什坪乡 辖:五村、欧溪、杜家寨、梯溪坪、花园坪、塘食溪、池塘、龙背山、李什坪、大村潭10个村委会。

Ⅳ 紧急翻译 悬赏100 一段100 高手请来帮忙

Seco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Xiangxi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e. Toast 800 years ancient capital, 900 years苗疆sidewall, from the Qin bamboo slips Shouri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from the Tujia and Miao Fei Baishou to songs, Montreal Qin Han brick tile everywhere marked the depth of history, everywhere at any time goodluck curios and Chu Yun in singing the magical culture. Xiangxi with several thousand people and the pursuit of intelligence, creating the most beautiful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as created a magnificent scene i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ltural heritage: Xiangxi Miao encouraged Tujia brocade skills, Tujia Baishou dance, Xiangxi Tujia Mao Gu Si dance, Tujia playing溜子, Miao Silver forging techniques, e River高腔total 7 item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ujia Tima songs,酉水No. boatman son, Xiangxi Miao folk songs, Tujia咚咚quinoline, Phoenix paper, riding a tiger cutting flower, blue calico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Xiangxi Miao costumes were a total of eight projects included in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rectory an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f expansion projects. Shuiyun leaf Liu on behalf of Russia and罗仕碧,田隆letter, TIAN Ren-letter, ZHANG Ming-guang, Hong prosperous,石顺people, Peng Ying-wai, Xiangrong a total of 10 peopl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first, second groups of key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representativeness people. Huayuan County, Hopewell Township泸溪县such as 12 units have been declared as a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arts village." Miao old words, such as 22 projects are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ng Xiu, Yang 22 million peopl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representativeness people. Identified Tujia, Tujia folk songs such as 40 projects for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shawar rural folk songs, such as 29 projec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second batch of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Miao Tan Leong泸溪县few yarn art, such as 36 rural townships were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folk culture and arts area, Tujia folk tradition, such as people田茂忠the first batch of 25 state-level cultural folk heritage people. As of the end of 2008,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state, a total of 3 List item 98, one of the national roster of 15, 14 provincial-level directory (excluding declared become eight provincial-level projects), 69 state-level directory ( become a non-declared national, provincial project 29 state-level projects).
Xiangxi cultural heritage and landscapes add radiance to each other, have Sijhou Copper Cylinder, Secretary Yongshun old city, sit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Warring States Shourie, the former site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of Hunan, Hubei, Sichuan and Guizhou,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hen Cong-wen, Phoenix Ancient castle six key nation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its, Chaoyang Palace 21 provincial-level key units to be protected, 8 King of the temple ruins, such as 33 state-level key units to be protected; and Phoenix as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Yongsan Shourie history and culture as a country town has long been known in the world, has猛洞河,德夯two state-level scenic spots, stream ecology original secondary-level protected areas, Yongshun Fujio door, Phoenix South huashanica two national forest parks and the Phoenix city, Yongsan Shourie - Oolong Hill, Guzhang Xifeng Lake, Huayuan Biancheng - Ancient Miao River, Luzhou Yuanshui Creek five provincial-level scenic spots, these spots features that exposure to one of, will feel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thick and rich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 Success in 2006 striving CCTV2006 annual "Top Ten Chinese charm city" at the first annual meeting of China's tourism brand by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as "the best tourist destination in China."

Ⅳ 泸溪县梁家谭乡到古丈县河篷乡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27.5公里

起点:梁家潭乡政府

1.从起点向出发,沿X024行驶27.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河蓬乡政府

Ⅵ 高分悬赏问苗族的特色

你上网查查吧。我是回族,帮助不了了,不好意思哦~~~~~

Ⅶ 湖南省泸溪县各乡镇人口数是多少请告诉我,急用,谢谢!

泸溪位于湖南来省的西部,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邻沅陵、南界辰溪、麻阳,西接吉首、凤凰,北连古丈。县人民政府驻白沙镇,距州府吉首80公里,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

泸溪县辖8个镇、7个乡:白沙镇、合水镇、达岚镇、兴隆场镇、武溪镇、洗溪镇、浦市镇、潭溪镇、八什坪乡、小章乡、白羊溪乡、石榴坪乡、永兴场乡、梁家潭乡、解放岩乡。

政区人口面积:共28.52万人,其中女性13.79万人,占48.4%;少数民族16.30万人,占总人57.1%,其中苗族11.31万人,土家族4.95万人。农业人口 23.96人,占总人口 84%,每平方公里182人。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39公顷。

特色产业:以铝、磷、锰、锌为主的矿产品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将建成全省铝、磷基地。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不断扩大规模。2006年椪柑总面积达 13万余亩,户平 2亩,为全国之冠,挂果5万亩,总产量2.6万吨。椪柑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

Ⅷ 泸溪县的社会事业

2012年,泸溪县拥有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26家,其中金天、金源、鑫兴等家企业通过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1家,18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年共7项专利获国家专利授权,其中“一种无铬钝化电解锰的废水处理再利用工艺”、“一种在沸腾炉中利用硫磺还原软锰矿联产硫酸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全年向上申报科技项目15项,其中,3个项目分别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基金、星火计划立项支持,6个项目分别获湖南省创新基金专项、科技条件服务平台专项、湘西科技专项立项支持,向上争资额度合计达430万元。我县金旭冶化公司申报的“焙烧还原法开发加蓬软锰矿生产无硒电解锰技术合作”项目,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立项支持,资金额度为245万元。
2012年,泸溪县各类学校175所。其中:小学157所,九年制学校8所,普通中学7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9所。当年小学在校学生21683人,比上年减少365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442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028人。当年小学毕业生4445人。初中毕业3882人;高中毕业1584人;职业中学毕业310人。泸溪县年末共有教职员工3104人,比上年增加20人;其中:小学教师1437人,普通中学教师971人,职业中学教师88人,幼儿园24人。高考成绩喜人。我县高考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州八县市第一,本科应届生上线万人比连续八年居全州第一。本科上线1043人,本科参考上线率达67.4%,其中一本上线200人,比2011年增加67人,增长50.38%,二本以上上线537人,比2011年增加21人,增长4.07%。幼儿入园率逐年增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2.77%,其中城区98.2%,农村60.8%。 2012年完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25个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完成,实现泸溪县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00余场;完成送戏下乡近100场。全年组织开展城乡大小群文活动共计1700余场次。全年共创作群众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132件。泸溪县获州级奖励的文艺作品及创演共有65件(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20件(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及无线数字电视工程覆盖2622户13300人,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2622户。
2012年末,体育系统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职工12人,中学体育教师76人。在训运动员160人,教练员5人,拥有体育场1个,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个。全年举办各类型运动会9次,其中:州级范围内运动会3次。在省、州、外省、本县在训队员共58人。即开型体育彩票发行顺利,已100%完成年度任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全力推进泸溪县体育馆建设工程。泸溪县体育馆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预计1700万元,已完成前期工作和招投标工作,预期年底即可开工建设,2013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随着“雪炭工程”顺利实施,已筹备县体育建设、乡镇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泸溪县人民体育广场等项目申报工作。
2012年末,泸溪县有卫生事业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35个。泸溪县共有卫生工作人员9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19人。共有医师431人,现有编制病床位664张。我县18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全面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 泸溪话。泸溪话属湘语辰溆片方言,这种方言分为三片区:一是武溪方言片区。分布在武溪镇、白沙、洗溪、八什坪、梁家潭、白羊溪七个乡镇大部。二是浦市方言片区。以浦市镇为中心延伸到与白沙、达岚接界的部分村寨。三是兴隆场方言片区。带西南官话色彩,分布在达岚、合水、兴隆场、永兴场、石榴坪等地。
西南官话。解放岩乡全部是这种语言,小章乡、潭溪镇不讲苗语和土家语的村寨(除乡镇政府所在地)讲这种语言,小章乡、潭溪镇、梁家潭乡、八什坪乡等乡镇的苗族土家族村落对外使用这种语言。 泸溪县苗语分为两个语系:操湘西方言东部次方言中部土语的在洗溪、潭溪、梁家潭、八什坪等乡镇除讲武溪镇方言、西南官话和乡话的苗族村落;操湘西方言东部次方言南部土语的在小章乡以及白羊溪、解放岩乡除讲西南官话和武溪镇方言的苗族村落。
中部土语。这种语支为泸溪县苗族的主要语种,由洞头寨延伸到吉首的丹青片区、古丈县的平坝、河蓬、山枣、岩头寨等地。操这种苗语的有十几万人口。与湘西“生苗”区苗族一样,泸溪苗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有四十八个声母、三十五个韵母、六个声调。
南部土语。泸溪小章(以小章为中心的南部土语)苗语与洞头寨(以洞头寨为中心的中部土语)苗语相互能通话。不同的是,小章苗语多在实词前冠“仡”(读革音)。如“仡台”(刀)、“仡犁”(犁)、“仡夺”(斧头)、“仡点”(板凳)、“仡安”(住房)、“仡歪”(锅子)、“仡地”(碗)、“仡塘陪”(猪栏)、“仡塘泥”(牛栏)等。而洞头寨苗语则冠以“古”。“古”、“仡”都是虚词(修饰词),“古”是“仡”的转音。 从泸溪县老城武溪镇坐船,溯沅水上行二十二华里,在那弯曲河道的西岸河畔,有座百十户房舍稠密的村庄,那就是瓦乡人居住的村寨--屈望村。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左徒、爱国诗人屈原,被逐放到江南后,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常常沿江河游览考察民情。在泸溪县境内至今仍遗存众多盘瓠文化遗迹与事象。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湖南省泸溪县县申报的“盘瓠传说”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辰河高腔俗称辰河戏,产生于明初,辰河高腔的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广泛流传于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与这些地区毗邻的贵州的桐仁、松桃、印江、思南、玉屏、镇远和四川省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县(市)。
1998年,巴黎秋季国际艺术节邀请了泸溪县剧团的辰河高腔戏《目连救母》在巴黎、巴塞罗那等地演出,被誉为“东方戏曲艺术的瑰宝”。 苗族跳香,是湘西州苗族三大主要祭祀活动之一,苗族先民们,慑于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为了缓解恐惧意识,只能祈求神灵的保护,是苗族瓦乡人欢庆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一种祭祀性节会。从跳香舞敬奉的神灵来看,有360座木雕神像,分别是天王、地王、人王、谷王等诸多神像;还敬请三清三虚祖师八方神灵等,其主旨就是请神保佑,消祸禳灾。跳香,是以苗老司为主角的祭祀活动,在农历九月中旬至十月下旬举行,主祭“五谷神”以及傩公傩母、盘瓠辛女、三清三虚和八方诸灵。主要分申法、谴事、发童子、传五谷、旋转五个部分。祭祀舞蹈老司旋转(独舞)、发童子(多人舞)和群众自由娱舞。跳香祭“五谷神”,主要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避祸弥灾、人丁兴旺。于2009年,苗族跳香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Ⅸ 泸溪县管辖地区有哪些

共管辖十五个乡镇:白沙镇,合水镇。达岚镇,兴隆场镇,武溪镇,洗溪镇,浦市镇,潭溪镇,八什坪乡,小章乡,白羊溪乡,石榴坪乡,永兴场乡,梁家潭乡,解放岩乡

Ⅹ 《背影》作文赏析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四月八。"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六月六。这是远古遗俗,是苗族人民纪念六个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后代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凤凰县落潮井一带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举行盛大歌会。邻近的花垣、吉首等县和贵州的松桃、铜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来参加。到会人数常常达两三万人之多。

.七月七。这是苗族的传统鼓会,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最为流行。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

.赶秋。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花垣县的麻栗场、凤凰县的勾良山、泸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这一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动,花团锦簇,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爱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巴贵达惹的愿望实现了。在秋场上,他找到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和山歌,进行社交活动。此种活动,苗语叫做"柳比娃",用汉语直译的意思是"摘樱桃"。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跳香会。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 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 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

苗族历史人物

.屈原(BC340-BC278),中国古代着名的爱国诗人、文化名人,楚国政治家。在政治上,力主改革、联齐抗秦,为馋言所害,郁郁不得志,其主张不为朝廷所纳,反屡遭贬谪和放逐。楚都郢城被秦国攻破之后,投江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招魂》、《九歌》等。其创造的文化艺术成就享誉世界、千年不衰。有学者论证屈原是苗族先民,但仍有争议。

.杨完者(?-1358),湖南绥宁人。元代农民起义将领,后受招为官,初授千户,官至元帅。后矜骄日肆,被同僚围困而自缢。

.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将。安徽定远人,籍贯湖南城步。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任大将军,讨西番、征云南,屡立战功。授西平侯,卒,假追封黔宁王。或以为回族。

.蓝玉(?-1393),明初大将。安徽定远人,籍贯湖南城步。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战功显赫。曾任大将军、封凉国公。后居功自恣,以谋反罪被诛。或以为回族。

.吴鹤(?-?),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着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源溪书院"以示纪念。有诗章若干流传于世。

.满朝荐(1561-1629),湖南麻阳人。是苗族中迄今所知最早的科举文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曾任陕西西安府咸宁知县、明朝廷刑部郎中、尚宝寺正卿、太仆寺正卿等职。

.吴八月(1729-1796),湖南凤凰人。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在反抗清朝战斗中,战果累累,被公推为"苗王"。起义军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多次重创清军。因叛徒出卖被俘,被清廷处以极刑。

.石柳邓(1744-1797),贵州松桃人。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战术灵活,屡败清军。因叛徒出卖,起义受挫。嘉庆元年在贵鱼坡战斗中壮烈牺牲。

.石三保(1746-1796),湖南花垣人。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高举"苗王"大旗反清,多次沉重打击清军。组织鸦酉大会战,大败清军明安图部。起义受挫后被俘,押往北京,凌迟处死。

.龙绍讷(17*73),贵州锦屏人。晚清苗族举人,着名的苗族学者、教育家。有《亮川集》等作品集传世。

.张秀眉(1823-1872),中国近代着名的苗族起义领袖。贵州台拱人。1855年在台拱掌梅泥歃血盟誓,被推为大元帅,掀起了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攻克了贵州东部十余个县府,期间曾建立农民政权,创造了着名的黄飘大捷。其起义对清政府的统治形成很大的威胁,对贵州省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872年被俘,殉难于湖南长沙。起义失败。

.陶新春(1825-1867),中国近代着名的苗族起义领袖。贵州威宁人。1860年与其弟陶三春在赫章韭菜坪聚众起义。十数年间,叱咤黔、滇、川三省边区,曾攻克水城厅、郎岱厅、大定府等厅府,建立了猪拱箐根据地,活动范围遍及周围数十个州县,各族农民群起响应,声威大震。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1867年被清军重兵进剿,被俘就义。1871年起义失败。

.杨岳斌(?-?),清朝名将。湖南吉首(乾州)人。原名杨载福。曾随曾国藩*太平天国革命,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水师提督、陕甘总督。中法战争中,率湘西苗兵协助**作战,再立战功。死后,追赐太子太保。

.项从周(1856-1914),中国近代抗击外国侵略斗争英雄。云南西畴人。武艺高强,曾被当地苗族社区推为苗王。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首兴义旗,率领各族群众抗击法国侵略者,歼灭法国侵略者二百余人。与侵略者斗智斗勇,阻止了侵略者霸占中国领土的图谋,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受到清政府的嘉奖。

.龙骥(1859-1936),湖南凤凰人。苗族教育家。曾在湖南省试科举中夺魁。两次进京会试,均因"苗籍"而落第。后辞官回乡,以家为馆,一心办学,创立"栖山书院",培养了大批苗族人才。有诗作若干传世。

.石板塘(1863-1928),原名石皇玺。湘西苗区着名的民间歌师、民间知识分子。湖南花垣人。创制"板塘苗文",编着《苗文字典》一本。后人搜集并正式出版有《板塘苗歌选》。

.熊希龄(1870-1937),中国现代杰出的慈善家、政治家、教育家。湖南凤凰人。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世界红十字中华部会会长。

.王宪章(1888-1914),中国现代革命家。贵州兴义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同盟会会员。在"二次革命"中,任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后组织"铁血团"与袁世凯当局斗争。1914年被冯国璋杀害。

.梁聚五(1892-1977),政治活动家、学者。贵州雷山人。曾在靖国军、国民革命军、湘西陈渠珍部、印缅远征军等部队中任职。在新中国,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民委副主任委员等职。着有《苗彝民族发展史》等着。

.欧百川(1894-1970),政治活动家。贵州松桃人。曾为贺龙军中名将,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曾被委以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高参,但拒绝赴任。曾任贵州省副省长。1970年被迫害致死。

.石启贵(1896-1959),苗族本族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湖南吉首人。解放前,为苗族争取经济文化发展权益和政治平等权利奔走呼号。曾任民国政府国民大会代表。着有《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等书,是着名的苗族本族民族学家。

.吴性纯(1898-1979),着名医生、苗族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贵州威宁人。1929年获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曾任石门坎光华小学校长、昭通福滇医院内科部主任,后自办建华药房。解放后,任昭通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有口皆碑,远近闻名。

.田渠 (1900-1957),物理学家。湖南麻阳人。获法国国家天文学博士学位,可能是苗族中最早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沈从文(1*8),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文物学家。湖南凤凰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朱早观(1903-1955),中国现代着名政治活动家、军事家。湖南凤凰人。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滕代远(1904-1974),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湖南麻阳人。曾任红五军、红一军、红三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国务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雷兴翰(1*9),医学家。湖南麻阳人。1935年到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咸灵(1911-1993),着名物理学家。贵州锦屏人。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原武汉大学物理学教授。

.任 虹(1911-),原名常学墉。着名口琴演奏家、儿童音乐家。贵州黄平人。曾长期担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李家文(1913-1980),着名农业科学家。湖南湘乡人。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美国病逝。

.杨汉先(1913-1998),民族学家、政治活动家。贵州威宁人。曾任贵州省民委副主任、贵州民族学院院长、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贵州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会副主席。是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苗族本土民族学家。

.吴向必(1926-1997),政治活动家、画家。贵州松桃人,曾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员。被列入《世界名人录》。

.陈靖(l9l8-),军队作家。贵州翁安人,曾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李振军(1920-),军事家。湖南凤凰人。曾任湖南军区副政委、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武警部队政委、总司令。

.王朝文(1930-),贵州黄平人。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全国人大民委主任委员。

.今旦(1930-),原名吴涤平。贵州台江人。曾任贵州民族出版社总编、研究员,苗语专家、民间文艺家。

.乐黛云(1931-),贵州贵阳人。北京大学着名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研究专家。

.钟哲明(1932-),湖南武风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

.孙瑜 (1933-),女,医学家。湖南沅陵人,湖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勇先(1935-),供电装置专家,广西平乐人。现为武汉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敖 (1935-),台湾东吴大学教授、着名作家。黑龙江哈尔滨生人,祖籍贵州威宁。

.伍略(1936-),原名龙明伍。贵州凯里人。国家一级作家。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南风》杂志主编。

.李廷贵(1936-),贵州凯里人,曾任贵州民族学院代院长、教授,苗族研究专家。

.潘大金(1937-),科学家。贵州黄平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

.杨光汉(1938-),着名红学家。贵州台江人。云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龙清廉(1938-),画家、书法家。湖南古丈人。现为新疆画院专业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金池(1938-),贵州雷山人。曾任中央民族学院副校长、《民族团结》杂志社长兼总编。

.杨绍榈(1940-),作曲家。贵州天柱人。上海电影制片厂专业作曲家。

.玉珍(1947-),湖南省花垣县人,女,苗族,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王正福(1947-),贵州凯里人,男,苗族。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十六大代表,十五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五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凌宇 (1949-),湖南龙山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从文研究专家。

.徐新建(1955-),贵阳人,四川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研究学者。

.宋祖英(1966-),女,歌唱家。湖南古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巴拉河(1974-),男,台江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一,自由撰稿人。

苗族经典文化

苗族文化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用诗歌表达。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创世歌: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

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内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较着名的有各地普遍流传的《兄妹结婚》,黔东南的《开亲歌》、《男妇出嫁》、《换嫁歌》(女子换男子出嫁),黔北遵义地区的《接女婿》、《送亲歌》等。

迁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着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理歌、议榔词: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组织情况,主要是叙述各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规劝人们去恶从善。

生产劳动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东南的最为完整,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题思想积极,多是鼓励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苦歌:是叙述阶级*和民族*的诗歌。有控诉土司*的,有控诉地主恶霸的,也有许多是怒斥官府的。

起义斗争歌:又称反歌,多是控诉旧*和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如黔东南的,张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这类歌情调激昂,富于战斗精神。

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所唱的歌。用词含蓄优美,富于抒情。有表白式、问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由于没有文字,苗族的书面文学,在历史上多用汉文来创作,数量微乎其微。在建国前仅湖南、川东一带发现较多。近年来,贵州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苗族文人诗文。清康熙年间,今道真县小里梅江贡生张应迁、张应松、张懿德、张满德,一族四人皆有文誉,共着有《荫语山房诗稿》。锦屏县亮江乡也发现了清代苗族文人龙绍讷的诗文,其中1878年刊印的《亮川集》四卷,收集了作者主要诗词和杂文。内容多是描写苗乡侗寨的风土人情,有浓烈的乡土风味。民国年间雷山县着名的苗族学者梁聚五也写了一些诗文。他的政论文充满了被*民族的感情,披露了少数民族政治上的无权和经济上的盆困状况。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培养下,苗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苗族作家,他们的着作有许多在国内获奖,有的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受到好评。在民间文学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译、出版方面,也有一批自己的人才,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音乐

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

史歌: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带有朗诵形式,往往是唱一段,道白一段。歌词也很长,少的有几十行几百行,多的千行万行以上。如《开天辟地歌》、《祖先迁徙歌》、《婚姻根源歌》、《理歌》等等。史歌以黔东南的最完整,也最有代表性,其曲调浑厚,拍节分明,矫健刚劲。

情歌:是民歌的一种,为青年男女所唱。曲调很多,旋律柔和优美,调意富于抒情,一般是低声对唱。有些地方如六枝、晴隆的苗族情歌,还具有高吭豪放的特点。

飞歌:以其唱腔高吭、声调宏亮而得名。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对唱。也有的是劳动之余,为表达心情愉快,即兴独唱,也有多人合唱。听者虽相隔数百米,也能把歌词听得分明。这类歌以黔东南地区最为着名。

丧歌:是对老年人正常死亡的一种悼曲。曲调悲戚,词意凄楚。歌者唱到悲恸时,常常声泪俱下,听者往往泪如泉涌。黔东南、黔中南、黔西北、黔北等地苗族均有。六盘水苗族的悼歌曲调更为着名。

苗族音乐曲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着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词的创作修饰与提高,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各地都有着名的歌师。已故的黔东南雷山县苗族歌手唐德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熟练地掌握了苗族传统的古歌和民歌的唱法,能唱好几种民歌曲调。他创作的歌词有数千首,其中仅苗汉对照新歌就有13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