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哭嫁视频录像

湘西哭嫁视频录像

发布时间: 2020-12-06 20:51:35

1. 湘西的哭嫁是什么意思!

这是土家族人的一种风俗,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在姑娘出嫁的那天,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就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2. 湘西女孩子出嫁为什么哭嫁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 哭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独自哭,婚期前一夜,姑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哭述的内容逐渐衍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而且,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不仅要对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就是遇上陌生人也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 哭嫁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其实也就是各个地方的一个习俗而已。

3.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

湘西土抄家族姑娘“哭嫁”诉说的内容,由于世代口头传承,加上一些“哭嫁娘”的积攒和琢磨,因而形成了某些大同小异的口传“本子”——即令人赞叹的民间抒情长诗《哭嫁歌》。以保靖县马王乡、永顺县普戎乡、龙山县坡脚乡等地流存的几个“本子”较为完整且有特色。这些地方,出名的老“哭嫁娘”比较多,其中丁贤桂、田翠莲等人在80年代还参加过拍摄影视呢。如果到猛峒河风景区旅游,在古镇王村兴许还能看到她们传授的徒子徒孙的“哭嫁”表演呢。
根据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先后整理出版的三个《哭嫁歌》的“本子”看,这部民间长诗大体上分为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媒人、哭嫁妆、哭辞祖宗、哭上轿等10多个部分,长达数千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质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比如: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听了这样声声呼号、字字血泪的哭诉,恐怕也难免潸然泪下吧。

4.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内容

土家族的哭嫁分为真哭和假哭。
真哭是因为土家族在前些时代都是住山里,交通不便,出嫁专之后难得回家一次看望亲属人;另外就是因为那时候很多的女生靠媒婆介绍,很多的对象都是未曾谋面,更不用说对方的性格等等,女生担心出嫁找不到好对象。
假哭是有寓意的,当地土家族信奉神灵,他们出嫁前哭寓意将泪水哭干,出嫁后尽是幸福的日子,再也不用流泪。所以土家族哭嫁的阵容可是相当的壮观的,少则哭个3天左右,普通的哭一周,厉害的也有一个月。一般是哭亲人,哭媒婆,哭天地等。

5. 魅力湘西中的哭嫁歌词

哭嫁歌词
歌手:苏夏

哭嫁
词:玉镯儿 张超
曲:张超
唱:苏夏
黑灯瞎火心慌慌 半夜起身来内梳妆
一滴泪儿落在枕容头上 红花穿上新衣裳
打起灯笼找嫁妆 坐在门口眼泪不住淌
他有几头牛和羊 他有几个打谷场
我不稀罕只要我的娘 心里话儿对谁讲
半夜起身冰凉凉 水里丢个月亮白晃晃
哎呀我的天呀 哎呀我的娘
我怕猫儿半夜爬上房
哎呀我的天呀 哎呀我的娘
我怕猪儿拱上床
哎呀我的天呀 哎呀我的娘
我要一直守在你身旁
哎呀我的天呀 哎呀我的娘
怕是嫁个白眼狼

6.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习俗是怎么形成的

去这看哈

地址专:属http://ke..com/view/494509.htm

7. 谁有张家界魅力湘西晚会节目里的背景音乐!最想要第一个火鼓舞,还用一个哭嫁里哭得声音!很给力

那个是独家的 一般不外传 我们本地的都弄不到

8. 土家族哭嫁的民间传说

湘西保靖县土家族地区流行的《哭嫁的根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篇民间传说里讲,在远古时“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晓得阿娘”,后来,在闹沧湖地方出现了一个蛮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个“吃雷公局火闪的角色”。一天,这个狠男人看到一个女子在溪边坎坎上独自摘野果,吃得很开心。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这个女子抢到屋里,强迫成了夫妻。而且,从这以后,沿袭成了男婚女嫁的风俗习惯。由于妇女不高兴,想起就伤心,所以,姑娘嫁出门之前,“都要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几天几夜。”
哭嫁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有它的远因与近因。上述这个传说故事即与它的远因有关(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出现的族外掠夺婚的折光反映)。至于它的近因,则是盛行于湘西一带的封建包办婚姻的某些陋习(诸如“骨种亲”——姑表婚,“扁担亲”——姨表婚,“坐床亲”——哥死嫂必嫁弟)所致。
千百年来,在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上,一代又一代的妇女先后哭嫁。她们的哭与诉,除了个人的恩恩怨怨以外,还夹杂着一些社会舆论的制约。哭嫁“哭”得好的,受人称赞,一生荣耀;“哭”得不好的,就会被人耻笑,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为了不让别人指脊梁骨,争一口气,湘西土家族许多地方的女孩长到十一二岁,就会跟着大姑娘去“陪嫁”,专门学“哭嫁”;有些女孩的爹娘甚至花钱请“哭嫁娘”(一种半职业性的哭嫁歌手)上门来,传授“哭”的经验和技艺。所以,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常常三个一堆、五个一伙,躲在吊脚楼上,或藏在树丛、溪涧,悄悄地摹仿起“哭嫁”来,切磋“哭”的技艺。经过这样奇特的“观摩”演习和勤学苦练,等到她们出嫁的时候,自然就会显露出色的“哭嫁”本领,哭得滔滔不绝而又凄楚动人。

9. 血色湘西里面的哭嫁歌叫什么名字

雀雀当地是鸟的意思,嫩雀雀应该就是小鸟,意思是像刚刚学会飞的小鸟?

10. 谁有土家族哭嫁词

土家族出嫁词可以去网络上搜索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