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旅游 » 湘西歌舞

湘西歌舞

发布时间: 2020-12-07 04:27:24

1. 张家界 "魅力湘西"民俗歌舞表演好看吗就那180一人的那个

这个表演不错
张家界景区有3个类似表演节目:魅力湘西大剧院、梯玛神歌、梦幻张版家界
张家界市区还有个实景权演出:天门狐仙

魅力湘西大剧院、梦幻张家界属于室内表演节目
梯玛神歌属于室外表演节目

魅力湘西大剧院与梯玛神歌要好看一些,节目不错,看的意义蛮大
具体详情,你可以在网络搜索:魅力湘西大剧院或者梯玛神歌,网络有介绍的

2. 湘西舞蹈培训班哪家好

舞蹈培训班的好来坏一般从以自下几个方面判断:
1. 首先要看舞蹈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如果都是名校毕业的老师,起码老师的专业度都是不错的。名师出高徒,你的舞蹈练习过程中会遇到瓶颈期,如果老师的水平达不到,是没法让你一直提升的。
2. 再者要看这家舞蹈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如果教学管理很严格,老师上课很认真,并且经常进行调研总结;同时对学生的问题,很重视。这样你才能学好,老师的专业度才能发挥出来。
3.要看这家舞蹈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学员的成果,有没有参加艺考的,考好好的大学的多吗?;另一方面看比较出名的,或者获得过重要大赛名次的学员;

3.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有什么特点

“摆手舞”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已有近千年历史。

“摆手舞”流传广泛,名称不尽相同。有叫“舍巴日”或“舍巴格资”,意思是甩手或玩摆手;有叫“舍巴”的,意思是摆手;有叫“舍巴骆驼”,意思是跳摆手;有叫“跳年”(汉语),名称虽多,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中,土家族人民都要跳“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乐、剧于一体,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拖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摆手舞的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土家人用牛头、猪头、粑粑、米酒、腊肉等供品祭祀过祖宗之后就开始起舞,从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时甚至一连跳几个通宵。还有一种在野外举行的大摆手舞,它是一种军功战舞,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少则几人,多则上万人,历时七八天不息。大摆手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军事战争场面的重演。跳大摆手舞集会也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商贸交易会。

其舞蹈内容以上述仪式程序结构而成。土家族摆手舞舞姿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等动作。舞蹈场地一般在坪坝上。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祭祀族群始祖,规模浩大,舞者逾千,观者过万;小摆手主要祭祀本姓祖先,规模较小。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曲目往往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而一曲多变。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

“摆手舞”是集体舞蹈,大多成圆形,锣鼓放在中央或边上。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有时两人一行或四人一行,有时女的在里圈。“导摆者”在行列之前领头,行列之间有“示摆者”作示范,行列之后有“押摆者”压队,在锣鼓的伴奏下,边唱边舞。一般要跳完一圈之后才换一个动作,各个动作连接起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如,耙田、插秧、扯草、望太阳等动作连接在一起,就表现出春季生产的劳动过程。那健朴的舞姿,高亢、自由的歌声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给人以清新而热烈的感觉。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种全民族的大型舞蹈,它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表现狩猎劳动的;有表现军事战斗的;有表现农业生产的,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的等等。

土家族摆手舞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战争、宗教、迁徙、民俗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 梦幻张家界歌舞表演好看吗他们都说魅力湘西不错,那这个梦幻张家界呢

两者选其一的话,建议去看魅力湘西

5. 载歌载舞的湘西花灯戏有哪些历史

花灯戏是湖南的一种民间小戏剧种,是由民间歌舞花灯、茶灯、地花鼓和调子发展而成。在湘西非常流行,当地民间习惯称为“麻阳花灯”、“桑植花灯”、“保靖花灯”等,都是同阳戏、傩戏相结合发展成的花灯戏。

湘西花灯戏前身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吉首称“调花灯”,桑植称“打花灯”,永顺称“地花灯”等。

花灯、茶灯、地花鼓等民间歌舞演出的盛况,明清两代地方志书有许多记载。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被称为“地花鼓”、“竹马灯”、“打对子”和“对子花灯”等;二是“联臂踏歌”的集体歌舞,习惯称为“摆灯”和“跳灯”。

由此得出,湘西花灯戏是民间花灯、摆灯、跳灯和花灯舞等地方小戏的统称。

湘西人民能歌善舞,花灯表演,世代相承,成了湘西流行的民间舞蹈。这种灯舞是和龙灯、狮子灯、蚌壳灯、车船灯等汇合在一起的集体舞蹈。它由牌灯和小灯组成,没有唱词,只有笛子和打击乐伴奏。

200多年前,在花灯集体舞的行列里,又新添了两个以上的儿童扮演小旦、小丑,在锣鼓声中和持灯师傅的帮唱下进行表演。

小旦、小丑只舞不唱,人们称“哑子灯”,又因小旦、小丑能摆出各种故事人物,人们又称“摆灯”,多在农历元宵节演出。

后来,当师道戏、阳戏在湘西盛行后,跳灯班的艺人纷纷向他们学表演技巧,并和他们同台演出。吸取了这些地方小戏的许多表演程式和唱腔曲调,还加进一些戏曲道白,使跳灯由有说有唱、亦歌亦舞的花灯说唱,发展成歌、舞剧并重的花灯戏舞。

行当由一丑一旦逐步加至多丑多旦,节目由说唱形式向戏剧发展。

这些地花鼓、花灯等民歌舞形式,经过长期的演变,有的吸收戏曲的程式规律,逐渐发展成花鼓戏;有的则较多地保持着花灯的歌舞特点,搬演戏曲故事,被称为“灯戏”和“花灯戏”。

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流布地域的方言、音乐素材和风格以及受邻近姊妹艺术影响的不同,各种花灯戏在剧目题材、声腔结构、表演特点上,都各有特色,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不尽相同。

湘西花灯戏在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形式以后,艺人们经过多年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民间武术加以艺术加工,创造和发展了风格不同的文、武花灯。文花灯秀丽洒脱,武花灯健美刚劲。

湘西花灯戏初步形成,并首先出现在凤凰、麻阳一带,是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当时,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常德汉班已在湘西的一些地方演出,给花灯一定的影响。

于是以歌舞演唱为主的花灯在内容上有了新的发展,即将民间故事和其他剧种的剧目改编为花灯戏演唱,如《香莲闯宫》、《山伯访友》等。

湘西花灯戏的唱腔曲调,多源于民歌、小调。对子花灯和花灯小戏的唱腔多半套用灯调,曲调保持民歌的结构特点,戏曲化程度不同。

由于题材的不断扩大,行当增多,唱腔曲调则广采博纳,融阳戏、傩戏、曲艺、高腔以及其他戏剧剧种曲牌于一炉而综合发展。

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

湘西花灯戏的传统剧目比较少,流行比较广的有《捡菌子》、《盘花》、《扯笋》、《王三卖货》、《卖花》等。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灯戏艺人集体创作的剧目;二是艺人们依据传统剧目移植、改编的一些剧目。

历代艺人从社会生活和民间故事中吸取素材,创作了不少的剧目。

音乐方面,湘西花灯戏声腔主要来源是灯调,同时,也大量运用民歌小调为戏中的唱腔。后来,随着专业剧团的相继建立,剧目空前丰富,音乐也从主要为曲牌体发展为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三者并存的音乐体制,吸收丰富了打击乐,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使戏曲化程度得到新的提高。

在表演艺术、角色行当、舞台美术方面,湘西花灯戏在表演艺术上继承了花灯歌舞的“套子”、“圈子”及千姿百态的扇法、幽默风趣的矮桩身段。

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不同动态,经过提炼加工,艺术地体现在这些“套子”和“圈子”中。

6. 请问湘西苗族鼓舞里面包括铜鼓舞吗

铜鼓不是湘西苗族的传统用鼓。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回,流传在湖南答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
湘西苗鼓舞,使用一种木制框架的鼓,由鼓框、鼓皮、鼓钉、鼓槌等部件制作而成,框是用黄桑树干或杉木树干制成,皮是牛皮,钉是铁钉,槌是杉木干。

7. 去湘西旅游时,参加湘西的民族舞,作为汉人的你,第一次跳有何不一样的感觉

肯定会有不熟悉的感觉把,但更多的是成就感,这样自己就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对于湘西的民族舞,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总结来讲,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感觉非常好玩,自己象牙尝试下,后来就对这支舞蹈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我觉得这只舞蹈非常好看,同时也非常好玩,重要的是代表了我们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8. 在张家界《魅力湘西》歌舞剧表演中的马桑树儿搭灯台的MP3和歌词。

我有这个歌曲的试听地址 是阿朵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没放到网上,怕追究责任!你要听的话 发消息给我

9. 湖南魅力湘西歌舞团2012参加了春晚吗

歌舞团还是较多的
但那个
应该是在魅力湘西演出过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