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民俗旅游成为世界级景区的潜力

民俗旅游成为世界级景区的潜力

发布时间: 2021-03-04 16:31:19

㈠ 《乐山旅游市场发展潜力》

创新乐山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我市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接待设施发展、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四大问题及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提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重点从八个方面研究如何解决长期困扰我市旅游发展的问题和症结,使旅游业的发展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而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乐山旅游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旅游业的管理、营销以及旅游经济社会效益,从纵深角度看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从横向发展看,从自身资源的品位角度观察,乐山旅游的发展还未达到理想境界,与国内外相当情形的地区和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全球经济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旅游已成为全球居民选择的主要休闲生活方式之一,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增长时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旅游城市之一,乐山又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这一阶段已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不管是谁,只要有胆量就都能赚到钱。这一阶段是竞争性发展阶段,僧多粥少,需要我们比别人强,才能占领发展的一席之地。因此,在未来新一轮发展时期,我市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旅游科技创新,创新旅游发展的理念和手段,使旅游业的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乐山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乐山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现状 乐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国家森林公园峨边黑竹沟和国家地质公园金口大渡河大峡谷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旅游资源20多处。同时,在我市11个区市县的范围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通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市已对外开放的国家、省级旅游景区(点)达13处,如:以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为代表的国家级旅游景区9处,以夹江天福茶园为代表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以乌木苑为代表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点1处;全市已对外接待游客的市级乡村旅游点共28个。 (二)乐山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市旅游接待设施规模已达到相当规模,截止目前全市有旅游饭店3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34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10家,二星级19家);温泉度假地3处;旅行社38家(其中国际社2家,国内社36家),导游近1400名;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等旅游企业130多家(其中,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旅游汽车运输公司2个;旅游船舶公司1个。 (三)乐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乐山旅游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长。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12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2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05万人次,创汇228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89%和26.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88%,相当于全市GDP的19.9%;实现旅游增加值31.1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16%;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93.4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0.48%。全市旅游经济总量仅次于成都市,排全省第二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市场不断规范,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自2000年“十一”黄金周以来,已连续十九个黄金周实现无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乐山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型跨越,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在无形之中,还对乐山人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旅游产品开发进展缓慢,重量级产品少 我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一直较低,尤其是在海外客源市场的份额低。截止2005年底,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3.05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总量的1.08%,占全省入境游客量的11.30%,低于省内的阿坝州(32.65万人次)、安徽省的黄山市(43.29万人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100万人次)等地。主要问题体现在产品类型单一、产品市场吸引力不强。乐山作为旅游城市,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这两个世界遗产型景区共同构成国际旅游区,但旅游产品主要以游览观光为主,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产品,特别是缺乏能留住游客的产品。据统计,乐山的外地游客在旅游区的人均滞留时间为1.5天,而桂林是2.5天,西双版纳是3天,来乐游客通常是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近年来我市根据《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始调整产品开发战略,将单一观光型产品的开发建设逐渐转向观光加度假休闲型产品的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速度仍然缓慢,始终未开发出新一批的重量级旅游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幅不明显。 2、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定位仍然比较粗放,客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近年来各级政府、景区及旅游企业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并进一步强化了宣传促销的手段,旅游客源总量有较大增长,但是由于真正统一的整体宣传营销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宣传营销人才缺乏和客源市场定位工作比较粗放,我市旅游客源结构与前几年相比仍然没有很明显的改变,海外客人接待量占总接待量的1.08%,与“九五”期间相比基本持平,入境过夜游客在乐山旅游的平均逗留天数为1.15天,同比减少0.06天;国内客源市场仍然以四川省内及周边省市为主,消费能力较强的远距离游客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量增幅不大。 3、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通过“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的建设,全市旅游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到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还仍然很不平衡,与省内外主要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一是乐山连接省内外其他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大交通条件还未获得彻底改善,如:我市至今还没有旅游机场,因而导致不能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共享国内外旅游客源。成都到乐山的水上旅游航线、乐山到宜宾的水陆旅游交通还未得到解决;二是市内其他主要旅游区县的旅游交通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三是乐山中心城区、峨眉山市两个主要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厕所等标志标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4、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配套建设还有较大差距,难以留客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六要素”建设较“九五”期间有了长足发展,但横向比较和与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及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旅游“六要素”的“食、住、娱”三个主要要素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食”没有向特色化、“住”没有向温馨化、人性化发展,精细化发展,“娱”没有向参与化、地方化发展,离建设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差距还很大。

㈡ 民俗文化村与传统旅游景区区别对待

旅游业是一门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兴经济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一些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地方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旅游者来说,他们进行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参观重要的历史古迹,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购买有特殊含义的纪念品、工艺品和礼物,品尝精美的佳食,进行度假或有益于自身事业和学习的探访等,这些大都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意义直接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是一种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义上的存在。在中国旅游业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都成为旅游热点。一般也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由于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特点,所以民俗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士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我国,也有许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比如,1991年,深圳就开发了民俗文化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云南民俗旅游的开发,也为云南省成为旅游大省立下了汗马功劳;山西晋中民俗旅游让我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了晋商发展的轨迹,……这些都体现出了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除了对其本身文化价值的重视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民俗文化的开发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从而影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业已出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大多数民俗文化形态逐渐淡出入们的生活,成了人们逐渐遗忘的角落,民俗发展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许多已经面临断线的危险。还有一些民俗旅游村落在外界的影响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掌握传统的民俗技艺的人也逐渐减少。近期,河南大学做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他们组织了一个民俗文化考察团,沿黄河流域先后走访了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和商丘等地,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沿黄”民俗文化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传统落后的东西,又由于民俗文化的经济效益在许多地区未被发掘,所以在城市里,除了有一些公园会定期组织一些民俗节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戏等民俗艺术,目前仅仅有少数老年艺人会表演,有些甚至已经完全灭绝。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我们的忽视之下消失殆尽。尽管我们知道,民俗是发展变化的,同时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成分,但我们在旅游开发工作中还是应当尽可能的做到,在认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态的一面。我们应当认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无法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民俗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构成,它以民间文化和风俗为主体,包括了生产与生活习俗、娱乐竞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制度习俗、民间文艺等,其内容非常庞杂聿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做到对开发对象的了解,并精心选择开发内容。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与客源地文化习俗差异越大,越能够产生吸引力,所以,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应主重有特色的部分三、开发效益的问题作为一项产业的旅游业,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旅游的开发又有它自身的复杂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经济效益,要通过吃、住、行、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顾赚钱,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游因商业气息过浓而影响文化内涵的体现,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我们进行旅游开发的长远之计。在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当选择恰当的经营管理制度,其次应注重开发地区的区位特征。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注重开发区域的可进入性和环境状况,尽量依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城市,使景点构成产品组合,优化投资效果。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组合状况首先,要处理好单一景点与成片的旅游区之间的关系。一个孤立景点的市场吸引力不大,可进入性也不强,应尽量组合成旅游线路进行开发。其次,要开发一个理想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应做到文化、乡情、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游客从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乡情,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意义。最后,旅游购物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部分。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游中,由于民俗旅游商品能够较好的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开发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应当是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胆开发,这些必将为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提供强大的支持。总之,民俗旅游可以说是当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将以它那传统、神秘、迷人的风姿为我们展现中华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内涵,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我们应当使它历久弥新,不断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㈢ 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作者 陈瑶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旅游开发优势(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 旅游开发劣势 (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精品景区,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里有许多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3 旅游开发机遇(O)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三个配套文件,在人、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南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年南宁入境旅游前10名的客源国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

4 旅游开发威胁(T)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南宁统计年鉴2006[G].南宁:南宁市统计局,2006年9月.

【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瑶族,广西融安人,民俗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

㈣ 南宁市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旅游开发优势(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 旅游开发劣势 (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精品景区,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里有许多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3 旅游开发机遇(O)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三个配套文件,在人、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南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年南宁入境旅游前10名的客源国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

4 旅游开发威胁(T)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南宁统计年鉴2006[G].南宁:南宁市统计局,2006年9月.

【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瑶族,广西融安人,民俗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

㈤ 如何将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部大开发步伐,我县近年来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不断改善,特别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两高”公路和**至独山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贵阳、都匀、广西南宁、北海等城市的连接更加通畅快捷,**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成为开发条件较好的经济区域。
一、**现有资源优势
**资源丰富,主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以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为主的旅游资源等,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类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部分资源甚至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较好的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生物矿产。县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中有大鲵(娃娃鱼)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和天麻等200多种珍贵的野生中药材。**地下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已查明的有煤、大理石、硅石、电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贮量都不太大。其中花石原料储量约217万立方米,其石质细腻、天然图案千奇百怪,制成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五)旅游资源。**县风景区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也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国际大射电天文观测景观、自然风光旅游景观(含掌布河峡谷风景区、龙塘风景区、平舟河景区、甲茶风景区、甲青峡谷等)、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等。开发价值极高的自然人文景点,总体上分为5个景区,共130多个景点,每个景点风格各异,各有特色。
(七)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县围绕全州经济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贵阳、都匀城市经济圈,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聚集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总体上看,土地、水能、旅游、交通、电力等资源条件,能满足**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但要加以合理利用,才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用。
二、资源转换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虽然我县现有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都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既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1.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国际间资本流量增加,世界范围内大跨度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快推进,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2.黔南州建设“贵广快速通道”经济带和构建“南北两个经济圈”、建设四条经济带战略,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契机。
3.黔南州“两场、三港、四高”对外立体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与“南下快速通道”的横向连接正在变成现实,这为**发展配置资源、聚集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两高”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4.**周
边地区工业化呈加快发展态势,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近年来,周边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逐渐加快,产业聚集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及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现代管理经验,这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5.旅游资源的唯一性,为**提升旅游品味、做大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6.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雏
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7.劳务输出培养造就了一批建设**的后备大军,为**充分借鉴外界先进经验、资金、技术和管理发展自我提供了基本保证。
8.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不利条件
1.交通条件不够理想。从**现有的交通条件来看,道路等级低,路况较差,便捷通畅的交通枢纽在短时期内还没有形成。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短期内硬环境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会对**的开发建设在进行资源整合、要素重组、产业转移衔接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2.**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处于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缺乏支撑工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将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和约束。
3.**县经济发展总体还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尤其是城市化水平更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建设经济将存在投资不足等困难。
4.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缓慢。
5.现行的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审批、征用等方面也会带来不小的难度。
6.**在产业发展上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要素集聚方面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等。
三、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措施
加快推进**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按照“加强政府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合理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走“提高、创新、整合、率先、带动”的发展路子。
(一)切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规划工作,要把规划作为推进**经济开发建设的龙头,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好总体规划、分区发展规划、建设性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特别是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规划,旅游规划,城镇规划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规划,用科学规划指导全县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设。二是加强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重点是搞好**发展规划与周边县市各项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的衔接,发挥规划在协调各种资源和关系的作用,为**开发建设打开局面。三是切实抓好规划的实施,发挥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措施,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落实工作目标和项目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府资源整合,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挥规划对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重点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扎实推进**的开发建设。四是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按照规划实施的要求,以监督执法部门为主,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土地转让、失地农民利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监督,为规划实施提供监督保障。五是建立规划实施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建设中的作用,聘请相关专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为**规划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证。
(二)深化改革,加大招商力度,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试先行,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搞好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市场对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改变完全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并具体承担建设及管理的开发模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由企业负责投资农产品、旅游景区景点等的开发,特别是具有独特性和可开发性的农品和旅游景点及旅游产品,提高农产品、旅游景点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以商引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改进招商引资手段,改变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主要靠发挥综合优势转变;采取走出去开展推介活动,加强与省州各厅局、企业及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联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建立**招商引资网站,加强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对象资料库建设,为投资创业者和招商引资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努力实现招商工作网络化和信息化。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全面实现由单个项目招商向规划招商、集群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引进项目综合评价制度,建立以引资实际到位和投入产出效益为重点的考核机制,提高县项目的规模、质量与水平。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一站式服务”机构,实行“权责统一”、“限时办理”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健全信访、仲裁、行政复议机制,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经费,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建立从地方税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对**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有贡献的人员,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
(三)积极构建人才技术支撑平台
建立与完善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机制,积极吸纳各类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多民族聚居的**尤是如此。随着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日益缩短,知识人才、知识产业、知识管理以至知识经济,成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科技的竞争。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县域经济要大有作为,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大批人才,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是要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投入;二是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同时,
要用好县域科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五是要建立知识资本机制,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人才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加快**的开发建设,投资是关键。对此,要切实抓好政府引导资金的先期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州的城市建设重点开发项目落户于**,促进**的城市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国家及省的有关专项资金和项目适当向“**”重点项目倾斜。多种形式吸收境内外客商到**直接投资,参与**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出租、转让等方式,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通过融资开发,加快**开发建设进度。要加强同银行部门的合作,制定**信贷服务方案和服务的目标,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银企合作,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着重帮助**内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开发建设要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增强活力,积极吸纳外国资本、国家资本、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共同投资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形成资金来源广泛、投融资方式多样、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开放型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五)加强区域联合与合作,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强化政府间的合作,建立**与周边县市的利益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在黔南州政府的统领下,制定协作相关政策和中长期跨县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合作协调政策的实施;协调解决涉及省、州、县相关部门的有关问题,调解矛盾,增强互信,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协作长效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协调好**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特别是与周边区、县的产业发展关系,引导临近区、市、县积极参与**的开发建设,允许区、市、县按照**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加盟招商引资,对引进的企业实行产值、税收分成等政策,避免在招商引资项目中的恶性竞争,避免项目建设中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浪费,损坏区间整体形象。
加强与贵阳、都匀以及沿海发达经济区的广泛联系与协作,加快与贵阳城市经济圈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与**的广泛联系,建立沟通机制,要通过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研发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协作,积极吸引发达地区的大公司、大企业到**发展,并充分发挥“两高”“一空”的交通优势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机制作用,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着力培育种草养羊、家畜家禽养殖和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企业)向**的转移,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产业发展。
(六)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
**目前还处在待开发阶段,在前期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到具体实施的一些工作环节,仍然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对此,要积极争取省州扶持政策,对**在产业政策、土地利用、金融信贷、项目资金投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重点扶持,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产业开发用地实行租赁制,对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土地经营权人股的办法,提高土地利用调控机制;对项目实施中涉及土地的间题,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资金落实,具备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对进入**的生产型企业和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征地成本价计算;投资强度大,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或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进入**,土地价格可给予优惠;对生产性企业,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年租制有偿使用的方式,一次核定、分期付款;进入**的非生产性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市场价格实行公开出让,公益性项目土地出让价格原则上按征地成本价出让,其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引进国家和省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原则可上无偿提供土地。
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财政和金融部门加大对进入**投资开发的企业和项目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融资、筹资,支持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对县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企业和项目,要参照我省相关政策,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同的政策待遇;
在公用产品价格政策万面,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应尽量按照不高于本地区同行业价格执行;工业企业用水价格可按不高于本地区水价执行,用水大户水价应从优。进入**的企业和项目,在办理建设手续时,建设行政规费为零,中介机构收费按最低收费标准的30%收取;电力、供水、有线电视等经营性单位收费,免收入户费,涉及材料费、安装费应按成本计价收费;除办理国土证、房产证、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收取工本费外,其余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办证工本费应一律免收。
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凡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投资兴办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民族自治地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总之,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用足用活**的资源,才能实现**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㈥ 一个旅游的问题,各位有什么高招吗观光型景区升级、复苏的规划策略有哪些

观光型景区升级、复苏的规划策略

要改变上述的种种问题,跟紧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的脚步,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的升级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当然,升级后的休闲度假型景区绝不是全盘否定观光,而是在观光的基础上,赋予更多、更大比重休闲的内涵。我们认为,在升级过程中,其规划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提升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是观光型老景区提升主题的突破口。在观光型景区的规划中,要善于发现和提炼精品文化的主题,打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主题,创造强势吸引核,这是景区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增加吸引力是景区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所在。主题提升是老观光型景区增加吸引力的必然选择和首要工作。在《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景区总体规划》中,绿维发现,原有剑门关景区为山岳型历史文化亚类,缺少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总结概括,景区内仅涉及少量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旅游产品,而景区的自然资源也属于世界级奇观,却没有被充分的利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景区的历史和自然资源进行重新分析、评价,发现剑山山脉及剑门关的独特地质构造,形成了“易守不易攻”、 御敌以北的天然战阵,这种地质构造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安定与富庶,同时在此留下了众多攻关、守关的传奇故事,是自然奇观与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典范。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论证,最终把剑门关景区的主题提升为“天生战阵,地理人文奇观”,这有助于剑门关景区的再次腾飞。

2、空间扩展
观光胜地提升为休闲度假胜地,最缺乏、最需要的是开拓景区的休闲度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老景区由于环保和用地限制已无解决此类需求的空间。而在与主景区相连、相邻的广大城乡有希望找到此类空间。休闲度假资源强调环境、重视民俗,与观光资源有很大的差异。实现资源对接,功能互补,就能使新建休闲度假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观光胜地既有的客源市场和品牌价值,迅速切入以主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圈,形成新的亮点。
因此,观光胜地在主景区周边的区域上开发新的高水准的休闲度假地,相当于宏观结构意义上的二次开发,完全有可能开发出颇具价值和非常成功的旅游产品。

3、产品创新
景区间竞争的核心是旅游产品。因此,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应在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景区服务功能的同时,推进一批填补旅游空白、市场潜力大、档次高、符合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和新项目。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原生态、本土化、静态与动态兼备、时尚与怀旧相济的独立特色,创建当地前所未有的优美度假环境和休闲吸引物。休闲度假地不靠常态的居家休闲活动或一般农家乐活动支撑,而是开发高雅、新潮的国际流行度假活动如:湖畔静养、水上娱乐、森林浴、野餐、露天吧、湿地观鸟、垂钓、观天象、汽车露营、极限运动、瑜伽、舍宾会所、高尔夫俱乐部、健身、中医药保健、温泉和水疗、袖珍主题公园、湖鲜美食、民俗主题小镇等,这些都是与主景区错位而又不同于于主景区的独特卖点。它们并不排斥观光,而是在关键节点部署吸引物和观景台,配以服务设施,始终将观光与休闲功能复合。
绿维创景认为观光产品打造还应强调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情境化、体验化的手法来打造。在四川老君山策划中,针对三条溪谷,我们分别用文化、游乐、休闲度假三种主题功能来打造:“蝶溪八瀑”,营造国画意境,用“渔樵耕读”,“奕棋、牧童”等情境化手法表现士大夫的休闲生活主题;“动感灵溪”,该溪谷中设计水上蹦极等水上游乐项目来打造;第三条溪谷比较宽阔,结合山体及水岸的坡面景观,借鉴“流水别墅”做休闲度假。

4、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观光型景区规划升级中应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打造科技景区。目前,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景区规划和设计中。如深圳世界之窗,就是利用美国兰马克娱乐公司的高新科技优势,对其旅游景点和晚会节目进行包装和改造,营造出有故事有情节的旅游环境和内容,令游客融入其中,激发其参与热情,使之亲身体验国外不同地区的民俗生活方式,使整个景区的旅游活动充满动感和娱乐性。

5、设施完善
目前我国不少观光型景区只有少量简易、且千篇一律的餐馆和旅店,卫生条件差,且价钱较高;小商贩随意摆摊,商品档次低;几乎没有休闲娱乐设施,景区简陋的服务和局促的接待设施与火爆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彰显。
完备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是观光型景区升级的坚实基础,建设的滞后直接会影响旅游的质量,降低景区的品位。首先应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这是景区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应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这是观光型景区升级的根本保证;再次,应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加强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黄山市在完善设施建设方面的措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一、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健全人行道服务网络体系,配置街道沿线的休憩、饮水、公厕和自动售货机、刷卡机等设施,发展一批满足自驾游自助游需求的汽车旅馆及汽车租赁公司。二、强力推进黄山雨润、黄山东大门旅游综合项目、东方红影视城、奇墅湖度假村、黄山茶博园、黄山娱乐城和新徽天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徽菜美食街、露天酒吧街、步行商业街等一批精品街、休闲街、特色街。三、在全市主要景区附近新建一批集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完成主要景区(点)、星级以上宾馆以及特色商业街区、机场、车站、码头、银行等窗口单位的多语标识系统。四、全面推进高星级宾馆软硬件建设,2008年三星级以上宾馆全面开通数字电视,2010年五星级酒店增至5家以上。

6、人本化服务
我院院长林峰博士提出,旅游设计规划,必须以人为本(见《人本主义旅游策划方法论》),所谓人本主义原则:是指把以人为本,遵循人体生理与心理的规律,满足人类审美、修学、交流、康体、休憩及整个生活方式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的原则。
传统的观光型景区基础设施差,人本观念意识淡薄,虽然景观突出,但很难形成强势吸引核,游客不仅要追求景色优美,更注重人本关怀。而最近出台的5A景区标准,就是适应休闲度假要求的表现,这类景区在景观设置、项目设置等方面,注重游客互动与情景体验的结合,注重细节,注重对游客的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㈦ 求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旅游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就是说它有哪些的旅游优势,发展潜力。在线等!

一发展优势:
1.交通便利:
①航空:新罗区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公里,距龙岩冠豸山机场高速公路100公里。
②公路:新罗区到厦门港口、机场汽车车程1个半小时;有通往江西的龙长高速公路;有贯通全区通往漳州、厦门沿海方向、江西赣州内地方向、广东梅州方向和福建闽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国道和3条省道公路。还有在建的双永高速公路(泉漳龙高速公州永春经漳平市、新罗区到永定县,通往广东梅州接广梅高速公路)。
③铁路:新罗区有通往江西赣州接大京九铁路的龙赣铁路;有通往漳平接鹰厦铁路的龙漳铁路;还有在建的龙岩到厦门的复线高速城际铁路。新罗区到厦门城际列车车程45分钟,到广州、深圳火车车程8小时,到北京火车车程23小时。
2.旅游资源丰富:
①龙崆洞:福建省龙岩市龙崆洞风景名胜区,地处博平岭山脉,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境内,距龙岩市区48公里,距漳平市区26公里。是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②东肖森林公园:在福建省龙岩市国家级东肖森林公园渡假村内,有一个充满原始气息和盎然野趣的“华东神秘桫椤谷”,桫椤谷内有一条神秘的游步道,游步道上有千年景观。近年来,已有6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数百万名游客到此旅游观光度假。很多游客还留下了这样的感慨:如果不去东肖森林公园渡假村环游神秘桫椤谷的十大景观真是终身遗憾。 ----- 龙岩东肖森林渡假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郊区,距龙岩城区12公里。
③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龙岩市城西虎岭山。1955年7月开始兴建,1956年10月落成,高26米。用青白两色花岗石砌成。碑身南北二面刻“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字,碑顶有浮雕的月亮云彩图案,碑座四面镌刻邓子恢、张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的亲笔题词。1980年扩建为“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后又增建“光荣亭”、“霞飞门”等建筑物。1989年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距纪念碑不远建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 。
④云顶茶园:云顶茶园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境内,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龙岩最高峰黄连盂南侧,江山、小池、上杭步云两县三乡交界处,是九龙江北溪最高最长的源头之一,属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距龙岩市区25公里,距漳龙高速路口18公里。

二发展潜力:

区内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截止2008年,有宾馆20多家,旅行社18家,旅游车队2家,初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2005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亿元。形成了一批特色旅游:
①生态休闲之旅:新罗区有被誉为“华东第一洞”、“洞中桂林”的国家4A级景区龙崆洞;有被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区内华南虎园;有波光潋滟、山水成趣的梅花湖;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江山景区、东肖森林公园、云顶茶园等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景区是旅游避暑胜地。
②宗教文化之旅:新罗区有云遮雾绕、宛若仙境、观云海日出极佳的高山丛林寺院天宫山、莲台山建筑群和莲花山、石佛公等一批知名度颇高、影响力较大的市区和近郊寺院。
③红色人文之旅:新罗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被誉为 “二十年红旗不倒”,保存有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后田暴动陈列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加之有240多座雄浑古朴、建筑时间跨越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适中方型土楼群,与永定客家土楼群一方一圆,相得益彰,组成完美的土楼世界,构成富有特色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④民俗风情之旅: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民间音乐采茶灯舞曲,及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岩山歌戏、龙岩静板、适中盂兰盆盛会等。

㈧ 坐拥3大5A级景区,浙江最具潜力的城市是什么

提起江浙沪,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是无数年轻人的首选之地,这里有层出不穷的机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数不尽的压力和威胁,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热血沸腾的创业者圆梦。其中浙江作为一座沿海省份,如今可谓华丽转身,从原本落后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创业者的天堂,经济实力雄厚,让人刮目相看。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座城市,便是浙江最具潜力的城市,被四座新一线城市包围,坐拥3大5A级景区,大家知道是哪儿吗?

除此之外,还有西塘、南湖等其他两座5A级景区,古色古香,风光秀丽,吸引了无数游人慕名而去。综上所述,嘉兴的潜力不言而喻,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嘉兴?

㈨ 坐拥3大5A级景区,浙江最具潜力的城市叫什么

提起江浙沪,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之一,是无数年轻人的首选之地,这里有层出不穷的机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数不尽的压力和威胁,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热血沸腾的创业者圆梦。其中浙江作为一座沿海省份,如今可谓华丽转身,从原本落后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创业者的天堂,经济实力雄厚,让人刮目相看。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座城市,便是浙江最具潜力的城市,被四座新一线城市包围,坐拥3大5A级景区,大家知道是哪儿吗?


除此之外,还有西塘、南湖等其他两座5A级景区,古色古香,风光秀丽,吸引了无数游人慕名而去。综上所述,嘉兴的潜力不言而喻,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嘉兴?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