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有哪些有名的旅游景点
http://www.tlfzx.com/index.asp ,吐峪来沟大峡谷源,麻扎村,库木塔格沙漠
Ⅱ 吐鲁番旅游区是哪个民族
我在吐鲁番生活,主要是维吾尔族为主。
吐鲁番地区总人口60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回、蒙、哈等3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1%,汉族占总人口的22.9%。吐鲁番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
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全地区有国家3A级景区6家,5A级景区1家。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价值文物点179处。旅游资源之富集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Ⅲ 吐鲁番旅游景点有哪些
吐鲁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必将著名的有库木塔格沙漠,葡萄沟,火焰山,坎儿井,交河故城,吐鲁番一个新疆我最早听说的城市,小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看西游记时我知道了火焰山,可以说吐鲁番就是我们小时候对新疆的全部了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吐鲁番的景点,
1 葡萄沟,葡萄沟算是新疆最出名的景点了也是吐鲁番地区唯一的5A级景区,葡萄沟位于火焰山下的一个峡谷中,长约8公里,宽约2公里,葡萄沟内种植了马奶子,无核白,香妃,玫瑰香,黑加仑等近百种葡萄,葡萄沟风景秀丽迎来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吐鲁番旅游注意事项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16毫米,气温经常在40度以上,所以防晒我们的爱美人士一定要做好,另外还要早好防高温,多喝水常备解暑降温药,另外就是美女要预防吃胖,吐鲁番拥有新疆最好的葡萄,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吐鲁番的葡萄糖分非常高,所以葡萄虽好可不要贪吃,想来吐鲁番旅游的朋友,希望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Ⅳ 吐鲁番有什么景点比较有趣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安全保卫设施,有封闭式大透明展柜,有齐备的讲解员队伍。现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该馆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全馆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接待大厅、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巨犀陈列馆、展览厅、库房等多个部分。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红色彩陶和素陶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遗存;大量的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锦、绢、纱等各类品种,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等都是稀世之宝;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姆塔格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沙山公园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公园内已开辟沙疗区域,不少关节炎等患者前来治疗,再往南去不远,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见丘锋轮郭清晰,丘脊似线,迎风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顶端,静候大漠日出的辉煌时刻,目送夕阳西沉染尽天际的自然奇观间,感觉人与自然混为一体,园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岛上凉亭,背衬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 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 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 ,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时达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半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是挖掘坎儿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这就可以沿地势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势向盆地汇聚,确定了水的流向,通过挖掘疏导,自流向盆地.第三个条件是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的土层,是由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没风季时尘沙漫天,成为主要自然灾害,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影响非常小,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传说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但是,因为"关中"井渠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很不相同,而中亚的地理条件也没有新疆吐鲁番这么优厚,井渠和新疆坎儿井也有不同,所以,我们支持,坎儿井是本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说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目前,抢救坎儿井,让他恢复作用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火焰山的西端,沟长8公里,宽0.5公里。沟中郁郁葱葱,遍布葡萄园,盛产各种优质葡萄,主要有无核白葡萄,这种葡萄晶莹如玉,味道特别好,另外还有马奶子、玫瑰红等13个品种,年产葡萄超过6千吨。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维吾尔古村
维吾尔古村景区是由吐鲁番地区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兴建的以吐鲁番深厚的维吾尔历史文化底蕴背景,展示了浓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区位于交河故城脚下现有古老维吾尔自然村落之一的亚尔果勒村。维吾尔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区内维吾尔民俗陈列馆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立体地展示了维吾尔人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风貌,其中不少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态文化展示。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约6公里。苏公塔又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称为“吐鲁番塔”。在苏公塔的入口处,保存有建塔时的石碑一块,碑的两面分别用维、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建塔的原因。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额敏和卓是鲁克沁王的后裔,1694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曾因维护祖国的统一,被清政府封为“扎萨克”。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分别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后被封为辅国公、镇国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级,第二年正式封为郡王。苏公塔塔身呈圆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径达10米,全部以砖块砌筑而成,外面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有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等几何图案,共有15种之多,都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纹样,美观大方。塔体在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砌筑有14个窗口。塔顶呈盔形,塔内有螺旋形的台阶72层,人们可以拾梯而上,直至塔顶。塔内没有木料,全凭一个砖砌的螺旋形中心支柱支撑整个塔身的重量。据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相传说,苏公塔是清代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伊布拉音等人设计建造的,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特征。
Ⅳ 夏天最热的时候吐鲁番旅游景区有没有不太热的景点
有啊 比如是 坎儿井乐园, 葡萄沟景区等等 7-8月份时候 还听凉快的,,
Ⅵ 吐鲁番哪里好玩的地方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安全保卫设施,有封闭式大透明展柜,有齐备的讲解员队伍。现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该馆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全馆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接待大厅、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巨犀陈列馆、展览厅、库房等多个部分。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红色彩陶和素陶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遗存;大量的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锦、绢、纱等各类品种,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等都是稀世之宝;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姆塔格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沙山公园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公园内已开辟沙疗区域,不少关节炎等患者前来治疗,再往南去不远,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见丘锋轮郭清晰,丘脊似线,迎风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顶端,静候大漠日出的辉煌时刻,目送夕阳西沉染尽天际的自然奇观间,感觉人与自然混为一体,园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岛上凉亭,背衬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 墙,甫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 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 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艾丁湖水含大量盐分,据说所蕴藏的盐足够全国12亿人吃一年。此外,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现建有一座以湖中的盐晶矾、硝为原料的化工厂,为目前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 ,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的原始画面,从而对旅游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多条,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时达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超过5000公里。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它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倘若到吐鲁番旅游,在乘坐的汽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半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地方。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是挖掘坎儿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这就可以沿地势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势向盆地汇聚,确定了水的流向,通过挖掘疏导,自流向盆地.第三个条件是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的土层,是由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没风季时尘沙漫天,成为主要自然灾害,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影响非常小,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传说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但是,因为"关中"井渠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很不相同,而中亚的地理条件也没有新疆吐鲁番这么优厚,井渠和新疆坎儿井也有不同,所以,我们支持,坎儿井是本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说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目前,抢救坎儿井,让他恢复作用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火焰山的西端,沟长8公里,宽0.5公里。沟中郁郁葱葱,遍布葡萄园,盛产各种优质葡萄,主要有无核白葡萄,这种葡萄晶莹如玉,味道特别好,另外还有马奶子、玫瑰红等13个品种,年产葡萄超过6千吨。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维吾尔古村
维吾尔古村景区是由吐鲁番地区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兴建的以吐鲁番深厚的维吾尔历史文化底蕴背景,展示了浓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区位于交河故城脚下现有古老维吾尔自然村落之一的亚尔果勒村。维吾尔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区内维吾尔民俗陈列馆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立体地展示了维吾尔人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风貌,其中不少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态文化展示。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约6公里。苏公塔又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称为“吐鲁番塔”。在苏公塔的入口处,保存有建塔时的石碑一块,碑的两面分别用维、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建塔的原因。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额敏和卓是鲁克沁王的后裔,1694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曾因维护祖国的统一,被清政府封为“扎萨克”。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分别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后被封为辅国公、镇国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级,第二年正式封为郡王。苏公塔塔身呈圆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径达10米,全部以砖块砌筑而成,外面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有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等几何图案,共有15种之多,都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纹样,美观大方。塔体在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砌筑有14个窗口。塔顶呈盔形,塔内有螺旋形的台阶72层,人们可以拾梯而上,直至塔顶。塔内没有木料,全凭一个砖砌的螺旋形中心支柱支撑整个塔身的重量。据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相传说,苏公塔是清代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伊布拉音等人设计建造的,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特征
Ⅶ 吐鲁番地区著名景点有哪些,吐鲁番地区值得去的景点有
吐鲁番市旅游、文物资源丰富。已开发的旅游景点16个,专其中国家5A级景属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3处;有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从已知的出土的文物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25种语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体系的交汇点。
旅游景点
▪葡萄沟
▪高昌故城
▪交河故城
▪火焰山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坎儿井乐园
▪苏公塔
▪阿斯塔纳古墓
▪吐峪沟
▪吐鲁番博物馆
Ⅷ 吐鲁番有哪些旅游景点
中文名称
吐鲁番
外文名称
Tulufan、Turpan
别名
西州、火州、交河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专地区
新疆维吾属尔自治区
下辖地区
高昌区、托克逊县、鄯善县
政府驻地
高昌区
电话区号
0995(+86)
邮政区码
838000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
面积
70049平方千米
人口
63.3万人(2016年)[3]
方言
北方官话、维吾尔语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
著名景点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葡萄沟等
Ⅸ 吐鲁番盆地的旅游资源
吐鲁番地区旅游、文物资源丰富。已开发的旅游景点1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3处;有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从已知的出土的文物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25种语言,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体系的交汇点。 美丽富饶的葡萄沟以盛产葡萄而闻名于世,沟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是火焰山中神奇的一块河谷地,全长八公里,东西宽约两公里,葡萄沟河横贯其间。葡萄沟内栽种的无核白、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使其形成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馆。每逢夏季,火焰山上炙日炎炎、寸草不生,葡萄沟内却流水潺潺、绿树如荫、凉爽怡人,平均气温比市区内低三至五度,是“火洲”吐鲁番的清凉世界。景区内有集中展示葡萄文化和葡萄酒文化为一体的葡萄沟游乐园;有西部歌王、人民音乐家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有极具民族特色、展示维吾尔族本土民俗文化和葡萄文化的达瓦孜民俗风情园;有绿洲葡萄庄园;阿凡提乐园;有展示维吾尔族建筑特色、民俗民风、体验维吾尔族农家生活的民族村。
葡萄沟景区是新疆首批国家5A级景区。 高昌故城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城遗址。总面积约198公顷,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包括内外相套的外城、内城和“可汗堡”三重城。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高昌故城经历了高昌壁(高昌垒)、高昌郡和高昌国国都三个阶段;640年,唐代在此设西州,成为唐帝国设置在天山南麓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9—13世纪发展成为高昌回鹘王国都。高昌故城见证了汉唐等中原王朝通过设置郡、州县等建置对丝路开创与繁荣所起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高昌国、高昌回鹘王国等文明,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传播。
高昌故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是吐鲁番的王牌旅游点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城市,是研究古代城市建筑布局与建筑艺术的绝佳标本,位于吐鲁番市城西约10公里的柳叶形台地上,长约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四周崖岸壁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建于公元前2世纪,14世纪毁于战火。
交河故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将火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这里建有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金箍棒温度计和西游文化及古高昌国文化浓缩于一室的地宫。游客到此,即可尽情地领略火焰山独特的魅力,又可品味西域文化的精髓。
火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它曾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是高昌石窟中壁画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处佛教石窟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1200多平方米,是研究高昌回鹘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袤的戈壁绿洲上面,可以看到许多隆起的沙土小丘,排列有序、向南延伸,它们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下面是坎儿井暗渠,坎儿井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坎儿井是利用当地地理、水文地质和地形条件不用任何动力把地下水引出地面的古代水利工程。
坎儿井乐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 苏公塔是我国境内伊斯兰教古建筑中最雄伟、最壮观、最具独特风格的一座古塔,又名额敏塔,为清乾隆42年(1777年)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率子苏来曼等人修建,塔高37米,土木结构,塔身有多种图案,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规模、建筑技法与整体风格体现了当时伊斯兰砖木结构极高的技术与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苏公塔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鲁番盆地被誉为世界上最丰富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简称阿斯塔那古墓,阿斯塔那是维吾尔语首府之意,因为它靠近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高昌故城。墓葬年代为公元3—8世纪,这里是晋唐时期官民的公共墓地,在这里出土文物1万余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闻名世界,阿斯塔那墓地,是高昌的历史档案库、地下博物馆。
阿斯塔那古墓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峪沟千佛洞始凿于晋代,延续于唐代,晚期开凿于回鹘高昌时期,约有1700余年的历史,是吐鲁番地区最大、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石窟群。吐峪沟麻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新疆现存的最贵老的维吾尔村落,该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有“中国第一土庄”之称。
吐峪沟千佛洞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峪沟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 吐鲁番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而吐鲁番博物馆则汇集了“露天考古博物馆”的全部精华,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非常丰富,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馆藏文物6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在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的文物,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1000多年之间80%以上的文物都来自吐鲁番。
吐鲁番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