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山陵景区有哪些植物
那边最出名的就是梅花,有个“梅花节”
不过山上还是有些野生植物的,具体的记不清楚了。
去那里的目的也许瞻仰比观赏植物要好些。
对了,那里还有几株年代久远的龙槐还是龙什么来着。
② 中山陵附近景点
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明孝陵、石象路旁。原名孙陵岗,亦名吴王坟,因东吴的孙权葬在这里而得名。1944年汪精卫在日本死后,运回南京,葬在这里,始正式改名梅花山。 1946年国民党政府将汪坟炸毁,并在墓地建了一座“观梅轩”,即现在山顶上的建筑。
梅花山内外梅花繁茂,现有面积近14万平方米,栽植了200 多个品种的13000 余株梅花。每当春日,来此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
门票 50元
交通 乘游1 路、游3 路、20路、315 路车可达
鸡鸣寺
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
门票 5元/ 人,登药师佛塔5元。春节期间每人10元
交通 乘游1 路、2 路、3 路、11路、15路、20路、24路、31路、48路、52路、70路、304 路车可达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座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明孝陵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垣周长达22.5公里。
明孝陵景区名胜众多,风光秀丽,位于其正南的赏梅胜地梅花山,建有万株梅园、博爱阁、暗香阁樱花园、花开时节,暗香浮动,游人如织;东侧的紫霞湖、正气亭、定林山庄,林壑幽深;西南的中山植物园,佳卉留芳;东南的海底世界,以及新建成的红楼艺文苑,还有名人墓葬:孙权墓遗址、廖仲恺、何香凝之墓。整个景区面积156.7 万平方米,是春季览胜的佳地。
门票: 70 元/人(包括明孝陵、梅花山两景点),晚7 点以后免票参观
交通: 乘游2 路、3 路、20路车可达
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
“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这是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③ 中山陵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钟山景区主要分为四块: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紫金山。
我八点起床专坐游一路到中山陵下属车,买的是中山陵和灵谷寺的通票。票价是80元。注意没有单独中山陵的票,也没有学生票。进中山陵景区大门后有免费的导游图,路线可以看图拟定。中山陵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建筑,没有什么弯弯绕,直线上去就是了,拜谒了孙先生后原路直线下山,在博爱坊附近有伪装成小火车的电瓶车到灵谷寺景区,我去那时是免费乘坐的。在灵谷寺景区比较花时间,因为那整个是一片山林,不像中山陵景区地面基本上是石头水泥硬化的。你游玩了灵谷寺景区的人文建筑后可以走林间小道去孙中山纪念馆,然后再从纪念馆到音乐台,再从音乐台回到陵门前下车的那个地方(以上均为步行),坐游一路回去。
建议:如果你主要目的是中山陵的话这就可以了,山里面很大足够你转一天;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考虑买包括明孝陵的通票,票价好像是140元。个人认为明孝陵和紫金山需要单独再花一天时间,否则是走马观花。
④ 南京中山陵附近还有没有其他景点
南京中山陵附近还有很多景点,比如:灵谷寺、明孝陵、海底世界、孙中山纪念馆、中山植物园等。
1、灵谷寺
山门是灵谷公园的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囯二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用钢筋水泥建筑。
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
⑤ 南京中山陵景区中的重点景点是什么
中山陵风景区最最核心的就是孙中山老先生的陵墓,其实整个中山陵的设计都是非常独具匠心的,你去游玩的时候最好跟着一位导游走,听听中山陵的设计的独特巧妙之处是非常有意义的。
⑥ 中山陵作为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中山陵地处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著名景点
孙中山纪念馆,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
面积
8万多平方米
收费标准
免费
兴建时间
1926年1月
景区级别
国家5A级景区
目录
1概述
2自然气候
3旅游景区
4其他方案
5旅游指南
6历史文化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天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AAAAA级景区。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中山陵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石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拟将孙中山遗体迁往重庆和台湾,后因恐爆破墓穴损及遗体终未实行。至今近70年,遗体一直安卧在中山陵墓穴内。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为梅雨季节。南京以前有火炉之称,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有时高达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过南京近年来成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市区绿化率超过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夏热冬寒,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著气候特征,通常12月份下雪机会最多,如果您有缘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显妩媚动人。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中山陵
中山陵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石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永丰社 、永慕庐。
折叠祭堂
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折叠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闿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折叠书院
中山书院于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和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折叠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折叠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方案
折叠摆渡车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折叠开放时间
中山陵每天开放时间为(8:30—17:00),周一关闭祭堂和墓室进行保养维护 ,如恰逢法定节假日,中山陵正常开放。
折叠交通
公交博爱线(票价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停车场—中山陵
公交明中线(票价2.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 — 海底世界 — 美龄宫 —四方城(梅花谷东门)— 明孝陵停车场
公交灵中线(票价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音乐台—水榭—灵谷寺公园
或者坐摆渡车(有的5元有的10元)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意大利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
折叠历史发展
葬事筹备处
(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
奉安委员会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
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38年,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实业局园林管理所在其下设伪中山陵园办事处,暂时维持陵园现状。1942年4月6日,汪精卫指定褚民谊等组织伪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名义上的日常工作。
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1945年8月17日,重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派出首批人员回南京接收伪国父陵园,恢复陵园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即废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遂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在动荡的局势中,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缮工作。
中山陵园管理处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园属于军管时期。1949年8月,改称“中山陵园管理处”,隶属于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
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整风委员会分会,由高艺林任主任委员。1958年4月,园林管理处并入南京市城市建设局。管理委员会也隶属于城建局。
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园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22日,江苏省革委会决定以中山陵园为范围,增设钟山区,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陵园隶属于钟山区革委会。
中山陵园管理处
1975年4月,市革会决定撤销钟山区,陵园管理处划归南京市城建局领导。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将中山陵从市城建局划出,为市属局一级单位,全民事业性质不变。
中山陵园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宁委发(1996)19号文“中山陵园管理处”更名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时的中山陵园在保护、恢复现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景点、景区,把山水风景、文物建筑、名胜古迹及人造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折叠相关故事
解放军保护中山陵
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军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先头部队入城后,向前追击,他们发现陵园内还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但这支部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而是守卫孙中山陵陵寝的卫队。解放军上级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对这支守卫中山陵的拱卫部队,应该区别于参加内战的国民党军队。随即,第二野战军第105师派某团政委刘志诚率领一批战士进入陵园,到达陵园之后,他们与范良等拱卫处负责人谈判,双方一致决定: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卫大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从此,中山陵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天上午,该团政委刘志诚召集拱卫处干部讲话,说明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是一贯尊敬的,解放军将会严格保护中山先生的陵墓,嘱咐拱卫处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维护中山先生陵园的正常秩序。然后,刘志诚等解放军负责人由范良引导登上中山陵,检查了中山陵祭堂、碑亭、陵门等处的情况,发现没有什么损坏。当时,拱卫大队的菜金已经无法维持,还缺少粮食,当刘志诚听说了这一情况后,立即与上级联系,帮他们解决了暂时的困难。
25日又召集全体留守人员讲话。4月27日,再召开拱卫处全体班长以上干部开会,说明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作,并嘱咐将所有武器弹药即日起造册送刘政委转呈上级,决定各队暂时不使用的武器一律交存处部。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笔书写了一条“保护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陈毅的这条手令用镜框装起来,放置在陵堂里。
解放初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信谣言,以为解放了就可以将国家财产随意占有,一些人聚众公开盗伐森林,特别是山后的情形更为严重。部分群众不但不听劝阻说服教育,反而竟敢围殴拱卫队队员,班长张文生、队员翟文炜均被殴伤。夜间盗伐尤为猖獗,队员戴元振在巡查时竟被歹徒用手榴弹炸伤。为了加强对中山陵园的保护,军管会决定派出解放军协同陵园拱卫队加强巡护。 8月1日起,姚尔觉和李务本率公安部队进驻陵园后,与原拱卫队队员共同守护森林,并抓获为首盗伐林木的冯启宝等 11名罪犯,押送十区人民政府处理,使盗伐陵园森林的坏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打击,至9月以后,盗伐林木之风才渐渐平息。
1949年11月12日是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这一天,南京市军管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山陵举行了隆重的谒陵仪式。参加谒陵的有市军管会、市政府、中共南京市委的代表及各界人士共 500多人。军管会主任粟裕、副市长柯庆施、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唐亮和各民主党派代表、文化界代表李方训、吴贻芳、徐养秋、陈中凡以及人民解放军代表、工人代表、学生代表等,于 1时30分到达灵堂,整齐地站立在孙中山坐像前。谒陵典礼在新中国国歌声中开始,粟裕主任向孙中山遗像献花后发表了简短的演说。随后,谒陵人员进入墓室,绕孙中山墓圹一圈,谒陵仪式在 12时结束。以后,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和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江苏省、南京市各界人士都要来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从未间断。
周恩来保护中山陵
1960年12月21日,周恩来陪同柬埔寨贵宾晋谒中山陵。当时中山陵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一行途经太平门时,看到沿途采伐的大批木材堆集在路边待运,他说:“中国那么大,难道这点木材就不能供应吗 ?”第二天,采伐工人全部撤出,有关部门也不再向陵园索取木材。1968年6月,周总理又亲自指示,将孙中山铜像安放到中山陵广场前的石座上,并在铜像前竖起一块毛泽东语录:“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以自己的威望和才智,在动乱的岁月里,保护了中山陵园的许多重要文物古迹。
⑦ 中山陵是一个什么景点,有什么吸引人的游览建议
中山陵园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孙中山先生虽内然与世长辞容,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敬仰。到南京游览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这位伟人。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设计非常成功,钟山与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
⑧ 灵谷寺景区和中山陵景区具体包括哪些景点
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祟。
宝志圆寂后,梁武帝在宝志的安葬处即钟山西南坡独龙阜建筑五级木塔,并逐步扩充成寺庙,取名开善精舍。当时,佛教十分兴盛,钟山一带有佛教寺庙70余座,但开善精舍规模最为宏大,被称为钟山第一禅林。从山门到大殿就达五里,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访公塔,十分巍峨壮丽。
唐朝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宋朝开宝年间(968一975年),更名为开善道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其后又改为十方禅院、蒋山寺。
明朝建都南京后,选择龙盘虎踞的钟山西边为皇家陵园,明太祖就把寺庙迁到钟山东南麓。这里“左 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叠嶂,复穹岑以排空,诸峦布势,若堆螺髻于天边。”寺庙建成后,明太祖赐额“灵谷禅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 在原寺址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但习惯上仍称灵谷寺。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明太祖调用 万名军工挖掘而成。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 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 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殿高22米,宽46.7 米,进 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 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
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 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 的貔貅。殿内墙上书刻孙中山的《总理遗嘱》,还书刻国民革命阵亡 将士名单。 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 米处的 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 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阁高10米,宽41.7米,九楹二层,外有 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 邓演达墓披檐。 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由此向北约百米 就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底层直径14 米,顶层直径9 米,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1933年建成, 当时称阵亡将士纪念塔,俗称九层塔。塔内有螺旋式台阶绕中心石柱 而上,计252 级,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 有石栏围护,供游人凭栏远眺。 无梁殿东有灵谷寺,寺内大雄宝殿供如来佛;大道觉堂供玄奘法 师灵骨;观音宝阁供观音菩萨;还有藏经楼、弥勒殿、祖堂等建筑。
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 5米,上 刻“灵谷深松“四字。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 现为涉外餐厅。 由流觞厅向东南不足百米即至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 坛。两侧有露天游廊左右环抱,廊上架有水泥条架、植紫藤为篷;游 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 面有石墙环绕。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 ”,墓圆形,筑于平台上,高4.5米、直径9.5米,为省文物保护单 位。
中山陵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
祭堂
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
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
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⑨ 中山陵有哪些景点
铜鼎 相当于整个钟的挂扭,位于陵墓广场正南,1933年秋建成,是中山大学同学与戴季陶捐赠。鼎内藏六角铜牌,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鼎面铸“智、仁、勇”三字。
牌坊 牌坊前是半月形广场,为钟顶圆弧。牌坊高12米,用福建花岗岩建成,上勒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博爱”二字,出自韩愈所做《原道》中“博爱之为仁”,孙中山把它引伸为反对封建专制注意的革命口号。
神道 长323米、宽约70米。两边青松郁郁葱葱,龙柏莽莽苍苍,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如松柏常青,与世长存。
陵门 共三座拱形,门额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
碑亭 进入陵门即到碑亭,亭正中碑高约9定米,用福建花岗岩制成。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石级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其铺设特点是自下向上看,石级连续不断,登到高处,回首下望,反而看不见石级,全是平台。石级中部有二只铜鼎,左边一只下面有一炮眼,是日本侵略军进攻南京时被炮弹击中的。
祭堂及墓室 相当于钟的摆。祭堂为仿古宫殿式的建筑,蓝色琉璃瓦,寓意“青天白日”。祭堂有 拱门三座,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三个纲领。正面双椽之下刻着“天地正气”直额,和墓室横楣上的“浩气长存”一样,赞美孙中山的品德。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
⑩ 南京中山陵游玩路线有哪些
最佳游览路线:林荫大道—行健亭—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永慕回庐—议政亭—孙中答山纪念馆—仰止亭—流徽榭—音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