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驾旅游 » 2016乡村旅游

2016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6 23:56:29

A. 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多少个

从北京勇先创景规划抄设计院网站袭上看到,截至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328个,其中2010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年;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8个;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41个;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8个;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7个;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68个;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74个。

B. 如何开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良优美、空气质量最高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地区却非自然保护区莫属。所以要开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那么保护区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生态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社会的需求和国际趋势。现在就个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台湾,不丹,日本等。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2 生态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经济效益。

1982年9月,我国建立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开始起步。到上世纪末,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已达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1994至1998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上了脱贫的道路。1999年,全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就我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它的发展历经从原来依靠砍伐森林资源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转向利用水资源开发小水电的进展模式,如今已经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持续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走上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使社区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生活。所以对更高层的国家管理机构而言,开发生态旅游是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之道。

3 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引用自己的自然优势。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类等昆虫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它有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石灰岩与茂密的森林,低洼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与分明的季节变化,使得这里的自然资源多样性丰富多彩。

3.1 自然资源。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的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受副亚热带高压的影响,其西缘偏南汽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随着雨季的到来生长加快;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山区在副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后即转为旱季。地质地貌几经造山运动的影响,以及流水、风力等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样性的地貌,地势陡峻,丘陵丰富,岭谷排列有序;由于地形丰富多样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组合,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多样性,林种丰富。

3.2动物资源。 保护区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据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已发现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纲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藏酋猴、水獭、鸳鸯、穿山甲、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广布种76种, 占16.93%。还有更丰富的昆虫资源。

3.3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尖阔混交林,灌丛与草地交叠,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3。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多样性,藤本植物较多。有维管束植物1333种(含珍稀濒危植物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全省各个保护区的资源大同少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那绝对不能把游客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压力更大。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让旅游消费者在休养度假、享受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人们能够看得到和听得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实物声音,使他们从感官上获得自然中的产品,有所收获。所以,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些实在的、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产品。

4.1观赏动物资源的引进与保护。观尝动物资源绝对不象动物园中的那样,动物被长期关闭在一个狭窄的场所中;保护区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引到游客观察的视野范围内,让游客用望远镜就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种亲临的“快感”体会不言而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有科学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归与放生。短尾猴是灵长类动物,是人类喜欢的野生动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区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惧怕人类?看过《猎人和狼》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猎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饲养,狼崽与猎人共处一家,后来饲养长大的狼把亲狼带回家,猎人与狼互不相扰,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为好友。这说明动物与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区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在目标景区附近插种各种各样的“果类”植物,营造一个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栖息环境,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同类的听觉和嗅觉与繁殖的季节性将人工饲养驯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鸟类的引归与放归。雉科鸟类的引归相对简单一些,饲养与繁殖、人工孵化与研究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雉科鸟类资源的引进同步进行,人工孵化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科教宣传项目的一个内容。利用雉科鸟类繁殖快、数量多与成活率高的特点,将一定繁殖数量的雉科鸟类放归大自然,这样不但在给保护区增加鸟类资源,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和食肉动物资源,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观性。

4.1.3观赏昆虫的引归与保护。蝴蝶爱花虫子爱草,我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种花引蝶,当然必须种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凤蝶,碧凤蝶,青斑蝶,青凤蝶,獒夹蝶等昆虫喜欢的植物,给昆虫种类营造一个“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态,游客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色彩斑澜的蝴蝶,给游客一种容入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才是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产品和特色。

4.1.4放生项目的开发引用。放生项目的开发是尖对饲养动物的繁殖而言的,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次放生宣传,让繁殖成功的动物“生于斯,放于斯,回归大自然”,同时让所有“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参与到放生行动中去,增加收入,增强宣传,寄教于乐,多重目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2野生珍贵植物资源的驯化与展示。游客自远方来,能够进到保护区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让他们爬山到某一个山头上去观赏各种珍稀珍贵的植物,这样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规划时要适度考虑将一些珍稀珍贵植物种子或引种驯化,在景区中培育研究和驯化展示。

4.3社区景观与人纹。在保护区范围内有一部分属石灰岩地区,岩石构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许多的裂隙、溶沟,甚至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等。保护区中有一个洞穴,深约200米,在洞中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使水中CO2含量减少,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使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部分都从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这个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而地表水相对较少,所以,保护区中水库成为养一方人的饮水资源,成为社区自觉保护的水资源;还有风水林和流传着一人一天耕种10块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的建设。 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设计应由保护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与确定。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动物观赏景区。

4.4.1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绕水库的鹅卵石环道,宽度为2米,总长3.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使用,同时设计一些锤钓小屋。

4.4.2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4.4.4停车场:在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游人仅可步行游览,简化交通及安全性。

5 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守的原则。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所以,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为此,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5.1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5.2自然环保原则。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5.3社区参与原则。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农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5.4环保教育原则。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森林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源,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的规划管理,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5.6清洁生产原则。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7利润回投原则。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5.8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识,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C. 乡村旅游规划和休闲农业规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美丽乡村应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统筹确定区域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资源、文化资料、生态环境,按不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规模,确定发展重点。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方面应统筹到美丽乡村规划体系中,首先注重产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地域特色原则,形成美丽乡村体系的产业规模效益,达到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的强有力支撑——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 美丽乡村与生态休闲农业统一规划核心是要明确生态休闲农业是否成为村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其次要确定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内容。在美丽乡村规划案例提到落实好生态休闲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好区域城乡统发展,凸显村镇特色,确定美丽乡村体系构建中的空间布局,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建设等内容。总之,美丽乡村与生态农业的统一规划是总体与局部,骨架与内涵的关系,生态农业规划应结合区域重点合理确定发展内容,融进美丽乡村规划。
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一体化规划,要以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确定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D. 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需要什么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
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E. 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的介绍

安康瀛湖复生态旅游区1是安康市委、市制政府2012年9月批准成立的,管辖瀛湖镇、吉河镇、流水镇行政辖区内所有景区景点规划区域和香溪洞风景区规划区域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瀛湖风景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香溪洞风景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功能定位清晰、旅游产业核心主导地位明显、山水园林、人文内涵各具特色,是安康市“三区两园”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按照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产业聚集、田园新城引领、城乡统筹示范“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力争将瀛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实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成为安康旅游的核心增长极。2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康市西南18公里处的天柱山脚下,因修建安康水电站,截流汉江后形成了人工淡水湖泊,是西北五省最大的人工湖,素有“陕南千岛湖”之称。

F. 贵阳紫江地缝生态旅游区的景点介绍

其喀斯特地貌景抄观雄伟壮丽,奇峰异袭石如神佛,如飞龙,如少女,如壮士,部分河段如巨斧劈开,形成地缝一线,奔腾的河水到此凝聚在一米开外的狭缝中,蔚为奇观。主要景点中自然景观有千佛岭、紫江天龙、紫江神、三泉映月、万瀑云台、春云乍卷、七将军山、紫江大佛、紫江神女、九天银河、凤凰滩等;人文景观有古树、珍稀树种簇拥的民族风情浓郁的令架布依村和格林村等。 众多的专家、媒体和游人观光游览后发出惊叹,称这里是“地球胸前的钻石”、“天然大氧吧”、“动植物王国”和“地质自然生态精品博物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