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驾旅游 » 莱芜市乡村游带动全域旅游

莱芜市乡村游带动全域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05 08:28:22

㈠ 为何要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据报道,2017年青海游系统努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树立“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新理念,进一步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旅游业的动力和活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一流品牌,推动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全域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全域旅游引领下,全省旅游业不仅扩大了新资源,增强了新内涵,而且打造出了新增长极,并推出超过100项各类活动催热冬春季旅游,提高旅游资源有效利用率。

㈡ 全域旅游的时代,乡村旅游该怎么提升

乡村旅游在“三农”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近些年,乡村旅游在各地发展迅猛,正在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旅游逐步由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提档增效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同时创造更大的效益空间,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乡村旅游迫切需要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但真正能拨动心弦、激发消费欲望的产品并不多。以旅游发展较好的浙江省为例,2015年省内游客每天人均消费为1279元,而乡村旅游仅为98元。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马的旅游项目仍然是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
乡村旅游的经营效益亟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投资势头强劲,但营收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数量增长迅速、效益相对缓慢。目前乡村旅游大多以餐饮、住宿、采摘为主,这些项目需投入大量资本用于餐厅、客房、设施大棚等经营场所的建设,还需聘用管理、服务、生产等类型员工维持运营,而人均百元的消费水平很难确保项目的良性运转。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旅游业的一种特色业态,产业的发展既要深入挖掘农业农村资源,也要积极汇聚旅游、消费、文化、设计、科技等领域要素,用现代理念及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使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理念方面,由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体验消费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环境为布景,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消费活动。随着体验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停留于物质需求阶段,转而关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购买认为更有价值的体验。旅游与体验有着先天的耦合性,游客产生的休闲放松、探新求异、社会交往、自我完善等旅游动机,大多需要通过体验消费满足。因此,旅游不是单纯提供产品与服务,而是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应遵循体验消费的经营理念。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的农家饭菜、乡村住宿、农产品等大多仍是以物质消费为主,虽然也不乏精品,但消费者无法从中满足其精神感受。而且这些产品即便离开了旅游目的地,消费者同样也可以获得,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价值。因此,经营者要转变经营理念,以乡村丰富的资源为载体,营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体验,以独具回味的感受吸引消费者,这才是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在设计方面,由客体真实向建构真实转变。真实性是塑造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有一种观点为客观性真实,关注事物原形的真实,强调展示旅游客体固有的特性,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产品;另一种观点为建构性真实,关注游客自身感受的真实,强调按照游客的想象、偏好、理念等设计产品,让游客体验其所期望的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会追问客体的真实性,而是追求可以沉迷于其中的理想意境,所以很多旅游产品会将美的元素与客体特性相结合,借助艺术的想象和手段营造旅游意境,满足游客的主观期望。
乡村旅游同样要围绕游客的期望设计产品。由于城乡资源、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景观环境等确实是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品不是客观地体验这些原始产品,而是要利用这些资源营造出游客内心所期望的、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比如,在农业景观中,建造景观小品,烘托出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在农耕博物馆中,将农耕展品与百姓生产生活变迁相结合,唤醒游客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在农事体验活动中,营造热火朝天的劳作氛围,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农耕文化。
在功能方面,由观光休闲向多元融合转变。产业融合是产业间不同资源、技术、市场、功能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开辟新市场的动态发展过程。近年来,旅游业倡导“旅游+”,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上,逐渐形成“文、商、养、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同时,当相关功能与旅游相结合时,不但满足了功能需求,还通过旅游体验实现了功能效用的提升,由此增加了旅游的消费黏性。
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础。乡村旅游集聚了农村各类要素资源,拥有丰富的乡村体验载体,除了餐饮、住宿、采摘外,农业景观观光、农耕民俗体验、农事节庆活动等也是乡村独具特色的体验资源。但后者往往与游客的日常消费相距甚远,并不被关注。若能与相关产业功能融合,其价值就会得到凸现。比如,将农耕民俗体验与亲子教育、科普实践相结合,依托农耕文化、农业知识,在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孩子性格,感悟农耕智慧;将农业景观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依托田园风光,举办灯光节、篝火晚会、演唱会、露营等主题活动,使游客从中释放情感、表达个性。如果想了解更多 请关注北京中景合天

㈢ 市全域旅游发展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全省提供经验

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旅游消费也成为重点,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产业,也成为后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
全域旅游思路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内诸多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2013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结合旅游规划实践,就提出了“全民旅游”的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探索,2014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更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深度剖析。
而全域旅游到底是什么?与旅游总规有何差别?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一、什么叫全域旅游?有什么好处?
1、发展背景
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以“独立景区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将逐渐“力不从心”,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2、概念内涵
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城”,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
空间上的全城:即为“打破独立景点”发展思路,将原有的独立的大景区建设变更成为全域性的,多角度的旅游开发,将城市、乡村、街道的建设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本地居民的居住体验,第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参与上的全民:即为“促使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将来旅游业的发展从“政府知道、投资商明白、从业者服从”拓展到“全民皆知旅游发展特色,全民改变服务思路,全民都可做‘导游’”,一方面杜绝“宰客”现象,第二方面通过全民发展真正将本地特色与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动,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产业上的全域:即以“旅游+”的思路去发展旅游。一方面,将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内核丰富“旅游消费”的内容,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挖掘旅游的附加值,带动本地区“多元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地区品牌、提升产业环境,辅助产业招商。
总体来说,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期望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发展动力,使得“居民舒心、游客开心、商旅动心”。
3、核心意义
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不但产生了新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游客不会成为“干扰生活”的侵入者、不会成为“待载的羔羊”,而成为服务的对象、欢迎的客人。
对于游客来说,原来的“看景”转变为“体验一种本地生活,观赏一片本地景观、了解一类本地文化”,真正成为“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真正实现“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高兴、消费放心”,真正“融入地方、爱上地方”,实现“长停留、多频次、高消费”。
对于投资商来说,旅游项目的投资不再是“独木孤舟”,全域范围的旅游形象提升与旅游项目开发,使得单点项目具备更好的投资环境,带来更多的“附带游客”,项目的投资建设也将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对于政府而言,社会气象发生变化,经济活力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可步入良性循环。
二、全域旅游什么地方适合做?有什么特点?
全域旅游,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五类地方最适合:
其一:中心城市及知名旅游区
【特征】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已经具备1个或多个旅游吸引力。当前旅游人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1000万人次),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格局,但城市旅游发展增速放缓,旅游发展遇到天花板。
【特点】需要丰富旅游功能,改变传统旅游形象,提升品质、提高效益,部分城市需要解决“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
【难点】
① 部分“传统老牌旅游城市”旅游服务较差,旅游模式固化;
② 部分“经典旅游城市”旅游形象过于单一且知名,新吸引力较难塑造;
【要点】
① 需要与原旅游特点具有一定的关联度
② 需要打造“特别不同”的吸引力
③ 需要重点加强旅游服务环境建设
其二:大城市辐射圈地区
【特征】目前旅游发展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附近有大型城市积聚大量人群,有巨大的潜在空间。
【特点】需要优化项目点,强化周末度假休闲功能,打造多类别、多层次的旅游点,强化各节点之间的联动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与旅游产品,提炼区域形象,强化细分客群定位与区域形象定位,加强全方位的区域旅游营销拓展,实现拳头出击。
【难点】
① 较难做出特色,需要与其他地区进行竞争并抢占客群;
② 以重复消费为主,较难拉升单次消费量;
【要点】
① 项目点设计上应具有连贯性,应考虑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与联动性
② 旅游线路设计上应具有多元性,在主题功能线路、特色线路上有差异
③ 应重点考虑节庆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增加互动体验性
④ 可考虑通过旅游环境营造,争取中心城市资源输出,辅助培育特色产业
其三: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特点】旅游业已经起步,并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之一,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知名度,但总量规模仍不大,处于发展阶段(地市级单位年旅游人次少于1000万、县级单位少于500万)。本地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发展,但尚未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难点】区域旅游发展步入“瓶颈期”,部分城市出现负面影响,如宰客、骗客等行为。区域需要引入新的重点项目,不断强化旅游发展实力,提升旅游吸引力,需要在“加大招商引资”与“优化旅游环境”两方面进行突破。
【要点】
① 需要树立综合旅游形象塑造,加强“全民”教育与宣传
② 需要借力已有的旅游项目,引导优化,鼓励项目间组团发展
③ 注重差异化项目打造,加强对新建项目的鉴别能力
④ 注重区域内多频次的节庆活动设计,培育文化产业,增强游客粘性
其四:有资源的其他非旅游区域
【特点】该类地区往往不是传统知名景区,经济相对较好,产业结构一般以制造业为主,但城市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城市内及城郊有一定的资源但不具备特色旅游项目,如工业遗址、特色历史文化事件、自然景观等。
【难点】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工业化印象较强,“自然生态”旅游形象相对较弱,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全域性开发需要更强的统筹能力,既需要侧重城市性格的塑造与城市文化的传递,有需要充分考虑借势发展,可考虑功能性的娱乐项目引入。
【要点】
⑤ 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资源与特色,强化城市综合旅游形象塑造
⑥ 需要结合城市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营造
⑦ 侧重功能为主导,引入功能性、特色性项目,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全域发展
其五:有资源的欠发达地区
【特点】该类地区往往远离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且不属于传统知名景区的辐射范围,往往是生态保护区或扶贫开发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较多,但经济相对落后。部分地区对外交通联通度较差。
【难点】
① 基础设施投资较大,需要政府奠定基础
② 本地缺少旅游产品支撑,缺少吸引力项目
③ 本地投资环境不足,旅游招商难度较高
④ 本地居民素质较低,城市旅游氛围不足
⑤ 可考虑将旅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抓手
【要点】
① 应充分考虑本地“绿水青山”变现的方法与策略;
② 应充分考虑本地“老、旧”特色资源项目如何变成吸引力;
③ 需要打造极具特色的龙头项目,以产生核心吸引力
④ 需综合考虑中长期度假旅游与周边城市周末休闲,需要丰富更多功能
⑤ 需考虑如何使得本地的居民最大程度的参与旅游发展
⑥ 需要加强片区总体宣传力度,建立居民旅游培训体系
若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全域旅游的战略和推进措施,欢迎与【儒余股份】探讨。

㈣ 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

找准区位优势,多方运用营销手段,别忘了物联网,荒东美街可借鉴

㈤ 乡村全域旅游可研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项严谨具有高度数据量的报告,他的格式和纲要都有明确的规定,建议找专业的编制机构编咨询。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下,具体项目还是要先把情况说明才能确定怎么写。

  •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 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乡村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 前瞻对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乡村旅游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 乡村旅游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 乡村旅游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 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2.3 乡村旅游盈利情况分析
    2.2.4 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2.2.5 乡村旅游进入壁垒分析
    2.3 乡村旅游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 乡村旅游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
    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 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乡村旅游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乡村旅游项目技术方案
    4.1.1 项目生产方法
    4.1.2 项目工艺流程
    4.1.3 项目技术来源
    4.1.4 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 乡村旅游项目设备方案
    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
    4.2.3 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
    4.3 乡村旅游项目工程方案
    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4.3.2 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
    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
    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
    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
    第5章:乡村旅游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5.1.1 节能政策分析
    5.1.2 节能规范分析
    5.2 乡村旅游项目能耗状况分析
    5.2.1 乡村旅游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5.2.2 乡村旅游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5.3 乡村旅游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
    5.3.1 项目节能目标
    5.3.2 节约热能措施
    5.3.3 节电措施
    5.3.4 节水措施
    5.4 乡村旅游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5.4.1 装备节能效果
    5.4.2 建筑节能效果
    第6章:乡村旅游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6.1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6.2 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 乡村旅游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 绿化措施
    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
    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6.6 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
    6.6.1 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情况
    6.6.2 乡村旅游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
    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
    6.6.4 特殊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7章:乡村旅游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
    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7.1.1 项目编制依据
    7.1.2 项目执行标准
    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
    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
    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 火灾隐患分析
    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
    第8章:乡村旅游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 乡村旅游项目组织架构
    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
    8.2 乡村旅游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8.2.1 项目员工数量
    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8.2.3 员工培训方案
    8.2.4 工资与福利
    第9章: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9.1 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
    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
    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
    9.1.4 项目勘察设计
    9.1.5 项目设备订货
    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9.1.7 项目完整竣工验收
    9.2 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10章:乡村旅游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
    10.1 乡村旅游项目投资预算
    10.1.1 项目总投资
    10.1.2 固定资产投资
    10.1.3 流动资金
    10.2 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方案
    10.2.1 项目资本金筹措
    10.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10.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11章:乡村旅游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11.1 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1.1.1 财务评价依据
    11.1.2 财务评价范围和方法
    11.2 前瞻对乡村旅游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11.2.1 产品生产规模
    11.2.2 项目实施进度
    11.2.3 年新增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及附加估算
    11.3 前瞻对乡村旅游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1 费用估算基础数据
    11.3.2 年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3 年经营成本估算
    11.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4.1 利润总额及分配
    11.4.2 现金流量分析
    11.4.3 投资效益分析
    11.5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1.6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7 不确定性分析
    11.7.1 盈亏平衡分析
    11.7.2 敏感性分析
    11.8 财务评价主要数据及指标
    第12章:前瞻对乡村旅游项目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价分析
    12.1 社会效益前瞻
    12.2 乡村旅游项目风险前瞻
    12.2.1 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12.2.2 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第13章:附图、附表、附件


㈥ 为什么乡村旅游成为全域旅游整合资源中的重点

这个和全域旅游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全域旅游实际上是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上展开的。横向上说,是整个区域空间和全社会成员全员参与,游客从封闭的景区走向了开放的社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大街小巷、社区空间乃至居民家庭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都可转化为旅游产品,社区内的居民都变成东道主。这其中,有更多的社区居民直接转化成规模大小不等的旅游经营者,原本家庭内闲置的住宅和院落、民间艺人的祖传手艺、家庭主妇的拿手私房菜等等,都能够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转化成可供游客参观、访问、品尝、购买、体验、学习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社区老百姓在自己家里直接成为旅游经营者,在社会的最基层直接融入到全国、甚至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洪流中去。
全域旅游的纵向发展则是区域内的全产业参与,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都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旅游+”的方式,与旅游业进行嫁接和融合,实现旅游化发展,把原来专门化的旅游产品供给扩展到所有的产业中去,让所有的产业领域都能够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都能够提供具有本产业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所有的产业都能够延伸到旅游业中,实现跨界盈利。
要做这么多这么大的改造,显然城市不是很好进行,乡村因为其本身也需要发展,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来建设乡村,一方面达到了建设乡村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全域旅游的格局,再者目前大力推行乡村扶贫,旅游扶贫项目也是当下很好的选择,所以乡村旅游就成了全域旅游整合资源中的重点,更多全域旅游信息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

㈦ 乡村旅游迎来哪些机遇

自2015年开始抄,旅游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袭号文件。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早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再次明确了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与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三步走”战略、建设旅游强国的目标相呼应。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导认为,乡村旅游正在迎来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谋划乡村振兴,多次提及乡村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表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风口。

㈧ 国家号召富人组织全国乡村游!带动消费发展!

旅游业关联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过程中,要把发展全容域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问题为导向,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谋划乡村振兴、用“全域旅游”的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用全域旅游的成果反哺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就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㈨ 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应该如何规划

乡村旅游的规划,在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改造、旅游元素提升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乡村旅游价值的挖掘以及特色的塑造。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其具体规划应该归纳为六大要点。
第一、乡村旅游品牌与特色资源的塑造:乡村旅游规划着眼于乡村独特的文化、手艺、民俗、生态、环境等资源,并找到将乡村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特色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乡村打造成乡村民居遗产、农村生态公园、乡下旅游度假区或者别致的乡村景观等多种旅游形态,将传统的村落变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村。
第二、对乡村的接待设施改造:对乡村闲置的接待设施进行改造再利用,通过重新设计、重新整理,将保持原有风貌下的乡村闲置农宅变成乡村独有的旅游接待设施。
第三、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活动。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塑造,应该遵循“随地是景,景即乡村”的理念,将乡村中传统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的生产活动,经过一定程度上的深度挖掘,变成游客可体验的各种乡村旅游活动。
第四、乡村产业体系的转型以及升级:乡村旅游规划应该注重创意的开发,将乡村中的传统农牧业变成具有高附加值价值的休闲旅游农业以及阳光农业,例如生态茶园、手工作坊等。以此来实现乡村产业体系的转型和升级。
第五、乡村旅游应体现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旅游规划要通过对传统的花草树木、传统物件以及老旧的生活用品等,转变成乡村中独具特色、属于自己的乡村景观,行程不同于传统旅游景区的乡村景观体系。
第六、乡村旅游的公共设施应该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乡村旅游规划应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在乡村公共设施上注重与乡村周边景观的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