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每村100万是真的吗
这个具体要看当地政府的政策
2. 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没有申报名单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坚决打赢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一、精准施策推进全面攻坚
瞄准精准脱贫攻坚目标,提升靶向施策的有效性,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和措施,精准施策推进全面攻坚。
(一)聚焦三年攻坚战。咬定总攻目标,全面落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把握好脱贫攻坚节奏进度,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推进“十大行动”。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抓好特色产业脱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生态保护扶贫、综合保障扶贫、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扶贫扶志等精准脱贫十大行动。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有标准化卫生室,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有效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开展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实现摆脱贫困、改善人居环境同步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
二、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坚持全面攻坚与突出深度贫困地区相结合,通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统筹推进、不留“死角”、不留“锅底”。
(一)改善发展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和农村电网建设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逐步实现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农网动力电全覆盖,加快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网络全覆盖。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
(二)解决特殊困难。聚焦怒江州、迪庆州和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聚焦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强化保障性扶贫措施,加快脱贫解困。采取特殊措施和手段推动“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三)加大政策倾斜。全省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涉农资金、惠民项目、政策举措主要集中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在中央统一安排下,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加大与一、二线城市调剂力度。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依法加快审批。
三、强化脱贫攻坚保障
强化政策支持,凝聚各方脱贫攻坚合力,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考评监督,为精准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大资金人才支持。坚持增加政府扶贫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土地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科技精准帮扶行动。
(二)凝聚脱贫攻坚力量。深化沪滇、粤滇扶贫协作,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为协作重点,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贫困县全覆盖,并向贫困村延伸。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加强与中央牵头单位和定点单位的协调配合。全面落实省、州(市)、县(市、区)挂钩扶贫工作责任,把挂钩扶贫脱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加强工作力量,落实精准帮扶。培养锻炼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加强军地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扶贫,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持续开展“光彩行”活动。大力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三)压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压实责任,从严监督。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的责任,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大兴调查之风,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改进、推动工作精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作风、责任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健全完善长效稳定脱贫机制,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一)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注重既扶贫又扶志、扶智,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加快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注重正向激励,总结宣传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营造脱贫光荣的舆论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发展意愿等,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改进帮扶方式,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二)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乡村振兴有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三)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组织实施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工作。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政策保持稳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后,有关政策保持一段时间。建立完善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全面掌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确保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得住2020年至2021年国家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
专栏3 精准脱贫十大行动
特色产业脱贫行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就业扶贫行动。实施培训就业工程,对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给予职业培训,100%提供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50%以上组织转移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坚持以“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按照具备搬迁安置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的原则,在保质保量完成原计划的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新增3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规模达99.5万人,根据实际条件压茬推进同步搬迁50万人。新增搬迁对象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6类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鼓励集中居住3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达到脱贫出列条件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安置方式以进城入镇为主。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确保贫困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实现搬迁1户、稳定脱贫1户。
教育脱贫攻坚行动。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稳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1所幼儿园。
健康扶贫行动。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贫困县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
农村危房改造行动。明确“安全稳固和遮风避雨”的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要求,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规范危房危险等级认定责任和程序,建立危房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改造1户、销档1房,确保2019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20年完成因动态调整新增的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生态保护扶贫行动。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双赢,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达到10万人。推进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建设。
综合保障扶贫行动。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以示范县为载体,推进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实现户有新样、村有新貌。
扶贫扶志行动。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创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鼓励各地区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
3. 云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云南省有哪些村
4. 政策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开发
近年来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在全国实施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帮扶、百万乡村旅游创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八项专项行动;2017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全面实施规划攻坚、精品开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示范创建等旅游扶贫工程,加快推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201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对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训班的学员。他回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后,对自己升级扩建“迪麻洛阿洛客栈”更有信心了。同时,他在安吉县参观时,想到可以把一些项目引进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走上旅游致富路。自2014年以来,这样的培训班共举办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受益。旅游扶贫培训已经成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常态”。
5. 乡村旅游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通知》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脱贫质量。
对于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宽旅游扶贫项目的融资渠道;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6. 我国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发有哪些积极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意义非常之重大。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物质文明发展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保障。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经济生活质量,对扶贫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7. 湖北省多少个村进入 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2016年8月11日,《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
1798个村
8. 炎陵县脱贫攻坚中“七个一批”,“六大工程”指什么
炎陵县脱贫攻坚中“七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六大工程”:交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文化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8)云南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扩展阅读:
七个一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覆盖6861户、21889名贫困人口,群众稳定增收。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覆盖1481户4759名贫困人口,确保搬迁户既安居、又乐业。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贫困户生态公益林在省级标准上提标40%(5.8元/亩)进行补偿;对贫困户实施的油茶垦复、笋竹林改造、森林抚育等生态产业给予200-500元补助;对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建设的贫困户由县级资金提标25%(约375元/亩)进行补助。
对安排贫困人口临时性、季节性就业的农林经营主体、林工企业实施奖补;对贫困村林区生产道路建设进行补助;对1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1万元。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0,今年上半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081人,资助资金285.71万元。
5、兜底保障脱贫一批,覆盖795户1667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80元。
6、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累计转移就业农村贫困劳动力5669人,今年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586人,举办2期121人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优先向贫困劳动力购买公益性岗位,其中乡村保洁员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202人。
7、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一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五重保障”:今年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263.8万元,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提高补偿70.46万元;参加家庭综合保险资助保费9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已补偿40人16万余元。
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安排资金200万元,对享受医疗保险和救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贫困户进行特殊医疗救助。
“六大工程”:
1、交通扶贫工程,投资6.3亿元,历时3年完成按省道标准建设的贯穿主要景区和7个乡镇103公里的旅游扶贫环线;2017年将全面完成涉及4个贫困村31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
涉及4个贫困村36公里的重要县乡道路建设,涉及6个贫困村44公里的窄路加宽工程建设,涉及11个贫困村45公里的县乡道边界路“断头路”建设,涉及13个贫困村33公里的安防工程建设,1个贫困村的危桥改造。
2、水利扶贫工程,2017年贫困村退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244万元,涉及10个乡镇37个贫困村,覆盖总人口56480人,其中贫困人口9477人;安排505万元着力改善贫困村水利设施条件。
3、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54个贫困村实现宽带全覆盖、2G-4G网络全覆盖;35个贫困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采取光伏企业代建、县水电投公司统建、村级自建等模式,为54个贫困村建设不低于60千瓦光伏电站,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4、农村危房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近两年已改造4829户,加快推进54个贫困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文化扶贫工程,建成5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
6、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乡村旅游道路30公里。
9. 炎陵县脱贫攻坚中七个一批,六大工程指什么
答:“七个一批”指: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针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户数比值达到50%以上。创新金融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和信贷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向贫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每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积极试点贫困户小额贷款结对投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改善农村网点支付结算金融服务条件,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电商扶贫。构建电商信息网络、人才培育、集散中心、物流配送电商扶贫体系,倡导“购买一份贫困地区产品就是扶贫”观念,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采取“公司十景区十农户”和“农家乐”等形式增加贫困农户就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牵头单位:农委,责任单位: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商务和粮食局、旅游外事侨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
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通过“雨露计划”,做好纯农户大学生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工作引导劳务输出脱贫。(牵头单位:人社局)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按照“省负总责,市州组织,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扶贫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政策协调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用2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全面完成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切实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人均建设资金标准6万元,其中2至3万元用于建设,其余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后续产业及其它相关设施建设。中央和省补助的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搬入地在县城及县城以下乡镇和农村的,每户(不论人口多少)在人均25平方米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不超过25平方米的总面积。在保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农网改造、乡村公路、危房改造、地质灾害、美丽乡村、国土整治、养老发放、子女入学和户籍、公益性岗位安排、基层政权建设等扶贫资金,统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相关项目建设。要在稳定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对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巩固搬迁成果,实现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牵头单位:发改委,责任单位:住建局、扶贫办)
教育助学脱贫一批-----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能力,确保所有贫困户子女全部在学在业,没有幼儿、学生因贫失学辍学,贫困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做好纯农户大学生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工作引导劳务输出脱贫,提高“雨露计划”信息化水平和技能培训补助标准,简化补贴对象认定程序,实行应补尽补、直补到户,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每年每人补助1500元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按每人每学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对参加半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资助1500元,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人口,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4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具备一项以上足以脱贫的职业技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的精准脱贫成效。(牵头单位:教育局,责任单位:人社局、扶贫办)
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做好资助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其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予以救助。各地可根据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情况等,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加强医疗救助与相关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与慈善救助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牵头单位:卫计委)
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按照“特困对象、托底保障、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工作思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确保201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城镇的60%执行,年保障标准不低于3000元,实现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线“两线合一”,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保障兜底全市贫困人口。(牵头单位:卫计委、民政局)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等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结合建立国家公园机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聘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落实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落实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等补贴政策,提高补偿标准,让贫困地区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林业主导产业,通过设立贷款风险金,组建专业合作社,落实帮扶机制等形式,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家庭经济。加强对贫困户的劳动力免费进行林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实现林业科技和产业脱贫战略。(牵头单位:林业局)
“六大工程”指:
交通扶贫工程:加大贫困村交通项目建设力度,以通畅工程、道路拓宽提质为重点,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为目标,优化城乡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对接,加快推进全市贫困村路网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水利扶贫工程:把贫困村病险水库和饮水安全工程列入年度实施计划,解决贫困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牵头单位:水务局)
通信和电力、光伏扶贫工程:至2017年,贫困村达到村村通光缆,实现电话、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融合,4G网络全覆盖。(牵头单位:经信委,责任单位:电信、移动、联通)对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我市完成投资1802万元,新增配变33台,新增线路14.8公里,新增0.4kV线路181.72公里(牵头单位:国网株洲分公司)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牵头单位:能源局)
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贫困地区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牵头单位:发改委、环保局)
文化扶贫工程:“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贫困地区的农民要摆脱贫困有两个障碍,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就缺少发展经济的能力。(牵头单位:教育局)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实施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一)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扶贫。结合实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古镇古村和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镇古村群落,通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数量,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二)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扶贫。通过“旅游+农业”组合,完善乡村旅游“生活链”、“服务链”和“产业链”,做深做新乡村旅游文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避暑度假和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三)积极引导旅游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带动创收扶贫。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旅游企业和能人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贫困户和能人+贫困户等形式,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山林、果园、鱼塘、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源和政府支持资金合作参股,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旅游企业中从事旅游服务,实现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与当地贫困户共建共享。通过盘活贫困农村旅游资源要素,达到资源增值、贫困户增收的目标。(四)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带动购物扶贫。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充分挖掘湖湘特色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竞争力。通过“互联网+旅游”,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做到网店与实体店并重发展,促进旅游商品增产扩销,在满足不同游客购物需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牵头单位: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