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驾旅游 » 怎样建设乡村旅游名

怎样建设乡村旅游名

发布时间: 2021-03-11 22:21:11

㈠ 怎样申请乡村旅游项目

申请农业补贴,当地的农业局、农办、财政局、农综办、旅游局、科技局、回林业局、发改委等,以上答部门每年都能申报,每个项目在20到60万元的较多;中央财政项目一般都在几百至上千万元;水利局、环保局、老区扶贫办、经贸局等,一般项目资金较少,5到20万居多。
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师建议,企业申报农业项目,必备的材料包括:企业的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证明、土地使用证明或者土地租用合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银行出具的信用等级证明、贷款证明、环评报告、企业或者荣书。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点
1、独特的活动对象
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加上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乡村旅游活动对象具有独特性特点,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2、分散的时空结构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的可变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参与的主体行为
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和活动,还包括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层次
乡村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致使乡村旅游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村社区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规范性”,使民间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朴性和诡秘性,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

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五)适度关注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

乡村游不只局限于农业旅游,还可以开发一些拓展性项目。比如林业旅游,观赏林业;渔业旅游,海上鱼类养殖的观光,乡村池塘、溪流的垂钓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游的延伸性项目融入旅行社的产品中去,丰富产品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六)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

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再加入一些体验性元素,让旅游者深入体验乡村气息,体验浓浓的乡情。但是,在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则需要与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卫生间的设施,基本的住宿条件,以及目的地的卫生状况等等,使游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产品供给的特点

第一,资源特点。乡村游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多而丰富。比如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等。

第二,产品特点。目的地产品同质化、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发展不够

㈢ 想建个美丽乡村游需具备什么条件

“走哇,端午节,我请大家去农村转转。”6月6日,家住临河山河墅的王彦博在微信群里与几位老同学相约,准备来一次乡村游。他说,夏天来了,去农村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体验体验淳朴的农家氛围,去蔬菜水果大棚里干点农活,比呆在家里看电视强十倍。
不知不觉间,这种回归田园、体验农村的旅游活动方式——乡村游开始火起来。其实,早在古代,美好惬意的乡村生活和宁静恬然的自然风景已然成为文人游士笔下称赞的对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孟浩然的感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陶渊明的意境。而如今,厌倦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拥堵喧嚣的交通,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城市人也把眼光投向了美丽的农家田园,乡村游一时受到不少城里人追捧。
乡村游的兴起不仅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一个增收创收的渠道,也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旅游产品,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
乡村游 休闲好方式
夏天来了,淹没在水泥丛林当中的城市人,从繁忙的工作间隙当中挤出弥足珍贵的双休日,思谋着去哪避避暑,渴望找一个离城市不远的桃花源。其实,这也不是一件难事,“桃花源”就隐藏在我们周边的农村里,不过是加一脚油门儿的事。
25公里有多远?开车只需30分钟,这是临河浩澎现代农业观光园距离临河城区的距离。6月6日,在这个城区最高温度为32度的夏日,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徐徐清风带来的惬意。这个前有湖泊、后有寺庙,处处田园风光的农业观光园里,高标准的餐饮住宿已经齐备,其他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炎炎夏日,来此避暑纳凉,坐在树下垂钓、打牌,去蔬菜大棚采摘,到四周环绿的蒙古包畅饮,别有一番趣味。
回到临河城区,向西驱车15分钟,又一处极具现代农业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区已来到。这里是位于临河区干召庙镇永丰村五组的浩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当然要看农业,感受农村的气息。而这儿就有一个让你改变对农业的看法,处处称奇、步步赞叹的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厅。厅里,看不到土地,找不到水源,阳光也被顶棚阻隔,只有一根根拳头大的粗管盘绕其中,而蔬菜瓜果却在这里生长得异常繁盛,让人感叹现代农业的神奇。待这里的配套建成后,将包括山、水、生态餐厅、高档休闲会所、老年大学等,以及果蔬采摘、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设施,让人对它的前景充满期待。
以上仅是我市乡村游的个别代表,目前,在市政府的统一引领下, 各旗县区正在全面规划和利用自己的乡村旅游资源,把其中的小型、微型及季节性湖泊、鱼池、寺庙、果园、农田防护林等作为农业旅游的特色内容和重要景观加以开发,以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能大饱人眼福的立体种植模式、能掀起人激情的滚滚麦浪、能振奋人精神的灌排水利设施、能带来口福的河套西瓜、华莱士等田园景致为旅游吸引物,加以整合,并在增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综合吸引力、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客源市场方面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

㈣ 乡村振兴:如何做好乡村旅游

在乡村旅游的生态环路中,涉及到农场农庄、特色餐饮、手作民艺、亲子见学、精品酒店、客栈民宿、有机农业、生鲜电商、新媒体、NGO等多重元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民宿的发展,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过去发展乡村旅游,由于没有好的住宿设施,游客很难在乡村停留太长时间,同时也不会在乡村留下多少消费,所谓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观光旅游和低层次的乡村度假为主,“旺丁不旺财”的情况非常突出。
一些地方,也借助乡村民宿的勃兴,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像浙江丽水的松阳,没有名山大川,但以乡村精品民宿建设为突破口,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为支撑,建立起田园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在强手环伺的长三角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像北京的延庆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八达岭长城”为主要卖点,近年来以建设新型“北方民宿”为方向,推出了一批精品民宿,进而改变了延庆整个县旅游业发展的格局和路径,初步实现了延庆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一号文件中,专门对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进行了全面阐释。目前在旅游部门的推动下,开展了一些针对乡村旅游的专项培训,但是对乡村人才的建设基本上还处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鉴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牵动作用,有必要建立起劳动人事、农业、旅游等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

㈤ 怎么才能更好的打造乡村旅游

旅游规划项目组设计了生态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在旅游规划区内进行商务度假、疗养、峰会、演出,均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旅游规划专家陈元夫教授认为:“建立开放街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入口来考虑,还要使之成为贵阳的一个高端的休闲场所。纵观贵阳的休闲消费市场,没有什么场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费。所以在该景区建设一个开放的商务度假区既满足了区域内人群的休闲消费,又满足了贵阳的城市生活。”
本旅游规划项目根据其主体定位与自身的地形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风情走廊区,温泉产业示范,景观房产区,商务度假区,开放街区,商务办公区,预留土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精致的人文景观,将成为一些企业的办公首选地。建设商务办公区用来满足乌当区一些居民工作的场所,在建设的前期,可以将预留区栽植大量的乔木,用于育林,后期待到土地区域升值时,在做适当的开发建设。
在乡村旅游开发设计中,远景设计院总结出一下几点: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委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对于开发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三、树立品牌。四、开发乡村旅游要做好: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资源保护和主打生态个性相结合。(五)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开发乡村旅游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开发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强旅游收益,是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㈥ 乡村旅游怎么搞

挖掘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内涵,突出乡村优势。与繁华大都市相比,乡村旅游的优势就在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的诗意风光,在于农耕放牧、春播秋收的农业文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扬长避短,突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要保留地方特色乡村建筑,保持淳朴的乡村自然风貌,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尽量避免“大而全”的规模建设。要深挖乡村旅游人文内涵,要鼓励和支持旅游扶贫村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艺、农事体验、节事节庆活动,保持乡村旅游景区特有的“农味”、“土味”和“野味”。

创建乡村旅游对接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突出农民利益。乡村有旅游的优势,但还需要现代化的旅游理念和资本来开发。创建开放的乡村旅游对接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把乡村的山水、农民的资源和现代化的旅游理念、资本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带动贫困人口致富。要支持和鼓励专业化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给予优惠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推进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子”,在劳动用工、农副产品采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对口帮扶。创新农民财产入股参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径,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财产权以及农民集体资源和资产都可以入股合作旅游开发。建立乡村旅游收益共享机制,乡村旅游开发不能把群众排斥在外,要着眼于贫困人口受益、贫困户脱贫摘帽,让贫困农民分享旅游开发的长期收益。

拓展乡村旅游路线和产业价值链,突出农业价值。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拓展乡村旅游价值链,让贫困农民旅游收入多元化。深入挖掘乡村优质土特产和传统手工艺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小吃、餐饮、手工艺品品牌,实现产品标准化。要整体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乡村旅游合力。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定点扶贫的河北省大名县为例,乡村旅游和农业资源正在进行统一整合,组团开发,科学规划推出乡村游线路。打造集生态农业旅游、运河文化、回族文化、名人文化、小吃文化、红色文化六大主题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兼具人文、自然、民俗、休闲、娱乐、教育六大功能的乡村旅游产业模式,提供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乡村旅游体验,增强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建立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突出政府职能。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要加强统筹、齐抓共管。建立由旅游、农业、文化、交通、规划、国土、环保、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将乡村旅游工作有机融入扶贫攻坚大局,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抓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方案。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强化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推广,突出市场作用。目前,营销仍然是乡村旅游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准确定位目标客源,主动开拓客源市场。把周边大中城市作为一级客源市场,组织乡村景区对周边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与当地旅行社进行业务合作。由本地人游带动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后做强,示范带动,造势旅游扶贫。要广开乡村旅游营销渠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把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捆绑营销、联合推介。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营销,支持推动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旅游扶贫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营销。

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突出需求品味。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做到“推开门看大自然”,更要求“关上门是现代化”。政府要统一规划引导,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路建设,确保每个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打造干净卫生、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更多关于乡村旅游的问题请关注51找地网。

㈦ 如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发展乡村旅游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如乡村旅游特色镇尤溪依托江南大峡谷景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生态农业,磨豆腐、做年糕、捣麻糍、酿米酒等传统产业重新兴起,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涌泉柑橘、羊岩茶叶、岭景葡萄、括苍大白桃等各类游客向往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如尤溪镇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来在江苏打工,见老家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在江南大峡谷景区摆了个小摊,专卖红糖姜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净赚好几百元,相当于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报酬。一些在家无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农家乐帮忙做钟点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如小芝、括苍等镇的大批农民自办了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网上预订。
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尤溪下涨村,有了军事探险漂流项目后,村里除了建起大型停车场、公园等,还将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以往垃圾乱扔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五是有利于推进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农村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村管理、决策更民主了;一些农村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如尤溪镇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镇级农家乐协会,协会定期举办经营户经验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实现了农家乐的自我管理、和谐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项目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等项目在规划时欠考虑旅游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村镇,等项目实施完毕后想到旅游又去重新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二是村庄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村古建筑。村庄整治按照建设部门的政策要求,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有些村庄因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镇进行整体搬迁,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留农村韵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但在推进过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很多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衔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域内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且市内各规划在制定时要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对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把一个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给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此外,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需要资金投入。两者在资金投入时,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镇在建设项目包装上报时,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为村镇出谋划策,帮助争取资金支持。村镇一级也要发挥主动性,多方筹措资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通过让农民得实惠,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如积极落实旅游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乡村赶集游活动,把乡村旅游与农村集市日有机结合,乡村赶集游扩大了旅游惠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购买点、种养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贩,均能从中得益,农民得到实惠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㈧ 如何打造农村特色旅游

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不同于简单买进卖出的产品售卖(卖桔子),也不同于较短周期即能产生回报的生意投资(养鸡),它更像是养儿子,得有因材施教长期培育的心理准备。具体而言,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以下四项基本认知是必须知道的:
1.
投入大、产出慢、可持续性强。旅游是一个长效投资产业,快速投资、快速回收的短平快投资理念在旅游投资领域注定要碰壁。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也不例外,特点在于,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但一旦建成,却能产生持续回报。
2. 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乡村旅游综合体要想从同质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突围,得致力于差异化定位与差异化产品打造,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将大放异彩。
3.
因地制宜。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人文风貌,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底。因此,开发过程中,无论进行游点设置、旅游产品策划,还是道路规划、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便显得尤为重要。
4
.商业模式不可或缺。好的商业模式,能突破乡村旅游投资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运用杠杆,一定程度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采取了类地产开发模式,其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本身并不盈利,而是靠类地产收益支持。

㈨ 如何完善乡村旅游的设施

我国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如贵州已达到村村通公路,极大的促进了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国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㈩ 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据估算中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中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