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驾旅游 » 乡村旅游保护

乡村旅游保护

发布时间: 2020-12-07 01:55:43

⑴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有哪些新模式

农家生态旅游来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模自式主要有:“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Z”开发投入模式。

(1)“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其开发导向是对资源和客源的“护源”。

(2)“三Z”开发投入模式。欲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其开发的投入不应该只考虑单一的资金投入,资源及知识的投入也要一并考虑,形成生态农业旅游特有的资源—知识—资金“三Z”开发投入模式。这一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承认资源有价。让资源在旅游业经济效益中占一定股份,使人们在认识上珍惜和保护资源及环境,实践上回投资金用于维持和保护资源及环境。

第二,充分认识知识对旅游开发的价值。知识有价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中的特色挖掘,主题创意和宣传促销上。在资源导向型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后的增值效应正是旅游开发中知识有价的体现;在客源导向型旅游地,出奇制胜创意建成的主题公园火爆的经济效益就是知识有价的体现。

第三,资金投入。在三大投入中,资源和知识投入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因素,资金投入是保证因素。

⑵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有哪些新观点

(1)系统的观点。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一个复杂系统,是回投影叠加在自然生态、社会答、经济三大系统交汇区之上的,生态农业旅游系统对三大基础系统有依赖关系,相互间联系紧密。因此,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全面考虑三大基础系统中各个要素,如保护,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应保护社会环境及经济利益。

(2)保护的观点。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有着丰富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

①保护对象体系。要实现一个区域生态农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的对象不仅仅是资源环境,还应包括社会文化及相应的经济利益,三大方面的保护都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特殊功能,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其中,资源环境是资源的物质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利益则是保护的动力。

②保护动力。保护动力往往与保护者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保护者的切身利益就是其自觉保护行为的动机,要让保护者明白保护能够给予他们所需的利益。

⑶ 在发展农家生态旅游的同时,应怎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很多时候农家生态旅游的经营者为了利益往往牺牲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更造成版了环境污权染。这样做并不利于农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更应该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必须在农家生态旅游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农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一是要把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开发的大系统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投资与开发,保护好农村特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要在农家生态旅游开发前期,以及开发、经营过程中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乡村旅游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特别是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容量的评价。旅游业虽被称为“无烟产业”,但其经营同样可以造成污染。农家生态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游人、旅游设施大批涌现,污染物增多更易破坏生态平衡。对大气、水体、土壤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以判断乡村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⑷ 农家生态旅游区的水体环境保护有哪些有效方法

农家生态旅游中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水体浑浊、观赏功能降低、生态系统破坏等恶果,具体防治方法有:

(1)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

(2)农家生态旅游地不进行工业项目建设,并严格控制周边地区的工业建设项目,杜绝工业污染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生产向农村转移。

(3)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科学化施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防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发展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和推广生物农药,保证食物供给的环境安全。

(4)完善排污系统,从“面上”控制水体污染。在农家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污水治理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农家生态旅游区出现的水体污染问题,而且能为广大农村在改善水体环境方面树立样板。农家生态旅游区应在现有农田灌溉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城市排水系统的经验,推进灌溉系统和污水系统分流改造工程。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监测达标后再并入农村灌溉系统,这样才能保障农家生态旅游区游客、经营者和当地村民的用水安全,也才能保证这些区域的农产品真正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

(5)推广生物治理工程,对农户排水进行处理。由于乡村聚落分布较散,不可能对各个农家生活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所以应该针对各家各户(尤其是农家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展开“洁源”的治理工作,建议农家经营者建设污水沉降池,通过物理作用净化生活用水;在沉降池中可以栽种对氮、磷等具有较强吸收作用的湿生植物;而这些植物又可以用于家畜的喂养,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庭院循环经济生态系统。

(6)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醒旅游者不可将垃圾、纸屑等丢入溪流、河水、水渠、井水等水体中。

(7)开展水上游乐项目的农家生态旅游地,水上游乐船只应以非机动船为主,尽量不使用动力船。各种水上游乐项目的展开,应以不污染水体为前提。

(8)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改善林分结构,不断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⑸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认识是什么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认识是:旅游资源开发是不断的循环开发过内程。为解决旅游业中的资源保护及容环境问题,首先要把旅游开发过程广义化,即旅游开发包括旅游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和监测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位于同一系统中,紧密联系,循环运行。

⑹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从事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利润获取与社会责任。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民一般文化层次较低,环境意识较差。虽然获取利润是旅游业的基本法则,作为农家生态旅游服务的提供者若缺乏经营的连续性,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从业者都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既是服务者也是保护者、教育者,主动接受当地人民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农民之间的博弈将朝着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基本生活与共同富裕。农家生态旅游依存的不仅是农村的田园风光,还有呈现的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锄草、耕种、饲养家畜等农事活动,这些活动不能在农家乐旅游中直接受益,但是这种生机勃勃的农村性,是支持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且农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坏环境,影响其他农民的生活,所以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理应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农家生态旅游者:旅游满足与行为约束。旅游者在一个环境优美农村,其行为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游者更多的还是需要行为的约束。从一味强调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满足,提高到具有责任感的、长期的、文化的满足。旅游者在旅游地由于已经支付了金钱、时间、体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应有的旅游满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

(4)农家生态旅游地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环境束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大环境下的农村发展无疑给各个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经济超前发展无疑对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通过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动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在还是相互矛盾的过程,根据目前发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勉强可以实施的政策。

(5)农家生态旅游地的上级政府:资金支持与积极引导。目前农村共同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差需要上级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上级政府还担负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鼓励教育的重担,提高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从而加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升进入农村企业的环保门槛和减少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时效性。总之,由于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环保工作仍需要上级政府的积极引导。

⑺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1)保护性原则。由于农村人文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在旅游开发和建设中对资源应以利用为主,谨慎开发,坚持“少即是多”的原则。在旅游开发时要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保护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要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各农家生态旅游热点区域应建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重要景点保护区、分散游览区等。内容涉及动植物生长繁殖情况,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的潜在危险及地质灾害等情况。

(2)承载力控制原则。即把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强度、游客进入的数量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符合当地社会道德规范,必须考虑当地旅游承载力,使旅游活动的开展不至于与当地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冲突,如在特色景点要对游客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以提高门票价格或限量售票形式,力争把游客量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承载力、设施承载力范围之内。一则保证游人最佳观赏效果,二则防止游人过多导致果树采摘过度、草地枯死、土壤板结现象的出现,避免破坏旅游生态,使农家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3)社区居民参与原则。保护和巩固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让社区居民从旅游中收益、实现旅游扶贫功能的同时,使其具有更加自觉保护的动力。

(4)资源和资源有价原则。应该贯彻“旅游开发,资源有价”的原则,只有充分认识“资源有价”,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才能更自觉地去保护它;只有有偿使用资源,使资源在被使用时获得效益,才能使资源的保护有经济支撑,才能减少粗放的、破坏性的开发,避免低水平开发和低水平管理带来的对资源的破坏。

⑻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中可用哪些科技手段辅助

(1)使用替代能源。认真研究农村替代能源问题,提倡低污染、可循环的能源使用,是保护农家生态旅游环境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实,可以发展使用以下替代能源:

①太阳能。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为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利用比例相对较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利用太阳能相对普遍一些。太阳能的利用问题,不是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问题,关键是家庭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农家生态旅游建设的资金投入上,应注重对太阳能设备的投资建设。

②生物质能。我国农村对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途径为沼气,沼气作为农村的新型能源,与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的集中收集,在熟化过程中,经过资源转换,产生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即沼气。沼气生产的原料需由养殖业提供,进而推动了养殖业规模的发展。沼液、沼渣为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杀虫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或减少了农业污染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这些有机肥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又改变了土壤的输送度和透气性,增强了土壤的抗蚀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③风能。

(2)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

(3)发展新型农业。

⑼ 农家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目标是什么

农家生态旅游资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目袭标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有三个要点:

(1)限制性条件。即开发的限制性前提是保护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及其环境。为了保护,开发应在资源及环境的可承载范围内,在强度上的控制性开发,在方式上的选择性开发。

(2)最大效益。即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近期目标是获得最大效益,这一效益不是三大效益中的某一效益最大,而是三大效益协调发展而呈现的综合效益最大。

(3)可持续效益。即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远期目标是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效益。这一可持续效益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基础上的整体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同时,这一可持续也不是为了保护而降低整体效益,追求的既是可持续,又是整体最佳效益。

⑽ 知名学者对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乡村旅游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总的来说乡村旅游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远景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专家道: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导致产品雷同、缺乏内涵等。而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时乡村特色为规划重点要素,可以体验为基础、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打造乡村品牌为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