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泸州旅游市场的威胁有哪些
算上春节黄金周,今年已经过清明、“五一”等3个适合集中出游的法定节假日。然而,泸州的本土旅行社却并没有迎来“火爆”的生意,相反,是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前不久,泸州某旅行社还主动到主管部门申报并办理了“关门”的手续。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获悉,泸州去年共接待游客约2400万人次。可泸州全市现有18个A级景区,即使是节假日,算得上生意“火爆”的也寥寥无几。那么,游客都去哪儿了?该局相关负责人称,至少有1500万人次流向了乡村旅游市场。
景区游向左
乡村游往右
900万游客
“喂不饱”本土旅行社
从去年的年度统计数据来看,到泸州旅游的游客总量还是较大的,约2400万人次,但真正进入A级景区旅游的游客并不多,不到900万人次。
“我们的团队游价格是一降再降,但今年的生意一直都不好,主动前来报名跟团的散客数量也在明显下降。”泸州市联运旅行社相关负责人称,无论是清明还是“五一”,该旅行社都只有部分散客出游,且大多选择的是短线旅游,生意已大不如前些年。
泸州市春秋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小长假,他们的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团队游数量几乎为零。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调查发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5·19”中国旅游日和端午节小长假,泸州不少旅行社虽然已开始筹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
“如今,《旅游法》对我们的约束比较严格,政府部门也在规范整顿旅行社市场,这对于市场本来就不是特别成熟的泸州来说,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长期在泸州从事带团旅游工作的郑先生坦言,泸州本土旅行社今年的经营业绩都在下滑,大多数都“吃不饱”,不少优秀的导游也纷纷跳槽。
1500万游客
各地农家乐常常爆满
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规划科负责人李中华分析称,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泸州旅游市场确实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记者根据官方数据测算发现,泸州去年接待的2400万人次游客中,流向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数量达到了60%以上,约1500万人次。
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的西岸村,最近两年来名声鹊起,这里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泸州仅有的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今年以来,无论是周末还是法定节假日,当地的农家乐几乎都是爆满,靠旅游走上致富路的新型农民,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像西岸村一样,泸州的32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以及45家星级农家乐(含星级乡村酒店),生意也越来越火爆。
与乡村旅游点的火爆场面相比,泸州市内的各大A级景区却格外冷清。今年清明和“五一”小长假,除了纳溪区的天仙硐风景区外,黄荆老林风景区、太平古镇旅游区、张坝桂圆林风景区和泸州老窖景区等4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都不是特别明显。“五一”专程来泸州自驾游的宜宾市民周先生曾这样调侃:“泸州的绝大多数景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净。”
症结之问
优质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利用
“我去泸州尧坝古镇,看见街上的茶馆里有一个老汉,头上包着白帕子,嘴里叼着旱烟,给人的感觉好像回到了一百年以前,而这种现象在尧坝到处都是。”今年春节,成都游客乌泰能到泸州旅游,平时只能在电影里、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出现在眼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中华告诉记者,我国的B类旅游资源总数为150个,而泸州就有121个之多,其中包含了8大主类和30个亚类。不过,如此多的旅游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大多是各自为政,且开发利用的水平也不够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李中华介绍,截至目前,泸州的
A 级景区有 18个,其中的 4A 级景区有
5个,3A级景区有5个,2A级景区有8个。“泸州虽然有5个4A级景区,但与川南其他城市相比,这些景区依然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等问题。”李中华说,对泸州的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泸州实现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目前,泸州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一日游、二日游或三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泸州市外侨旅游局市场促进科工作人员称。
乡村旅游的比较优势更明显
3月,放眼望去,金龙乡金坝园区金灿灿的油菜花让人迷醉;4月,曹坝的梨花胜雪,引人向往;5月一到,金龙提子又开始逗得大家口水直流了。近年来,为了实现跨越发展,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大力发展本土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把短板变成了优势。
“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更具比较优势,它的廉价优势和休闲度假功能更容易凸显出来。”李中华认为,如今的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多样化,注重追求廉价和休闲度假体验,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游客更容易在乡村旅游市场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2008年到泸州考察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提出了一个观点: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如果把乡村旅游比喻成村姑,那么传统的景区旅游就是城里的美眉。”李中华笑着说,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传统的景区旅游产品打造,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品质。
“泸州在景区打造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特色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比较优势。”李中华说,到泸州旅游的游客,之所以有60%以上会流向乡村旅游市场,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只有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泸州的景区旅游才不会被市场抛弃。
破题之策
政府发文鼓励拓展市外客源
今年5月5日,泸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由财政划拨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泸州旅游产业发展。其中,对组织泸州市外游客来泸旅游10人以上团队的旅行社,政府将一次性给予旅行社
30 元/人的奖励。
该政策的出台,虽然提升了泸州旅行社的发展信心,但也引来不少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确实可以鼓励旅行社到市外拓展客源,从而刺激泸州本土的旅游市场消费,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泸州游客总量不足的问题。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获悉,目前,泸州正在着手设计相关的方案,编制完善泸州市内的精品旅游线路体系。这项工作完成后,将通过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帮助旅行社吸引更多的市内外游客进入泸州旅游市场。
与此同时,泸州还在提升景区品质上展开系列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逐渐放开市场激发活力,鼓励景区打造精品产品和创新产品形式,探索旅游投资和城市化发展、景区建设、房地产联动等等。随着泸州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一幅全域旅游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B. 乡村旅游如何解决成长的烦恼
有的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景区建设简单模仿,盲目跟风;有的地方优质资源未版得到充分挖掘权,传统村落、传特色物产利用方式粗放,特色不足。
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多样化,势在必行。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创新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文化+”“时尚+”等跨界融合,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民俗文化、养生养老、农业公园等新形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建?前瞻认为,农村地区必须补上短板,完善排污、垃圾分类处理、网络信息等设施建设。比如自驾游营区是当前热门的乡村旅游模式,有的地方信息短缺,依靠导航的游客找不到目的地。
C.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有哪些方面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日前已经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这个新动作一改以往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传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的份量,增强了规划对全国旅游业发展有效指导和执行保障。这次规划跟以往每次旅游业规划一样,都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方向性引导和制度性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指出,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这预示着市场对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大量需求。作为最重要的观光旅游产品载体,旅游景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A级景区标准在大众旅游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继续发挥A级景区国家标准作为观光旅游产品质量信号机制的作用,提出要继续加强A级景区的进入退出机制,尤其是要高度重视5A景区的监管,是景区国家标准质量信号机制不弱化的重要前提。为此,除了继续通过常规的暗访复核等动作加强监管外,要加快出台旅游景区管理相关办法,对景区整改、降级、摘牌等做出规范性要求同时加强对景区在线旅游声誉方面的监管,以及加强对景区资源景观质量评价方面的复核与监管。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在大众旅游时代人们休闲度假方面的需求发展,尤其要重视低收入阶层在休闲度假方面的需求及我国有限度假资源所面临的强大市场压力。因此,此次规划提出的“国民度假地”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新提法。
一方面,《旅游法》提出,“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因此十三五规划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低价格方式向国民休闲度假设施与产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休闲度假需求。既然中央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那旅游业就有必要通过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度假权利的角度来保障人们在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获得感。
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有必要在出境客源输出、资本流动以及资源介入这三者衔接方面深入创新,在境外合适区域建设我国出境旅游的境外度假地,这将是有助于解决资源压力、资本出口以及利润回流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与传统的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相比,休闲度假设施的建设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土地使用方面的要求,因此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参与将有助于休闲度假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土地供给限制等方面的保障。
乡村旅游在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如何在十三五期间解决好乡村旅游“补短板、优质量、上水平”的问题上取得突破至关重要。规划很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与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引入外部创新创意资源、推行合作社模式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关键,有效解决好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这两者之间的高频带低频问题是提高乡村旅游效应的关键。规划提出整治乡村旅游公共环境、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是对症下药的好思路。实际上,乡村旅游需要真正从农村思维走向乡村思维,从“后备箱工程”深入到乡村产品价值实现空间,有效地衔接好乡村农副土特产品的电商化,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体系,将产品的销售与价值实现从乡村延伸到客源地空间,才是下一步应该真正关注的。以往“农超对接”解决的是乡村农副土特产品的出路问题,乡村旅游则是促进农副土特产品升值的最好方式。乡村旅游发展整体环境的改善,需要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在符合条件的地方,跟乡村有关的资金可以集中归集用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像之前规定涉农资金的归集使用一样。
红色旅游在当前社会价值观教育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这次规划除了继续强调这一点之外,还提到了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实际上是在一定意义上明确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与红色根据地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红色根据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做了隐含的分析和判断。红色根据地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红色根据地发展红色旅游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红色根据地都适合发展红色旅游,也并不是说红色根据地只适合发展红色旅游。如何在红色旅游与红色根据地之间明确概念差异,又如何推动红色根据地旅游的融合发展,是红色旅游发展三期纲要实施以及通过旅游发展带动红色根据地脱贫致富的重要课题。
休闲度假的发展离不开对海洋与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滨水与海洋旅游是我国海洋国家战略的重要提现方式,也是沉淀、消化日益发展的休闲度假需求的需要。目前海岛目的地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海岛旅游基础保障能力、整体水平亟待提升;邮轮发展很快,但通关、服务、签证仍需要优化;邮轮港定位、差异化发展以及通过邮轮发展入境游方面仍待十三五期间深化。所以邮轮旅游发展指导意见、15天免签政策推广、围绕需求优化港口配套与邮轮创新、邮轮港与免税体系建设等问题,仍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工作。虽然未来旅游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作为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如何加强休闲度假产业的引导,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仍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当然,这些制度供给改革需要除旅游局之外其他相关部门的多方协同。
当然如何发挥冰雪资源在满足休闲度假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是落实“两山理论”、探索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亮点的重要课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际上是要旅游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传统区域经济复兴方面的突出作用。我国冰雪运动人口基数少,冰雪旅游区域强始终是困扰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融合综合度假地思路,科学谋划冰雪旅游地的四季旅游产品,提高冰雪旅游地设施的均衡利用能力,是冰雪旅游地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何建立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提高冰雪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性认知水平;如何形成冰雪旅游内部交换网络,有效提高交换网络内冰雪旅游目的地的需求粘着度,是保证冰雪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为了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改善旅游体验的效果,开放开发低空旅游是大势所趋。低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另一视角看风景的可能。但如何探索新模式,集中力量,提高低空旅游装备的研制水平,增加相关装备供给的国产化水平,以市场需求带动供给侧改革和旅游装备科技水平;以及如何依托景区,以线路化而非节点式地呈现低空旅游产品,对于保障低空旅游的市场基础举足轻重。
D. 2020下半场,乡村旅游行业将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2020年旅游行业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整个行业一遍哀鸿,上半年旅游业基本停滞,下半年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力,国内游逐步复苏。但由于国际形式恶化,造成疫情防控难度加大,旅游业又是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集扎堆,不利于疫情的防控。
今年下半年,旅游这个行业也只能从夹缝中求生存,需努力想尽办法,补充趋利避害的旅游资源。其中乡村旅游是不错的选择。实现乡村旅游,避免人口扎堆前往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是缓解疫情压力的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二是对提升旅游经济的一个补充。三是释放人们旅行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农村扶贫工作的大力开展,在思想上点化农民,利用自然资源,举办光观农业,结合旅游业推销过剩农产品,利用乡村优质农副产品出售,从而使旅行产品附加经济值得到提升,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服务三农。
农户通过对外开放旅游资源,城里人没有更多更远的地方出游,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多的人出游乡下,放松心情。在今年特殊形式下,两者对接,会更好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以上粗略地概述三点,是我认为今年下半年乡村旅游的新态势,希望我的解答有一定的意义,欢迎你开启乡村游,为发展农村经济助力。
E. 乡村旅游是个好项目,如何抓住当下机遇
这既是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已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内旅游、发挥更容大综合效益寄予厚望。文件倡导以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借助一号文件提出的“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的有关工作要求,把提高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今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和重点工程加以推进。
二是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
三是按照文件“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要求,重点推进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推动城乡旅游联动。
微信公众《十月存永》
F. 如何调动乡镇发展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专,属就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要结合区位条件,统筹城乡要素,在对村庄居住环境、村庄配套设施、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科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挖掘村庄特色,重点布局农业产业,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休闲、现代为主线,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大地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为脉络的总体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农业本身的发展,其次需统筹城乡,融入休闲旅游,大地风景园林等进行综合规划。
G. 乡村旅游如何提档升级
乡村旅来游一头牵着城市居民的源消费升级,一头牵着农村居民的减贫致富,可谓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和区域发展、减贫致富等重大举措的叠加领域。乡村地区集中了我国超过70%的旅游资源,而我国2016年城镇常住人口近8亿人,乡村旅游“供”、“需”两旺,扩大乡村旅游供给的主要短板在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总体来说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乡村地区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完善乡村旅游市场化机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家认为,民宿经济是当前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要抢抓机遇,做好科学谋划,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强化规划,将民宿发展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拓展性地做好全域布局,还要做好具体项目的规划定位;要强化服务管理,形成民宿经济集聚发展效应,带动产业链发展,使民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H. 互联网金融怎么弥补农村信息短板
一、互联网金融给农村经济带来哪些好处?
互联网金融开辟出农村经济发展“红海”
云南省建水县委组织部 江宇:互联网这一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在广大的农村,互联网对农业生产、技术交流、产品推广等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的“互联网+”战略,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利好信号,必将在坚持“服务农村、面向农村”的原则下,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普遍性与农村发展的特殊性,让互联网与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开辟出农村发展的“红海”。未来,将互联网的福利带给农村,让互联网的优势造福农民,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握得住的机遇和项目,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不可估量。
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新洲区委组织部 刘均伟:长期以来,无论是自然资源、金融资源还是劳动力资源,大都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发展要素被虹吸到城镇中,扩大城乡发展差距。互联网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将逐步改变这一态势。例如电子商务极大地拓展了农村创新创业空间,正吸引大量人才回归农村;互联网金融将有效吸引资金从城镇流入农村;利用互联网营销的乡村旅游,将大量的城镇居民消费从城市转向农村。
徐崧岚:互联网金融具有门槛低、效率高等多重优势。其灵活多样、范围广、跨度大的服务方式可以贯穿农业生产和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从前期启动到中期种植养植,再到后期收获出售;从人力雇佣到机械租用到物流运输;从投入资金到资金周转到获得利润。互联网金融的这些优点可以提高金融配置的效率,增加金融与农村实际的契合度,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同时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信用支付等支付方式可以解决农村实体金融网点缺乏的困境,解决农户资金安全问题,方便农产品交易与资金流动。
杨银萍:互联网金融能打破农村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促进社会资源向农村的双向流入。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而信息闭塞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顽疾”,随着农村互联网覆盖率的逐年升高,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农村共享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拓展了农村市场,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将农村资源置于一个开放的平台,极大的拓展了农村资源的销路,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建设,极大的满足了农村发展的需求,也开发了农村发展潜力,更好的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金融补齐农村人才短板
杨银萍:互联网金融拓展了农村创新、创业空间,能吸引人才回归农村参与农村建设,补齐人才短板。如今互联网金融在城市逐渐饱和,而在农村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这对拥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才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互联网”元素加入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不仅可以吸引人才回归农村参与农村建设,补齐农村人才短板,而且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青年人才的创新力很容易被激活,广大农村也成为了孕育人才的摇篮。
互联网金融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理念
铜厂乡党委 孔德柱: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创新理念,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让广大的老百姓看到了网络带来的变化和提供了发展机会,收获到祖辈从未有过的,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感悟,坚定了他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意志和信心,创新了信息时代农民新的市场观、消费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互联网金融给老百姓带来发展理念和素质的转变,堪称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基因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对农村经济转型影响深远。
互联网金融弥补农民信用贷款额度低缺陷
杨银萍:互联网金融弥补了农民信用贷款额度低的缺陷,能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的资金流动做支撑,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平台的产生,能够为农民提供贷款途径,有效弥补资金缺口。加之依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手段具有高效、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在农村的落地,能够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成为弥补金融基础设施不足、替代传统网点式物理服务空间的重要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哪些风险需防控?
云南省建水县人社局 瞿毅:农村居民普遍缺乏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实践,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良莠不齐,容易诱发前者恶意骗贷、后者卷款跑路等行为发生。为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金融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将信用信息充分共享;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网络安全部门应加强技术支持,确保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只有主动拥抱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来临,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才能让互联网金融给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带来金融业态的新变化。
封蕾:正反两面存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方面决定方向,要让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发挥优势,就是要让发展过程的优势占据主要位置,这样人人民才能受益。这其中,需要每名领导干部全身心的投入,也需要技术层面的鼎力支持,毕竟,互联网金融是集信息化、快捷化、金融化为一体的平台,要真正在改革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自身“打铁够硬”。
杨鹍鹏: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转型中的优势,在于“产销”一条线上的灵活性、快捷性,特别是在劳动力输出量大的村庄,这样的优势就越发明显,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机动灵活性强的特点,让以往“守”出来的生意,变成“做”出来的市场,劳动力在固定点上的松绑,也让很多农村产业发展更有活力和生机。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不稳定性以及一些操作的不可逆,则是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经济转型糅合起来的一些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群众们体验互联网时代金融快捷化的优越,同时也要教会他们规避风险,处理后续问题的方法。
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人民政府 彭小曼:互联网金融在基层经济组织中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一是在农村互联网企业的资质规范问题。由于农村互联网企业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农村互联网企业的法人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企业资质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农产品的规范性也并不了解。因此,政府应加强规范企业资质的同时,重视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督,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打下良好的“信用”根基;二是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断层”效应明显。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扎根,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可或缺,尽管在现代农村已经成长了一批会电脑、懂电商的青年人,但懂金融、会经营的专业性人才匮乏。因此,应重视人才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中所发挥的带动效应,在培养本土青年成长为懂理论、能经营、会致富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发挥政策带动效应,引导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电商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去”也不失为带动当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策;三是与农村互联网金融配套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根网线、一台电脑”是我们农村互联网业务开展的必备工具,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高费用、低网速”的诟病也影响了互联网业务的开展,此外,与网速速率低的同时,公路运输条件落后也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因此改善农村互联网金融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当务之急,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的同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成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仍需多方努力
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要筑牢三个支撑
李坤良:筑牢人才支撑。互联网时代,不懂网络就相当于“文盲”,要让互联网金融助力基层经济发展,第一个要素就是“人才”。要整合运用基层现有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党员代表、“明白人、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势,注重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以点带面,以典型影响片面,带领更多农村群众参与“互联网+农村”创业,增强农村使用互联网创业的新生力量,让家家户户在生产生活中都能“触网”。
筑牢产业支撑。以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为契机,通过采取示范带动、品牌推动、营销联动等产业发展措施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等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和扶持农村物流中介组织进村入户建设物流网络,实现“网货下乡,农货上网”,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取“代办、代发、代取、代送”等快递方式,破解物流产业“只在城市,不在农村”的问题,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物流条件。
筑牢技术支撑。以基层党组织活动为载体,依托“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宣传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电子商务实用技能培训,提供“互联网+农产品”创业开店指导,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筑牢技术支撑。
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需有制度保障
邱玲玲:加快农村互联网 金融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有平台保障,搭建好的平台方能制胜销售环节。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农业与电商之间搭建平台, 各种农业相关的“特色”产品才能全部得到很好的展示,方能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销售环节取得制 胜的希望。
其次要有物流保障,畅通各地物流方能制胜用户体验环节。事实上,农村的物流体系非常不完善,通常物流公司最后一个站点就是该市或者县城中心,往往到达不了小小偏僻的农村。因此会让用户在体验初期得不到满意,这将直接损失掉一批潜在用户。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所以解决农村物流问题的确刻不容缓。同样,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办法。例如,可以通过和小卖部,营业厅,建立代收站点服务的方式,来打通货物到农村与农产品到城市之间的物流问题。
最后要有监管保障,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监管缺位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统一的监管规则。因此未来要鼓励创新、竞争和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农村互联网金融“起飞” 还需多方“助推”
何浩民: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作为新兴领域,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来说,面对如此“高大上”的金融模式,如何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翅膀”起飞,可不是一件“说干就干”的事,还需完善配套措施,给予多方面支持,为“草根金融”向“潮流金融”转变加把力。
技术下乡关键要人才下乡。目前农村互联网已得到广泛覆盖,在“硬件”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农户家中虽然可以上网了,会上网的农民也不在少数,但真正懂互联网金融的人少之又少,农村知识技能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可见,配备完善相应技术管理人才,传授和指导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
稳固发展重点要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加上新兴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互联网已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比较单纯,防范意识差,要保障农户经济安全,维护农户合法权益,还必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指导教育,提高农户辨别能力。
实惠于民必须要完善服务。互联网金融模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与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服务更直接,客户更广泛。但由于很多农村银行服务点少,ATM、金融分支、借贷业务点等难觅踪迹,许多农民办理业务还要往县城跑,可以说在起跑线上就“慢半拍”、落后一截。要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应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点,或是开展“业务下乡”、“入户办理”等,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的优势。
I. 繁华农村文化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一、什么是乡村文化?
这位知友,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乡村文化又分为乡村物质文化和乡村非物质文化。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哪些?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以乡村文化旅游为例,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乡村旅游中所蕴含的文化,不同于城市旅游所蕴含的文化,这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不是因为其价格便宜,而是享受乡村旅游中的文化特色,让城市旅游者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寻求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展示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乡村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三、乡村文化振兴指什么?
1.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提升文化软实力;
2. 加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游牧文明的保护以及民族、民风、民居等文化的保护;
3. 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4. 新时代意识的培养,培养广大农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模式
乡村文化产业要发展的方向是立足市场、走进消费。总结多年的实践有多样化的模式选择。
1. 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让外地和城市游客感受到淳朴的文化生活气息;
2.开发乡村工艺品,组织大家参与到特殊文化创意产品的加工和经营中来,比如石器、木器、竹器、藤器、草编、剪纸、泥塑、砖雕等土特名优工艺品;
3.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通过体验经济来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
4.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
5.提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乡村喂养等表演和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