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震对全国旅游业的影响....
主要是对四川的影响,下边的是一范文.
四川旅游业元气大伤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向以秀美风光和人文古风吸引世界目光的四川在一夜之间遭遇了一场浩劫。一时间,四川省内旅游服务业、食品供应几乎完全中断,蒸蒸日上的四川旅游业遇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这场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四川旅游业能否恢复元气?需要多久才能迎来复兴?
●千年景区:满目疮痍
5月20日,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四川现场会议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广益堂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主持了现场会议。据会议通报,截至5月19日,在此次强烈的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
“李白书房”千疮百孔
地震后的李白故居损毁严重。前天,记者专门前往位于江油市的“青莲故居”采访。这栋青砖绿瓦结构的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已经全面封闭,不准外人进入。据工作人员称,因为里面的文物古迹损毁严重,许多建筑物摇摇欲坠,怕有人进去被砸伤。他特别提醒记者千万不要进入太白楼内,因为太白楼的3层和4层结构毁坏严重。
在李白幼时居住的陇西院,记者看到了更为震撼的一幕。从唐朝一直保存至今的“山门”完全塌在地下,变成一堆残垣烂瓦。旁边看护现场的两名工作人员称,这些东西都是千年古物,即使全倒了,将来也要重建,因此他们必须守在这里,怕有一砖一木被人盗取。走进山门,可以看到李白书房和卧室损毁严重,房子的瓦顶上震出了很多洞,像筛子一般。墙体也有多处裂痕,卧室内一片狼藉,一地碎块。
朱德、陈毅故居有损毁
四川省不仅是国内著名的文物大省,同时也是革命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许多革命先辈都出自四川,他们的故居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记者了解到,陈毅故居损毁得非常严重,其屋面损坏,陈列馆围墙开裂,即将倒塌。陈列馆职工值班室房屋檩子、屋瓦损坏三分之一。而朱德故居情况稍好,目前发现的损坏有墙体开裂、垮塌,房屋瓦面脱落。郭沫若故居的屋面琉璃瓦变形、脱落。
都江堰文物损失惨重
四川省文物局给国家文物总局的报告中指出,在此次地震中,文化遗产损失极为严重。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在这次强震中受损最为严重。目前,二王庙片区山体滑坡,秦堰楼下沉,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前山门等建筑和围墙全部垮塌。
此外,伏龙观所有古建筑屋脊、屋瓦全部损坏,鱼嘴裂缝,木结构断裂,建筑严重倾斜,已成危房;青城山片区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屋脊、屋面全部毁坏,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垮塌。
而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的平武报恩寺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次灾害中,3518平方米古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山门正脊断裂;天王殿墙体和报恩寺祭祀碑垮塌;大雄宝殿墙体向外开裂,裂缝达10厘米,壁画受损。整个建筑群受灾情况相当严重。
在成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的屋脊部分出现断裂,墙面剥落。著名的杜甫草堂的东院落建筑已经垮塌10间,2个清代瓷花瓶破碎。另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的墓顶开裂,藏品受损情况不明。
很多地方因为文物保管库房垮塌,也导致文物大批毁坏。比如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馆两件陶器从展具上震落,进、出口上部的鸟头装饰断裂,砸裂天窗玻璃;还有汉源县文管所,其文物库房已经夷为平地,219件文物全部被埋;彭山县文管所馆藏文物有31件受损,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8件。
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绵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古建筑、理县桃坪羌寨局部垮塌。
24小时巡逻保护文物
截至5月19日,在此次强烈的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馆藏文物损失841件,其中珍贵文物148件。
灾害发生后,四川省文物局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并要求各地对重点部位进行连续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藏品和展品进行撤柜、下架、打包。同时,要求各地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落实监管人员,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加强巡逻,确保人员及文物安全。
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总局紧急呼吁,由于此次地震灾害发生的强度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馆藏文物受损严重,且数量较多,为此,恳请国家文物局在技术指导、救灾抢险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说,地震已经造成四川大量重要文物严重受损,国家文物局已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开展文物损失调查和抢救工作。
●旅游行业:元气大伤
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组织赴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对已经组团的旅游团队,要立即终止途经灾区旅游。
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每年旅游收入的75%以上来自受灾景区业务。其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建向记者抱怨:“你说打击有多大?我们都快没饭吃了!”他表示,旅行社正在全力抢救震区被困旅客,落实治疗、赔偿等事宜。
“现在国家旅游局规定,只准四川人出来,不准外面人进去。什么时候禁令解除了,才谈得上恢复吧。”黄建说。
2008年以来,受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和西藏“3·14”事件影响,中国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打击。国家旅游局已决定,将就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上述突发事件,提出对全年旅游业发展影响的报告。
“这次地震对四川旅游业是一个毁灭性打击。”西南交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成璋向记者表示。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0%,其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居首。四川省旅游局统计,仅2008年4月,四川全省就接待入境旅客9.45万人,国内游旅客1436.58万人,旅游总收入74.96亿元。
此次强烈地震,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位于震中区的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都江堰、卧龙自然保护区)损失尤为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主要建筑二王庙、伏龙观损坏严重,经济损失达12亿元;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道路全部损毁,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倾斜非常严重;三星堆博物馆建筑物轻微受损,即日起闭馆检修;四姑娘山、海螺沟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亦受破坏。九寨沟景区目前还没有得到地震破坏情况的报告。
四川省旅游局前日估算,此次四川旅游业直接损失超过500亿元。旅游业人士则表示,要恢复正常的旅游起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地震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王成璋表示,除了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打击是游客心理留下阴影,这种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此外,很多震区景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很大。
●市场复苏:相信未来
面对突然变故,四川省旅游局一位人士表示,“我们有信心能尽快恢复!”
国家旅游局已经拨给四川省旅游局4000万元应急资金,其中500万元用于疏散搜救游客,后续还会根据情势发展进一步拨款。据了解,目前,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初步维修重建计划已经出炉,但是还需要会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协同开展。“按照目前的计划,第一期维修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成。”有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旅游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旅行社立即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的旅游团。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估计已超过500亿元。
汶川是重要的旅游交通点。汶川东部和南部与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接壤,是前往国家级“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的必经之道。县城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146公里,距都江堰90公里,距九寨沟也只有289公里,是非常重要的四川旅游交通点。
由于这次地震的影响,加之地震时有一些游客被困,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消费心理考虑,对四川未来的旅游业产生明显的影响。预计在灾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四川旅游会经历阶段性低迷。
旅游业内人士称,四川旅游部门已把今年的工作中心转移到重建和维修上面。针对国家旅游局12日发出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的禁令,成都也在积极同国家争取,早日解除禁令,让未受灾的景点早日恢复。不过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旅游部门猜测至少要7月禁令才能解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按照市上要求进行线路规划,准备新开几条能保证安全的旅游短线,尽快恢复旅游市场。
●灾后重建:丽江之路
丽江旅游业的兴旺验证了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和一个朋友前两天给四川省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们在灾后重建时保留部分地震遗址,作为灾难旅游项目来开发。”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翔告诉记者:“灾后,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去四川旅游,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将可以支援灾后重建。”
黄翔认为,四川受灾地区本身就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且之前在国内外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本次地震中,虽然很多景区受损,但是九寨沟、黄龙等著名景区基本没什么影响,因此可以在灾后重建的时候打造保留一些遗址,把这次特大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和为后人提供警醒。
他介绍,地震的灾后重建变成旅游发展的新的契机,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丽江地震使得丽江古城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地方,当地在震后重建中重点发展旅游业,使得丽江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而本次汶川地震,使得汶川知名度在全世界大幅提升,也应该及早进行旅游规划。”
大多数人第一次认识丽江,源于1996年2月3日那场强度为7级的地震,造成当地死伤人数达到17366人,20余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亿元。丽江发生大地震后,把恢复重建与旅游相结合,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累计招商引资20多亿元,一大批第三产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丽江旅游业综合实力已上升到云南省的前三位。
旅游业是丽江恢复重建最大的拉动力量,随着对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泸沽湖、长江第一湾、东巴文化、摩梭风情的深度开发,丽江以旅游为先导的特色经济在重建3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1994年以来,丽江的游客每年都以高于34%的速度猛增。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成勋也认为,北川、汶川完全可以借鉴1996年震后成功重建的丽江,重新规划城镇建设,实行大村合并,整顿村容,在安全地带建设新的居民居住区。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又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甚至可以保留震后遗迹,建设地震公园供人参观。
对此思路,盛毅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他担心,地震之后,阿坝州交通更加不便,安全因素也会让游客产生顾虑,依托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景区的旅游业,短期内肯定大受影响。
“汶川原来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大地震的遗迹,作为游客赴九寨沟途中的一个景点,但经过这次新的大灾难后,类似这样的景点,究竟会促进旅游,还是对游客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还需仔细斟酌。”他说。
●相关链接:震灾后的湖北旅游市场
2008年对于旅游业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春节前的雪灾、黄金周长假变短假、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这些不利因素都让今年的旅游市场频频受创。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让四川旅游业损失巨大,而且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旅游市场更切身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影响。
四川游紧急叫停
“九寨沟黄龙和海南、云南、桂林等一直都是国内游的主要线路,我们社每年发往四川旅游的人数都至少有2000人,这可能占到整个长线旅游的10%左右。四川旅游的叫停对旅行社的影响很大。”湖北省中青旅副总经理印桃生告诉记者。
四川一直是湖北人出游的热点线路之一,往年随着暑期的临近,成都、九寨沟等旅游线路在七八月发团都非常火爆。然而汶川大地震给当地旅游产业造成巨大伤害,二王庙坍塌,秦燕楼不复存在,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景区道路全毁……据四川省旅游局估算,全省旅游行业经济损失315.47亿元。旅游业人士则表示,要恢复正常的旅游起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据介绍,四川旅游主要的一条线路是根据川西环线来设计的,这条旅游线路为都江堰—映秀—卧龙—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如今,这条环线已经基本被损毁。
虽然目前九寨沟、卧龙等景区本身没受到太大损毁,但交通的阻断使得这些景区也无法正常运作。现在四川只有峨眉山和乐山,因为是通过高速公路连接交通,所以交通问题不大。
就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国家旅游局紧急叫停四川旅游,以配合灾区抗震救灾,同时为确保广大游客安全。目前武汉各大旅行社前往四川的团都纷纷取消。
此外,目前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灾情,捐款捐物,帮助赈济灾民,许多市民纷纷放弃出行计划,无心旅游;大量列车、飞机都被抽调去抗震救灾,武汉的专列、包机游也基本停止,这也影响着旅行社其他线路的运作。
入境游雪上加霜
不仅是国内旅游,地震也使得入境游市场雪上加霜。许多旅行社都表示,到目前为止,入境游和去年同比下降了四成左右。湖北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长江三峡的游船游,海外的入境游客的减少,也让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洋十分着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人取消了原来预订的三峡游船旅游。”
据了解,目前针对海外市场,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西安、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西藏或者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云南都是热门线路,四川地震让许多海外游客直接取消了行程。
“虽然三峡没受到地震的影响,我们也向海外和国内的旅行社都发布了这个通知,但是许多外国游客还是觉得不安全。我们今天下午公司将开会讨论一下,针对现在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王海洋说。
“入境旅游估计十月份前都不会有改善,因为地震之后就是奥运会,大量的运动员到中国使得国际机票大涨,几乎都是全价,国外游客避免拥堵也会取消旅游计划,另外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也需要一段时间消除。”省旅游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认为。
灾后旅游业该如何疗伤
“我们现在都在忙着捐款、想办法组织志愿者去四川帮忙,至于旅游业务方面,现在真的是没心情管!”谈起应对策略,印桃生说:“照现在的状况,不说游客,就连我也不会有心情出游。人家在那里受灾,我们出去玩,情感上说不过去。”
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均表示,目前是非常时期,但是这种低迷的状况不会持续很久,一旦进入灾后重建,灾区人民生活安定下来,人们的出游需求会增长。
“旅游业向来是非常脆弱的,政局、灾难等都立刻会影响旅游业,不过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非常时期过后,灾区以外的旅游线路应该会恢复。像近年来印尼的海啸、火山、地震等等,也曾经导致当地旅游业瘫痪,但是随着灾后局势平稳,旅游也慢慢恢复了。湖北的旅行社现在应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突发性事件所干扰。”业内人士建议。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有些旅行社也已经在着手组合一些新的产品,以应对地震的影响。
●网友声音:对四川旅游震后恢复应充满信心
对于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的还不能说十分准确。四川旅游局方面报出的500亿损失的数据,应该也只是一种粗略估算。正像地震发生后地震的震级也进行了几次调整一样,地震究竟给四川旅游业带来多大的损失,精确数据也许要在救灾工作完全结束时才能得出。
但是,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视角,以灾害曾给世界一些国家造成的损失以及这些国家灾后旅游恢复的案例来做分析,对四川旅游业灾后恢复的粗线条认知,我们完全可以现在就得出一个大致结论。
那就是:这次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只是短期的、局部小范围的。对四川的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长期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四川旅游业界需要对震后恢复充满信心,如不出意外,四川旅游在地震过后半年内就会完全恢复正常。
1.四川的旅游资源受地震破坏有限
此次地震,地震破坏区域主要局限在阿坝州。而从2007年四川旅游统计来看,四川省全年1719.4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主要由17个主要景区完成。全年接待人数达6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是: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西岭雪山(62.1万人次)、碧峰峡(71.3万人)、都江堰(219.6万人次)、三星堆(61.1万人次)、九寨沟(252.2万人次)、青城山(152.0万人次)、黄龙(164.4万人次)。
在这些旅游景区当中,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与乐山大佛等景区景点,从媒体报道来看应没有受到地震太多影响;只有都江堰、青城山,因距离震中较近受到波及,一些地面建筑(如二王庙)被毁,但青城山山体、都江堰形制均属完好。
由此来看,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受地震破坏应不算严重。损毁建筑只要经过几个月的复建,就应能重新接待游客。
2.灾害往往不会长久影响旅游业
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曾遭受各式各样的灾害。但是,人类的旅游活动,却从来没有因灾害而彻底放弃。旅游业往往在灾害过后,都能获得新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然就是意大利的庞贝。公元79年8月被维苏威火山摧毁的这座城市,1960年挖掘出土后至今,旅游业一直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一次大的灾害过后,需持续多久游客才会回来呢?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的事例也可以给我们以指引: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发生恐怖袭击大爆炸,其后一个月,德国游客就已经返回;2004年末南亚海啸让普吉岛变成了噩梦一般的地方,可海啸过后三个月,各国游客就又来到了普吉岛。
如果外国的事例还不足以说明,那发生在我国的雪灾也可以给我们以启迪。今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灾,受灾地区对旅游业的恢复也曾表现出过度的悲观。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当天气回暖、阳光普照、百花盛开的时候,许许多多的旅游者就又走出了家门,来到这些地方旅游。
3.灾后的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缓步增长的可能
四川的入境游客当中,以港、澳、台、日、韩以及欧洲游客为主。这其中,日、台游客因日常生活中对地震时有接触,因而在心理上比其他地区游客更容易接受灾后到四川的旅游。而此次地震,让亚洲邻国游客贴近了与四川的距离,四川的顺势旅游促销,或有“塞翁失马”一样的奇效出现。
欧美游客虽较为理性,但四川旅游部门如果有较好的促销策略出台,在争取欧美游客上面也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一下2005年南亚海啸后泰国的旅游促销方法,打心理情感战,以“到灾区旅游就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来进行旅游宣传、撬动游客的悲悯情怀。
从某种角度来看,地震也为四川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只要四川旅游业界齐心努力,地震恢复期入境旅游市场的缓步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4.旅游企业要为四川旅游的复苏多做筹划
地震过后,四川旅游企业不能被动的等、靠、要,而应该制定主动的市场促销计划,恢复游客信心、吸引游客返回。
这类的经验我们仍然可以从国际上去寻找。比如说泰国在普吉岛海啸之后,为恢复旅游、吸引游客,他们的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点携起手来,对来访游客实行了长达一年的旅游优惠。泰国航空公司也曾拿出1000张免费机票投放在香港市场,促使香港市场的泰国游得以迅速回升。
『贰』 灾难旅游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建议观看来《灾害地理源学》。
灾害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应用性很强的重要分支体系。提高灾害的防范意识、掌握防灾减灾手段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灾害电影鉴评是《灾害地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影梦幻般的演绎手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灾害发生过程和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贴切的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叁』 自然灾害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既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是可行的,随着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即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
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
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
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
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
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
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
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
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
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
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二、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旅游
自然保护区怎样开展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应对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
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开发策略,最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
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1. 充分认识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前提。作为经营旅游业
务的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和历史风貌的
为人们提供适当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这是与一般的保护区、普通的旅游区的根本区别。要
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员、厂矿企业及广大群
众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仟展旅游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如前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须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同时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旅游,毁掉资源、环境就是毁掉旅游。理论与实践都表
明,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果真如此,那么自
然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就越高。继而再将经济收益反馈到保护区的建设方面,即可使保护区走上一条保护
——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2.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大政方针。特色是
旅游的基础。有特色的保护区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例如笔者经过多
年的调查研究,概括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即:①世界级自然保护区;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览胜地;③满族的发祥地,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圣山。针对长白山旅游资源的
特色,笔者认为长白山旅游开发的策略应是: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主,有理、有利、
有节地开发旅游资源,重点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圣之山的特点,其战略目标是将长
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风光保留地。
3.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有效途径。
①进行功能分工。应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
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区工作,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核心区是整个保护区的绝对保护地段,除进行巡护和定期资源普查外,不准进行任何其
他活动,以保持自然状态和储存物种,缓冲区是核心区与试验区的过渡带,主要作用是保护
核心区,使其免遭破。试验区是保护区内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试验区内可以开展科学
考察、研究和试验以及教学实习,亦可结合自然风景划定区域,开展不影响自然保护的参观
旅游活动。
②健全环保机制。保护区开展旅游,应尽快建立健全三种环保机制:
行政立法机制。包括对到保护区旅游的单位、个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
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国是个发展自然保护事业较早、经验较成熟的国家,在一些自然保护
区的入口,常常立着一块很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
”很值得我国借鉴。
经济计划机制。按时间尺度划分,包括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它补充行政立法机制,
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对保护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宏观调控。
旅游开发的经济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即补偿因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所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大多数保护区采取发售门票的办法,而且价格偏高,游人意见大。解决的办法是,
保护区经营、管理人员应以劳力、知识和技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可为一定数量的游人配备一位导游兼环保工作人员,可谓一举数得。
③慎重对待土木建设。如果说架桥、筑路、修宾馆、建索道等工程项目在一般的旅游区
是可行的话,那么在自然保护区应另当别论,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动辄在保护区核心地段
大建楼堂馆所,然后公路、小径密如蜘蛛网,于是保护区成了现代化闹市,等到该风景城一
建成,风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关于建造索道的问题,更应引起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的高度
重视。建造索道,必须先修路,修路必先伐树、炸山,因此建索道通缆车对自然资源与环境
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国外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大峡谷都是绝不允许建造索道的。
④加强科学管理。如何提高保护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是保护区旅游事业成败的关键因
素之一。在经营思想上,应改变目前“粗放经营”的作法,而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服务
取胜,必要时可适当限制游人人数,以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例如厄瓜多尔政府便对到科
隆群岛(即加拉帕戈斯群岛)旅游的人数严格限制在每年2.5万人以内,任何一个岛上的每
日游客数不得超过90人。在管理方面,保护区可以和附近的乡、镇共管旅游业,做到有责大
家尽,有利大家图,旅游、环保齐头并进。旅游项目的选择,应以知识性旅游为主,在一些
景点挂牌介绍该景点的内容,向游人传授科学知识。保护区内一定要采用线性开发的方式,
严禁游人到处乱跑。主要开展一日游,以减轻游人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总之,只要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在旅游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实施科学的严格的管理,
加上其它部门以及广大游人的密切配合,相信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肆』 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旅游的基础,我们要保护好景区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创造一种和谐的旅游环境,没有和谐的旅游环境就谈不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Wartiti等人(2008)指出,保护地质景观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质循环。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保护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首要的就是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建设中缺乏灾害预防性措施
由于不了解历史灾害又无防灾意识,山区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着盲目建设的现象。不少沟谷在中下游特别是沟口建有旅游设施,这些地方恰好是泥石流物质大量淤积的地方。沿沟谷建设一些休息亭等设施,由于缺乏挡护等措施,当泥石流或崩塌等发生时这些建筑物就会被毁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地震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在文化内涵开发不足,没有整体开发意识,灾害旅游资源与普通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地方民族文化的整合、与长远文化发展趋势整合不足;景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们文化需求提高的趋势,综合服务设施不足;开发主题没有震撼力。
2.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
在地震遗址中开发旅游资源,往往会忽视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和谐发展的问题。旅游地质景观常常与森林、草地、湖泊、珍稀动植物等伴生,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地质旅游的观赏性更突出。地质遗迹展示过程中,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自然生态因素;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地质灾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与景观学相关的原理,与生物多样性展示,景观多样性展示等有机协调,并尽可能使地质灾害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地质旅游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如果环境保护不好,治理不好,无法给人以休闲、观光、欣赏的功能。地震旅游景区给游客呈现的是另一种旅游,也许是一种狼藉的状态,是一种凌乱不堪的情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其环境的保护以及景区环境和谐发展。
3.地震意识淡薄
在地震灾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开发利用不设防,没有地震常识教育的设施和标示等问题。Perry和Lindell(2008)指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于地质灾害的损失方面也是一种内因。在地震区开发旅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经历了地质灾害后,很多山体处于活动状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开发旅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对于进入地质灾害景区的游客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在景区设置地质灾害发生的安全保护措施。
(三)滑坡、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主要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如对消南海地震灾害旅游资源开发、对喀斯特溶洞塌陷、洪水等灾害资源开发,只停留在一些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科学文化介绍少,附会文化、虚拟文化介绍多。旅游开发商和导游人员科学素质差。这使得一部分极高品位的灾害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2.缺乏开发意识
对于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们只把它看作是一种灾难,一种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损失的灾难。许多滑坡、塌陷、泥石流、洪水治理工程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规划。特别是大部分灾害旅游资源未进行开发,绝大多数在设计上根本就没有考虑旅游功能。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治理工程,就是没有开发利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们对于这些灾难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就会让更多的人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如果我们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就会发现其形成、发生的规律,从而更好的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与周围的地质环境协调发展差
旅游地质环境是指以旅游地质资源为基础由地质作用、地质景观与地貌、地理、生物、生态、气候各环境因素与人类旅游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是供人类休闲、观光、欣赏,从中得到享受,起到既休闲又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人类旅游活动的环境(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大部分灾害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没有与普通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没有发挥其整体的规模效益。地质灾害旅游资源虽是另一类的旅游,旨在给人们以警示和教育的意义,但是也要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整合,与周围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达到和谐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一)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景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为保护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一定要做好这些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Han等(2007)指出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链,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1.修筑拦挡建筑物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或者是有大量碎屑物质堆积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既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在泥石流流经的沟道上,利用峡谷、窄口等形成的具有一定库容的地形修建拦砂坝,拦截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质,过滤大颗粒物质,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防护工程的撞击、磨蚀,增加下游工程的安全度。
2.支撑与坡面防护
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以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在泥石流沟域松散固体物质分布区,如滑坡、崩塌分布密集的沟谷段,修建梯级谷坊工程,利用系列坝逐级回淤稳固滑坡脚,同时调节沟道纵比降以削减泥石流能量。对泥石流补给集中且量大的大滑坡、崩塌等,如确有必要可采取挡土、排水等专项工程治理。对以片蚀为主的荒坡等分散物源,采用农林措施固坡。
3.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
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坡体岩土体的软化作用。对必须穿过滑坡区的引水或排水工程做严格的防渗漏处理;避免在滑坡区内修建蓄水工程;对滑坡区地表做防渗处理;防止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等。
4.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通过城市等重要保护目标区河道段,加高加固两岸河道,减小河道弯度,疏掏拓宽河道,设置潜坝防止河床下切等,以利于泥石流安全通过,输入到下游河道中。对跨河建筑物进行改造留足排洪断面,也可建急流槽使泥石流快速通过跨河建筑物,而不致发生阻塞。
5.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利用农业、林牧业技术,对沟域内泥石流的产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土壤、石块)的陡坡耕地、荒地、荒坡,进行人工改造,以控制其面蚀作用和水土流失强度,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同时也起到调节或削减地表径流,阻滞在沟道中形成大的洪峰,从而抑制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
(二)增加宣传的力度,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让旅游开发商、当地居民、游人等了解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环境、减灾防灾的意识。重视旅游地内部的工作人员心理防范机制培育,改进内部工作旅游地应制订减轻风险和防止损失的规划以及风险善后规划。重视救灾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落实综合防救措施,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营救能力。发生损失时,在实行保险的责任范围内监督采取迅速而适当的解决措施或进行保护以缩小损失的影响(袁红,2003)。
(三)加大地震旅游的开发
在地质灾害旅游中最主要的是地震旅游。目前,地震旅游在中国基本上是刚刚起步,为发展中国地震旅游事业,地震工作者和地震、文物等有关部门应首先对中国现存的各种地震遗迹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考察对其旅游功能做出评估,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为旅游部门提供更多的有特色的地震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不断增加地震旅游的品种。旅游部门应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地震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地震旅游摆上议事日程,首先应加大地震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充分了解中国地震旅游的内涵和特色。在风光旅游中可适当增加地震旅游项目和内容,导游人员在向游客介绍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背景时,应与“地震”结合起来,也可组织专项地震旅游,组织游客到震区作地震旅游、考察;在地震遗迹较集中的地震废墟如唐山、云南丽江等地可建立地震公园。此外,还需要培训导游人员,让他们学习地学科技知识,提高地震旅游的导游水平。
地震旅游是集旅游、考察、探索、科普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会给人以新鲜感,会引起人们对地学旅游的更大兴趣。中国地震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很大,有待我们去开发、去挖掘。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地震旅游事业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广阔的前景,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震旅游将会成为21世纪的热门旅游。
(四)划定危险区,分区预防
各级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区,应聘请具有相应资格和资质证书的专业机构来编制防治潜在地质灾害的规划,并将其作为该开发区旅游开发规划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Malheiro(2006)指出绘制旅游区地质灾害图,同时将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和其他区域进行分区,并据其危险性大小的评估,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个级别,在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应禁止从事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旅游开发活动,如开挖、设施建设或破坏原生土壤植被等;而针对各地质遗迹旅游开发区不同类型的潜在地质灾害,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危害现状,并考虑到旅游风景区游览观赏和游人活动的特点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危险区,重点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需要水文、环保、地质、气象等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防止灾害的发生(谢洪忠和杨世瑜,2003)。
(五)严格规范旅游开发活动
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活动是加剧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之一,必须严格规范各项旅游开发活动,将其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如严格控制污水乱排乱放,加强对天然土壤植被的保护,合理抽取地下水,控制游人密度,采用绿色施工法等。
(六)建立景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Chen等(2008)指出灾害的预测对于灾难的减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灾害的调查,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借鉴成功的经验,对现在的状况进行检测,从而对未来灾害的情况做出预测。Fedeski等(2007)指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技术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地质旅游地景区内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防灾减灾决策系统。Edbrooke等(2003)同样指出,地理数据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各类潜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中国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财产安全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减缓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从根本上做到地质灾害的防范和事前管理,就必须从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到场址规划都运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办法,逐步推行既能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张茂省和唐亚明,2008)。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中国的珍贵的地质旅游资源,创造一个和谐的旅游环境,从而达到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科学旅游活动,其科学含量与科技含量必须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促进行业协作,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地质景区的发展。不论是在旅游开发、设计和经营过程中,都要坚持循环经济的道路,合理地组织旅游产业,进行旅游开发,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伍』 灾难旅游的地理意义
灾害在带给人类生命财产灾祸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灾区的重建与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灾害、缅怀遇难者、接受减灾教育。
『陆』 旅游灾害的名词解释
一些著名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发生地已被人类开发为旅游地,另一些有内潜力但目前尚未开发的可视为潜容在的旅游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引发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找出旅游灾害发生的条件、规律,制定防灾措施及灾后赔偿处罚条款等是旅游灾害的研究对象。
『柒』 旅游业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发展当地稳定发展项目
『捌』 灾害性天气旅游安全风险防控怎么做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版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要督促权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漂流企业和星级饭店(以下简称涉旅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准备;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掌握并转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必要时联合发布灾害性天气旅游风险提示。如有极端灾害天气可能影响游客安全时,要督促涉旅企业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要推动A级旅游景区开展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在存在灾害性天气旅游安全隐患的区域设立警示标语、警戒线、围挡等警示标志和阻隔设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各级气象部门在发生涉旅气象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的预报会商和区域联防,准确提供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和后续气象保障服务。
各地旅游管理部门与气象部门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将气象服务纳入旅游安全保障内容,共同推进旅游气象防灾减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共同推动具备条件的3A以上旅游景区建设灾害性天气监测自动气象站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玖』 地质灾害与旅游的关系
一、地质灾害对旅游的影响
(一)地质灾害对旅游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旅游安全原则是旅游者出游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还无法控制的当代,人们对安全的社会需要日益重视。因此对于地质灾害旅游地的选择十分小心。地质灾害尤其是像地震这样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公众的出游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干扰,地质灾害使人们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旅游者的愉悦感,尤其是出于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游客最终选择放弃出游或更改出游计划,导致旅游需求大幅下降(王能洲等,2009)。
(二)地质灾害对旅游地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旅游地景区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坡、泥石流等对旅游地产生的危害比较轻微的影响;另一类是地震、火山等对旅游地产生的比较严重的危害。滑坡泥石流一般只是对景区局部的景点产生破坏,对于整个旅游地的影响并不大,不会影响旅游地正常的运转。而大地震、火山对旅游地的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
1.地震、火山等对旅游地的影响
大地震、火山等往往会对旅游地的景区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如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尤薇,2008)。其中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很多古建筑倒塌,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很大的破坏。另外通往景区的道路也是受到严重的破坏。旅游地的破坏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大地震过后旅游业几乎处在停滞的状态,旅游团、餐饮服务业都受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滑坡、泥石流等对旅游地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也会损坏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使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诣受到破坏。但是滑坡、泥石流破坏范围是比较小的,它只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局部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它对旅游地的影响相对于地震来说是比较小的。
(三)地质灾害对旅游活动项目的影响
(1)地质灾害类型直接限制了旅游景区景点活动项目的开发程度。地震、崩塌造成的旅游资源,由于地震、塌陷地质灾害发生周期较长,规模较大,易于开发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体的开发较困难。
(2)地质灾害条件直接限制了旅游景区景点活动项目的策划。地质项目的策划也要考虑经济效益,灾害稳定区,旅游项目策划落实;灾害活动区,一般不予考虑项目建设。
(3)地质灾害环境间接限制了旅游景区景点活动项目的选择。景区景点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环境,环境优美,可以配合开发;环境不优美,地质灾害资源单独开发,就会出现单调不和谐的情况。
(四)地质灾害对旅游发展规模的影响
(1)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必然受到人员规模的限制。如天坑地缝等塌陷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由于道路建设的制约,限制了一次容纳旅游者规模。
(2)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放时间必然受到天气的限制。有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区域,下雨天,暴雨天气是不宜开放的。塌陷灾害旅游资源中的天坑类在雨天也不安全,不宜开放。
(3)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开发首先要进行灾害体防治,经济投入高,间接限制了旅游开发规模。
(4)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多处于山区、深山区,通达性差,间接影响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
(五)地质灾害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1)增加管理难度。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必须建立灾害应急防治体系,建立专门防灾机构,设置专门人员,加强灾害的预测或监控工作。
(2)增加标识设置。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必须设置灾害区的警示标识,并随时检查。
(3)增大防灾抗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地质灾害区的旅游景区景点,有义务加强防灾常识的宣传教育。
地质灾害对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从经济上,影响旅游发展的建设费用,从旅游发展上,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心理、影响旅游活动项目策划与选择、影响旅游发展规模和旅游经营管理。
二、旅游开发促使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性
1.地域性规律
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如以岩溶地貌为主要景观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的地质遗迹开发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相关性规律
主要指不同类型的潜在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程度、规模等都与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和水土流失都和水文气象条件及地貌特征、岩土组合等密切相关;而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与所在区域的地壳活动密切相关。
3.诱发性规律
人类对地质遗迹不规范的旅游开发活动,如排污设施不完善、游人密度过于集中、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规范建设、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游线设计等。这些将是引发或加重一些潜在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如土地退化灾害、地球化学异常灾害、水源枯竭灾害等。
4.伴生性规律
诱发潜在地质灾害的制约和影响因素之间有共生、伴生、因果、诱发的关系,有可能导致各种地质灾害成群出现,连续发生,使灾情扩大。如地震往往伴生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危岩和地面变形等。而地下水位变化,往往会引起水土流失、地下水质污染、泉水干涸、地方病、地裂缝等灾害。
(二)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会对旅游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合理的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导致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活动是加剧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直接诱发因素之一,必须严格规范各项旅游开发活动,将其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中国的许多旅游区都位于山区。以陡、峻、险、奇而闻名的诸多景区或景点,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也往往是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区或危险点。在山岳景观开发建设时大规模的劈山修路和建设索道,使得山体边坡和植被遭到破坏,引起滑坡、塌方、水土流失等严重的地质灾害(郭威和丁华,2001)。旅游排污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乱排乱放,污水随雨水渗入岩土体,可能导致地下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地方病等灾害,甚至使岩土体逐渐软化,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过度抽取地下水、游人密度过大或过于集中、植被破坏等旅游活动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超常下降、地下水质污染、泉水干涸等灾害。因此要严格控制开发的强度、加强对天然土壤植被的保护、合理抽取地下水、控制游人密度、采用绿色施工法等措施来保护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
『拾』 地震后对四川旅游业有什么影响(详细)
你说详细的哈,我发的乱七八糟的你自己整理哈~
四川旅游业元气大伤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向以秀美风光和人文古风吸引世界目光的四川在一夜之间遭遇了一场浩劫。一时间,四川省内旅游服务业、食品供应几乎完全中断,蒸蒸日上的四川旅游业遇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这场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四川旅游业能否恢复元气?需要多久才能迎来复兴?
●千年景区:满目疮痍
5月20日,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四川现场会议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广益堂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主持了现场会议。据会议通报,截至5月19日,在此次强烈的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
“李白书房”千疮百孔
地震后的李白故居损毁严重。前天,记者专门前往位于江油市的“青莲故居”采访。这栋青砖绿瓦结构的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已经全面封闭,不准外人进入。据工作人员称,因为里面的文物古迹损毁严重,许多建筑物摇摇欲坠,怕有人进去被砸伤。他特别提醒记者千万不要进入太白楼内,因为太白楼的3层和4层结构毁坏严重。
在李白幼时居住的陇西院,记者看到了更为震撼的一幕。从唐朝一直保存至今的“山门”完全塌在地下,变成一堆残垣烂瓦。旁边看护现场的两名工作人员称,这些东西都是千年古物,即使全倒了,将来也要重建,因此他们必须守在这里,怕有一砖一木被人盗取。走进山门,可以看到李白书房和卧室损毁严重,房子的瓦顶上震出了很多洞,像筛子一般。墙体也有多处裂痕,卧室内一片狼藉,一地碎块。
朱德、陈毅故居有损毁
四川省不仅是国内著名的文物大省,同时也是革命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许多革命先辈都出自四川,他们的故居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记者了解到,陈毅故居损毁得非常严重,其屋面损坏,陈列馆围墙开裂,即将倒塌。陈列馆职工值班室房屋檩子、屋瓦损坏三分之一。而朱德故居情况稍好,目前发现的损坏有墙体开裂、垮塌,房屋瓦面脱落。郭沫若故居的屋面琉璃瓦变形、脱落。
都江堰文物损失惨重
四川省文物局给国家文物总局的报告中指出,在此次地震中,文化遗产损失极为严重。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在这次强震中受损最为严重。目前,二王庙片区山体滑坡,秦堰楼下沉,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前山门等建筑和围墙全部垮塌。
此外,伏龙观所有古建筑屋脊、屋瓦全部损坏,鱼嘴裂缝,木结构断裂,建筑严重倾斜,已成危房;青城山片区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屋脊、屋面全部毁坏,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垮塌。
而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的平武报恩寺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次灾害中,3518平方米古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山门正脊断裂;天王殿墙体和报恩寺祭祀碑垮塌;大雄宝殿墙体向外开裂,裂缝达10厘米,壁画受损。整个建筑群受灾情况相当严重。
在成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的屋脊部分出现断裂,墙面剥落。著名的杜甫草堂的东院落建筑已经垮塌10间,2个清代瓷花瓶破碎。另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的墓顶开裂,藏品受损情况不明。
很多地方因为文物保管库房垮塌,也导致文物大批毁坏。比如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馆两件陶器从展具上震落,进、出口上部的鸟头装饰断裂,砸裂天窗玻璃;还有汉源县文管所,其文物库房已经夷为平地,219件文物全部被埋;彭山县文管所馆藏文物有31件受损,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8件。
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州领报修院、绵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古建筑、理县桃坪羌寨局部垮塌。
24小时巡逻保护文物
截至5月19日,在此次强烈的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馆藏文物损失841件,其中珍贵文物148件。
灾害发生后,四川省文物局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并要求各地对重点部位进行连续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藏品和展品进行撤柜、下架、打包。同时,要求各地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落实监管人员,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加强巡逻,确保人员及文物安全。
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总局紧急呼吁,由于此次地震灾害发生的强度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馆藏文物受损严重,且数量较多,为此,恳请国家文物局在技术指导、救灾抢险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说,地震已经造成四川大量重要文物严重受损,国家文物局已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开展文物损失调查和抢救工作。
●旅游行业:元气大伤
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组织赴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对已经组团的旅游团队,要立即终止途经灾区旅游。
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每年旅游收入的75%以上来自受灾景区业务。其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建向记者抱怨:“你说打击有多大?我们都快没饭吃了!”他表示,旅行社正在全力抢救震区被困旅客,落实治疗、赔偿等事宜。
“现在国家旅游局规定,只准四川人出来,不准外面人进去。什么时候禁令解除了,才谈得上恢复吧。”黄建说。
2008年以来,受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和西藏“3·14”事件影响,中国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打击。国家旅游局已决定,将就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上述突发事件,提出对全年旅游业发展影响的报告。
“这次地震对四川旅游业是一个毁灭性打击。”西南交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成璋向记者表示。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0%,其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居首。四川省旅游局统计,仅2008年4月,四川全省就接待入境旅客9.45万人,国内游旅客1436.58万人,旅游总收入74.96亿元。
此次强烈地震,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位于震中区的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都江堰、卧龙自然保护区)损失尤为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主要建筑二王庙、伏龙观损坏严重,经济损失达12亿元;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道路全部损毁,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倾斜非常严重;三星堆博物馆建筑物轻微受损,即日起闭馆检修;四姑娘山、海螺沟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亦受破坏。九寨沟景区目前还没有得到地震破坏情况的报告。
四川省旅游局前日估算,此次四川旅游业直接损失超过500亿元。旅游业人士则表示,要恢复正常的旅游起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地震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王成璋表示,除了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的打击是游客心理留下阴影,这种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此外,很多震区景区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难度很大。
●市场复苏:相信未来
面对突然变故,四川省旅游局一位人士表示,“我们有信心能尽快恢复!”
国家旅游局已经拨给四川省旅游局4000万元应急资金,其中500万元用于疏散搜救游客,后续还会根据情势发展进一步拨款。据了解,目前,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初步维修重建计划已经出炉,但是还需要会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协同开展。“按照目前的计划,第一期维修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成。”有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旅游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旅行社立即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的旅游团。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估计已超过500亿元。
汶川是重要的旅游交通点。汶川东部和南部与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接壤,是前往国家级“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的必经之道。县城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146公里,距都江堰90公里,距九寨沟也只有289公里,是非常重要的四川旅游交通点。
由于这次地震的影响,加之地震时有一些游客被困,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消费心理考虑,对四川未来的旅游业产生明显的影响。预计在灾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四川旅游会经历阶段性低迷。
旅游业内人士称,四川旅游部门已把今年的工作中心转移到重建和维修上面。针对国家旅游局12日发出停止组织赴四川地震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的禁令,成都也在积极同国家争取,早日解除禁令,让未受灾的景点早日恢复。不过记者了解到,四川省旅游部门猜测至少要7月禁令才能解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按照市上要求进行线路规划,准备新开几条能保证安全的旅游短线,尽快恢复旅游市场。
●灾后重建:丽江之路
丽江旅游业的兴旺验证了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和一个朋友前两天给四川省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们在灾后重建时保留部分地震遗址,作为灾难旅游项目来开发。”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翔告诉记者:“灾后,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去四川旅游,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将可以支援灾后重建。”
黄翔认为,四川受灾地区本身就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而且之前在国内外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在本次地震中,虽然很多景区受损,但是九寨沟、黄龙等著名景区基本没什么影响,因此可以在灾后重建的时候打造保留一些遗址,把这次特大地震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和为后人提供警醒。
他介绍,地震的灾后重建变成旅游发展的新的契机,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丽江地震使得丽江古城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地方,当地在震后重建中重点发展旅游业,使得丽江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而本次汶川地震,使得汶川知名度在全世界大幅提升,也应该及早进行旅游规划。”
大多数人第一次认识丽江,源于1996年2月3日那场强度为7级的地震,造成当地死伤人数达到17366人,20余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亿元。丽江发生大地震后,把恢复重建与旅游相结合,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累计招商引资20多亿元,一大批第三产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丽江旅游业综合实力已上升到云南省的前三位。
旅游业是丽江恢复重建最大的拉动力量,随着对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泸沽湖、长江第一湾、东巴文化、摩梭风情的深度开发,丽江以旅游为先导的特色经济在重建3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1994年以来,丽江的游客每年都以高于34%的速度猛增。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成勋也认为,北川、汶川完全可以借鉴1996年震后成功重建的丽江,重新规划城镇建设,实行大村合并,整顿村容,在安全地带建设新的居民居住区。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又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甚至可以保留震后遗迹,建设地震公园供人参观。
对此思路,盛毅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他担心,地震之后,阿坝州交通更加不便,安全因素也会让游客产生顾虑,依托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景区的旅游业,短期内肯定大受影响。
“汶川原来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大地震的遗迹,作为游客赴九寨沟途中的一个景点,但经过这次新的大灾难后,类似这样的景点,究竟会促进旅游,还是对游客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还需仔细斟酌。”他说。
●相关链接:震灾后的湖北旅游市场
2008年对于旅游业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春节前的雪灾、黄金周长假变短假、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这些不利因素都让今年的旅游市场频频受创。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让四川旅游业损失巨大,而且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旅游市场更切身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影响。
四川游紧急叫停
“九寨沟黄龙和海南、云南、桂林等一直都是国内游的主要线路,我们社每年发往四川旅游的人数都至少有2000人,这可能占到整个长线旅游的10%左右。四川旅游的叫停对旅行社的影响很大。”湖北省中青旅副总经理印桃生告诉记者。
四川一直是湖北人出游的热点线路之一,往年随着暑期的临近,成都、九寨沟等旅游线路在七八月发团都非常火爆。然而汶川大地震给当地旅游产业造成巨大伤害,二王庙坍塌,秦燕楼不复存在,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景区道路全毁……据四川省旅游局估算,全省旅游行业经济损失315.47亿元。旅游业人士则表示,要恢复正常的旅游起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据介绍,四川旅游主要的一条线路是根据川西环线来设计的,这条旅游线路为都江堰—映秀—卧龙—四姑娘山—丹巴—雅安—成都。如今,这条环线已经基本被损毁。
虽然目前九寨沟、卧龙等景区本身没受到太大损毁,但交通的阻断使得这些景区也无法正常运作。现在四川只有峨眉山和乐山,因为是通过高速公路连接交通,所以交通问题不大。
就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国家旅游局紧急叫停四川旅游,以配合灾区抗震救灾,同时为确保广大游客安全。目前武汉各大旅行社前往四川的团都纷纷取消。
此外,目前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灾情,捐款捐物,帮助赈济灾民,许多市民纷纷放弃出行计划,无心旅游;大量列车、飞机都被抽调去抗震救灾,武汉的专列、包机游也基本停止,这也影响着旅行社其他线路的运作。
入境游雪上加霜
不仅是国内旅游,地震也使得入境游市场雪上加霜。许多旅行社都表示,到目前为止,入境游和去年同比下降了四成左右。湖北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长江三峡的游船游,海外的入境游客的减少,也让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洋十分着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人取消了原来预订的三峡游船旅游。”
据了解,目前针对海外市场,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西安、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西藏或者长江三峡+四川九寨沟+云南都是热门线路,四川地震让许多海外游客直接取消了行程。
“虽然三峡没受到地震的影响,我们也向海外和国内的旅行社都发布了这个通知,但是许多外国游客还是觉得不安全。我们今天下午公司将开会讨论一下,针对现在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王海洋说。
“入境旅游估计十月份前都不会有改善,因为地震之后就是奥运会,大量的运动员到中国使得国际机票大涨,几乎都是全价,国外游客避免拥堵也会取消旅游计划,另外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也需要一段时间消除。”省旅游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认为。
灾后旅游业该如何疗伤
“我们现在都在忙着捐款、想办法组织志愿者去四川帮忙,至于旅游业务方面,现在真的是没心情管!”谈起应对策略,印桃生说:“照现在的状况,不说游客,就连我也不会有心情出游。人家在那里受灾,我们出去玩,情感上说不过去。”
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均表示,目前是非常时期,但是这种低迷的状况不会持续很久,一旦进入灾后重建,灾区人民生活安定下来,人们的出游需求会增长。
“旅游业向来是非常脆弱的,政局、灾难等都立刻会影响旅游业,不过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非常时期过后,灾区以外的旅游线路应该会恢复。像近年来印尼的海啸、火山、地震等等,也曾经导致当地旅游业瘫痪,但是随着灾后局势平稳,旅游也慢慢恢复了。湖北的旅行社现在应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突发性事件所干扰。”业内人士建议。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有些旅行社也已经在着手组合一些新的产品,以应对地震的影响。
●网友声音:对四川旅游震后恢复应充满信心
对于地震给四川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的还不能说十分准确。四川旅游局方面报出的500亿损失的数据,应该也只是一种粗略估算。正像地震发生后地震的震级也进行了几次调整一样,地震究竟给四川旅游业带来多大的损失,精确数据也许要在救灾工作完全结束时才能得出。
但是,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视角,以灾害曾给世界一些国家造成的损失以及这些国家灾后旅游恢复的案例来做分析,对四川旅游业灾后恢复的粗线条认知,我们完全可以现在就得出一个大致结论。
那就是:这次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只是短期的、局部小范围的。对四川的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长期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四川旅游业界需要对震后恢复充满信心,如不出意外,四川旅游在地震过后半年内就会完全恢复正常。
1.四川的旅游资源受地震破坏有限
此次地震,地震破坏区域主要局限在阿坝州。而从2007年四川旅游统计来看,四川省全年1719.4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主要由17个主要景区完成。全年接待人数达6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是: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西岭雪山(62.1万人次)、碧峰峡(71.3万人)、都江堰(219.6万人次)、三星堆(61.1万人次)、九寨沟(252.2万人次)、青城山(152.0万人次)、黄龙(164.4万人次)。
在这些旅游景区当中,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与乐山大佛等景区景点,从媒体报道来看应没有受到地震太多影响;只有都江堰、青城山,因距离震中较近受到波及,一些地面建筑(如二王庙)被毁,但青城山山体、都江堰形制均属完好。
由此来看,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受地震破坏应不算严重。损毁建筑只要经过几个月的复建,就应能重新接待游客。
2.灾害往往不会长久影响旅游业
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曾遭受各式各样的灾害。但是,人类的旅游活动,却从来没有因灾害而彻底放弃。旅游业往往在灾害过后,都能获得新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当然就是意大利的庞贝。公元79年8月被维苏威火山摧毁的这座城市,1960年挖掘出土后至今,旅游业一直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一次大的灾害过后,需持续多久游客才会回来呢?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的事例也可以给我们以指引: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发生恐怖袭击大爆炸,其后一个月,德国游客就已经返回;2004年末南亚海啸让普吉岛变成了噩梦一般的地方,可海啸过后三个月,各国游客就又来到了普吉岛。
如果外国的事例还不足以说明,那发生在我国的雪灾也可以给我们以启迪。今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灾,受灾地区对旅游业的恢复也曾表现出过度的悲观。但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当天气回暖、阳光普照、百花盛开的时候,许许多多的旅游者就又走出了家门,来到这些地方旅游。
3.灾后的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缓步增长的可能
四川的入境游客当中,以港、澳、台、日、韩以及欧洲游客为主。这其中,日、台游客因日常生活中对地震时有接触,因而在心理上比其他地区游客更容易接受灾后到四川的旅游。而此次地震,让亚洲邻国游客贴近了与四川的距离,四川的顺势旅游促销,或有“塞翁失马”一样的奇效出现。
欧美游客虽较为理性,但四川旅游部门如果有较好的促销策略出台,在争取欧美游客上面也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一下2005年南亚海啸后泰国的旅游促销方法,打心理情感战,以“到灾区旅游就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来进行旅游宣传、撬动游客的悲悯情怀。
从某种角度来看,地震也为四川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只要四川旅游业界齐心努力,地震恢复期入境旅游市场的缓步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4.旅游企业要为四川旅游的复苏多做筹划
地震过后,四川旅游企业不能被动的等、靠、要,而应该制定主动的市场促销计划,恢复游客信心、吸引游客返回。
这类的经验我们仍然可以从国际上去寻找。比如说泰国在普吉岛海啸之后,为恢复旅游、吸引游客,他们的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点携起手来,对来访游客实行了长达一年的旅游优惠。泰国航空公司也曾拿出1000张免费机票投放在香港市场,促使香港市场的泰国游得以迅速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