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品质
一、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是指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履行岗位职责,“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遵纪守法,是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守则等职业纪律。
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是旅游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旅游业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源泉。践行这一条规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职业偏见
2、坚守工作岗位,具有高度责任心
3、热爱工作对象,具有职业良心
4、执行政策法规,抵制不正之风
二、热情服务、宾客至上
热情服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尊重客人,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关心客人并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态度和行为。宾客至上就是视顾客为“上帝”,把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如一的为客人着想,努力满足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正当、合理的各种需求。
热情服务、宾客至上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旅游行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待客之道和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践行这一条规范,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树立服务观念
2、 树立客人意识
3、文明礼貌服务
三、诚实守信,公私分明
诚实守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忠诚老实,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遵守许下的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公私分明是指旅游业从业人员正确处理和摆正公和私利益关系,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不贪图个人利益,不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国家利益。
诚实守信、公私分明是旅游行业经营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础,是创造品牌的灵魂,是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是高尚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践行这一条规范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诚信服务
2、勇于奉献
四、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是指旅游业内部全体从业人员相互之间的团结友爱,各个工作环节和服务部门之间协同奋斗。顾全大局是旅游从业人员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要从国家、旅游业、企业的大局出发,要识大体,顾大局,从而保证大局不受损害。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践行这一条规范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团结互助
2、以大局为重
五、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客人不分厚薄,一样看待、同等对待。它要求从业人员不论客人的国籍、种族、身份、贫富等都能友好地相待,一样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满足他们的正当的服务需求;在任何客人面前不分厚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真诚地为他们服务。不卑不亢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国格,坚持自己的信念,要谦虚谨慎,但不要妄自菲薄,为客服务,但不低三下四,热爱祖国,但不妄自尊大,学习先进,但不盲目崇洋。强调不卑不亢,就是要反对民族自卑感,反对金钱拜物教。
一视同仁是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旅游业的商业性所提出的要求。不卑不亢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国格、人格和民族尊严的具体体现。践行这一条规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视同仁
2、自尊自强
3、谦虚谨慎
② 你认为做一名文明的旅游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一、如果你是旅客复
做文明制的游客,无非是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
1、遵守社会公德,依次进入、退出游览区;遵守游览的拍照摄像规定,遵守地域和时间约定。
2、爱护文物、热爱自然环境,不乱刻乱画,不随地大小便,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入箱或自己带回,敢于纠正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3、带头宣传文明出游的常识、风景区游览规定、旅游安全常识等。
二、如果你是导游
做一个好导游:
1、把导游看成自己的职业,而不是把赚钱看成自己的职业。
2、博览群书,处处留心。
3、学会用心去爱,爱自己、爱亲人、爱周围的一切、爱可以打败一切包括视你为敌的团友,爱是天下最无敌的武器。
③ 做好旅游策划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随着中国全域旅游、美丽中国、特色小镇等文商旅产业的兴起,各种景观策划公司、设计研究院、策划运营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策划定生死,创意出生意”,策划是关键,是灵魂。是决定项目存活率、盈利率的核心节点。
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如何能更好的做好旅游策划?作为基本的策划人员又应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铭智旅游策划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一、卓越的创新创意能力。创意,是景观项目的生命线,是卖点,是消费者愿意消费、多次消费的理由,是项目存活并盈利的核心斥求。
二、做策划的人,一定要有跨界的知识与视野。旅游策划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工业、农业等等。知识面越宽广,视野越宏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同,对项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定位能力就不同,最终策划出来的项目的创新程度、适应度和高度也完全不同。
三、政策拿捏度与市场敏感度。景观项目,对政策的了解、消化及把握程度,对趋势及社会发展的预测都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场敏感度,这样才会提出好的品牌宣传口号,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
四、理论与实战的驾驶力。旅游策划,既考验策划人的理论水平,又考验策划人的实战经验。理论,体现高度、密度及前瞻性;实战,体现针对性、应用性及地头力。
优秀的策划人,应该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如此,做出的策划才是理想的、适到好处的。
五、良好的文化功底与写作能力。在很多项目中,文化是其灵魂。这就要求,策划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此,才能够更好的理解项目,把握项目,从而挖掘、提炼、激活项目的文化元素,使文化成为景观项目最活跃最具价值的生命力与竞争力。除了文化功底,写作能力,也是策划人必不可少的“硬件”和标配,要不,怎么能够精准地呈现你的定位和构思?有时候,好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弥补经验和内容的不足。
总而言之,策划是启动项目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策划者为了能够做出好的策划,应该具有以上的基本素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方面的不足,那就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学习。
④ 作为一个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素养
服务心理、导游知识、就业地的旅游交通、服务技巧、相关的文化习俗知识(包括国外的)等等,最好精通一门外语
⑤ 旅游这个专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
导游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想做导游不仅需要经过专业的考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回养。比如以下几点:答
1、导游人员良好素质的标准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导游人员。其素质要求基本可以将其归纳为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2、思想素质
爱国主义意识、服务意识
3、道德素质
健康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
4、知识素质
语言知识、史地文化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心理学和美学知识、旅游业务知识、交通知识、海关知识、货币保险知识、邮电通讯知识、社会知识、国际知识以及卫生、生活等旅行常识
5、技能素质
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导游讲解能力、特殊问题的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心理素质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冷静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
⑥ 旅游管理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解析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内涵
旅游服务人员主要涉及旅行社服务人员、旅游景区服务人员、旅游饭店服务人员等。其中比如导游员就是在旅行社从事一线服务的工作人员,其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者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导游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作为“民间大使”,往往代表了旅游地的形象。日本导游专家大道寺正子认为:“优秀的导游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人格。”其人品和人格正是其心理素质的体现。
在心理学中,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是一个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其中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因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感是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旅游服务中更多的是服务人员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服务,而且旅游企业都把“一切旅客着想”、“客人总是对的”这些口号作为旅游服务的宗旨。因此,特殊的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二、现阶段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很多的业外人士认为在旅游企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比如在酒店工作,环境优雅、四季如春;在旅行社工作,免费旅游,工作轻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旅游服务人员的生活和日常的工作后,我发现很多的服务人员身心俱疲,滋生了一些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冲突产生的心理不适
首先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完全切合职业要求纯属理想,他们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能力方面:有人善于表达、领悟能力强,善于处理客我关系,有人记忆好、长时稳定注意的能力强,但不善于交际。而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上,有人做事快速灵活,而有人则做事迟钝稳重,这些源于他们气质的差异。而有的服务员内向,有的外向,或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则沉默寡言,这些表明他们在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其次许多旅游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存在抵触性。一些服务人员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不足,客我交往出现不顺畅和不和谐的情况,服务人员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服务人员性格方面的一些品质,如倔强固执、争强好胜、高傲刻薄,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客人产生不满情绪,服务员的工作热情也消失殆尽。性格和能力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服务人员符合职业要求,适应服务环境。但是一些服务员的气质因子与服务要求相悖,而且改变较难,如一些服务员感受性很高,很容易因客人的一言一行产生心理反应,而有的则太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熟视无睹,又会怠慢客人。一些服务员的忍耐性较低,对一些要求比较苛刻的客人,控制不了情绪,甚至和客人发生冲突。可见,近乎完美的工作要求与服务员的个性心理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无疑会增添服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服务人员产生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以上的心理不适,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前,制定较明确的岗位需求,招聘时,履行一套严格的招聘程序。一方面可以通过面试,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性格,另外可以运用心理测试或笔试题目,系统的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在运用心理测试时,切忌运用不科学的测试方法或完全照搬国外的心理测试。
⑦ 旅游管理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详细
旅游管理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解析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内涵 旅游服务人员主要涉及旅行社服务人员、旅游景区服务人员、旅游饭店服务人员等。其中比如导游员就是在旅行社从事一线服务的工作人员,其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者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导游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作为“民间大使”,往往代表了旅游地的形象。日本导游专家大道寺正子认为:“优秀的导游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人格。”其人品和人格正是其心理素质的体现。 在心理学中,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是一个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其中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因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感是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旅游服务中更多的是服务人员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服务,而且旅游企业都把“一切旅客着想”、“客人总是对的”这些口号作为旅游服务的宗旨。因此,特殊的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二、现阶段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很多的业外人士认为在旅游企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比如在酒店工作,环境优雅、四季如春;在旅行社工作,免费旅游,工作轻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旅游服务人员的生活和日常的工作后,我发现很多的服务人员身心俱疲,滋生了一些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冲突产生的心理不适 首先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完全切合职业要求纯属理想,他们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能力方面:有人善于表达、领悟能力强,善于处理客我关系,有人记忆好、长时稳定注意的能力强,但不善于交际。而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上,有人做事快速灵活,而有人则做事迟钝稳重,这些源于他们气质的差异。而有的服务员内向,有的外向,或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则沉默寡言,这些表明他们在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其次许多旅游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存在抵触性。一些服务人员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不足,客我交往出现不顺畅和不和谐的情况,服务人员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服务人员性格方面的一些品质,如倔强固执、争强好胜、高傲刻薄,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客人产生不满情绪,服务员的工作热情也消失殆尽。性格和能力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服务人员符合职业要求,适应服务环境。但是一些服务员的气质因子与服务要求相悖,而且改变较难,如一些服务员感受性很高,很容易因客人的一 言一行产生心理反应,而有的则太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熟视无睹,又会怠慢客人。一些服务员的忍耐性较低,对一些要求比较苛刻的客人,控制不了情绪,甚至和客人发生冲突。可见,近乎完美的工作要求与服务员的个性心理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无疑会增添服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服务人员产生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以上的心理不适,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前,制定较明确的岗位需求,招聘时,履行一套严格的招聘程序。一方面可以通过面试,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性格,另外可以运用心理测试或笔试题目,系统的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在运用心理测试时,切忌运用不科学的测试方法或完全照搬国外的心理测试。 补充:(二)社会认知偏差以及客人的欠尊重,导致了职工问题行为的产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职工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攻击性问题行为和退缩性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外向的,有明显的破坏性,而退缩性行为是内向的,主要表现为消极、冷漠和疏远。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对服务工作比较鄙视,认为服务工作是低等的工作,从事服务工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也没有前途可言。服务人员在这种负面的社会暗示之下,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质疑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对将来忧心忡忡。还有很多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格侮辱。在挫折面前,有的服务人员产生怨恨、愤怒和不满,可能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去发泄,舒缓心中的压力;有的服务人员因为“怒而难言”产生退缩行为,变得自卑抑郁、怀疑敏感。 为了让社会偏见的幅面影响降到最小,我们必须加强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培养,让服务人员认识到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整个社会中,服务工作并不是低贱的,从而准确的把握在服务工作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摆正和客人的位子,认识到社会角色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不平等。 (三)人际关系紧张与企业氛围不和谐,滋生员工的不良反应 补充:企业中同事之间友好、融洽的相处,创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使企业融合为一个友好、和睦的大家庭和团队。相反企业中如果缺乏彼此信任、尊重、关怀,理解、谦让、体谅,那么一些员工就会缺乏心理的归属感,情绪低落,产生烦恼、压抑、妒嫉、疑心等心理反应。这种情况在旅游饭店企业尤为多见。作为服务性行业,其服务的要求及标准都很高,内部管理都很严格,员工的点滴过失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员工往往为寻求自我保护而淡化同事间关心和友爱。管理层对下属员工的大棒政策,使员工缺乏被爱和被接纳认可的归属感觉。加之许多一线操作员工自身素质不高,员工之间的关系冷漠,某个员工出现工作上的过失,其他的员工不是关心、安慰和帮助,而是冷冷地观望,甚至是幸灾乐祸。而部门之间又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所以部门之间关系也不够融洽。加上一些高层领导的权术斗争,也把旗下部门卷入其中。
⑧ 从事旅游工作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开展工作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解析
(一)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内涵
旅游服务人员主要涉及旅行社服务人员、旅游景区服务人员、旅游饭店服务人员等。其中比如导游员就是在旅行社从事一线服务的工作人员,其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者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导游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范围广,责任重大,作为“民间大使”,往往代表了旅游地的形象。日本导游专家大道寺正子认为:“优秀的导游最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人格。”其人品和人格正是其心理素质的体现。
在心理学中,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是一个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意志、情感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其中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人的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就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做性格;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因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感是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二)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旅游服务中更多的是服务人员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服务,而且旅游企业都把“一切旅客着想”、“客人总是对的”这些口号作为旅游服务的宗旨。因此,特殊的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二、现阶段旅游服务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很多的业外人士认为在旅游企业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比如在酒店工作,环境优雅、四季如春;在旅行社工作,免费旅游,工作轻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旅游服务人员的生活和日常的工作后,我发现很多的服务人员身心俱疲,滋生了一些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冲突产生的心理不适
首先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完全切合职业要求纯属理想,他们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能力方面:有人善于表达、领悟能力强,善于处理客我关系,有人记忆好、长时稳定注意的能力强,但不善于交际。而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上,有人做事快速灵活,而有人则做事迟钝稳重,这些源于他们气质的差异。而有的服务员内向,有的外向,或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则沉默寡言,这些表明他们在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其次许多旅游服务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要求存在抵触性。一些服务人员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不足,客我交往出现不顺畅和不和谐的情况,服务人员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服务人员性格方面的一些品质,如倔强固执、争强好胜、高傲刻薄,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客人产生不满情绪,服务员的工作热情也消失殆尽。性格和能力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服务人员符合职业要求,适应服务环境。但是一些服务员的气质因子与服务要求相悖,而且改变较难,如一些服务员感受性很高,很容易因客人的一言一行产生心理反应,而有的则太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熟视无睹,又会怠慢客人。一些服务员的忍耐性较低,对一些要求比较苛刻的客人,控制不了情绪,甚至和客人发生冲突。可见,近乎完美的工作要求与服务员的个性心理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无疑会增添服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使服务人员产生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以上的心理不适,旅游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前,制定较明确的岗位需求,招聘时,履行一套严格的招聘程序。一方面可以通过面试,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性格,另外可以运用心理测试或笔试题目,系统的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在运用心理测试时,切忌运用不科学的测试方法或完全照搬国外的心理测试。
(二)社会认知偏差以及客人的欠尊重,导致了职工问题行为的产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职工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攻击性问题行为和退缩性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外向的,有明显的破坏性,而退缩性行为是内向的,主要表现为消极、冷漠和疏远。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对服务工作比较鄙视,认为服务工作是低等的工作,从事服务工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也没有前途可言。服务人员在这种负面的社会暗示之下,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质疑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对将来忧心忡忡。还有很多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格侮辱。在挫折面前,有的服务人员产生怨恨、愤怒和不满,可能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去发泄,舒缓心中的压力;有的服务人员因为“怒而难言”产生退缩行为,变得自卑抑郁、怀疑敏感。
为了让社会偏见的幅面影响降到最小,我们必须加强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培养,让服务人员认识到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整个社会中,服务工作并不是低贱的,从而准确的把握在服务工作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摆正和客人的位子,认识到社会角色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不平等。
(三)人际关系紧张与企业氛围不和谐,滋生员工的不良反应
企业中同事之间友好、融洽的相处,创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使企业融合为一个友好、和睦的大家庭和团队。相反企业中如果缺乏彼此信任、尊重、关怀,理解、谦让、体谅,那么一些员工就会缺乏心理的归属感,情绪低落,产生烦恼、压抑、妒嫉、疑心等心理反应。这种情况在旅游饭店企业尤为多见。作为服务性行业,其服务的要求及标准都很高,内部管理都很严格,员工的点滴过失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员工往往为寻求自我保护而淡化同事间关心和友爱。管理层对下属员工的大棒政策,使员工缺乏被爱和被接纳认可的归属感觉。加之许多一线操作员工自身素质不高,员工之间的关系冷漠,某个员工出现工作上的过失,其他的员工不是关心、安慰和帮助,而是冷冷地观望,甚至是幸灾乐祸。而部门之间又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所以部门之间关系也不够融洽。加上一些高层领导的权术斗争,也把旗下部门卷入其中。
现阶段旅游服务人员因人际关系和企业氛围问题产生的心理疲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服务性行业确实要注重员工心理按摩,训练员工调控自己的情绪,同时旅游企业应把“和为贵”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经营思想,从最高层开始倡导友谊和爱心,彼此信任、尊重、关怀,互相理解、谦让、体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创造一个到处充满爱的氛围。
(四)“欠人性化”的管理触伤员工感情,产生了心理的挫折感
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把服务员当“雇员”,而不把他们当作“成员”,把他们当“工具”,而不够关心体谅他们的工作。低微的工资报酬、快捷的劳动节奏、巨大的工作强度,以及缺乏健康安全保障,这些让服务人员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也无法满足;不够完善的激励机制、流于形式的员工绩效考核、缺乏公平的用人原则,遥遥无期的晋升机会,这些让服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自我实现
⑨ 做为一名旅游业者应具备那些条件
旅游者,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游客,即从事旅游活动的人们。在英文里写作“Tourist”。意思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人。但是在统计旅游者的人数时,便出现了一个难题:哪些人算旅游者?哪些人又不算旅游者。比如说,一个人离开居住地到异地观光,停留时间超过了24小时,这种情况算旅游者,看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另一个人离开了本单位或家宅,在本居住地的城市或郊野游玩了几个小时,当晚又回到了住地。这种情况算不算旅游者?依我们的看法他是旅游者,可是在国际上统计旅游人数时,又不予以承认。所以,如何划分旅游者和非旅游者,就有一个标准问题了。
为了统计和研究上的方便,国家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在1937年对“外国旅游者”下了如下定义:“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的人”。按照这个标准定义,就摒弃了那些所谓商人、政府公务人员、运动员等也是外国旅游者的看法。因为在这之前,有一些人(如吉尼尔)就认为:一个人“从常住国去另一国家,并在那里呆很短时间,不管是不是去娱乐的,不管在那里花钱不花钱,他或她就是外国旅游者”。因为这种定义,避开了说明旅游目的,也没有讲明“短时间”的含义。此外,也摒弃了那些在国外任职、定居、学习和边界居民落户定居者或临时过境而不逗留的旅行者,即使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也不列为旅游者统计范畴。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游和旅行会议提出了“观光者”的定义:“到一个非自己定居的国家观光,目的不是挣钱,这样的人就是观光者。”观光者又可细分为“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两大类。
旅游者:即临时观光者,到一个国家至少停留二十四小时以上,以娱乐、保健、学习、宗教信仰或体育运动等为目的,换言之,为了消磨闲暇时间、经营、参加会议或探亲等。
“短途旅游者”:到一个国家去逗留少于二十四小时,包括海上航游者。
联合国的规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各国基本采用这一标准来统计外国旅游者或其他观光者数目。不过在执行中又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美国劳工统计局把离开本州一个晚上为了度假而旅行的人也算进去,但不包括为业务和会议旅行的人。西班牙1978年接待了外国游客4000万人次,90%来自于欧洲国家,其中不少是当天往返的,也统计进去。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1963年的规定又略加改动,把不在一个国家过夜的观光者算作“短途旅游者”或“日间观光者”。1968年官方旅游组织国际联盟通过了联合国1963年的规定,采纳了这样的意见;观光者分成“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旅游者在被观光国至少住宿一夜,短途旅游者不住宿。
上述“旅游者”的规定,尽管作了多次调整,许多国际学者仍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英国的H·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曾对“旅游者”的定义提出了修正意见。他认为:“旅游者应指这样的人:它从一个地方旅游到另一个地方,许多甚至大多数旅游者是旅行到一个目的地地方,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和非旅游者作了如下规定:
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均属旅游者。至于应邀来我国访问、部长以上的代表团成员、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常驻我国专家、新闻记者、留学生、归国定居的华侨,以及出国人员,都不能算是旅游者。
⑩ 从事旅游管理这个职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
从事旅游管理这个职业应该具备“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价值观。
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旅游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多样,学习该专业未来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需要有专业的素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由旅游职业意识、旅游职业行为习惯、旅游职业知识和旅游职业能力四部分构成。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应坚持教育学生要努力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业核心价值观。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就是游客,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这就要求旅游人员树立“游客为本”思想,始终把游客的利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