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游线路开发论文
元宵节活动类型、吸引力与游客选择举办地特性关系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ype of event, event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摘要
国内积极推广十二项大型的节庆活动,以吸引国际观光客前来,而其中以元宵节为主之活动最具规模。因此,本研究以平溪天灯、盐水蜂炮及高雄灯会等三项活动,探讨游客对活动吸引力,及对举办地特性因素间之关系。
由回收的625份有效问卷,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活动主题的游客社经背景与旅游特性具显著差异。而三项活动中,以台南盐水蜂炮活动,明显较其他两项活动主题差异较大。五项活动吸引力因素,命名为「活动主题吸引力因素」、「节目内容设计吸引力因素」、「知名度及宣传吸引力因素」、「活动意义吸引力因素」及「活动附加效应吸引力因素」;而四项举办地特性因素,命名为「交通停车及餐饮服务特性因素」、「观光资源特性因素」、「住宿设备及价位特性因素」及「交通可及性特性因素」。
经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活动主题与活动吸引力与举办地特性两项因素具显著差异。在活动吸引力因素,以台南盐水蜂炮活动较其他两项活动主题强烈。而举办地特性因素,则以平溪天灯活动主题较其他两项活动主题重视。
三项活动的确已成为各族群及全家好友共同出游的好去处。然而,以国际性活动规模的角度省思,相关单位投注如此庞大的经费及人力,高雄灯会仍以举办地附近的游客居多,建议相关单位应将国内同质性之灯会活动,进行整合,增加整体活动吸引力与效益,并突显各项活动主题的独特性。
相关各项活动举办地特性配合方面,应整合举办地附近的观光资源,妥善规划,形成配套的旅游行程,提供民众参加活动之余,另一种的游程选择,以增加游客前来的意愿及活动多元选择性。
关键字:节庆活动、活动吸引力、举办地特性、元宵节
Abstract
There are 12 local festival events are promoted to attract foreign tourists by Tourism Bureau. Among those, events used Lantern Festival as subjective have the biggest scale.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vent types,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from three events Taipei Pingshi Heavenly Lanterns,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and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
There were 625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ive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 travel characteristic of visito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was the most. Five event attracti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which were 「theme of event」、「design of program」、「reputation and promotion」、「meaning of event」and「additional effect」; and four host attribute factors were also extracted which, are 「parking and food service」、「resource of tourism」、「equipments and price of accommodation」and 「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s」.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vent and event attractions; and so did the host attributes.
From the surveyed results, those three events have become an attraction for different groups and family visit. However,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which spent the most expense among those events, still attracted most of visitors form local region but not global. Therefore, from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attraction, we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have a integration for those events with similar subjective, so the them of each events can be showed.
In additional, we also suggest that one should combine and organize those resources of tourist nearby event host, so it forms a travel package for visitors, and hence, increases the willing and choice for visitors and tourists.
【Keywords】festival event ,event attraction ,host attributes,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研究动机
节庆活动不论在数量、规模及参与人数等多方面呈现成长,且在全球各个地区持续扩张,蔚为国际观光发展新趋势(Getz,1991;Janiskee,1994;Light,1996;Ritchie,1996)。而各式活动也在结合观光发展下,吸引观光客注意力(Getz & Frisby,1988;Getz,1989),成为吸引观光客最快速成长的型态(Burr,1997;Getz,1997)。且节庆观光(event tourism),不仅成为特别旅游中一个专有领域(Getz,1989、1991;Zeppel,1992),甚至演变成大型观光产业。
环顾国内民俗观光资源多元丰富,目前,相关单位也开始著手整合这些资源,积极推广十二项大型节庆观光活动策略,将国内重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特色,配合岁时节令,经行销包装后,推向国际舞台,以吸引国际观光客前来,开拓国内观光旅游市场。其中系列活动仍以元宵节活动,最具规模与知名度,且最早成为国际观光的节庆活动。因此,本研究将以元宵节做为探讨主题。
回顾相关文献,探讨活动议题,仍以游客参与动机、体验及满意度(Usyal ,Gahan,& Martin,1993;Nicholson & Pearce,2001);活动衍发之经济效益与影响(Long & Pere,1990;Kim,et al.,1998;Jones,2001;Tyrrell & Johnston,2001);提升观光发展或非观光地区的形象、知名度建立(Ritchie & Smith,1991;Bramwell,1997;Gnoth & Anwar,2000);社区居民对活动冲击之认知与态度(Soutar & McLeod,1993;Jeong & Faulkner,1996;Turco,1998);都市更新及城市行销(Roche,1994;Horne,2000)等。归纳研究主题,仍较偏向於游客参与动机、活动之经济影响、对当地冲击、居民对其影响之认知与态度等。回顾相关文献,并无从活动内容本质加以探讨,活动在具何种吸引力因素,牵引游客前往。
学者Mayfield & Crompton(1995)指出,活动应以参与者的意见及需求等资讯,建构各式活动设计、创意表现与市场行销之依据。而参与者对活动满意与否关键因素,仍在节目品质优劣(Cromption & Love,1995;Childress & Cromption,1997),而节目特色,更影响游客对活动的满意程度(游瑛妙,1999),进而影响重游意愿(叶碧华,1999)。经由上述,更加验证,活动内容之品质与特色,为主要吸引游客前往之因素,因此,欲提升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关键仍在节目内容特色,与其所具之吸引力。
活动吸引力属人为性所创造,更来自活动内容特色,而活动吸引力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具相关性。透过相关研究,更突显活动内容、品质与游客对其之意见,为改进活动最佳参考依据。因此,一项成功的活动主要关键因素,仍在游客对活动相关内容及特色之评价,并在相关因素的配合下,形成良好的活动品质。
国内正积极投入节庆观光发展,但也出现许多素质参差不齐活动,活动是需充分财力、物力及人力相关性资源配合。更是一项居民与社会大众动员机制,甚至是宗教与地缘关系的建构(蔡维伦,1995)。经时空及性质转换关系已淡化,在人力与物力无法配合下,最后导致形式化。由於国内节庆观光推广仍在萌芽阶段,为避免上述之情况,更应了解活动吸引力建构完善之活动计划。
举办各式活动将对举办地及居民,带来正负面之影响(Soutar&Mcleod,1993;Williams,Hainsworth,&Dossa,1995;Jeong & Faulkner,1996;Bramwell,1997;Turco,1998)。如举办期间的人潮及交通状况等,且进一步影响活动能否顺利举办。因此,一项成功的活动需多方面配合,如:气候、举办时机、各种节目及表演者等(林忆苹、欧圣荣,2001;Seaton,1997;Jackson,1997),并配合居民及社区相关附属设备,以建构完备的活动计划,进而吸引及增加游客前往。因此,除了解吸引游客前来因素为何?对其展现的节目吸引力因素加以评估,更需了解举办地点周边相关服务设备,是否能增加活动吸引力,进而影响参与者选择参加活动之决策。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前述动机趋使下,本研究欲达目的:
1.比较三项不同主题的元宵节活动吸引力因素之差异。
2.比较三项不同主题的元宵节活动举办地特性因素之差异。
3.探讨并比较三项元宵节活动主题,游客在社经背景及旅游特性之差异。
4.提供举办单位,在活动设计、挑选主办地及行销推展节庆观光参考依据。
二、活动类型选择依据
交通部观光局为拓展节庆观光活动,根据各地传统民俗特色,配合岁时节令及月份,於2001年起展开推广,共提出十二项活动,包含一月莺歌陶瓷博览会,二月台湾庆元宵(高雄灯会、台北灯节、台北平溪天灯、台南盐水蜂炮、澎湖元宵乞龟、台东邯郸爷),三月高雄内门宋江阵,四月妈祖文化节(云林北港朝天宫、嘉义新港奉天宫、台中大甲镇澜宫),五月三义木雕节,六月庆端阳龙舟赛(宜兰二龙村龙舟赛、台北龙舟赛、鹿港庆端阳),七月宜兰国际童玩节,八月台北中华美食展(台湾水果季),九月基隆中元祭,十月花莲国际石雕节,十一月台湾资讯展,十二月南岛文化节。审视十二项节庆活动,仍以二月份的元宵节各式活动,在参与人次、举办地点最多及活动主题最具多样化,总计吸引五百万人次参加,透过在不同区域举办各式活动,展现多元的活动庆祝型式。
其中,元宵节的灯会活动,更早在1980年起,有计划地推广成为国际观光活动,并在多年持续举办下,每年的游客参与人次不断成长与增加,成为国内最具规模与知名度的国际性观光节庆活动。以2001年南北灯会为例,各自吸引四百万人次以上的游客(观光年报,2000)。而高雄灯会单天最高人次,更高达七十万人次(高雄市政府新闻稿,2001)。在考量时间、人力与物力等因素,元宵节系列灯会较具知名度及规模性,以高雄灯会及台北灯节等两项活动。但考量规模大小、参与人数及特色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将以参与平溪天灯、盐水蜂炮及高雄灯会等三项活动之游客做为未来研究对象。
三、三项活动主题概况
(一)台北平溪天灯
天灯又名「孔明灯」,由诸葛孔明首创,又称「平安灯」,现今演变为祈福及娱乐活动。2001年平溪天灯,由台北县模,与世界六、七十个国家连线同步守岁,并与泰国清迈的天灯交会,推向国际舞台。
2002年平溪天灯节,主题为「寒夜群山、千灯并起」,节目内容由各式主题天灯施放,构成平溪天灯祈福之夜,活动当天共开放八百组天灯,其中最特别为灯峰造极–最多天灯组。
(二)台南盐水蜂炮
盐水蜂炮起源於当地瘟疫蔓延且病毒肆虐。当地人士选在关帝君诞辰之日,绕境驱邪,并施放大量爆竹,以除疫右民,迄今沿袭了一百八十余年。
2001年主题为「盐水蜂炮嘉年华会」,包含各式活动内容及民俗表演节目。而2002年盐水蜂炮庆典仪式活动重点-「太子爷神像蜂炮城」,以盐水国中操场为主场地,神像身高达卅六台尺、重两吨,其脚下的蜂炮城更为有始以来最大数量的六十万支蜂炮所组成。系列活动有民俗邮票展、香火专题、各式阵头表演、猜灯谜、歌唱比赛及烟火施放等。
(三)高雄灯会
元宵灯节千喜年首度南移高雄市举办,由高雄市政府与交通部观光局主办。2001年以「蜕变与跃升」为主题。2002年高雄元宵灯会,主题为「驰骛环
政府及平溪乡公所主办,扩大活动规
宇」,坐落於高雄爱河中,展开长达一周的系列活动,包含主灯–「驰骛环宇」、副灯–「鳌鱼出海」、「天马奔腾」、「龙飞凤舞」、「箫韶九成」、各式灯区–「薪传灯区」、「祈福灯廊」、「桥面灯灯区」与「宝岛灯区」、海洋之星(灯车展览、水舞、烟火表演、旗乐表演、咖啡区、民俗技艺、地方美食展售)、鳌鱼艺术品展览、摇摆火车、灯会游轮、小提灯发放及各式节目表演。
四、文献回顾
(一)游客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源自於消费者决策行为,共分为五个阶段,相关文献则根据旅游之特性,将其改变为旅游需求或认知、资讯收集、替代方案评估、目的地之选择、选择最后目的地与回忆评估等过程(周义隆,1993;Opperman&Chon,1997;Summers & McColl-kennedy,1998)。相关文献也提出许多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地及决策因素,包含内外在因素,对游客决策过程皆有所影响(Decrop,1999;Um & Cromption,1990;Kozak,2001),而目的地特性吸引力与资讯掌握因素也为主要影响因素(Leiper,1990;Hu & Ritchie,1993;Opperman & Chon,1997)。
学者Leiper(1990)研究进一步指出,观光目地的之吸引力(attraction)由三个元素所组成,观光客需求(needs)、核心元素(nucleus)及标记(marker)。游客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核心因素为左右游客前往目的地主要考量。因此,本研究以目的地吸引力模式,转换为活动本身所具之特色,活动节目内容成为主要核心元素,而邻近核心元素为举办地特性。
更多:http://www.docba.cn/doc/5b/7582.html
Ⅱ 针对襄樊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4000字
4000字 才给10分 真小气 200分的话 可以考虑给你写
Ⅲ 找一篇关于纺织类文章(字数3000字)
多年来,产学研的有效整合为纺织业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纺织相关人才的培养、行业相关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也为纺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提供了动力支持。在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基本组织形式。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钢将为我们阐述《大学的科技助推力有多大》,以资同业者借鉴。
主持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纺大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产学研用是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
从目前来看,我国纺织业产学研结合开展的现状较好,表现为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模式多种多样。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其主要形式有: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来带动产学研结合;以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建大学科技园,孵化科技成果和高新企业;合作培养相关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设立科研开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不断向产业界输送技术,并通过同企业的联合开发,使技术和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
但是,从纺织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来看,我国纺织业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合作动力不足;其次是合作层次较低,规模较小;三是产学研结合领导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法规环境有待完善;五是产学研投融资体系仍未形成。
加强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增强我国纺织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结合对纺织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建议企业及科研院所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合作方式,可采用以纺织企业为主,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来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此外,还可建立由纺织企业委托科研院校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智力服务,帮助企业总结生产中出现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合作方式。
5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与百余家大型公司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先后与湖北省内、周边省份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水平、开放性、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武汉纺织大学以原创技术和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建立起成果推广平台,实现了学校优势学科群与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群之间的有效对接,从而将高校的人才优势成功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武汉纺织大学获得了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了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连续11年稳居全国服装专业排行榜第一名。受湖北省科技厅委托,学校组建了“湖北省纺织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主持制订湖北省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
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
“超纺织”理念:纺大这样出特色牌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湖北是一个纺织大省。中国社科院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作过分析,认为中国的机械、纺织行业在国际上有明显的优势,而纺织行业是真正有竞争力的行业,国家振兴规划中认为纺织是重要的民生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有优势的产业。对这样一个重要产业,一个高校如果能做出重大支撑,那一定值得骄傲。另外,从我国高校设置的指导思想来看,只有特色鲜明才能被高度认可。在湖北高校林立的情况下,如果不打特色牌,未来是没有出路的。
当然,特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狭隘的纺织概念上来办纺织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纺织学科的独特性,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有偏颇。我们不能认为纺织就是纺织,其他的学科与纺织没有什么关系,过分强调要把纺织本身做大。这样一来就会重蹈世界早期纺织院校的覆辙。所以,纺织这个特色如果彰显得不好,就会丧失其发展壮大的优势。
发展纺织行业的关键在于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这里所讲的“现代纺织”是相对于传统纺织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现代科技成果在纺织工业中的大量运用。比如纺织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农业、工业、土工、建筑、水利、交通、医卫等产业领域。“大纺织”的概念是相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就是在传统纺织学科的基础上,将其外延扩展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中去。怎么样才能“大”起来?这需要在不断加深纺织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实施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两条路径。横向发展,主要是指传统纺织学科与理工科和文史科的紧密结合与交叉。纵向发展,就是将纺织学科向前和向后延伸。“超纺织”就是要“超越纺织”,即把纺织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去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这是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纺织大学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学校的非纺织学科与纺织学科如何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何利用并超越纺织原理和技术形成新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纺织特色,绝不会限制任何学科、任何专业、任何领域的发展,我们希望学校的理工、人文、经济三大类学科都能得到快速发展,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为纺织行业进步和湖北经济发展助力。
预见亚洲市场的需求膨胀––访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IFAI)总裁史蒂芬·华纳先生
IFAI(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要在亚洲开办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了,这也使它成为又一个积极开拓亚洲市场的有实力的专业机构。IFAI总裁史蒂芬·华纳先生说,产业用纺织品一直是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如今亚洲正发展为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亚洲举办专业展览,是为追逐“黄金”的全球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提供了一块富庶的开采地。
百年历史的美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IFAI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史蒂芬·华纳:IFAI是有着将近100年历史的非赢利性行业协会。协会所有者是协会会员,2000多家会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居多,接着为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等。IFAI总部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玫瑰城(Roseville),在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成立IFAI分会,在欧洲、中国设有代表处,服务于全球会员。
IFAI出版涵盖整个行业重要应用市场的7种杂志及4本专业行业名录,主办行业展会活动,拥有一项国际公认的赛事评选––IAA(国际成就奖)。我们还进行市场调研,代表行业起草新产品性能标准,并向会员提供多种不同培训项目。
记者:IFAI举办有哪些会议以及展览活动?
史蒂芬·华纳:IFAI每年度都举办IFAI Expo Americas––国际产业用纺织品(美洲)展览会暨研讨会,这是北美地区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展,每届约有400家展商及7000名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企业的注册观众参加。还举办双年度一次的土工合成材料展,每年度在欧洲举行IFAI高端产业用纺织品论坛及在世界各地举行许多中小型活动。2008年IFAI曾在浙江海宁举办了北美汽车材料供应链市场体系及产品标准培训。2011年3月,IFAI将首次在新加坡举办IFAI Expo Asia 2011––2011年国际产业用纺织品(亚洲)展览会暨研讨会。亚洲展将照搬美洲展的形式,只是规模会在最初几届相对小。
记者:那么,对IFAI如此信任的展商和观众的实际收效如何呢?
史蒂芬·华纳:从我们的调查统计中显示,91%左右的观众高度认可展会质量,92%的展商有了生意往来,超过80%的注册观众表示已经或者将会购买展商产品。美国Priority Designs公司Tom Africa评价说:“我花了4年找遍全美只为寻找一个优秀的材料展。我在这里发现了它。”印度商务合作社执行总裁Samir Gupta表示,IFAI Expo还给予他们直面美国行业专家的机会,使公司获得了丰硕的商业机遇及宽泛的行业关系网络。
去年的IFAI Exp有来自中国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的6家企业,还有北京五洲佳泰、上海申达科宝、江苏恒力化纤、浙江正特等中国企业及港台企业参展。这些参展企业普遍反映回国后一直忙于展会上所接的订单。在同期举办的IAA中,上海太阳膜公司、北京纽曼帝莱蒙公司及科沃泰膜结构(上海)公司并列获得了膜结构建筑类别的奖项。
四成份额的吸引
记者:您认为国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史蒂芬·华纳: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机遇令人振奋,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让人惊叹。每天都有产业用纺织品的新应用被开发。建筑用膜材塑造使建筑想象发挥到了极至,其他建筑用产业用纺织品为地震及其他灾害的灾民提供了庇护所。产业用纺织品不仅可以用于人类机体,还可以用来协助人类保护环境及提供安全的饮用水资源。
美国的纺织行业同样也分为三个主要分支:服装、家用及产业用。10年前,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是最小的分支,而现在已经成了最大的分支,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行业的比率为42%。产业用纺织品在美国最具发展潜力。
记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广泛,企业的目标市场各不相同,IFAI是怎样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获得企业认可的?
史蒂芬·华纳:产业用纺织品有着众多的应用市场。IFAI将其按产品分类分为11个分支协会。它们分别是土工合成材料、汽车用、安全与防护、遮阳、帐篷、轻型建筑、海洋用、覆盖用帆布、纺织数码印刷、窄带安全带、休闲家居用。如果有足够数量的会员对某个新的特定市场感兴趣,IFAI就会建立一个针对此项市场的新分支。IFAI作为一个多方位的平台,通过分支协会、行业名录及专业杂志,使全球的买家在搜索需求产品的时候能够发现到会员单位的存在,也使会员通过这些渠道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科技发展、产品创新。
IFAI还帮助全球会员进行资源配对,为会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例如:中国台湾一家会员需要购买建筑用膜材加工和生产设备,联系到了中国代表处,中国代表处联系相应的中国生产商了解供应情况,但是其设备还没达到生产要求,中国代表处再联系美国总部的信息中心,最后帮助会员锁定几家合适的美国供应商。整个过程只有一星期。
此外,IFAI会员都可以将IFAI标识图案置放在公司网站,由于IFAI在全世界范围有着良好的声誉,一些采购商看到该标识就会对其产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促成与会员单位的贸易洽谈。
初次亚洲办展的信心
记者:2011年IFAI初次尝试在亚洲办展,组织新加坡展会,其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史蒂芬·华纳:我们期望能够成为帮助世界各地会员及业界公司的实质性的全球性行业组织。IFAI的使命就是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进步并且帮助最终产品生产商加工优质制品,为各国开拓出口机遇并且交流见闻。选择新加坡是因为在东南亚地区没有其他类似的展会, IFAI觉得有必要举办一个织造、非织造、针织及合成材料的综合性展会。新加坡虽然没有很发达的工业背景,但在东南亚地理位置居中,具有举办高质量展会的硬件基础。而且新加坡政治及经济环境稳定,很多周边国家的商人都愿意到新加坡洽谈生意。
记者:这是说明IFAI对亚洲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发展的预见信心吗?
史蒂芬·华纳:是的。东南亚的遮阳、膜结构及海洋用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比较突出,对数码纺织印刷和休闲用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近几年迅猛增大的政府基建投资,使得土工合成材料市场也呈增长趋势,同时,军事与防护及智能纺织品正在稳步发展中。就综合方面而言,亚洲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特别是东南亚正呈加速度发展态势。
记者:与其他一些办展机构相比,IFAI的优势又是什么?
史蒂芬·华纳:这个一个很好的问题。IFAI将成功办展带来的盈余再次投入到行业项目中,是我们展会经久不衰的优势,例如提高消费者对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制品优点的认知,为行业举办培训项目。另两个优势就是IFAI公开、公正的原则。
IFAI展会官网采用ESHOW系统,随着IFAI总部收到每份参展合同及定金后,ESHOW系统就会将该展商所预定的展台显示为黄色;每当收到全额付款,展台显示颜色变为红色;剩余的蓝色为可供选择的展台。当鼠标在每个展台上停留几秒,系统会显示该展台的展商信息(如果是黄或红色)或展台大小信息(如果是蓝色)。这就保证了在世界每个角落的关注并想参加IFAI展会的人所了解的信息是公开的––所见即所得。
IFAI Expo举行了近70届,是个历史悠久的展会。我们在最初几届就设立了信用积分制度:即参加展会次数越多、展出面积越大的展商的信用积分就高,也就享有优先挑选优越展台的权利。所以,常常在每届展会第二天,销售办公室里就人头攒动,他们都是按照信用积分次序排列来挑选下届展会展台的当届展商。为了对近几年加入到展商行列的亚太展商公平,IFAI特别在位置优越的区域开辟了“孵化区”,可以让那些第一次参展的展商也有机会获得好的展出位置。
Ⅳ 关于纺织类的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
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
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
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商
品分类更加细化,摇要供应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短的交
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此外.定位不同的品牌和零售商对
产品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同,高端奢侈品牌与专业性品牌强调供应商
要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创新性,能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快
速时尚与超大型零售商通过指定生产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快速
反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加强对区域性供应链的掌控。
面对发展中的全球纺织服装业,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扶植优势企业,引领先进技
术.更新设计观念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面料的生产开发能
力,提升了产品质t及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
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大型的纺织企业集团,而且
形成了许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同时.企业
在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的同时,增加了
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掌握了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最终转化
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
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实施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
业的发展方向。
从产品开发角度看.流行趋势研究对新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
不断加强.优秀企业在技术上突出产业链整合优势组建专业化推
介队伍.与面料设计师配合.在技术和贸易方式上,按区域实施一
站式服务.提高推介成功率.巩固和提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开发成
果。借助新型工艺技术的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科技含t、高品质感
和高附加值,迎合市场消费的孺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大
多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共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纺织
企业产品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薄
.高支棉、高支麻高支毛、真丝‘超细纤维等及其混纺原料满
足了这一需求:
.精细化的纤维整理、高支高密纺纱技术.维纶伴纺等技术.使
纱线更加高支优化,产品更加轻薄化:
.单纱织造、单经单纬织造、粗纺精做等技术改变产品的克
重.使产品向轻薄方向发展;
.疏松结构、透空组织等组织设计赋予织物轻质的风格。
(2)柔软
.通过Modal、印沉eII、竹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铜氮纤维等改
善织物手感.使织物更加舒适、柔软:
.通过纺纱织造技术使纺织产品手感柔软,温暖。如低捻度纱
线、无捻纱线、膨体纱、空气变形纱、松结构等方式;
.通过柔软剂或机械柔软整理技术处理后的织物更柔软丰满、
尺寸稳定,目前国内采用意大利Alro整理设备在棉衬衫面料上进行
柔软后整理效果比较显著(可尝试在麻纺产品上进行试用)。
(3)弹性
.选用弹性纤维实现.如氮纶、X以、p仃等,与其他纤维进行混
纺或文织,提升织物的弹性、可穿性.尤其在毛纺产品中。目前
国内更多的企业利用毛与p竹纤维混纺,提升毛纺产品的抗皱性,
并改善毛纺产品的易护理性:
.利用组织结构,配合加捻纱赋予织物自然弹效果此类产品的
弹性具有永久性,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后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入弹性助剂徽予织物舒适的弹性效果.
(4)功能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观念加强,对功能性纺织
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迅速,如防水透湿、吸湿
排汗阻燃、辐射屏蔽.抗菌、防蜻、易去污、抗静电、负离子
等产品的开发。更好的防护性和易护理性,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
需求,也是目前毛纺、丝绸、麻纺等产品主攻的技术难点;
.产品的单一功能向组合功能发展。如三防、四防、无防整理技
术.防风十防水+可呼吸性的多个组合功能的发展,将结合终端通
途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的功能组合:
.新型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如消音‘静音、智能化等功能性产
品也提到开发日程中。
(5)生态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追求自然和生态的外观注重
有机原料、生态再生纤维、可降解纤维、可回收纤维等环保纤维
的运用与开发;
.除传统的花卉和蔓藤纹样,自然主题的纹样设计灵感来源更为
广泛.如岩石、鹅卵石、木头、羽毛、仿皮革、仿毛皮织物在生
Ⅳ 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就可以
我来自安阳,对安阳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较为了解,下面我就爱谈一下自己对安阳旅游业的一些认识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安阳旅游业发展相当迅猛,继殷墟甲骨文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之后,又有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现在争议热点曹操墓。我们安阳的旅游业可以说已成为安阳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但是与省内旅游业发达城市相比,安阳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不成熟,旅游业仍处在初期萌芽的后一个阶段。我查了一些资料:2008年,安阳旅游收入仅占全市GDP的5.03%,不仅比焦作低5.88个百分点,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个百分点;同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门票收入超过9000万元,而安阳殷墟还不到1000万元。明显的差距引起了关注安阳旅游的业内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观评价安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促进安阳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说一下安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吧
1.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
(1)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名胜与青山秀水交相辉映
三千年历史,留下名胜无数。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像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市建设在内的殷商文化,周易发祥地的羑里城等。这块神奇的土地还哺育过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贤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绎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飞就出生在安阳市的汤阴县。
与名胜古迹相辉映的还有青山秀水。集“雄、险、奇、秀”为一体的太行大峡谷重峦叠嶂,平湖碧绿;被称为人间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原始质朴、风光奇特。
(2)地理位置优越
安阳历史上就是较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东望黄河近齐鲁,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经新乡达郑州,北隔漳河临河北,距省会郑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辐射性强。京广铁路、汤鹤铁路、汤台地方铁路、即将开工的京港澳客运高速铁路和长日铁路连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国道、219国道、302国道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3)市场空间大,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发展规律看,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消费需求迅速膨胀,旅游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预示着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藏着弯道超越和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4)政策环境好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旅游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2006年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大跨越”的历史任务,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撑。
2.安阳旅游业发展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
(1)尚未形成龙头品牌和拳头产品
品牌打造重点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品牌和龙头产品。现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点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进入性、可逗留性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产业链条有待拉长。目前安阳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还不够,其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安阳旅游景区大部分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上,文化娱乐项目类同,缺乏娱乐性、参与性。旅游观光多以爬山、看庙、聊风情为主,休闲娱乐仅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和棋牌、钓鱼之类的活动,无法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文化风情体验、学习考察等多种需求,吸引不了回头客。另外,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安阳,旅游购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文化内涵不高,种类单一。
(3)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有待加强,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整体看,围绕旅游的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够丰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红旗渠等少数景区外,安阳所辖各县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较为薄弱,在新闻媒体上做广告的还不多。
另外,许多新的方法、手段还没有尝试,难以完全覆盖各种游客群体。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4)旅游服务条件及环境条件不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设施不健全。通往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道路较差,景区之间缺乏专业旅游线路,停车位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在一些景区,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对苍蝇、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设施不健全。中高档次的涉外宾馆、饭店和能够为散客提供医疗保健、金融保险、加油检修等综合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较为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5)周边地市的“先发优势”给安阳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安阳周边地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占据了“先发优势”。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游名牌。这一方面给安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和区域联盟、共荣共赢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安阳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安阳人我深知安阳在旅游业方面还有很多任务等待我们这代人去完成。
1.我认为安阳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创意策划和科学规划
我们可以邀请全国各地旅游业精英来安阳进行创意策划比赛,一是集思广益开发出新型旅游产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传促销的作用。在综合各路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安阳旅游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对旅游项目的投资方向和方式、产品开发、建设布局等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对各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规划管理,科学安排景点、线路,注重周边环境和文化品位。
2.安阳的标志性的地物较少几乎没有,或者说不够显著特别,我们要塑造旅游形象
关机其实还是在于宣传,以便进一步用好独特的旅游资源——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强力推介。借助我们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阳旅游形象的旅游符号和城市名片。
3.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不能局限于门票。
可以重点建设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旅游购物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借鉴香港迪士尼、深圳欢乐谷等国内外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在旅游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创意实现产品创新,让游客得到超值体验和享受,从而延长逗留时间,超越“门票经济”。
4.强力宣传与推介,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1)利用多种媒介资源进行高频率、立体宣传,树立安阳旅游形象
一是策划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电影、电视剧,提高安阳知名度。二是制作安阳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重要客源地及周边县市新闻媒体上投放,提高全国人民对安阳旅游的认知度。三是编印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照片集、连环画册、书籍等,向更多的游客展示安阳独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新型渠道开展经常性的广告宣传,使安阳成为游客和旅行社关注的热点。
(2)定期策划、开展专题活动,宣讲和推介安阳旅游产品
一是召开专题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河报》等重要新闻单位全程报道,使安阳旅游品牌逐渐在全国叫响。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举办专题旅游推介、促销活动,如在郑州、北京、香港等地举办“殷商文化旅游节”、“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感悟红旗渠精神、走进安阳旅游”等主题活动,宣传推介安阳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走进安阳。
(3)加强与各地旅行社、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拓宽市场
一是加强与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阳旅游。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办事处、联络点和联营等多种形式,为安阳输送游客。
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荣共赢的格局中。例如,联合新乡、鹤壁、济源、焦作、邯郸等城市,实施南太行旅游协调开发和统一营销,积极打造南太行联盟。
5.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投资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创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以及食宿设施升级改造的力度。
6.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是引进、培养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人员。对于具备高度创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进“外脑”,为主;对于日常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二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要对导游、宾馆接待、餐饮服务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旅游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少不了与资金投入挂钩,这就关系到经济问题,徐哟其它产业包括重工业加工业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传,吸引外资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国越来越有影响力,这期间我们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对我们安阳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每一个安阳人的积极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决策,这样安阳的旅游业才能够得到大力发展。
作为安阳人,为安阳的今天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为安阳的将来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毕业后有打算在安阳发展的想法,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阳的明天会更好,终会有一天,我走在安阳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游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国人在点头称赞。那是怎样一种美美妙的情景。
Ⅵ 求纺织类毕业论文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
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
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
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
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
生态、人体健康要求。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
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
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
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
1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
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
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
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
源。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
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
1·1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
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
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
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
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
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
机麻等。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
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
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
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
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
1·2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
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
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
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
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
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
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
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
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
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
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
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
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
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
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
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
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
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
1·3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
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
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
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
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
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
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
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
生物降解的纤维。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
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
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
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
(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
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
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
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
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
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
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
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其纤维制品在舒适、
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
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
环保产品。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
2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
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
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
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
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
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
能源消耗,实现了从纤维生长到纺织成衣全过程的“零污染”。
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可生产抗虫棉,避免农药对环境及棉本
身造成危害。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将苏芸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转
入棉细胞内,培育出了十多个抗虫棉品种,能产生一种对抗鳞翅
目昆虫的毒素,抗棉铃虫能力达80%以上。此外,转基因抗蚜
虫棉、转基因抗虫抗病棉也相继培育成功,已在我国实验推
广[11]。
利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还可向棉纤维中引入其他成
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纤维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纤维中
腔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内芯来生产天然的涤棉混合纤维,
或引入动物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含动物纤维的天然多成分棉,对
改善棉纤维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纤维的性能有很大贡献[12]。
五彩丝、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蚕的基因突变。利用染色
体技术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输入家蚕体内,培育出能吐彩丝的新
蚕种。选择合适的彩色基因导入绵羊体内,也可培育出具有天
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扩大纤维的生产。例如,蜘蛛丝因
具有超高强力是开发高强织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获得大量的
蜘蛛丝来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就成了产品开发过程的难题。为
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将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的有关基因转
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细胞中,从其分泌的乳液中获得经过重组
的蜘蛛丝蛋白,并从中提取到与蜘蛛丝性能相似的丝蛋白纤维。
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有关基
因,人工重组到可以用发酵法大量生产蛋白质的诸如大肠杆菌
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内,在其细胞中产生蜘蛛丝蛋白[14~15]。
3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
可生物降解纤维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能够
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学分解作
用下发生降解的纤维。可生物降解纤维制成的纺织品,通常在
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是
理想的石油类纤维材料替代品。降解采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
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渍降解,以及在聚合
物中通过添加组分进行共聚来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欧、日对可
生物降解纤维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6]。
常见的天然纤维及目前研究较多的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淀粉纤维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纤维
可降解中较大的一类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
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胀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链上一
般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醚基和酞胺
基等)。常见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
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们最熟
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纤维和纤维改性及制作膜材料等方面
都有广泛的应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
共混制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国Air Proct & Chemical
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商品名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
聚烯烃、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
另一类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质经化学加工形成的
合成纤维,如聚乳酸纤维(PLA),虽为合成纤维,但其原料来源
于地球上不断再生而取之不竭的农作物,其废弃物埋入土中后,
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约经过1~2年时间,纤维可被完
全分解为CO2和H2O从而发生降解[19]。
虽然可降解纤维材料的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进行
得还很不够,也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在新技术
的应用和新材料的涌现下,可生物降解纤维将会被更广泛地应
用[20~21]。
4生态材料的发展趋势
循环材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
实现闭合循环发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
合理利用,节约生态资源。现代纺织要求材料可循环、再生,产
业发展可持续,因此,循环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未来生态材料
发展的趋势。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环型”新概念,要求彻底
实现纤维从原料使用到最终制品回收全过程完全循环。吉玛公
司、杜邦公司对聚酯等装置也提出了“全循环”概念[22]。
天然纤维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资源,作
为“从自然产生又回到自然”的资源循环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
的发展优势。人造纤维材料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其原料多为
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资源(木、棉、亚麻、竹、麦杆等),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需求。合成纤维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原生资源,
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纤维如
何进行回收再生是生态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
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成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
处理方法。已开发了有回收聚合物、纤维的原料再循环和回收
单体的化学再循环系统[23~25]。
回归自然、适应环境是纺织材料总的发展趋势。生态化纺
织材料的发展为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保障,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型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
和进步,可认为未来的纺织工业将是绿色生态工业。
参考文献:
[1]吴湘济,沈晶.纺织工业绿色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工程
技术大学学报,2002,(12):298-317.
[2]黄猛.我国绿色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
2000,(2):31-33.
[3]甘应近,白越,等.绿色纺织品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学报,
2003,(6):93-95.
[4]Peter F Greenwood,Consultant.How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
[J].textiles,1999,(3).
[5]付群锋.浅谈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J].印染,2000,(7):49
-50.
[6]A P Aneja,等.21世纪的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2000,(1):1-3.
[7]李晓燕.生态纺织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2,(11):
Ⅶ 旅游开发与规划 的选修课,要求写5000字的心得论文... 不知道怎么写,求提纲。。。
我这边可以直接帮您一次性搞定,就不需要您再思考怎么写啦!
Ⅷ 求纺织纤维的发展论文
1、 定义:纤维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纺织纤维则是指用来纺织布的纤维。
2、 纺织纤维特点:纺织纤维具有一定的长度、细度、弹性、强力等良好物理性能。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例如:棉花、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是理想的纺织纤维。
3、 纺织纤维分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①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A 植物纤维 如:棉花、麻、果实纤维。
B 动物纤维 如:羊毛、免毛、蚕丝。
C 矿物纤维 如:石棉。
②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A 再生纤维 如:黏胶纤维、醋酯纤维。
B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晴纶、氨纶、维纶、丙纶等。
C 无机纤维 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4、 常见纺织纤维的纺织性能:
① 羊毛:吸湿、弹性、服用性能均好,不耐虫蛀、适酸性和金属结合染料。
② 蚕丝:吸湿、透气、光泽和服用性能好,适用酸性及直接染料。
③ 棉花:透气、吸湿、服用性能好、耐虫蛀、适直接还原偶氮、碱性媒介、硫化、活性染料。
④ 黏胶纤维: 吸湿性、透气性好、颜色鲜艳、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性质接近天然纤维,适用染料同棉花。
⑤ 涤纶:织物、挺、爽、保形性好、耐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适用分散染料,重氮分散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
⑥ 锦纶:耐磨性特别好、透气性差、适用酸性染料,散染料。
⑦ 晴纶:蓬松性好、有皮毛感、适用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
我感觉以纺织纤维的种类为论点来扩展论述会更好
Ⅸ 关于旅游文化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
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内涵的阐释
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
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
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
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
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
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
[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Ⅹ 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论文 引言方面怎么写
可持续发展比较好写,资源比较多,可以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可以针对小的版一个点具体分析,论文最权好不要写的太大,具体到一个点容易入手也可以好好地剖析。第二个的话也是比较好写的,现在中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不过最近两年也在纠正,过度的开发是需要保护的,二者是辨证的关系。你自己把握吧,认真的对待论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