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游开发 » 旅游开发格局

旅游开发格局

发布时间: 2021-03-07 15:29:42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区域旅复游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制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有利于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更有利于今后旅游区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管理。 在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布局上那个存在以下一些布局模式:
1)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种布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
2) 环旅馆布局: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此种布局使得豪华旅馆成为核心,布局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设施体系。野营地式布局: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适宜兴建大型旅馆的旅游区,是对整个旅游区适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3)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CAC)布局:是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的综合体。
4) 三区结构布局:核心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围绕它的是娱乐区,最外层是服务区。
5) 双核布局:为旅游者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性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⑵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格局是什么

区域旅游来业的发展水自平与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不管是国内旅游还是入境旅游,我国旅游业的区域格局呈明显的东、中、西部梯度推移态势。就旅游经济规模和效益来说,东部沿海特别是珠三角的广东省,长三角的浙江省、江苏省,环渤海的山东省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年旅游总收入均超过100亿元,是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最好的地区。这些省区经济较发达,区位条件较好,旅游交通与宾馆饭店等设施完善,因而在我国旅游业中居主导与核心地位,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中部的北京、河南和四川、湖南、湖北也是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较多的城市和省份,其效益与规模在全国居中间水平和过渡地位。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的省份大多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业配套条件较差,因而旅游产业规模较小。但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⑶ 简要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的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⑷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旅游业早在20世纪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⑸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的空间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有利于旅版游区权的规划与开发,更有利于今后旅游区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管理。 在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布局上那个存在以下一些布局模式:
1)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种布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
2) 环旅馆布局: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此种布局使得豪华旅馆成为核心,布局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设施体系。野营地式布局: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适宜兴建大型旅馆的旅游区,是对整个旅游区适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3)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CAC)布局:是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的综合体。
4) 三区结构布局:核心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围绕它的是娱乐区,最外层是服务区。
5) 双核布局:为旅游者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性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⑹ 旅游业规划布局中受哪些因素影响

1.资源因素
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首要的一点是要有足够支撑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因素中对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有直接影响的部分主要有旅游资源质量高低,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好坏以及旅游资源的屏蔽程度。旅游资源质量高低对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有决定性作用,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受城市旅游资源质量的直接影响。旅游资源质量高的城市旅游区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及人文、社会等条件是城市旅游网络节点中的重点,可以会成为以后城市旅游的中心,往往会优先重点开发这一地区。而对旅游资源质量一般的地区则一般会成为城市旅游网络的末端节点,开发性不高。而城市某一区域中若突然发现资源质量等级较高的重大历史或自然遗产,则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城市旅游空间格局。其次,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也会影响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城市旅游资源在分布上有集中和分散两大主要形态,通常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市旅游开发的优先区域,相对较容易开发,所以旅游资源的分散情况对城市旅游开发格局也有决定作用,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必须结合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资源屏蔽指特定的城市旅游区域内,由于相互之间资源关系不太和谐导致某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值降低的情况。旅游资源屏蔽多与竞争有关,如相似资源开发早、晚者之间的竞争,资源屏蔽会导致一些本身具有较大价值的旅游资源可能得不到开发,从而影响到旅游空间规划布局。
2.区位因素
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受城市旅游客流的强度与方向牵制,而在影响城市旅游客流的强度与方向的所有常规因素中,旅游城市各旅游区的区位条件是除城市旅游资源因素以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在影响城市旅游空间布局的因素中资源占据第一位,但从旅游空间的角度来看,区位条件对旅游的布局具有更大影响。影响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城市旅游空间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为与外部客源地间的相对区位关系,二为内部区位条件,三为区位屏蔽现象。外部区位关系主要指客源地与旅游区周围的相互距离及在旅游城市周围的分布,客源地的分布越集中、与城市旅游区距离越近,越能稳定城市该旅游区的客源流,各种资料表明很多人的旅游的途中费用会占旅游花费总数的20%-33%左右,因此对区域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来说外部区位条件具有重大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条件始终处在不断的改善中,人们出行时在交通上所花费的费用比重随之在不断降低,这种区位关系的改变会使城市旅游空间的规划布局产生受到相应影响。除了包括外部客流外,城市旅游区域的客源中内部客流也是主要组成部分。旅游城市区域内部客源中心距离越近,其区位条件也会越好,越利于城市旅游空间有针对性和重点地规划布局。在城市各旅游区空间竞争中,最典型的一类是城市各旅游区之间的区位屏蔽。城市各个旅游区之间的交通和客流等有密切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同时对城市城市旅游的空间规划布局有客观的影响。
3.市场因素
城市旅游资源不同于自然景点,它们大多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这种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也会影响到城市旅游供需。其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是某些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客源地距离较远,区位调教的不佳导致资源供给过剩;第二是某些城市游览点不多,旅游资源不丰富,但却有十分庞大的旅游需求。旅游资源与区位是无法变化的,因此旅游需要的空间分布便成为其中最大的变量,而旅游空间需求便是市场因素,对旅游供给空间规划布局有直接影响。旅游需求这一市场因素如同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能够把握旅游者的旅游流动规律,通过对旅游者市场需求模式的分析,可以为城市旅游开发的战略提供更明确的依据。从这点来说,市场因素对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正确性具有重要导向意义。在不断深入研究城市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遍地开花的现状,避免出现旅游项目盲目开发和建设的情况,促进重点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形成。
4.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环境,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整体支撑,尤其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更是对城市旅游发展前景有直接影响。在城市社会环境中,除了包括社会治安、物价水平、文明程度,还涉及到交通设施、居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这些社会环境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城市旅游名声和空间规划布局。除以上微观社会因素会,社会宏观因素也会影响到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
比如公民休假制度,“五一”、“十一”等政策使居民休闲时间和旅游时间随之增加。尤其双休日的实行,明显带动了近郊游及环城游市场等短中途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大大改变了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因此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必须对社会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其次,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否对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也有直接的影响。经济能力较强的发达城市不仅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财力资源,同时还能为其提供必须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管理等各种条件,对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城市旅游开发范围的逐步扩大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进而能够促进城市旅游空间布局较快发展为成熟网络。
5.交通因素
城市旅游交通发展的均衡与否会较大地影响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情况,好的交通设施条件是吸引周边旅游地客源的很大优势之一,各种调查都表明旅游地如果交通落后通常会在屏蔽效应中落到最后。比如中华恐龙园旅游景点的建立,选址在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的出入口,便利的交通设施汇集了大批全国各地的旅游客源。除了影响客源外,旅游地区的交通因素在旅游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旅游交通的可达程度与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紧密相关,旅游开发商在旅游景点空间布局过程中必须对虑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状况有自觉的考虑,且必须力求向旅游交通便利的区域集中规划布局。其次,在空间布局上,旅游景点呈现更多的现象是聚集性,而较少有扩散现象,其聚集性往往是以国道、高速公路及铁路等主要交通干道为依托进行空间布局,旅游景点主要聚集于交通便利与资源富集区,这些也是交通因素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影响的结果。此外,由于旅游资源空间规划多聚集在交通设施便利的区域,因此交通因素也会影响到旅游资源区域的等级。总而言之,交通因素对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不容小觑。

⑺ 简述湖北省旅游发展格局

简述,湖北省旅游发展格局,现在都要支持旅游业。

⑻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No.1

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旅游将同步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日趋快捷舒适的交通体系的构建图,相对稳定格安全的国内社会秩序以及悠远的历史文化,使我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日益受到国外旅客的青睐。

No.2

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得到确立

由于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加快货币回笼,增加外汇储备,拉动内需等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全国各省 市 区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可以预见,我国未来将不断强化旅游业的市场地位,继续将其培育为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产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排头兵。

No.3

旅游区域间协调发展重现生机

旅游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指各行政区域加强旅游的联系和合作,以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活动,发挥区域间的整体旅游优势。

No.4

国内旅游消费将成多元化趋势

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写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趋于追求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性。

⑼ 1.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是哪5点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隔绝发展潜艇的话,应该就是现在特殊时期,基本上很少有人出去玩,就是特严的话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