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游开发 » 旅游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

旅游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

发布时间: 2021-03-08 16:29:26

1. 为何要探究生态旅游

1999年,“绿色营”奔赴新疆北部哈纳斯。1999年是“国际生态旅游年”,“绿色营”对我国生态旅游地之一——北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营员们关注新疆北部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现状,澄清了当地借“生态旅游”名义搞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实,积极与当地政府接触,并寻求生态旅游的真正含义以及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此举引起社会对现存生态旅游状况的深刻反思。

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近1000种、兽类有39种、鸟类有117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1种。区内的森林植被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其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勒特有种,是我国唯一的泰加林景观。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此外,哈纳斯为避暑和游览胜地,主要的景点有:哈纳斯湖、月亮湾、卧龙湾、图瓦人村落等。关注西部生态在人类居住条件越来越恶劣的时候,沙漠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0年,“绿色营”以关注西部生态为主题,以胡杨林为中心考察了新疆南部沙漠化现状和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

在去新疆前,“绿色营”并没有讨论过胡杨林的问题。到新疆以后,他们才认识胡杨林,热爱胡杨林,痛惜胡杨林。他们发现了隐藏起来的管理不利、执法不严、体制不顺这些导致环境破坏的根源。

据历史记载,胡杨林曾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中东和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干旱地区。到了2000年,胡杨林大范围消退,而塔里木河流域却还保留着世界最大面积的胡杨林。

胡杨林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正如在荒漠生态中创造了骆驼这种特型动物一样,也创造了胡杨林这种特型植物。它抗热、抗寒、抗风、抗沙、抗碱、抗旱、抗瘠,是中亚腹地荒漠中唯一的乔木,是演化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奇特的森林类型。胡杨林系杨柳科杨属,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种之一。因为叶片的形状在生长期有不同的变化,所以也叫异叶杨。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大,胡杨林虽然生活在这种地区,但本性不是旱性植物,它需要水。需要两种水:地表水帮助它的种子萌发,地下水帮助它成长。而动荡不定的塔里木河正好满足了它的这种需要,也强化了它的这种性格。胡杨林5月开花,8月种子成熟,正值冰峰融化、河水横溢的季节,种子得以四处漂游,在湿润的土地上迅速萌发。而成片幼林的发育成长,又可以改变土壤结构,稳定和抬高河岸,让漫溢河水改道去哺育另一片幼林。所以胡杨林的幼林、青壮林、成熟林很少混杂在一起,而是随着塔里木河的摆动变迁而成块地分布在两岸不同的台地。

另一方面,塔里木河两岸丰富的地下水源,正好满足了胡杨林的生长需要,由于根系特别发达,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6米,它们便可以生存下去。如果地下水源丰富,胡杨便生长旺盛,最高可达30米,最大三人合抱不拢,成为荒漠中罕见的威武雄壮的森林。当地老百姓形容它们是“三千岁: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作为胡杨个体,虽然达不到这么长的年限,但作为一种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确实起着千万年防沙固沙的巨大作用。

“绿色营”在考察中不仅发现胡杨林遭到破坏,还发现新疆最骄傲的人工林白桦树也一片一片枯死,大名鼎鼎的塔里木河,竟是一江充满泥沙的黄汤。塔里木河流域人烟稀少,一片败落的景象。“绿色营”从若羌返回时桥被冲垮了,并且光道路修复就要10多天。

为了调整营员们的心态,队里商量了一下,“绿色营”在从若羌折回之前,先访问米兰古城和生活在那里的105岁老人热合曼——他被称最后一个“罗布泊人”。

米兰古城在若羌城东约40公里,路并不远,但路况很不好,人工修建的部分不多,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越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中间要经过无数的干涸的河道。40公里的路,“绿色营”走了4个小时,总算到了米兰古城。营员们心想米兰是世界知名的古城,总会有点建筑或标志。找了好久,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他们便到了一片沙丘,前面的路上拦着一根横杆,大概是收门票的地方。米兰古城终于到了。

“绿色营”进入米兰古城的第一个遗址时,就刮来一阵强烈的沙尘暴,这时候,没有一个营员因为躲避风沙而回到汽车上去,只是用衣服、头巾包着头,戴上眼镜或墨镜,但更多的营员依然是短裤短袖,坦然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事后有人说:“这是别具一格的沙浴和按摩。”但营员们更深的体验是:展现在眼前的断垣残壁和风沙的猛力扑打,使他们第一次懂得了人在大自然中是多么渺小和无能。

2000年“绿色营”和热合曼老人(第二排左起第二人)

随后“绿色营”便打算拜访百岁老人热合曼热合曼,全名“热合曼·阿不拉”。2006年1月11日凌晨2点,老人因病去世,享年108岁。,他们先在米兰镇上找到了老人的后裔——一个活泼可爱的女中学生,然后请她上车带着营员们到北面的民族新村。

热合曼是米兰古城年龄最大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最后一个罗布泊人。两千多年以前的楼兰消失了,但古国的遗民却一代代生存下来。直到20世纪,热合曼和他的邻居才从干涸的罗布泊迁出,辗转在塔里木河流域,后定居在米兰,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每月发给生活补贴,还去过北京,是一位新闻人物。许多谈新疆探险、谈楼兰、谈罗布泊的书,都会说到热合曼。因为他的一切都带有传奇色彩。和他对话,就是和楼兰对话,和罗布泊对话,和沧海桑田对话,和历史对话。

老人安详地坐在新疆一个典型的院落里,非常质朴,不紧不慢的回答“绿色营”营员们提出的问题,接受队医为他号脉、检查健康,不嫌烦地和大家合影。

经过20多天的观察、访问和阅读有关资料,“绿色营”确定了胡杨林所面临的命运,是难在“三劫”:一是,夺其水;二是,垦其地;三是,砍其树。

夺水主要表现在平原拦河筑坝,改变河道,截住了胡杨林的水源。垦地主要表现在当地大量地盲目地移民及开垦农田棉田,破坏了千万年来流域、荒漠、沙漠各种生态所交汇形成的自然格局,把原来绿色走廊的生态用水毫无节制地转化为农牧和生活用水。砍树主要表现在当地从伐木取薪到滥砍滥伐,是个愈演愈烈的过程。

他们在塔里木河的中游,对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那个地区分属尉犁、轮台、库车三县管辖,各县都要创造财政收入,都要安置水患移民及其他人口,都要争夺这个交通要道的黄金地段,因此争先恐后,先下手为强,破坏胡杨林的矛盾与问题十分突出。

后来“绿色营”又考察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为了砍树,保护区内动用了汽车、推土机,还设了一个木材加工点。每天把大木头从采伐点运到加工点,加工成方子和木板,再运到工地。保护区存在的管理不利、执法不严、体制不顺是导致当地环境破坏的根源。

“绿色营”结束了新疆的考察后,回到了北京,唐锡阳在第一时间以“环境使者”的名义,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写了一个题为《紧急呼吁保护胡杨林》的报告,长达6000多字。该报告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2. 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强意义

1、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方法

(1)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2)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3)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3、意义

(1)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3)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

(4)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提到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旅游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扩展阅读

重要地位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依靠,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

重大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

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严峻形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

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

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

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 国际上为什么要倡导生态旅游

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内全球,生态容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4. 为什么要重视发展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应该与生物多样性有关联,生物多样性归根到底与人类生存有关。

5. 为什么生态旅游需要生态旅游环境理论的指导

因为生态旅游的性质、目标决定必须以生态环境理论作为指导。
生态旅游回: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答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保障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6. 为什么旅游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破坏和纠纷。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车水马龙,不仅会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乱,而且使名胜古迹和野生动植物区系遭到破坏性的灾难。

7. 为什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通过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环境和经济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稳定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环境问题从根源上来看,是发展不当导致的。它和经济发展是一起的,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污染。只有做好环保工作,才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具体来讲,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中:一是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二是通过削减排污总量,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实践证明,新建并运行好一座污水处理厂相当于给一片工业项目营造了水环境容量,拆除一批燃煤锅炉、“倒”掉一批分散的烟囱,相当于腾出了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环境容量,还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治老补新、以新带老”盘活环境资产,让出环境空间给新兴企业加快发展,就能够从环保角度对经济发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进。第三,通过开展环保活动能够带动技术进步,更好的利用资本。第四,优秀的生态品质已然成为当前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能够增加城市的凝聚性,带动经济发展。
2、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有将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够保护好人类。通过环保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生产以及生活活动安全,能够保证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吸入的气体安全,吃进去的食品安全。一旦水源或是大气等被污染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比如最近几年多发的癌症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通过分析全球的环境问题我们可知,像是之前非常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等许多的案例都能够告诉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当前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此时人们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人们更加关注的身心健康,关注的是生态健康,对于环境品质的规定越来越严苛。提升生活的品质,增加人的寿命,就成为了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
3、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国家仅仅的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将赶上了西方国家通过百年发展得来的成就,这种发展速度非常让世界震惊。不过,在震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成就的获取其实是以快速消耗资源以及危害环境而得到的。它是在透支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的,是一种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我们国家虽然只生产了全球产值的百分之四,不过使用的能源却非常多。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非常的不节约。历史造成的生态问题已然成为了当前干扰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它们的存在严重地危及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8. 旅游业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有什么作用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9. 为什么生态旅游是趋势

生态旅游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不健全的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盲目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缺乏深入调研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便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租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生态旅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不足,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长期协调发展。

10. 为什么说旅游经济的发展,是靠生态环境为依托的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流行,我们常说的生态旅游,就是包括旅游者、经济发展、人文和环境效益的旅游。就游客利益而言,这种旅游可以说是较为高级的一种游玩方式,生态旅游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可以被开发出来,可以说这种旅游区环境极优,几乎没有任何污染,或者说是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使环境加以改善,都更吸引游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区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或整改,而是越简便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景区生态景色有最大的还原度。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它敲醒了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游客意识的提高使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这可以被环保主义者视为保护环境一种很好的方式;二是加强我国旅游景区布局的进一步建设和环境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三是旅游业岗位的增加,保障当地居民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增强自然生态景区的经济实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第四,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第五,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这已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