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磨丁经济特区有旅游产业吗
有的,旅游业打造的极为丰富。
B. 旅游特区的旅游特区发展预测
旅游特区建设是目前政府解决旅游发展时多种棘手问题,特别是制度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当前旅游特区发展方兴未艾,但旅游特区的诸多优势已经突显。
在旅游特区发展情况还不明确的情况下,游憩中国网从专业的视角为您分析和预测它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特区类型多样化发展
1、区域类型多样化
游憩中国网认为,将来旅游特区的类型会向多个方向发展,将出现省、市、县级、区等以及多区域联合类型的旅游特区。
旅游特区的区域发展将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2、特区性质多样化
将出现统一行政管理、特殊经济政策、特殊优惠政策等一个、或多个职能组合的不同类型的旅游特区。
(二)对中国旅游业将产生的贡献
随着旅游特区的发展,旅游特区理念将扩大到更广泛的区域。将引领政府旅游管理能力的强化,以及旅游机构影响力的重新定位。
旅游特区建设的理念包括:以旅游资源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政府管理机制针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升级等。
1、旅游特区理念将对高端旅游资源区域产生影响
旅游特区理念是高端旅游资源区域政府相应职能和机制的升级,必将带来中国旅游高端市场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旅游特区理念将对政府旅游管理机制产生影响
旅游特区的建设将形成一种潮流,促进国内地方政府旅游管理职能和运行机制的变化和升级。
3、旅游特区理念将对整个旅游行业产生影响
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的升级将带来国内旅游产业的再次飞跃,和重新洗牌。不进行变革和升级的旅游区域将更加落后。
在不久的将来,除旅游资源、运行资本等条件之外,政府管理机制也会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重要条件。
C. 深圳旅游业介绍
深圳旅游业概况
详细说明: 深圳旅游业经过十九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创汇基地。
1.产业框架颇具规模。深圳旅游业已形成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的规模,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配备齐全,日臻完善。城市拥有适应需要的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300家,其中星级酒店93家;拥有旅店、招待所近600家;拥有旅行社46家,其中国际社28家,国内社18家,还有50余家营业部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市民报名参加旅游很方便。城市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目前,深圳已有位于深圳湾畔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未来时代、欢乐谷以及青青世界、野生动物园、银湖旅游度假村、香蜜湖旅游度假村、仙湖植物园、小梅沙海滨旅游中心、观澜湖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等旅游景区,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前往参观,1998年城市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
2.旅游行业充满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产业地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旅游外汇收入9.87亿美元,占全省的1/3,占全国8%,位居全国第四位;城市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234.25万人次,在全国列第三位。旅游业已成为深圳二次创业中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在城市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深圳旅游收入的增加值,1995-1998年连续4年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超过5%。
3.旅游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水平较高。深圳旅游从业人员逾10万人,各旅游企业都十分注重硬、软件的建设。深圳每年都有多家旅游企业被评为全国先进典型及获得各种称号,如"全国旅游行业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50家最佳星级饭店、全国百家优秀星级饭店、全国外商投资先进饭店、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或全国国内旅游百强旅行社等称号。
4.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世界之窗、民俗村、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等景区,从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入手,借助高科技手段,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以高档次的文化品位吸引了回头客,保持了市场占有率。深圳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还坚持高标准、高档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出了大批环保、新、奇、特的产品,如改革开放风景线和工业旅游线等。
5.旅游行业管理和运行进入了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深圳市组织修订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深圳市旅游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深圳旅游的发展作出了整体的部署。同时深圳还先后出台并施行了《深圳经济特区旅游管理条例》、《关于实行旅行社违规计分制度的通知》、《深圳市一日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城市在全国和全省率先建立了市(监理所)、区(监理站)、企业(监理员)三级质量监督体系,坚持不懈地搞好市场秩序的培育和旅游质量监督,以打击非法为重点,净化旅游环境。
6.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发展迅猛。深圳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城区建成面积已达到310.3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338.7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27万千瓦,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67.48万门,移动电话装机容量136万门。城市已建成国家一类口岸12个,其中,皇岗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并建有福田、沙头角、盐田三个保税区和龙岗大工业区等。深圳港区是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1998年的货物吞吐量已达到3444万吨,其中盐田是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深水码头,1998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95.2万标箱。同时,深圳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并从1997年1月1日起,对在深外资企业和在深外籍人员逐步实行国民待遇。
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D. 旅游经济特区的特区范例
国外旅游经济特区
2006年12月,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决定建立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和加里宁格勒州等7个旅游经济特区。
这7个旅游经济特区经济区将为游客安排3500个床位,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可达11.5万多人。按计划,将旅游经济区内将发展一整套风景游与极限游设施,包括滑雪运动、漂流、骑马游、岩洞游、滑翔伞飞行、攀岩等项目。
2007年5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提议兴建位于土库曼斯坦里海边“元首市”市郊的“阿瓦扎”里海旅游经济特区。里海旅游特区内将建设一条5米深、7公里长的“人工河”,沿河两岸将建设数十座旅馆、饭店、酒吧,还有网球场、健身房、游乐园、喷泉公园、影剧院等文体设施。设计总投资50亿美元,土库曼斯坦政府出资10亿美元,其余40亿美元为土库曼斯坦和外国公司的投资。俄罗斯“伊捷拉”天然气公司和法国“布伊古耶斯”工业集团已决定投资参与土里海旅游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和疗养院建设项目。
国内旅游经济特区
2003年,湖北省在武当山就设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特区。
海南也在规划将海南岛设立为一个旅游经济特区。
E. 旅游特区的介绍
“旅游特区”之“特”主要是指实行特殊的旅游政策、灵活的旅游措施和特殊的旅游管理体制。如提供“落地签证”等旅游上的优惠待遇、理想的旅游环境和组织完善的管理体制,藉此促进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它是当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规模和层次上的扩展和提高。必须满足: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特定区域,旅游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经国家允许可以实行一些特殊的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条件。
F. 旅游特区的国内旅游特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旅游特区的发展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对于旅游特区的申报程序、管理政策以及旅游特区的发展模式等还没有成型。
为了给有申报旅游特区意向,学习旅游特区理念的管理者、从业者提供资料,游憩中国网为您总结当前旅游特区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旅游特区
1、武当山特区被赋予县级政府职能
2003年12月,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当山特区县一级政府的行政职能。并联合下文,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管理。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与武当山风景管理局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机构直属十堰市政府管理。
2、瘦西湖风景区成为扬州景区“特区”
2006年1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与管委会”成立,标志着瘦西湖风景区成为城市“特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与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直属派出机构。
瘦西湖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开发、利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3、湖之源成为宜兴旅游特区
2006年7月湖父镇行政区域内成立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同时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与中共湖父镇党委、湖父镇人民政府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辖区内旅游产业实行统一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以及资源保护和经营、发展。
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阳羡景区进入了全面开发的阶段。在旅游特区内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工业发展服从旅游开发,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促进旅游开发。
总结:
早期的旅游特区主要体现在地方行政与旅游部门合二为一,是政府针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实行的政府结构和职能的大胆突破和有益的探索。可以解决旅游区域整体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问题,有利于地方旅游产业的整体、和谐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旅游特区建设的核心是政府运行体制根据旅游市场的升级。缺乏机制升级的合二为一体制只解决了能统一管理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有效管理、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问题。
(二)中国航母级国际旅游特区——海南国际旅游岛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海南发展旅游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这表明国务院原则上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国际旅游特区。
1、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
2008年4月,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任务。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基本内涵:
(1)确立新目标,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自由之岛、欢乐开放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旅游之岛、服务文明之岛”。
(2)建立新体制,旅游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符合国际惯例。
(3)实行新政策,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
2、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目标
大胆引进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建立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1)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强化省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职能。
改革旅游资源归部门拥有和旅游资源市县属地管理体制,以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目标。
实现全省旅游资源的统一行政管理、统一市场配置、统一规划开发,把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旅游经济效益。
(2)建立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理顺政府旅游管理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旅游管理职能部门从对旅游行业微观主体的监督管理退出,主要履行宏观管理、方向引导、法律制定等职能,为旅游行业各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行业协会接受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规定,履行对行业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
(3)创建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
设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
建设旅游资本和产权市场,完善和规范旅游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
探索运用发行旅游彩票,发行大型旅游区债券,多渠道筹措旅游发展资金。
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和承包方式,广泛吸纳外资和民资。
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进程
截止到2009年9月海南已建成跨海电缆工程建成、海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三亚正式开业。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在以跑步的迅速向国际化目标迈进。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目前享受对21国旅游免签证和对130多个国家落地签证的出入境政策,享有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开放政策。除三亚外,海口、琼海、万宁3个市也正在选址各建立一家市内免税商店。
海南已就旅游标识系统、旅游电子导游和信息系统、旅游公共设施、旅游人才培训制定相关提升计划并开始若干项目的改造,加大对宾馆饭店员工及导游等从业人员的外语培训力度;环岛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建设逐步形成,陆续向游客开放。
同时,国际化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在海南东部海岸,总投资近千亿的高端度假区正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成片开发。包括海口美丽沙、文昌铜鼓岭、万宁神州半岛和石梅湾、陵水香水湾和清水湾、三亚海棠湾等。
参加开发企的业有香港的新世界、雅居乐、中信泰富、富力集团等,以及国际著名的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等。
大海之南--海南国际旅游岛环岛直播活动启动
总结:
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名副其实的航母级旅游特区。游憩中国网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殊之处包括三个方面:
一、地方行政与旅游发展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
二、政府体制升级的探索。
三、再加上“经济特区”的特殊优惠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不仅具有许多旅游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更在特区实质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探索、升级方面走在国内的前列。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成、发展必将引领中国旅游特区的建设和政府体制的升级。
(三)发展中的特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2009年7月,省政府批准黄山、池州、宣城等6市设立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胜地——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示范区涉及的7个市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6市及潜山县,将联合打造一个“无障碍国际旅游区”。
首先要加大编制一张“路网”,提高“6+1”区域内的可进入性。其次,在宣传、策划、营销上要“联手出击”,实现旅游区内无障碍。将皖南地区打造成一个旅游天堂。
总结: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提出旅游特区的概念是在区域旅游职合的基础上。对于跨区域职合,建设无缝景区、无障碍旅游区非常有效。
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旅游特区,政府体制升级是其实质和成功的关键。而缺失政府体制升级的旅游特区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
(四)旅游特区的发展趋向
1、地方政府积级申请
广西谋求将北海涠洲岛海岛建设成国际旅游特区
2009年3月,为了加快旅游强省(区)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主要集散地和目的地,广西向国家旅游局提出建设北海涠洲岛海岛国际旅游特区。
2、专家呼吁建设旅游特区
(1)四川
2008年7月汶川地震旅游灾评组副组长、成都理工大学覃建雄教授呼吁,构建“旅游特区”整合震区旅游。
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昝宝毅分析认为,四川旅游业的恢复和重建所需的资金有效供给将是一个十分现实和严峻的问题。“旅游特区”是一个解决宅区问题很好的构想。
(2)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8年11月在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抚仙湖—星云湖试验区)总体规划讨论会中。
课题组认为,抚仙湖分属3个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是旅游试验区旅游改革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如从行政管理体制上整合3县,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体制难题和消除体制障碍。通过实现行政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促进抚仙湖—星云湖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体制保障。
由此课题组提出:在现行的行政区划基础上,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行政管理机构, “抚仙湖—星云湖试验区综合管理委员会”。也有专家提出旅游“特区”建设模式。
总结:
旅游特区已经显示出解决旅游发展中政府管理机制诸多棘手问题的优势,许多专家、地方政府已经展开行动。
G. 旅游经济特区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完善我国经济特区制度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务求实效”为原则,通过在一定的区域内设立特殊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产业的超常发展。
旅游经济特区与其它经济特区相比,有四个方面的区别:一是旅游经济特区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具体目标,其发展的方向十分明确;二是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依据是旅游产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其基础重在旅游;三是设立旅游经济特区除了要考虑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区位等因素外,还要对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要考虑旅游的发展潜力。旅游经济特区不是“扶贫特区”,也不是“开放特区”,既不强调“扶强”,也不强调“扶弱”,而是重在一个“潜”字,即发展潜力。四是旅游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
3、主要特色:旅游经济特区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其“特”色。
①是区域划分要“特”。旅游经济特区虽然也要划定一定的区域,但它不是一级行政区域,不能完全与行政区域划等号。
②是管理体制要“特”。旅游经济特区的管理体制不能照搬一般行政区的管理体制,不能搞“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而是要本着“灵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来构建其行政管理体制。其管理体制可以是经过批准的具有一定级别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可以是区域内相关机构共同协商确定的协调、合作机构,如区域联盟、区域旅游协调委员会等。
③是扶持政策要“特”。首先,国家把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纳入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像当年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一样,出台国家宏观层面的特殊经济扶持政策,如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基础设施支持等;其次,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现状,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如规划支持、线路支持、项目支持、景区景点的评定支持等;第三,旅游经济特区所涉及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要出台相应的特殊政策,如人、财、物的支持,无障碍旅游的支持等。
4、设立步聚:旅游经济特区只设国家级的,省、市、县三级不另设。国家级旅游经济特区的设立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考察,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旅游专家建议第一批在我国设立10个旅游经济特区,然后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20至30个,最多不超过30个。
5、旅游专家主张第一批设立的10个旅游经济特区是:
(1)海南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海南全省及北部湾、南海等部分海域和临海城市,该特区的推介重点是海岛旅游和海上旅游。
(2)环渤海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地区,北京也可包括在本区域之内。其推介的重点是历史文化和海上旅游。
(3)湘鄂西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又可以分为大湘西旅游经济特区和大鄂西旅游经济特区。其范围包括湖南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等五个市州和湖北的恩施、宜昌、襄阳、十堰、荆门、荆州、和神农架、随州这八个城市,其推介的重点是奇山异水和民族风情。
(4)台海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台湾海峡及其沿海的福建和台湾两省,其推介的重点是海峡旅游。
(5)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的范围应包括云南、四川及西藏的部分地区,其推介的重点是神秘山水,传奇故事。
(6)新丝路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丝路文化、大漠风情。
(7)长江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长江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中临近长江的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长江风光、文明走廊。
(8)黄河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黄河为纽带,其范围包括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中临近黄河的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母亲之河、文明之源。
(9)“红色之路”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以长征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中央机关行走的路线为纽带,包括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市、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红色征程、革命之路。
(10)“北国风情”旅游经济特区。该特区包括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区域,其推介的重点是北国风光,草原风情。
当然,对于首批10个旅游经济特区,也可以采取先每个省推荐一个,然后进行考察、筛选的办法确定。
H. 旅游特区的什么是“旅游特区”
(一)旅游特区的界定
中国最早的“特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所谓经济特区是指在行使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允许外国公司和个人以及华侨和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而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
(二)旅游特区的内涵
旅游特区是为了促进某地区旅游产业更快、更高层次的发展,所形成的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特殊区域。旅游特区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特区是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特定区域。这是旅游特区成立的基础条件。
2、旅游特区内旅游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以便于政府集中力量搞旅游产业建设。
3、旅游特区经国家允许可以实行一些特殊的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包括特殊的宽松政策和行政体制的探索和改革。
(三)旅游特区的实质
旅游特区是一个新兴事物,但解决的却是制约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多年的老问题。游憩中国网进一步为您揭秘旅游特区的实质:
旅游特区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规模上的扩大和层次上的升级。
旅游特区是政府为了适应大规模旅游资源的高层次发展实行的特殊管理模式。
游憩中国网认为:旅游特区的核心和实质是地方政府为了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和升级。
旅游特区也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是解放体制束缚的一种大胆尝试、一次大的突破。
(四)旅游特区的“诱人之处”
虽然目前国内旅游特区发展刚刚兴起,但许多专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原因在于旅游特区的许多优势和特色是普通的旅游区域无法比拟的。
游憩中国网为您解读旅游特区的“诱人之处”:
1、地方行政与旅游发展职能合二为一
旅游特区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一把手抓旅游在行政体制上的升级。
旅游特区地方行政与旅游发展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可以解决地方旅游发展的多项难题。
目前国内旅游资源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产权形式复杂的现象非常普遍。建立旅游特区,实行统一管理、整体经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权力小,没有财权、也管不着旅游资源的尴尬、令人头痛的问题。
目前国内拥有的大规模旅游资源,实行多个小规模开发的现象也很普遍。建立旅游特区,实行大规模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使整体旅游区域内无缝景区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2、政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实行多项优惠政策
政府给予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使特种旅游项目成为可能,诸如赛马、赛马彩票、博彩等行业。
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如金融、航权开放,入境免签等优惠政策。
政府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区域整个产业链条的快速发展。
3、政府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的升级
政府针对旅游业的设立相应的对接服务,或者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便捷通道。
政府对整个旅游特区实行有效的管理。改变政府原有对旅游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反应迟缓,处理机制不通畅的问题。
I. 海南是一个旅游业极发达的省,又是特区之一,为什么还是那么落后呀,连广
因为是特区,所以大家都想着来这赚钱了,所以为政者也好,投机者也好,无不对此地抱有立马成功的幻想。
事实上,作为一个岛屿,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城市的繁荣和发达需要建设者们相当的用心,而不是仅作为一个淘金的地方。数年来这里产生了不少概念股,最终却流于失败,而为城市长远发展的实事却并不多。
不过不要放弃希望,海南岛还是一个很美丽的岛,过去的失败也可以作为很好的教训来帮助建设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