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游开发 » 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13 05:42:26

㈠ 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㈡ 论文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总结怎么写

这年头骗子太多,实在不放心可以去找国涛期刊。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回上,以直答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㈢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深度探索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是旅游业管理中心的领域内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本文中,科学发展观,分析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发展的指导下,旅游业,打造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近20年来,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反思传统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中央共同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必要的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演绎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主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并出现全面的公共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的元素。

文化内涵,一直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我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对整个的文化内涵,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文化广度。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说明了文化内容丰富,广泛宣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细分文化,旅游,文化的分支之一。

2。文化层次。文化具有独特的层次结构,包括表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中间层,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态整个对立的互动旅游活动,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物质的状态过渡的中间部分的心态,一个连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为确保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确保方向和指导意义。“因此,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

3。文化歧义。因为文化涵盖范围很广,有学者提出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内容的具体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让我们了解,研究文化,我们有时有浅表的理解。“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文化差异和发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践中创造一种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今天的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不断交流信息材料和动态的开放系统,稳定和发展在反对派不断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人口流动所造成的旅游文化,旅游和目的地不解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更好的。

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旅游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相加,它不局限于传统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专注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形式的明显表征,但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旅游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层次架构“,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饮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和自然景观旅游客体文化领域,游客还涉及自己的文化,兴趣爱好,行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学科领域的质量,还涉及到文化旅游服务,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规,如旅游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游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将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进的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先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与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引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现代旅游的游客,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施的高消费游客最伟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悦和难忘的回忆,所以就没有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并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为了吸引旅游者,为了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旅游经济是竞争的核心。旅游产业的竞争性质是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需求是较低级别,轻松满足的需求,但其最终目标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先进和复杂的需求,更难以满足。由于地理,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难以模仿和复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竞争力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种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区域的旅游和文化性状,是培育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为主的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以建立持续保持旅游经济的深度。

3。文化旅游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发展的原动力其实存在于文化,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越来越依赖于收入增加的数量和内容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更高程度的整合,旅游和文化等因素,更多的旅游更经济发达。例如,在北京大观园,从1.6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国王收费制度开始,继续探索红楼文化,按“红楼梦”的配方研制新型红楼宴梦,红楼宴舞,挖掘文化内涵,使企业成为国内旅游企业和品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游历广泛深入文化旅游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资源。 2002年,海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旅游资源普查,5个种的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占四个,其中中国的调查,文物位列其中。这反映旅游业对文化和其固有的文化属性的依赖,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资源,帮助发展一个结构良好的,适应多种旅游期权产品,在形成高品质的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以满足高层次游客的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旅游大国的游客从选择。

5。旅游与文化的互动。游客通过旅游活动,学习理解了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也将带来自己的文化在该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居民,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发展和保护文化资源,文化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游客继续参观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更负面的部分,最明显的是当地文化的商业化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变化,那些原本独特的文化作为当地的基本社会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以吸引游客参观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会失去这些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失去了维持其基本的生存。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益最大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关键是要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过程中,建立工业健康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关系,从而提升工业质量,获得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议,“旅游支持旅游”,“五个共同”的发展思路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从旅游行业的原因,外事接待然后逐渐清醒的认识,在某一时期内的一些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种粗放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损害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的经济数字难以估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率,通过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经营,参与产业发展的人趋势目的地,旅游投资管理人员,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只有政府可以协调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和实现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要提高管理水平政府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代表先进文化,引导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3。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旅游的旅游环境。由于中国的法律建设旅游业的逐步完善,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在旅游行业的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和其他的短期行为是仍然在旅游经济的侵蚀是不健壮的身体,严重的威胁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创建一个公平和诚实的商业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形象,旅游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以改善旅游建设大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企业,旅游企业自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诚信守法。

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促进品牌的发展。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展,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意的核心是,在分析当地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的方向和发展的文化主题风格,清晰的定位是围绕主题,通过旅游产品得到反映,不断丰富文化,创意升级。其中,通过明确主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关键,其本质在于旅游文化资源一概而论,探索,最终团结的精神升华的区域特点,个性化,然后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渗透,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品牌,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5。强调对旅游业的影响,社会和文化以及前瞻性研究。后期开始中国的旅游业,旅游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深度扩展能力;手,羽翼未丰,恰逢中国加入的世贸组织很大的变化,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都面临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挑战,使中国旅游业客观不可能亦步亦趋地照搬西方的发展国家。同时,因为对中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是很短的,集中对旅游业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再加上影响其少直接和容易到检测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社会和文化旅游业,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结果才逐渐显露出来,但是一旦结果表明,其后果将无可挽回,这是值得注意的,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经济和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现象,对文化旅游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旅游区,包括商业化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传统文化的衰退,种族和文化的异化和文化旅游示范效果等,在这些研究中,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也是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应注意良好的成果共享和研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6。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旅游专业教育放在经济学的背景下,旅游,文化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重视不够。事实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服务基础上的文化基础,但文化水平低的旅游从业者,来自不同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旅游和文化内涵的“白化”缺失的一环,而不是游客背景做帮助情绪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容易水平,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并逐步从一个简单的移位生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业务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在其历史和文化,民俗的了解程度,有必要改善环境做服务员,做教官,每到旅游工作者通过言传身教给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旅游业四大产业相结合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功能,但盲目追求经济忽视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度发展旅游资源和永久继续使用的要求,以提升产业层次,整合的文化元素,品牌运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教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由政府和有关各方,深度挖掘旅游和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进旅游业的成熟,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1]谢春山。旅游文化 - 中国旅游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1,(3)。

[2]安宇,沉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的江苏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匡勇。弘扬优秀文化,加强意识[N]的位置。中国旅游报,2000-01-17。
[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㈣ 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论文 引言方面怎么写

可持续发展比较好写,资源比较多,可以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可以针对小的版一个点具体分析,论文最权好不要写的太大,具体到一个点容易入手也可以好好地剖析。第二个的话也是比较好写的,现在中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不过最近两年也在纠正,过度的开发是需要保护的,二者是辨证的关系。你自己把握吧,认真的对待论文哦!

㈤ 我急需关于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的论文,请大家帮帮忙!谢谢拉

1.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在国际旅游方面稳居亚洲第一,名列世界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旅游业的规模扩大,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增多,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是,人们既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关注它对环境、生态、社会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态旅游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尽管我国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态势喜人,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国在生态旅游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来自旅游群体的层面,游客在旅游时没有自觉学习和积累生态知识的意识,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二是来自旅游开发和管理部门,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热衷于在生态旅游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兴建宾馆饭店。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研究生态旅游,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国外,除了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以外,主要的研究领域还包括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生态、审美、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发展、生态旅游与道德规范、生态旅游与公共政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旅游规则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旅游案例研究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Lindberg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在我国 ,国内众多学者对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吴必虎从发展哲学、科学和旅游产品三个层次来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规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从资源调查、确定开发原则,到功能分区、社区参与、游客管理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的规划原则、模式以及管理方案。王义民等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现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当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有关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探讨。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原因、定义特征出发,归纳国外生态旅游实践模式及发展经验,进而结合中国生态旅游实际,深入探讨中国生态旅游的产生、现状及其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其可持续的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导论外,在第二部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兴起原因进行简略的介绍,剖析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部分归纳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第五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六部分结合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政策引导。
1.4 研究的结论
针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提出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它的发展需要在详细分析旅游点环境资源与文化特色以及地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详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为此,要正视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国外生态旅游发展中规划管理、市场营销、生态标识、规范论证、景点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优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政策,加快生态旅游科学规划的步伐,完善生态旅游开发管理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生态旅游的力度,增强生态旅游教育的实效,从而在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㈥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写生态旅游产品和主客体的研究现状可以吗

不可以的,生态旅游,而你写的是旅客而不是旅游的现状,不符合题目要求,

㈦ 一篇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有什么参考文献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
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光明日报》

㈧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浅论 4000字的论文

请到湿地中国网站湿地研究频道科研论文版栏目上找:权
http://www.shidi.org/research-pap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