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龙的传人的含义和由来
中国人称“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的图腾和传说。
相传,黄帝统一中原以前是以“熊”为图腾的。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黄帝为了安抚归附的部落,放弃了原来的“熊”图腾,使用了一种新图腾,这种新图腾就是“龙”,它是由原来的“熊”图腾的头部和一种“蛇”图腾的身子组合而成。“乔(左边加虫)”即“蛇”,古又通“桥”。黄帝葬桥山,正说明黄帝对其母族图腾的崇奉。实际“龙”的图腾是黄帝父族和母族图腾的形象结合。龙这一奇特形象的形成,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各民族融合的过程。
后来,这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形成文字。人们从殷商出土的古老的甲骨文中可找到“龙”字,从出土的远古时代的陶器碎片上可找到“龙”的图案。不久前,考古工作者在辽宁阜新查海古遗址中就出土了两块龙纹陶片,一块为行龙,一块为盘龙,生动形象,“龙”的鳞纹清晰可见。
“龙”成了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中华民族也就和“龙”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围绕“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说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动上天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动“北斗”而生,尧是庆都感动“赤龙”而生。既然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上天“龙”的传身,那么,中华民族的子孙当然都是龙的传人了。
(1)什么是旅游文化的传承性龙的传人扩展阅读
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这种民族大融合到唐尧时基本完成,确定了龙这一 形象。根据《竹书纪年》(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 到东晋时 , 在魏安厘王的坟墓中发掘出来的竹简)记载,尧生在伊祈山(在保定市西南 40 公里的顺平县境),尧母庆都为陈锋氏部族,生于斗维之野,今保定市西南唐县、望都一带。唐县有庆都山,在县城东七公里,传为尧母居住之地。望都县城内有尧母坟,北关有尧帝庙。
庆都出生时常有黄云覆其上 , 及成年常有龙 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有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 ( 即伊祈山 )。今伊祈山尧母洞,即尧出生地。这就说明赤龙族当时就栖身生活于伊祈山附近,更加深了龙与中华民族的血肉关系,也说明了龙的传人在尧时已为世人所共认。
❷ 什么是文化传承性
文化传承性是好的留下来,发扬广大,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思想。糟粕的就去掉,时代的发展,文化肯定会有一些局限性,把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文化去掉。
❸ 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
原始人聚落而居,开始产生图腾崇拜。龙是古老的炎黄子孙的图腾。有学者指出,后世的龙的形象,基本由半坡长鱼纹演变来的,最早的龙应该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蛇状长鱼。
古往今来,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那么,“龙”这种神奇的动物,为什么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呢?
龙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真龙,当然也概括不出它的具体形象。据说它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这样稀奇古怪的特征给龙的存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原来,龙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亲族关系。这种动物或植物就被该氏族视作他们的象征或保护者,这就是图腾。在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者找到了龙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图腾的很多证据。
最原始的龙的形象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它蛇身鱼形,是仰韶文化居民和后来夏人的图腾形象。在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有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大量的实例证明,龙的崇拜在我国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从半坡到夏墟的原始的龙纹来看,最早的龙应该是生活中的一种蛇状的长鱼。有的学者指出,后世的龙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由半坡长鱼纹演变过的。仰韶文化古人和夏人为什么把这种蛇状的长鱼作为他们的图腾呢?可能是他们常常面临洪水灾害,都希望人类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把龙鱼当成他们的保护神来崇拜。
有的学者认为,“龙”在古代确实存在,只不过它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神奇罢了。有些鳄的外形,都与传说中的“龙”很相似。它们天生就有一些奇异的功能,如能敏锐地预知晴雨,每当下雨之前,常常怒吼如雷。古代先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把它们视为神兽,拜它为雷神、雨神、鼓神等。
有的学者认为,远古人类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和种种野兽打交道,但它们从没见过“龙”这种最神秘、最具威胁性的动物,所以十分害怕它,从而崇拜它,把它看作是地神、水神、战神等,使得“龙”也就越来越神奇。
不管“龙”到底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但千百年来,“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一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在神州辽阔的大地上,处处都是龙的崇拜。
神话中的龙千变万化,能够呼风唤雨,上天入海。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龙”,是中华民族权威和神灵的象征,我们以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❹ 龙的传人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女娲创造了人类,那么女娲她自己又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位于市区的伏羲庙,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
伏羲塑像通体黄色,身披鳞片似的绿色树叶,双手上下握黑色圆形八卦于胸前,卦内含阴阳鱼图。伏羲的眉毛、胡须、头发浓黑厚重,跣足坐于绿色基石之上,两脚踩波浪纹,足下是全身布满条纹、头上有角的蜷卧龙马。整个塑像体态魁梧,神情和蔼,目光平视,给人以平易、自然、善良、朴实、智慧的感觉。
伏羲庙以北20公里的三阳川,还有一座卦台山,高高耸立于渭水与葫芦河交汇之地。相传伏羲就是在这座山上观天察地,始画八卦。四周还有龙马洞、洗脚石等景点。卦台山以北30公里,秦安县境内,有女娲祠庙、女娲洞,以及风台、风谷、风茔(相传女娲风姓,且"生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娲皇故里"石碑至今犹存。
能为伏羲女娲时代印证的是,秦安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遗址出土的房址、灶台、灰坑、墓葬、排水沟以及8000多件由骨、石、陶制成的生活器具等等,说明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的确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始氏族群落在这儿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在华夏,类似亚当夏娃的古老的传说,也曾发生在伏羲、女娲上。史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幸免于难。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
中外神话记忆中,不知是巧合或是事实,都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西有诺亚方舟,而东方洪水浩劫后的人祖,又诞生在现名为天水之地。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平时山川谷原严重缺水,进一步导致生态加速恶化。积而久之,天上突降大雨,对世界带来毁灭。
在中华人祖诞生地命名天水,或许暗合了要人们,记住史前大洪水的灾难。
谈及伏羲,就不能不谈到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龙的原始图形是什么?最早记载龙的书籍《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鰕"。据《尔雅》:"鲵之大者谓之鰕"。现在天水东南部林区曲溪,尚有成群生长俗称娃娃鱼的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族的图腾神。鲵,古人视之神圣。《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据称鲵鱼脂肪,所做之烛,能将空气中氧耗尽,以保尸身不腐。
随着强大的伏羲部族由黄土高原向中原大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流动迁徙,黄河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的许多部落被征服。征服部落的马牛狗鹿鱼鸟等图腾,也就融入了伏羲部落的图腾中。鲵鱼形的原始龙,由此兼并各民族图腾,形成综合的龙图腾,构成华夏民族团结的纽带。
后恃武力征服中原大地的非汉民族统治者,在入继汉统,成为中原帝王之际,无不强调自己也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以消除汉民族的"正统论"观念影响。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还为自己编造一个与华夏圣王有关的族谱,如匈奴人刘渊自称汉高祖刘邦后裔,前秦氐人苻坚说自己是"有扈氏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后秦羌人姚氏自称舜之后代,北周鲜卑人宇文氏说"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等等。
源自蒙古高原的元代帝王,对三皇特别推崇。成宗皇帝铁木耳,诏令要求全国各州县均修建三皇庙,以通祀之。对三皇之首的伏羲,更是钦崇有加,于是天水卦台山的伏羲庙,盛极一时。以东北偏僻地的满洲,破关而入,统领华夏的大清帝国,也再三申明,自己也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以强调自己继统之合法性。
其实,无论元帝国或是清帝国,以上均非无源之说。自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颛顼、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夏后氏部落,是龙族;长期雄踞北方的匈奴,也是龙族。此外,我国西南的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伏羲女娲是其始祖的传说。
远在新疆,也有不少伏羲女娲文物出土。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了绢画伏羲女娲图。该图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受到学术界重视。这类图画在交河故城附近,其它墓地也有发现,多出于夫妻合葬的墓穴中。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持矩,女娲在右,右手持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上古时期的羌戎诸部落,曾广泛活动于黄河上游、渭河上游、长江上游、金沙江南北等广大地区。那么,诞生在此地的伏羲、黄帝、炎帝,就不能不与羌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直说,伏羲实为当时居先进文化地位的羌族首领。稍后的炎帝黄帝,也与羌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神州大地,无论是华夏,还是夷狄,全都包括在龙图腾的旗帜下。此说,可从对伏羲的祭祀,得出丝微证据。
祭祀伏羲,源起秦人。秦文公十年(前756年),设(左鹿右阝)畤。畤即神灵居止之所。(左鹿右阝)畤就是祭祀伏羲之祠。秦宣公四年(前672年),设密畤,也是祭祀伏羲之祠。据《史记·封禅书》,秦统一全国之前,陆续设祭祀天神的8个畤,而专祀伏羲的就有2畤。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自商末,有据可述的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至秦文公四年(前762年)迁都关中,秦人以西垂,即今天水一带为根据地,经14代历时约300年。
秦人起源的不同说法,又可看出龙图腾,当包括蒙古、匈奴等诸民族端倪。虽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史记.秦本纪》,关于秦人祖先事迹的记载,脉络清晰。但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秦人是原住在鄂尔多斯原野上羌族的苗裔。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末期,溯黄河而西上,缓缓向西南移徙。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已定居于甘肃西南黄河河谷、洮河河谷。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秦人离开甘肃西南而东徙,同时东迁的还有诸羌之族。其中首先进入中原的是周民族,周族入踞中原以后,遂称后来东徙诸羌曰西戎,以别于甘肃的诸羌。秦故有秦戎之说。
春秋初,陕西全境,已成为诸戎驰逐之地,百秦族于诸戎中归为强大。它占据了渭水之间土地肥美的河谷,水草丰富宜于畜牧,而且是周族文化发祥之地,有着繁荣的庄园农业和手工业。故在春秋初叶,勃然兴起,征服邻近诸戎,混一为强盛的秦族。
至秦吞并六国,始有统一的华夏民族形成,时外夷皆称黄河流域中土民族为秦人。甚至有人称英语中的China,也源于秦人的称呼。由于秦王朝的短命,遂在汉王朝兴起后,将此称呼转为汉人。至此,汉民族始与其它民族区分开来,但溯根问源,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实应归于伏羲皇之龙的传人。
对于汉民族的形成,专家的权威解释是:"在周民族形成以前,中国中原地区分别形成了夏民族、商民族以及蛮、夷、戎、狄等族;周民族形成后,在春秋民族大融合时期形成为华夏民族,秦统一全国时,才形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西汉时华夏民族又发展、转化为汉民族。"
甚至有人认为,现汉民族认为正宗的炎黄文化,其文化之根,甚至其族源之根,都与江河上游的羌戎文明,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甚至可以这样说,后来繁盛于黄河中下游的炎黄文明,都是脱胎于黄河上游的羌戎文明。丝路1月的考察采访下来,沿渭水、黄河一线,处处可寻觅炎黄部落向东发展的"轨迹",故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民族是在不断融合周边民族的过程中形成。秦汉之后,中国还经历了两次大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过程:一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匈奴、鲜卑、乌桓、羯、氐、巴、羌等大量南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汉民族同化;汉民族又大量南移,同化了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果,形成了汉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唐文化。故在海外尚有不少外国人习惯称呼中国人为唐人。
另一则是从宋辽夏金元至明清,不断出现的汉民族大量同化北方少数民族的情况。经过2000多年的滚雪球发展,形成了今日之中国主体民族――汉民族。
若说中原地区汉民族,是棵参天大树的躯干,那么华夏周边,同属龙的传人的少数民族,就犹如繁茂的枝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广泛的文化交流中,汉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美妙乐章,应是较为准确,道尽了神州民族源渊。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伏羲女娲创造了中华民族,不再是一个神话,这是我在伏羲庙中的心灵发现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❺ 龙的意义是什么龙的精神是什么龙的传人又代表什么
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是近年最响亮的口号,可是龙的传人确切含义什么呢?从结构和词义上看,龙的传人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传龙,即中国人将龙图案龙信仰龙风俗,一言以蔽之曰龙文化,承传了下来,因而所谓龙的传人,就是将龙传下来的人;二是龙传人,即中国人是龙种,是龙子龙孙,这个传是传宗接代的传。
那么哪个含义准确呢?就历史事实讲,是人传龙,中国人将龙(图案信仰风俗之类)传承了下来。就历代文献记载而言,龙生了皇族系列,并没有生普通的中国黎民。至于进化论说人是类人猿的后代,与龙没有任何DNA的牵连,就更不用说了。这样说来,龙的传人一词,稳妥的理解应是指将龙文化传承下来的人。可是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即便是研究龙文化的专家学者也众口一词,说中国人是龙子龙孙,所谓龙的传人就是龙传下来的人。这种理解上的错位,就跟把苏绣的传人或青铜工艺的传人理解成苏绣的子孙、青铜工艺的子孙一样荒谬。
《辞源》里龙字有8个义项和263个以龙字开头的词条。这8个义项和263个词条没有一处显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或中国人是龙子龙孙这样的意思。龙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高祖刘邦以前,第二个时期是刘邦到清朝灭亡,第三个时期是清朝灭亡到改革开放,第四个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第一个时期里龙非专有,也不神圣,没有龙崇拜。第二个时期龙专有了,刘邦说他母亲雨天外出遇龙在其上,于是生刘邦,此后龙只与皇家有脱氧核糖核酸的关系。第三个时期龙沦落风尘。第四个时期,就是当下,龙又神气起来,成了民族的象征,一下子还有十几亿龙子龙孙。
最后这个时期里,龙的死灰复燃起因于对歌曲《龙的传人》中一句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的误读。工具书里,传人这个词一是指将特种技艺传授给别人(动宾结构),二是指能继承某种学术而使它流传下来的人(偏正结构),决没有子孙后代的意思。龙的传人这个传人,显系上述第二义,即继承龙文化并将它流传下来的人,就像苏绣的传人或青铜工艺的传人就是把苏绣或青铜工艺传承下来的人。
传人的第二义(偏正结构),构词法很独特,由此构词法构成的词很少,据我长期留心,迄今只收集到三个,其他两个是解人和知人。解人不是解开人(动宾),而是能解人意的人(偏正),今尚有成语强作解人或自作解人。知人在一般工具书里已经找不到(与知人善任的知人结构不同),但是在河南地方话里还存在于“有饭舍给饥人,有话说给知人”这句谚语里,意思是有话说给通情达理的人听,或者说是有话说给智慧(知者智也)之人听。如果以英语构成法相类比,传人还可以看成是英文动词+er结构组成的词,传人即传递者,龙的传人即龙文化的传递者。总之,无论怎么解构这个词,传人的含义都与子孙后代搭不上界。
可是事实上已经是搭界成功了,原因何在?据我推测:一是没有弄明白传人一词的意义——《龙的传人》歌词作者确知与否,仅凭歌词还难以判断;二,也许是想攀一门皇亲吧——过去除了皇帝,谁说自己是龙子龙孙,那是活得不耐烦了,现在皇帝是落架的凤凰,鸡鸭不如,做久了的奴才此时反倒是攀亲的机会;三是野蛮开发历史资源——不管历史上本来如何,我想用以做号召粘连华人世界,就随意解释龙的传人的含义,与环境资源上的乱砍滥伐野蛮开发一样。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7/498/20001103/298767.html
❻ 指什么,“传人”这里传的又是什么,“龙的传人”这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女娲创造了人类,那么女娲她自己又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位于市区的伏羲庙,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
伏羲塑像通体黄色,身披鳞片似的绿色树叶,双手上下握黑色圆形八卦于胸前,卦内含阴阳鱼图。伏羲的眉毛、胡须、头发浓黑厚重,跣足坐于绿色基石之上,两脚踩波浪纹,足下是全身布满条纹、头上有角的蜷卧龙马。整个塑像体态魁梧,神情和蔼,目光平视,给人以平易、自然、善良、朴实、智慧的感觉。
伏羲庙以北20公里的三阳川,还有一座卦台山,高高耸立于渭水与葫芦河交汇之地。相传伏羲就是在这座山上观天察地,始画八卦。四周还有龙马洞、洗脚石等景点。卦台山以北30公里,秦安县境内,有女娲祠庙、女娲洞,以及风台、风谷、风茔(相传女娲风姓,且"生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娲皇故里"石碑至今犹存。
能为伏羲女娲时代印证的是,秦安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遗址出土的房址、灶台、灰坑、墓葬、排水沟以及8000多件由骨、石、陶制成的生活器具等等,说明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的确有一个比较大的原始氏族群落在这儿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在华夏,类似亚当夏娃的古老的传说,也曾发生在伏羲、女娲上。史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幸免于难。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
中外神话记忆中,不知是巧合或是事实,都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西有诺亚方舟,而东方洪水浩劫后的人祖,又诞生在现名为天水之地。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平时山川谷原严重缺水,进一步导致生态加速恶化。积而久之,天上突降大雨,对世界带来毁灭。
在中华人祖诞生地命名天水,或许暗合了要人们,记住史前大洪水的灾难。
谈及伏羲,就不能不谈到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龙的原始图形是什么?最早记载龙的书籍《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鰕"。据《尔雅》:"鲵之大者谓之鰕"。现在天水东南部林区曲溪,尚有成群生长俗称娃娃鱼的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族的图腾神。鲵,古人视之神圣。《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据称鲵鱼脂肪,所做之烛,能将空气中氧耗尽,以保尸身不腐。
随着强大的伏羲部族由黄土高原向中原大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流动迁徙,黄河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的许多部落被征服。征服部落的马牛狗鹿鱼鸟等图腾,也就融入了伏羲部落的图腾中。鲵鱼形的原始龙,由此兼并各民族图腾,形成综合的龙图腾,构成华夏民族团结的纽带。
后恃武力征服中原大地的非汉民族统治者,在入继汉统,成为中原帝王之际,无不强调自己也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以消除汉民族的"正统论"观念影响。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还为自己编造一个与华夏圣王有关的族谱,如匈奴人刘渊自称汉高祖刘邦后裔,前秦氐人苻坚说自己是"有扈氏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后秦羌人姚氏自称舜之后代,北周鲜卑人宇文氏说"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等等。
源自蒙古高原的元代帝王,对三皇特别推崇。成宗皇帝铁木耳,诏令要求全国各州县均修建三皇庙,以通祀之。对三皇之首的伏羲,更是钦崇有加,于是天水卦台山的伏羲庙,盛极一时。以东北偏僻地的满洲,破关而入,统领华夏的大清帝国,也再三申明,自己也是三皇五帝的后裔,以强调自己继统之合法性。
其实,无论元帝国或是清帝国,以上均非无源之说。自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颛顼、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夏后氏部落,是龙族;长期雄踞北方的匈奴,也是龙族。此外,我国西南的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伏羲女娲是其始祖的传说。
远在新疆,也有不少伏羲女娲文物出土。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了绢画伏羲女娲图。该图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受到学术界重视。这类图画在交河故城附近,其它墓地也有发现,多出于夫妻合葬的墓穴中。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持矩,女娲在右,右手持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上古时期的羌戎诸部落,曾广泛活动于黄河上游、渭河上游、长江上游、金沙江南北等广大地区。那么,诞生在此地的伏羲、黄帝、炎帝,就不能不与羌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直说,伏羲实为当时居先进文化地位的羌族首领。稍后的炎帝黄帝,也与羌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神州大地,无论是华夏,还是夷狄,全都包括在龙图腾的旗帜下。此说,可从对伏羲的祭祀,得出丝微证据。
祭祀伏羲,源起秦人。秦文公十年(前756年),设(左鹿右阝)畤。畤即神灵居止之所。(左鹿右阝)畤就是祭祀伏羲之祠。秦宣公四年(前672年),设密畤,也是祭祀伏羲之祠。据《史记·封禅书》,秦统一全国之前,陆续设祭祀天神的8个畤,而专祀伏羲的就有2畤。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自商末,有据可述的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至秦文公四年(前762年)迁都关中,秦人以西垂,即今天水一带为根据地,经14代历时约300年。
秦人起源的不同说法,又可看出龙图腾,当包括蒙古、匈奴等诸民族端倪。虽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史记.秦本纪》,关于秦人祖先事迹的记载,脉络清晰。但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秦人是原住在鄂尔多斯原野上羌族的苗裔。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末期,溯黄河而西上,缓缓向西南移徙。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已定居于甘肃西南黄河河谷、洮河河谷。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秦人离开甘肃西南而东徙,同时东迁的还有诸羌之族。其中首先进入中原的是周民族,周族入踞中原以后,遂称后来东徙诸羌曰西戎,以别于甘肃的诸羌。秦故有秦戎之说。
春秋初,陕西全境,已成为诸戎驰逐之地,百秦族于诸戎中归为强大。它占据了渭水之间土地肥美的河谷,水草丰富宜于畜牧,而且是周族文化发祥之地,有着繁荣的庄园农业和手工业。故在春秋初叶,勃然兴起,征服邻近诸戎,混一为强盛的秦族。
至秦吞并六国,始有统一的华夏民族形成,时外夷皆称黄河流域中土民族为秦人。甚至有人称英语中的China,也源于秦人的称呼。由于秦王朝的短命,遂在汉王朝兴起后,将此称呼转为汉人。至此,汉民族始与其它民族区分开来,但溯根问源,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实应归于伏羲皇之龙的传人。
对于汉民族的形成,专家的权威解释是:"在周民族形成以前,中国中原地区分别形成了夏民族、商民族以及蛮、夷、戎、狄等族;周民族形成后,在春秋民族大融合时期形成为华夏民族,秦统一全国时,才形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西汉时华夏民族又发展、转化为汉民族。"
甚至有人认为,现汉民族认为正宗的炎黄文化,其文化之根,甚至其族源之根,都与江河上游的羌戎文明,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甚至可以这样说,后来繁盛于黄河中下游的炎黄文明,都是脱胎于黄河上游的羌戎文明。丝路1月的考察采访下来,沿渭水、黄河一线,处处可寻觅炎黄部落向东发展的"轨迹",故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民族是在不断融合周边民族的过程中形成。秦汉之后,中国还经历了两次大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过程:一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匈奴、鲜卑、乌桓、羯、氐、巴、羌等大量南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汉民族同化;汉民族又大量南移,同化了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果,形成了汉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唐文化。故在海外尚有不少外国人习惯称呼中国人为唐人。
另一则是从宋辽夏金元至明清,不断出现的汉民族大量同化北方少数民族的情况。经过2000多年的滚雪球发展,形成了今日之中国主体民族――汉民族。
若说中原地区汉民族,是棵参天大树的躯干,那么华夏周边,同属龙的传人的少数民族,就犹如繁茂的枝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广泛的文化交流中,汉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美妙乐章,应是较为准确,道尽了神州民族源渊。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伏羲女娲创造了中华民族,不再是一个神话,这是我在伏羲庙中的心灵发现
❼ 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
龙的传人是中国人的自称。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常引以为豪。
(7)什么是旅游文化的传承性龙的传人扩展阅读:
中国人称“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的图腾和传说。
相传,黄帝统一中原以前是以“ 熊 ”为图腾的。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黄帝为了安抚归附的部落,放弃了原来的“熊”图腾,使用了一种新图腾,这种新图腾就是“ 龙 ”,它是由原来的“ 熊 ”图腾的头部和一种“ 蛇 ”图腾的身子组合而成。
“乔(左边加虫)”即“蛇”,古又通“桥”。黄帝葬桥山,正说明黄帝对其母族图腾的崇奉。实际“龙”的图腾是黄帝父族和母族图腾的形象结合。龙这一奇特形象的形成,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各民族融合的过程。
后来,这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形成文字。人们从殷商出土的古老的甲骨文中可找到“龙”字,从出土的远古时代的陶器碎片上可找到“龙”的图案。考古工作者在辽宁阜新查海古遗址中就出土了两块龙纹陶片,一块为行龙,一块为盘龙,生动形象,“龙”的鳞纹清晰可见。
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氏和伏羲氏是人类祖先,他们都是人头蛇身。古人甚至认为华夏三皇都是“龙种”、“龙身”。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炎帝,也都和龙有密切的关系。如相传炎帝是他母亲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成了赤龙。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龙神,我们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❽ “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
最早认为人的祖先是有人头蛇身的,后来被人们传承称为龙,龙的传人寓意着一种精神力量,像龙一样飞黄腾达。
❾ 龙的传人由来是什么
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是近年最响亮的口号,可是龙的传人确切含义什么呢?从结构和词义上看,龙的传人有两个含义:一是人传龙,即中国人将龙图案龙信仰龙风俗,一言以蔽之曰龙文化,承传了下来,因而所谓龙的传人,就是将龙传下来的人;二是龙传人,即中国人是龙种,是龙子龙孙,这个传是传宗接代的传。
那么哪个含义准确呢?就历史事实讲,是人传龙,中国人将龙(图案信仰风俗之类)传承了下来。就历代文献记载而言,龙生了皇族系列,并没有生普通的中国黎民。至于进化论说人是类人猿的后代,与龙没有任何DNA的牵连,就更不用说了。这样说来,龙的传人一词,稳妥的理解应是指将龙文化传承下来的人。可是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即便是研究龙文化的专家学者也众口一词,说中国人是龙子龙孙,所谓龙的传人就是龙传下来的人。这种理解上的错位,就跟把苏绣的传人或青铜工艺的传人理解成苏绣的子孙、青铜工艺的子孙一样荒谬。
《辞源》里龙字有8个义项和263个以龙字开头的词条。这8个义项和263个词条没有一处显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或中国人是龙子龙孙这样的意思。龙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高祖刘邦以前,第二个时期是刘邦到清朝灭亡,第三个时期是清朝灭亡到改革开放,第四个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第一个时期里龙非专有,也不神圣,没有龙崇拜。第二个时期龙专有了,刘邦说他母亲雨天外出遇龙在其上,于是生刘邦,此后龙只与皇家有脱氧核糖核酸的关系。第三个时期龙沦落风尘。第四个时期,就是当下,龙又神气起来,成了民族的象征,一下子还有十几亿龙子龙孙。
最后这个时期里,龙的死灰复燃起因于对歌曲《龙的传人》中一句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的误读。工具书里,传人这个词一是指将特种技艺传授给别人(动宾结构),二是指能继承某种学术而使它流传下来的人(偏正结构),决没有子孙后代的意思。龙的传人这个传人,显系上述第二义,即继承龙文化并将它流传下来的人,就像苏绣的传人或青铜工艺的传人就是把苏绣或青铜工艺传承下来的人。
传人的第二义(偏正结构),构词法很独特,由此构词法构成的词很少,据我长期留心,迄今只收集到三个,其他两个是解人和知人。解人不是解开人(动宾),而是能解人意的人(偏正),今尚有成语强作解人或自作解人。知人在一般工具书里已经找不到(与知人善任的知人结构不同),但是在河南地方话里还存在于“有饭舍给饥人,有话说给知人”这句谚语里,意思是有话说给通情达理的人听,或者说是有话说给智慧(知者智也)之人听。如果以英语构成法相类比,传人还可以看成是英文动词+er结构组成的词,传人即传递者,龙的传人即龙文化的传递者。总之,无论怎么解构这个词,传人的含义都与子孙后代搭不上界。
可是事实上已经是搭界成功了,原因何在?据我推测:一是没有弄明白传人一词的意义——《龙的传人》歌词作者确知与否,仅凭歌词还难以判断;二,也许是想攀一门皇亲吧——过去除了皇帝,谁说自己是龙子龙孙,那是活得不耐烦了,现在皇帝是落架的凤凰,鸡鸭不如,做久了的奴才此时反倒是攀亲的机会;三是野蛮开发历史资源——不管历史上本来如何,我想用以做号召粘连华人世界,就随意解释龙的传人的含义,与环境资源上的乱砍滥伐野蛮开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