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10 20:38:08

⑴ 丝绸之路 自助游

交通
首先交通极其不方便,以前只以为云南旅游交通不便,后来发现甘肃更严重。甘肃目前恐怕是全国高速公里最少的省份,去甘南的高速居然只有40几公里,其他都是山路国道,还比不上很多城市的内环线。不过这当然也和这里山多,土质特殊有关系,同样一公里的建设成本就高出不少。但是也滞后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很多景点之间也就200、300百公里,班车却要坐5-6个小时,要是假期短一点,去一次甘肃也就只能选择去个甘南或敦煌了。
最好的办法是到兰州后,提前买好去敦煌的卧铺票或去夏河的班车票,如果是3个人我建议直接在兰州包车,这样费用和坐火车然后在当地再找车差不多,但是却能欣赏到丝路沿途的美景。而且时间上也比较节省,基本每一站只需要住一晚。因为从嘉峪关和张掖开始火车票就很难买到当天的卧铺票了,都是站票或硬坐。因为过了西安铁路基本就不提速了,所以火车最好还是买卧铺,硬坐车厢经常要上下客不是很安全。
景点
由于时间和交通的关系甘南没有安排去,所以只针对丝绸之路一线。
很多人都是选择抵达兰州后先去黄河石林,然后晚上直接坐火车到敦煌。这种走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一般3天时间就够了。
不过要感受真正的丝绸之路就只能沿着古丝路的遗迹去体验。
具体的线路是:兰州——天祝。乌鞘林——武威——张掖——嘉峪关——玉门——敦煌——安多——肃南——祁连山——青海湖——兰州。全程8天时间。
丝路最美的景色恰恰就在旅途之中,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景点,具体上来说是指的从天祝到张掖河西走廊这一段和张掖到祁连山肃南这一段,河西走廊这一段主要是感受今天依然生活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自然人文景观,这一段至今依然是丝绸之路上水土最为丰茂的一段绿洲。肃南这一段素有裕固族的迦南美地之称,主要是祁连山腹地这一片区域,因为这里居住的牧民相对本来就少,所以有如仙境一般。

第一站 西安
我是一个不懂历史的人 所以置身于十三朝古都 却体会不到古城的沧桑和辉煌 非常惭愧
然而
赏过了夜色中的大雁塔 霓虹灯下显得额外华丽 广场上的喷泉也增添了许多生气
去过了骊山下的华清宫 当年李隆基和杨玉怀沐浴的场所 果然气派宏大 不免觉得有些奢侈
爬过了西安市外的华山 从智取华山路开始 登上了北峰 南峰 西峰 感受着华山的险峻秀丽 也经受着体力与毅力的考验
登过了封锁西安的城墙 租车骑行绕城墙一周 从四面八方感受着西安这个城市
看过了陕西省博物馆 了解了一些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西安的古代历史
吃过了西安各式小吃:擀面皮 米皮 糊辣汤 腊汁肉夹馍 羊肉泡馍 黄桂柿子饼 玫瑰凉糕 回民小酥肉 羊血冒饸饹 黄桂稠酒 却还有很多没有尝过...

第二站 兰州
从西安颠簸了一路抵达了兰州
吃赫赫有名的兰州拉面是踏上兰州大地的第一欲望
具备“清、白、红、黄、绿”的兰州拉面便成了我们的早餐
筋斗的面条 让人真的回味无穷
(P.S.五色, 即清汤、白萝卜、黄面条、绿芫荽、红辣子)
饭后 来到市区内的的五泉山公园
据说这里因为有五口泉而得名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泉基本都干涸了
不过 清早逛公园 可以登山鸟瞰兰州 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感受鸟语花香 十分惬意
随后 来到了黄河岸边 漫步河畔公园 感受黄河的气息
这里的黄河很平静缓和 没有万马奔腾的汹涌
看到了所谓的“黄河母亲”塑像 因为是人工建造 没有淌淌流过的黄河更加给人带来安详
兰州黄河上还有一座铁桥——中山桥 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 灰色钢架结构桥梁
站在桥上 眺望滚滚向东流的黄河 忽而想感慨 啊!这就是孕育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的黄河
中山桥连接的一端就是白塔山,因山顶的白塔得名,塔在兰州的每一个方向均可看到
一天时间 感受了兰州 抹不去的是黄河与拉面
留下一份遗憾 因为那天是周一 甘肃省博物馆闭馆

第三站 敦煌
敦煌 一直离我都太遥远
在我的想象中 应该是具有古典与神秘的城市
终于有机会走进了敦煌.....
坐了一夜的火车 从兰州来到了这里
首先看到的是久违的同桌 心中便充满了激动与兴奋
火车站外除了taxi跟大巴车 剩下的就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 渗透着土黄色的荒凉

叫了一辆taxi 我们前往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
相机是不能带进莫高窟的 就只能用两眼来拍摄
置身于窟中 壁画、造像将我们环绕
两千年前的壁画色彩如今有些还十分鲜艳
各种造像的神态如今还栩栩如生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
让我看到了古人对洞窟的开凿的各种技巧
体会到了他们为提高空间视觉效果对壁画的设计的用心良苦
更让我了解了很多背后的历史与典故
感慨古代人的艺术创造力啊 更为他们开凿的高达35米的佛像而震惊
尽管我不是信徒 却为此敬畏不已...
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参观了仅仅几个洞窟
然而莫高窟又称为千洞石窟 可想而知多少智慧 汗水与辉煌隐藏在背后
伟大的艺术宫殿 这一个上午又怎能读遍

下午 去了鸣沙山
第一次亲密接触沙漠的感觉实在刺激
沙峰连绵起伏 沙脊有如刀刃 气势实在磅礴
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 脱下鞋子去感受沙粒的细软滑圆
尽管没有骑骆驼 没有滑沙 在沙漠里徒步 拍照 也足以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很幸运看到了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如今的月牙泉干涸许多 已经没有曾经清莹透澈,碧波荡漾,宛如新月的柔美
可是我们还是很庆幸 在这片神奇和美丽的泉消失之前 看过她的风韵

晚上 在沙洲市场吃着烧烤喝着杏皮水 感受敦煌带给我们夏夜的清凉

由于时间问题 没有去阳关玉门关 没有去戈壁滩雅丹
我想如果有机会 还会再次拜访敦煌 用更加充裕的时间去体会风蚀痕迹背后的雄壮与妩媚

第四站 嘉峪关
对嘉峪关的印象--很好
嘉峪关是一个很小的城市 虽然跟繁华的上海比 少了许多热闹气息 但是非常干净清爽
在嘉峪关 你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公交车没有站牌 可以随叫随停 仿佛taxi一般 交通十分方便
对嘉峪关的历史文化了解很少 只知道这片土地上有让人惊叹的古长城的起点
所以在夕阳西下前 我们赶到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景区内非常美
平静的九曲泉 雄伟的关城 蜿蜒的城墙
远处有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连绵起伏的黑山
站在城墙上 放眼望去 有种天地浑然一体的壮丽
尤其在夕阳西下之际 一切变得更加宏伟
惭愧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不能栩栩如生的描述出那份璀璨
晚上去嘉峪关的富强市场 这里是当地的小吃街
在这里 吃了黑酿皮 更有味道不同寻常的烧烤 直到现在都让我们回味

第五站 武威
很多人不知道武威 先简单介绍一下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它东起武威 西至敦煌
武威 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 武威古时称为 凉州
不免会想起《凉州词》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嘉峪关坐了6个多小时的火车来到了武威---感觉是一个发展落后的城市
因为抵达这里已经快6点了 所以找了宾馆住下 前往凉州市场---小吃街
据说武威的小吃是全国最便宜的小吃
我们吃了2块一碗的粳粉 吃了1块5一个的羊蹄 吃了上过CCTV的5块一碗于老四炒拨鱼
吃了25一斤的驴肉 吃了羊肉羊肚羊劲都1块的烧烤
武威有个雷台公园 里面有雷台汉墓 据说 “马踏飞燕”的铜奔马就是在此发掘的
没有必要花50块大洋去看这墓 据看门人说值钱的文物都送到甘肃省博物馆了
所以 我们吃完晚饭 来此看看夜色中的铜奔马雕塑 足以

第二天 我们去了离武威市60公里外的天梯山石窟
恐怕很多人也不知道天梯山石窟 毕竟它不如麦积山 龙门 云冈石窟等著名
其实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 据说它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北凉
长途的小面包车让我们一路颠簸 周围都是土黄色的荒山
忽然看到一片碧绿色的湖 三面有山将其环绕 风景甚是美丽
司机就让我们在这让我们下车-----荒山中的公路的中央

就站在山路中央 我们无所畏惧 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那美丽的风景吸引了
蔚蓝色的天空 雪白的云朵 远处是巍峨的祁连山 眼前是翡翠般的祁连山雪水积成的湖....
相信所有人都会忍不住大自然赋予的这让人迷失的景色的诱惑 变得为之疯狂
沿着一条山路来到另外一条湖畔公路 沿着公路绕湖前行 便来到了石窟景区门前
这里只有一尊佛像 背山面海 表情慈祥 高达28米的“身高”让人震撼
随后来到湖畔 用指尖接触那冰凉的湖水 心中充满神圣的感觉

中午时分 就在这里吃了30块1斤的手抓羊肉 味道鲜美纯正
吃罢 沿原路返回来到公路中央 因为没有公车 所以拦截了一辆小型货车
我们像民工一样“野蛮”的爬上车 一路颠簸 却一路兴奋
热情的司机把我们送到了有车站的小镇 我们坐公车回到了市内
晚上又去凉州市场吃了羊蹄+烧烤
带着不舍与留恋 与同桌分别 乘上了回西安的列车

⑵ 海上丝绸之路对海南省入境游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强国之路,又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更是一条被国际社会认同的繁荣之路、未来之路。而在中共十八大强烈支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社会背景下,在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社会环境下,海南的发展应充分借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提高海南文化竞争力,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演绎一个现代版的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古代海南在海上交通与贸易中的地位,宋人楼钥曾有如下描述:“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在大海中……或从徐闻向南望,一粟不见波吞空,灵神至祷如响答,征帆饱挂轻飞鸿。晓行不计几多里,彼岸往往夕阳春。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而从“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一语可见海南岛对当时中外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藤桥墓群: 见证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藤桥墓群位于三亚海棠湾镇。早在隋唐代时,中东一带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人开始驾船跨越印度洋,经我国南海到达泉州、广州一带经商贸易。当时的海南岛南部和东部正处在这条航线附近。陵水湾在当时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补给站,来往的穆斯林商人经常在此休息甚至定居,有些在航海中去世的穆斯林商人也安葬在这海附近。藤桥墓群所在的番岭坡就是因当地人称回民为番人而得名。

⑶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希望对你有用

⑷ 今天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请你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路线, 再给它取个名字

东方丝绸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叫友谊之路,商贸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路。连这都不知道哪,哈哈,你也读初一哪O(∩_∩)O 对了的话快采纳哪。( ⊙ o ⊙ )

⑸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中国旅游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1、技术设施联通大幅度提升旅游可达性,强势拉动出入境旅游消费
以公路、铁路、海路(港口)、空路(航运)等为重点,亚欧基础设施更加联通、便利、高端、智能、兼容,极大的提升了旅游的通达性。结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展开,沿线各国将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民众的签证手续,将极大促进出入境旅游,尤其是入境旅游。
2、推动区域合作与融合

促进国内各省市区域旅游合作:例如,湖北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加快组合包装打造“湖北—西安丝路觅源之旅”等精品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发展。促进跨境区域旅游合作:例如,广西将与泛北部湾地区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形成广西与泛北部湾地区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3、推动地方旅游升级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沿线各省市便率先做出“丝路旅游”的发展布局。湖南借“一带一路”机遇,将重点放在了入境旅游上;新疆把丝绸之路做成品牌,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旅游概念;宁夏等贫困地区欲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海南和陕西等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则借此升级,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在旅游业界的影响力,开拓旅游发展新境界……

4、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愿景与行动》提出要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文化是旅游吸引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各不相同,这是我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有关方面要从整体上系统部署和总体协调,各省份旅游结合自身特色差异化定位,避免各地旅游品牌打造重复化,从而打造真正的充满多样历史情趣的特色旅游之路。此外,打造“海丝”精品邮轮旅游线路以及“陆丝”高铁旅游专列成为“一带一路”旅游的新亮点。

⑹ 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6)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后方的生命线。

⑺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沿着丝绸之路旅行的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⑻ 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看法

丝绸之路旅游产品需要深度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也是21世纪我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战略接续区。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西部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 丝绸之路旅游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15条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因此完全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丝绸之路旅游目前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产品本身对旅游业发展的纽带作用也远未发挥。有关统计数椐表明,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各省、区的客源流失比例高达40%—70%,而真正最后完成全线丝路产品的购买者不足总数的20%。 旅游产品销售的内在规律是“卖线不卖点”,对于中长线游客来讲,这个规律所显现出来的作用更为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发展滞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未能建立起围绕产品线的区域合作机制。面对潜在的合作利益空间,却缺少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的行为主体。区域内沿线各省区在资源互补的背景下缺少深层次的相互合作,游客所购买的产品是松散性的景点组合,而不是有机结合为整体的丝路旅游线路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是不同行为主体对一种潜在的利益空间的追求。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旅游资源禀赋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区域间存在着通过合作可获取的巨大的利益空间,由此奠定了区域合作的坚实基础,目前缺少的是行为主体对合作前景的前瞻性的认识和实现合作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参与主体中,应明确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能和分工。政府的作用应突出地体现在建立跨区域政府协调机制和运用政府引导企业合作行为方面。旅游企业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在政府的规治下,自发地在成本分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框架下构建与实现共同的利益空间,通过反复的“博弈—均衡”,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共赢”的内在机制。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定位,最终可以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框架,而区域性合作组织在合作机制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将政府规治和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整合的功能。
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不同,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区域缺乏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支撑,基础设施欠发达,同时沿线区域市场化程度不高,依托城市明显不足。丝绸之路旅游沿线景点众多,也不乏世界级与国家级景点,但分散在绵延近4000公里的线路上,旅游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支出用于交通,因此开发丝路旅游产品,首先要构建立体无障碍交通网络。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各省都加大了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维立体交通形成了现代丝绸之路旅游的支撑。为了进一步减少旅游者在交通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丝路沿线区域要加快高等级公路的网状布局与对接,进行沿线支线机场的布点建设。目前丝绸之路旅游者大都沿陇海铁路集散,铁路仍然承担着游客运输的主要任务。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陇海铁路的复线建设,同时非常有必要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设计推出丝绸之路星级旅游定期专列,这需要沿线各省区旅游和交通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形象塑造是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体形象的定位和推广不是依靠单个地区或企业所能完成的,丝绸之路产品整体形象的树立过程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区域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必然要依靠沿线各省区政府及企业联合进行开发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所以进行丝绸之路形象塑造需要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对那些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中投入较多的企业要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回报。在丝绸之路产品形象定位中应该突出个性,并且做到整体定位和分段定位相结合,整体形象应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为基调,分段定位要突出区域特征,构建成资源互补、相得益彰并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路线产品。 丝路旅游产品要有明晰的市场指向。鉴于散客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客源的主体,丝路旅游在巩固团队旅游的同时,要着力于应对散客旅游快速增长的趋势,加强和完善与散客旅游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尤其要加强旅游信息与旅游解说系统的开发建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发展的游客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丝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共建,提高丝绸之路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有助于将丝绸之路打造成西部旅游产品第一品牌和世界旅游黄金路线,更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⑼ 丝绸之路为什么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旅游资源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内丝绸之路一般指陆容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