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煤炭企业转型文化旅游产业

煤炭企业转型文化旅游产业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45:20

① 如何推进煤电企业转型发展

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一旦资源耗尽或者资源丧失了其经济性,煤炭企业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拓展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做好未来企业的产业转型工作。
一、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现实价值
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性产品,因此国家一方面在通过宏观调控来压缩煤炭的产量,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政策倾斜,鼓励煤炭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空间。就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来说,产业的转型不仅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转型,使富余的人力资源得到妥善的安置,尤其是女工;煤炭资源在近阶段效益比较好,在整体效益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的生成,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以后的恶性局面;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摸索出一套相关的经验,使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在未来的产业转型方面有一定的依据;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不仅在表层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深层次上能够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通过解放思想来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兴国的内涵;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因素也会随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得到有效改善。总之,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无论是从资源的经济性上,还是对于环境保护,甚至解决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多赢的意义与价值。
二、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工作方向
根据以往的经验,煤炭企业的转型通常是发展以非煤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实现有机调整,以非煤产业的第三产业与煤炭相关的辅助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往的做法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综上所述:第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应当建立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上,提倡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实现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第二,通过产业延伸与产业替代的途径,明确企业产业转型的思路。第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第三产业的产权,期权与股份进行改革,要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有效保证产业资金链条的衔接与通畅,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改革,此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与资源的整合。第四,确立企业愿景,形成初步发展战略。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有一个先决的优越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优势,在企业产业转型阶段要科学地利用品牌资源,将品牌的文化力,承载力包括其资本运做的内涵都有机地转嫁到新兴的产业基础上,不仅达到可以综合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煤炭企业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第五,建设企业文化,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由于传统的煤炭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劳动比重远远大与脑力劳动,也就注定了在劳动成果的评估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相对简单。那么转型以后的新兴产业在管理上则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煤炭企业产业转型阶段科学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技术,资金,人才队伍,生产规模也都将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不过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抓好上述这几项工作的落实,才能确保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顺利推进。 三、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设园区、搭建平台促进转型
建设新的产业园区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关键。园区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既为现有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又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建设平台。
2.品牌带动、产业延伸推进转型
推进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必须实施品牌带动项目,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接替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多元产业格局。
3.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带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在环境建设上应“软硬兼备”,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用环境吸引投资者,用服务留住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国内外资金引来留住,让引进项目落地生根。
4.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进程中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精干主体,剥离辅助,聚集优势资产,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型煤炭企业要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消除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煤炭企业第三产业的活力。
5.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支撑转型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接替产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战略,转产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坚决制止低水平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型城市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政府、企业、区域、产业和社会五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6.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树立资本运作观念
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品牌,所以煤炭企业的产业延伸要在品牌上下工夫,不仅要抓住品牌发展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规模化扩张,更要在行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融合与行业文化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母品牌下的子品牌的含金量,通过有形的资金,社会效益提升转型后企业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最终达到资本运作。
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是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重点工作,如何高效地使企业实现转型与产业延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更多的同行业老师还有更好的经验与办法,但是事实证明: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加总结,探索,正确早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办法。

② 新形势下的煤炭行业究竟该如何转型

1. 行业自身进行优化实现良性发展

煤炭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能源,尽管现在已经下滑,但由于我国国情和能源结构的原因,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将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可以对行业自身进行优化,提升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实现良性发展,如将从前单一的煤炭开采业向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煤炭行业与高科技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转化成非煤产业的绿色循环行业

绿色循环行业是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成为社会中的重中之重,更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立健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而煤炭行业之所以需要转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而且所造成的环境、大气污染严重....根本不适合现在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若煤炭行业想要获得持续、整体、系统性的成功,就要进行彻底的转变,发展绿色循环行业,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最大化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譬如建设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再如建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这些都是绿色循环行业中的新型产业。

在这着重介绍一下厕所中的循环经济,它是通过对厕所的改造安装使用纳米免水冲小便器实现的所谓的尿液中的循环经济,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由此可见,未来绿色循环行业是传统行业转型的香饽饽!

3. 向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发展

高科技新兴产业是现在以至于未来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煤炭行业也可以由此转型升级的机遇向高科技行业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过前提是需要有一个领路人或者品牌企业的指引下进行,否则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③ 煤炭企业如何做产业转型探讨

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一旦资源耗尽或者资源丧失了其经济性,煤炭企业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拓展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做好未来企业的产业转型工作。 一、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现实价值 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性产品,因此国家一方面在通过宏观调控来压缩煤炭的产量,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政策倾斜,鼓励煤炭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空间。就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来说,产业的转型不仅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规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转型,使富余的人力资源得到妥善的安置,尤其是女工;煤炭资源在近阶段效益比较好,在整体效益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的生成,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以后的恶性局面;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可以为其他行业摸索出一套相关的经验,使其他大型国有企业在未来的产业转型方面有一定的依据;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不仅在表层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而且在深层次上能够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通过解放思想来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兴国的内涵;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因素也会随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得到有效改善。总之,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无论是从资源的经济性上,还是对于环境保护,甚至解决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多赢的意义与价值。 二、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工作方向 根据以往的经验,煤炭企业的转型通常是发展以非煤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实现有机调整,以非煤产业的第三产业与煤炭相关的辅助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往的做法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综上所述:第一,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应当建立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上,提倡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实现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第二,通过产业延伸与产业替代的途径,明确企业产业转型的思路。第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第三产业的产权,期权与股份进行改革,要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有效保证产业资金链条的衔接与通畅,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改革,此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与资源的整合。第四,确立企业愿景,形成初步发展战略。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有一个先决的优越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优势,在企业产业转型阶段要科学地利用品牌资源,将品牌的文化力,承载力包括其资本运做的内涵都有机地转嫁到新兴的产业基础上,不仅达到可以综合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煤炭企业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第五,建设企业文化,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由于传统的煤炭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劳动比重远远大与脑力劳动,也就注定了在劳动成果的评估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相对简单。那么转型以后的新兴产业在管理上则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煤炭企业产业转型阶段科学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技术,资金,人才队伍,生产规模也都将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不过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抓好上述这几项工作的落实,才能确保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顺利推进。 三、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建设园区、搭建平台促进转型 建设新的产业园区是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关键。园区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既为现有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又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建设平台。 2.品牌带动、产业延伸推进转型 推进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必须实施品牌带动项目,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接替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多元产业格局。 3.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带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在环境建设上应“软硬兼备”,制定有效的措施,着力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用环境吸引投资者,用服务留住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国内外资金引来留住,让引进项目落地生根。 4.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转型 煤炭企业产业转型进程中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精干主体,剥离辅助,聚集优势资产,建立科学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型煤炭企业要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消除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煤炭企业第三产业的活力。 5.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支撑转型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接替产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战略,转产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坚决制止低水平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型城市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政府、企业、区域、产业和社会五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6.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树立资本运作观念 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品牌,所以煤炭企业的产业延伸要在品牌上下工夫,不仅要抓住品牌发展的契机推动产业结构的规模化扩张,更要在行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融合与行业文化中,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母品牌下的子品牌的含金量,通过有形的资金,社会效益提升转型后企业的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最终达到资本运作。 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是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重点工作,如何高效地使企业实现转型与产业延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相信更多的同行业老师还有更好的经验与办法,但是事实证明: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加总结,探索,正确早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办法。参考文献:[1]吴宇晖,郭静,张嘉昕.东北煤炭城市产业转型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06,(04). [2]张嘉昕,郭静.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炭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6,(04). [3]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7,(02): 4-7.

④ 传统的煤炭行业转型什么行业好啊

一个行业比起考虑转型项目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超越时空思考问题,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来思考一个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不是纠结于一时的蝇头小利或者一城一池,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力。
言归正传,煤炭行业在面临转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国家的政策以及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针对于这些原因,为此个人认为绿色循环行业是煤炭行业转型的首选。
现在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而导致煤炭行业转型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如此,所以在考虑行业转型时,就要着重从这点出发。
另外绿色循环行业对于中国甚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趋势和潮流,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如2017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以下简称《引领行动》),一方面是贯彻“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而另一方面则是向全社会说明,我国环境治理要从无害化为核心的末端治理为主升级到资源化、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循环为主,从而实现绿色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如《环保行业政策梳理:战略新兴产业规划通过,后续系列政策可期,环保板块持续看好》.....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加大对绿色循环行业的扶持,也能表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决心。
除此之外,能实现社会效益的绿色循环行业同时还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在盈利的行业,以唯质科技这个环保型企业来说明,它的收益原理如下:
纳米免水冲便器等洁厕产品(公厕改造)→大小便分离→分别处理粪便和尿液→尿液中提取尿激酶和乌司他丁粗品→有机固态肥和有机植物营养液→有机农作物的种植→粪便,实现从粪便到农作物再到粪便的绿色循环生态模式,而且全程零污染,零排放,真正的生态环保。其中尿激酶和乌司他丁粗品、有机固态肥、全植物营养液、再到有机农作物都可以有良好的收益。

⑤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型跨越

“十二五”开局之年,同煤集团抢抓“建设综改试验区试点企业”发展机遇,按照“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愿景,奋力实施项目总投资和新增销售收入“双千亿”工程,以此带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煤电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大集团。为此,同煤集团确定了实施路径和目标: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非煤新兴产业,并将其打造成行业的龙头。该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1亿元,同比增收209亿元,增幅高达200%,电力产业年累计发电量完成173亿度,一期24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运营……伴随着一大批非煤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同煤集团正从单一煤炭产业向多元格局快速转变,总投资110亿元建设的21个重点项目,已有11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实现盈利运营。 循环经济巩固壮大。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是同煤集团“十一五”期间在煤炭系统率先建成的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园区总投资204亿元,由“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组成,构成 “煤—电—建材”、“煤—化工”两条完整的产业链,对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就地消化,变废为宝,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2011年,园区产值达232亿元。该工程也获得2011年第二届中国工业领域最具综合性、科学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
同煤集团以此园区为样板,开工建设了“东金潘、轩岗、朔南、铁峰、白家沟”5个百亿元循环经济园区。投产后,该集团循环经济发展将由“点循环”到“线循环”再到“面循环”,形成纵横交错网络、立体式循环经济框架,使煤炭资源消耗率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得到大幅度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同煤集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郊,国家5A级景区云冈石窟就坐落在大同矿区,加上同煤建企63年积累起的深厚煤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借此,同煤集团成立了同煤晋华旅游公司,整合现有的“煤都井下探秘游”、“安全事故教育馆”、二战遗址“万人坑”、“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等珍贵旅游资源,率先在国内开通了首条煤矿特色旅游线。投资3.4亿元,开工建设了集工业观光、科普教育、矿区风俗展示、特种生活体验、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2012年9月7日正式揭碑开园后,现已形成展示云冈石窟“佛”文化和国家矿山公园“煤”文化两张“名片”珠联璧合的效果,成为大同地区文化旅游和生态示范工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同煤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⑥ 国有煤炭行业如何创业转型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以前瞻思维促转型。建议国家建立低碳经济战略规划、保障机制和...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煤炭这行业利润...

⑦ 煤炭的转型发展出路在哪里

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是缺少石油,缺少铀原料,水电资源有限,但煤炭储量丰富,足够用几百年,所以,煤炭,在未来20年甚至更久的时期内,依然是我国第一重要的可靠能源。煤炭出路在于变成清洁能源,并且要在电力、煤化工等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大幅度提高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水平,真正实现超低超净排放,并在煤制油技术方面大幅度降低工艺用水量,那时,煤炭的应用寿命将大幅度延长几十年。

⑧ 如何看待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煤炭产业将步入转型升级发展时期,主要有四个特征是优化、融合、升级、变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优化。一是国家层面布局优化。比如说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等的政策调整。二是煤炭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突出主业,主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次主业要适度发展,副业要转型发展或改革退出,新兴产业适度建设。三是按照区域协同进行优化。根据“十一五”、“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主要是按照纵向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进行调整的。未来煤炭产业链应按照集中化、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链条化、协同化的要求进行调整,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现在大集团都分别在省外甚至是国外开拓市场,在这种新的产业分布格局形势下,企业要对自己的产业布局区域进行分类战略定位,明确哪些是创利区域?哪些是开发区域?哪些是战略后备区域?对于创利区域、开发区域、后备区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政策,实行区域协调、有效发展,比如说新疆区域,现在还不具备开发条件,应确定为战略后备区域,但是若干年之后,新疆将会成为中国煤炭开发的第一线。
在新时期,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协作融合发展,按照以价值协同为主题的产业价值、升值要求,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融合。按照园区化、清洁循环发展和经济融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呈现纵向融合、横向融合和交合向融合的三大趋向。煤炭产业的纵向融合具有深化、细化、转化、净化和升级的特征。深化——煤炭调配、洗选深加工;细化——根据用户要求细分产品;转化——向气、向电、向油、向化工等转化;净化——循环经济方式,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适应度,满足用户需要。

⑨ 浅析如何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做好电力稳发稳供,并务实推进煤电联营
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指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保障形势严峻,迎峰度夏期间地区性、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仍然存在。要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做好电力稳发稳供,并务实推进煤电联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全国煤炭销量完成28900万吨,同比增加700万吨,增长2.5%。1-4
月,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106431万吨,同比增加3431万吨,增长3.3%。其中,4月份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成13381万吨,同比增加233万吨,增长1.8%。1-4
月国有重点煤矿销量累计完成54475 万吨,同比增加875
万吨,增长1.6%。电厂耗煤方面,4月份全国重点电厂日均供煤337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增长2.4%,环比减少18万吨,下降5.1%;日均耗煤333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增长9.5%,环比减少25万吨,下降7%;月末库存6266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增长10.9%,环比增加36
万吨,增长0.6%;库存可用天数18天,同比持平,环比增1天。
煤电油气运供需总体平稳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供需总体平稳,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对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区性、时段性供需偏紧的情况仍然会出现。
1、煤炭方面,迎峰度夏期间电煤需求大幅增加,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
2、电力方面,全社会用电量今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速,迎峰度夏期间华北、华东、华中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偏紧,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缺口。
3、天然气方面,受工业和发电需求持续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供需淡季不淡,迎峰度夏期间在为保障冬季供气加大夏季储气库注气情况下,局部供应还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
1、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认真落实增减挂钩减量置换要求,加快优质产能煤矿建设进度和手续办理,有序实施技术改造和减量重组,尽快实现建设煤矿依法依规投产达产。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煤矿,通过产能置换重新核定生产能力,持续增加有效供给,尽可能多提供电煤中长期合同资源。开展停工停产煤矿分类处置,对于具备条件的严格按照程序复工复产,对于长期停工停产、恢复生产建设无望的“僵尸企业”,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2、做好电力稳发稳供。要多签电煤中长期合同并严格履行,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机组稳发稳供。
3、加大油品调运组织力度。
4、推进天然气资源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5、协调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努力增加发往秦皇岛等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的铁路运力,确保港存煤炭处于较高水平。
6、切实保障供应安全。同时,要加强调峰能力建设,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加强天然气调峰能力建设,合理有序用气,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并落实煤炭库存管理制度,保障电煤供应。
务实推进煤电联营
要务实推进煤电联营。各地区、各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电联营在破解“煤电顶牛”难题上的重要意义,在各个层次深入推进。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结合煤炭去产能和兼并重组,鼓励煤炭企业办电厂、发电企业办煤矿,以及煤炭和发电企业相互参股、换股等多种形式发展煤电联营。
有关地区、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煤电联营项目相关支持政策,优先纳入规划核准、优先释放优质产能、优先安排运力、优先落实债务处置和融资支持政策、优先纳入相关政策支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