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文化旅游整治长效机制

文化旅游整治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 2021-03-14 13:48:08

❶ 如何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

了持续提升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总结创建经验,统筹“六城联创”工作,动员和鼓励更多的单位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荣誉称号,为新一轮创建活动增添新内容、新动力。按照市委彭友东书记在群众反映创城有关问题来信的批示“创城不能结束,整治好的地方要坚持,确保不能反弹,否则会失掉民心”精神,请各县区、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办法,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使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❷ 如何建立和完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长效机制

平南县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风貌改造
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议

平南县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实施。我县认真贯彻上级的工作部署,按进度要求落实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担任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用地协调组、规划协调组、建设协调组、资金协调组、督查审计组5人协调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相关乡镇也设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全力推进工作的开展。
二是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案。为争时间、赶进度,我们采取了非常的办法、非常的措施,强力推进改造工作将自治区试点屯风貌改造列入市、县“三百工程”项目中。在改造工作前期,我县速度组织建设、规划等部门,在会同乡镇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乡风貌设计参考图集》下发各村屯,既对整个面上的工作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也避免了各村屯的改造工作在设计等前期环节耗费更多时间;在选择施工队伍和改造材料时,我们特事特办,由纪委政府及村委按“方面、快捷、安全、透明”的原则处理,加快选择施工队伍开工建设,对急需的材料直接进行批量采购,同时财政和监察部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在改造工作中,我县建立“一个县领导挂钩联系一个屯、三个县主要领导包村责任,双重结对帮扶、六方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
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挂钩联系”乡镇或村屯的工作制度,两位县领导成员挂钩联系1个屯,负责检查指导改造工作;建立了“三级包村责任制”,除了市领导和部门包村外,还要求乡镇领导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三人挂钩联系1个村屯,落实包村责任;采取由县直单位会同相关企业与指定的村、屯“二对一”挂钩,要求各责任单位和企业支持、配合有关乡镇开展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实行县直单位、企业对村屯的“双重结对帮扶”。
通过上述部署,我县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实现了“县、乡镇、市直部门、企业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六方联动共建”的格局。取得显著效果。
三是多渠道筹资。
除了自治区补助的资金外,我县的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按7:3的比例分摊承担。在补助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一方面由县财政先行落实应由各县财政负责的配套资金,并多方筹集资金,迅速开展改造工作。一批结对帮扶单位、企业出资支持,还提供水泥以及路灯。使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尊重民意调动积极性构建和谐工程。
为了使广大农村群众充分认识和感受到党和政府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所带来的实惠,我县对两屯采用全面综合整治的形式实施改造建设,组织专门设计力量进行改造方案 ,并持设计方案进入村屯,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使改造工作充分做到尊重民意、体现民意;我们还对综合整治型村屯实施房屋四个立面的改造,而不是仅仅改造沿公路可视的立面、做表面文章,同时对道路、排水、改厕、文体卫生设施等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同步建设,使老百姓真切感受实惠,村屯群众直接参加了现场的施工配合工作,还开展了自家房屋和村屯屋前屋后场所环境卫生的清理。在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构建了和谐工程。
五是加强信息统计和宣传报道,做好督查工作。
我县对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工作进度每日一报制度,以简报、通知等形式及时将信息上传下达。新闻媒体对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积极宣传、广泛报道。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村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工作组进入村屯宣传和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到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中,县风貌办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查组深入现场督查,对进度较慢的村屯帮助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整改要求,有效地促进改造工作。

❸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机制
1.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一次作风建设专题学习。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每学期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习论坛、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以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会管理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责任部门:宣传部、部门、二级学院<直属系>)。
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每年抓好一至两项专题教育活动。2008年重点抓好“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重品德、讲操守、增本领、提效率、转作风”专题教育。学习讨论内容:党的十七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陈荣高在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责任部门: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作风建设宣传活动。院党委及时研究部署作风建设宣传工作。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部署年度工作时,突出宣传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格局。充分利用校内新闻媒体、宣传橱窗,营造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宣传部、工会、二级学院<直属系>)。
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结合年度考核评比和评优评先,树立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文件、宣传报道、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优良作风、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全院兴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责任部门: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二级学院<直属系>)。
5.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教育培训制度。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纳入学院干部培训计划;作为换届后新任中层干部教育、谈话的重要内容;作为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承诺书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作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责任部门:纪委办、组织部)。
(二)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
1.健全为师生办实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为师生办实事制度和机制。从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批为师生办实事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办好学生食堂、教工餐厅、清真餐厅,建设学生服务中心;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补助、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工作;办好毕业生招聘会等(责任部门: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学工部、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直属系>)。
2.完善师

❹ 中国经济网:浅谈基层农发行如何建立合规文化长效机制

文化是根植于人们心底的一种规范,这种规范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行为习惯。只有当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各级员工形成合规文化的理念和思维时,银行风险的防范才会变得积极主动,更加有效,进而才能形成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一、银行合规文化不足是风险防范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银行案件防范形势仍然严峻,银行风险防范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银行内部案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文化和员工职业操守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任何操作风险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尽管人的行为要受制度约束,但决定人的行为的影响力来自于所受文化的熏陶。内控合规文化不足是银行风险防范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基层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良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氛围没有建立。目前,基层银行对管理风险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尚未形成浓厚的控制文化。首先,缺乏对风险的整体把握。对风险还停留在分离、局部的认识层次上。其次,在风险防范上未能做到未雨绸缪,往往就事论事,缺乏事前防范和系统管理。再次,在风险控制的责任认定上,认为风险是内控、纪检监察等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度不强,管理层监督力度不够,责任不清。 (二)内控制度体系疏漏,内控合规文化引导机制未能彰显。存在内控管理部分环节无章可依、内控管理制度滞后和制度执行缺乏刚性等问题。此外,内控部门独立性不够,审计的客观公正难以保证,也是强有力的内控合规文化引导机制未能彰显的重要表现。 (三)职业操守缺失。从历年来银行发生的大小案件来看,都突出暴露了银行个别干部员工职业操守的沦丧。在严重背离起码的社会道德文化下,面对压力、机会和诱惑,风险事件及案件也就逻辑地发生了。 二、国际银行业对内控文化建设可借鉴之处 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任何大量损失的产生都反映出管理层未能重视控制文化,控制文化的松弛,造成银行内部缺乏适当的激励。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尽管成立时间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监管环境不同,但在巴塞尔协议的统一要求下,都从各自的管理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内控文化框架。他们的实践表明,在内控文化建设中,以下几点是都是不可少的因素,这些方面对我国银行提升内控合规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内控合规文化一定要包含强烈的风险意识。首先,必须明确风险与银行成本、收益以及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使所有员工意识到风险控制行为能直接使他们自身受益。其次,要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高层管理者应在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员工充分参与的内控文化,还要设定禁止员工逆风险管理价值行事。 第二,内控合规文化一定要具有细致的建设流程。内控合规文化需要有一个非常详尽细化的框架来设计其建设流程,每个环节都应具备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以增强建设流程的可操作性。同时,整个建设工作要体现动态持续、协调发展。 第三,内控合规文化一定要突出协作的内部关系。内控合规文化的建设必须强调有效的风险管理取决于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第四,内控合规文化一定要强调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是构建有效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 三、强化基层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推进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形成科学有效的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一是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在制度体系的规划层面,划分层次,力求简洁,使得各项制度有适用范围的清晰界定和执行效力高低的明显顺序;建立制度制定的过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流程和权限;完善制度使用效果的信息收集和传导反馈机制;周期性评审、修订、梳理和清理制度,保持制度持续有效。要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二)强化对银行风险管理认识的文化导向。要使所有员工都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产生是银行为获得期望的回报而必须承担的。高效的风险管理与递增的规模效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无论操作风险以何种形式暴露,它都不能看作是仅仅与成本相联系的风险;相反,它应该被看作是为产生利润而承担的业务活动风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样,对操作风险管理行为的前移,准确地测量与资本分配是对业务进行风险识别,判断业务是否真正赢利的前提。 (三)积极引导对内控合规文化的深度认同。激发员工树立操作风险的防范和规范意识,使员工明确,首先,风险的防范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体现,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一个强大的银行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根本保证,因此,银行风险防范符合共同的价值观。其次,风险自始至终是与业务活动相伴生的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第三,风险分布于银行的所有工作岗位,这种分散化性决定了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操作风险无处不在,每一名员工都是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其行为的合规与否将直接决定操作风险控制的成效。 (四)形成细节决定成败的文化约束。银行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依靠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风险事件及案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是可以降低的,这种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就体现在细节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大案要案之所以得逞,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魔鬼在细节中”,一时的违规,可能形成不了损失,但却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就会生根发芽,形成毒瘤。风险的防范就是要树立和强化“违规就是风险”的思想观念,养成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做起,兢兢业业做好、做细一切工作,使管理不留死角。 (五)严格队伍管理筑牢内控合规文化基石。从国内外银行业发生的风险事件诱因来看,道德风险占了很大比重。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这种行业特点决定了银行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员工的职业操守出了问题,自律行为减弱,道德风险随时产生,那么即使最严密的管理制度,往往也会失去应有的效力。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必须从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业务技能和现代人格塑造等方面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以管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克服违规行为的发生。农发行河南汝阳县支行 贺文红

❺ 纪委主要领导对收受红包人员的谈话笔录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通知精神要求,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敖春玲任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为成员单位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察局,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单位(部门),成立由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组成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本单位(部门)的整治工作。
二、精心部署,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一)及时制发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县纪委接到通知后,高度重视整治工作,于11月28日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对象范围、整治时限、整治措施及整治要求。要求全县各单位(部门)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严重危害性,深刻认识整治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标准、务实的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强化“不敢腐”震慑氛围。
(二)严格落实整治措施,认真开展整治工作
1.开展学习宣传和集中警示教育。一是学习宣传。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在专项整治期间将利用网络和电视台开设专栏等形式集中宣传教育;全县各单位(部门)对严禁收受红包礼金有关规定、文件进行了学习,县委宣传部把严禁收受红包礼金有关规定列入了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县委党校把严禁收受红包礼金有关规定作为今后培训的重要内容。县纪委监察局也将通过廉政短信、个别谈话、组织专题学习等方式紧盯今年的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做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二是增加述职述廉内容。把各单位(部门)领导干部遵守严禁收受红包礼金规定的情况列入2015年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监督,切实做到监督关口前移。三是集中开展警示教育。认真落实通报曝光制度,在全县范围内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典型案件,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确保全县每个干部职工都接受教育、受到警醒,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
2.形式多样,认真组织公开承诺。一是组织填写承诺书。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做出公开承诺,同时督促单位其他领导干部做出公开承诺,确保全县所有领导干部承诺全覆盖。全县填写拒收不送红包礼金承诺书共671人(其中县处级52人、乡科级及以下619人)。二公开承诺内容。通过公示栏等方式,全县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承诺内容及时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了人民群众的监督。
3.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在整治工作开展期间,全县各单位(部门)严格对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经过认真自查,目前在全县范围内未发现收受红包礼金问题。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
一是全县各单位(部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深入查找制度漏洞,研究对策措施,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从源头治理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切实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使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员带头执行廉洁从业有关规定,坚决抵制收受红包礼金歪风,成为严格执行制度的表率。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县将认真组织乡(镇)纪委、县教育局纪检组、县卫生局纪检组、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一经发现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问题,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❻ 如何完善创建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

在集中整治中引入长效机制。宜宾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在脏乱差问题突出、城市形象不佳、城市品位不高的基础上起步的,面临着起点低、功能弱、矛盾大等问题。迅速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执法力量,实行集中整治。在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市过程中,市区联合执法支队在拆除违建,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发挥了突击队、尖刀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整合力量、集中整治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好巩固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拆”、“建”、“造”、“防”四项工作,尤其需要联合执法形成的强大力量。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弹,更是需要加大执法力量的整合力度,固化联合执法队伍,落实编制、经费等问题,使联合执法的力量在集中整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❼ 国务院对于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有些什么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2〕30号
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一)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
(二十二)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促进驾驶人依法驾车、安全驾车、文明驾车。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儿童抓起,督促指导中小学结合有关课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夯实国民交通安全素质基础。
(二十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渠道,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动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电视频道,加强交通安全文学、文艺、影视等作品创作、征集和传播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全民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文化氛围。

❽ 如何建立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各级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换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殷实成果。然而,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唯有依靠长效机制让美丽乡村的打造一直在路上,才能避免来之不易的成果付诸东流。为了更好的巩固滕庄子乡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探索了乡村环卫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了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开展实施。

一、关于开展乡村环卫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就当前全市大多数农村的环境卫生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环境卫生基础不佳。由于受到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多年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一直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柴草垃圾乱堆乱放,生活垃圾乱倾乱倒,没有整齐的房屋和干净的街道,有些村庄还有很多低矮破旧的土屋和坑洼不平的土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越来越差。

2、农村环境卫生秩序不好。大多数农村没有明确的环境卫生清理秩序,或者制定了相关秩序也并没有去执行,只是在过年过节或遇有重大事件时对村庄进行简单的清扫。这种简单的清扫虽能在短时间内使村庄环境卫生状况有所好转,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而且极易反弹,不能长期保持。

3、农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仍然不强。村民虽然渴望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但是却不情愿或者没有条件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甚至有时会下意识地造成环境污染,给村庄环境整治带来一定难度。

二、关于开展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几点认识

实施乡村环卫一体化是美丽乡村建设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确保乡村环卫一体化的顺利开展,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净化环境是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村庄净化本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已经成为一些农村生活环境的写照。繁重的农村垃圾的清理整治给美丽乡村建设高效推进带来一定负担。开展乡村环卫一体化就是探索建立一种工作机制,一方面通过行之有效的乡村环卫管理模式使农村干净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让干净保持长久。

2、转变观念是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关键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在大力改善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实现农民群众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的转变。引领他们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3、制度建设是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的有力保障。机制是实现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没有机制的保障,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就不能巩固,甚至村庄环境出现反弹。因此,乡村环卫一体化的有效运用要建立在健全的机制基础上。

4、上下联动是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村庄环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单靠村级实施由于受到观念和认识的局限,不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就需要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效形式,通过上级政府和村级自身的共同服务和引领既而实现农民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的变革,真正实现村庄环境的“净”。

5、典型带动是推动乡村环卫一体化的有效措施。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将示范典型的做法化民成俗,使之成为农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自觉行动。

三、关于开展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做法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乡按照“乡村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商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合、人员的配备、制度的建设和在长效机制方面的不断探索,基本实现了我乡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的正常运行。

1、强化宣传,促进村民卫生意识转变。村民卫生意识是否转变是环卫一体化工作能否长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我乡加大了环卫一体化的宣传力度,以促进村民卫生意识的转变。一方面,以乡村公共广播为平台突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的宣传作用,定期宣传我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乡村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主要做法,让乡村环卫一体化工作深入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改变村民落后的卫生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评比活动,在学校开展“乡村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带家庭,孩子促父母”的作用,到达“全家齐动员”的目的,激发村民参与环卫一体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完善制度,创新环卫工作管理方法。为了使乡村环卫一体化工作更有保障,我乡制定了“户集、村收、乡管理”的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法,专门出台了《关于滕庄子乡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开展方式、资金来源、长效机制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乡村环卫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我乡还制定并完善了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三包”保洁制度、公众评议制度,落实了一清扫、二收集、三养护、四保洁的责任制度,并写入了《村规民约》和《村卫生公约》,为了突出监督考核确定了“一记二查三评四考”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村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规范运行。

3、强化基础,确保环卫工作有效开展。首先,在基础建设方面,我乡将北王曼、岭庄、东道安等9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先期纳入乡村环卫一化实施范围,配置了3辆垃圾清运车,设置了39个地坑式垃圾站,布置了300余个垃圾箱,并根据村域面积、人口分布进行了合理布局。第二,在人员配备方面,我乡专门成立了滕庄子乡环卫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进行保洁人员的日常管理、培训、考核与垃圾清运工作。并按常住人口每100户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依据村域面积和人口分布配备专业保洁员43名负责9个环卫一体化村庄的日常卫生清扫和垃圾收集工作。第三,在资金筹集方面,按照“上级扶持资金争取一点,乡财政支持一点,村级自筹一点,村民承担一点”原则,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在环卫一体化顺利运行一段时间后,适时将环卫一体化工作推向市场,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解决资金筹集问题。

4、示范带动,形成环卫工作连线扩面良好局面。首先,选择了一批环境卫生基础好、环卫工作开展佳的村和户进行倾力打造,通过培树典型让其他村民看到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好处,切实得到环境卫生转变的实惠,并通过典型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让其他村民更有改变的目标和动力。其次,通过开展评比活动,选出了洁净、德润、文明、爱心、和谐为主题的45户美丽家庭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传递正能量,引领村风民风良性发展导向,并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实行示范带动,抓点连线成片带面,综合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步伐。

❾ 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形成有哪些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责任落实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不须管行风”的工作责任,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工作责职,加强进度考核,形成行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加强牵头部门,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二、建立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教育防范机制。一是抓好干部廉政教育。坚持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的干部职工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职业道德和勤政廉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二是结合部门和行业实际,按照“依法、文明、便民”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从业行为规范,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服务,廉洁高效。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四是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实行24小时纠风举报制度。
三、建立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跟踪监督机制。一是加大行风监测力度,聘请一批行风监督员,定期巡视,定点监测,发现不正之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治理不正之风的对策和建议;二是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对重点问题,重点地区,重点部门明查暗访,督促相关部门和行业有针对性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三是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形成舆论监督,督促部门及时改进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四、建立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考核评议机制。将纠风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考核的范畴,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监督权,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加强评议结果的运用,对评议结果进行公示,真正形成“以评促纠,以评促健”的工作机制。
五、建立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问责惩处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纠风工作问责办法,使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到及时遏制,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反弹。二是建立和完善纠风办案的程序规范,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作出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三是建立和完善转办、督办制度,纠风办或相关部门调查处理,限期报结果,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结或调查核实不认真,处理意见不具体的及时进行督办,对转办的问题或案件,一查到底,整改到位,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结果,让广大群众体验到纠风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