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地铁文化全域旅游

地铁文化全域旅游

发布时间: 2021-03-15 23:55:31

『壹』 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将打破传统旅游的景区景点格局、打破行政地域分割、打破各项制约,拓展旅游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局面,体现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城乡旅游互动与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大市场的形成。
一般来讲,旅游开发包括三个系统,即目的地、客源和交通集散。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全域旅游的重点是建设旅游目的地系统,即具有宜居宜游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安全、诚信、守法、亲和的社会生态环境;完善的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设施与服务;准确、即时、多功能(咨询、订购、付款、退款、投诉等)的智能化旅游信息网络;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适度的利用;可持续地提供观光、度假和特种旅游产品。

『贰』 什么叫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产业观光旅游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产业经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地铁文化全域旅游扩展阅读

全域旅游的目的:

发展全域旅游旨在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一定区域而言,就是全方位提升、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叁』 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路径是什么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力推进“旅游+”,通过“旅游+”产生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形态,+出新的全域旅游生活形态,形成新型的研学、养老、休闲和健身等模式。 全域旅游不仅要从空间,更需要从产业角度来认识理解。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各种“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各地实践表明,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正在成为企业参与旅游综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正在成为社会广泛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舞台,正在成为居民和游客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全域旅游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方法和路径,跨界融合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旅游+”是互联网+思维在一个行业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产业体现,是时代语言的行业表达。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来越综合的功能。具有“搭建平台、构建渠道、促进共享、提升价值、提升效率”等综合功能。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大力推进“旅游+”,通过“旅游+”产生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形态,+出新的全域旅游生活形态,形成新型的研学、养老、休闲和健身等模式。旅游可以发挥巨大的市场力量,发挥拉动能力、渗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发挥催化、优化、集成、放大作用。
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核心就是推进“旅游+”,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通过完善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现旅游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形成旅游新产能。“旅游+”是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也是产品业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整合资源的纽带。
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要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乡村旅游、农牧旅游、水利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增长点,是“旅游+”的重点领域。“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旅游+”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成功的涉旅企业,其创业传奇大都与“旅游+”有关。“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深远影响,迎接一个新时代到来。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通过“旅游+”不断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产生“1+1>2”的效果。“旅游+”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又通过“+”更好地服务人。
推进全域旅游,通过“旅游+”大力发展会奖旅游、文化旅游、婚恋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新业态,培育特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旅游休闲功能,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区、水利风景区、国家农业公园、休闲渔业旅游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区、养生养老中心、研学旅游基地、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进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邮轮、游艇、大型游船、房车、小飞机、景区索道、游乐设施、户外用品、旅游用品、垂钓钓具、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建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装备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进“旅游+”,就是推动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民航交通、体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新领域,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随着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好、在国家外交战略层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业从自循环向开放融合转变,“旅游+”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所言,“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肆』 如何践行“全域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的落地时代

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未来发展的落脚点在哪儿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方案比较详细,希望能帮到你

『陆』 全域旅游背景下,文化如何为旅游注魂

全域旅游背景复下,处处是景区、制时时可旅行,人人是游客,这就需要旅游产品以独特性取胜,而文化无疑成为激活绿水青山的一大法宝。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景区、酒店要发展,必须回答好3个问题——游客为什么要来?游客来了干什么?游客会不会再来?”
全域旅游背景下,人人都是游客,但是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全域旅游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处处是景区,处处是景点,但是每个景区都有不可替代性。二是,时时可旅行。度假分长短期,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开发“碎片化旅游产品”。三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游客。无论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都可以随时旅游。

『柒』 全域旅游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的革命吗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是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全新发展理念。这种理念和模式毫不回避当前旅游业出现的突出问题,如导游问题、门票价格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公共服务问题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旅游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难点问题,与传统旅游供给方式和发展模式相关,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予以解决。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旅游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贡献都超过了10%,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产业,旅游业的竞争更加国际化。各国各地区普遍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出许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当前国际竞争的环境下,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以全域旅游提升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战略选择。如果说当初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靠老天爷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那么现在,必须针对游客的需求,更多加入当地的人文交流和居民化体验,使目的地成为游客与居民的共享空间,实现全域化高质量供需平衡。否则,我们就会在竞争中落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