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文化融入旅游

文化融入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7 04:51:16

① 关于文化和旅游要怎样深度结合

如果从个人旅游的角度来讲,应该只有“旅行”才能很好地与文化相结合吧。

“旅游”内一次中的“游容”字,过多地描述了自如快乐的心态。但是,涉及到文化,重点在于个人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悲伤的、深沉的、反思的,不一定是快乐。“旅行”中的“行”非但没有把旅人的感情强制在“游”的自如快乐之中,而且给予旅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体验景色,感悟文化,创造文化。

由此,“文化”一词也需要扩展。此文化,非人文景观。当今世间之景,但凡人可至,必有人以至。文化乃人之感悟。先人之感悟,形成于物而成楼宇、寺院;形成于无形而成诗词、文卷。今人之感悟,或循古迹,或循草木,或成文,或不成文,但凡有所感,皆可为文化。

② “文化+旅游”,旅游实景演出如何融入“新时代”

在今天,经过新世纪以来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实景演出行业面临着自版身的转型升级权。就旅游实景演出的行业内部而言,我们已经不可能再走过去简单模仿、复制的低质量老路:依靠地方政府信用招徕巨额投资、通过炒作知名导演和编剧等来吸引人气、对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进行牵强附会的生搬硬套等等,对于这些上一个历史周期的“套路”,市场也已经通过残酷的优胜劣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将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5%,并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提升占比的同时,深度优化自身结构,这对我国的旅游实景演出行业显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旅游实景演出不仅将是完成“文化+旅游”全产业链重新梳理的首要样板,这中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也将具有积极、正面的借鉴价值和示范效应。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完成“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的深入融合后的,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都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③ 如何把中国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④ 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

杨绍斌“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文化与旅游融合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融合。恩施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我们不能坐拥“金山”不识“宝”,一个劲地打瞌睡,而是要将恩施的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从恩施的实际出发,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业态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养生的健康旅游产业,让文化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使旅游产业有一个持续永恒的“助推器”。纵观近几年文化与旅游发展现状,虽然旅游持续火爆,文化产品精彩纷呈,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文化和旅游这两大集团军仍然是各打各的锣,各吹各的号。怎样让两者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首先要具备的是融合的理念。比如,恩施市建设“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态走廊”,笔者认为,要科学制定文化与旅游同步发展的规划,建立文化与旅游同步发展的机制,大胆地探索文化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可以将部分体育运动和户外运动项目与景区的健康基地接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有机结合,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真正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恩施可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地方整体发展战略,让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进重点工程的“笼子”,重要文化旅游基础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的“盘子”,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进政府经济发展标志性工程的“圈子”,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审批优先、政策优惠、服务优良的最佳状态。结合恩施实际,推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主要应把恩施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与现代化健康养生以及户外运动融合起来;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结合起来,把恩施红色旅游的功能发挥出来。突出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大整合。打破传统的结构单一的旅游产品体系,把已成型的景区连片成块、一线串珠,达到旅游“一票通”。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农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建设一批旅游专业村、专业镇,将文化创意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扶持一批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如恩施玉露茶的加工生产、贡米基地建设、恩施白酒等特色产业,民俗文化类的根雕、菊花石、西兰卡普等手工艺品,兴建一批展示民俗文化特色的展馆,以此转化一产业,提升二产业,带动三产业,满足各地游客和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发挥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大力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建设民俗文化博览园;发挥生态文化品牌优势,强力推进“八大生态走廊”建设;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户外运动基地和健康养生场馆会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有机结合。培养和起用文化旅游人才。大胆起用一批文化旅游全能人才,在招贤纳士时敢于打破传统用人观念。定期举办文化旅游培训班,培养一批文化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并将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恩施的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已绘就,实现目标主要靠人才。加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融合,使文化因旅游而传播,旅游因文化更精彩。

⑤ 旅游小镇如何做好文化融入

文化挖掘及注入作为小镇建设要素,在小镇诞生之前就已经潜移默化深入版小镇建设之权骨髓了。文化特质是小镇在洪流中勇立潮头的鲜明船帆;其不仅决定着小镇的建筑风格、风貌,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镇的产业要素及业态布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师指出,纵观当下小镇建设,无论是自发的,还是特意打造的,带有产业特色的、地域特色的文化特质均是小镇建设鲜明品牌及灵魂所在。这种特质文化会慢慢浸透于小镇的生产、生活之中,譬如陕西袁家村,虽名为村,但实质上应该是一个特色小镇,那儿有传统的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有各色各样的传统风味小吃、传统手工业产品——这就是产业。
有了生产者,必然带来生活者,那么,相应的关中民俗风情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产生聚集过来,这就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而附着于文化的生活化体验是现代旅游者的重要诉求。

⑥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旅游景点也叫丰富。比如历史遗产,名胜古迹。像长城内 秦兵马俑。颐和园。容故宫等。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载体。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不同,所以旅游特色有差异。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同旅游风格也不同。

⑦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专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属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⑧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成功融合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情趣,他们大多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追求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韵味,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的本色,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乡村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强调闲情和野趣。
(二)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社区展开的活动,乡村社区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地,村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旅游活动真实性的实现,更关系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游发展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旅游发展能获得当地居民认同与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三)深入挖掘旅游地特色乡村文化资源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切实挖掘传统文化载体表象下蕴含的深层内涵, 提升乡村旅游地的传统人文气息,如反映人与自然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或是有着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尽可能再现历史文化氛围和场景,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从这些特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表象和深层底蕴中,将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富于观念和情感沟通,并具有乡村环境特色的产品,彰显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首先,通过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传统文化资源,找到本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的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乡村旅游的辅助产品,使乡村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再次政府通过制定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政策,构建公共平台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对农家乐免税等。

⑨ 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的旅游有什么样的影响

就是长沙的湘绣为主题的文化特色街。这种商业点子不错,优势比较明显。结合传统文化做旅游项目,政府主导。后期政府资源集中,宣传一下,加上本来的特色,火的机会很大。

⑩ 如何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需求,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如何挖掘文旅资源?
我国是旅游古国,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包括国家的整体与区域地理环境、历史变革、风俗人情、遗址、审美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中国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审美趋向、情感模式、风俗习惯等。挖掘这些文化内涵、发挥其独特优势,显得非常紧迫。
明确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体验、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进而形成中国整体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结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景观,丰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与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加快,必将会引起旺盛的旅游休闲需求!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发挥要素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必将会大力提升。